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对于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影响(田)

时间:2019-05-12 01:1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咨询对于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影响(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咨询对于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影响(田)》。

第一篇:心理咨询对于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影响(田)

浅谈心理咨询对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

[内容摘要]

为了解和促进康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岳阳爱康医院心理科结合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体化的医学模式,在2015年11月~12月对每一位住院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免费的20分钟心理访谈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75岁患者的测评报告 护理前:

护理后:

结果

对于心理咨询护理前后的测评报告对照,后者明显在前者的基础上不健康症状部分在逐渐减弱,数值得分由原来的327分降低一半到161分,验证了好的改善效果。

思考

应用心理咨询在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模式中,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基本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信赖、合作、协调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患者信任后,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疏导患者,改变护理对象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因此,通过心理咨询的有效沟通与积极关注不仅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复,同时还增强了心理幸福感,对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完善满意的康复。

参考多个文献 心理医生 田玉梅 2016.6.16

第二篇: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范文模版]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规模之大,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高龄化问题。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将产生老年人口总体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老人大量增加。然而,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照料资源的匮乏,家庭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护理费用投入越来越多。在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照料大量的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卧床老人、活动能力下降的老人,社会和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这是一个需要现在我们认真对待的并及早制定对策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1%,据预测,到2050将达到4.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向高龄化迅速发展。200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已经达到1199万,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到2050年将会提高到近7%,高龄老人人数将超过一亿。各年龄组的老年人口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0年中都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与世界其他老年型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1)老年人口基数大。我国目前有1.4亿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40%。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5亿以上,占当时世界老年人口的22.3%,亚洲老年人口的35%。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要多,即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中国的老年人。(2)老龄化速度比较快。

从1980~199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上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过程。用这样短的时间完成年龄结构的转变,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英国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从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加144%,而我国增加211%。预计从2000~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加225%,而我国将增加240%。从1950~2050年的一百年间,世界上新增加的老年人口的23%将是来自我国。(3)老龄化地区差异大。

199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成为老年型。但上海市早在1979年就已经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城市,是全国第一个跨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省份,要先于全国20年,而西北青海等省要滞后全国20年。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北京市4省、市相继跨入了老年型人口结构。2004年底,全国共有21个省(市)人口年龄结构进入了老年型,它们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份尚未进入老龄社会。

200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6.2%(城市高达54.7‰,农村为16.4‰),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疾病”。在我国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最多,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并仍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为6.6‰,(城市为13.0‰,农村为4.4‰)。不同年龄组人口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差随年龄而增加,高血压等慢性病显著呈上升趋势。7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冠心病患病率高达26.9%。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1、3.4、2.2倍。

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病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2005年医学敏感人口将由41.5%发展到2025年的60.3%,不同年龄组慢性病的患病率可以告诉我们慢性病控制的重点人群和防治的重点。此外,与心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危重疾病将会大量出现,心血管病的高额治疗费用也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b.老年痴呆病

老年性痴呆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发病于老年期前后的原发性大脑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病呈迅速上升趋势,形成了世界性的老年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当今世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71%以上患有智力功能障碍,其中10‰发生痴呆症。我国现在有痴呆患者约500万人,其中AD病人约340万。在60岁以上的人口中痴呆患病率为3%,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是老年人群中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中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

近年来,老年痴呆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北方地区60岁以上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已达到3.96%,其中由于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痴呆占多数,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研究发现,血管性痴呆症发病特点是阶梯式发展,每次发病比上一次加重,直到出现全面的智能障碍。65岁以上人群中,约35%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一年后其中25%的人会发展为痴呆。

老年痴呆是在人不知不觉中起病,呈持续进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线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在痴呆病中,半数以上是AD,四分之一左右为血管性痴呆。照料老年痴呆患者已成为社会、家庭和亲属的沉重精神上的负担。c.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症,其共同点是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使机体对糖耐受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并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在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已上升到现在的5.6‰(城市高达16.3‰,农村为1.9‰)。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2.2‰,而北京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72.6‰。

