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2: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

第一篇: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

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详细指出当前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生理、心理性等多方面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具体危害因素提出相应应对策略,旨在最大限度降低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损伤事件发生率。【关键词】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防护

前言

医院供应室又被称为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供给作用,同时,由于医院供应室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技术性要求,因此,供应室的实际工作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正是由于医院供应室工作环境以及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质,在具体的医院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极易遭受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侵袭,特别是在进行医用器械的回收、清洗以及灭菌工作中,供应室工作人员会长时间与致病菌、锐器、化学制剂相接触,此时,职业危害、职业损伤等事件发生概率将明显提升。由此可见,针对医院供应室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相关总结,并积极采取相应应对策略,应成为每位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供应室中常常设置有高压灭菌器、毁形粉碎机、大功率排风扇、超声清洗器等设备,而这些设备在运转时会发出较大的噪声。从劳动部门的检测报告中得知,在使用高压灭菌器抽真空时,其发出的噪声在90~98db之间,而这个数值远远高出了我国对于工业区噪声的限定标准(55~60db)。长期在噪声中工作的人,会有烦躁、疲劳、头晕、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另外,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常常因为工作需要而长期在高温、寒冷、潮湿的环境下工作,高温则是由于干热灭菌、蒸汽灭菌、蒸馏水的制作等,当进行这类工作时,常会出现烫伤、划伤等情况,而在夏天进行高温操作做常常引发中暑。寒冷、潮湿则是由于医疗用品的洗涤等工作,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洗涤作为供应室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不可间断的,在冬天进行洗涤操作,则会产生冻疮、冻伤等。使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属于医院卫生的常规工作,虽然紫外线辐射对于清洁空气有着很好的作用,但对于人体来说却有着较高的伤害。当长期照射于人体皮肤时,会出现皮炎,严重者则会出现皮肤癌,照射于人眼部时,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等。若医院的各项电源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检修和正确的安装时,工作人员对潮湿的电线以及裸露在外的电线进行修整时,则会引起短路、起火或者触电,给医院经济和人体带来较大的损害。[1]1.2化学性因素

医院治疗常用的消毒剂中就有含氯的消毒剂,不管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只要长时间接触,皮肤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灼烧感,严重者还会引起感觉迟钝和皮肤过敏,对有伤口的皮肤进行擦拭则会使暴露的组织产生损伤。若使用热水来对含氯的消毒剂进行配置时,则会使消毒剂中的氯快速挥发成氯气,人体吸入后可造成机体的损伤。其次,在化疗药物进行回收处理工作中,残余药物可引起工作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红疹和脱发。环氧乙烷气体具有较大毒性,在日常供应室工作中,若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环氧乙烷气体浓度大于2mg/m的环境,则会出现头晕、恶心、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中毒较深时可致肺水肿、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等疾病。从Hemminki的报道中可知,孕妇在长期接触环氧乙烷的状态下, 流产率可高达16.7%。另外当人体在浓度为20mg/m的甲醛环境下工作时,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持续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最主要的是长期吸入甲醛物质可导致癌症的产生。而长期接触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的人群,则会产生头痛、灼眼、皮肤过敏、咽喉炎、气喘、腹泻、荨麻疹等症状。而在进行敷料的制作、物品的包装、棉球的制作、给橡胶手套上滑石粉时均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粉尘,如粉尘、棉尘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则呼吸系统以及视力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1.3生物性因素

医院中各科室进行日常工作后所产生的医疗器械、器具、医疗物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这类污染品则是由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回收的,最常见的污染为血液污染、体液污染、分泌物污染等。被污染过的医疗用品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与致病菌,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复杂,例如血液污染中,则可能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从以往的研究报道中可知,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若不慎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则有2%~40%的可能性感染上乙肝,有3%~10%的可能性感染上丙肝,有0.2%~0.5%的可能性感染上艾滋病。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污染物品进行回收、清洗、分类,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较多的病原体,若在工作过程中被尖锐器物所刺伤出血,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对于一些生命力较强的病原体仅给予常规消毒是无法祛除的,部分医院在供应室方面的条件非常苛刻,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

