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

时间:2019-05-12 01:4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

第一篇: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

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

RT-PCR实验有三步:抽提RNA,RT,PCR。要求:

1.做RT前必需测RNA浓度,逆转录体系对RNA量还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或1ug。

2.RT按要求做,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3.PCR,按常规。但如需扩长片段,则对前两步要求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存在,不是单改变Mg2+浓度、退火温度能解决的。

1)RT和PCR时的引物设计是不是一定要先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必须

在RT时,引物设计有3种方法即a:Random 9mers;b:Oligo dT-Adaptor Primer;和c:特异的下游引物。如果用a和b方法,是扩增的所有的cDNA(理论上),还要用此产物做PCR 的模板继续扩增。

如果用c方法,那么要去那里查它的序列呢?http://www.ncbi.nlm.nih.gov问题:

在做RT-PCR遇到一怪现象,即对同一动物不同组织扩增同一段基因,结果从一种组织中可以扩出我的目的基因,条带非常的好,而另一组织在同样的条件下却得到许多非特异性的条带,尝试其他条件同样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注:已肯定该基因在两种组织中都表达,且内参照在两种组织都可扩增出来)

从这两种组织中提取的RNA的量是不一样的,我测过吸光度,差异还很大,会不会和这有关呢? 请高手指教!解答:

1.RT-PCR有两种做法:

条件具备的话可用kit进行一步法进行;若条件不太好的话可分两步进行逆转录再PCR。但后来发现两步法的结果更加理想,条带特异性强且无拖尾现象,我推测是体系更加单一比较利于PCR的进行,当然也可能是我买的kit不太好。(promega)。

2.RT-PCR应具备的条件

高质量的RNA(保留后可做5‘,3’RACE);引物的(最好产物短点);若涉及粗略定量的话还应考虑RNA的浓度或是cDNA的浓度(如果由内标分子更好,但我发现其实很不容易将RNA的浓度以及内标分子的表达量调整的完全一样);体系的均一性等。3.RACE 我做过RACE(3’RACE是宝生物的Kit;5‘RACE是Gibico),但现在再进行另一个同源基因的3‘RACE时却怎么也P不出来,这两个基因是由同一对引物扩增出来的,其中一个已经获得了全序列(RACE的方法),而另一个基因的3’UTR却增么也扩不出来,我推测是不是该基因的3‘UTR太长的缘故,我都快绿了,有无

RT-PCR的常用内标b-actin 和GAPDH的使用有选择性吗?比如不同的细胞,不同的刺激。有关内参:

RT-PCR内参照可以在一个管子里做(那样也是图好看一些),最好分开两管,把除了引物之外的mixture统一配,拍照后,算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比值,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相对浓度。

问:我曾经作过同一管的PCR,内有actin 和目的基因引物。虽然可见到两条均一条带但图片质量不理想(而且酶量、Mg2+加倍)。请教mxbdna2003,你是如何处理同一管的PCR的各成分的浓度? 答: it should determined the amount of RNA.but it not for the quantitity of the PCR.it just was convienent to guess the amount ot the template<(for RT and PCR)and bettrer for publication and editor if he don not know the preocedure much.but the amount just using “accurate piptte” is wrong.it shoud be remembered to do the inner control of housekeeping gene everytime.在同一管中做RT,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taq魅加量,taq酶本来就是过量的^-^,(平时做pcr的时候,完全可以再省一些taq酶的,半斤八两就可以了,我想这肯定再很多贴子里应该都谈到了。Mg就跟不能变了,一变整个体系就变了。能看到均一条带就很好了。

关键是摸,十八摸(太少,只争朝夕,开个玩笑)虽然用不着,但是摸上3、5摸总是必要的,首先遥分开摸,然后再一起摸,直到摸的好了,还要考虑比较的不同的模板中的量,所以我们不建议再同一管中进行,因为还有互相竞争抑制的问题,即使不同基因之间。

有关内参的建议:

一定要做内参的,每一次,我想。不作内参的结果是不可信的

电泳可以不一起跑,没有关系,计算的是相对表达程度,着我在好几封帖子里都谈了,再说一边我得观点,1、半定量和定量RT-PCR做的都是基因相对表达量,不是绝对表达量,除非你能准确知道来自多少细胞,但是细胞还有死的呢。

2、以电泳为基础的半定量RT-PCR本身是不可信的,作为实验的粗筛是可以的,但不能作为最终结果的,3、半定量RT-PCR应该再两管中进行,除非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表达相同,长度差不多,GC含量相似,或者实在穷的要省PCR管和taq。关于平台期和线性期的问题,实际上线性期是指数期,只不过碰巧2的冥和2的倍数是相同的。看上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牵涉到酶促动力学的问题,这个我也不懂,有一些专门的文章,好像,涉及到很多化学的东西。我们学医的,也没必要知道那些,但是其中主要是因为模板引物酶原料和buffer之间的关系,这种反应单靠改变其中一种成分没有用的,酶一直是过量,再加酶也没用,引物ntp都是这样。烟鬼正传,最好选线性期的开始阶段,但是要在你的凝胶成像分辨范围内,所以选一个这两种的契合点。给你一张图你就明白了,再开始的时候酸的是切线,这 图我在 *** 帖过。关于引物设计,再可能的情况下,除了常规要求之外,最好兼顾跨内含子(不过,根据要求,还可以专门设计隔内含子的,这样还可以用于基因组PCR)、长度小于500bp-600bp等等。

引物当然要设计成一样的退火温度,即使不再一管中,也要一样的,要在一台机器里啊。我的引物占了冰箱一格,大部分是一个温度,这样任何几个都可以拿来披,也不用查。

我反复说过了,别用软件,就用眼睛看,软件涉及的在好,有些基因在它出软件的时候,还没发现呢,跟不要说在基因组的位置和序列了,怎么考虑内含子的问题呢?

18s的引物也和著名的βactin一样是设计的,只要拿到序列就可以了,但是限制是只能用总RNA为模板,但是比actin和bubulin等可准多了,更不要说GAPDH这个破烂了。18s除了在细胞中更相同(量)外,主要是它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看家基因,所以定量更加准确,我想,不知对不对,请几位主任和eeflying指教。我认为,就像你用某一种东西的数量去概括,因该选那种多的东西,说一座房子是由2000块砖造成的,比说又29根梁更准确吧。更不要说没有看家基因不看家的缺点,因为他是服务于整个基因组表达谱什么的。PE有专门的用于实时PCR的内参试剂盒,就是用18s,不过我们看懂使用的那条序列,不知有没有人用过,告知其序列和genbank号。

正好问一下,我查了一些序列,一直没有去合成,主要是因为手上的actin的荧光探针还没有完,当初和成了一堆。

有那位高手用过18s的内参,请问您的序列(我指的是模板的序列)?

