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振杰老师团队塑造心得体会
宋振杰老师团队塑造心得体会
联社组织了一次管理干部培训,主题是《高绩效团队塑造与实干精神》,听完后,大家一致觉得收获很大,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来说,面对新一代的员工们,真是应该换换脑筋了。
在讲到团队规范管理的时候,宋老师对中国企业制度不落实的原因分析的很到位:
1.中国人的国民性:爱走捷径,图方便,耍小聪明
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这个几何公理不用证明,中国的文盲都知道。过马路大多不走人行斑马线;在公园绿地中,抄近道践踏草地的比比皆是;有时高速路上的隔离栏都有人敢去跨越,为的是“方便”。城市里,马路边上最多的小广告就是代办各种证件,生意最兴隆的假证件要数假文凭,要拿到货真价实的文凭得化上几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走捷径的人化钱去买一张,包括全国重点大学的各类文凭唾手可得;历史上最大的走捷径要算1958开始的全国大跃进运动了,提出要在十五年内超过英国,二十年内超过美国.„„
中华五千年,人文交际积淀很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于是大众开始推崇走捷径的“聪明”人。如花钱买官、托人调动工作、走后门等,甚至逾越某些制度或法律谋取私利。就是上医院看个病也要问问:“医院你有熟人吗?”能走捷径的人常被人说是“有本事”的人,而且这些所谓的“能人”堂而皇之走进影视作品、文学纪实作品,国人习以为常,不觉羞耻,反倒竞相效仿,更是悲哀。在这样的国民性之下,制度何在,规则何以执行?这种中国特色的国民劣根性,是导致制度不能落实的原因之一。
2.制度本身无法落实
许多企业的制度是管理者在“错误发生后”的气愤中写就的,或者是各部门写各部门的,如办公室写行政管理类制度,财务部写财务管理制度。制度的起草人在起草的过程中,往往本能地考虑本岗位、本部门的利益,几乎不考虑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是否能够执行。起草完成后,本应该充分讨论、共同认可后方可颁布实施的制度,只是领导审阅后就匆忙颁布了。这样的制度如何做到客观、全面?又如何使其他部门、有关员工也能自觉执行?另外,许多制度的脱离实际,与其他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因此难于执行。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许多制度没有奖惩措施,执行得好,没什么奖励;执行得不好,也没什么惩罚,执行和不执行的成本都是零。即使是有奖惩措施,如果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也会导致不执行。任何制度都必须需要监督,而且是全面的监督。可以想象:自己起草、自己执行、自己监督、自己评价,怎么可能有好的执行效果?法律执行需要监督,制度执行同样需要监督。制度监督包括制度本身的监督,比如每一个制度都要有“奖惩措施”。同时,要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度:企业内部专职人员或部门的内部监督;作为“第三方”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外部监督,如聘请神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抽查,以监督制度执行情况。任何一方面的监督缺失,都会导致不执行。
如何落实制度?宋老师主张:“抛弃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部门的管理者,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的下属喊你叫大哥,叫老兄、老弟?如果有,这种“熟人文化”将会导致团队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为什么?因为你和下属是兄弟关系,就算犯了点儿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他们为什么要叫你大哥?只有一个目的:他要特权,想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不按规则办,在团队里特殊化,横着走。所以,管理者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与下属称兄道弟的结果是,下属犯了错误,违反了制度,上司抹不开情面不了了之。后遗症是下属得寸进尺,不拿制度当回事,嬉皮笑脸,整个团队管理接近失控状态。
如果不这样呢?事情就好办多了,咱们是工作关系,契约合同关系,公事公办,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拿钱干活,规规矩矩,照制度来,为什么?因为大哥不在,我得小心点儿,否则会挨罚的,这就是“生人文化”。因此,不管是是老板、总经理还是部门经理,要想把团队带好,必须抛弃“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不给那些投机取巧的、耍小聪明的人留有空间,这样一来制度的执行当然就顺畅多了。
网上搜索了一下,宋老师最近出版的《做管理就是管员工带队伍》,讲了管人带队的是个能力,建议社里给每个干部发一本。
菏泽联社 马×××
第二篇:宋振杰老师执行力培训心得体会
宋振杰老师执行力培训感悟
周六、周日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培训,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宋振杰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互动性参与性特强、受教育也最深的执行力课程。
宋振杰老师授课的主题是《做最好的执行者》。其中,宋老师提出的“多快好省”四大执行理念,我觉得总结的特别到位,不仅容易记忆,而且也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下面就“多快好省”者四个字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宋振杰老师总结的“多快好省”四大执行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每个人如何能够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做到:结果总是多一点、效率总是快一点、质量总是好一点、成本总是省一点,那么,这名员工就是一名有执行力的员工。
一、结果总是多一点
宋老师讲了一个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跟着皇帝南征北战,应该得到提升。有一天,他向皇帝说:“陛下,我跟随了这么多年,您应该给我一个更重要的领导岗位。”皇帝问:“为什么呢?”将军说:“因为我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他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一些拴在树上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请您好好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他们仍然是驴子。”
