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1: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

第一篇:《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

《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

摘 要

《自鹿原》自问世以来,即受到评论界与读者的高度关注,好评如潮,被称为“民族的秘史”,它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作品塑造了一个个跃然纸上的经典人物形象:散发着中国传统宗法文化人格魅力的白嘉轩、被视作圣人般的朱先生、恪守纲常礼法忠心耿耿的鹿

三、以及浪子回头回归道德文化的黑娃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在陈忠实的笔下栩栩如生,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力。

作者以白鹿为引子,以白鹿两家的爱恨情仇为网络,把一个深邃的白鹿原文化展现给我们,本文意在探究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到底是谁?作者认为文中的白鹿是一种精神,他选择白灵和朱先生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故陈忠实笔下的白鹿是白灵和朱先生,而我身为读者,单以自身的感受认为,白鹿不应该是一种精神载体,而应该是书中描述的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是白鹿原上的一份子!关键词:《自鹿原》 白鹿 白灵 朱先生

引 言

想来刚刚看到《白鹿原》这本书的人,大部分都会思考:这本书为什么会叫做《白鹿原》

书中有过这样的一段描写:“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後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後,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炕的老娘正潇洒地捉看擀杖在案上擀面片,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看筛子拣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粒,秃子老二的瘌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

它不但清楚地解释了文中地名和书名的来源,还用神话的方式引出了书中贯穿始终的线索“白鹿”。

每个读者都在讨论:书中所指的白鹿究竟是谁?

一 谁是“白鹿”

毫无疑问大家公认文中白鹿是朱先生和白灵,文中或多或少有暗示的,朱先生逝世时-“冬阳一抹柔弱的阳光从院子里收束起来,墙头树梢和屋瓦上还有夕阳在闪耀。忽然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白灵牺牲时,全家人都梦到了一只白鹿:“分明是白灵的模样,白鹿流着泪看着他们,然后钻到地缝里„„”陈忠实把朱先生和白灵的离去跟白鹿联系到了一起,这阐明自己的态度:白鹿是朱先生和白灵。1.1敢于反叛、追求自由的白灵

毫无疑问白灵是白鹿精魂的形象,自出生到牺牲作者都为其编挂上了白鹿的影子,作者把白灵描绘成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她活泼开朗、美丽善良,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被作者视为白鹿精灵的化身、美好的中心形象。

白灵的一生和同时代的其他女性是明显不同的,她代表者“新”、“正义”、“自由”和“反叛”

她本是生在旧时代的女性,却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当革命之风刚刚在白鹿原掀起了一层层涟漪时,白嘉轩便再也不再给白灵缠足,并送她进了学堂读书,而城里新式学堂开学时白灵又最早的进入城里新式学堂学习,在这些先进思想的熏陶下,白灵不甘束缚,她恨腐朽死寂的旧式生活而开始向往新的生活。

白灵是敢于反叛的,她在进一步进城读书的要求受到父亲的决断拒绝后,选择以失踪的方式表达了她的意志。当白嘉轩在城里找到她时,她说:“ 爸!你要是逼我回去,我就死给你看。” 说着抓起皮匠铰皮子用的一把大铁剪子支到脖子上。所以白嘉轩对女儿的评价是“ 那———是个海兽!”。既而她又反抗父亲给她订的包办婚姻,在屋里高声叫喊:“ 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 并再一次以失踪来抗拒。使得白嘉轩向全家老小庄严宣布:“ 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提说她。权当她死了。” 白灵性格里绝决的反抗精神如此刚烈,挑战着白嘉轩这个族长的绝对权威,也震撼了从没被动摇过的白鹿原,象一团雄雄烈火猛烈地燃烧着整个旧的社会。

白灵勇敢地追求着自由,她和鹿兆海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两人参加国民革命培训班的培训后,以抛掷铜圆的方式决定了鹿兆海参加共产党,白灵加入国民党。她没有料到这次抛掷铜圆的游戏,揭开了他们走向各自人生历程中精神和心灵分裂的一个序幕。他们的婚恋因各自阶级立场的变化而发生了裂变。经过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白灵已经从抛掷铜圆的迷梦之中走向自觉。她自觉地加入了共产党,在血雨腥风中更深地体会到国民党的残酷,叛徒的卑劣,树立了明确的政治理想,共产主义就是奶奶所描绘的白鹿。为了这只美丽的白鹿,她不惜填枯井挨黑枪上绞架。在执行革命任务的过程中,与鹿兆鹏假扮夫妻,产生了真正的爱情。然而身份的暴露,她不得不离开爱人鹿兆鹏来到根据地。被组织安排做文化教员,受到上至军长下至小队长的表彰,半年后调到军部做秘书。然而部队揭露国民党 2

潜伏特务事件导致了一场内乱,这支刚刚形成气候的红军游击队陷入了灭顶之灾。她被调离军部,从西安陆续来到根据地的二十一名学生,只剩下连她在内的二女一男了。白灵最后一个被捕,抓得最迟,却被处决得最快。但她即使被关进囚室,也日夜呼唤不止,像—头拼死的母狮,凶猛而又沉静地咆哮:“ 你的所作所为,根本用不着争辨。我现在怀疑你是敌人派遣的高级特务„„你处死我,你同时记住:你比我渺小一百倍!” 白灵被活埋的那天晚上,天上下着雪。

生于动荡的旧社会白灵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她不是死在血与火的战场,也不是死在叛徒的出卖,她死于肃反运动的扩大化,死在了自己战友的手中。

白鹿精魂就这样漫过原野,用自己的热血铸造了人生的丰碑。然而她的灵魂没有安息之所,她的灵魂从活埋她的土层中飘逸而出,幻化成了朱先生的梦,白嘉轩的梦,白赵氏的梦。美好的事物就这样被毁灭了,倾注了作者美好理想的形象离我们而去,可悲亦或是可叹还是可恨,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1.2具有“真君子、真气节、真智者、真仁义”的朱先生

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朱先生,这种传奇色彩与白鹿神话故事隐隐相对塑造了一个“真君子”、“真气节”、“真智者”、“真仁义”的白鹿形象。

他淡定、自得,不掺和杂事,却将大小杂事都料理的得真切切,每次出场都宛若仙人,撂下几句话便抽身事外,继续回到白鹿书院编修县志,让芸芸众生细参慢悟。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

朱先生是“真君子”“真仁义”,他自幼聪灵过人,十六岁应县考得中秀才,二十二岁赴省试又以精妙的文辞中了头名文举人。次年正当赴京会考之际,父亲病逝,朱先生为父守灵尽孝不赴公车,按规定就要取消省试的举人资格。陕西巡抚方升厚爱其才更钦佩其孝道,奏明朝廷力主推荐,皇帝竟然破例批准了省试的结果。巡抚方升委以重任,不料朱先生婉言谢绝,公文往返六七次,仍坚辞不就。直至巡抚亲自登门,依然不悔。随即住进白鹿书院,研究修身、齐家、平天下之大法,后来招生传道。对朱先生来说,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

朱先生是个真正地智者,白鹿原上的人们自从来了朱先生以后,精神上便有了不一样的依托。比如朱先生穿着泥屐在村巷里叮咣叮咣走了一遭以暗示村人做好下雨的准备,却被庄稼人笑他发神经了,直到大雨倾盆,好多人家的麦子给洪水冲走了,人们才领悟出朱先生穿泥屐的哑谜。

诸如此类的几件事一传出,朱先生便成了白鹿原上的神人。原上的人们无论大小事情都来找他算命打卦进行预测。而朱先生都能一一准确的“解答”。

朱先生真是神仙下凡么?不是的,他才是一个真正地大智大悟者,在人们的传闻中有通神的本领,其实是源于他对世事的洞察和对时局的把握。

朱先生有“真气节” 朱先生除了在白鹿书院办学堂、召集有志文人编修县志 3

这项庞大的工程以外,在救济灾民、保家卫国诸多方面,他的热情比任何人都高涨!我觉得朱先生投笔从戎的那一段,堪称经典。可以想象,那八个可爱的仙风道骨的小老头儿一起奔赴前线的情景:渭河平原上朝阳的炽红的橘黄的烈焰把大地和天空融为一体,八个一律长袍短褂老先生一步一步踏过关中平原的田野和村庄,去投奔抗日军队„„

那样的场景真叫人动容,更让人感慨!这就是我们的文人!旧时代的书生!文而不弱,是何等气节!