原位杂交最好用RNA做探针,效果好一些,反正你有钱卖roche的盒子,而且量也能保证,因为转录过程嘛,沿着一条线突突地跑就是了。正义反义也容易理清。

我觉得做RT-PCR的方法和条件及应注意的事项就是那么几条,许多专业书都有详细的描述,但是许多人还是历经多次磨难,有时就是得不出结果。因此,我认为因为每个人所要克隆的片断不同,引物不同等,因此对不同的人来说还是有他自己的特殊性,我的以下经历说明:做实验时各人的情况不同,做不出时还是要好好动一下脑子。

记得我开始我的RT-PCR时,按常规方法,提取总RNA后,首先用自己设计的下游引物进行逆转录,不断改变反应条件,进行了N次均没有结果。后来考虑到本人的克隆的PCR的片断位于我们实验另一位同学克隆的片断当中,而该同学已经用RT-PCR克隆出她的片断(尽管她用这些RT-PCR产物做模版再进行PCR时也没办法重复出她的产物),因此,我先用她的引物和条件扩增出她的片断,然后用她的RT-PCR产物作模板(有点改进,逆转录反应换用了9mers随机引物),用我的引进物进行一般PCR,终于得到我的产物,测序结果完全正确。尽管我的这个经历别人很人遇到,但足可以说明实验可以有自己的模式,书本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很重要,但有时也不定要受到书本框框和别人经验的限制

请问: 引物的特异退火温度怎样设定?可以根据gc 和at含量算出吗?可以用引物报告单上的Tm值吗? PCR时20微升体系中cDNA应加多少比较合适?MgCl2应加多少?各个成分的量有无确定标准? 3 PCR结果跑电泳,actin有,但跑不出目的条带,有几种原因?与cDNA的量少有关吗?Mg离子太多是否会抑制Taqase的活性?

一般来说引物报告单伤得是对的,也可以自己算,实际上重要的各条引物一致,剩下的可以摸的.20中是指体积还是量?只要不明显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加1,2ul都可以的.mg要调的,但我总觉得没有书里讲的那么玄乎,我都是常年不变的.如果内参照有,目的没有,至少证明不是“美丽惹”的祸.原因书里应该都说了.在所有RNA实验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分离得到全长的RNA。而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核糖核酸酶(RNA酶)的污染。由于RNA酶广泛存在而稳定,一般反应不需要辅助因子。因而RNA制剂中只要存在少量的RNA酶就会引起RNA在制备与分析过程中的降解,而所制备的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又可直接影响RNA分析的结果,所以RNA的制备与分析操作难度极大。在实验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外源性RNA酶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内源性的RNA酶。RNA酶可耐受多种处理而不被灭活,如煮沸、高压灭菌等。外源性的RNA酶存在于操作人员的手汗、唾液等,也可存在于灰尘中。在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RNA酶也会造成污染。这些外源性的RNA酶可污染器械、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电泳槽、研究人员的手及各种试剂。而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则含有大量内源性的RNA酶。

一、防止RNA酶污染的措施

1.所有的玻璃器皿均应在使用前于180℃的高温下干烤6hr或更长时间。2.塑料器皿可用0.1% DEPC水浸泡或用氯仿冲洗(注意:有机玻璃器具因可被氯仿腐蚀,故不能使用)。

3.有机玻璃的电泳槽等,可先用去污剂洗涤,双蒸水冲洗,乙醇干燥,再浸泡在3% H2O2 室温10min,然后用0.1% DEPC水冲洗,晾干。4.配制的溶液应尽可能的用0.1% DEPC,在37℃处理12hr以上。然后用高压灭菌除去残留的DEPC。不能高压灭菌的试剂,应当用DEPC处理过的无菌双蒸水配制,然后经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5.操作人员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实验过程中手套要勤换。6.设置RNA操作专用实验室,所有器械等应为专用。

二、常用的RNA酶抑制剂

1.焦磷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强烈但不彻底的RNA酶抑制剂。它通过和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2.异硫氰酸胍: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RNA酶抑制剂,它在裂解组织的同时也使RNA酶失活。它既可破坏细胞结构使核酸从核蛋白中解离出来,又对RNA酶有强烈的变性作用。

3.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由氧化钒离子和核苷形成的复合物,它和RNA酶结合形成过渡态类物质,几乎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

4.RNA酶的蛋白抑制剂(RNasin):从大鼠肝或人胎盘中提取得来的酸性糖蛋白。RNasin是RNA酶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多种RNA酶结合,使其失活。

5.其它:SDS、尿素、硅藻土等对RNA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mRNA的分离与纯化

真核细胞的mRNA分子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具有5’端帽子结构(m7G)和3’端的Poly(A)尾巴。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细胞mRNA的3’端存在20-30个腺苷酸组成的Poly(A)尾,通常用Poly(A+)表示。这种结构为真核mRNA的提取,提供了极为方便的选择性标志,寡聚(dT)纤维素或寡聚(U)琼脂糖亲合层析分离纯化mRNA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此。

mRNA的分离方法较多,其中以寡聚(dT)-纤维素柱层析法最为有效,已成为常规方法。此法利用mRNA 3’末端含有Poly(A+)的特点,在RNA流经寡聚(dT)纤维素柱时,在高盐缓冲液的作用下,mRNA被特异地结合在柱上,当逐渐降低盐的浓度时或在低盐溶液和蒸馏水的情况下,mRNA被洗脱,经过两次寡聚(dT)纤维柱后,即可得到较高纯度的mRNA。寡聚(dT)纤维素柱纯化mRNA

一、试剂准备

1.3M醋酸钠(pH 5.2)2.0.1M NaOH 3.1×上样缓冲液:20mM Tris-HCl(pH 7.6);0.5M NaCl;1M EDTA(pH 8.0);0.1%SLS(十二烷基氨酸钠。配制时可先配制Tris-HCl(pH 7.6)、NaCl、EDTA(pH 8.0)的母液,经高压消毒后按各成分确切含量,经混合后再高压消毒,冷却至65℃时,加入经65℃温育(30min)的10%SLS至终浓度为0.1%。

4.洗脱缓冲液:10mM Tris-HCl(pH 7.6);1mM EDTA(pH 8.0);0.05% SDS 5.无水乙醇、70%乙醇 6.DEPC

二、操作步骤

1.将0.5-1.0g寡聚(dT)-纤维悬浮于0.1M的NaOH溶液中。2.用DEPC处理的1ml注射器或适当的吸管,将寡聚(dT)-纤维素装柱0.5-1ml,用3倍柱床体积的DEPC H2O洗柱。

3.使用1×上样缓冲液洗柱,直至洗出液pH值小于8.0。

4.将RNA溶解于DEPC H2O中,在65℃中温育10min左右,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等体2×上样缓冲液,混匀后上柱,立即收集流出液。当RNA上样液全部进入柱床后,再用1×上样缓冲液洗柱,继续收集流出液。

5.将所有流出液于65℃加热5min,冷却至室温后再次上柱,收集流出液。6.用5-10倍柱床体积的1×上样缓冲液洗柱,每管1ml分部收集,OD260测定RNA含量。前部分收集管中流出液的OD260值很高,其内含物为无Poly(A)尾的RNA。后部分收集管中流出液的OD260值很低或无吸收。7.用2-3倍柱容积的洗脱缓冲液洗脱Poly(A+)RNA,分部收集,每部分为1/3-1/2柱体积。

