第一篇:赴澳大利亚英语培训的感悟和借鉴
赴澳大利亚英语培训的感悟和借鉴
【摘 要】 笔者有幸赴澳大利亚Sydney的College Of Tafe培训,期间,Tafe教授们的教学理念,评价模式,学习氛围的营造都令人印象深刻并给人以启迪。回国后,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本文作者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语言实践机会 多元化评价体系
2010年暑期,笔者有幸参加宁波高中骨干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College Of Tafe培训,这段期间的所学所见所闻给我感受深刻,并且启迪良多。
1.强调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澳大利亚的教室普遍外观朴实,硬件实用,无奢华之风。如笔者前去交流访问的Liverpool Girls’ High School,教学楼只有两层,有些教室竟然是活动房屋。一开始,的确令人觉得与其发达国家的身份相距甚远。但进入内部却发现,其对于学生的尊重体现在点点滴滴。教室一般只安排15―20名学生,完全小班化教学。座位编排上采用圆桌式或“回”型,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尊重学生主体性,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氛围轻松和谐,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学生甚至可以离开座位,进行小组交流。在澳大利亚的Second Foreign Language Center(第二语言中心)笔者看到来自于各个国家如Vietnam, Cambodia, China, Somalia的英语学习者。放眼望去黑白黄棕各种肤色齐聚一堂。每个学生旁边都有一个来自于这些学生母语国的助教,当他们听不懂表现出迷茫时,进行辅助讲解。这些充分显示其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消除其焦虑感,让学习成为愉悦的体验。
2.课堂教学方式多样,有趣,体现交际性
澳大利亚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都可以使用任意一套经过审核的教材,但教材超贵,不是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本。(这里不得不赞一下我国的教材保障体系。价格便宜,印刷精美,人手一套。)教材大都自编,拥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但也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课堂以听说为主,强化口语,体现交际性。期间,在Liverpool Girls’ High School,第二语言中心的Mary教师的一节大口语课,历时2个小时,运用TheSoundOfMusic(电影音乐之声)为媒介和抓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有益启迪。她的学生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高中女生,英语水平一般。观看前,Mary 教师布置任务,请每位学生摘录经典台词。观看时,在播映 Do Re Mi 这首主题曲时,师生一起跟唱,课堂气氛活跃。电影结束后,学生们纷纷给出富有人生哲理的词句:Where the Lord closes a door, somewhere he opens a window.These walls were not built to shut our problems.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music.Mary教师给予点评和表扬。接着,她提出关于电影理解的问题: How do you find Maria? What has impressed you most? 并请学生进行配音和角色扮演,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下课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剧中人物,当然只能是英语夹杂body language。这节大口语课的效果显而易见,学生们还增进了彼此了解。
3.评价模式立体全方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澳大利亚的评价多样,强调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Janny 教授在对我们讲授课堂交流沟通技巧这课时,就体现了这一点。她让我们每个学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了解评价的每一步,同时也更好了解自己。她要求我们每个学员做一个presentation, 注意目光要接触听众以表示你的尊重;用变化的语音语调来吸引和打动听众;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和空间,让听众的视野涉及更广阔的空间;并安排multiple-media(多媒体)或实物图片让表述生动形象,有说服力。她给我们每人都建立了一个学习成长记录,记录我们在College Of Tafe课堂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包括了我们平时的作业,课堂的表现,甚至提问的数量和内容。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学员们认真制作的news report则被作为考试,打上登第成为终结型评价。当我们互相道别时,Janny 教授把学习记录袋发给我们,大家都觉得这即是一份评价,也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4.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学习,学以致用
把课堂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去的教学策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Karl 教授有一次上高效学习策略一课时,竞然把我们带到悉尼歌剧院所在的circular quay,给我们每人一张悉尼主要景观地图,和一张My Multiday Trip(一天任意交通使用卡)要求我们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前往参观游玩。期间,笔者求助于地图,查看地铁运行图(当然是英文版本的),用英语询问路人,乘坐train, ferry, bus 等多种交通工具,抵达情人港,皇家植物园,博物馆和Bondi Beach。寻找过程充满了挑战又快乐多多,每抵达一个景点都有一种成就感。美景就是对付出最佳的回报。在下节课时,Karl 教授告诉我们:“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课外语言实践是一种真实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我们就是要用英语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用英语去完成任务。这样,才回归了语言的本质。”我们教授学生英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去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双边贸易;了解其文化;更好为国家以及学生个体服务。而并非做应试教育的奴隶,每天做ABCD。当我们拜访Cabramatta High School时,校方安排了9个学习中文的学生志愿者来做我们的向导,讲述学校的情况,回答问题,把课堂上所学的中文知识加以实践,学以致用。
5.感悟与探索
笔者回国以后,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这次培训的收获和外语组内的同事一起因人制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对英语教学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