1.4生理性和心理性因素

医院的各类无菌产品均由供应室进行供应,所以供应室对于医院的正常运作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容不得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出现任何差错。每一次无菌用品的出库与入库都需要超强的劳动量,而下收下送无菌物品更是使劳动量再一次加强。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没有[3][2]

33合理用力或是搬运过重的物品时,均会引起腰伤、肌肉疼痛、腿伤等。而在归类分配环节则需要工作人员长期低头站立操作,这样会引起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病、胃下垂等。而由于化学性因素与物理性因素的影响,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大多容易产生神经衰弱、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供应室中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若某一环节出错则会使供应的物品不合格无法利用,医院经济受损或是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所以,综合以上,在供应室中工作的员工,普遍心理压力较大。

2.防护措施

2.3物理性危害的预防

因供应室产生的超声波与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首先需挑选宽敞的空间作为消毒间,安装消音设施,并做好机器的检修工作,及时更换破旧的设备,以最大限度减少噪声。还要要求工作人员操作机器时,带好护耳塞,并与机器保持一定的距离,应站于通风良好,且能完全观察到设备的地方,以便及时发现机器异常情况。若是有异常情况出现,需立即停机,并及时上报情况。同时,需在供应室内安装冷暖气设施,热水供应设施,于高压灭菌室内安装排气设施。实施高压灭菌时,需规定一定集中灭菌的时间段,在完成灭菌工作后及时关闭相应设备,减少噪声污染。在进行密闭的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操作时,工作人员不可进入消毒区域。在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时,需佩戴好防护眼镜。使用挥发性臭氧消毒空气时,要控制解离时间、消毒时间,做好消毒后通风工作。在避免电击的危险及烫伤等相关工作防护方面,工作人员应确保所有用电设备均连接地线,设备周围地面必须保持干燥,人员操作时手部也需保持干燥,在取出经灭菌后的物品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具。设备使用完后需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做其他处理。若是设备出现故障,则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维修。

2.2化学性危害的预防

由于化学消毒剂可通过空气传播来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因而在预防化学消毒剂带来的化学性危害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做好室内通风工作或采用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形式有效减少减少室内空气中消毒剂的含量,避免消毒剂对呼吸道形成刺激。从工作人员角度上说,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各类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浓度、功效等有充分了解,并分配专门人员来负责化学消毒剂保管工作。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在接触、使用消毒剂时,必须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佩戴好防护用具,在进行化学消毒剂配制工作中,需准确控制其浓度,实施正确的配制操作,避免消毒剂外溅。例如,在配制含氯的消毒剂时,应将水温控制于30℃以下,采用加盖的浸泡容器;在对物品使用戊二醛完成消毒后,应使用无菌蒸馏水对此物品进行冲洗,避免有戊二醛残留于物品上面。若是操作人员被含氯、戊二醛等挥发性消毒剂溅到皮肤或眼睛时,则需用水立即对溅到部位进行冲洗。再有,由于甲醛具备较高的毒性与刺激性,因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熏箱打开次数,提高熏箱开关效率。除此之外,环氧乙烷试剂会在接触人体后会造成其相关部位烧伤,因而在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时,首先应确保其安装位置周围无密集人群,有完善的排风系统,然后挑选充分掌握环氧甲烷性质、功效、注意事项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与使用环氧甲烷灭菌器。在使用灭菌器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若是身上被环氧甲烷溅到,则需立即对溅到部位使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在进行制作棉球、敷料、上滑石粉等化学粉尘相关的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穿戴好帽子、口罩、目镜等防护措施,其中帽子需完全遮盖头发,口罩需完全遮盖口鼻,且需保证口罩为12层以上。还要避免随意更换工作人员,避免人员随意走动。

