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大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人性的苏醒—《香蕉鱼的好日子》主题研究
美好象征与无情现实--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双重意象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An Approach to the New Women’s Consumerism in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
A Tactics Study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 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
王佐良《雷雨》中的汉语俗语英译的信息减值研究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身势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6 《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 37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40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中恭维语及其应答比较 41 论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42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43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45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 47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 49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谈美剧中的言语幽默——以《老爸老妈浪漫史》为例 52 谐音现象促成因素及其启示的研究 53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55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 57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 59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61 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 6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63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64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 65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66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 67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 68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70 初中英语教师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71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 72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 74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75 论政治演说中平行结构的应用 76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79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81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 83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的实用技巧 8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86 哥特式风格特征在《远大前程》中的诠释
How Can Women Survive—Considera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 Room of One’s Own 88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89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91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92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 95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 96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97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99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探究 100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
第二篇:浅谈《茶花女》中玛格丽特doc
浅谈《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
摘要:19世纪妓女形象在法国文学中大爆发,有巴尔扎克的《交际花沉浮录》,有左拉的《娜娜》,有莫泊桑的《羊脂球》,还有小仲马的《茶花女》等等,这些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小仲马的《茶花女》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玛格丽特作为一个首创的妓女形象,玛格丽特.戈蒂埃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的精神,同时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对平等地位的向往和追求。《茶花女》有歌剧、话剧和小说这三种体裁,但是看过话剧跟歌剧的人甚少,而小说则是备受很多人的欢迎。在中国,小说《茶花女》可以说是读者最熟悉也是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小说《茶花女》是以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故事而展开的,给读者群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悲剧人生催人泪下,历代以来,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寻找她的悲剧成因,本文将浅谈玛格丽特在文中展现出的形象。
关键词:茶花女玛格丽特爱情人物形象
正文:
一、背景
