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课例研修报告)

时间:2019-05-12 12:5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课例研修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课例研修报告)》。

第一篇: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课例研修报告)

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

——《猫》课例研究报告

紫溪镇前进完小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回顾我们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满堂问”、“满堂练”现象居多,教师过多地追求感悟的结果,而对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过程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仅停留在对语言材料的初步感知与理解上,限制了学生由语言材料向“心”的转化(内化为对语言材料的独特理解)致使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问得多,读得少,缺少“悟”,缺少引导。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使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而新课标也曾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课例研修主题提出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感悟是什么?就语文学习而言,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是从文学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和创新。这也就是教师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的过程。可见,感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它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需要反复锻炼,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而40分钟的课堂,正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最佳时机。根据对新标的理解及对语感感悟的理解(感悟,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意思是:感知事物事理并有所领悟。显而易见,这是对“感悟”字面意义上的认识,不是阅读心理学、阅读学意义上的理解。从阅读心理学、阅读学、学习理论等有关理论来看,感悟,它是一种对阅读活动和阅读行为的整体观照,是对阅读行为方法论意义、目的性意义的透视。感悟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广泛存在于人们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而感悟的“感”指的是感觉、知觉,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器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习方式、方法论方面的心理图式对学习对象的整体的、现象化的表征,是读者在头脑中呈现语言文字图像的过程,并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这种处理具有表面化、肤浅的特征,是不连贯的、表象化的。“悟”指的是在“感”的基础上,对学习对象的再认识、再加工,把感知觉器官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并把自己的心理认知结构作用于所获取的新知识,使新知识被加工、被还原为富有生命意义的生动的东西,进而嵌入到学习者的主观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和抽象化的过程,通过对比、类比化,在头脑中实现对新知识的分类,归档整理,并把这种新知识嵌入现有的认知结构中,作为新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出现在对更新知识的认识中,这样现有的认知结构就实现了重构和更新。因此,“感”是“悟”的基础,是“悟”的前提条件;没有“感”就没有“悟”。反过来,“悟”对“感”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客观上“悟” 有助于提高“感”的敏锐性、整体性和方向性。感悟在本质上体现一种精神创造,是创造能力的实现。)我觉得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深处的桥梁。

而本课题的确写与实施则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来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生通过感悟使得教材上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素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感;同样,学生在读的过程凭着自己的语感寻找对文章的直觉理解,它使学生悟得更深,悟得更轻松。因此,对学生语文感悟能力培养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施的原则及策略

以读为主,以感为先,以情激悟,以悟为旨。情感过程始终伴随于悟的过程,教学的安排和指向始终围绕“悟”而活动,最终实现感悟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时加强由感到悟的铺垫,让学生从对语言材料的独特的理解、内化出发,生发感悟。在帮助学生体悟语言文字材料时创设良好的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积累对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作用。在注重学生感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悟性思维。

四,实施的探索

1、创造语境,把握语感。由于一定的言语对象总是存活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语感把握言语对象总是自然而然地联系它所处的语境进行理解。如果将它孤立出来,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语境,同一个词有着不同的内在意蕴。一定言语对象又总是由一定的言语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情境中,出自一定的目的动机指向一定的听读对象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所谓的“外部语境”,又称其为言语环境。语感也就是把一定的言语对象置于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把握和培养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一个词语,由于语境的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字、词内在的意蕴也要靠结合上下文来加以理解、感悟。

2、比较思考 体会语感。一般来说,比较感悟可以从词的语意轻重、适用范围、与其他词的搭、,褒贬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关键是要理解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比较的方法也是多种的,可以是近义词的比较、反义词的比较、图表比较、换词比较、删补词语比较、多义词比较等方法。而运用换词比较和删补词语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思考,建立在理解稀稀拉拉、渐渐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积累一定的词汇。

3、咀嚼品味 培养语感。品味字词有“三步曲”。第一步,理解本义;第二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第三步,体会词语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猫》时,用多种形式理解朗读含有“蹭、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等重点词语的句子。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师:什么是“蹭”? 生:摩擦的意思。师: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