8.OD260测定Poly(A+)RNA分布,合并含Poly(A+)RNA的收集管,加入1/10体积3M NaAc(pH5.2)、2.5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混匀,-20℃放置30min。9.4℃离心,10000g×15min,小心吸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注意:此时Poly(A+)RNA的沉淀往往看不到]。4℃离心,10000g×5min,弃上清,室温晾干。

10.用适量的DEPC H2O溶解RNA。

三、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必须防止Rnase的污染。2.步骤(4)中将RNA溶液置65℃中温育然后冷却至室温再上样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破坏RNA的二级结构,尤其是mRNA Poly(A+)尾处的二级结构,使Poly(A+)尾充分暴露,从而提高Poly(A+)RNA的回收率;另一个目的是能解离mRNA与rRNA的结合,否则会导致rRNA的污染。所以此步骤不能省略。

3.十二烷基肌氨酸钠盐在18℃以下溶解度下降,会阻碍柱内液体流动,若室温低于18℃最好用LiCl替代NaCl。

4.寡聚(dT)-纤维素柱可在4℃贮存,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应该依次用NaOH、灭菌 ddH2O、上样缓冲液洗柱。

5.一般而言,107哺乳动物培养细胞能提取1-5μg Poly(A+)RNA,约相当于上柱总RNA量的1%-2%。

RNA酶保护试验((RNase Protection Assay,RPA)是通过液相杂交的方式,用反义RNA探针与样品杂交,以检测RNA表达的技术。与Northern杂交和RT-PCR比较,RPA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检测灵敏度比Northern杂交高。由于Northern杂交步骤中转膜和洗膜都将造成样品和探针的损失,使灵敏度下降,而RPA将所有杂交体系进行电泳,故损失小,提高了灵敏度。

2. 由于PCR扩增过程中效率不均一和反应“平台”问题,基于PCR产物量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将下降,而RPA没有扩增过程,因此,分析的数据真实性较高。

3. 由于与反义RNA探针杂交的样品RNA仅为该RNA分子的部分片段,因此,部分降解的RNA样品仍可进行分析。

4. 步骤较少,耗时短。与Northern杂交相比,省去了转膜和洗膜的过程。5. RNA-RNA杂交体稳定性高,无探针自身复性问题,无须封闭。6. 一个杂交体系中可同时进行多个探针杂交,无竞争性问题。7. 检测分子长度可以任意设置,灵活性大。RPA的缺点是需要同位素标记探针。

一、试剂准备

1. GACU POOL:取100mM ATP、CTP、GTP各2.78μl、100mM UTP 0.06μl,加DEPC H2O至100μl。

2.杂交缓冲液 IPES 0.134g、0.5M EDTA(pH8.0)20μl、5M NaCl 0.8ml、甲酰胺8ml,加DEPC H2O至10ml。3.RNase消化液:5M NaCl 120μl、1M Tris-HCl(pH7.4)20μl、0.5M EDTA(pH8.0)20μl、RNase A(10mg/ml)8μl、RNase T1(250U/μl)1μl,加DEPC H2O至2ml

二、操作步骤 1.反义RNA可由含T7或SP6启动子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制备,也可以用含启动子的PCR产物为模板制备,本文介绍后者。(1)设计含T7启动子的PCR引物

由于PCR产物将作为合成反义RNA的模板,所以一对引物中的下游引物5’-端要含T7启动子序列:

T7启动子序列为:5’-TAATACGACTCACTATAGGG

引物设计的其他要求与一般PCR引物的设计相同。PCR产物的长度决定了反义RNA探针的长度,具体设计时可考虑100-400bp长。最好采用巢式PCR,即先扩增出一较长的片段,再以该片段为模板扩增出较短的片段,以保证探针的特异性,如下图所示: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Ⅱ T7 启动子序列

下游引物Ⅰ

(2)PCR

先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Ⅰ进行PCR,再以PCR 产物为模板,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Ⅱ-T7进行二次PCR(具体操作参见PCR章节)。

(3)探针合成标记与纯化

在0.5ml 离心管中加入下列试剂:

RNasin(40U/μl)0.5μl

GACU POOL GAC

(含GTP、CTP、ATP各2.75 mM,UTP 61μM)2μl

[α-32P]UTP(10μCi/μl)2.5μl

DTT(二硫苏糖醇,0.1M)1μl

5×转录 buffer 2μl

模板(50ng/μl)1μl

T7 RNA 聚合酶(15U)1μl

混合后,短暂离心,37OC保温1hr。

加入DNaseⅠ(10U/μl)1μl, 37OC 15min, 然后75 OC 10min以灭活DNAseⅠ和T7 RNA 聚合酶。

加入:饱和酚 50μl 氯仿 50μl

酵母tRNA(2μg/μl)4μl

DEPC H2O 100μl

室温下充分混匀,离心10000g×2min。取上层液置另一0.5 m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氯仿,混匀,离心10000g×2min。将上层液转移至另一0.5ml 离心管中,再加入3M NaAc 10μl、预冷无水乙醇250μl,混匀后,-20OC静置30min。4OC离心13500g×10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5%乙醇100μl洗涤,4OC离心13500g×2min, 弃上清液。室温下挥发残留乙醇。加入50μl杂交缓冲液溶解沉淀,4OC下保存待用。可用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探针质量。(参见本节电泳步骤)。

2.杂交

(1)RNA提取后溶解在杂交缓冲液中,浓度为1μg/μl。

(2)取8μl RNA加入1-3μl探针(根据探针检测结果调整)于0.5ml 离心管中。

(2)80OC保温2min,然后40-45OC下杂交12-18hr。

3.消化

(1)杂交管于37 OC保温15min,加入RNase消化液,37 OC保温30min。

(2)加入10%SDS 10μl、10μg/μl蛋白酶K 20μl,混匀,37 OC保温10min。

(3)加入65μl饱和酚和65μl氯仿,混匀,室温离心,10000g×2min。

(4)转移上层液到另一0.5离心管中,加入10μl酵母tRNA和3M NaAc 15μl,再加入200μl异丙醇,混匀后,置-20OC 30min,4 OC离心,135000g×10min。

(5)弃上清液,室温下挥发乙醇,加入5-8μl上样缓冲液溶解沉淀。

4、电泳与放射自显影

(1)配制凝胶:(50ml)

40%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胺(19:1)6.25ml

5×TBE 10ml 尿素 24g

加H2O至50ml

溶解后加入25%过硫酸胺50μl,TEMED 50μl,混匀,注入电泳槽中,插入梳,待胶凝固。

(2)预电泳

以1×TBE为上下槽电泳缓冲液,加上电压后进行预电泳,如果用测序电泳装置,电压应达2000v以上,功率设定为100w,温度设为50 OC。待胶板温度达50 OC时,暂停电泳,准备加样。

(3)加样

将已溶解在加样缓冲液中的样品80 OC加热2min,立即加样到胶孔中,电泳1-2hr。(电泳条件同预电泳)。

(3)电泳结束后,打开胶板,用滤纸取下胶,覆上一层保鲜膜,放置于暗盒中,暗室红光下,压上一张X片,盖上暗盒,-70OC曝光1-3天。暴光结束后,将X光片显影、定影、水洗、晾干。