朱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他是第一个让我流泪的人,不因为他的大义,不为他的气节,不为他的传奇,只为他对白朱氏说过的一句话“你要是不嫌弃我,我下辈子还寻你„„”这是怎样的一个真君子深沉真挚的爱情表白啊。我为朱先生的真性情感动!

最后,朱先生抗日杀敌的壮举被“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扼杀了,他也郁郁寡欢的返了乡,匆匆修完县志便坦然作古,但他留给身后数十年来到的革命小将们的那块砖头内“折腾到何日为止”的一行字,还是分明的告诉读者,朱先生是人,是神,更是白鹿原上人们传说中的那只神奇的白鹿!

二 富有“白鹿”灵魂的人

白鹿原虽然对我触动很大,但是我对它的研究、认识、了解还远远不够,我个人不能正确的从民族、历史、大义上去评析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白鹿精魂代表的含义,也不能很正确的把握作者选白灵、朱先生当白鹿的深层含义,在我认为作者笔下所谓的“白鹿”就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灵魂”的人,那么除了这两只“白鹿”,文中到底还有没有“白鹿”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作者独特细致的人物描写下不但白灵、朱先生被描写的有血有肉、仿佛脱离了小说而真有其人,其它如田小娥、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黑娃等他们都是活脱脱的人,都是文中的白鹿,都是白鹿原上舞动的精灵。当你闭上眼睛,仿佛进入了白鹿原上从高高的地方看着他们喜怒哀乐、哭笑怒骂。

2.1敢爱敢恨,淳朴善良的小娥

毫无疑问小娥才是《白鹿原》中的第一女主角她被作者赋予了非常复杂的人性,把一个敢爱敢恨,纯朴、善良、无助、无辜而又劣迹斑斑的形象立体化、跃然于纸上,小娥就是一只白鹿精灵,她本不属于白鹿原,却为白鹿原带来了无尽的纠纷和爱恨情仇!

小娥被秀才父亲送给了年迈的郭举人做妾。成了锦衣玉食的性奴隶,而实际的地位却“连只狗都不如”。她不甘于作“性奴”的角色,勇于迈出不为封建传统所接受的一步:和黑娃的偷偷相会.在于黑娃相会中产生了和他厮守一生的愿望,小娥是真正的喜欢上了黑娃么,这不得而知,但是从这可以看出其实小娥是一个非常渴望正常生活的普通女性,但是.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她的这一点微薄的愿

望也无法得到实现。等到事情败露后,田小娥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烂女人。

当黑娃带着田小娥回到白鹿原时,又遇到了传统礼数的不容,父亲和他们断绝关系,族长白嘉轩拒绝他们入祠堂,不管他们怎么与世无害,仍是遭到世人的鄙视和反对。我一直觉得这里很有些让人感动,他们不畏艰难地结合,不顾流言蜚语地相爱,在破败的小窑洞里相依为命。虽然穷困,虽然孤独,但是有着一股融融的暖意,男耕女织,相亲相爱,谁说这小窑洞不是天堂?那些道貌岸然的人,他们领会过这种快乐吗?

黑娃走了,躲避时局。留下无依无靠的小娥在这乱世里,在这人人厌恶她的原上,在寂寞凄惶和恐惧中度日。后来她的行为,确是有些荒诞,有些是非不分,但是不要忘了,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在彻底的男权的社会里,在强大的势力的压迫下,她是别无出路的,有人施来了什么,她只能顺受,她无法施展自己的主见,她无法拥有自己的力量。是的,有些事情是可以死都不要做的,然而她只是想活下去,她不想死。说到底她只是没有那么高尚。

她被杀的那一幕,我不知为何一直觉着心酸。燃起满怀欣喜大寒天下炕开门迎接情郎,开门后吓坏了,在墙边蹲缩着悲悲切切地一句:你来做啥吗?这一个场景似乎历历可见。然后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镜头,刀尖穿透胸肋。这个想要活下去的女子,这个在乱世中无从依傍的女子,这个模样生得比别人都好的女子,生命到了尽头。那一声是惊异而凄婉的,她叫了那个不承认她的公公一声“爸啊”,成为她在这世上最后的语言。似乎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的唯一的一次这样称呼鹿三,这一声包含了多少内容。

一只敢爱敢恨,纯朴、善良、无助、无辜的白鹿离开白鹿原了,从此这只本不属于原上的白鹿精灵终于可以远离这种纷争了,白鹿小娥远去了„„ 2.2勤劳善良、心胸宽广的白嘉轩

白嘉轩,他的前五代的发家是从一个木盒子开始的,那是勤劳诚恳地劳动之所得。因而也就造就了白家善良、勤劳、老实、宽容的家风。从头到尾,白嘉轩都是在扮演一个善良、勤劳的封建大家族族长的典型形象。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标准的封建族长的角色。封建儒学思想在他的脑子中根深蒂固。这首先体现在他为守孝,连娶7位老婆;他立碑明规矩,带领族人修祠堂;他还信奉农业的根本性,在孝文孝武读书到一定年龄后,没有送他们继续学业,接受新式教育,而是传给他们以耕犁锄头;他不能接受新思想,拒绝自由恋爱的黑娃和小娥进祠堂,还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逐出家门;还有,直到最后面对疯了的鹿子霖,他想到的竟是买了那块“风水宝地”做坟地而损人利己的事。在族人面前,他一视同仁,不论是自己的儿子还是普通的族人,该罚则罚,该奖则奖。

他胸怀宽广、待人慈善。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他对待长工鹿三一家上,不但视鹿三为家庭的一员,还替他娶了老婆,连黑娃的学习等等他都一直帮衬着;还有 5

对待鹿子霖、黑娃的打击,他都以其博大的胸襟化解了。他一直在族人面前树立着一个钢铁巨人的形象,尽管面对许多常人难以容忍的羞辱,他都能从容应对,可以说,他以他独特的方式诅咒着鹿子霖,回击那些伤害他的人,那是在无声中的还制其身的招数。

这个人是真正的白鹿原上的白鹿,他见证了整部《白鹿原》,见证了白鹿原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他就如一只白鹿精灵把厚重的白鹿原文化,深深烙进人们心里。2.3浪子回头的黑娃

原上还跳动着一生悲情的“黑鹿”黑娃,他的一生短暂却又丰富,他叛逆,却从来恪守自己的原则,他重义,从不负人却又悲情收场。他一生坎坷,闯荡半生,混帐半生,糊涂半生。勾引田小娥,却不得进祠堂,受到鹿兆鹏的鼓励掀起了“风搅雪”却又遭到压制,被逼无奈做了土匪,后来从土匪想学为好人。拜在朱先生门下,他的诚意打动了朱先生,成为朱先生最后一位也是最满意的一位学生。他改变得很快很好。朱先生说,没想到他最后一位学生却是土匪!事事难料,事态无常!