生1:我觉得用“摩擦”的话,小猫就不可爱了。

生2:我也有这种感觉,不用“蹭”的话,小猫就不温柔可亲了。(老师在进前一位同学身上重重摩擦)

生3:不对,应该是轻轻地摩擦;因为如果擦得很重的话,老社爷爷会不舒服的。

生4:我觉得“蹭”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猫中意主人的腿,其实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生5:我觉得“蹭”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知道自己在老舍爷爷面前这样撒个娇,会博得老舍爷爷的高兴!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猫这样轻轻地,温柔地撒娇似的蹭老舍爷爷的腿,还能蹭出什么? 生6:蹭出可爱; 生7:蹭出友谊; 生8:蹭出顽皮; 生9:蹭出它的天真可爱; 生10:蹭出与主人之间的亲情。

师:请同学们和你们的同桌蹭蹭。(学生蹭)把这种体验放在朗读中该怎样做?

生11:轻轻地读,充满感情地读。师:那就试试吧!(生饶有趣味地读)师:还有没有觉得别的词特别生动的地方? 生12:“小梅花”用得也非常好。老舍爷爷喜欢猫,就连它踩在稿纸上的脏爪印也会成了美丽漂亮的“梅花”。

师:真是“‘我’家小猫脚爪印,各个梅花淡墨痕”,让我们一起边想小猫可爱淘气的样子边来朗读这句话。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中猫的形象,使课文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畅,使学生的审美之情油然而生,有关的情感体验也随之活跃。教学中,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蹭”,从这个字中令读者感受到那种蹭出的情感。在学生掌握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抓住关键词语这也是提高语言感知的一种重要手段。

2、他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想象这只猫会怎么样叫唤,来理解丰富多腔。

在学生对文本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的脑海中便浮现出生动活泼的画面达到身临其境的程度。当学生浮想联翩时,他们便能更好地投入到语言文字的体会中去,语感能力相应地就会提高。

五,研究的成果

(一)、在教师生动的范读中培养语感。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儿童的心弦,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范读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

(二)从品味词句中培养语感。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老师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进而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理解这些用得巧用得妙的词句,然后内化习得,就是语感的积累与训练。

(三)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1、创设情景,“入境”朗读。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可以通过优美的描述语言,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中,以美感来增进语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2、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因此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它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影过,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并通过想象进入角色,同作品中地人物同喜同悲,产生情感共鸣。

3、以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语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大量朗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培养语感的方法,反复读,并在读中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枯燥无味的反复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与兴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语感。朗读形式设计除了多样化外,还必须注意要有层次有目标地给学生布置朗读要求,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而学生却不知要达到何要求的朗读设计,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四)、在感悟与训练有机结合中培养语感。

感悟有不同层次,感悟能力将随知识积累的丰富、思维方式的优化而逐步提高,学生自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导悟,才能事半功倍。采用情境教学,以实物、图画、音乐、表演、语言唤起学生的兴趣很有必要,但导悟的内容远不止于此,教师应:

1、读中有疑。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人们的感悟能力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词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只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教师重视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不明白不清楚,而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更有吸引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正由于这种“知”与“不知”的不断交替,良性循环,才有利于感悟能力的提高。

2、读中有感。“语文课应该教到学生的心上”。让学生谈感受,其实是检查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时,注重让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前提下,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言为心声,阅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学生不把心中的所感所悟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又如何得知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语言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或感悟得广度和深度有差异,这与学生的人生经验、思维方式、语言储备课外阅读紧密相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学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只要思想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不要强行统一,最好成绩是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探究,产生更具体、更深切的感受。随着阅读实践的增多和理解水平的提高,感悟必定更深刻。

3、读中有想。“想”之想象。真正感受语言文字描述的意境才算对文字有感悟,它离不开想象。意境又可意会、可言传的内容,又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些都不是通过分析就能让学生领会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意境,要重视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景物或场面,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特定场景或生活画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总之,阅读教学就要:让“读”成为根本,“读”成为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让“读”成为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成为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读”成为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径。通过这半年的研修,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所提高,各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发展。