三、注意事项

1.本实验大部分为RNA操作,注意RNA酶的污染。

2.RNase消化液消化未杂交的单链RNA和探针RNA,当探针与样品之间有碱基错配时,错配位点也将被消化,因此会产生片段较小的杂交片段。因此进行PCR时,采取尽量减少错配的措施。

3、同位素对RNA合成有一定影响,有时会产生非全长的探针。因此,标记时间不宜过长。

4、RNase消化液有时会产生过度消化而无检测信号,可以将消化液稀释10-100倍后使用。

可能问题出在标本的保存:一般四小时之内就应处理,分离出细胞

说的是套式PCR,可以在你的第一次PCR两个引物内,再设计一对引物进行第二次PCR就行了

如果你的第一次PCR刚好包括目的片段,那只好设计个更长的了 第二次的引物设计要求可以低一点 以50μl体系为例 引物各1μl 第一次PCR产物5μl

二次PCR和巢式PCR,即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拿第一次的PCR产物,稀释100-1000倍做模板,加入底物,从新进行扩增反应,以期增加产物的量

我做RT-PCR时,提总RNA时,都是用灭菌DEPC水,按1:100稀释后测OD260和OD280,后根据公式:RNA浓度=OD260*稀释度/25(ug/ul),后用1mg total RNA分离mRNA.做逆转录及PCR,效果很好.luoyu10 wrote: 各位大哥:

我有一个问题请教,RT-PCR要求模板RNA的260nm/280nm的比值最低为多少,如果太低是不是会影响结果?

最低到1.8,最好2.0,我感觉稍微低一点影响不算太大。

问:我是RT-PCR的新手,想请教引物如何设计?

好的引物所具有的令人满意的特点:

* 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 选择GC含量为40%到60%或GC含量反映模板GC含量的引物。

* 设计5'端和中间区为G或C的引物。这会增加引物的稳定性和引物同目的序列杂交的稳定性。

* 避免引物对3'末端存在互补序列,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抑制扩增。

* 避免3'末端富含GC。设计引物时保证在最后5个核苷中含有3个A或T。* 避免3'末端的错误配对。3'端核苷需要同模板退火以供聚合酶催化延伸。* 避免存在可能会产生内部二级结构的序列,这会破坏引物退火稳定性。目的序列上并不存在的附加序列,如限制位点和启动子序列,可以加入到引物5'端而不影响特异性。当计算引物Tm值时并不包括这些序列,但是应该对其进行互补性和内部二级结构的检测。有时候,仅有有限的序列信箱可供用于引物设计。比如,如果仅知道氨基酸序列,可以设计简并引物。简并引物是指代表编码单个氨基酸所有不同碱基可能性的不同序列的混合物。为了增加特异性,可以参考密码子使用表,根据不同生物的碱基使用偏好,减少简并性。次黄嘌呤可以同所有的碱基配对,降低引物的退火温度。不要在引物的3'端使用简并碱基,因为3'端最后3个碱基的退火足以在错误位点起始PCR。使用较高的引物浓度(1μM到3μM),因为许多简并混合物中的引物不是特异性针对目的模板。

【经验】如何确认RNA的质量 各位都知道,提取到质量良好的RNA(包括总RNA和mRNA,以下同)是非常困难,关于RNA的提取技术,我就不说了,为什么呢?或许各位非常关心呢,我是这样想的,我可以看到的资料或者是厂家的说明书,各位也同样可以看到的,内容当然都是一样的了,所以实验做的好不好,主要是心的投入多少的问题,所以希望大家自己多多思考啊!

以下两种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的: 1)检测RNA溶液的吸光度 280、320、230、260nm下的吸光度分别代表了核酸、背景(溶液浑浊度)、盐浓度和蛋白等有机物的值。一般的,我们只看OD260/OD280(Ratio,R)。1.82.0时,我们认为RNA中蛋白或者时其他有机物的污染是可以容忍的,不过要注意,当你用Tris作为缓冲液检测吸光度时,R值可能会大于2(一般应该是<2.2的)。当R<1.8时,溶液中蛋白或者时其他有机物的污染比较明显,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这份RNA的命运。当R>2.2时,说明RNA已经水解成单核酸了。

如果RNA的量够,可在260nm(A260)用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得率,1个单位等于40ug/mlssRNA。纯RNA的A260/A280的比值为2.0。A260/A230的比值还表明RNA的纯度,其值小于2.0表明裂解液中有亚硫氰胍和belta-巰基乙醇残留,其值大于2.4,需用乙酸盐,乙醇沉淀RNA。2)RNA的电泳图谱

一般的,RNA的电泳都是用变性胶进行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检测RNA的质量是没有必要进行如此麻烦的实验的,用普通的琼脂糖胶就可以了。

电泳的目的是在于检测28S和18S条带的完整性和他们的比值,或者是mRNA smear的完整性。一般的,如果28S和18S条带明亮、清晰、条带锐利(指条带的边缘清晰),并且28S的亮度在18S条带的两倍以上,我们认为RNA的质量是好的(见下图)。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明确的告诉我们RNA溶液中有没有残留的RNA酶。如果溶液中有非常微量的RNA酶,用以上方法我们很难察觉,但是大部分后续的酶学反应都是在37度以上并且是长时间进行的。这样,如果RNA溶液中有非常微量的RNA酶,那么在后续的实验中就会有非常适合的环境和时间发挥它们的作用了,当然这时你的实验也就完了。

下面,我们介绍一个可以确认RNA溶液中有没有残留的RNA酶的方法。3)保温试验

方法很简单的,按照样品浓度,从RNA溶液中吸取两份1000 ng的RNA加入至0.5 ml的离心管中,并且用pH7.0的Tris缓冲液补充到10 ul的总体积,然后密闭管盖。把其中一份放入7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 h。另一份放置在-20℃冰箱中保存1 h。

时间到了之后,取出两份样本进行电泳。电泳完成后,比较两者的电泳条带。如果两者的条带一致或者无明显差别(当然,它们的条带也要符合方法2中的条件),则说明RNA溶液中没有残留的RNA酶污染,RNA的质量很好。相反的,如果70℃保温的样本有明显的降解,则说明RNA溶液中有RNA酶污染。

如果你的RNA样本通过了保温实验的检测并且你在后续的实验中还是非常小心的防范RNA酶的骚扰,那么你的实验应该是很难失败了!