最后成功起义后却被白孝文出卖,悲情的黑娃最终难免一死。一个人前生做的坏事难在以后抚平,坏人变成好人难,好人变坏简单。所以在想学为好人的黑娃因前生做下的孽事使他不得不死。

这只悲情的“黑鹿”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他为白鹿原增加了侠匪气息,给白鹿原添加了悲情色彩,这个苦命的孩子终于可以长埋家乡,终于可以休息了。

三 不同人性、力量和命运的交织

白灵、朱先生、小娥、白嘉轩、鹿子霖、黑娃„„一个个舞动的白鹿原精灵,一只只跳跃的白鹿,他们其实只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产物,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一个个跪倒、挣扎、反抗的人。

作者围绕几种不同势力、几种迥然不同的人性,展开不同人物的命运的描写,然后互相交织起来,以恢弘庞大的故事脉络,再现了一幅动荡年代,历史洪流下小人物命运随波跌宕,但又特点鲜明的画面。

首先白鹿们代表着几种不同的力量:以白灵,鹿兆鹏为首的共产党力量,以田福贤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以黑娃为代表的土匪势力和白嘉轩为代表的宗族势力。

同时他们也反映着几种不同的命运:田小娥的封建宗教势力下女子挣扎却无能为力,封建势力下白灵的自由反叛抗争,和百嘉轩的传统封建宗教顺从者的苟延残喘命运„„

而在几种势力的夹缝下,不同命运的衬托下,作者又巧妙地以两种冲突的人型性格来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独到看法。

作为旧式知识分子的代表,朱先生一生钻研学问,他在国民党,共产党,土

匪以及宗族势力下不为名利所动,安贫乐道,又同时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一生献身于学问当中,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当代人所缺失的。以绵薄之力为一片土地一方人记录风土人情,无欲无求。其实一生只钟爱一件事也是很幸福的,朱先生是个纯粹的人,越是这样无欲无求,反而得到的才越多。像鹿子霖这样在几种力量夹缝下反而游刃有余,并且凡事都想捞点好处的,到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惨淡而终。

朱先生的单纯、纯粹和鹿子霖的世故贪婪,两种人性是冲突的,但是经过世事变迁,朱先生的这种“纯粹”指引他能在**的时式下始终按照自己的信念追寻自己的生活。而鹿子霖则像老鼠一样永久的腐朽下去。人性的光辉便注定永垂不朽„„

其次通过对田小娥、白孝文、白灵、白嘉轩、黑娃各自命运的描写,作者虽然没有遵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引起读者深深震撼和惋惜的同时,更能深刻反映现实,给人以警示。

田小娥一生受尽男人的迫害,但一生都在反抗迫害追求自由,最终敌不过几种势力的压迫,悲惨的结局,甚至连灵魂都被镇压、唾弃。

白孝文曲意逢迎,是个堕落分子,是真正的大叛徒,但是到最后却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县长。

白灵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但到最后却被诬陷为叛徒,被活活埋死。

黑娃刚开始豪情万丈,参加革命,但是却被命运所迫当上了土匪头子,后来又拜朱先生为师,学位好人,又回到原上祭祖,到最后反而被善于钻营的的白孝文反咬一口,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审判。

白嘉轩作为族长,“仁义、刚直”,是白鹿原的精神领袖,修祠堂、建学校,为白鹿原立下了赫赫功绩,同时也是封建礼教的执法者,一生以捍卫宗教纲常为己任,但是自身的顽固腐化却导致了白孝文背叛纲常,白灵有家不回,被黑娃打断腰板,以“癞皮狗”的形象残喘余生„„

作者通过对这几个人物的不同命运的描写,道出了人间的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给读者留下了悲痛、遐想和不忿。细细品味下不乏作者对革命及文革时期人物悲惨命运的深深惋惜之情,以及对人物不同命运结局的讽刺意味,却又从侧面凸显了作者对于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

可能白鹿原上的各种命运在延续,但在那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任务的命运看似飘摇渺小,但是却更加有生命力,更有激情与活力,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欢愉与苦痛。

结 论

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反叛率真的白灵、智慧大义的朱先生,仁义正直的白嘉轩,善良、无助、的小娥,重义悲情的黑娃都是白鹿原上的白鹿,白鹿原上的白鹿并不是什么封建、传统的化身,也不是什么宗教礼仪的代言人,在我眼中的白鹿仅仅是白鹿原上有血有肉,闭上眼睛能清晰引入脑海的人,不光他们,连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鹏、鹿兆海、鹿三等等,他们都是白鹿原上的白鹿精灵,他们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的生活,有悲有喜有哀有乐,他们为白鹿原增添了生机,增添了厚重,他们就是白鹿原的一份子,他们都是白鹿原上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534页.第301页.第462页。[2] 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

[3] 张爱荣.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白鹿原》女性形象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

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徐州 221006)

[4] 张恒学.《<白鹿原>的历史悲剧意识》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1,(6)[5] 蒋凯旋.“白鹿原”上的女人们——析《白鹿原》的女性形象(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

50022)

第二篇:试论《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

试论《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

白鹿是《白鹿原》中最具神秘色彩也最具引申意义的一个意象,它在小说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曾出现过,它不仅贯穿小说始终连缀故事情节完善叙述结构,还给小说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小说充满趣味性。但它更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文化思考,它所蕴含的深意以及它所引起的众多读者的争议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一、不老的传说

白鹿古时以为祥瑞,是一种吉祥物,是人们所喜爱的动物。“鹿”是华夏文化模态早期的文化原型,据说,白鹿原的名字就来自于周平王迁都的传说。自古以来,白鹿的出现就是祥瑞的征兆,代表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国运昌盛、四海承平。以它命名的事物不计其数,白鹿洞,白鹿书院,白鹿山,白鹿原,白鹿国等都是很好的例证。而在苍莽的白鹿原上,白鹿更像一种图腾文化,它寄托着关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是支撑关中人民战胜苦难创建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

在白鹿原上,白鹿作为一个美丽的神话被世世代代传诵。“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后,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炕的老娘正潇洒地捉着擀杖在案上擀面片,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着筛子拣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粒,秃子老二的癞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眼的丑儿变得鲜若桃花„„”白鹿似乎无所不能:白鹿所过之处,万木繁荣,风调雨顺,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乐康,天下太平。它已经成为关中人民心中的神灵,是在黑暗与困苦中挣扎着的人们盼望的那道曙光。人们坚信它能解除灾难,化解苦难。在战乱灾荒瘟疫和饥馑到来时,人们于不堪忍受的痛苦中渴盼它的出现,它成了美丽的神话,不老的传说。它是关中人民每个人的白鹿,是关中人民的上帝。

二、儒家文化的象征

白鹿意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仁德的化身。白鹿原所在的关中地域是多代封建王朝的基地,具有丰厚的文化底层。白鹿原有礼仪之邦的仁义白鹿村,同样有很多具有白鹿精魂的仁义之人。

白鹿意象实际上是儒家文化中所强调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完美人格的审美蕴藉。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朱先生本身就是白鹿的化身,儒家的“经世致用”、“仁爱”思想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他是民间儒学的代表。朱先生博才多识,一身正气。他教书育人并以身作则,他带头禁烟犁毁罂粟,他只身赴乾州劝退清兵总督,他在门前栓狗咬走乌鸦兵司令,他参与赈济灾民,他俢复县志,他为民排忧解难。他是白鹿原唯一一个“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的人,他是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是白鹿原的先知。当白嘉轩像他描述神秘绿苗的时候,他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只白鹿。他老时头发银白,只剩半根黑发,成了一只白毛鹿。他死时“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他去世了,白鹿也消失了,他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他的去世其实就是儒家文化的逐渐衰弱,而作为儒家文化的化身白鹿也随之消失正说明了儒家文化的式微。

白鹿身上寄托着关中人民对崇尚仁义的儒家文化的膜拜,所以白鹿才只为仁义之人所见。一直身正为范以儒家准则持家的白嘉轩才能几次看见白鹿,为国赴死的白灵,温柔敦厚的朱白氏,他们才能看见白鹿。而不守妇道的田小娥死后才会在刻有白鹿的塔下永世不得翻身。白鹿已经成为白鹿原人的一种精神,是恪守仁义礼智信的白鹿原人的精神向往。