无论是在法国还是中国,如今知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名字得人也许为数不多,但是读过《茶花女》这部作品、了解《茶花女》这个故事的却大有人在。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就是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创作出来的。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三个年头,但人们可以说她既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尽了人间的奢华逸乐。然而她始终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她出生微贱,竭力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后来她靠她唯一的“资本”开始涉及各大跳舞场,并立即成为那些老少公子哥追逐的目标,做过很多人的情妇。后被捧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从此,她来者不拒,巧为周旋以她的容貌和肉体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她不仅彻底摆脱了穷困,而且似乎也同贫贱的往昔一刀两断。她改换
了名字,昔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变成了如今的玛丽·杜普莱西。并且接下来就是她与作者小仲马发生的一段感情纠葛。而《茶花女》的故事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它叙述的始终是男主人公阿尔芒与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
作为成功的文学作品,小说《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也是最鲜明的自然就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很多读者都把玛格丽特跟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两个人混为一谈。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小仲马曾经这样说过:她既是一个纯洁无暇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区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有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魅力、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
二、“对真正爱情憧憬而执着”的妓女形象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意出卖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玛格丽特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她绝不为了金钱而委屈自己接待不喜欢的人。玛格丽特憧憬好美的生活,希望拥有真正的爱情。所以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就是她对真爱执着的一个有力证明。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身上看到一种对爱情执着的和牺牲的品格。
同样是女性,同样是妓女,虽来自不同的国度,虽熏陶着不同的文化,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但却有着相似的悲剧,相似的命运,相似的爱情经历。因为她们有着相似的对爱情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同样纯洁的心灵。
但她们又有不同之处,玛格丽特一心执着于纯洁的真爱,并不计较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杜十娘爱上了豪门贵公子李甲,愿终身托付。只因一心欲嫁名门,以改变妓女的卑贱地位。其实杜十娘并不相信李甲是一个值得她托付终生的人,但仍被李甲高贵的地位所吸引。临行时十娘携带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但并未告诉李甲。当李甲向十娘表示这桩婚事没有得到严父认可,暂时不能回家,不如先去苏杭玩耍,待时机成熟祈求父亲同意后方可归里时,其实以杜十娘的聪慧敏感,她不可能揣度不出李甲的盘算。然而当李甲告知已把她卖给富商孙富时,十娘竟然如霹雳轰顶,万念俱灰 ,抱着百宝箱就投江了。可见,杜十娘所追求和执着爱情是以高贵的门第为前提的。显然这一形象体现出一个欲攀高枝、强跃龙门的妓女形象。杜十娘的执着并不像茶花女那样的单纯而执着。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那种非功利性的爱情,更能突显出玛格丽特即使作为一个妓女,也有着对真爱憧憬而执着的高贵心灵。
三、“善良而且甘于牺牲自我”的妓女形象 面对阿尔芒父亲对她毁了他儿子的前程的严厉责备,玛格丽特没有因此而答应放弃她对阿尔芒的爱情,即使是在阿尔芒父亲的百般刁难和羞辱,玛格丽特也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拿出变卖家具的收据来证明她对阿尔芒的忠实,以维护她和阿尔芒的爱情。
但面对作为父亲希望女儿获得幸福的那颗坦诚的心,“一个女孩的前途就掌握在您的手里了,她可丝毫没有冒犯过您,而且她有权利指望过上一个美好的未来。您有权利去破坏她未来的美好生活?您感到有足够的力量去破坏它?既然您爱阿尔芒,既然您痛悔前非,玛格丽特,把我女儿的幸福给我吧。”,玛格丽特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阿尔芒的妹妹。玛格丽特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了不让阿尔芒疏离父亲,她宁愿自己去承受所有的痛苦。含着泪写下看似无情的决绝书:“在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阿尔芒,我已经是别人的情妇了,我们之间一切都结束了。„„回到您父亲身边去,我的朋友,再去看看您的妹妹,她是一个纯洁的姑娘,她无法懂得我们这些人的苦难。您很快就会忘记那个被人叫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堕落妓女让您承受的痛苦。您曾经心甘情愿的爱上她,这个姑娘一生中仅有的幸福时刻就是您给她的,现在她希望她的生命早点结束。”
然后毅然重返那个物欲横流、虚情假意的巴黎名利场。玛格丽特这样做并不是别无选择,只为了让阿尔芒相信她依然是一个堕落的妓女,从而下定离开她的决心。实现对阿尔芒父亲的承诺。
同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笔下的妓女,莫泊桑在《羊脂球》中塑造的羊脂球也是一个“善良而且甘于牺牲自我”的妓女形象。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她甘愿把自己准备的三天的粮食全部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遭到羊脂球拒绝,高贵者们也深表气愤。但马车被扣留后,羊脂球最终还是牺牲了自己,以为大家解围。从羊脂球所做的一切体现了她具有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但对比之下,玛格丽特这一形象更突显一种独立的人格。
四、在爱情中追求平等地位的妓女形象
虽然是一个妓女,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但玛格丽特并不逊色于当时大多数所谓的大家闺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能在混浊的社会里始终不让自己的心灵堕落,还体现在她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更重要的是她在爱情中对平等地位的追求的观念。
为了在爱情中享有平等的地位,不成为阿尔芒的负担,面对五万法郎的债务,玛格丽特没有要求甚至拒绝阿尔芒经济上的帮助,而是暗地里卖掉马车、钻戒、米开斯等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来缓解一部分的债
五、被侮辱被损害而又不甘堕落的妓女形象