糖尿病是老年常见病,糖尿病人又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糖尿病迅速上升除了中老年人口增加因素外,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缺少运动密切相关。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3000多万,并且每年还以150万-200万人的幅度递增,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在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中,90%以上是Ⅱ型糖尿病,这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终身疾病。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多达1200万,脑卒中者500万,冠心病者600万,双目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调查显示,北方一些城市的老年人群中,有14.5%的人体重超重,69%的人达到肥胖程度,糖尿病患病率已达78‰。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d.其它疾病

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中,除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病、糖尿病之外,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老年性白内障、前列腺肥大、更年期综合征、骨关节、眼疾病等慢性病也是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3)老年慢性病引起老年人早残和过早死亡

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其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将增加1.12倍;患糖尿病的高龄老人其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丧失的危险性为非患者的2.4倍;白内障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是非患者的1.5倍;患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是非患者的7.8倍;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和哮喘)患者ADL功能下降的危险性是非患者的1.47倍。

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因老年慢性病死亡的占死亡人数的75%。增龄是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增高的最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年龄每增10岁,各种慢性病患病率都呈大幅度上升。60岁以上年龄组与20-29岁相比,恶性肿瘤增加131倍,高血压增加115倍,糖尿病增加100倍,脑血管病增加135倍。(4)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老年慢性病造成老年人躯体功能受限,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高龄老人的活动能力反映能力、健康状况在普遍下降,有17.33%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帮助,20.03%的老人视力不好或失明,12.07%的老人语言能力差,32.92%的老年人记忆力差,23.69%的高龄老人是中、重度认知功能损伤,27.81%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因此,高龄化社会中,最使人忧虑的问题是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特别是那些独居的高龄老人,高龄老年妇女的生活照料问题会更加突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迅速上升。第一是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迅速增加,老年化与慢性病相交叉,使得慢性疾病持续天数更长,健康危险因素的增加和危险性强度增加。其次是卫生服务,特别是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三是卫生服务技术将复杂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失能、残疾客观上会使满足卫生服务需求在技术上变得更加复杂,使预防保健的干预措施和手段的技术性要求增高;第四是,卫生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对于老年人来说,卫生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已经成为抑制他们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最大的障碍。

三、国家每年医疗费用总支出状况及发展趋势(1)慢性病已成为消耗医疗资源的“黑洞”

2004年9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隐忧”报告指出,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给公共健康系统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根据对1998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慢性病占43%,中国高达60%。慢性病发病的高发人群是成年人,导致大量劳动力损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据估算,目前上海每年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四种慢性病所造成的社会价值损失就达200亿元。公费医疗中超过一半都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我国近年来卫生经费的总额逐年在增加,1990年卫生总费为747.4亿元,2000年高达5684.6亿元,人均卫生费用也由1980年的14.51元,增长到2002年的442.6元,并仍呈增长趋势。过高的医疗费用支出是各级财政和家庭难以承受。

尽管我国近年来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1980年的3.17%增至2003年的5.7%,但政府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从1980年36.2%下降至2002年的15.2%,个人支付所占的比例则由21.2%增至58.3%。也就是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上升,主要来源个人卫生支付的比例增加。从国际研究比较来看,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随着经济发

展,政府维护健康公平责任逐渐增大,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支出比例不断加大,个人付费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而中国则出现相反趋势,个人支付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且幅度较大。中国的卫生体系评价指标在各国中筹资公平性排名居188位,卫生系统绩效排名144位,排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之后。

(2)老年慢性病医疗费用消耗大 人口老龄化、疾病患病率变化和医疗费用负担上涨必然对我国和经济发展生巨大的影响。据卫生部的预测,2000~2015年间,由于年龄结构的变化,两周患病率将增加10%,慢性病患病率增加2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从2000年1.67亿增加到2015年的2.33亿,患病人数增加40%。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增加51%,肿瘤人数增加39%,糖尿病人数增加56%,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加47%,运动系统患病人数增加43%。这五类疾病患病人数为患病总数的60%。