2.1对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在器械清洗方面,所有回收和清洗的物品均应视为污染物品,供应室的操作人员在对此类物品进行处理时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未穿戴好手套、帽子、口罩、隔离服的操作人员均不允许进入污染品回收室,在离开去污区前需将身上与污染品有直接接触的衣物去除。在医疗器械的清洗过程中,尽量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洁,事后再给予相应的人工检查,而内镜、导管等精密仪器则应使用人工清洁,但必须做好隔离措施。在使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器械清洁时需要注意的是,水温应控制在45℃以下,清洗所用水应为软化水。清洗过后进行分类干燥处理,例如塑胶类的器械,在干燥时应当使温度在65~75℃内,过高则会损坏器械;金属类器械,在干燥时应当使温度在70~90℃内。完成清洗和干燥处理后,对所有参与本次清洗的器械进行清点和检查,确认数量无误和无任何损坏后,归类密封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尖锐的器械需要制作一个防摔、耐刺、防漏的容器来进行存放,在使用这类器械的同时要培养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使用后将被污染的针头和锐利器械取出,放入专用的容器内。在清洗这类器械时,不要过于分心和马虎,要集中注意力,以免针头、刀片等刺穿皮肤,也不要过于用力。若操作人员手上有伤时,则尽量避免对尖锐污染物的触碰。在操作和清洗的过程中不慎被尖锐污染物刺伤,则应立即将伤口内的血液挤出,用清水和肥皂水进行全面的清洁,再使用碘伏进行伤口的消毒。到血液化验部门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上报给医院的相关部门,并对刺伤人员进行随访。供应室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一律不能佩戴首饰、留长指甲。在疾病的预防中,最初步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为洗手。使用6步洗手法给予双手全面的清洁,洗手时间不能少于15秒。在医院内,经由手部传播的疾病感染率高达30%,若医院内人人认真洗手,将洗手合格率提高至100%,医院感染率也会随着降低[8]。相关管理人员应为供应室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简历健康档案,每年至少进行2次以上的全身检查,接受乙肝疫苗等,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免疫力。

2.4生理性和心理性危害的防护

首先,供应室管理人员应为每位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协调其工作时间,从而在确保供应室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减轻工作压力。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善于做好具体操作的初步风险评估工作,尽可能避免有危险的体力处理,例如,在搬运重物时,应尽可能借助推车、升降设备等工具以辅助。而在日常休息活动时,工作人员可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如伸腰、护肩、摇颈等,从而起到一定的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腰椎颈椎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病的目的。工作人员自身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卫生习惯,在工作中形成良好操作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生理疲劳,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保持良好、健康的工作心态也是促进工作人员缓解工作倦怠心理的重要途径,所以,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工作的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提高。

3.加强医院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

从制度方面上说,医院供应室可以建立、制定出一系列与工作内容相适应,且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用器械、器具的消毒隔离、查对制度、不同工作人员的相应工作职责以及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等。只有依照供应室具体工作特点而不断完善的科学、合理操作规章才能真正起到一定意义的指导作用,才能使得每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受到良好的职业规范保护。而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在进行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防护工作中必须要严格落实具体规章制度,并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物品的操作规范及其所要达到的防护要求。医院方面则可以定期组织供应室工作人员参与到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工作中,并督促其做好自我总结反思工作,从而实现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供应室工作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若不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则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实际供应室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针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生理、心理性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积极展开相应的防护工作,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性。【参考文献】

[1]杨少榕.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6(04):158-159.[2]闫桂茹.浅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危险因素[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8):80+86.[3]黄兰.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28):168-169.

第二篇:基层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推荐)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场所,接受全院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点、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加上设备不到位和工作人员意识不强,工作人员每天需要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完全暴露在各种危害因素中,如有疏忽,就会受到伤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各项防护,保障自身健康。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噪声、紫外线、锐器刺伤。

1.1.1噪声:来自于超声清洗机、蒸汽灭菌器、高压气枪、高压水枪等仪器,各种仪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刺耳的噪声,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伤害。

1.1.2紫外线:供应室各个区域每天使用紫外线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到人体皮肤、面部、眼睛都会灼伤,如角膜炎、皮肤过敏等现象,臭氧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粘膜水肿等不良反应。

