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

时间:2019-05-12 11: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

第一篇: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

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

摘 要:心理咨询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对从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一名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趋近完美的人格特征、敏捷的创造性思维、特殊的能力倾向、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帮助求助者。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 个人素质 实现的途径

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客服务,还要了解咨客的内心世界,洞悉咨客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1.1精湛的专业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咨询人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

1.1.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都应掌握,才能将咨询辅导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

1.1.2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在心理咨询中可能遇到各种不同心态的来询者,遇到种种事先意想不到的问题。要丰富自己的心理咨询经验,提高业务能力,除了向书本学习以外,还要向实践学习。在咨询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习和发展前人的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1.2高尚的职业道德

1.2.1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心理咨询是一项助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有对来询者的理解、同情、关怀及耐心。来询者一般是在心理不痛快的时候,遇到麻烦的时候才来找你,你需要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分担他的忧愁和烦恼,需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有时还要做出无偿的奉献。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对待来咨询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倾注自己的心血。1.2.2保护来咨询者的切身利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愿

咨询人员要以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使来询者确信他们的自我暴露不会使你感到震惊,而且保密是绝对的。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是保护来询者利益的重要内容。绝不能拿咨询者所谈的隐私与咨访关系以外的人随意议论取乐,这是咨询人员的起码道德。对待咨询者要一视同仁,不管他们的性格气质如何,是否有生理缺陷或某种怪癖,都不得歧视和嫌弃,而要以诚相见、平等待人,尊重来询者的人格。咨询工作者要善于倾听来询者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如遇到对咨询人员的分析与治疗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也要耐心劝告,顺其自然,尊重来询者的意愿,不可强令执行。要维护来询者对其生命和健康的自主权利。

1.2.3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指导起到榜样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榜样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榜样,而非先进人物之类的榜样。一位心理治疗大师说:“一个放松的人本身就具有怎样的治疗作用呀!”好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一般是达到了较好的自治状态的人,他们突出的人格特点就是自我接纳和自然宁静。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紧密相联,内心宁静达到了生命能量的有序转换和合理分配,是内耗较少的状态,有利于去欣赏自然和生命的种种景观,有利于发现和创造。这种状态与一般意义上的智力活动相关不多,而是一种较自在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是非言语的,但却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必须达到某种自身的和谐才能对来访者起到如此的榜样作用 1.3健康的心理素质

咨询人员本身,应当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咨询人员的心理健康对来询者的理解和技术指导方面起着支撑作用。咨询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在咨访关系中所能提供的帮助也就越大。相反,如果咨询人员本身的心理不健康,他们自己具有扭曲的价值观和刁钻古怪的心态就会造成咨询中的混乱、冲突,甚至可能诱发出来询者的某些病症。

胜任工作的咨询人员应当具有下列心理品质: 1.3.1人格与心态是积极健康的

心理健康的人在精神上是积极向上的。咨询人员在咨访关系以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奋进、乐观和充满生机的。这种人能把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带进咨询工作,他们在进行咨询时,一方面能使心灰意懒的人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而另一方面又不耗尽自己的能量。他们不会把咨询工作看作是一种负担,因而能给咨询工作带来热情和活力。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以高超的技术治愈人们的心灵创伤,还要以自己高尚健全的人格力量给来询者以积极的感染和影响。

1.3.2善解人意,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去理解他人,能同各种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能体谅人们的处境和困难并恰当地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常言说,“智者知人”。理解别人是一个人智慧之所在,同时也和他自身具有宽广的胸怀分不开。试想,一个心胸狭窄处处苛求别人的人,怎么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心理咨询工作是和人打交道,并且要在处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给人以指导,每一次面谈都是一堂紧张的行为辅导课,如果咨询人员自身心理健康欠缺、人际关系紧张,那他又怎么能给予来询者以正确的指导呢? 1.3.3情绪稳定,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咨询人员也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欢乐和忧伤。但是,他们善于排遣,有较高的挫折承受能力。他们在咨询工作中避而不谈自己过去和目前所遇到的个人问题,不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来会见来询者。他们自己爱憎、喜怒、欲求等方面需要的满足是在咨访关系以外进行的。他们自身不能有明显的心理疾病,他们同情来询者,但又不使这种同情陷的太深,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和心理上的独立性。1.3.4头脑敏锐、感情真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敏锐的头脑可以使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来询者的言语和表情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细微的表现中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东西及时发现问题,将谈话引向深入。