依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底开展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平均医疗费支付为645.24元,其中城市老年人口每人每年平均医疗费支出为1540.83元,农村老年人口每人每年平均医疗费支出为374.19元。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医疗费为121.56元。其中北京市为最高达222.6元,天津为212.76元,上海市146.16元,最低为广西,为68.4元。药品费为256.68元,其中北京市为567.24元,浙江省为384.96元,天津市为359.88元。

老年人操劳一生,大多体弱多病,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老年人退休金和医疗费增长缓慢,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医院的费用成倍增长,使老年人不堪重负。城镇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参保率相当低,2003年参加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2927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1.4%。而农村有87%的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乡低收入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高达41%,应就诊而未就诊采取自我医疗的比例城镇达47%,农村贫困地区高达70-90%。

由于农村医疗水平大大低于城镇,缺医少药相当严重。而国家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医疗资源只有20%分配在农村,用于农村的卫生经费的比例从1991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10%,农民人均卫生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的28%。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9.5%,约有40――60%的农民因病致贫或返贫,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民因无钱治疗而死亡的比例高达60%――80%,老年人是农村的弱势群体,无医疗保障、收入水平低、健康状况差,其困难会更大。

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我国65-69岁、80-84岁、90-94岁与100-105岁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5%、20%、40%与60%。平均每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照料与医疗成本开支约为65-74岁老人的14.4倍。从北京市公费医疗和企业劳保医疗的支出情况看,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占全市医疗总费用的比例远大于老年人数与全市职工数的比例。离退休人员仅占公费医疗对象的18.3%,却用去公费医疗费用的41.2%,是在职职工的3倍。表5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组住院费用的比较

资料来源: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国家卫生服务研究

(3)人口老龄化和患病率变化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的变化及预测: 从2000年到2030年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将由196.22‰到656.75‰,慢性病就诊人数人次由24亿到95亿次;从1994年到2030年慢性病治疗费用将以年均17.72%的速度增长,是1994年慢性病治疗费用的355.6倍。

当医疗费用按照1998年实际价格保持不变,不考虑年龄别患病率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加。2000-2015年间,医疗需要量的费用负担,即应该就医(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均就医所需要的医疗费用,由7989亿增加到10280亿,增加28.7%;医疗需求量的费用负担,即实际利用医疗服务的费用由4959亿增加到6267亿,增加26.4%。也就是说,由于老龄化的因素,到2015年医疗需要费用负担增加28.7%,医疗需求费用负担增加26.4%。当医疗费用按1998年实际价格保持不变,同时考虑年龄别患病率和人口老龄化两个因素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加。2000-2015年间,医疗需要量的费用负担,由8120亿增加到11896亿,增加46.5%;医疗需求量的费用负担由5038亿增加到7230亿,增加43.5%。当各年龄组医疗费用按GDP年增长率7.5%变化,同时考虑年龄别患病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加。由2000年医疗需要量的费用的9384亿,到2015年将增加到40676亿,增长了3.3倍,15年中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需求费用的负担比2000年增加26.4%,疾病患病率变化增加20.1%。也就是说,在医疗服务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费用负担年递增率为1.54%,疾病患病率增加导致医疗费用负担年递增率为1.47%。如果说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度上涨是不可避免的话,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使年龄别患病率控制或保持一定的水平,这将意味着我国将减少1.47%的疾病医疗费用。2000年医疗需求费用负担占GDP的6.4%,2015将年占当年GDP的9.27%。如果医疗服务价格保持不变,2015年前,人口老龄化和年龄别疾病患病率对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增长的作用分别是2/