5.1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学好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应用。我们同宁波阿尔法语言培训机构合作,引进有资质的外教。在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口语培训,并建立学校的英语角,定期举办。让学生们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在纯正native speakers 的熏陶下,得到质的飞跃。很多学生从一开始见到老外,紧张的说不出话到后来的跃跃欲试,踊跃参与,真是天壤之别。同时,我们在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中,争取加入了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写作大赛。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选拔,然后,优胜者进行最后的决赛,pk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并在艺术节闭幕式上加以表彰,让获奖学生体验成就感,赢得尊重。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比赛和“走进西澳”英语口语大赛。获奖学生从无到有,已有三人次夺得二等奖,十余人次获得三等奖。这极大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和热情给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并且,选派优秀学生充当志愿者与来我校交流访问的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的高中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开展home stay。所有这些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众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5.2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发运用教学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听歌和唱歌。但在繁忙的学业中,这几乎成了奢望。我们根据时间,特意在课前安排5分钟左右时间,听学英语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保加利亚著名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有一个公认的观点:“轻松的环境有助于学习者潜意识的运作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而音乐能为创造这种轻松的环境起到良好的作用。”通过传唱“I’m sailing” , “Hey Jude ”, “Yesterday once more”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英文歌,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习得地道的表达,受到英语文化熏陶。其次,我们教师原先都准备教案,以教师为主体。如今,我们逐步替换为教案与学案结合,以学生和教师为双主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沟通教与学,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把服务学生放在首位。每周,我们集体备课,安排组内一位教师担任一个单元的教学案主讲,制定重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发挥集体智慧,组内讨论完善,对教材进行合理增减和重组,不断磨精教学案。随后,组内共享,每位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完善,这样的教学案是集体备课的“共性”和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在课堂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显著。
5.3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英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对于学生乃至于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还是由高考来评判,一考定终身,只关注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同时,评价的主体就是教师,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反而被边缘化,缺乏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因此,我们经过集体讨论,查询资料,借鉴澳大利亚的形成性评价,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英语全面素质评价表,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简表如下:(A优秀B良好 C有待提高)
■
采用分数+等级+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进行全方位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很好促进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并有益于其整体发展。
6.结束语
澳洲之行给了笔者很多启迪,在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后,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上述措施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正面影响正逐步体现,学生的英语成绩尤其是英语能力与往届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但高考指挥棒的引领,应试教育以及传统评价模式还是对于我们英语教学存在极大的影响和限制。可喜的是,新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英语教学必定会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在课外[J].外语界, 2007.[3] Canale.On som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J].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1983.[4] 何燕.让英语课堂充满音乐之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第二篇:赴澳大利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赴澳大利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8月,我来到澳大利亚昆士兰首府布里斯班,在奥克兰、悉尼等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和参观交流。对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从培训启示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建立立体交叉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的前提 教育体系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是互通的,绝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已经在高中阶段已经有工作经验而且培训获得了职业教育的一级、二级证书,学生高中毕业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也可以选择普通高等教育,这使得今后的教育选择目的更加明确。而目前国内的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始终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课程之间没有贯通和衔接,不同教育体系间的学历、学分互不认,不同学校校及学科之间没有衔接,这是学生在不同教育系之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的一大困难。
二、开发切合实际的学习资源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澳大利亚现行的职业教育内容是由各行业通过“国家行业顾问机构”、学校、企业共同制订,因此培训的针对性非常强,和行业企业结合的非常紧密,加之有学校教师参与开发与制订,所以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很强。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多的还是普适性的教育内的培训,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很难做到有效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贴近生产,贴近岗位工作内容,要做到与企业紧密结合,就要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这里一方面要深入企业调研,另一方面要真的吸纳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而不是在课程开发团队仅仅挂上几个企业人员的名字而已。