一个好的咨询人员,其感情必须是深沉、真挚的。咨询人员与来询者的谈话,应当是坦率的、认真的和真诚的。只有真诚,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来询者产生信赖感,从而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咨询人员的情绪应当是轻松、愉快、自信和富于幽默感的,这样才能缓解来询者的紧张情绪,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述自己的问题。

咨询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表现在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灵活和机敏。

总之,一个能胜任工作的咨询人员,其优良品质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丰富专业知识和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

二、如何培养

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呢?

1、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

作为心理学临床应用的主要部分,相对来说对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将会感觉困难。我觉得要做一个合格的咨询师系统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比如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一个月规定看基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多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学到的知识继续强化。定期参加同学会或者同行业的交流沙龙,多交流,互相促进进步会快许多!

2、系统的训练

既然是应用科学,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不能熟练,灵活的运用技术是做不到效果的。所以我们要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如成立一个专业学习小组,一个星期开展一天的模拟训练。这样可以在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上面增加熟练程度。或者是参加有针对技术训练的培训班,这样都可以在技术应用上提高很快的!

3、有效正确的定位

一个合格的咨询师或者是优秀的咨询师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咨询师,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的咨询师应该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这个方向我们可以说是咨询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方向,也是选择不同群体作为咨询对象的方向,还是你是想做一个优秀的咨询师还是一个咨询师的营销人的选择方向。等等这些,到了一定的阶段都应该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不然就会因此而困惑。

4、定期心理督导机制

要看一个咨询师是不是合格,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咨询师或者咨询机构有没有督导机制。心理咨询不是临床医学,我们遇到的案例基本都是要经过和别的咨询师探讨的,即便是临床医学也要针对疑难案例进行会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一个人做咨询,接个案,没有交流和督导机制。他将走到哪里?我们会发现这很危险!所以有必要建立几个人的督导学习小组,定期进行交流。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咨询前,首要任务是能够完成自我修通和成长,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有效地领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现有效的咨询和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葛喜平.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M].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2]安序,贾晓明,尹海兰.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及专业发展m.心理科学,2011(2):451-455.[3]陈贞兰,蒙贵莲,卢小灵.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分析m.社会心理科学,201](12): [4]卢谢峰, 韩立敏, 张丹, 等.专业人员人性观及个人特质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11): 783-785 [5]张宁, 李箕君, 袁勇贵.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4): 250-252 [6]陈虹、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探析,教育评论,2006(l):78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

[8]乐国安,李强,汪建新,等.心理咨询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9]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版,第 53—62 页.[10] 王丽颖.心理咨询师该拥有怎样的特质.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11]胡平正,曹娟.新时期心理咨询师的素质结构[J].今日科苑,2009.11.

第二篇:论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论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摘要:本文就如何搞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从煤矿实际出发,探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并对人力资源,安全、生产、经营等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阐述,为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水平起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所认可。但随着煤矿资源的逐步枯竭,生产作业环境的逐步恶化,机电设备的逐年老化,成本费用的逐年增加,一些煤炭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工作标准不高、过程控制不细,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偏差,重视不够。一些煤炭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片面认为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三流的企业靠管人。盲目追求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制度建设。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搞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搞环境面貌的更新改造等表层文化建设,虽能起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还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和对全员、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来约束职工的行为。使职工从细微之处做起,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按工作标准办事,干标准活,做放心事。