第二篇:大班语言课例研修

大班语言《云彩和风儿》课例研析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散文的“诗情画意”使它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云彩和风儿》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云彩和风儿的多姿变化,符合大班幼儿想象特点,而且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美的能力,但是他们在朗诵散文诗的时候,喜欢拖长音,缺少感情,破坏了散文诗的美感。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理解诗歌内容,对云彩感兴趣。

2、感受诗中三段意境,学习用相应的语气朗诵。

三、重难点:

重点:学习散文诗,理解诗歌内容。

重点解决的方法:活动中采用诗歌图谱,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形象,通过给幼儿搭支架,再到后面环节遮去图谱朗诵,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散文诗的内容。

难点:感受诗中三段意境,学习用相应的语气朗诵。

难点解决的方法:采用三个语气宝盒帮助幼儿加深感受三段散文诗的意境,并通过听语音魔盒的示范朗诵,学习用相应的语气来朗诵散文诗来突破难点。

四、活动准备:

泥工板:帮助幼儿感知风儿,引出课题。

背景图、牵线云彩: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给幼儿直观的感受。

诗歌图卡:用图谱的方式能形象快捷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散文诗的内容。语音盒、语音卡片、故事录音:采用三个语气宝盒帮助幼儿加深感受三段的意境,给幼儿示范,让幼儿学习用相应的语气朗诵。

五、活动流程:

(一)、感受风儿,引出课题。(闭上眼睛,教师用泥工板扇风)你感觉到了什么东西?

(二)、欣赏理解散文。

1、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操作牵线教具边朗诵儿歌一遍。

(1)有趣的云彩都变成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分别出示小船、狮子、胖娃娃的图片)

(2)吹出来的船是怎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3)狮子是怎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弓起身子是怎么样的?张开大嘴是怎么样的?(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

(4)胖娃娃是怎么样的?(出示图谱)

(5)诗歌前面说了什么?(出示图谱)后面还说了什么?(出示图谱)

2、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把这首散文来朗诵一遍。

(三)、学习朗诵散文。

1、怎样把散文念的好听,我还带来了几个语气魔盒。(出示贴有折线、波浪线、圆点的盒子)这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你觉得用温柔的感觉念哪一段比较好? 你觉得用凶猛的感觉念哪一段比较好?

你觉得用轻快地感觉念哪一段表较好?

3、我们来听一听语气宝盒是怎么念的。

4、请语气宝盒连起来念一念,你可以轻轻地跟。

5、遮去图谱朗诵。

6、分角色朗诵。

(1)讲解要求:我这里有三张语气符号,我把它贴在地上,你喜欢念哪一种语气来念的就站到哪里去。

(2)幼儿分角色朗诵。

(3)交换角色再次朗诵。课后反思:

1、文学学习活动,感知欣赏是关键。活动中我只安排了一次感知欣赏,而且是教师边朗诵边操作牵线教具。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要分配到看、听处,所以第一遍感知环节不够到位。我应该在第一遍欣赏的时候让幼儿纯听,然后可以提问“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幼儿对散文诗有初步的感知。第二遍欣赏的时候可以结合音乐、图片,给幼儿完整的感知。在分段理解环节可以采用分段示范、分段理解。

2、其次,我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刻,云彩为什么有趣?风儿为什么能干?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孩子对散文诗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理解散文诗的时候,孩子们对桅杆、风帆不是很理解,我可以适当的解释一下,帮助孩子理解散文诗内容。

3、教具的使用上,效益比较低。我的牵线云彩教具只使用了一次,效益低下。在突出活动重点环节我设计了诗歌图谱,应该说给幼儿搭支架,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上我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致于我用很多身体动作去提醒幼儿,整个活动老师控制的比较多,其实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谱,学习看着图谱来朗诵。而在后面朗诵环节撤离支架的时候,我直接就撤掉了,这样做不是很合适,我应该先撤去其中的一、二句,然后逐渐撤掉。

另外 “吹啊吹”这句话孩子们经常要忘记,我可以做个图谱,帮助他们记忆。另外,我的图谱做得长短不一,这样不是很美观。我应该把图谱长度做得尽量一样,这样看起来美观些。

4、难点的突破上:

活动中难点没有突破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感知欣赏环节不够到位;其次是我提供的三段录音的语气区分不够明显;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诵还可以做得更好些;相应的语气符号可以贴在相应的图谱后面,帮助幼儿记忆;孩子们在朗诵环节已经知道了小白船那段要用温柔的声音,狮子那段要用凶猛的声音,胖娃娃那段要用轻快的语气,但是在表现的时候还是没有表现出来,我在朗诵技巧的指导上也不是很到位。比如我可以告诉孩子们轻快的语气可以用短短的声音来念。在师傅的指导下,我知道了突破难点还可以利用以下策略:

1、动作辅助感受诗中意境。

2、魔盒匹配:“我还带来了几个语气魔盒,每一个语气魔盒代表一种语气,请你把这三个语气魔盒配到散文诗里去。”“这一段为什么配这个语气魔盒?”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在匹配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中意境并掌握和它相应的语气。

3、背景音乐渲染:三段不同意境的散文诗配上三段与此相应的背景音乐,进一步让幼儿感受三段意境并学习用相应的语气朗诵。活动方案重构 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理解诗歌内容,对云彩的变化感兴趣。

2、感受诗中三段意境,学习用相应的语气朗诵。

一、感受风儿,引出课题。(闭上眼睛,教师用泥工板扇风)你感觉到了什么东西?

二、欣赏理解散文。

1、教师朗诵散文诗一遍。

(1)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

(2)散文诗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操作牵线教具边朗诵散文诗一遍。云彩都变成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分别出示小船、狮子、胖娃娃的图片)

3、分段示范、动作辅助理解内容

(1)吹出来的船是怎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理解竖、扬)

(2)狮子是怎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弓起身子是怎么样的?张开大嘴是怎么样的?(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理解躬、吼。)

(3)胖娃娃是怎么样的?(出示图谱)

(4)诗歌前面说了什么?(出示图谱)后面还说了什么?(出示图谱)

(5)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4、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来朗诵一遍。

三、学习朗诵散文。

1、怎样把散文念的好听,我还带来了几个语气魔盒。(出示贴有折线、波浪线、圆点的盒子)

2、每一个语气魔盒代表一种语气,请你把这三个语气魔盒配到散文诗里去。这一段为什么配这个语气魔盒?

3、我们来听一听语气宝盒是怎么念的。(背景音乐渲染)

4、请语气宝盒连起来念一念,你可以轻轻地跟。

5、逐渐撤去图谱朗诵。

6、分角色朗诵。

四、拓展延伸环节:

“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她还会把云彩变成什么呢?我们小朋友再去想一想,编一编吧!”

第三篇: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课例研修报告

★邓宇香

本次青年教师园丁工程基地研修活动的重要研修理念是让园丁学员以课例为载体,完整亲历从理论学习到行动研究,连环改进的全过程,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而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园丁工程的学员,在这次研修中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语文S“电话留言”。

一、研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百花园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积少成多”,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所以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期中期末检测中“口语交际”部分几乎很难过关,可想而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二、研修的方法与过程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

是第一轮上课,导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一)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的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

5是不能乱打的。

导师们还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5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电话的漫画,还有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三、研修的总结和体会

这一次研修,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收获颇丰。今后我要让我的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我平时的工作常态。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多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教师发展的趋势。

2012/3/15

2012年恭城瑶族自治县青年教师 园丁工程学员基地学校研修

学员:邓宇香

研修时间:2012.3.12-2012.3.16 研修地点:县城中心小学

研修主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

第四篇:课例研修报告

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第三届数学课例研究研修日志

课例研修的战场,教师、学生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战士,谁制定战略,谁提供子弹,谁负责射击,谁收拾最后的战场,所有的角色都在这次严肃、认真的战争中一一登场,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本应该的双赢的战局,我在庆幸自己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有些些迷茫。

(一)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是老师,教育是有规律可以探寻,将真实课例的每一个环节曝光,再进行彻底的研修,可以将我们教书的盲点和缺点扫除和修正,那么我就可以在前进中更加强大!所以即使我迷茫了,我可以就地而起,反抗我自己旧的教育模式,反抗我自己不合理的设计,通过课例研究等这一类的方式逐步达成我的目标。