作为一个妓女,茶花女玛格丽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谋生。这一点她与其他的妓女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头脑,她看许多书,知道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她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此外,社交的生活并没有令她从此堕落,她依然以拥有独立的人格,不会为了金钱而委屈自己接待不喜欢的人。更重要的是她有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妓女这一身份无疑给玛格丽特带来了不少的侮辱。他被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因为金钱才接近阿尔芒的,被阿尔芒的父亲千方百计的棒打鸳鸯。即使最后迪瓦尔相信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也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有辱家族声誉的人,(阿尔芒的父亲始终都认为,凡是妓女都是一些没有心肝、没有理智的人,她们就是一架榨钱的机器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把递东西的手轧断,毫不留情,不分好歹的粉碎保养它和使用它的人),而是请求玛格丽特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离开阿尔芒。
面对阿尔芒的误会和不断的羞辱,玛格丽特始终默默地忍受,而不愿意告诉阿尔芒事情的真相,以免对伤害阿尔芒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恪守对阿尔芒父亲的承诺。
所有的羞辱和损害足以摧毁一个人高尚的人格,但玛格丽特没有让自己的灵魂从此堕落,最终还激起了那个正直老人迪瓦尔先生圣洁的感情,获得了迪瓦尔的尊重。只是她是那么弱小,在这个社会的面前,也难以摆脱世俗观念的羁绊,仍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最终被爱情和疾病摧残至死。她的悲惨结局,也显示了这个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六、总结
总的来说,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很明显,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就是一个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妓女形象。
在我心中,玛格丽特就是一朵黑暗中盛放的雪莲,洁白无瑕,透着光亮,即使这光那么微弱,那么虚弱,最终还是被黑暗着强大的力量吞食掉。但她的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这就是我们那么爱她的缘故吧。
参考文献:
1.小仲马《茶花女》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三篇: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妓女形象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妓女形象
摘要:19世纪妓女形象在法国文学中大爆发,有巴尔扎克的《交际花沉浮录》,有左拉的《娜娜》,有莫泊桑的《羊脂球》,还有小仲马的《茶花女》等等,这些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小仲马的《茶花女》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玛格丽特作为一个首创的妓女形象,玛格丽特.戈蒂埃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的精神,同时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对平等地位的向往和追求。关键字:茶花女、妓女形象、爱情、执着、牺牲、善良
小仲马的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茶花女》的原型就是小仲马在巴黎的一段亲身经历。小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巴黎名媛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的父亲责备玛格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最终在爱情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悲惨死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可惜为时已晚,追悔莫及。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作品感人至深的魅力之一还是玛格丽特这一内涵丰富的妓女形象。
一、“对真正爱情憧憬而执着”的妓女形象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意出卖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玛格丽特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她绝不为了金钱而委屈自己接待不喜欢的人。玛格丽特憧憬好美的生活,希望拥有真正的爱情。所以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就是她对真爱执着的一个有力证明。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身上看到一种对爱情执着的和牺牲的品格。
同样是女性,同样是妓女,虽来自不同的国度,虽熏陶着不同的文化,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但却有着相似的悲剧,相似的命运,相似的爱情经历。因为她们有着相似的对爱情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同样纯洁的心灵。
但她们又有不同之处,玛格丽特一心执着于纯洁的真爱,并不计较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杜十娘爱上了豪门贵公子李甲,愿终身托付。只因一心欲嫁名门,以改变妓女的卑贱地位。其实杜十娘并不相信李甲是一个值得她托付终生的人,但仍被李甲高贵的地位所吸引。临行时十娘携带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但并未告诉李甲。当李甲向十娘表示这桩婚事没有得到严父认可,暂时不能回家,不如先去苏杭玩耍,待时机成熟祈求父亲同意后方可归里时,其实以杜十娘的聪慧敏感,她不可能揣度不出李甲的盘算。然而当李甲告知已把她卖给富商孙富时,十娘竟然如霹雳轰顶,万念俱灰 ,抱着百宝箱就投江了。可见,杜十娘所追求和执着爱情是以高贵的门第为前提的。显然这一形象体现出一个欲攀高枝、强跃龙门的妓女形象。杜十娘的执着并不像茶花女那样的单纯而执着。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那 种非功利性的爱情,更能突显出玛格丽特即使作为一个妓女,也有着对真爱憧憬而执着的高贵心灵。
二、“善良而且甘于牺牲自我”的妓女形象
面对阿尔芒父亲对她毁了他儿子的前程的严厉责备,玛格丽特没有因此而答应放弃她对阿尔芒的爱情,即使是在阿尔芒父亲的百般刁难和羞辱,玛格丽特也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拿出变卖家具的收据来证明她对阿尔芒的忠实,以维护她和阿尔芒的爱情。
但面对作为父亲希望女儿获得幸福的那颗坦诚的心,“一个女孩的前途就掌握在您的手里了,她可丝毫没有冒犯过您,而且她有权利指望过上一个美好的未来。您有权利去破坏她未来的美好生活?您感到有足够的力量去破坏它?既然您爱阿尔芒,既然您痛悔前非,玛格丽特,把我女儿的幸福给我吧。”,玛格丽特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阿尔芒的妹妹。
玛格丽特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了不让阿尔芒疏离父亲,她宁愿自己去承受所有的痛苦。含着泪写下看似无情的决绝书:“在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阿尔芒,我已经是别人的情妇了,我们之间一切都结束了。„„回到您父亲身边去,我的朋友,再去看看您的妹妹,她是一个纯洁的姑娘,她无法懂得我们这些人的苦难。您很快就会忘记那个被人叫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堕落妓女让您承受的痛苦。您曾经心甘情愿的爱上她,这个姑娘一生中仅有的幸福时刻就是您给她的,现在她希望她的生命早点结束。”
然后毅然重返那个物欲横流、虚情假意的巴黎名利场。玛格丽特这样做并不是别无选择,只为了让阿尔芒相信她依然是一个堕落的妓女,从而下定离开她的决心。实现对阿尔芒父亲的承诺。