每一个人做事最重要的是结果,是业绩,不少企业招聘员工的条件中都有这样一条:强烈的结果导向。意思是说,能按要求完成企业交办的各项任务和目标。1 一个军官要看他们取得多少次战役的胜利,一个主管要看他带领团队取得了多少业绩,一个员工要看他是否实现了企业交给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每个人都懂。劳动和工作仅仅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劳动和工作成果。作为员工,我们每到月底就会向企业或老板要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工资。反过来,老板也会向我们要结果,“我凭什么给你发工资?”我们会说:“因为我完成了工作目标。”老板就会很高兴地发工资给我们。如果我们说:“我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老板就会不高兴,那老板就会问:“难道辛苦就得发工资吗?工作计划落实了吗?订单拿下来了吗?任务完成了吗?交代的事情办妥了吗?”这些都是结果。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我们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就无从谈起。
二、效率总是快一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企业聘用了我们,也就聘用了我们法定的工作时间。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绩效,既是老板最关心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什么是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或劳动的效果与劳动量的比率,或者说,效率是投入除以产出的比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我们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和目标;第二,在一项具体的工作中,我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取得了企业或自己期望的效果;第三,企业或老板在既定时间内的投入,包括我们员工的工资、福利、费用、成本等,是否获得了预算的回报。
效率和效果是一对双胞胎,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举一个例子,一上班,上司对一个秘书说,你抓紧写一个发言稿,老板10点钟开会要用,并给他简要的 2 交待了大致思路。这个秘书不到一个小时就把稿子交到了上司的手中,上司看了大为恼火:“怎么搞的,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这稿子根本不能用。”还有一个秘书,同样是这样的活儿,他吭哧了半天也没有写好,急得上司只冒汗,老板眼看时间到了就说:“算了,我自己列个提纲说一下算了。”11点多,这位秘书终于把稿子写了出来,上司看了说:“写的倒挺好,有什么用啊!”
很明显,前者是有效率没有效果,后者是有效果没有效率,都是没有发挥作用和价值。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人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三、质量总是好一点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这个时代,质量等于利润,全世界没有不讲质量、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张瑞敏说:“在新经济时代,什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对外表现为企业和品牌的形象,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命运。而在企业内部,质量则表现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水平。衡量一个员工的质量意识,要看他做一件事情,完成一项工作,是否尽善尽美,是否做到了最好或者更好。应该指出的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并不是与产品有直接关系人员的责任,而是所有员工的责任,因为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工作,都与产品最终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是不少企业强调“全员质量意识”的原因。
作为一名员工来讲,工作质量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具有最终否决权的标准之一,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工作中的一个微小的瑕疵,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 3 质量也是每一个员工职业生存的底线。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呢?
四、成本总是省一点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惊天动地的飓风都起于青萍之末,所有轰轰烈烈的成就都来自平淡之处。一根火柴不够一分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要叠一百万张骨牌,耗时需一个月,但推倒骨牌却只需几秒钟。可见,如果小事不注意,长此以往,这些铺张浪费的恶习,累积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破坏力量,不仅使企业经营积重难返,也我们员工的长远利益受到巨大的伤害。
宋振杰老师列举了一个例子。洛克菲勒的认真与节俭是举世闻名的。他计算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总是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3位。每天早晨一上班,他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看看是不是存在浪费问题,并以此来考核下属部门的工作。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却只要9厘1毫?”。他甚至连不值几个钱的油桶塞子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回信:“上个月你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工作中的所有方面、所有环节都存在节约的问题。比如,尽可能减少纸张的消耗,尽量在电脑上修改文稿,减少重复打印的次数;达不到丰田公司的一张纸四面用,最起码也要做到一张纸两面用,严格控制文件印刷的数量;重新对使用过的信封、复印纸进行再利用;尽量使用钢笔,减少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能用点子邮件、QQ、MSN等不花钱的通讯工具解决问题的,就尽量不打电话;能 4 打电话解决问题的就尽量不出差;能骑自行车或坐公交办的事就尽量不要求派车或打的;空调温度调至合适的温度,避免办公设备的开机性闲臵,随时关灯、拧紧水龙头等等,只要你养成节俭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这些仅仅是顺手之事。
华人富豪王永庆认为,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赚钱要依赖别人,节省只取决于自己。学会了节俭我们也就学会了理财之道,也就学会了对财富的运用和创造。受益的不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一生。
执行力的课听了不少,但是宋老师讲执行力我觉得讲的特别到位,宋振杰老师不仅为我们理清了提升执行力的理念,也给出了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实用,也很实在。而且,宋老师讲课有激情,感染力强,风趣幽默,从课程中大家自动爆发的笑声和掌声,就证明了他的课受到了广泛欢迎和认可。今后,我要将宋老师提供的方法技巧一项一项地学习、感悟、消化,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转化为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最好的执行者。