半个月的培训虽然切身感受到了我们的职业教育在理念上和做法上的差距,感觉到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还是大有可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力争把自己受到的一点启发结合专业实际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最后,半个月毕竟还是太短暂,了解的不会那么全面和深入,也仅仅是我个人的切身体会与思考,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报告 2
安全示范性矿井项目赴澳培训考察报告
2009-11-9 2009年10月9日,对澳大利亚煤矿管理的立法、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矿山救援、煤矿开采现状、职工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培训、学习和考察。
培训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矿山安全与测试研究中心(Simtars)、昆士兰先进技术中心、昆士兰矿产与能源监察局、昆士兰州矿山救护站、昆士兰州Moranbah北部的两个煤炭生产矿井(其中一个井工矿、一座露天矿)和瓦斯发电站(EDL/Anglo Coal Power Plant)、新南威尔士州虚拟现实技术中心(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新南威尔士州矿山救援站(Coal services)、Waratah港口大型皮带装(转)载运输系统。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到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的立法改革发展的历史、学习了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在澳大利亚煤矿中的应用情况、了解了煤矿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特别是瓦斯抽采技术装备)和发展趋势(矿井乏风利用、矿井摸拟视频监控系统、基于网络的实时风险监控管理系统)、参观了矿山救援系统先进的技术装备、气体监测系统、观摩利用岩粉控制煤尘爆炸试验、亲自上机操作虚拟现场的隐患排查处理程序、参观了应急救援系统的基本装备和设施等。通过培训、交流和考察参观,为将宣东煤矿建设成健康安全示范性矿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可以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和工具。下面将考察的情况汇报如下:
1、澳以立法的改变促企业转变管理思想和模式
在1980年~2000年期间,澳大利亚修订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法案》,开始从立法角度推行企业自我安全管理,但在很多地区仍然沿用法律高度规定性的管理手段。尤其是1994年以后,开始引入关爱责任的罗本斯模式,制定的法规鼓励煤矿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管理,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将风险管理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系统作为立法的基础。在州立法的基础上,对企业从事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指导性意见已经从强制向亲情化发展,并要求企业在州立法的基础上完善企业标准工作程序。
直到2000年以后,再次修订法律法规,要求煤矿采用一种国际公认的基于风险管理的手段,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自身的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澳大利亚煤矿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远离死亡、重伤、轻伤与疾病。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从高度规定性法规到具有活力的安全管理现状的转变是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文化改革的驱动力。这种文化强调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传统的单纯按照规定性的法律体系将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工人也不愿意参加管理的实践活动,很多问题是现场问题,如果没有工人的参与,良好的安全生产状态几乎很难实现。因此,只有通过发挥企业、职工、监察每个人积极能动作用,才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层次,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
2、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
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改善安全状况的基础,澳洲在法律上要求各煤矿企业必须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煤矿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类控制、定期检讨评审,持续改善,形成闭合管理。风险评估覆盖几乎所有的环节和工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针对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措施,一般会按照消除、替代、工程、程序、防护几个级别进行处理,在选择方案时,优先考虑硬性措施也就是消除替代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彻底解决问题,其次是考虑使用工程、程序及防护手段,来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危害。做法逻辑清晰、很容易让人理解。通过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充分让工人参与到风险管理程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现场工人能确保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的状态下进行工作。澳大利亚各企业建有完整的实时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针对各种重大风险有完整的应急处理程序。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规范,有效地消除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3、澳洲先进的煤矿技术、装备是实现安全的坚实基础
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代表着现代化采矿的先进水平,矿井瓦斯抽采、利用效果好,体现在用于煤层瓦斯抽采的高性能钻机(可惜未见到实物,仅从矿图上见到钻机分布情况),按要求布置钻孔,实现深孔变线钻孔,有效地提高了瓦斯抽采率和瓦斯浓度,从瓦斯电站监控系统看流量8360.4m3/h,瓦斯浓度95.9%,15台3041KW机组运行13台,发电总功率39533KW。目前,昆士兰州先进技术中心正在对适应乏风利用的低浓度发电机组进行试验,已取得阶段成果。
昆士兰州先进技术中心试验开发专用于岩巷掘进机的高强度截齿。
基于网络的摸拟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综采工作面的实时监控,代表了无人工作面和综采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为使培训接近现场实际,开发出基于立体视频设备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把传统的填鸭式培训课变成了操作交流互动平台,使培训身临其境,针对性更强,操作者理解深刻容易掌握其中的必要的技能。