3、1/3。

四、对现行老年群体的医疗制度存在的弊端评价及对策 年份慢性病年治疗费用(亿元)近年来由于疾病模式的转变,老年慢性病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的疾病。但是由于相应的医疗体制没有转变,现有的绝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医疗机构,而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和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慢性病治疗机构还很少。全国还没有建立老年病防治基金会,没有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高龄老人的照料、护理的资源(资金、人才)匮乏,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窄,资源配置还不合理,效率比较低。国家也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的机制,国家卫生费用,尤其是对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治疗资金投入少,个人负担重,这种情况是很不适应高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老年人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小病拖,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成为低收入老年弱势群体的真实写照。不少老年家庭因病而致贫。而且由于医疗资源配备的不合理,造成老年慢性病人大量占用急、重症病人有限的医疗资源,使这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鉴于我国老年慢性病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尽快建立全国性的老年慢性病防治基金,制定控制老年慢性病发展,加强老年卫生保健服务的近期和中远期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建议国家要加强对老年慢性病防治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对老年慢性病的研究;建立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机构,提高一级医院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基础医疗机构单位的设施、设备条件,扩大服务的范围;加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老年慢性病的防治与保健

第一章 高血压

血压是什么?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病人六不宜

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不宜情绪激动: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均可引起情绪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不宜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时,长时间用力易使血压升高,如果蹲便,突然站起,更容易发生意外。不宜洗冷热水澡:水温的冷热刺激,可使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特别是坐浴时,如水面过高,压迫心脏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不宜烟酒过量

不宜气温骤降:夏季空调不宜设的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2.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3.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4.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5.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6.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7.其他:如果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预防高血压病“八项注意”

●“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减少食盐摄入量。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4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

●保证合理膳食,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有效控制体重可预防高血压。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戒烟

●限酒。有肾功不全者禁酒。

●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如果通过3至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

治疗高血压须防“五乱”

一乱:不规则用药。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增高的血压,它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二乱:随意停药。停服降压药物后,血压往往在2—3天内便再次增高,而且有些降压药物倍他乐克等不可骤然停药。

三乱:频繁换药。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两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乱:不愿联合用药。依靠少数药物降压,势必增加川药量,诱发药物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不同作用的药物相互之间互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乱:凭自我感觉用药。自行增减降压药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导致血压大起大落。最好是能得到医生的指导。

预防高血压日常保健

1.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

3.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4.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

5.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6.不大量饮酒:饮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

7.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8.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9.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第二章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高及尿中有糖。在糖尿病的早期,病人无任何症状,当血糖明显升高时,病人才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俗称“三多一少”。重症糖尿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久病之后,可出现心脏病变,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视力下降以至失明,下肢坏疽、致残,致亡等不幸后果。

发病机理

糖尿病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有关。通常认为遗传为患者提供了对糖尿病的易感性,生病则为环境因素造成。

Ⅰ.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不论I型或Ⅱ型均较肯定。糖尿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极易发生糖尿病。

Ⅱ.环境因素 糖尿病环境因素复杂,但多是人为的因素,如:心理紧张。情绪压抑、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过于油腻、品种单一及过于精细、酗酒暴食,运动量减少等。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源于并发症,主要包括: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酸中毒,以上三种为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慢性并发症: 1.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眼底特异性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临床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3.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病早且发展快,易并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大约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4.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及患母的婴儿神经病变。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灼热、触电,虫爬、蚂蚁走等感觉异常,还可有软弱无力,活动障碍、瘫痪等运动异常。5.感染:糖尿病极易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有肺结核及皮肤。口腔、泌尿系、胆系感染,糖尿病人一旦出现感染,最好找专科医生诊治。

糖尿病防治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戒烟限洒。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糖尿病的预防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此病到目前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

四、糖类摄入

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糖尿病饮食原则

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蒸、煮、凉拌、涮、烤、烧、灿、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止。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

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要比治疗简单的多。

控制血糖应达到以下标准:

★空腹血糖6.1(110)~7.0(126)mmoL/L(mg/d1)餐后2小时血糖7.8(140)~11.1(200)mmoL/L(mg/d1)。

★每2-3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每半年全面检查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循环系统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每3—6个月应监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监测体重:每周测体重一次.体重指数正常值应为18—24.5。

糖尿病病人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真实的血糖情况呢?