1.1.3锐器刺伤:工作人员徒手在回收、清点、污物时常常有被针、刀、剪刀等锐器刺伤的危险。

1.2化学因素:化学消毒剂、有毒有害气体。

1.2.1化学消毒剂:供应室常使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多酶清洗剂、除锈剂等溶液,对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1.2.2环氧乙烷(eo):随着低温灭菌技术的应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被大量使用,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但毒性强的气体,长期接触或空气中eo浓度大一定量时,引起眼睛损伤,吸入大量引起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液态eo可致皮肤发炎、水泡,慢性中毒可致癌变。

1.3生物因素:供应室回收回来的物品上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原体,工作时一不小心,带有致病微生物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到眼、口、皮肤、粘膜等处,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1.4其他危害因素:工作人员长期站立,搬运重物,动作单一,被迫体位过久可引起颈堆病、腰肌劳损静脉曲张等疾病。还有供应室工作复杂,待遇地位均低于临床人员,他们的价值得不到认可,而致心理失衡。

2对策

2.1每天在使用仪器前检查仪器在性能是否完好,仪器上设置的各个参数是否正确。每日使用结束后,及时保养,尽量将需超声清洗的物品集中处理,仪器在运转时,工作人员可在耳朵内放置耳塞棉球等物以减少噪音的刺激。

2.2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房间 可以讲紫外线的开关装在房外 若用条件可设置定时消毒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紫外线,消毒结束后至少1个小时后再进入房间内,减少臭氧对人体的伤害.如果继续进入房间内 可带好防护眼睛 口罩 面罩等工具。

2.3工作人员在回收清洗处理器械时除使用防护工具外,避免徒手去污染的针刀剪等尖锐物体 养成用钳子取污染的针刀剪子等锐器,如果不小心被锐气锁伤应立即处理伤口 立即挤压伤口从近向远端挤压出面,尽可能的挤出血 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和大量流动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 必要时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检测 并且申请相关急性接种预防反复增写锐器判伤报告等,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登记备案。

2.4.1尽可能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刺激无污染 有效 无残留毒性 有利于环境的酸氧化电离水 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在使用和配制时个人应穿着防护用具 配制好的溶液盛在有盖容器中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及时开窗通风

2.4.2环氧乙烷灭菌器由专业人员专职人员负责操作,定时检修保养,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

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残留浓度完善通风和消防设施 禁止明火作业 防爆放燃

2.4强化专业知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性认识,执行标准预防,自觉的把安全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减少不安全隐患发生,在回收清点清洗物品时应穿隔离服,口罩防护眼罩或面罩带好口罩穿好防水靴,手工清洗时在液面下操作,防止清洗液溅入眼、口、面部。掌握正确的清洗技术,在操作后应及时洗手,供应室布局合理 水龙头应采用感应或脚踏式的,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5工作要权位正确的价值观, 摒弃传统的观点,认为供应室是老弱病残的代命词, 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提出新的理念,随着手工一体化的展开,供应工作的重要性让院领导不得不认可。护士长在当班时,应合理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人长期处于一个岗位。工作人员在工作自己寻找放松的方法,让身体舒缓减少不良状况。

总之,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健康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第三篇: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71-01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医院传染物品回收处理的集中地[1]。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污染各种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的医疗用品,接触锐器、化学消毒液,暴露在噪声、高温、潮湿、消毒紫外线工作环境中,面临着多种职业性危害,属于职业暴露危险人群,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措施不落实,发生职业损伤和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为了减少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保证职业安全,必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针对危险因素采取严格的防护对策。现将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综述如下。

1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供应室人员每天的任务就是回收、清洗器械,这些器械大多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虽然经过初步的浸泡消毒处理,但仍带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回收、清洗时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很容易被感染。有报道称,医疗卫生工作者是肝炎和艾滋病的高危暴露人群,但医务人员在职业安全保护中一直得不到足够关注[2]。