(二)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看到的高中学生,还是比较低调的,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所以对于任何的场面,他们都是淡然的适应着;也或许是习惯了这样的被“监视”被“调查”,所以还是很配合我们对他们课堂作品的研究;但是当我最后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还是隐隐感觉到他们某些人的迷茫。

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优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结构、设计、知识达标都更加的高效!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受益人是谁?是不是应该教师和学生双赢,我们当然应该很用心的解决我们教师层面的问题,我们优化了课堂,学生可以直接受益,那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为什么只能是老师努力的改变,教案不妥我们改,观察角度不对我们换,上课模式不好我们再来,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班级,然后一大群老师继续前测、中间观察、后测、总结、探究。我们教师该做的,我们会很认真的去做好!那这个双赢的局面的主动权为什么必须只能掌控在老师手上?学生可以参与吗?---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式,我们自己可以设计量化成表格进行自查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分组研修啊!学生甚至可以反抗吗?他们可能会说:课例研究,老师们在改进,我们也可以改啊,用同一个班来研修,我们把第一轮出现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我们做作业的方式是否太单一了?我们是不是每次真正在讨论?这个题目需要我们讨论吗?然后下来讨论之后改进了,再给老师协作上一次,看看我们改进的效果,对课例研究的影响情况。学生或许会反抗:老师们,课例研究为什么我们只是过客?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也参与研修的机会?

所以课例研修,我们现在处于的阶段,还是教师修,教师改!少了学生的主体。当然,我们会认为学生在上课时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该也不能分心完成其他的,有道理,但是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包括研究的主体之后,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发生更加有趣的化学反应!

第五篇: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本节教材教材选取了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的两个气候要素作为学习气候的切入点。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判读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的学习将对后面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的分布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研究问题:影响全球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有哪些?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科书中全球气温分布图及一些著名的诗句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地理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一)、课标要求

⒈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⒉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规律;

3、学生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资料分析某地气温特点;

4、学生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

2、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会感悟气温差异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感受地理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能力;

(三)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深刻理解并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等温线图的判读;

3、判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

(五)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六)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实验:将同样分量的水和沙子盛在同样质地的容器里,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感受气温的变化差异。

2、教具:温度计;当地夏季景观图;当地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世界地形图;坐标纸;地球仪;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或挂图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看图描述世界气温空间分布的三条规律。

【承转】前面我们通过读图分析了世界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世界气温时间分布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设疑思考】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当地气温一日变化规律和一年的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一日之中,一般最高温出现在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之中,本地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板书】世界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承转】本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也反映了世界绝大部分陆地在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情况。下面我们就用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来探究世界气温分布的时间规律。

【课件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或黑板展示挂图)【小组活动】讨论完成p63页活动题并交流┄┄┄┄┄┄┄┄┄┄┄┄┄┄┄(约12分钟)(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活动1题,板书结论)【板书结论】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简要指导】(利用地球仪)由于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来回移动,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南半球最低;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北半球最低。

【承转】1月和7月海陆气温一样吗?

(学生读图得出规律交流,教师板书归纳)

【板书结论】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下水和沙子的实验,得出结论:水与沙子的热力差异,然后再结合夏天游泳的凉快,引导理解海洋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课件展示列表】教师简要指导

海洋 陆地 导致结果

1月 放热慢,降温慢

放热快,降温快 陆地低海洋高 7月 吸热慢,升温慢 吸热快,升温快 陆地高海洋低

【点评说明】这里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比较困难,为了突破难点,事先布置了科学小实验,先使学生通过水与沙子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认识不同事物热力性质不同,再分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课下实验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承转】我们除了通过等温线图来了解各地气温,我们还可以通过气温年变化曲线来了解某地每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约5分钟)【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该地最高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2、该地最低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3、年温度差为多少?

4、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气温曲线应为什么形状?