完备的矿井气体监测分析监控系统和矿井实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全面反映矿井各系统的安全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4、矿井管理体系完善,从业人员素质高,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澳洲煤矿装备比较先进、工艺比较简单、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回采工作面只有4-5人,操作控制都在工作面机头位置。采煤机、运输机、液压支架的运行和控制全部实现自动控制。澳洲的支护强度比较高,综采液压支架的支撑力均在1000吨以上,锚杆支护强度在40吨以上(锚杆的直径与国内相近)。澳洲在钻探技术、监测监控技术、气体分析、瓦斯利用方面等技术在国际上都是处于领先地位。
在澳洲煤矿,安全管理注重细节,个人防护、隔离装置齐全。每一个工作地点的人数取决于充氧自救装置数量,进入井口、工作地点前都有一个牌版,牌版上挂牌的数量,取决于充氧自救装置数量,在没有挂牌位置时是不能进入到该区域的,从而保证一旦灾害发生能够佩带充氧自救装置撤离。各种安全设备非常齐全,例如:矿灯里面均安装了信号接受装置,当有特殊情况时矿灯会接收到信息且不停闪烁,提醒矿工发生事故应立即撤离。
澳洲煤矿用人比较少,从业者素质高,各矿都有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指导矿井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员工时刻关注健康安全,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
在澳洲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能力,每两年要对矿工进行一般性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灾害的预防、应急的逃生、危险和危害判断和处理;专业培训把相关专业人员送到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机构根据企业要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注重操作技能和实效,严格考核。
6、澳大利亚矿山救援(护)站(中心)及应急计划
澳大利亚各州都设立不同的救援站(中心),负责各矿山健康服务、矿山安全保险、矿山重大事故的救援、虚拟现实培训、职业卫生、技术支援、安全与健康信托等服务,救援人员全部由各矿山的志愿者组成,救援中心的负责人一般都是矿山的矿长担任,这样可以确保救援站的人员熟悉矿山工作程序,更好地实施救护工作。矿山服务中心的费用由救援所辖区域的各矿山分别进行承担。在矿山救援中心,我们发现澳大利亚的救援设备非常先进,救援车内各种井下分析测试仪器均齐备,还可以直接将井下的检测数据连接到救援车上进行实时分析,在救援服务中心,他们装备有最先进的喷气式惰化设备、有耐摄氏500度高温的防护服装、有先进的气体检测仪器可分析各种气体的含量、有灵活可调的消防栓喷头可进行多种喷洒方式、有人员防倒检测装置,一旦人员倒下,装置发出鸣叫提示等等。
除了救援服务中心外,各矿依法对矿井生产中的重大的水、火、瓦斯、顶板管理等都必须有灾害管理计划,另外还有应急计划(预案),一旦发生灾害,应急计划立即开始生效。在应急管理方面,我们看到从矿井设计开始到现场管理都体现了很多应急的考虑。例如:井下巷道均有应急使用的荧光棒(出现应急情况,可以立即弯曲荧光棒使其发光指引巷道的走向),巷道中间每隔1500米左右都设有空气压缩站供应急需要空气时使用,巷道每隔一段距离设计有躲避洞,躲避洞内有连续新鲜风流不断供应,同时还有饮用水供应,巷道走向设计有逃生的绳索(上面有箭头可通过触觉感知逃生的方向)。
心得和想法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在建设安全示范型矿井时,需要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澳大利亚煤矿的安全管理三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非常可观的成绩,对我们的安全管理有很好的启示。
1、引进吸收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中国90年代的“班评估”和现在的“隐患排查”安全管理模式和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目的性是一致的,由于我们的管理模式定性的东西多一些定量的东西少一些,加上员工素质较差,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了,而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定量性、可操作性强,加之员工素质较高,因此较好的运用到安全管理中。
为此,中澳合作的关键就是借鉴澳洲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在对矿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即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危害(量)控制的主要关键所在,把风险的危害和危险控制到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对现有的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进行系统评估/评价,形成制度,定期回顾评价,引进消化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提高装备水平,持续改进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本质安全。
2、加强培训实效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借鉴澳大利亚煤矿的培训形式,改革我们传统的培训方式,摈弃形式主义,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注重实用和实效,加强培训和受训双方的交流互动,要认真对待一线操作人员反映的现场实际问题;为全面提高操作技能,必要时可以引进的仿真虚拟培训系统,改善我们目前的培训手段。
3、引进澳大利亚的先进技术装备,解决宣东矿重点领域的技术难题 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可考虑引进澳方技术施工长距离定向煤层或岩层钻孔,抽采本煤层或采空区瓦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需购置澳方钻机或采取其它的合作形式。
根据对澳大利亚现有的先进技术装备初步考察结果,结合宣东矿实际,特别在瓦斯抽采钻进技术、煤层自燃发火预报、在线气体综合监测领域,选定澳大利亚成熟的技术装备项目,并再深入调研、专项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合作,解决宣东矿重点领域的技术难题。
待澳大利亚乏风利用的低浓度瓦斯发电试验成功后,国家应该整体考虑引进成套技术。
5、值得借鉴的——有效的能量隔离防护装置
操作人员下井均佩带不同种类的锁具,用锁具对危险危害的能量进行有效的隔离,而且只有本人才能开启,有效地避免他人的误操作造成的伤害。胶带机全线装设隔离网;绞车制动系统和支架的高压液流管路加装铠装防护套。
瓦斯电站变电设施装设隔离网墙,监控室装备有独立的防灭火系统。
4、宣东矿需要引进的技术、设备建议
(1)澳大利亚采矿先进技术在世界也是领先的,应有选择性的引进澳洲的比较成熟的技术。
例如:在昆州先进技术中心学习了解到的实时风险管理系统(Nexsys Real-Time Risk Management System)等、井下设立荧光标志指示方向、逃生绳及指示锥、井下维修工作人员佩戴隔离装置、井下调度绞车使用无能量释放的钢丝绳、十二步能量隔离检查法、(2)自燃发火气样综合分析软件(采用与束管取样系统、气相色谱分析仪相结合,分析自然发火监控点发火趋势)提供自燃发火现场的技术数据,为措施决策提供依据。
(3)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快速、及时解算、预测通风网络变化后的风量和风阻)指导通风设计和通风改造。现场调研时澳方也推荐这个软件(可以考虑引进或在国内购置)。
(4)巷道喷洒岩石粉,抑制煤尘爆炸,建议购置撒岩粉机(国内有)。
(5)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可考虑引进澳方技术施工长距离定向煤层或岩层钻孔,抽采本煤层或采空区瓦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需购置澳方钻机或采取其它的合作形式。
第四篇:澳大利亚英语培训总结
澳大利亚英语培训总结
海州实验小学 张玉祥
就像刚到达澳大利亚一样,故乡虽然遥远,可是家乡的熟人、熟事、熟地,只要想,就会一一出现在脑海中,那么温馨。如今却是赴澳英语培训的凯旋,旅途的劳顿虽已消失,心中的那股兴奋劲儿仍然按捺不住,静卧家中,这一个半月来所经历的过程,所遇之人,之事以及所感,只要闭上眼睛,也会历历涌上心头,难以忘怀。
我想,这次培训,就我个人而言,收获可以用丰硕来形容。在42天的学习与考察过程中,澳大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和谐的社会氛围以及勤奋务实的澳大利亚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QUT的课堂所学,友好家庭共同生活所感,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之体验,深深打动着我。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这次培训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澳大利亚概况