由于每周或更长时间测一次血糖,其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时间等多种因素,不能真实地反映病情,故病人每周应测3—6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到医院化验很不方便,建议有条件的病友购买一台便携式血糖测定仪,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这样医生便可依据血糖记录为您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糖尿病病人应每3—4个月到医院化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该检验值可反映病人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一般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当然,能够控制在6.5%以下则更好。回服降糖药的八项注意要点

每位糖尿病患者病情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同,用的药物剂量也不一样,药物用少了不管事,用多了就会低血糖,必须因人而异。

在口服降糖药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 对药盒上的商品名要知道它的药名

○ 用降糖药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和禁忌症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

○ 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 不吃饭不用降糖药,吃的少降糖药要减量

○ 对药物的“副作用”的认识

○ 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 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周期

○ 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是糖尿病患者的监测记录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吃饭的时间、摄入量、食物种类,进餐次数,运动的时间、方式、程度、降糖药的种类,联合用药的搭配、药物剂量、近期的特殊情况是否对血糖有影响等多种因素。要把具体问题找出来才能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第三章 冠心病

冠心病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绞痛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的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症,久坐生

活方式以及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冠心病的预防

★不吸烟。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避免精神紧张。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如何尽早发现冠心病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寒冷及进食过饱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白行缓解者;

(2)反复出现心脏脉搏不齐,心跳过速或过缓者;(3)阵发性胸闷憋气,心悸,呼吸困难;

(4)用力排便.紧张或性生活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5)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治疗药物

携带一个备有急救药物(盎口硝酸甘油、消心痛、硫氮卓酮、氨酰心安,安定和心痛定等药)的药盒,夜间睡觉时也应将药盒放在床边随手可取的地方,以备急需。

冠心病病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坚持适量体育锻炼,避免做剧烈运动,防止肥胖,戒烟限酒,不多饮浓茶及咖啡等;

3.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 免剧烈的情绪 波动;

4.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不宜过饱,提倡少食多餐;

5.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

冠心病病人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

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也会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第四章 脑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山血性脑卒中。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叶具有“四高”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且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随平均年龄增长而增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四种人特别容易患脑卒中:

a.老年人:老年人一直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尤以55岁以上人群最多,65岁以上人群发病增加明显,7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则是45—54岁组的5—8倍,所以医生建议,年过60的老人就应该积极预防脑卒中。

b.高血庄患者;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血压与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发病危险性均呈正比,相关研究证实,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 的发病率。

c.心脏病患者:是重要的,且肯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d.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脑卒中的脑损害,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

脑卒中的预防

★ 体检检查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若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 积极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患者并治疗,由于小中风是完全性卒中的先兆,因而积极治疗小中风可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

★ 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合理饮食,减少吃盐量,适当控制动物脂肪摄入,中午以上适当补充钙剂,增加蔬菜、水果与蛋白质饮食;

②加强体育锻炼,每周3—4次,每次30—60min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消耗热量;

③控制体重;

④不吸烟,少饮酒。吸烟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和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敏感神经使血压增高,酗酒者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

⑤平时注意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⑥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病人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寒冷天气刺激神经和血管,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出现脑卒中怎样办?

1.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

2.头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便于将痰液或呕吐物顺利流出。口中如有呕吐物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 引起窒息。

3.正确搬运法: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头肩部,不要过分扭曲或震动,一人托住病人的背部和臀部,另一人托住病人腰部腿部。

4.病人如有抽搐,可用软布缠在两根竹筷上塞入上下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5.在确诊之前不要擅自给病人服用药物。

6.保持镇静,切不要慌张,注意安慰患者情绪。

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记:尽量避免移动病人,如有需要请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切忌让病人头部受到震动。

第五章 恶性肿瘤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而言。根据恶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

症状

癌症的早期表现:定期进行体检,不要等问题发生是早期发现肿瘤的好方法。但您也应该知道一些与癌症有关的症状:大小便习惯改变.伤口长期不愈合,乳房或身体其他部位无痛性的、较硬的肿块,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明显的变化的疣或痣,或刺激性的咳嗽或声音嘶哑。有这些症状不一定是癌症的标志,他们还可能由其它普通疾病引起。但重要的是,如果有任何这些症状,不要等到感觉疼痛再去看医生,早期癌症通常是不痛的。