【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一是找极值及最高温和最低温;二是看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分析气温变化总结气温特点。

【承转】了解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气温情况。【学生活动】┄┄┄┄┄┄┄┄┄┄┄┄┄┄┄(约15分钟)

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查找宁夏的年平均气温;(0℃到10℃)

2、在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0℃到-20℃)

3、在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20℃到30℃)

【承转】那么宁夏每个月的气温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数据】宁夏月平均气温资料表(单位:℃)

【教师指导绘图】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组数据绘制一幅宁夏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课件展示步骤】(注意联系学生学习折线图的已有经验)

1、绘出横坐标轴,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能太长太短)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注意把握温度差不能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刻度)

3、画出4、7、10月与横坐标轴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标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气温数据用点表示出来;

5、将各点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让线经过每个点的中央)【教师引导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宁夏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课堂测评】┄┄┄┄┄┄┄┄┄┄┄┄┄┄┄(约3分钟)

1、气温变化曲线图上,曲线弯曲度大,则说明:()a、气温年温差大 b、气温年温差小

2、澳大利亚大陆,一年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出现在:()a、2月和8月 b、1月和7月 c、7月和1月

3、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的气温高 b、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较平原气温高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d、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的气温高(测评题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当堂测评或留作作业)

【设计说明】此处的设计由世界走进家乡,通过家乡的气温数据,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初步分析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选择语言描述气候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降水量逐月图奠定基础。一方面使学生能简单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能力的实用性。【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温

概念:大气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 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地区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同 3:同纬度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时间分布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点评】:

程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了地理课中地图的重要性,教学始终围绕读图进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分析地图,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始终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地理课的实用性。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注重联系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教学,渗透乡土地理教学。

不足之处:

1、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他们能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时间没有把握好;有待对知识点的落实。

总而言之,加强地理课堂中的练习,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扎实基础,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初中地理课例研修报告心得体会

自贡二十三中 程玲

我是研修网自贡国培地理二班的学员。为期两个月的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顾这段参加国培远程学习的日子,有些许艰辛,但是更多的还是收获。在网校上,专家们讲的课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这些优秀的经验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我从这次国培中受益良多,下面就自己的心得体会简单谈一谈。

一、学习内容:

从2010年11月10日到2011年1月10日完成,学习共计两个阶段,即学思阶段和知行阶段。每一个模块学习情况具体如下: 模块一:课改热点、难点问题讲座研讨(48学时)

1080 模块二:【初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

1080

分钟分钟 模块三:【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与课例分析 【知行阶段】在岗实践指导课

二、学习态度:

1080 1080

分钟 分钟

每天除教学工作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国培学习中,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电脑前收看视频材料,做好学习笔记,有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时自己谈一谈培训学习感受、教学思考、在课程页面发起话题、课程留言、参与班级沙龙讨论和参加学科组讨论等等。最后认真完成每个模块的作业,并进行学后反思。

三、学习收获:

1、这次国培给我们地处农村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学习的平台。无论是关于专题的讲解还是对初中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学的评价,讲的最多的是老师怎么教,教什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说明了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地理知识的储备才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成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2、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与自己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比较,在二者的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及时改正,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多向专家和一线讲课的老师学习。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3、平时应该积极参加、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例研修活动等,积极与同学科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究,多向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寻找灵感,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4、积极探求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大胆实践,在课标的要求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多与后进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他们的转化。

总之,我认为这次国培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在讲课专家的指点下,我们得以及时的改正这些错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使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而尽绵薄之力。我很幸运有机会参加这次国培,它让我们农村教师与专家团队有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给我们一线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下载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课例研修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课例研修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朵基完小研修小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口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

    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一、 研修背景 1、学校: 2、执教教师: 3、备课组:语文教研组 4、学科及课题:S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6课《将相和》 5、研修主要问题:教学是否照搬教学设计 二、 研......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 、创......

    《一寸光阴一寸金》课例研修报告大全

    在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 ——《寸金难买寸光阴》课例研修报告 汽车区第十中学 刘志茹 一、研修背景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思品课教学有一......

    课例研修报告5则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黄河的主人》课例研究报告 一、主题:小学语文教什么? 二、课题:《黄河的主人》 三、课例研修背景 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

    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 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精选多篇)

    积极创设有效课堂情境 努力提高作文的创造能力 弹子学校 冉龙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的过程本是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

    莲华完小课例研修报告

    在古诗学习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秋思》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在学校现使用的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年级段都编入一些古诗词,古诗教学是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修报告双乐河思源小学冯本山通过参加多次的集中培训,使我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认识,“课例研修是通过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实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