第二篇: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同位素标记法(元素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摘除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

9.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11.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⑴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⑵减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⑶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

⑷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

⑸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

⑹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⑺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⑻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

⑼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⑽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

⑾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

⑿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

⒀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

⒁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

⒂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

1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现象的观测指标

⑴光合作用: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例: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⑵呼吸作用: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有机物消耗量

⑶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

⑷细胞液浓度大小或植物细胞活性:质壁分离与复原

⑸溶液浓度的大小:U型管+半透膜

⑹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⑺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体长变化)

⑻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

⑼胰高血糖素作用:尿糖的检测(在尿液中加班氏试剂进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⑽菌量的多少:菌落数、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⑾生长素作用及浓度高低的显示:可通过去除胚芽鞘后补充生长素后的胚芽生长情况来判断(弯曲、高度)

⑿淀粉:碘液(变蓝色)

⒀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沸水浴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⒁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⒂乳酸:pH试纸

⒃O2:余烬复燃

⒄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⒅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⒆DNA:二苯胺(沸水浴,蓝色)、甲基绿(染色后,呈绿色)

⒇RNA:吡罗红(呈红色)、苔黑酚乙醇溶液

第三篇:消化实验方法总结

《豆粕粉碎粒度与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关系研究》

采用胃蛋白酶-胰酶两步法,通过体外模拟鸡体消化道内环境来比较不同粉碎力度豆粕的蛋白消化率,从而确定适合肉仔鸡生长的较适宜豆粕粉碎力度。

平均粒径采用GB 6971-86 方法,体外试验采用Boisen和Fernandez等体外模拟消化方法。胃蛋白酶最适浓度的选择

1g豆皮→100ml三角瓶+25ml磷酸缓冲液(pH=6.0 0.01M)+10ml盐酸(0.2M)→温和搅拌+1ml(15mg/ml,30mg/ml,45mg/ml,60mg/ml,75mg/ml,90mg/ml)的新鲜胃蛋白酶溶液(由0.01M HCl 配制),pH=2.0 +0.5ml抑菌剂(青霉素+链霉素)→39℃恒温水浴中震荡6h,消化后+20%黄基水杨酸5ml→室温静置30min→抽滤→干燥后残渣凯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计算蛋白质和干物质消化率。确定最适胃蛋白酶浓度为75mg/ml.胰酶最适浓度选择

在最适(75mg/m)胃蛋白酶液消化后的产物中加入10ml磷酸缓冲液(0.2M pH=6.8)+5mlNaoH(0.6M)+1ml(70mg/ml,90mg/ml,110mg/ml,130mg/ml,150mg/ml)的胰酶溶液(由磷酸二氢钾缓冲液配制)pH=6.8→39℃恒温水浴中震荡18h→消化后+20%磺基水杨酸5ml→室温静置30min→抽滤,干燥后残渣按照凯式定氮法测其蛋白质含量,计算粗蛋白和干物质消化率,确定最适胰酶浓度为110mg/ml。胃蛋白酶一胰酶两步法测定过程[1]

分别称取原样和过筛豆粕于三角瓶中,4个重复,使用最适浓度测定不同粒度豆粕蛋白和干物质含量,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其氨基酸含量,计算粗蛋白、干物质和氨基酸消化率。《燕麦粉添加量对面包营养组分含量和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淀粉体外水解动力学测定

1g样品+50ml磷酸缓冲液(pH=6.9)→37℃水浴消化5min→取0.2ml消化上清液→1min后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40mg/ml 用DNS溶液配制)→37℃水浴继续消化→每隔15min分别取消化液0.2ml于25ml试管中+0.8ml蒸馏水+1mlDNS→沸水浴中煮沸10min→取出后+15ml蒸馏水,摇匀→空白管调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采用0.25、0.50、0.75、1.00、1.25、1.50、1.75、2.00、2.50 mg/m L的葡萄糖溶液绘制标准曲表2,根据还原糖释放量的变化比较淀粉的体外消化性。《苦荞芽粉馒头品质及体外模拟消化研究》 甲醇提取液的制备

参照Bojana(2011)提取样品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准确称取5g待提取的苦荞馒头样品浸没于50ml甲醇/水(80/20,v/v)溶液中,用均质机搅拌使样品破碎均质。样品液超声波提取15min,将悬浮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原样品再加入50ml甲醇/水(80/20,v/v),重复一次,合并提取液。2500r/min离心,取上清液于45℃水浴下蒸发至干,用甲醇重新溶解并定容到100ml,备用。酚含量测定

采用Folin–Ciocalteu法(FILIPCEV 2011)测定试样的总酚含量,并稍作修改。取500μL蒸馏水,加入125μL的标准溶液或提取液后,再加入125Μl Folin–Ciocalteu试剂,充分混匀后加入1.25ml 7%碳酸钠溶液,漩涡混匀后避光放置90min后于760nm处测定混合液的吸光值。以没食子含量为纵坐标(μg/ml),吸光度为横坐标,得回归方程为y=0.014X+0.041(R2=0.995)。按照测定没食子酸标准液吸光度的步骤测定待测液吸光度。黄酮含量测定

采用NaNo2-Al(NO)3方法测定。取一定浓度的样品水溶液0.1ml与0.2ml 5%NaNO2溶液,漩涡混匀后室温下放置6min,加入0.2ml 10%的ALCL3,振荡后静止6min,然后加入2ml 1M NaOH溶液,最后加水定容至5ml,放置15min后于波长510nm处测定混合液吸光值。以芦丁含量为纵坐标(μg/ml),吸光度为横坐标得回归方程为y=0.007x+0.030(R2=0.991)。按照测定芦丁标准液吸光度的步骤测定待测液吸光度。体外模拟消化过程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参考Gawlik等人的方法,略作修改。

模拟唾液:2.38gNa2HPO4,0.19gKH2PO4,8gNacl和0.91gα-淀粉酶(220U/ml)溶于1升水中形成模拟唾液,用磷酸盐缓冲液调节溶液为pH=6.75。

模拟胃液:0.32%胃蛋白酶溶于0.3mol/L的Nacl,用HCL调节溶液pH=1.2。模拟肠液:0.05g胰蛋白酶和0.3g胆汁溶于35ml的NaHCO3(0.1mol/l)。

体外提取过程(S0):准确称取6.0g荞麦馒头样品浸没于100ml甲醇水(80/20,v/v)溶液中,静置6h,悬浮液转移至离心管中,2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45℃水浴下旋转蒸发至干,用甲醇重新溶解并定容到10ml,-20℃保存,备用。

口腔消化过程(S1):准确称取6g样品置于100ml的烧杯中并加入30ml模拟唾液,用均质机搅拌使样品充分破碎均质后放入水浴摇床中,37℃振荡10min。

胃肠消化过程(S2):取出水浴摇床中的样品,用3mol/l的盐酸调节溶液体系至pH=1.5后加入30ml模拟胃液,置于40℃水浴摇床中振摇60min。反应结束后取5ml的样液,于70℃的水浴锅中加热灭酶,经过模拟胃部消化的消化液用0.1mol/l的NaHCO3调节使溶液体系的pH=6,加入30ml胆汁胰酶的复合液,再分别加入5ml 1mol/l的Nacl和1mol/l KCl,置于37℃水浴震荡120min模拟肠道消化,于70℃的水浴锅中加热灭酶,-20℃保存备用。每个样品重复三次。

肠道吸收过程(S3):将20ml剩余消化液转移到透析袋中,并将透析袋置于装有50ml PBS缓冲液的烧杯中,37℃水浴震荡4h。将PBS缓冲液转移到离心管中,-20℃保存备用,每个样品重复三次。