1.2气溶胶因素:手工刷洗和灭菌是气溶胶产生主要环节,如果工作人员对要求水下刷洗的器械进行水上手工刷洗,空气中就会漂浮大量带毒的气溶胶,若刷洗间空气流通不好,工作人员脸部、眼晴、鼻部防护不严格,血液、体液及有害气溶胶就会溅入(吸入)而造成危害;有些气溶胶由压力蒸汽灭菌器排气产生,如果灭菌器内装有污染物品,在灭菌前期排除冷空气时,若没有过滤除菌保护,则可能排出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通过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3]。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可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高达20%[4]。

1.3化学因素:所有化学消毒剂的所谓无害都是相对的,它们不仅存在腐蚀性,且有刺激性。如防护不到位,操作不当,在使用强酸强碱清洁物品、浸泡杀灭微生物及去除热源时,强酸强碱溅到皮肤黏膜,可导致腐蚀和溃烂;长期接触含氯消毒剂、多酶清洗剂、除锈剂、润滑剂,如防护不当,皮肤、眼睛、呼吸道就会被挥发的有害气体长期刺激,导致皮肤搔痒、咽喉不适、眼睛干涩等;供应室常用臭氧作空气及物品表面消毒,臭氧杀灭微生物的机制是通过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而破坏其生物膜、氧化细胞内的酶、破坏遗传物质等[5]。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之后,人体吸人高浓度臭氧,会因其强氧化作用,而对呼吸道形成烧灼,造成呼吸系统充血或发炎[6]。

1.4物理因素

1.4.1锐器伤:物理危害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锐器伤,如果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器械分类和拆卸时徒手操作,容易发生锐器刺伤或利器划伤。有资料表明,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的80%~90%是针头刺伤所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7]。

1.4.2高温烫伤:消毒供应室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工作温度可达130℃以上,灭菌结束后站位不当,会被喷涌而出的热蒸汽灼伤;在卸载灭菌物品时,也会因不慎触碰高温金属架而致烫伤发生。

1.4.3噪音伤害:消毒供应室多种仪器都存在噪声污染,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真空泵、空气压缩机、全自动清洗机、干燥机、以及大功率的排风扇和水处理器等,它们在工作状态下会发出不同程度的噪音。据有关劳动部门检测证明,供应室设备产生的噪音强度在90~98dB。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可损伤听力,致使听力减退甚至导致噪音性耳聋,同时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还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出现头昏头痛、心神不定,烦燥不安,容易发脾气,影响工体效率。

1.4.4紫外线及粉尘伤害:紫外线照射是供应室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的主要方式,消毒或检测时会辐射到人体表面,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皮肤过敏等症状[8]。粉尘也是重要的损伤因子,手工分装棉球、纱布、棉垫等卫生材料时会产生较多纤维絮及粉尘污染空气,包装手术室敷料时也可以产生粉尘污染,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9]。诱发鼻痒、喷嚏、咳嗽,甚至哮喘。

2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2.1生物因素防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不受生物因素伤害。凡是患者用过的物品一律按感染物品处理,使用化学消毒液充分浸泡。应避免徒手进行器械分类回收,应借助工具将废弃的锐利器放入锐器盒;清洗器械时穿防水刷洗衣,戴眼罩或护目镜,戴口罩、帽子、刷洗专用手套;保证清洗区良好通风;回收、刷洗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域前,应洗澡并更换工作服。

2.2气溶胶因素防护:为了防止气溶胶吸入和脏水喷洒入眼睛,在使用高压水枪时,须按规定穿防水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护目镜等。对要求水下刷洗的器械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进行水下刷洗,有条件尽可能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洗涤操作时戴橡胶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刷洗工作结束后要严格洗手,用肥皂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3化学因素防护:供应室护士应了解常用消毒剂的效能、毒性及进入人体的途径[10]。要把具有刺激性、挥发性的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有毒性消毒剂要标示警告标志;配制和使用有刺激性和挥发性消毒液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穿长筒防水靴及防水围裙,防止消毒液溅到皮肤黏膜及眼睛上,同时要注意在通风的场所配置;取用消毒液后容器应及时盖好、旋紧,避免其挥发造成危害;臭氧作空气及物品表面消毒后注意环境通风;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必须待残留气体充分挥发后方可入库,以避免残留的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损害[11]。