本次我们培训的目的地是澳大利亚,其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土地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最早的居民为土著人,首都为堪培拉。
著名的景区有阳光国度----昆士兰州,它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部,是世界特殊城市色彩的地方之一,拥有很高的卫生、教育和居住水平,我们这次培训就被安排在昆士兰的首府布里斯班里的昆士兰科技大学,简称为QUT。
另外还有美丽的海港---悉尼,它是澳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不论是高级购物和享用露天美食的天堂,历史悠久的景点,还是金黄耀目的沙滩和阳光充沛的地中海式气候,都极具魅力。从1788年1月26日英国的第一批囚犯抵达悉尼湾,英国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截止到2006年3月,其人口达到2051.86万,其中70%是澳大利亚及爱尔兰后裔,18%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后裔,6%为亚裔、华人,华侨约56万人,土著占总人口的2.3%,通用英语,信奉各大宗教,居民有70%信奉基督教,非宗教人口占26%。
可以这样说,澳大利亚是世界名族的大家庭,家庭成员相处的非常融洽。在其短暂的二百多年历史中,虽然也饱受战争的创痛,其经济还是得以有序的发展,其和谐的社会氛围,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及优美的风景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大批的学者游客前往学习参观。我们都觉得能有机会到此培训,万分荣欣。有趣的是当我们培训之时,中国正处于炎热的夏季,而澳大利亚却是凉爽的冬日,倍感欣慰。
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的教育主要由洲政府负责。各州设教育部,主管本周的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联邦政府只负责给全澳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经费、制定和协调教育政策。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涉及学龄前教育、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学校类别包括公立和私立两种。我们参观的piaba State School就属于公立的学校,而 Anglican College和Mt St Meachel College就属于私立学校。通过这三所学校的考察,给我最深的触动是
1、其完善的教育体制
澳大利亚的学校分为一级学校(小学1-6年级)、二级学校(中学7-12年级和)和三级学校(TAFE、大本、研究生等)。它们之间的文凭提升十分顺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以及成绩选修不同的学科,来提高文凭。亦可在工作中提升文凭,或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学校再进修,这一特点,在我考察Mt St Meachel College地时候,其校长在学生家长会上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2、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两大体系的学校,发现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会资助的私立学校实训设备更是先进。全民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理念的认可度极高,而且政府对学校的投入也很大,这些基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理念十分先进。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授课的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上课时可站,可坐,可蹲,也可趴在地面上听课。老师态度和蔼可亲,始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而且很少留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不多于20分钟的调查性或拓展性作业 ,也没有频繁的测试,最能代表学生能力的是墙上展示的他们的手工制品。他们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每个班级最多24人,而且实行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老师实行包班制,无升学率的压力,完全不同于我国教学制度。
3、称职的师资力量
我们在见习中遇到的老师,都是一级学校的教师,其知识面非常的广,其教学的内容往往集几门学科于一体,而且整天和学生在一起。而在二级学校中,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资质要求很严,要求大本毕业,必须有四级资格证书,有些职教老师还要有一定的业界工作经历,这就决定了澳大利亚高校老师与社会行业的紧密联系。
这里老师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每节课,每个环节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每个活动的设计都有其独特的目的性。他们守时、严谨而且耐心、细致。每次作业他们都认真批改,然后写上表扬的批语,极力称赞作业中的亮点。即使有不足的地方,也是委婉的指出。(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xiexiebang.com)这些在我们培训过程中,QUT的老师们给予了有力的证明。
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学生中,在听觉、视觉、肢体、智力方面有障碍的学生都会和正常的学生放在一起上课。政府还会配给学校健康老师,专门负责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比如提供给不能说话的学生一种学习机,让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语句键入到学习机中去,学习机按照他们的语句发出声音,这样就可以和正常人甚至盲人交流。
对于学困生,学校特地安排了专职的辅导老师。如果有哪个孩子学习跟不上了,会有专门的老师替他们补习。
这里的学校在各个方面做得很是细致,让我们同行的所有老师赞不绝口。这一点和我们学校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创新,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的养成,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忘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鼓励是很常见的现象。在学校里,你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You can try.You can do it(试试,你能做的到)。
回头想想这里的孩子真是轻松,在国内小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他们却有着无比精彩的童年,没有约束,有更多消遣和乐趣,真是让人羡慕。他们在学校的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的3点,中午在校中餐。其余时间都是自由支配,在这里我好像没有看到他们要做的家庭作业。听说这里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很轻松,只有到了大学才会真正勤学苦修本事。其实上大学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这里的孩子十五、六岁就可以外出打工赚钱了。
三:实用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英语教英语的人来说,能够有机会来到英语母语国家生活培训,机会真是难得,令人羡慕。在这次培训中,我除了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生活各个方面,还领略了上课时各位老师风采,她们生动的讲解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精心安排的参观也使我亲眼目睹和体验澳洲同行们的辛勤工作和对教育的敬业。