《羊奶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研究》 外模拟胃消化

体外模拟胃消化参照Johns[8]的方法并对其加以改进。将奶粉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的乳液,于37℃水浴中预热10min,用1mol/L的HCl调乳液p H3。在每100m L乳样中添加3×106U胃蛋白酶(即每克蛋白质对应的酶用量为3×106U),于

37℃恒温摇床上消化水解1.5h,然后用lmol/L的Na OH调节乳液p H值至7灭酶,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胃消化率。体外模拟肠消化

体外模拟肠消化参照Johns[8]的方法并对其加以改进。将奶粉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的乳液,于37℃水浴中预热10min,用1mol/L的Na OH调乳液p H7。在每100m L乳样中添加1.25×105U胰蛋白酶(即每克蛋白质对应的酶用量为1.25×105U),于37℃恒温摇床上消化水解2h,然后沸水浴5min灭活,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肠消化率。体外模拟总消化

体外模拟总消化参照Johns[8]的方法并对其加以改进。将奶粉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的乳液,于37℃水浴中预热10min,用1mol/L的HCl调乳液p H3。在每100m L乳样中添加3×106U胃蛋白酶(即每克蛋白质对应的酶用量为3×106U),于37℃恒温摇床上消化水解1.5h,然后用lmol/L的Na OH调节乳液p H值至7。再向每100m L乳样中添加1.25×105U胰蛋白酶(即每克蛋白质对应的酶用量为1.25×105U),于37℃恒温摇床上消化水解2h,然后沸水浴5min灭活,测定其中蛋白质的总消化率。燕麦全粉中蛋白质体外消化的测定

燕麦蛋白质的体外消化实验采用Wang[15]报道的体外消化模型进行,略有改动。具体操作如下: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分散于0.1 mol/L HCl中形成50 g/L的溶液,置于37℃水浴中预热5 min,以酶∶底物为1∶ 100加入胃蛋白酶,在37℃恒温振荡器上反应,分别在不同的消化时间(0、10、30、60、120 min)取样,用1 mol/L的NaOH调节pH7.0终止消化反应,120min所得的消化液调节pH7.0后,以酶∶底物为1∶ 100加入胰蛋白酶,在消化10、30、60、90、120min之后取样分析。

第四篇:实验总结-细胞培养方法

一、培养细胞常用配置

培养基的配置:基础培养基500ml+胎牛血清50ml+双抗5ml 冻存液的配置:10 % DMSO + 90%胎牛血清 依次比例酌量配置。超净工作台常规配置

移液器1套(2.5μl、20μl、200μl、1ml),酒精灯1盏,液器1台,斜架1台,酒精喷壶1个,酒精棉球缸1个,污缸1个,常规耗材:培养瓶(50㎝2),定量移液管(5ml、10ml),枪头(1ml、200μl、10μl),培养皿,6/24/48/96孔板,医用脱脂棉球,冻存管 所需试剂:培养基,胎牛血清,双抗,DMSO,胰酶,75%酒精……

实验前准备:所需的各项高压后的耗材及污物缸放于超净工作台内,用酒精喷壶喷洒实验台面,并关闭工作台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后开始实验操作。培养基及胰酶恢复常温后使用,可37℃水浴5-10min

二、细胞复苏 步骤:

1.紫外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双手。

2.培养液(DMEM),恒温水浴箱37℃预热20min,备用。超净台内准备一支15ml离心管备用。

3.将所需的培养基确保瓶身干净后酒精消毒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瓶盖后需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4.从液氮保存罐中取出冻存管,立即放入37℃水浴中,快速摇晃,直至冻存液融化至黄豆粒大小后迅速取出。

5.将细胞悬液移入15ml离心管,缓慢加入4ml培养液,离心(1000r/min,5min)。6.取出2个培养皿并做好标记(复苏日期等),提前加入5-10ml培养液;离心结束后用1ml培养液悬液混悬沉淀细胞后分别加入培养皿内。

7.将培养基瓶口和瓶盖消毒2-3次后拧紧,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面,取出实验试剂及污缸等,关闭超净工作台。8.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内培养

注意事项:

1.取细胞的过程中注意带好防冻手套。此项尤为重要,细胞冻存管可能漏入液氮,解冻时冻存管中的气温急剧上升,可导致爆炸。

2.冻存液的问题:冻存液的配置已是常识,在这里不作详述,但二甲基亚砜(DMSO)对细胞不是完全无毒副作用,在常温下,二甲基亚砜对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必须在1-2min内使冻存液完全融化。如果复苏温度太慢,会造成细胞的损伤,二甲基亚砜(DMSO)最好选择进口产品。

3.离心前须加入少量培养液。细胞解冻后二甲基亚砜浓度较高,注意加入少量培养液可稀释其浓度,以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4.离心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是解冻后的细胞悬液直接吹打均匀后分装到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第二天换液。因为离心的目的是两个,去除 DMSO,去除死细胞,这个是标准流程,但对一般人来说,把握不好离心转速和时间,转的不够活细胞沉底的少,细胞就全被扔掉了,转过了活细胞会受压过大,死亡。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污染,所以不推荐。另一种说法为细胞悬液中含有二甲基亚砜(DMSO),DMSO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须将离心后的液体前倒净,且一定倒干净。

5.冻存细胞解冻时1ml细胞液要加10ml-15m培养液

6.复苏细胞分装的问题:复苏1管细胞一般可分装到2-3只培养皿中,分装过多,细胞浓度过低,不利于细胞的贴壁。

7.加培养基的量放入问题:这个量的多少的把握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是DMSO的浓度,从如果你加培养基的太少,那么DMSO的浓度就会比较大,就会影响细胞生长,从以前的资料来看,DMSO的浓度在小于0.5%的时候对一般细胞没有什么影响,还有一个说法是1%。所以如果你的冻存液的浓度是 10%DMSO的话那么加10ml以上的培养基就恰好稀释到了无害浓度

8.原理: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如向培养液加入保护剂,可使冰点降低。在缓慢的冻结条件下,能使细胞内水份在冻结前透出细胞。贮存在-130℃以下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的形成。细胞复苏时速度要快,使之迅速通过细胞最易受损的-5~0℃,细胞仍能生长,活力受损不大。目前常用的保护剂为二甲亚砜(DMSO)和甘油,它们对细胞无毒性,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

三、培养液的更换

1.紫外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双手。

2.培养液(DMEM),恒温水浴箱37℃预热20min,备用。

3.将所需的培养基确保瓶身干净后酒精消毒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瓶盖后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4.将培养皿盖内口朝上放在架子上,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悬空倒进污缸 5.拿出1支高压后的5ml定量移液管,在酒精灯上灼烧尾部后装于移液器上,再次放于酒精灯上灼烧整个定量移液管管身2-3次,悬空进入培养基瓶内吸取5-10ml培养基再悬空移入培养皿内,将培养皿盖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后盖上。6.将培养基瓶口和瓶盖消毒2-3次后拧紧,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面,取出实验试剂及污缸等,关闭超净工作台。7.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内培养

每天定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一般72-96h后,细胞生长密度大于90%,即可进行细胞的传代。