二是标准不严。贯彻不力。一些煤炭企业根据管理需要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标准、制度。诸如安全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岗位职责、成本核算制度等。由于学习贯彻不到位,一些煤矿职工和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精细化考核标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认为每项工序,每个岗位量化考核没有必要,执行工作标准不到位,对工作不善于精益求精,习惯于传统模式管理。

三是控制不细,执行不严。一些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运行质量不高,在对所有上岗人员逐日考核上存在应付凑合现象,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职工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放松,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

针对其原因,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方法,使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找准切入点,实现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转变。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意识。怎样把这种理念、意识贯穿到煤矿的管理实践中去。首先要了解其内涵。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煤矿法规制度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煤矿管理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煤矿各专业、各单位要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充分利用班前会、学习日、安全活动日等时间,强化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员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各项工作量化标准渗透到煤矿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判断,考察

评估,把定性的、无形的管理变成定量的、有形的管理。做到煤炭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各区队班组、各部室、各项工种工序以其标准量化考核,日清月结,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实现由“人治”管理向机制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转变。职工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思想的统一,就为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层次划分,精细运作。煤炭企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跟不上,规模再大也是不会长久的,无数企业的兴衰发展已证明这个真理。“大功源于精细,细节决定成败。”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要从日常管理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按制度办事,严格按标准办事,工作精益求精,管理细化量化。要实行层次划分,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煤炭企业管理划分三层,即决策层、执行层、实施层。决策层就是根据煤矿的实际和企业的要求制定发展战略、经营思路、企业目标的高管层,他们有着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主要由煤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执行层是指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机关部室,按照决策层要求,负责制定煤矿有关政策、规定、办法、标准和制度。实施层就是指按照煤矿制定的有关政策办法、规定和制度运作实施的各基层单位包括区队班组。三层之间互相依存,相互联系,决策层是领导层,对其他各管理层实行领导和管理;执行层是决策层的办事机构,接受决策层的领导,对实施层实行运作情况进行指导和服务;实施层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机构,接受决策层的领导,执行层的管理。在精细化运作过程中,煤矿要将管理流程、生产工序,核算指标逐级深化与细化。由矿到区队,再由区队到班组,最后到班组内部的岗位和个人。把工作量、安全质量、工作效率、材料消耗等指标纳入进去,以量化的指标形成结算价格,激励职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三是完善标准,建立体系。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对各个工作流程进行控制和考核。为此,煤矿各专业、各单位区队班组要从遵章守纪、正规操作、危险源辩识、定置化管理、安全市场化管理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标准、精细化管理标准及相关考核办法。实现量化考核,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有考核,全面提高岗位作业水平。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各岗位、各工种、各工序的工作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与6S和4E法相结合,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以6S﹙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管理为切入点,对职工进行最基本的职业化训练,经过一个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过程,达到行为规范、职工文明素养普遍提高的目的。建立4E工作标准,对现有岗位工种进行全面梳理,把原有的岗位标准、规定,责任细化整合,形成4E标准体系。真正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要实行绩效评价管理,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责权力的统一,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二、选准突破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途经与方法

煤炭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关键要选准突破口,寻找途径和方法,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实行定编定员定岗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

贯彻执行湘煤集团公司定编定员标准,全面实行定员管理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善工资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要建立职工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科学制定计件工资定额标准,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职能。要将职工的工资收入同工时定额、质量、物耗、安全、出勤等指标进行挂钩,实施量化考核。对生产、辅助单位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按照生产任务(工作任务)、安全质量、费用指标,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联挂考核,做到“日清月结”。各项指标均100%完成的可得到100%的工资,否则按相应考核比例扣减工资总额。工资收入由煤矿统一支付,避免绩效工资的支付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建立工资储备基金制度,在新增效益工资的情况下,从当年计划工资总额的新增效益部分提取不少于10%数额,作为工资储备金,用于以丰补歉。要建立工资基金专户,规定奖金发放的范围及提取标准。每月按项目分工种对考核方法步骤结果进行监督,召开一次绩效工资考核结果通报会,对结果进行评审,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并按考核结果予以兑现。