2.4物理因素防护

2.4.1锐器损伤防护:发生锐器刺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防护意识淡漠,警惕性不强,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减少锐器损伤是预防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播的主要途径[12]。因此,必须强化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一次性刀片、缝针等锐器或利器使用后应及时拆卸,放入锐器盒,单独焚烧处理;用钳子清点锐器,避免剌伤;穿戴耐刺拖鞋和刷洗手套后,方可手工刷洗锐器。一旦发生锐器划伤或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在包扎伤口,被污染器械损伤后应预防性用药,定期抽血检查并向上级汇报,建立工作人员针刺伤后健康档案[13]。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定期跟踪调查。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常见的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定期接种疫苗。

2.4.2高温烫伤防护:工作间配备降温设施,严格执行机器操作制度,每天使用前检查机器性能,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操作,操作时戴好防烫手套和防烫袖套是防止烫伤的有效方法,灭菌后开启高压灭菌器时,人员要站立在门后方防止蒸汽灼伤,不要立即卸下锅内无菌物品,待30min后锅内物品冷却后再卸载。

2.4.3噪音伤害防护:为了减少噪音伤害,应采用中央供气方式,噪音源安装密闭隔音设备,空气压缩泵尽可能安装在室外或另间。尽量集中清洗器械,减少噪音产生的时段、时长。操作间工作时间,应关门密闭,减少噪音外传。科室中各机器有专人管理,定时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性能良好,发现异常噪音及时查找原因解决[14]。高噪音区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劳逸结合。工作时配备使用耳塞,同时做到集中时间清洗器械,及时关闭有噪音设备房间的门,以减少影响范围。工作后及时关闭机器,将噪音损伤降到最低。

2.4.4紫外线及粉尘伤害防护:应避免在工作时间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消毒的时候如要进入房间,最好关闭紫外线灯,消毒结束半个小时后才进入房间工作。工作人员在敷料制作时,尽可能在独立空间,加强自身防护,戴好圆帽、防护目镜及12层以上的口罩或加湿口罩,动作轻柔,避免大力抖动敷料,尽量使用成品敷料、棉球、纱布和一次性手套,既方便临床使用,又降低了供应室人员的粉尘污染职业危害。

2.5职业防护的教育与培训[15]:减少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进行培训,定期举办防护知识的讲座,提高对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监控力度及个人防护意识,减少受伤次数,有效实施标准预防,同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定期进行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保障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和保证医院医疗安全同等重要,防护措施必须安全有效,规范和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才能确保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ZK(#〗程芳.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932

[2]张朝武.职业性感染与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22-524

[3]温建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防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9

[4]陈献.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0A):2621-2622

[5]Wang R R,Shang G W,Hu L F,et al.The disinfecting effect of ozone on four kinds of bacteria[J].Shang hai Kou Qiang Yi Xue,2008,17(1):92-95

[6]王丽丽,张齐放.臭氧消毒在医院消毒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36-38

[7]闫丽.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08-909

[8]扈?h,董继平.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41-142

[9]刘金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102-4103〖ZK)〗

[10]〖ZK(#〗马妍妍.供应室护士的个人安全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92

[11]刘亚芹.谈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器使用的注意事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091

[12]邹海英.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99-100

[13]胡国凤,李淑玲,肖慧华.消毒供应室的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调查与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183-184

[14]施仲芬,殷玮玮,戴霞,等.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2012,19(9B):111-112

[15]梁晓阳,梁金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J].农垦医学,2012,34(4):340-341

第四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医院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敷料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工作量大,而且是污染物最集中、最多的区域。其工作性质决定着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污染物品、锐利器械、化学消毒剂、各种电器、压力容器及环境中的噪音、高温潮湿等因素,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措施。

1、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生物因素:

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所用过的一切诊疗用品几乎都携带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回收处理这些物品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高于其他人员。回收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被血液、体液及其他污物污染过的器械、敷料等,而临床科室大多未作初步处理。若自身防护不当或操作失误,皮肤有损伤时,病原微生物就可能通过呼吸道、受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物理因素:

①环境因素: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把临床各科室回收来的敷料、器械等物品在回收间分类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空气污染。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达134℃,洗器械的水温达60℃以上,造成供应室的高热潮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②噪声:消毒供应室存在着多种噪声污染源,如超声波清洗机、空气压缩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排气时、下收下送时车轮产生的噪声。长期处在这种噪声环境中易导致听觉迟钝、头晕、耳鸣、失眠、情绪焦虑、血压升高等症状。噪声干扰严重可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使人体产生疲倦不安等表现。

③烫伤:清洗器械、高压蒸汽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均可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及爆炸等。

④锐利器械损伤: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深最多的锐器。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而健康的医务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⑤身体、心理因素:消毒供应室护士由于特殊工作环境,加上人员少劳动强度大,造成其躯体症状及负面情绪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搬运、装载过程中由于姿势不当或超负荷引起工作人员脊柱、关节损伤。据意大利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疼痛发生率为80%,护士站立时间长,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服务的对象是全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对服务的质量要求高,期望值也高。消毒供应室工作压力大、年龄也偏大,使之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热情。

⑥微粒:消毒供应室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及折叠包布时,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污染室内空气,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2、防护对策

(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组织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及预防感染工作的认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其充分认识到接触被血液、体液污染物品的危害性,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自觉地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同时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每年1次健康体检。(2)生物因素的防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在下收下送物品时做好自身防护,清点回收物品时按标准预防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具,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眼罩、双层手套、防水围裙、穿防水鞋。要求临床所有科室对所使用的物品进行初步清洗。特殊感染病人使用的物品应单独存放,并做明显标记,注明感染疾病名称,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有条件者尽可能使用全自动清洗机,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刷洗器械时要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在清洗器械、包装时也要戴手套,特别是工作人员手上有伤时,更应戴手套,甚至戴双层手套。戴手套可使针刺后感染机会减少50%。

(3)物理因素的防护:消毒间要宽敞,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消毒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压力容器,保证各个阀门和排气管道处于良好状态。装卸灭菌物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工作服,戴隔热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防止烫伤。有条件者消毒间安装消音设备。下收下送车定时上润滑油。尽量集中清洗器械,以减少污染次数。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严防针刺伤及污水溅到眼睛等部位,动作要轻、慢,戴合适的手套操作。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不要直接用手对锐利器械分类清洗,养成用钳子夹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尽量减少皮肤刺伤的机会。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先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或3%碘伏消毒后包扎,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上报医院感染办、定期跟踪检查。在制作敷料、棉球、纱布等物品时,应佩戴口罩、动作要轻、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减少微粒的危害。

(4)化学性因素的防护:严格掌握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掌握消毒液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要装在防腐的容器里,加盖密封,防止挥发,保证消毒剂的准确浓度,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各种清洗消毒时要戴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戴防水袖套、围裙等,动作不要过猛,以免消毒液飞溅,操作完毕脱下手套后及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认真冲洗。

(5)职业性损伤的防护:负重、搬运重物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以保持身体平衡,工作中尽量减少一个姿势的持续时间,改变站立操作为坐位操作,如条件有限时,在长时间的低头、弯腰或站立时,经常活动肢体,尽量减少局部负重时间;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以利于血液回流。护士在排班时也应注意岗位的合理轮换,避免长期的从事一项工作,减轻或避免因持续一个姿势给工作人员造成的机体损害。同时强化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认知和预防职业损伤,寻找心理支持,维持和促进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为临床做好服务工作。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

第五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医院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供应室工作人员不但经常与患者使用过的医疗用品接触,受到交叉感染的侵袭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高危群体,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给这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加之有些医院不重视供应室工作人员,设备没有正规配置,就更增加了危险因素(1-3)。因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意识,越来越多的成为国内外专家与同行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将消毒供应室中常见的各种危险因素综述如下。1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锐器刺伤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预处理、刷洗、包装器械的各个环节中,均要接触刀剪、缝针、穿刺针等各种锐利器械,如操作不慎,即可发生刺伤、切割伤等,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2005年3月,朱杏花,郑翠云等对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锐器伤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调查中4发现,锐器损伤主要发生在器械回收与器械分类时,供应室工作人员对针刺伤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处理情况存在明显认识不足。另据报道:针刺上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 比率为0.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比率为1.8%(5-7)。而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统计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时有被HIV、HBV、HCV及其它血源性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2000年3月,据美国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80万人,护士是主要群体(8)。