三、民族精神的寄托 白鹿不仅属于白鹿原,更是属于中华大地的。它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是历尽苦难的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精神理想。

作为白鹿精神的化身白灵,她的单纯,活泼似乎就像那连鹿角都是白色的鹿,白得像雪,蹦着跳着。她的字自是一格,潇洒独到,豪放不羁,所以白嘉轩看了才会想到鹿。白灵为祖国舍生忘死,只想将白鹿图形缝在衣服上以求慰藉,她说共产主义就是白鹿原上的那只白鹿。白鹿是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化身。而白灵是这种精神的追求者并已经成为了它的一部分,所以白灵死时白嘉轩和朱先生夫妇才会梦见白鹿。白灵托梦给白嘉轩“刚睡着,就看见咱原上飘过一只白鹿,白毛白蹄,连茸角都是白的,端直直从远处朝我飘过来,待飘到我眼前时,我清清楚楚看到白鹿眼窝里流水水里,哭着哩,委屈的流眼泪哩!在我眼前没停一下下,又掉头朝西飘走了。刚掉头那阵子,我看见那白鹿的脸变成灵灵的脸蛋,还委屈的哭叫了一声爸。”一个至真、至善、至情、至性、至纯的完美灵魂被毁灭了!白鹿是白灵的精魂,或者说是白灵的象征。

白鹿是中华儿女为了理想而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抗击倭寇的十七师更是不自觉地白鹿精神的传承者,所以朱先生给十七师军官赠字言“白鹿精魂”

有关白鹿的传说和描写,正是反映一代又一代的白鹿人对没有饥饿没有痛苦没有敌视没有争斗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关中人民对美与善的憧憬与向往。

总之白鹿不仅是祥和幸福的象征,是儒家文化的化身,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理想和民族精神,是真善美的集合体,白鹿原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是关中的象征,是华夏中原的象征,亦是中华民族的命运的象征。它的意象是多维度的。

第三篇:《白鹿原》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与白鹿意象之间的关系

一、田小娥„„„„„„„„„„„„„„„„„„„„1

1、田小娥,美女也多舛 „„„„„„„„„„„„„„1

2、田小娥,反抗也可怕 „„„„„„„„„„„„„„2

二、白灵„„„„„„„„„„„„„„„„„„„„„3 宗法之家的叛逆灵魂„„„„„„„„„„„„„„„„

三、白鹿„„„„„„„„„„„„„„„„„„„„„3

1、“白鹿”为图腾崇拜的对象 „„„„„„„„„„„

2、“白鹿”为祥瑞的象征 „„„„„„„„„„„„„4

四、联系„„„„„„„„„„„„„„„„„„„„„4

1、田小娥与白鹿„„„„„„„„„„„„„„„„„„

2、白灵与白鹿 „„„„„„„„„„„„„„„„„„5

参考文献„„„„„„„„„„„„„„„„„„„„„6

《白鹿原》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

与白鹿意象之间的关系

[摘要]: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新时期以来第一部规模较大而又集中地探讨儒家文化的经典文本。文中描写了一个儒家文化氛围浓郁的白鹿村,“白鹿”是《白鹿原》的中心意象,作为民间传统的守护神,是作品中人物的神灵化身,具有传统民神的神兆效应,无论从创作思维还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男权意识的重压之下出现了几位叛逆的女性,如被村人唾弃的小娥,牺牲于政治运动的白灵等。

[关键词]:白鹿

意象

民族精神

正文: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发表以后,许多人从儒家文化、长篇叙事风格、人物形象、象征意象等方面对此作品进行了研究,其中田小娥形象是一个研究重点,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善良而真实”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性欲狂”;还有人认为她是封建宗族制度和家族斗争中的牺牲品。笔者认为小说通过对田小娥一生悲惨命运的分析,展现了女性原始追求与复杂人类社会环境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女性原始本性的毁灭作用。

一、田小娥

1、田小娥,美女也多舛

田小娥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一个耐人寻味的女性。她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30年代关中平原上年轻美貌的农村妇女。她的性格中有着善良、多情、柔弱的一面,也有着叛逆、勇敢、大胆的一面,她生活在社会环境的桎梏中,却有着对女性欲望本能的追求。田小娥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温柔善良,她的愿望是守着自己的丈夫过一种平静的日子。这样的女性在生活中 理应是受大家欢迎的,可是在她所生活的环境中,她却成了一个被人们耻于提及 的女人。一个年轻漂亮的秀才之女却嫁给一个年近七十的老头做小妾。白天她过着婢女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由她来料理,而且还受正室的欺压,晚上还得在正室的逼迫下充当给郭举人“泡枣”的工具,并且还要尽她作为小妾的义务。这纯属病态的婚姻,但是她的遭遇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也没有人认为她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而为她觉得不值,反而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人们视为非常正常的事,甚至被人们拿来逗乐,这种现象在旧社会较为普遍,这是封建思想、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无情的折磨、戕害。

2、田小娥,反抗也可怕

在黑娃出现之前,田小娥就已经开始反抗了。她采用的方式是让郭举人吃尿泡的枣。黑娃的出现,更进一步激发了她对自己屈辱命运反抗的意志和愿望。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她挑逗黑娃继而与黑娃真心相爱,这些已由一种生命的本能的需要上升为一种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田小娥与黑娃的恋情最终被发现,她向黑娃提出私奔的建议“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为了真爱,她宁愿抛弃目前尚属宽裕平和的生活,这实是一个青年女子对美好爱情大胆追求的肺腑之言。但是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田小娥的父亲田秀才知道后竟“气得病倒在炕上”,决定“尽快把这个丢脸丧德的女子打发出门”,像铲除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急切。小娥与黑娃的婚姻是得不到封建家族的承认,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见不得父老乡亲的面,永远被公公拒之门外。封建家族文化的横蛮再次体现。小娥与黑娃被迫在一孔破塌的窑洞经营他们历尽艰辛的爱情。

然而大革命失败之后,黑娃投奔习旅,之后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田小娥不得不营救黑娃。无奈之下,她只能屈服于鹿子霖的淫威。为了取得点利益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之后又在鹿子霖的唆使下勾引白孝文。在黑娃出逃的这段日子,小娥迫于生活的困境,与狗蛋、鹿子霖、白孝文交往,诚然,小娥这种生存方式是其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尚未升华到一定高度的局限,因此她的抗争方式不太高尚,但是其中她对生命不息的追求正是她对自我的尊重!

环境让她丧失了人格,失去自我让她变得危险,不安全感让她选择了反抗,她的反抗是报复。她给整个白鹿原带来了一场瘟疫,她此时的做法就像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女鬼复仇一样。同时她还附在鹿三身上诉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平,向人 们发问。因为她不明白,她到白鹿村之后对村民一直都是充满着善意,没有伤害过谁,也没有偷拿过别人的任何东西,为什么他们却容不下她?她用浅薄的意识去追求深层的原欲,这种矛盾也使她丧失自我的内力。其外,她还以与白嘉轩斗 法来反抗传统文化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枷锁;她抗议着封建礼教的摧残;诉说着自

己的冤屈,向全社会发出控诉,并以变态的心理报复男权社会。然而最终她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支持,还遭到更严厉的压迫。

在这样复杂阴森的环境里,我们又怎能对一个倍受凌辱的女子处处苛求呢? 尽管命运多舛,她依旧顽强地生活着,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妥协更进一步凸现了其性格的叛逆性。