二是安全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行安全管理精细化,要从安全管理系统流程精细化和细节管理精细化两方面入手,以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目标。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充分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探索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安全生产影响的规律,精细安全管理。努力实现采掘装备机械化、安全管理市场化、隐患排查定期化、检修检查制度化、安全培训正常化、技术管理和岗位作业标准化,从“人、机、物、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探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本质安全型矿井和和谐矿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炭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重点是建立六大安全体系。即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体系,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安全思想教育体系,安全培训教育体系,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安全防御体系。要结合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安全中心工作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是压力和动力,使职工坚定信心,朝着目标方向努力。要形成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月度安全质量检查评估验收制度为主线,按安全生产工作意见、风险抵押金制度,应急技术措施审批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重大隐患排查制度,安全办公例会制为基本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每月分两次对井上、井下分线、分专业、分作业场所进行动态安全质量评估。责任落实到位、奖罚到位,做到安全风险共担,责权利统一。要规范矿、区、队三班班前会安全思想教育、安全学习日教育和“三违”人员教育。分专业对口开展“每日一题” 和对特殊家庭、特殊时间、特殊人员的特殊班前教育,形成家庭、单位、班前室、地面、井口、工作地点、井上、井下途径路线“六点一线”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安全教育网络。做到家中有提示声,单位班前有安全教育,井下巷道、工作面有安全牌板、安全标语,使职工时时、处处、人人讲安全,注意安全。要规范职工上岗前培训制度,对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知识培训教育。重点是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做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师资,统一编制培训教材,统一组织教学,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评分,统一考评。实行持证上岗制与岗位工资联酬考核,并建立职工安全培训档案,全面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技能。要完善从班组长、区长、队长、科长到矿长的“五长” 和 群安员、青安员、安监员的“三员”安全责任制,实行“五长三员”的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没有安全就没有职位。要严把安全“四关”,即班前安全教育关、现场安全确认关、安全巡视关、隐患整改关。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不定期、不定时地开展突击查岗活动。重点是督查现场群安、青安、安监员和三班跟班队长及队、区、部安全责任的到位情况,并建立督查台账,严格考核。每月底召开全矿安全办公会,通报安全督查情况,奖罚兑现。安全管理只有严在干部、严在流程,严在细节和小事。安全防线前移到现场,安全重心下移到区队班组,安全教育自移到个人,精细安全管理才会实现。