(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3)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后数年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

(7)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8)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9)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11)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12)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14)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

(15)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

(17)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

(18)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

(19)逐渐加剧的头痛,并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

(20)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菌素类药治疗无效等。

预防恶性肿瘤

勿憋尿

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排尿习惯有关。据资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这主要是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易使尿液浓缩,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戒烟

吸烟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烟对胎儿非常有害,孕妇抽烟,小孩以后罹患癌症的几率将多50%。有鉴于此,重视以上环节的防范,就能让绝大多数人远离癌症,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对哪一个年龄层的人而言,抽烟是极度危险的,而且会导致癌症。

多喝蔬菜汁

常喝甜菜汁(根部及顶部作成的)、胡萝卜汁(含B—胡萝卜素)、芦笋汗。将新鲜甘蓝及胡萝卜作成混合菜汁,效果极佳。葡萄汁、樱桃汁及所有深色的果汁,包括黑醋粟汁,都是非常好的营养果汁,新鲜的苹果汁也有益处。果汁在早晨饮用最佳,蔬菜汁则在下午饮用最佳。

多吃洋葱和大蒜

洋葱和蒜头是极佳的保健 食品。可以多吃芽苗菜,比如萝卜苗,豆苗,最好是生吃,或只需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即可。

多吃生萝卜

许多人都知道,在医院里经常使用一种叫“干扰素”的药物。它是人体自身白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在体内具有抑制癌细胞快速分裂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很少,所以科学家们研制出“干扰素诱生剂”一类药物,激发和诱导人体自身制造出更多的干扰素。在日常的膳食中,也有一些能够诱生干扰素的食物,其中效果最佳的,要属白萝卜了。研究证明,从萝卜中可以分离出干扰素诱生剂的活性成分——双链核糖核酸,对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的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活性成分不耐热,如果经过烹调,在加热过程中则会破坏,所以生吃萝卜对防癌有益。

限制高脂肪饮食

研究显示,与低脂饮食相比较,富含脂肪的饮食,大幅地增加结肠癌及乳癌的发生几率:高脂肪饮食是癌细胞的助长剂。

【知识小百科】了解慢性病

1.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

2.慢性病的特点

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

3.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

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 恶性肿瘤

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精神异常和精神病 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

第三篇:家庭和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家庭和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桂东电大2012秋林业技术专业

何光耀

人生旅程需要健康的身心去前行,社会发展需要健康的身心去促进,历史的车轮需要健康的身体去推动。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精力充沛,投入热情去工作;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对生养我们的父母尽孝道;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科学抚育下一代。归根结底,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有机会拥有世界上的一切,才能享受多彩的生活。而家庭和谐对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和谐指的是家人躬谦相礼,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和谐相处。俗语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庭团结。汉·班固在《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中说:“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指出家庭团结和睦十分重要。明·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说:“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要和合,不要互存疑心,受人离间,做伤害家人的事。他在《为善说示诸儿》中还说:“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义妇顺;家人和,姻亲睦;不伤人,不害物;安常处顺,以求无负于民彝。”家庭和顺团结,是造就人健康长寿的生活环境。

孔子在《孝经·庶人章》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之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他在《孝经·三才章》中还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认为,供养孝敬老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在《论语·为政》中还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指出,孝敬老人,不但要供养,而且要有孝心,给老人精神慰藉。否则,这同牲畜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健康长寿这与子孙孝顺有密切关联。

另外,在一个家庭中,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让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四篇:浅谈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浅谈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这一学期有幸选到了张伟老师所带的篮球课,在张老师的教导下,我对篮球这一运动项目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根据自身体会对篮球这一运动的特点,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理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三个部分进行阐述,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集体性特点

篮球运动的活动形式是以两队成员相互协同攻守对抗的形式进行的,竞赛过程,集整体的智慧和技能协同配合,反映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协作风格,才能获得最佳成效。