四、细胞传代

1.紫外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双手。

2.培养液,胰酶,恒温水浴箱37℃预热20min,备用。

3.将所需的培养基,胰酶确保瓶身干净消毒后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瓶盖后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分别放于酒精灯的两侧。

4.将培养皿盖内口朝上放在架子上,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悬空倒进污缸。取1ml移液器快速移动在酒精灯上消毒1-2次,然后再装上枪头吸取1-2ml胰酶液,悬空沿皿壁加入培养皿内。

5.将培养皿来回倾倒使胰酶浸没整个皿底的细胞层,计时越1-3min(消化时间根据细胞不同时间不同),对着灯光可观察到细胞与细胞之间有针孔样缝隙,并有1-2个细胞脱落,镜下观察到细胞都变圆时为胰酶消化的最适时机。(若看到成片的细胞从瓶壁脱落为胰酶消化过度;若看不到针孔样缝隙和细胞脱落,或镜下细胞多有菱角则需继续消化)。用移液器将胰酶吸净。

6.吸取1ml培养基于培养皿内,并用移液器吸取少量的培养基轻柔的反复冲洗培养瓶壁5-8次,使贴壁细胞完全脱落于培养基内再轻轻吹打2-3次,使细胞尽可能处于单个悬浮状态。

7.取1或2个新的培养皿,然后将细胞培养基均匀的分到2或3个培养瓶内(注意原来传代时使用的培养瓶可继续传代使用),进行1传2或1传3的培养。8.拿出1支高压后的5ml定量移液管,在酒精灯上灼烧尾部后装于移液器上,再次放于酒精灯上灼烧整个定量移液管管身2-3次,悬空进入培养基皿内吸取5-10ml培养基悬空移入每个培养皿内,将培养皿盖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盖上,在皿盖上做好实验标记。

9.将培养基瓶口和瓶盖消毒2-3次后拧紧,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面,取出实验试剂及污缸等,关闭超净工作台。

10.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内培养。注意整个培养箱底托盘内一定要放高压后的水,且定期更换确保无菌。

每天定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一般72-96h后,细胞生长密度大于90%,即可进行细胞的传代或保株。

五、细胞株的保存

原理:细胞冻存最常用的技术是液氮冷冻保存法,主要采用加适量保护剂的缓慢冷冻法冻存细胞。细胞在不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直接冷冻,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形成冰晶,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细胞脱水使局部电解质浓度增高,pH值改变,部分蛋白质由于上述原因而变性,引起细胞内部空间结构紊乱,溶酶体膜由此遭到损伤而释放出溶酶体酶,使细胞内结构成分造成破坏,线粒体肿胀,功能丢失,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胞膜上的类脂蛋白复合体也易破坏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容物丢失。如果细胞内冰晶形成较多,随冷冻温度的降低,冰晶体积膨胀造成细胞核DNA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致细胞死亡。因此,细胞冷冻技术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可以使冰点下降,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慢速冷冻方法又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胞内形成冰结晶的机会,从而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

实验步骤:

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液。将多个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去掉,用0.25% 胰蛋白酶消化。适时去掉胰蛋白酶,加入少量新培养液。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上的细胞,使其成为均匀分散的细胞悬液。悬浮生产细胞则不要消化处理。然后将细胞收集于离心管中离心(1000r/min,10分钟)。加入冻存管中,再加入1ml配置好的冻存液后放入梯度降温盒,放入-80℃冰箱中。

1.紫外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双手。

2.培养液,胰酶,二甲基亚砜DMSO,胎牛血清(解冻),梯度降温盒恢复常温,恒温水浴箱37℃预热20min,备用。

3.将所需的培养基,胰酶确保瓶身干净消毒后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瓶盖后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分别放于酒精灯的两侧。

4.将培养瓶瓶口在酒精灯上消毒2-3次,旋开后分别再次消毒瓶口和瓶盖2-3次,盖放于酒精灯右侧后将培养瓶内的培养液悬空倒进污缸,在酒精灯消毒2-3次瓶口,竖直放好。取1ml移液器快速移动在酒精灯上消毒1-2次,然后再装上枪头吸取1.5ml胰酶液,悬空移入培养瓶内。

5.将培养皿盖内口朝上放在架子上,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悬空倒进污缸。取1ml移液器快速移动在酒精灯上消毒1-2次,然后再装上枪头吸取1-2ml胰酶液,悬空沿皿壁加入培养皿内。6.将培养皿来回倾倒使胰酶浸没整个皿底的细胞层,计时越1-3min(消化时间根据细胞不同时间不同),对着灯光可观察到细胞与细胞之间有针孔样缝隙,并有1-2个细胞脱落,镜下观察到细胞都变圆时为胰酶消化的最适时机。(若看到成片的细胞从瓶壁脱落为胰酶消化过度;若看不到针孔样缝隙和细胞脱落,或镜下细胞多有菱角则需继续消化)。用移液器将胰酶吸净。

6.吸取1ml培养基于培养皿,并用移液器吸取少量的培养基轻柔的反复冲洗培养瓶壁5-8次,使贴壁细胞完全脱落于培养基内再轻轻吹打2-3次,使细胞尽可能处于单个悬浮状态。

7.将悬浮细胞吸入15ml离心管内,加入4ml培养基离心1000r/min,5min 8.预先配制冻存液:10 % DMSO + 90%胎牛血清。按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备用 9.弃去培养基,用冻存液进行重悬混匀后,将1ml含有细胞的冻存液移入冻存管内,拧紧瓶盖,做好实验标记。

10.将培养基,胰酶瓶口和瓶盖消毒2-3次后拧紧,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面,取出实验试剂及污缸等,关闭超净工作台。

8.将冻存管先放于4℃冰箱 30min后拿出放置-20℃冰箱过夜,次日再放于-80℃的冰箱内3-4天,最后存放于-196℃的液氮灌内长期保存。或直接放入梯度降温盒内,放入-80℃冰箱内过夜后最后存放于液氮罐内。(梯度降温盒内为甲醇,使用5次需要更换,每次使用需做好标记,使用前需恢复常温)

六、细胞转染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 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基因沉默,主要有转录前水平的基因沉默(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两类:TGS是指由于DNA修饰或染色体异染色质化等原因使基因不能正常录;

 PTGS是启动了细胞质内靶mRNA序列特异性的降解机制。有时转基因会同时导致TGS和PTGS。

 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长度超过三十的dsRNA会引起干扰素毒性)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

 病毒基因、人工转入基因、转座子等外源性基因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转录时,常产生一些dsRNA。宿主细胞对这些dsRNA迅即产生反应。

作用机制

1)其胞质中的核酸内切酶Dicer将dsRNA切割成多个具有特定长度和结构的小片段RNA(大约21~23 bp),即siRNA。

2)siRNA在细胞内RNA解旋酶的作用下解链成正义链和反义链,继之由反义siRNA再与体内一些酶(包括内切酶、外切酶、解旋酶等)结合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3)RISC与外源性基因表达的mRNA的同源区进行特异性结合,RISC具有核酸酶的功能,在结合部位切割mRNA,切割位点即是与siRNA中反义链互补结合的两端。被切割后的断裂mRNA随即降解,从而诱发宿主细胞针对这些mRNA的降解反应。