五分公司:XXX
第三篇:宋振杰老师员工职业化课程心得体会
宋振杰老师员工职业化课程心得体会
星期
六、星期天,公司从北京请来了职业素质训练专家宋振杰老师为我们上课。说实话,听说宋老师要来上课,我期待已经很久了。因为,上一期听过课的同事说,宋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故事、案例、测试、互动,还有角色演练,而且宋老师很幽默,课程演绎的很生动、很活泼,一点也没有名师的架子,亲和力很强。听同事一说,我到网上搜集了很多宋振杰老师发表的文章,还买了他写的职业心态、职业意识两本书。
课程听完之后,不说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就是公司不要求我自己也要有感而发了。
宋老师给我们上课的主题是《从优秀到卓越——青年员工职业化素养训练》。据说,这是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与宋老师沟通之后,由宋老师针对我们青年员工量身定制的课程。
宋振杰老师从职业心态、职业意识、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四个方面,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成为优秀职业人士的途径,以及从优秀到卓越的修炼方法。两天的内容十分十分丰富,信息量、知识量也很大,很多内容只能今后再慢慢消化。先就一个方面的一个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各位同事分享。
宋老师在职业心态这部分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职业心态决定职业状态!真的吗?
听了宋老师的讲解、案例和故事,我觉得认识到,一样的工作,两个不同职业心态的人去做,就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和结果。比如,同样是干维修的,消极心
1态的人就会认为:不就是个维修工吗?是全企业最脏、最累的活儿,工资没几个,天天麻烦事儿倒不少。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他把工作当成了无奈的重复劳动,无趣、无聊、无热情,自然就是得过且过,应付差事儿,他只是在枯燥的重复中一天天地消磨时光而已。
而积极职业心态的人则不同,他认为任何工作都能做出精彩来,维修工也能做出大名堂。他把工作当成愉快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慢慢地练就了自己的绝招儿。积极有为,消极无为。积极乐观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能把重复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
宋老师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职业,什么是职业人士。所谓职业,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职业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具体来说,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承担特定社会责任是职业的本质。也就是说,职业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
所谓职业人士就是拥有职业心态、精神、技能、习惯等职业素养的人士,而职业心态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心理基础,对个人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宋振杰老师认为,人的行动受心理支配,从事一定职业的人都是职业人,职业人就应该有相应的职业心态。比如,足球运动员从内心服从裁判,兢兢业业地
踢球,这是他起码的职业心态;一个电焊工或者车工,就应该具有规范操作、精益求精的职业心态。有相当数量的人,凭自己的情绪来对待工作和职业,率性而为,我行我素,结果总是屡屡受挫。这有点像说我啊!需要反省啊!
什么是职业心态呢?宋振杰老师认为,职业心态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根据职业的需求而表露出来的心理素质,或者说,职业心态就是用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主导自己的职业活动,并做出有利于职业成功的职业行为的心理过程。良好的职业心态是营养品,如积极主动、坚持不懈、果敢顽强、乐观豁达、感恩奉献、主人翁精神等,会滋养我们的职业人生,会让我们积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积累小成绩,成就大事业。而不良的职业心态,如消极应付、打工心态、斤斤计较、心浮气躁、极端地自我中心等,会让我们自暴自弃,萎靡不振,玩世不恭,不断地被边缘化,以至于始终“怀才不遇”,频繁跳槽或者被淘汰。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职业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行为,而有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最终将产生什么样的职业结果。正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里提到的“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比喻,在信中,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这使我想起了著名的励志电影《阿甘正传》片尾有句话:“人生就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有落下的时候,而你应该鼓舞自己让他不断飘扬而上,向着新的高度超越自我”。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阿甘精神的精髓就是:成功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是让人生这片“轻盈的羽毛”迎风飞扬,不断地飞得更高,还是无精打采地
四处飘荡,最终坠落在地上,关键是看自己心态的选择。职业心态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具有支配作用,改变自己的职业状态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宋振杰老师说:“你有什么样的命运,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样的命运;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说的太好了!影响我们人生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心态。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心态控制了我们的职业行动和思想,也决定了我们的视野、事业和境界。
关于职业心态,宋振杰老师还有一段话可以说是至理名言: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心态是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会支配人的行为方式,进而支配着一个人的职业走向。职业心态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毁掉一个人。
就宋老师关于职业心态方面的内容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感谢宋振杰老师的精彩动人的课程,感谢公司人资部,谢谢!