1.1.2 噪音

消毒供应室噪音来源于压力蒸汽灭菌器、新风机置换新风,其噪音强度达到90-98dB之间,超过我国对工业区噪音标准的极限值55-60dB(5),若不加以隔音或安装消音装置,工作人员长期在超过90 dB的噪音环境中,可导致噪音性耳聋、听力损失、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性神经症、胃肠功能紊乱及内分泌紊乱(9)。

1.1.3 温度与湿度

在消毒供应室生产过程中,灭菌及相关设备的使用,一方面可导致环境温度和/或湿度的加大,特别是在夏季工作人员大量消耗体力导致中暑的发生;另一方面,若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压力容器超期使用,就可能发生容器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当湿度过大时,可使人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另外,清洗是供应室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若在冬季水温过低,可使工作人员身体不适、关节疼痛或生冻疮。

1.1.4 紫外线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但紫外线对人的眼睛与皮肤均有刺激作用,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亦有害,实验表明,臭氧气体对人体可造成伤害,对呼吸道粘膜有明显的刺激性,特别是对肺组织损伤严重(10)。

1.1.5 粉尘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棉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无机纤维粉尘;以及制作手套时的滑石粉产生的无机粉尘会在室内到处弥漫。这些粉尘可刺激或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不适及呼吸系统功能的损害(11)。1.2.生物性因素 1.2.1污水与废物

在消毒供应室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回收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等会导致蚊虫的孳生及各种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生长(12)。

1.2.2 体液

在回收分类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到被患者血液、胸腹腔积液、脑脊液及其它部位体液污染的器械,其中不乏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若防护不当或操

(13)作误伤、皮肤有损伤时,就有可能导致这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11)。

1.3.化学性因素 1.3.1含氯消毒剂

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含氯液体,会有灼痛感,当皮肤有破损时,则损伤破损处皮肤组织,特别是当酸与氯两种消毒剂混合使用时,会使氯的分解加快,不仅污染

()室内空气还会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和肺部,造成身体损害14-15。

1.3.2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有中等毒性的药品,人体吸入过量会感觉不适,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如溅到皮肤上,可发生红疹、水疱,长期接触可导致水肿甚至肿瘤(14)。

1.3.3 甲醛和戊二醛

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胸闷、气喘、咽喉炎及肺炎、流感样症状、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高浓度的甲醛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可致肺水肿(14)。

1.4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在医院长期被认为是边缘性、非主流工作,属于技术性不强、劳动强度大、要求知识点低的工作岗位。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和规范性未得到充分的认识,护士外出进修的机会大大低于其它科室(15),供应室专业人员的部份权益受到损害,这些都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压力与不平衡。

1.5 性格差异

朱艳荣(16)等人选取河南省开封市3家综合医院85名消毒供应室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机能类型说”性格分类法将其分为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运用心理学理论探讨护士性格差异和行为特征对职业暴露的影响,得出结论:性格差异对职业暴露有重要影响。

2.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环境的不断完善,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及其防护问题已经引起医疗机构和行业领导的足够重视,因此必须要了解他们存在职业危险的相关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将各类危险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下载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肿瘤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肿瘤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韩志慧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

    传染病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5篇范文

    传染病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方法完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操作堆积;使用安全......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

    作业场所常见的十三种职业危害因素(精选合集)

    作业场所常见的十三种职业危害因素 1、锻造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锻造作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医院供应室护士长期从事回收、清洗污染后的医疗器械的工作,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锐器......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内容摘要: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

    供应室潜在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潜在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摘要】供应室是集中处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辅料的部门。我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肝炎、......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范文大全)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作者:林典惠黄悦珊徐桂媚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