Lynette是位很慈祥、认真、负责的老师,从墙上的班级留影中可以看出她已经培训好多班像我们这样的英语老师了。她虽然具有典型澳洲胖人的体型,但是很自信,乐观。每天拉着个小拖篮,放了很多教具。她教授的是发音和阅读,很实用,许多我们平时不注意的地方,还有不太准确的地方,都被她提了出来,她给我们一一纠正和指导。她还指导我们如何去朗读,表情很丰富。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配上动作与表情,大家慢慢融进这种氛围,表演得非常好。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了很多上课的游戏和教学方法,受益匪浅,如;
1.指着图说英语,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没有直接说“Yes”“No”,而是贴了一张笑脸和哭脸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听指令将所听物品拿到相应的人前面。
3.引导学生寻物,练介词的用法。用贴画纸做道具,我们进行了全班搜查。
4.单词的记忆方法:将一个单词中字母能组成的另外所有的词都找出来。例如September,可以找出set, meet, pet, term等等。但我认为可以作为拓展词汇的方法,记单词不太合适,易混淆。
5.用字母组单词,猜猜老师心中所想的,给予适当提示:第一个字母或最后一个字母是什么。
6.猜单词,给你相应的几个空,配上两个孩子准备过河,对面是鳄鱼。说一个字母,如果有,老师会写进相应的空格,如果没有,小孩就会接近鳄鱼一步。我们猜一个词时,错太多,导致小孩入鳄鱼口。
7.填单词,操练词汇时,用了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东西南北,说号码,选问题。
这些结合游戏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些方法不一定都适合我们的教学,但是至少让我体会到:让学生想学,老师就要会教,方法有很多,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坐在教室里做学生,才能明白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态度起了多大的作用。
四:对“他山之石”的思考
澳大利亚许多教育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其实我们早就这样做了,在培养学生自信上也不是不得法,而是我们始终还没有摆脱“唯分数论”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中寻找答案。Learning by doing.3、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老师上课让人感到很亲切。没有压力,没有反感,让人感到很轻松。
4、有效的小班教育方式。澳洲课堂学生人数比较少。学生的活动时间比较多,教师要照顾的面比较小,容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分组形式多样,有时按照数字,有时按照地域,这样让更多的学生有更频繁的交流机会。
5、教室布置丰富多彩,充分展示孩子的成果,在整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块阵地的教育作用,用孩子的成功去激发他们更大的动力。
6、教学方法灵活,活动多样,如老师在介绍澳大利亚植物后,让我们走出课堂,在校园里寻找这些植物,学习效果非常好。
我想,我们澳大利亚这一路走来,除了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外,在QUT课堂上学习、在与Homestay交流中学习,在经历中学习,所见所闻所感,也收获了许多;聆听领会思索,更感悟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力争将自己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以及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用自己所学影响身边的人,用心教育每一位孩子。取人所长,补己所短,思考所有的教学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更快乐,更扎实。
第五篇:关于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澳大利亚培训学习考察的报告(摘发)
大 中 小 日期:2008-05-05 访问次数:1383 按: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党委加强干部出国考察学习管理,外出干部回国后都要撰写高质量的考察报告,并在全场科级干部会议上专题汇报考察学习的情况、收获和体会。现将该场党委书记穆振堂同志赴澳大利亚学习考察报告摘发,供参阅。
关于赴澳大利亚培训学习考察的报告(摘发)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党委书记穆振堂
为了解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发展情况,学习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经省林业局批准,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1月17日,我参加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保培训团,在澳大利亚进行了21天的学习培训。通过考察学习,达到了了解情况、学习经验、开拓视野、加强交流的目的。
一、澳大利亚的环境状况
澳大利亚全称澳大利亚联邦,地处南半球的大洋洲,国土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6735公里,沙漠和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35%,平均海拔350米,是世界上地表起伏最缓和的大陆,全国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3个地区,北部属热带,大部分属温带,全境降水年平均仅4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大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生态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水环境:澳大利亚是个严重缺少水资源的国家,他们在尽量节水的基础上,加大了水环境的治理与管理,境内所有河流和海洋的水都是清彻碧蓝的,即使在城区河里的水都十分干净。堪培拉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处理后的水COD小于5,BOD小于1。
二是大气环境:在澳大利亚的所到之处无不是空气新鲜,蓝天白云,远处的高大建筑清晰可见,一点都没有灰蒙感觉。
三是城镇和乡村环境:在澳大利亚几乎分不清城市和乡村,城市高楼不多,到处是整洁的街道,漂亮有序的别墅,花、草、树协调规划,错落有致,公路、街道、门店前见不到一处白色污染和乱堆乱放的柴草、碎砖,车辆停放自觉、规范,没有侵街占道现象,给人一种洁净、舒畅的感觉。
四是公路交通环境:澳大利亚的公路比较通畅,道路两侧多是各种形状的树木和整齐的花草绿地,路过居民区有隔音板,坐车观光两旁的景色也是一种旅游的享受。
五是生态环境: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植物公园,人工栽种的花、草、树木都保持了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持续性,为保护生态,澳大利亚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在澳大利亚,头顶上似乎永远是湛蓝如洗的天空和轻盈飘动的白云,大地上到处是如荫的绿草和片片野花,空气清新得令人心醉,街道上见不到垃圾和尘土,更见不到烟囱排放的浓烟、工厂排放的废水。走在堪培拉、悉尼、墨尔本等城市的街道、广场、校园,经常会有白鹤、鸽子、野鸭等鸟儿落到你眼前,旁若无人地散步、觅食,“胜似闲庭信步”。这里,人与自然得到了和谐发展。
二、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做法
澳大利亚有如此好的生态环境,从客观上看,地广人稀,环境自净能力很强,环境容量很大,是一个重要原因。从主观上看,政府、企业、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很高,建立了专门的环保机构,制定了法规政策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加大环保宣教力度,鼓励公众参与。