(二)对抗性特点

由于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竞争是在狭小的场地范围内快速、凶悍的近身进行的,获球与反获球的追击、抢夺与限制、反限制,其拼智、拼技、拼体、拼力,必须有聪颖的智慧,还需要特殊的体能,顽强的意志与必胜的精神。

(三)转换性特点

快速转换攻守对抗是现代篮球比赛的重要特点,因为篮球比赛的规则规定,以进攻得分多少分高低,而进攻又有时间规定,攻后必守,守后必转攻,攻守不断转换,转换又在瞬间,瞬时变化无常,使比赛始终在快速而和谐的高节奏情况下进行,给人以悬念。

(四)智艺性特点

现代篮球运动竞技拼争日趋凶悍激烈的基础是智慧、技艺、体能和默契配合的组合,所以具有特殊的观赏性。如何扬长避短,克敌制胜,除需自身的身材条件、体能素质水平、技能能力、意志作风等保障外,更需人文修养、智慧、,计谋和精湛的技艺作保障,用此调动对方。因此,从事篮球活动需要技艺上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的智能结构,使自己更聪明起来。

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生理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身体仍然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的形态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篮球运动属于集体对抗性很强、很激烈的项目,只有较好的身体机能、素质状况才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篮球运动中的对抗包括地上的对抗、空中的对抗。强壮的身体,良好的身体形态与极强的运动机能为自己扩大空间,使自己在对抗中取得优势。对于积极地、凶狠的防守,运动各种跑跳投等动作尽自己的全力进行摆脱与突破。可见,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就能很好地发展身体形态,运动机能,身体素质。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得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较好的心肺功能使高校大学生在快速激烈的篮球比赛活动中坚持到最后,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性要素。健康的身体不仅仅需要有强壮、宽大的体格,体内的呼吸功能、心血功能等同等重要。由于篮球运动具有时间的持续性,长时间的有氧无氧运动很好的锻炼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心脏促进血液的循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氧的利用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呼吸、心肺功能等身体器官的适应能力。

三、篮球运动与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描述观点归纳总结,六点是重中之重: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和谐、行为合理、人格完善和适应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篮球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篮球运动是一场游戏,能够很好调节大学生低落的情绪,内心的烦躁,通过篮球比赛让学生忘记自己投入其中,大汗淋漓,感情宣泄,使一些不愉快的心情通过篮球活动得到很好地治愈与释放。篮球运动对大学生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信、积极乐观的良好品质。篮球运动具有促进团结合作、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改善人际关系。篮球运动是一个多数人参与的运动,每个队员的相互配合,协调合作,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战术发挥的更好,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能力,通过队长的组织管理,每一位队员明确分工、落位与跑动都达到细致分明,才能减少无用功的付出,高效率的工作而获得胜利。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篮球比赛,一方面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所需的竞争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自己的风采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形成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在竞技面前,努力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人格。从而能感悟人生,准确认识自己,合适的定位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促进自己心理健康。同时通过练习和比赛,可以有效地让大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自己所具有的中的智慧,学会独自运用技巧和战略来克服困难,克服自己的弱点;再者,能调节情绪、强化情绪,保持心理稳定性,学会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心态平和。

四.结论

第一,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机能,完善身体形态。适应健康中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第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培养独立性、竞争性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及能很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控制情绪的能力;篮球运动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地影响。

第三,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及受挫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为大学生更好的适应、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调查报告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调查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幸福与快乐的前提,是我们享受人生精彩 和灿烂的开始,更是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开阔视野的基础。无论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身心的健康永远是我们必不可缺条件。只有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更用的把握今天,策划明天。为了了解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原因,以及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减少健康的问题,真正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我们特为此展开了调查和研究。