产品部XXXX
第四篇:宋振杰老师清华听课体会
宋振杰老师清华听课体会
管人带队做高手 ——清华学习心得体会
很有幸被公司选派到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学习,感谢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有人说学习是最大的投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一点不假。
清华学习期间,宋振杰老师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记忆尤深。其中,宋老师一个提问让我有点醍醐灌顶:打枪和打仗有什么不一样?
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了意见之后,宋老师总结说:
打枪是专业行为,打仗是组织行为;打枪是技术行为,打仗是管理行为;打枪是个人行为,打仗是团队行为。有的人打枪、做业务、做技术是高手,是能手,是牛人,但是一旦被提拔到管理岗位,让他领着大伙儿打仗,他却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哪怕就是几个人也搞不定,结果是整个团队人心涣散,业绩上不来,意见一大堆,自己郁闷,下属抱怨,领导不满意。
宋老师得出的结论是:你是一个超级牛的销售冠军,但不一定是一个称职的销售部经理;你是一个优秀的高级注册会计师,但不一定是一个称职的财务部经理;你是一个出色的高级工程师,但不一定是一个称职的技术部经理。还是杰克·韦尔奇说得好:“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成功只与你自己有关;当你是一个团队领导者的时候,你的成功则与你的下属有关。”
哎呀,这其实是有点说我的啊!原来我就是枪打得好被提拔了,现在,我的任务不是打枪了,而是打仗!太对了,如何带领团队把仗打好才是我的主要任务。
什么是管理?宋振杰老师认为,管理是一门透过他人完成任务的学问。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有一件事你做了,做好了,那叫称职;有五件事你做了,做好了,那叫优秀;有十件事你做了,做好了,那叫卓越;有五十件事你做了,努力做好了,那叫找死!管理者不能当劳模,管理者的任务是让下属人人都成为劳模。所以,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而是要学会如何调动下属和他人的积极性。
真正的管人带队高手是自己不做或者很少做,但是他能鼓动、煽动、诱惑下属去做,而且下属心甘情愿地完成了任务后,还噙着激动的泪水说:“感谢您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今后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栽培和期望!”宋老师讲的太好了,赞!
中建二局 张××(2014,7)
第五篇:宋振杰老师职业化培训心得
明确目标,三十而立
——宋振杰老师职业化培训心得(2014年10月)
自从来到行里,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四年了,原本想建功立业,但现实面前也只能随波逐流了。可是,这两天听了行里组织的、宋振杰老师主讲的青年员工《追求卓越,职业人生》的课程,仿佛被浇上了一盆冷水,让我清醒了不少。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点点: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宋振杰老师的这段话让我很惭愧。
宋老师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和经历,一种探索和生活。而人生的目标,则是一种自我定义,一个人究竟要选择怎样的体验、经历、探索、生活,都因自己的目标而定。人生目标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的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事业和生活,尽早开始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什么是目标?在宋老师的互动讨论中,我体会到,所谓目标,就是一个人所期望的成果。目标与梦想、理想通常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讲,梦想比较虚幻,理想比较现实,而目标则更强调实践,目标相对比较具体一些。
人来到这个世上,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或许经过努力与奋斗有些目标未能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此就失去了制定目标的价值。目标让人积极进取而不是碌碌无为,目标让人发挥潜力,而不是虚度一生,目标让人走向充实,而不是走向虚无,这就是制定目标的价值。
宋老师举例说,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被称为“当代毕升”。他在接受《中国青年》记者专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人认准目标,就要狂热追求。”他还说,做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是他最初的目标和动力,而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有一种逆流而上的感觉,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身心极为紧张劳累,但也得到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目标不能保证让每个平凡的人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但是,拥有积极向上的目标的人,必定会在目标的指引下自我超越,让平凡的人生焕发出不平凡的光彩。
宋老师认为,目标方向比努力重要。每个人所拥有的最基础的资源就是时间,那么,每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年呢?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我们究竟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如果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是啊!现实生活中,没有方向或者跑错方向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坚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汗水=成功”等成功格言,殊不知,这些成功之道必定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上,那就是——正确的方向。
也就是说,选择比努力重要,确定方向比出力流汗重要。如果方向错误,越努力离成功就越远,离失败就越近。这就是“天道酬勤”的现实悖论。
所以,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职业未来,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下面的四个基本问题: ——我是谁? ——我现在在哪里? ——我要往哪里去? ——我如何到达那里?
这四问可以说戳到了我的痛处,这些年来,繁琐的工作和生活让我越来越平庸,是应该好好想想这四句话了。
谢谢宋老师的提醒!
农业银行××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