二、白灵

宗法之家的叛逆灵魂

白灵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她的出现,从一开始出场就注定了不平凡。按陈忠实的解释,“白鹿”是儒家思想所孕育出的精灵,作者选取白灵做为了白鹿精灵的化身。她勇于追求真理和爱情,身上总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她把自己看作是属于自己的,并不是他人的附属品,所以她理直气壮地敢于和鹿兆海私定终身,当她后来发现鹿兆海与她志不同道不合时就毅然决定分手,大胆地与志同道合的鹿兆鹏结成患难夫妻。在爱与不爱、嫁与不嫁的生重大问题上,白灵毫不含糊,清醒地加以把握与抉择,决不接受强加于她的无爱的婚姻,哪怕这种强加的意志来自于自己的父亲、昔日的恋人,也是拒不接受。在对传统婚姻的反抗上,白灵甚至比鹿兆鹏都要果敢、坚定,鹿兆鹏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父亲强加于他的婚姻,而白灵是以坚定拒绝的方式来反抗父亲强加于她的婚姻,把婚姻的自主选择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部以男性为主体的作品中,这个极具个性的女子,虽然是封建家长按照男权文化的思想标准一手塑造出来的“接班人”,但她骨子里却有着抗争男权社会的反叛精神。在以男性人物精神为主导的社会中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她宁可与家庭决裂,也不让封建家长来左右自己的命运。她要勇敢地追求自身幸福和人格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但这种叛逆举止大大触动了男性至上的中心集团的权益,使处于统治地位的男权社会受到震动,但最终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结局———牺牲于政治斗争漩涡中。

三、白鹿

1、“白鹿”为图腾崇拜的对象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中心意象,“白鹿”意象的运用贯穿了故事的始终,小说的情节也是围绕着这一意象展开和收拢,起到了结构全篇的重要作用。也正因此,“白鹿”意象的研究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象。在对诸多论文细心地分析之后发现,概括起来主要观点有三:一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象征;二为认为“白鹿”是关中的图腾形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果把“白鹿”意象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则可解读朱先生,然而却无法解读白灵。如果按第二种说法,“白鹿”是关中的图腾形象,从“图腾”的概念、起源、表现形式上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实则是因为对“图腾”的认识错误而导致的一种误

读现象。

2、“白鹿”为祥瑞的象征

神兆是指中国传统民间民神信仰中人们认为神的现身会给人以一定的启示或暗示。在《白鹿原》中有两次是“白鹿”带给人们的吉祥兆示。第一次是在“白鹿书院”的传说中,“宋朝年间,一位河南地方小吏调任关中”,宋朝一位调任关中的小吏途经白鹿原,见到了一只雪白的小鹿,得知此地叫“白鹿原”之后,便认定了自己看见的白鹿是此地的神灵,于是在此盖房修院,后来他的四个孙子皆成进士,成为了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四吕,之后也就有了白鹿书院。白鹿书院的传说出现在全文的第二章,在此谈到历史确凿可考的吕氏的发达史给“白鹿”崇拜填充了切实可信的内容,使得百姓更加相信“白鹿”就守护在他们身边,信仰“白鹿”是正确的,它确实能带来吉祥,为以后的叙述铺路。而且后来的“白鹿书院成了神人朱先生的居所,对白鹿书院的介绍也为朱先生添了几分神秘和神圣。说到这里,似乎白鹿这个意象和神灵有莫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仔细阅读下作品,便会发现,在作品中,尤其是到了后面,战乱频发,生灵涂炭,又加上瘟疫,小娥死后的复仇,等等,白鹿原上的人口数量一度逼近最低点,但是,不管怎么艰险,最后还是人民取得了胜利。正如尼采所说:“所有我们的希望都集中于一个事实之上,即,在我们之文明的狂热的运动底下实际上隐潜着一股奇妙的古老的力量。”我想,这里所说的“古老的力量”在《白鹿原》中就是指白鹿这个意象,代表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

四、联系

1、田小娥与白鹿

下面再说说这两位女主公与白鹿这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前面说过白鹿象征着民族精神,而田小娥这个形象,虽然在作品中,白鹿原上的村民认为她是淫妇,是入不得祠堂的,但是当我们联系她一生坎坷的经历的时候,就会觉得,其实,田小娥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孜孜追求的人,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她和白灵是有共通之处的。她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的,田小娥的梦想是“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和黑娃相守到老,即使受到村民的白眼也无所谓,为了救出黑娃,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诚然,表面上看来,这种行为似乎和精神无法挂钩,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吗?

2、白灵与白鹿

在《白鹿原》中,与白鹿这个意象最能让读者联想起来的就是白灵了。白鹿神灵似乎对她特别的关注,她的某些行为也显现出一种通灵性。她从小就显示出与不同常人的聪灵,成为了村中白嘉轩唯一不能左右命运的人。她第一次在女子

教会学校听到上帝的名字时,认定“上帝就是白鹿,奶奶的白鹿”。当她立志要跟着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她又感觉共产主义就是“白鹿”,她的革命活动就具有了与“白鹿”信仰同质的理想追求的性质。在白灵身上,有许多民族精神的体现,在革命中,她不屈不饶,视死如归,在感情上,她坚持自己所爱的,至死不渝,她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毅然与鹿兆鹏结合,诸如此类的,都说明了一点,白鹿这个意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白灵身上也有体现。

所以说,这两位女主人公都与白鹿这个意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是白鹿这个意象的一个寄托,一种外在的体现。

参考文献 陈忠实.白鹿原,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11.

第四篇:白鹿的生命——读白鹿原有感

白鹿的生命——读《白鹿原》有感

曹瑞冬

中国农民与中国土地融为一体,中国土地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中国历史与中国生命交汇成中华民族历史最璀璨的篇章。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沧桑变迁中,社会转型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农民在这样的大动荡、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自处,如何认清自身的时代位置,不是容易的,但却是不得不做的。全国最能够折射出农民近代化变革的地区是陕西,而《白鹿原》通过白鹿原上的白鹿生命展示了一幅19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微缩模型的现实主义画卷。白嘉轩、鹿兆霖、鹿

三、白孝文、黑娃等生命都在以各自的身份严肃地对待中华农民的生存危机。老人们做的事情是想让白鹿的生命再度延续走向辉煌,而年轻一代的使命是将白鹿的血液完全换去,在混沌的外部背景面前自我探索出一条出路。

白鹿原是中华民族农村的典型,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改变了白鹿原的成分。白嘉轩理想中的和谐农村画卷在小农经济与小农传统里延续开来,但在改朝换代的历史背景下,封建主义并未消亡,再度卷土重来更为恶劣地破坏着生命的发展,新时代的曙光初现,但被再度到来的蒋介石独裁统治抹杀,而农民思想根深蒂固地不完全成为了迫害田小娥的主要原因,在经历过瘟疫、抗日以及共产党的解放战争,朱先生的死,黑娃的死,鹿子霖的疯,白嘉轩的残,以及鹿兆鹏的下落不明,共奏出一曲挽歌,似在挽悼旧的白鹿原的终结。

白鹿的生命代表着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农民的整体风貌,传统农民的生命在这场时代变革中彻底走向了终结,不可阻挡地进入了新时代。白鹿原就算存在,也回不去小农的时代了。在《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存在是传统农民文化不容的代表,但也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并未能彻底解放思想,尤其是农民的思想。《白鹿原》虽然在努力讲述白鹿两家的恩怨,但也在尽力诠释新旧之间的纠葛。以鹿兆霖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一心想要恢复其残酷的剥削,白嘉轩不同,他仍旧希望以旧道德来构建白鹿原传统农村的“和谐”秩序。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以贫民、富农的身份探索出农村的自救道路,进而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的自救。为了让这白鹿生命中所蕴含的精髓优秀文化传递与再度复兴,白鹿原上的生命们各行其道,共同描绘出中国近代化农村的史诗篇章,也展示了中国千百年来农民的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发展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否定,但否定并不代表着终结。中华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对生命的追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和谐关系的构建,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对天下大同的不懈描绘,都在《白鹿原》中的农民生活状态中呈现出来。虽然,和这类思想并存的是对人民的剥削、对新事物的扼杀等封建恶势力的卷土重来,但是,《白鹿原》一方面推崇的是中华民族近代化道路农民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革新,另一方面也很眷恋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土地文化。农村文化不全是糟粕,时代文化也不全都是精华,终结也并不代表毁灭,梦想也并不随着中国的国际接轨而变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十年农村变革几乎反映在这篇巨著中,在时代发展的同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历史过往。历史从来很公平地沿着人类理想的方向前进,无数的生命都将会成为这历史前进道路上的践行者和实践者,但也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不健全的,始终会存在着前进步伐中的背叛者。