二. 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体概况

统计结果表明,33.75%的同学多或少都存在的身心健康的问题,只有66.25%的同学是完全正常的。这一结果远远是我们的意料之外的,比我们意料的高度偏高。这结果可以反应出我们的学生遭受身心健康的极度严重。这不仅仅是影响我们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长期下去,更影响我们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昌盛。我们认为努力去改善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可推迟的举动。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按照正常生活,每天3餐,而且正餐都有肉有素,保持充足的营养。只有个别的同学每天是1—2餐的。这个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内。有的同学是因为节省生活费用,也有的同学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有食欲。我们建议这个别的同学一定要把自己的饮食搞好,只有搞好饮食,才能更好的生活。

2.玩游戏方面

游戏是男同学消遣时间的方式,也可以说是男同学娱乐的方式。不言而喻,玩游戏大份 部的是男同学。据数据表明,18.5%的同学是从来不玩游戏的,有55.6%的同学每周玩游戏的时间是1—7个小时,这个也很正常。毕竟是娱乐。可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深刻沉迷于游戏之中,仿佛人生就是游戏,深深地进入了游戏的角色了。据了解,过渡玩游戏,让我们整天在虚拟的空间不能自拨。电脑的屏幕辐射严重地危害我们的眼睛,以及影响我们的脑电波。最近报道长时间用平板电脑玩游戏引致偏头痛。我们建议,游戏用来娱乐一下就好,千万不要过渡沉迷,否则,不堪设想。

3.压力问题

身心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有48.5%都感觉到有压力。一是学习所带来的压。重要的是由 于学生的自由以及学习要求的宽松和将要工作这一状况形成很鲜明的对比,使他们感到很迷惑,很压抑。这一问题很严重,也反应出了当代的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校也应该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辅导。我们也建议这部分的学生尽快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三. 更进一步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影响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 我们的身心健康。在我们搞好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周围的环境,以及身边的种种诱惑来避免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向全面发展而努力。让我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充实我们的学生,让生活充满人生的色彩,充满笑容。

四. 总结与建议

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志在必得的,只有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所以我们必须把身心健康搞好。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最主要的有三个因素:一是我们学生的晚睡熬夜;二是我们学生对未来的迷惑。

1.树立正确且坚定的理想或信念

一个坚定的理想或信念,能让你有足够的力量克服种种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这种做法起 不了作用,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或信念不够坚定。要树立正确且坚定的理想或信念,首先要多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或自己想做什么,然后亲自尝试,如果这事足够让你感觉得激情或兴奋,就想想这事的发展前途,从而把它作为自己的理想或信念。当你有了坚定的理想或信念的时候,你就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你要改变的和你想改变的。

2.增加体育活动的锻炼

无论多忙,为了使自己活得更精彩,使自己的办事效率提高,我们有必要增加我们的运动量。我们也不防换一个思考方式,把每天的运动量作为一项必修的课程。这样我们就没有太多的借口去推却运动了。因为身体的锻炼的确太重要了。只有当我们的运动量足够的时候,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体质,才能更高程度也预防某因素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在傍晚放学的时候或空闲时候跑跑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

我们生长在这繁华而又充满压力的社会,适当的为自己减压是很必要的。如,我们不防在星期天去“疯狂”下,爬到山顶上大叫,选个景点观赏,或逃离这喧哗的城市去乡村走走,安静一下,或做一些能减压的事情,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载心理咨询对于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影响(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咨询对于老年慢性病身心健康的影响(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太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太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中心内容,而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

    宠物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范文大全

    宠物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此项活动中我和小组人员各自提出了对此课题的问题,由组长将问题汇总制成问卷,并和他们分组去公园,天印市场,江宁广场,金宝市场等地方,寻找中老年人,让他......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

    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作者:王超 指导教师:罗卫东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众所周知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多方面,如人的视觉、听觉、灵活性、......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精选]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 肖生林1邱德星2 曾运红2 麦合权2王贤初2 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下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18106 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公明社区健......

    浅论休闲娱乐体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浅论休闲娱乐体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休闲娱乐体育 身心健康 影响 作用 【论文摘要】:休闲娱乐体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讨论......

    电子竞技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电子竞技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及逻辑推理法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进行阐述,明析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区别,对电子竞技运动给青少年身......

    影响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因素分析 刘江

    影响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 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 刘江 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1000多万,他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