三是生产管理精细化。由于煤矿的特殊生产环境,工作性质,各基层区队的生产任务、生产方式、组织结构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生产精细化管理不能一概而论。笔者认为,若是生产任务相对稳定、工作区域和班组管理相对集中的生产单位,如釆掘工区可实行工程项目负责制。以(队)班组为管理实体和经济核算单位,以工程项目为核算对象,以完成工程项目所需的人、财、物为核算内容,将队班组的生产任务、经营指标、安全质量指标等进行量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达到自我管理,自主经营的目的。若生产任务相对复杂,作业区域和队班组管理人又不够固定的单位,多指服务生产一线的辅助单位,可实行标准工序管理制。即相同的劳动对象,在相同的标准工作内容和劳动时间内,使用相同的劳动资源,消耗相同的费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达到相同的工作质量、安全要求。要在生产上实施“优化”工程:即优化人员。实行动态上岗制,使职工工作满负荷,事事高效率;优化生产时间。拿出最好的生产时段,保证两头生产任务和工程质量,利用高收入”政策,鼓励作业班组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促进生产任务的完成;优化现场管理。完善各个主要工种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生产考核细则,“出手就干标准活,精品活;优化后勤服务。对现场机电设备实行 “日历化检修”。把好机电设备管理“四关”,即把好新进设备质量关、设备进厂维修质量关、设备现场使用关和设备停产检修关;及时整改现场事故隐患,做到“五有”,即有排查、有落实、有整改、有反馈、有记录,形成闭环;严格落实设备点检制,按照点检制要求对运行设备实行“八定”检查,即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要求基层单位加强设备的检修力度和考核力度,强化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提高其开机率,不断降低设备的机械事故,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实现零事故。要开展精品示范工程、精品示范矿井、精品示范区队、精品示范班组活动,推动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四是经营管理精细化。煤矿经营管理大多实行单一产量、成本和利润的计划管理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励的今天,满足现状就意味着落后,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降消耗,精抓细管降成本,在煤矿经营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要在财务管理上,实行全员、全额、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成本分级控制,资金收支预算”模式,通过细致、科学的测算编制全年盈亏成本费用指标,将有关成本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每月由财务部门根据产量,成本计划编制下月各成本项目控制指标,下达给有关责任部门执行。重点对材料、工资、电力、修理费、管理费下达给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其他有关部室进行控制。真正做到事前有预测分析机制、事中有预警考核机制,事后有评价责任追究机制。要在材料管理上,实行全过程材料精细管理。对于材料消耗,每月在生产计划会上根据生产任务安排,矿下达月度材料专控指标,使用单位按计划领料,从计划管理源头控制材料费用支出。矿对各单位下达的指标要科学合理,供应部门根据下达的材料承包总指标,按材料的属性将其划分为定额材料和限额材料。将定额材料如:坑木、炸药、雷管、水泥、黄沙、石子等按采掘工作面的自然条件、技术规程和工艺要求制定单项定额,严格按定额和生产任务测定指标;对部分品种规格少,资金占用量大的材料,如:

钢丝绳、钢管、工字钢、电缆、皮带及十二小专用工具实行分项承包,按月度分解计划投入,实行月度考核。同时为保证材料成本的均衡性、时效性、效益性,将资金占用量大的U型钢、工字钢、轻轨、液压支柱、铰接顶梁等材料由区队对矿进行承包,实行按月度分解指标,按季度进行考核。将油脂、配件、其他材料划分为限额材料,实行限额发放。对于消耗量大的综采、高普配件,如刮板、链条、载波电话、行走组件、齿轮箱、中间槽等40余种配件性材料,由机电厂承包。为严格控制上述材料的丢失,对采掘单位领用的上述配件性材料执行“以旧换新”,对于丢失无法交旧的,全额计入生产单位当月材料费进行考核。对采煤工作面安装、拆除不易进行月度考核的,由经管部制定单项材料考核办法,待完工后,一次性进行考核。通过以上细化、量化后,按横向分解落实到分管部门承包人后,再按纵向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各分管领导为总承包人,各基层单位行政正职为材料第一责任。同时,规定材料计划的报送时间,审批程序及生产单位申报材料计划的准确率。规定两用材料审批领用制度,防止材料流失。要实行材料比价采购,严格材料验收制度和电算化管理,强化统计与分析,建立现场材料使用跟踪督查制度,杜绝材料浪费。要强化物质回收复用,加强井下材料回收复用工,明确废旧物资回收复用范围、最低回收率及责任单位和回收奖励措施。建立专门的废旧物资回收仓库,健全废旧物资回收、修复、验收、领用、出售明细台帐。严格执行以旧换新制度,确定以旧换新的物资范围,减少浪费。通过完善区域划片管理,使材料投入到所有生产管理区域,努力降低材料成本。要对办公费、文印费、小车使用费、招待费、摄录费、电话费、差旅费等实行定额管理,严格考核,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提高资金营运率。

三、加大执行力,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对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源于管理创新之中,融入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实践中要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起一套既科学规范又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使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是以人为本,增强精细化管理执行意识。人是团队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职工在管理中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全方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 执行意识。精细管理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和所有的事都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鼓励全员参与,实现每件事都有人管,所有的人都有可管的事。把人本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