发展这个词汇,很正确,也很具备梦想的潜质,但是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中国农民这一中华民族的砥柱群体,他们的生命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风貌,他们的思想、精神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他们的生产、活动推动了中国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有一种精神是我们在千年万年都不应当舍弃的,有一种生命是我们要用生命来敬仰的,那就是以白鹿的生命为代表的农民的生命,就是黄土地上的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农民精神。回忆是嵌在骨子里的人性,《白鹿原》的创作揭示着的是眷恋,更是对当前纸醉金迷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否定。《白鹿原》通过白鹿的生命展示了黄土地上人民的生存状态,只能用厚重和顽强来形容曾经的人民。我们从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国的当前时代处于更加剧烈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是我们的时代不需要流血,可是人心早已流血。

改变社会的方式并不只有经济和政治的催化,而改变中华人民在物欲横流世界的沉迷观念更需要提倡中华民族生命里的厚重、古朴、沉着、自尊与坚强的意志,将黄土上的中华精神融于发展的大浪中,共同勉励,共同奋斗,共同迎着光辉的未来前进。我们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是这个社会错了,还是社会里的我们错了。我们对于探索这一时代主题越发模糊,甚至走上了误区。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失去了什么。回眸过往,立足现实,我们的生命不是完美的,这是一个现实,可是我们的生命也在不断追逐着更完美的方向,也是一个现实。虽然我们有了错过和失误,但越来越多的人重拾白鹿的生命,以新时代的新方式重新复苏于这个世界。

历史太潦草,而生命却是真实的。白鹿的生命代表着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生命,而生命也在我们身上延续着梦想,创新着历史,我们说到做到。

第五篇:《白鹿原》中黑娃的悲剧形象分析定稿

《白鹿原》中黑娃的悲剧形象分析

摘要: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是作品成功刻画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有着“多彩”人生的悲剧形象。他怀着犯罪和自贱心态走上叛逆之路。他被鹿兆鹏燃起“革命激情”,怀着狂暴的反封建情绪,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革命,在疯狂破坏和“彻底”决裂后,却在思想上陷入更深的精神危机,最终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黑娃倔强叛逆,狂暴反抗,无奈皈依的悲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悲剧。

关键词:黑娃

悲剧形象

反抗

屈服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两姓家族社会生活为核心,进而扩展到广大的中国社会。《白鹿原》以中国民主革命在白鹿原上的具体演变过程为经,以白、鹿两家的家法权利斗争为纬,在传统文化还占主导地位的白鹿原上空,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生悲剧,塑造了一个个悲剧性的人物。而黑娃乃是《白鹿原》中命运起伏最大又最令人扼腕的悲剧人物。

一、播下叛逆的种子。

黑娃(鹿兆谦)是小说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出生于“仁义白鹿村”,也死在白鹿原上,他是白鹿原上封建族长白嘉轩家最仁义的终身长工鹿三的儿子,一个在全书中充当“配角”的小人物,一个无论在白鹿原宗法社会还是在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都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流浪者,其左冲右突的传奇人生为我们展露出一个骚动、狂暴、挣扎、无奈的痛苦灵魂。如果说白嘉轩、朱先生、鹿

三、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艺术形象分别代表了传统儒家文化和现代社会革命各方面的社会存在,而黑娃则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他先后充当了不安分的雇农、农运领袖、红军战士、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二拇指)、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等差异极大的社会角色。复杂的年代造就了他复杂的人生,纵观其整个心灵历程,有着一条清晰可辨的人生之路,那就是倔强地叛逆(传统),狂暴地反抗(传统),无奈的皈依(传统)。黑娃的悲剧是双重的,一是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丑恶势力对其生命的毁灭,一是儒教传统对其叛逆性格的消解。

黑娃的叛逆性格仿佛是与生俱来的,黑娃的父亲鹿三在主人白嘉轩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儒家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信徒,黑娃从小在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下长大,但黑娃毕竟不是白孝文,也不是鹿兆鹏,他只是一个长工的儿子。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成为传统文化的奴隶,相反却自觉地站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甚至在他的骨子里从小就有一种天生却又模糊的阶级反抗意识。

作品首先也是集中描写黑娃那种自幼形成的倔强叛逆的性格。当白鹿村学堂建成后,白、鹿两家的儿子纷纷进了学堂,鹿三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上学。在族长白嘉轩的资助和关照下,在父亲鹿三的呵斥下,不太情愿的把一只独脚板凳掮上肩膀,走进了祠堂大门。可他走进学堂的第一件事却是用板凳砸了徐先生的脚背,可以说这是一种不经意的畸形反抗。当鹿兆鹏出于好意给他冰糖和点心时,不仅没有使他产生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激起他的自卑和抵触心理。初尝冰糖,黑娃先惊后哭,在上学途中,鹿兆鹏扔给他一块冰糖,黑娃认为是块石子,看也不看就要丢掉,这说明这是黑娃第一次见到冰糖这个新鲜事物。他看见一块白生生的东西,完全像沙滩下白色石子,放在手心凉冰冰的。初尝冰糖给黑娃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是怎样的美妙的一种感觉啊!无可比拟的甜滋滋的味道使他浑身颤抖,竟然哇地一声哭了。但黑娃自知无钱购买,于是悲哀地扭开脸,忽然跳起来说:“我将来攒下钱,先买狗日的一口袋冰糖。” 第二次当鹿兆鹏把比冰糖更好吃的水晶饼放到他手心里时,他觉得身上又开始颤栗,而且迅速传导到全身,然而他却没有吃这块水晶饼,而是一咬牙扔到草丛里去了,当鹿兆鹏要求黑娃把水晶饼捡起来时,黑娃非但没有捡,并且一伸手揪住鹿兆鹏的领口:“财东娃,你要是每天都能拿一块水晶饼一块冰糖来孝敬我,我就给你捡起来吃了。”“我再也不吃你的什么饼什么糖了,免得我连夜里做梦都在吃,醒来流一滩涎水„„”

可见,并非不想吃才扔,而是太想吃而不敢吃——省得以后想吃却没有而痛苦。这是黑娃向往美好事物的愿望受到压抑不得实现极度痛苦的内心体验及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的叛逆的种子。后来他也果真得到了一个大洋铁桶装着的雪白晶亮的冰糖时,却往那装满冰糖的洋铁桶里浇了一泡尿。在这里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黑娃儿时的痛苦的记忆已经转化为一种强烈而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对人格尊严的自发追求,正是这一切构成了黑娃灵魂的中心,人生轨迹的焦点。