4)siRNA不仅能引导RISC切割同源单链mRNA,而且可作为引物与靶RNA结合并在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作用下合成更多新的dsRNA,新合成的dsRNA再由Dicer切割产生大量的次级siRNA,从而使RNAi的作用进一步放大,最终将靶mRNA完全降解。

5)RNAi发生于除原核生物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细胞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dsRNA抑制基因表达具有潜在高效性,任何导致正常机体dsRNA形成的情况都会引起不需要的相应基因沉寂。所以正常机体内各种基因有效表达有一套严密防止dsRNA形成的机制。

脂质体转染原理:

1.脂质体是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又称为人工生物膜。最初,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研究膜的构造及功能,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因而可用作外源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 2.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过静电作用将DNA分子包裹人内,形成DNA一脂复合体,也能被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附,再通过膜的融合或细胞的内吞作用,偶尔也通过直接渗透作用,将DNA传递进入细胞,形成包涵体或进入溶酶体其中一小部分DNA能从包涵体内释放,并进入细胞质中,再进一步进入核内转录、表达

DNA转染步骤

1.转染前一天接种细胞于6孔板,0.5-2×105每孔,2ml无抗生素培养基每孔,第二天转染时细胞达到90-95%每孔。

2.转染前半小时换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1.5ml。

3.A液:DNA 5ug 加入245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轻轻混匀。

4.B液:脂质体使用前轻轻混匀,脂质体10ul 加入245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轻轻混匀,室温静止5min。

5.B液加入A液,用枪轻轻混匀,室温静止20min。

6.将混合液均匀分散慢慢滴加到6孔板细胞中,边滴加变前后左右十字交叉摇晃。

7.孵箱37℃培养48h(转染时间待定)。8.第二天看细胞状态来决定是否换液。9.同时设立细胞对照组,空白转染组。

siRNA转染步骤

1)转染前一天接种细胞于6孔板(40x104),2ml无抗生素培养基每孔,第二天转染时细胞达到50-60%每孔。

2)转染前半小时换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1.5ml。

3)A液:siRNA 5ul(共100pmol)加入245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轻轻混匀。(siRNA按照说明书稀释)4)B液:脂质体(RNAimax)使用前轻轻混匀,脂质体10ul 加入245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轻轻混匀,室温静止5min。

5)B液加入A液,用枪轻轻混匀,室温静止20min。

6)将混合液均匀分散慢慢滴加到6孔板细胞中,边滴加变前后左右十字交叉摇晃。

7)孵箱37℃培养48h(转染时间待定)。8)第二天看细胞状态来决定是否换液。9)同时设立细胞对照组,空白转染组。

使用RNAiMAX和AGS cell用于siRNA在6孔板上进行转染实验

1)提前配制GAPDH,NC,NV-FAM及各片段siRNA的20uM的稀释液,取附赠的DEPC水至管内,打开离心管前先离心,将附在管壁上的冻干粉离心下来 2)溶解时滴加适量的DEPC水后盖上管盖,震荡溶解:NC,NC-FAM溶解加入62.5ulDEPC水,其他siRNA片段加入125ul DEPC水

3)取6只EP管,分别标记GAPDH,NC,NV-FAM,三个片段名称,从管内吸取20ul的稀释液分装后

4)将稀释液至于-80度冰箱保存。

 转染前一天,在6孔板上接种40x104AGS cell,再取一个35mm培养皿接种40x104AGS cell,每孔放2ml不含抗生素的生长培养基。使细胞在转染的时候有50-60%的融合率

 从细胞中除去生长培养基

 每个孔中加入1.5ml新鲜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并准备如下混合物 1)A液:(取7个EP管,分别标记空白,GAPDH,NC,NC-FAM,三个片段)。在250ul的opti-mem终加入100pmol siRNA(稀释好的siRNA浓度为20uM,100pmol的siRNA需要取5ul),混合均匀

2)B液:(取一个EP管标记RNAiMAX),RNAiMAX 使用前摇匀,在250ul X7.2=1800ul的opti-mem加入6ul X7.2=43.2ul的RNAiMAX,稀释RNAiMAX混匀后并在室温下温育5min 3)混合A液和B液,混匀B液后吸取256ul至A液中室温下温育20min  将混合物混匀后加入到含AGS的6孔板与35mm培养皿中,每孔终体积为2ml,则加入混合液500ul,并轻摇混匀  在37℃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5-6小时  更换含血清的培养基并培养细胞24-48小时 24-48小时后收细胞跑WB,看沉默效果

第五篇:中学物理常见实验方法总结

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

当多个因素同时作用,共同影响某一物理量时,就要分别独立地研究其中某一因素的影响,这时就要暂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便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研究这一因素与研究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再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规律。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经常使用。在中考中常见实例如: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等;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等;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等。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2.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物理模型可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在中考中常见实例如: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液体压强时用液柱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等。

3.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

在中考中常见实例如: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为简单的等效电路;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等。

4.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在中考中常见实例如: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指南针能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研究电流时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去研究;研究磁场时用放在磁场中的磁体会受到力的作用去研究;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和比较,通过比较物体滚到斜面底端对其它物体做的功的多少,间接比较动能的大小;又如弹簧测力计、压强计、温度计电表等都是转换法的体现。

5.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同点,然后以此为根据,把其中某一物理事物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另一物理事物中去,从而对另一物理事物的规律做出合理推理或解释。它也是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科学家说就是运用类比方法创立的。

在中考中常见实例如: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和电磁波等。

6.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根据逻辑法则,经过推论,判断得出的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

在中考中常见实例如:研究真空是否传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等。

7.归纳法

在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共同本质,从特殊实例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法。如:由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声带振动发声,尺子振动发声,敲响音叉等实例中,总结物体发生时的共同特征得到: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另外还有如“分类法、比较和图表法”等。

8.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9.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下载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

    细胞裂解实验方法总结

    细胞裂解是改变细胞通透性和活性的重要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机械法,前者比较温和,后者虽然产量高,但反应更剧烈,很有可能造成细胞中的DNA断裂。本文主要是介绍细胞的裂解......

    烟碱实验方法

    烟碱含量测定 一、引言 烟碱,俗称尼古丁,化学名称为1-甲基3-(3-氮杂苯基)氮杂环戊烷,分子式为C10H14N2,是烟草十多种生物碱中最重要的一种成分,而且具有多种用途,是重要的农药......

    物理 实验方法

    转换法 转换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实例有(13个) ⑴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 ⑵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⑶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⑷运动......

    探伤实验方法(推荐)

    无损检测(无损探伤)nondestryctive testing(NDT)就是对焊接加工件进行非破坏性检验和测量。 1 渗透检验penetrant festing(PT) 通过施加渗透剂,用洗净剂去除多余部分,如有必要,施加显......

    物理实验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

    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总结(五篇材料)

    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不同的数相加减时,以参加运算各量中有效数字最末一位位数最高的为准,最后结果与它对其,余下的尾数按舍入规则处理。 2、乘除法以参与运算的数值中有效位数......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