二是加强学习,确保精细化管理机制执行到位。煤炭企业要掀起一个学习、贯彻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热潮,努力让每个职工都能了解、掌握、熟悉本岗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增强全员执行岗位考核标准的自觉性、主动性。使职工上标准岗位、干标准活成为自觉行动。同时,抓好全员教育培训。制定各工种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要本着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从设备或工程的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完好标准和安装标准)、相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本专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企业文化、职工道德和行为规范、安全

常识、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努力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強化考核,推进精细化管理纵深发展。煤炭企业要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的考核、落实和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分析本专业、本单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改进,推进全矿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从煤矿实际和精细化管理体系构成来讲,凡负责实施考核控制的环节,都是班组长以上的管理岗位,这就要求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实施考核,兑现奖罚,做到按章办事,不徇私情,持久以恒,这是确保精细化管理能够纵深发展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要打造煤矿成本低、投入少、效率高、质量优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根本在制度、关键在领导,成败在考核。因此,煤矿要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用职工自己认同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管理行为,自觉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消除管理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篇: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宋有——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教授

(2007年12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

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

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

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第四篇:实现初中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方法初探

实现初中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方法初探

六安九中

车福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实现了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什么是新的学习方式呢?新的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主要特征是 “主动、探究和合作”。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笔者以为应逐步把传统的他主学习转化成自主学习,将信息输入式学习(被动接受)转变信息输出式学习(这里知识处于主动运用状态)。此外,要引导学生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

一.通过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通过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为优化教学过程出谋划策,比如学什么内容,怎样学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采取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优化作业方法,让学生有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的自由,做到作业自主性,并增加作业的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趣味性,进行交互式批阅,让学生结对帮教,以此培养师生情谊,共同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

二.以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育教学方式是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主要因素。有效的教学应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和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错位失配策略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使他们适应不同的任务和学习情境。要正确处理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通过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找到数学学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点,构建有效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

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根本目标,表现为学生的亲自动口、动眼、动手、动脑。因此要综合运用“观察”(仔细查看事物或现象)、“操作”(按照一定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交流”(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寻求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措施,如在教学中,要做到“四给”:给学生看的时间,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讲的机会,给学生练的机会。或者做到“五让”: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看;学生能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学生能讲得出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讲;通过讨论学生能解决的疑难,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处理“讲练”关系时,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心理学研究表明,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只能记住所学内容的20%;用教师写学生看的方式,学生能记住所学内容的35%;这两者叫信息输入式学习;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的方式,学生能记住所学内容的70%;让学生动手练的方式,学生能记住所学内容的90%,这两者叫信息输出式学习。输出式学习要动口、动脑,所以效率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把输入式学习转变成输出式学习。

1.使用“发现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达到学习目的。可使用类比法(比如:分式的统分)、归纳发现法(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发现法(如:余弦定理)、直观发现法(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迁移发现法(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知识结构发现法(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运用“研究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研究法”即教师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遵照教学目的,提出富有思考性的研究题目和要求,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研究,得出初步的认识和结论,再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完成教学过程。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某人在横贯东西的公路上一点A处进行两次步行,一次步行5米,另一次步行3米,问有几种步行方案?终点与A点的位置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开展探究,学生得出8种步行方案,并且归纳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拓展应用。又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探究一系函数系数的改变对其图象的影响,从而深刻理解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采取“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法,培养后续学习能力

“自学”,就是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书,自己动脑、动手理要点、做习题,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过程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自我进行,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式学习等;“议论”,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讨论教材的知识结构,学习思维的途径,解题规律、经验教训等,可采用小组式、交往式、讨论式合作性学习;“引导”,就是教师运用点拨、解惑、释疑的办法,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答疑,从而把学生的自学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

4.设置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实验、讲演、游戏、板报等多种形式,调动所有感官以获取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乐趣的课程模式。如在复习《圆》一章时,设计找圆心、硬币转圈(求圈数)、折纸找圆内接正三角形、正十二边形等的边长等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主动发展。