在爱情婚姻问题上,黑娃这个在白鹿原上最顽固的封建堡垒——白鹿村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吃人的礼教自小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抗。黑娃外出扛长工时,在雇主郭 财东的小妾小娥的引诱下萌发的性意识,最终升华为炽热的感情,经过一番周折,他带着小娥回到家乡。这是黑娃在新的生活道路上迈出的有力的一步,也是他独特性格的展现。这一惊人之举在白鹿村里引起极大震动,连白鹿原头一个共产党员鹿兆鹏也慷慨激昂地说:“你——黑娃,是白鹿原上头一个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太了不起太伟大了。”但在当时一个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中,个人的婚姻被纳入家族的群体之中,根本没有自主的权利。所以,在白鹿村这样一个典型的宗法家族的众人眼中,黑娃在婚恋上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尽管他以自己切实的行动向传统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然而,由于行动主体置身于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这种挑战是软弱无力的。黑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背叛传统,为了使他和小娥的婚姻关系能够维持下去,就必须“合法化”,赋予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形式。因此,当黑娃在异乡自主娶了小娥后,必须回乡认祖归宗,以求得家族的认可和接纳,不幸的是他的抉择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宗法伦理的巨网笼罩着中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白鹿原绝不会承认和接纳小娥这样的女人,所以,不论回乡与否,黑娃与小娥的婚恋结局都将是一场悲剧。

二、扯起叛逆的旗帜。

黑娃的反抗行为随着革命的发展,也逐渐显示了他的独特生存价值。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在共产党员鹿兆鹏的启发下放火烧了军阀的粮库,紧接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又成为白鹿原上农协会的骨干,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革命活动。黑娃从“农讲所”培训归来,在白鹿原掀起了一场风暴。那些议论黑娃的白嘉轩、鹿子霖、田福贤以及一切或富或穷的庄稼人,全都对他刮目相看“瞪起了眼睛。”黑娃不再是从前那个黑娃了,他开始跟共产党员鹿兆鹏一起干革命。按照鹿兆鹏的计划,他们十兄弟开始在原上发动群众,组织白鹿原农民协会,当上了农协主席,砸了那个象征着家族威严的祠堂。他铡恶棍、斗田福贤,从没显出丝毫的迟疑。农运涌起,“风搅雪”使他义无反顾地向他生存的不合理的世界扯起了叛逆的旗帜,写下了整个生命中最辉煌的乐章。

然而,政治风云的变幻使黑娃的革命热情受到了致命打击,但他既没有像他的一些兄弟那样屈膝投降,也没有像另外一些兄弟那样血洒白鹿原,而是走上了一条独特、漫长的道路。在逃出白鹿原后,经鹿兆鹏的引荐加入了革命队伍,并因才华 出众而颇受器重,成为了习旅长的警卫。但是好景不长,由于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悬殊,他所在的部队在一次战斗中全军覆灭。至此,黑娃那种由自发的反抗意识发展而成的自觉的革命信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主要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反抗压迫的话,那么在以后则主要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反抗。

在革命失败的逆境中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黑娃落入土匪手中,面对生存的困境和匪首的诱骗,走投无路的黑娃思前想后,以痛哭一场的方式告别了过去,留在了土匪之中。此时的黑娃对政治心灰意冷,只求能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所以,当鹿兆鹏和白孝文各自代表游击队和保安团多次来游说、劝降时,他都不为之所动,企图在国、共两党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黑娃的这种选择是其自身性格发展的必然归宿,他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对革命的最初认识和理解,其实与土匪们的劫富济贫并无多大区别。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对黑娃的思想行为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还应该说是传统文化的氛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保守性,它倡导的是对现存制度的修补和维护而不是背叛和超越。因此,黑娃的入匪还不是他的最后归宿,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他最终还是率众接受了代表现行制度的保安团的招安和改编。由一个现存制度的叛逆者变成了一个维护者,这是黑娃人生之路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先归顺国民党保安团后率部起义,并非基于明确的政治选择,而是身心疲惫,精神迷惘的“无可无不可”,伴随着保安团炮营营长安逸生活的,却是精神的更加空虚与迷惘,他要通过读书来解脱高官厚禄中的精神危机。可见,黑娃又是一个始终渴望“思想”的人,这正是黑娃作为一个“人”的可贵品质。

纵观黑娃曲折复杂摇摆不定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反抗的一生。但是,黑娃的反抗意识在不断行为化的同时,并没有逐渐提升到政治化、思想化的高度,而是始终充满着浓厚的个人反抗色彩。他的一生可谓变幻莫测,他走过了近五十年艰难曲折的人生历程,曾几起几落。他生活在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时期,他的命运也随社会历史的变革而发生变化。他集国、共、匪、儒四任于一身,他对封建文化并不是完全彻底的反抗,正象他对白嘉轩仍不失尊敬一样,他顺应反礼教的呼声,第一个在白鹿原上自由恋爱,带头刮起“风搅雪”,并投奔过红军,随着革命形势低潮的到来,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与变幻不定的社会形势下,他一度落草当了土匪,后来又鬼使神差的投向了国民党,在白鹿原迎接新时代的黎明到来的时候,他又在 鹿兆鹏的策动下“自然”的起义了,真诚地重新投入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阵营中。但是,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刚过,他就被押回白鹿原,同共产党的真正死敌岳维山和田福贤一起公开处决了。黑娃的一生反抗命运又屈服于命运,成了命运的俘虏;他反抗礼教却又屈服于礼教,成为礼教的牺牲品。

三、忏悔修身,皈依传统道德与礼教。

忏悔修身,皈依传统,学做好人,是黑娃后期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一人生目标原于他厌倦漂泊,求息定争的心理需要。

黑娃在经历生活的坎坷后,自觉地皈依他曾反叛的传统文化。前面说过黑娃冲出封建礼教,头一个在白鹿原实行自由恋爱,不听族长的劝告,宁愿被父亲赶出家门也要过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第二次结婚时,面对白孝文给他介绍的老秀才的女儿和张团长给他介绍的店老板的女儿,没有用“抓阄”的方式来抉择,最终选择了老秀才的女儿,用他的话说:“我需得寻一个识书达理的人来管管我。” 这里的“识书达理的人”,实际上是熟悉那个文化世界的人。黑娃最终选择老秀才的女儿,实质上是自觉地在那个文化世界的价值体系中确立自己的人格。

小说第三十章在写到黑娃与高玉凤举行婚礼时,对黑娃的复杂心理作了一番详细的描写。

婚礼这部繁缛冗长的大书每一章每一节的事实,都给黑娃一次又一次地带来欢乐又招来痛苦„„洞房的门闩播上后,黑娃的心情变得更糟糕,他觉得自己十分别扭,十分空虚,十分卑劣„„他想不起已往任何一件壮举能使自己心头树起自信与骄傲,而潮水一波又一波漫过的尽是污血和浊水,与小娥见不得人的偷情以及在山寨与黑白牡丹的龌龊勾当,完全使他陷入自责和懊悔的境地„„黑娃久久地坐着抽烟,看到炕头并摆的一双鸳鸯针头,更加卑怯到无力自持的地步„„

这是一个被传统文化世界的理性之光所唤醒的灵魂,对前此以往的行为的忏悔。“我以前不是人„„”第二次婚姻唤醒了黑娃这颗“浪子心”,这位生性粗犷的陕北汉子在新婚之夜突然变得温柔斯文谨慎起来。

后来,黑娃又在玉凤的影响下开始“念书”。当他跪拜朱先生为师渴望“痛改前非”、“学为好人”的时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的过去:“兆谦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这里,显然黑娃把自己从 前的追求、奋斗、挑战和叛逆都否定为“混帐”、“糊涂”,是“坏人”的行径,而他现在要做的“好人”即是规规矩矩顺从传统道德与礼教的“安分守己”的“君子”。为此,朱先生给黑娃提写了“学为好人”四个大字。从此,黑娃每日早起借着蒙蒙晨曦舞剑,然后坐下诵读《论语》。黑娃言谈中开始出现雅致,举手投足也显现出一种儒雅气度。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地脱胎换骨的修身,几近残忍地摒弃了原来的一些坏习气,强硬的迫使自己接受并养成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黑娃曾对玉凤说:“我老早闹农协跟人家作对,搞暴动跟人家作对,后来当土匪还跟人家作对,而今跟人家顺溜了,不做对了,心里没劲咧提不起精神咧„„所以想当个私塾先生。”