1、政府高度重视并主导环境保护工作。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一是机构体系健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政府环保部门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目前,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Commonwealth Government)、州政府(State Government)、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三个层次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联邦政府设有环境与遗产部。州一级的环保机构较为复杂。以维多利亚州为例,政府设立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厅,下设环境保护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为应对温室气体效应问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了温室气体效应办公室。健全的机构体系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人力和资金投入充足。澳大利亚联邦环境与遗产部有500名工作人员,各州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来,澳大利亚每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都超过85亿美元,约占GDP的1.6%。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的经费预算为3200多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州政府拨款,一部分来源于排污收费。充足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为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条件。
三是政府直接统筹环保工作。澳大利亚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主要通过协商和合作方式来实现国家环境发展规划,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则主要采取直接干预方式使州环境规划得以实施。各级政府都直接主导相应层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实际运行,绝大部分环保工作由政府直接参与完成。统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际运行是澳大利亚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具体表现。
四是因地制宜,分区管理。澳大利亚根据资源生态环境特征,把国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因区施策。维多利亚州把全州分为4个区域,州环保局在每个区域都设立一个办事处。昆士兰州把全州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地区,州环保局内设的地区办公室常年在各自的地区办公。因地制宜、分区管理是澳大利亚政府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做法。
2、严格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澳大利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一是法制健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70)。目前,在联邦层次,环境保护立法已有50多个,有综合立法,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法”;也有专项立法,如“大堡礁海洋公园法”;还有20多个行政法规,如“清洁空气法规”、“辐射控制法规”等。在州层次,各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都多达百余个。
二是环保法律法规的条款很细,可操作性很强。维多利亚州的“环保收费法规”,条款多达百余条,从收费的种类、标准、单位、计算公式到最大排污允许量、交费流程、费用减免等,都规定得十分详细。仅垃圾填埋就按照废物种类和数量列出了16个层次的收费水平,每个层次收取若干个“费单位”。“费单位”的个数,由垃圾填埋成本确定。每个“费单位”的具体金额,由当年物价水平确定。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很强,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减少了执法过程中的摩擦。
三是环保执法十分严格。在澳大利亚,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只要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都要受到严肃查处。在著名的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不许带走任何自然物体(包括贝壳),违者处以高额罚款。在昆士兰州北部地区,有俩人曾因砍伐20多棵树而被判十多年徒刑。在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都要向法院起诉40~50起损害环境的案件。澳大利亚是一个缺水型的国家,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节水措施,在时间上严格限制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处罚。
四是环保执法权威性大。澳大利亚各州都组建了“环保警察”(SEPP)。环保警察隶属环保局领导,是环保局的一个内设机构。环保警察的人数不少,维多利亚州就有120名,占环保局总人数的1/3,该州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多数具有当环保警察的经历。环保警察身着统一制服,佩带鲜明臂章,专司环境执法工作,具有很大权威。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工作。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的综合协调。
一是综合协调环保有关部门的行动。在澳大利亚,三级政府都有好几个部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事务,为了避免推诿,减少摩擦,各级政府通过法律和跨部门机构来协调。在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由厅长办公室对下属的环保局、自然资源局和生态再循环局进行协调。
二是综合协调公众的环境行为。在公众场合尤其是旅游胜地,导游都要向游客介绍政府的环保规定,提醒游客严格执行,做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杂物,什么都不带走”。在著名的企鹅岛,政府规定在观看企鹅归巢时,不许大声喧哗、使用闪光灯照相,数以千计的游客在持续两、三小时的观看中,无人违反规定。
三是把环保事业融入发展之中。这也是澳大利亚政府综合协调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很多。如:湿地建设方面。澳大利亚把湿地建设与水源净化结合起来,与候鸟繁栖地的培育结合起来,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墨尔本市水利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在该市远郊的一个地方联合建造人工湿地,使当地的环境显著改善,房地产价格上升了10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又如:在凯恩斯的库连达热带雨林要修建当时世界第一、长达7.5千米的索道,因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环保局压了7年,最后业主交了
100万美元保证金,并承诺不修公路、不破坏生态,用直升飞机运送建材,环保局才予批准,结果一年就建成,但花了上亿美元。
4、发动全民参与推进环保事业。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公众引导国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示范作用。堪培拉“无垃圾城市”计划的推进,就是建立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它的目标,是在2010年不再填埋垃圾,实现全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在计划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政府有关机构都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讲座等形式,告诉居民应该如何做。环保部门还开办了“无垃圾城市”计划教育中心,为居民免费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加到这项计划中来。