5.使用“角色互换”教学法,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通过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教学当老师,不仅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而且增加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确定课题后,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让所有学生回家“备课”。通过划分教学环节、进行板块分解,让一个学生参加一个环节或板块,力求让各类学生都“展示才华”。为增强真实性、实效性,教师应指导成立“学生教研组”、“学生备课组”,推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充当资料员,提供材料、教参,这样充分发挥“学生教研组”、“学生备课组”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都能充分调动各种学习手段,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把学习落实为自觉行动。

6.运用“情境”教学法,诱导主动思维

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可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创造优化的外部条件。可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或从生活中提炼,或从复旧中孕新,或从疑点中设置,或从趣味中激发。如用“鸡兔同笼”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也可在新课讲授过程中通过激发“愤、悱”心理,创设悬念情境;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创设探索情境;通过提供操作平台,创设活动情境。如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时,要求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活动,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

总之,我们要以问题为中心,注重过程性和开放性原则。利用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参与,;构造问题梯度,鼓励学生参与;重视教学应用,激励学生参与,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行动中。

三.以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的助推器。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 2.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 3.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的一项新的和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把它作为一项行动研究去实施。

第五篇:论实验室“公正独立性”与管理实现方法

论实验室“公正独立性”与管理实现方法

摘要:对比分析多种实施方法,为实验室切实实现“公正独立性”提供管理工具。

关键词:公 声明 隔离

Analyze the method to realize “Justice and Independence” for laboratory

Abstract: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everal methods, proposed several management tools for laboratory to truly realize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Independence”.Key words: Justice The statement Insulation

1.引言

检验检测机构的数据与报告能够被社会各方认可的基础在于实验室的公正性,公正性的“公”在于检测结果不受外力干扰,旨在强调机构的独立性,“正”在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随着检验检测市场的市场化运行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对“公”的保持方式不再局限于类似“声明”的文件,如何从更为根本的层面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提高实验室竞争力的关键机会点。2.要求分析

CNAS-CL01_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对公正性有如下描述:

4.1.4注2:

“如果实验室希望作为第三方实验室得到承认,实验室应能证明其公正性,并能证明实验室及其员工不受任何可能影响其技术判断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或其他方面的压力。第三方检测或校准实验室不应当参与任何可能损害其判断独立性和检测或校准诚信度的活动。”

4.1.5:

b)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d)有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卷入任何会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的活动;

e)确定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内容发现,在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对于“公正独立性”主要作出了原则性要求,要求“有措施”、“能证明”,以下就不同实际执行方法分别进行说明与分析。3.具体作法

3.1公正独立性声明

公正独立性的声明是实验室通常采用的宣示自身公正独立性的措施,同时对机构与具体的检验部门(实验室)公开发布,且由机构最高管理者签发,建议该声明包含以下内容: 1)组织机构图中对检验部门所处地位的说明;

2)机构内任何部门、任何人员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检验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干扰,尤其是与检验结果相关的工作;

3)接触样品、记录文件、报告、相关资料均需授权;

4)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泄漏在与委托方接触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机密。

5)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

再者,各检验部门负责人代表部门发布声明,该声明建议包含以下内容: 1)检验部门的管理和检测完全按实验室管理体系程序运行控制;

2)检验部门对任何受检样品均严格执行标准,在检测中不受其它部门干预和外界压力干扰;

3)检验部门检验人员不采用与被检测产品具有的特殊或商业性相同或相似的技术;

4)检验部门检验人员不出具虚假数据和结果或不客观报告数据和结果; 5)检验部门人员不得从事与其工作性质相关产品的开发、咨询等工作; 6)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泄漏在与委托方接触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机密;

7)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3.2内部监督检查:

机构在内审中或人员监督等活动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就公正独立性的监督检查,采取的方式有(不局限于):

1)盲样检验; 2)比对试验;

3)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3.3投诉反馈处理:

机构在接到来自客户、认证机构的相关投诉反馈时所采取的纠正性措施。

3.4分析与小结

以上的方式方法为实验室通常采用的作法,根据以上原则编制相关文件作为公正独立性的支撑,但以上的作法旨在通过提高检验及相关人员的意识品质,结合一定的监督管理工作来提高实验室的公正独立性,而如何从更为根本、基础的层面达到公正独立性的要求,下面同大家分享一种思路。4.检验人员隔离管理 4.1主旨

一线检验人员作为检验结果的直接采集确认人员,确保这一采集确认结果公正、独立是实验室实现“公正独立性”的基本,对这一过程从方法、结构上实现隔离,使得检验人员无法接触委托方,尽可能摒除样品生产信息对检验人员判断的干扰,从而实现检验人员对各种样品进行的无差别检验。4.2内容

4.2.1检验现场的隔离

检验现场应有相应的设施与措施,防止发生: a.与检验无关的人员与物品的擅自进入; b.检验信息的非正常流出。

对于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与物品应有相应的授权与管理制度,对样品与记录的控制注意点:

a.样品编号作为样品进入实验室的唯一辨别标识,除样品自身标志标识以及与检测项目有关的样品描述信息,应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无关信息的流入,尤其:委托方任何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抽样人员信息、认证需求、其他实验室相关的检验项目信息。

b.记录尽可能的采用机器自动生成的记录文件,并对软件进行控制,防止篡改与变动,当记录为人工手写填入时,应注意对填写内容进行起止标志,防止后期篡改

4.3具体做法

通过设立专门的对外沟通部门与岗位,实现检验人员、检测现场的隔离,必要性如下:

1)检验检测人员经常有关于样品信息、检验要求等与委托方进行沟通的需求,需要专人专岗的负责。

2)检测项目涉及多部门流转时,需要专人专岗跟进负责。3)对市场所需检验能力进行分析,需要专人专岗跟进负责。4)削减检验人员职能,提高机构运行稳定性。4.3.1 检验单元经理岗位

1)岗位设立:

a.检验单元经理。2)岗位说明:

a.设立原因:

i.检验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隔离; ii.检验单元责任担负。b.职能:

i.负责与客户就检验依据、检验项目、检验样品等检验技术问题进行沟通;

ii.负责编制试验大纲,安排样品流转进程;

iii.负责敦促各部室按大纲按期完成实验与报告编制工作; iV.负责报告审核。

3)运行变化:

a.将检验人员的对外沟通职能与检验能力分析职能集中于新设立岗位,提高检验人员的公正独立性;

b.确立检验单元责任人,便于项目进度跟踪与汇总; 4.3.2样品编码制度

样品进入检验机构建立唯一性标识是规定中要求的,但同时作为唯一性标识,在机构内流转的只有检验编号,各检测机构都有相应的编码制度,但应注意在样品流入到检验人员手中时除样品本身自带的标识与检验所需描述文件,不应有与检验无关的企业信息。

五、对比分析:

实验室如仅依靠公正独立性声明,是无法完全确保实验室得公正独立性的,在检验过程中,任务受理过程中,检验工程师与客户的沟通很难从结构上隔离,也不利于检验人员专心于专业技术检验的研究与学习,尤其,在检验业务涉及多类型实验,需要在多实验室间进行流转时,缺乏专岗专人负责,很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增加了管理风险。在实验室初步具备了隔离客户与检验工程师的执行架构,也明确了责任人,通过明确的分工,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调配,但在实验室规模较小,人力资源不足时,很难实施。

综上所述,公正独立性声明属于实验室公正独立性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推荐在隔离机制的基础上,辅助公正独立性声明等内容,但在实验室人力资源不足时,建议简化结构,但仍需遵从沟通隔离,项目负责的原则。

参考文献

[1]CNAS-CL01_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2]侯贞华.浅谈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与组织之间资源共享[J].电子质量,2011(4),65-67.

下载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品质与条件以及实现的途径或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