由虎气生生、叱咤风云到心里没劲、提不起精神,正是其灵魂变异的结果。这是一种典型的农民式的精神悲剧。他从一见到先生就怯得慌到成为朱先生的最好的一个弟子,从拒绝接受儒家文化到最终成为儒家文化教育的俘虏,可以看出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对人的毒害多么的深。

后来,黑娃又激动地向朱先生请求:想回原上祭祖。这是黑娃儒教观念的“升华”——虔诚的走向封建宗法秩序。回乡祭祖完成了黑娃从反抗到屈服的最后步骤。

黑娃回乡祭祖的举动在白鹿原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携着新婚妻子高玉凤,头顶礼帽,完全是一个拘谨谦恭的布衣学士打扮。白嘉轩用白鹿村最高规格的迎宾仪式亲自在门口迎接他。黑娃一见到拄着拐杖佝偻着身躯的白嘉轩,就扑通一声跪下了,并满含热泪地对白嘉轩说:“黑娃知罪了!”当祭奠列祖列宗时,他更加声泪俱下:“不孝男兆谦(黑娃的学名)跪拜祖宗膝下,洗心革面学为好人,乞祖宗宽容„„”

此时我们看到,黑娃已经彻底诀别了自己的“风搅雪”的时代,割断了叛逆者的人生轨迹,完全成了传统儒教、封建宗法的奴隶。这是时代叛逆精神在黑娃身上的全面溃败,是黑娃更使人扼腕的悲剧。在黑娃看来,他的皈依儒教是半生混账和糊涂误入歧途后的清醒,是历尽人生坎坷、尝尽人生滋味后找到了真正光明、神圣的生命归宿,这也是他的最高追求。因此,他对“过去”的忏悔是虔诚而痛切的,同“过去” 的决裂是坚决而彻底的。作品中写到了在祠堂的院子里,黑娃“一回身瞅见墙上镶嵌的乡约碑石的残迹,顿然想起作为农协总部的这个祠堂里发生过的 一切,愧疚得难以抬头,他感到那断裂拼凑的碑文铸就了他的耻辱。”在白鹿村,崖头上那座镇压着小娥的六棱塔没有在他心中引起一丝震动,他也始终不曾到他与小娥生活过的地方望上一眼,他把小娥抛到了脑后,彻底地遗忘了,这既是小娥的悲哀,同时也是黑娃的悲哀。

黑娃万万没有想到,他松弛了以往绷紧的戒备神经,使他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他忘记了鹿兆鹏提醒他提防白孝文的忠告。而白孝文经过大起大落的变化,已成为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作为白鹿两家宗法权力斗争中白家的子弟,白孝文一直把鹿家子弟黑娃当作自己的潜在对手,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黑娃。而黑娃对白孝文的劣迹为人缺乏深入了解,对白鹿两家世代的矛盾斗争看得简单化了,以为白孝文和自己一样“改恶从善”了,最后没有从焦营长说的“我总怯着孝文补打到团长脸上的那一枪”这句话中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他的忽略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他被白孝文涮了一把,结果连命也涮掉了。作品描写黑娃被处决前的形象,几次写到了黑娃的头“微微低垂着头”,“深深地低下头去”,“垂下头去,一滴一滴清亮的泪珠儿掉下来”„„黑娃这种毫无反抗作为的屈辱委顿的形象同白灵被杀害前的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疾恶如仇,以生命之力发出极其愤怒的呐喊,给丑恶势力的代表“毕政委”--“毕瞎子”以无情的揭露、斥责和批判形成了极鲜明的对照,这显示了白灵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也暴露出了黑娃作为一个儒教“后起之秀” 的可怜与悲哀。白灵的死是悲壮的、可歌可泣的,而黑娃的死只是悲凉的,令人喟叹的。

四、精神与文化的悲剧。

考察黑娃从反抗到屈服的思想根源,可以发现,他的皈依传统,走向回归不是偶然的,而已成为必然的结果。

黑娃有着许多优秀的人生素质,他敏感而自尊,他重义也有情,他金刚怒目并敢做敢为,不愧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正因为他是一条有着优秀人生素质的好汉,所以他有能力选择并实施他的反叛行为。然而,奇怪的是他的反叛自一开始就陷进了难以逃遁的困境之中。他反叛过他所不属于的那个有产者阶级,最后却挤进了那个阶级并成为其中最优秀的一个;他反叛过曾使他难以立足的那个社会,最后却成了那个社会秩序地卫护者;他反叛过传统的婚姻观念,最后却温情脉脉地投进最具 传统色彩的婚姻怀抱之中;他憎恨并打折了白嘉轩那代表传统文化人格的腰杆,最后却拜服在白嘉轩的脚下;他曾毁族规砸宗祠,最后却跪倒在祠堂里;他厌读四书五经是徐先生门下的不屑弟子,最后却大彻大悟埋首四书五经,成为关中大儒朱先生门下最好的弟子。概而言之,黑娃反叛的每一个起点,最后都无一例外的成了他复归的终点,黑娃陷进了一个难以突破更难以超越的神秘怪圈之中。这个怪圈的表层虽然闪闪烁烁的变幻着红、白、黑各样的政治色彩,但它的深层却始终顽固地不曾改变过传统的文化色彩。这两大色彩一表一里、一变一恒、一动一静,交互融渗纽结,又相互拒斥冲撞,构成了黑娃悲剧命运的最深刻的悲剧根源。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把传统文化的优质主要寄寓在白嘉轩、朱先生身上,把传统文化的劣质更多地安置在鹿子霖等人物上,而传统文化优质与劣质纽结的困境留给了黑娃。正如雷达在《废墟上精魂》所说“他(黑娃)的困境实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困境。若仅从文化意义看,他的革命比起阿Q的革命来,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尽管他比阿Q坚强得多,行动得多,但他也如阿Q一样,并没有真正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特别是封建宗法文化的奴隶的地位。“这极准确的道出了黑娃这一悲剧形象所具有的最深刻也最广泛的概括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忠实

《白鹿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孟改正

《黑娃:传统文化下失败的突围个体》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第6卷第8期 3.王渭清、代纪东 《从鹿三父子的人格悲剧看〈白鹿原〉的人格治疗学意义》

唐都学刊

第21卷第4期

4.胡焕龙

《何处是家园》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第17卷第4期 5.雷达

《废墟上的精魂》 文学评论

下载《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分析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分析 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吃人史。这是鲁迅先生一个世纪前发出的呐喊。在传统道德下人性光辉的后面,同时也隐藏着封建礼教邪恶的嘴脸。......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 ——《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3汉语言1班 姜童 摘要:《白鹿原》作为一部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作品,描绘了从清朝到新中国建立的这一段时间里众多......

    白鹿原中的传统文化(模版)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以鹿兆鹏、白......

    《白鹿原》中的“复仇情结”

    复仇之路何去何从? ——《白鹿原》中的“复仇情结” 摘要:“复仇情结”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通过历史积淀,它存在于每一个人心底,然而对于这种观念的理解,个人却大有不同。陈忠实......

    白鹿原中的宗法思想

    论《白鹿原》的宗法制度 中国文学经典《白鹿原》以素有“仁义之村”的白鹿村为背景,描写了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恩怨,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面貌,被称为关于农村发展的诗史。而......

    《白鹿原》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在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见长的文学作品。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众多生命在传统礼教文化的压抑下的人......

    浅论现代文学《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复杂形象

    浅论现代文学《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复杂形象 摘 要: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确实是一部大作品。这绝不仅在于它是一部扬扬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更在于它以恢弘的气势反映了中......

    读《白鹿原》对黑娃形象的浅析五篇

    读《白鹿原》对黑娃形象的浅析 最近拜读了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整本书中以黑娃给我印象最深。他一生集土匪、国、共、儒家信徒等身份于一身,经历曲折坎坷,最后成为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