二是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产业的开发。澳大利亚政府对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在税收、设施等方面给以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堪培拉市有70~80家企业从事垃圾收集、分类和填埋工作,每年创造1000多万美元的产值。政府还与商业企业合作,推出了“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汽等资源的使用。
三是鼓励公民对环境法律制定的参与。澳大利亚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面向社会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竞标,由中标者负责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散发广大公民,广泛征求意见。这样做,既提高了公民对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拉近了公民与法律和政府的距离,增强了公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又保证了法律法规条款的完善和对现实生活的贴近。
四是广大居民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意识。居民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如:自觉参与植树、清理垃圾、拯救动物等活动;房屋前后的花园和草坪,都按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由居民负责栽植和管护。全民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了国民环境行为与政府环境导向的统一。
三、澳大利亚之行给我们的启示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综合使用为环保“开路”。从总体上看,澳大利亚实行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并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环境管理方式。
2、利用经济杠杆实施环境管理。一是实行排污超额阶梯付费制度,通过对排污企业实行累进阶梯计费,促使企业千方百计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具体做法是:政府通过排污许可确定企业的排污限额,在限额内,排污费随排污量的增加以较小比例增加;超过该限额,排污费则随排污量增加以较大比例增加,其付费具有“惩罚”属性。二是排污权交易,具体做法是:先由政府部门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进而计算出最大允许排污量,然后再将其分解成若干允许的排放量,即排污权。政府通过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等手段,使排污权得以转让和买卖,排污者根据污染程度,决定买入或卖出相应数量的排污权。排污权交易实际上是通过模拟市场来建立排污许可的交易制度,它的主体是污染者,客体是排放减少信用(即剩余的排放许可)。
3、环保从娃娃抓起。上世纪中期,澳大利亚曾有过因土地使用不当,造成大面积沙化的沉痛教训。70年代初,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提出了“人人环保,打扫澳大利亚”的口号,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一是加强环保教育,目前,澳洲不仅中学、大学设有环保课程,连小学也开设环保课,环保教育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二是大力推行社区环保行为。比如,政府鼓励家庭自觉行动起来,以社区为单位,向每个家庭提供一个可循环使用的多层垃圾袋,将生活垃圾分类送到指定地点,有条件的家庭还将生活垃圾在自家后院用蚯蚓处理。据联邦环境与遗产部的统计,参与社区环保行为的家庭达到家庭总数的90%。三是注重从日常小事做起,让民众切实体会到环保的意义和好处。例如,联邦政府向家庭和游客免费发放《如何减少家庭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指导》小册子,介绍如何购买省电冰箱、合理配置灯泡,如何充分利用自然光等。
四、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做得好,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在著名旅游城市凯恩斯,有一个发展商申请在风景区建造7.5公里长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毁坏热带雨林,发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飞机运送建筑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成为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点是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现代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都不能以眼前发展去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用局部发展去损害全局利益,决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需要建立长期稳定起作用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十分必要。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条款。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再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违法,都应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最后,应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环境法律法规建设。环境法律法规正式颁布前,应向全社会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3、加强政府生态环保职能。各级政府应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的环保职能应主要定位在国家利益层次,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具体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全面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创造条件。应逐步改变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分工
过于分散的局面,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管理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按照自然区划建立有权威的机构。国家财政应适当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预算,增加环境事业基本建设投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4、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公民的环境意识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应该把环境教育纳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工作的轨道。环境意识的培育要从娃娃抓起,应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持久的生态环境教育,逐步把生态环境知识列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加强环保宣传和示范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爱护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的氛围。强化环境制约措施,用法律法规严格约束每个人的环境行为,以此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
二○○八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