同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笔下的妓女,莫泊桑在《羊脂球》中塑造的羊脂球也是一个“善良而且甘于牺牲自我”的妓女形象。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她甘愿把自己准备的三天的粮食全部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遭到羊脂球拒绝,高贵者们也深表气愤。但马车被扣留后,羊脂球最终还是牺牲了自己,以为大家解围。从羊脂球所做的一切体现了她具有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但对比之下,玛格丽特这一形象更突显一种独立的人格。
三、“在爱情中追求平等地位”的妓女形象
虽然是一个妓女,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但玛格丽特并不逊色于当时大多数所谓的大家闺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能在混浊的社会里始终不让自己的心灵堕落,还体现在她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更重要的是她在爱情中对平等地位的追求的观念。
为了在爱情中享有平等的地位,不成为阿尔芒的负担,面对五万法郎的债务,玛格丽特没有要求甚至拒绝阿尔芒经济上的帮助,而是暗地里卖掉马车、钻戒、米开斯等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来缓解一部分的债务。
四、“被侮辱被损害而又不甘堕落”的妓女形象
作为一个妓女,茶花女玛格丽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谋生。这一点她与其他的妓女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头脑,她看许 多书,知道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她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此外,社交的生活并没有令她从此堕落,她依然以拥有独立的人格,不会为了金钱而委屈自己接待不喜欢的人。更重要的是她有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妓女这一身份无疑给玛格丽特带来了不少的侮辱。他被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因为金钱才接近阿尔芒的,被阿尔芒的父亲千方百计的棒打鸳鸯。即使最后迪瓦尔相信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也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有辱家族声誉的人,(阿尔芒的父亲始终都认为,凡是妓女都是一些没有心肝、没有理智的人,她们就是一架榨钱的机器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把递东西的手轧断,毫不留情,不分好歹的粉碎保养它和使用它的人),而是请求玛格丽特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离开阿尔芒。
面对阿尔芒的误会和不断的羞辱,玛格丽特始终默默地忍受,而不愿意告诉阿尔芒事情的真相,以免对伤害阿尔芒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恪守对阿尔芒父亲的承诺。
所有的羞辱和损害足以摧毁一个人高尚的人格,但玛格丽特没有让自己的灵魂从此堕落,最终还激起了那个正直老人迪瓦尔先生圣洁的感情,获得了迪瓦尔的尊重。只是她是那么弱小,在这个社会的面前,也难以摆脱世俗观念的羁绊,仍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最终被爱情和疾病摧残至死。她的悲惨结局,也显示了这个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总的来说,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很明显,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就是一个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妓女形象。
参考文献:
1.上海三河书店出版社:小仲马《茶花女》 2.上海三河书店出版社:莫泊桑《羊脂球》 3.百度文库:《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4.高等教育出版社:郑克鲁《国外文学史》
第四篇:深入分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艺术形象
深入分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艺术形象
一 引 言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1824--1895)的经典著作之一,《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具体来说,分析马格丽塔的艺术形象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玛格丽特身上蕴含着美的特质;玛格丽特在现实生活中的迷失、执著和隐忍以及从玛格丽特这个人物角色中折射出的社会异化现象。
二、玛格丽特身上蕴含着美的特质
(一)玛格丽特的外在美
《茶花女》中,悲剧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个天真纯洁、美丽动人、心地善良、情操高尚的农村少女。但由于生活所迫最终沦落为妓女,成了权贵们的玩物。但由于玛格丽特身上有着一种来自下层人民的纯朴善良的精神光辉,她对美好人生的真挚信念始终未被泯灭,这就有了她对阿芒的一段爱情。在这段生活里,她的美丽情操,突出表现在自我牺牲的精神上。为免除阿芒的烦恼她变卖自己的马匹、披肩,典当自己的金银首饰。为了挽回阿尔芒家庭的名誉,为了成全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她毅然接受阿文(阿尔芒父亲)的恳求,以重操旧业为借口同阿芒分手。这是玛格丽特对阿芒家庭所能作的最大牺牲。阿芒是她唯一的亲人、知心者,她正希望借助他的爱怜重新做人,过真正的正常人生活,对她来说,离开阿芒则意味着她必然走向死亡,明知其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无论在客观抑或主观上都具备美的特质,从小说的一开始,玛格丽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容貌倾国倾城、性情轻佻豪放的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这名妓女面对初识者喜欢装疯卖傻,喜欢跟她们初次见面的人恶作剧 于是,“正派人士”用他那蔑视的口吻、轻浮的心性对待她正眼、尊重、好感从未赋予她。然而谁又知道,沦为风尘女人的玛格丽特,在她带的这张面具下是
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她的谈笑粗鲁得就像一个脚夫,别人讲的话越下流,她就笑得越起劲 ”。一个原本纯真的女孩迷失在人欲物欲的洪流,作者满怀同情地说:“可怜的姑娘在放荡、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现实。” 这种掩藏于所谓的幸福与豪放之下的痛苦 ,更让人感觉到悲哀的深刻与震撼!玛格丽特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惨剧,最主要是由她的生活际遇造成的 ,社会的现实使得她本性尽失,迷失了自我。她曾经生活得那般贫苦,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自己 ,但是荣华富贵却又因为她的这一举动而突然在她面前不值一钱。在她的内心里,已经看不到纯真的善良和人间的真情 ,她空虚寂寞,没有真正关心她的朋友 ,除了追求肉欲和尊严满足的贵族,还有那些从她身上谋取金钱利益的商人,几乎没有人和她打交道。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再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 ,如果不抓紧享受 ,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所以,她周旋于不同的男子之间,伯爵、公爵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性名流,赢取可供挥霍的资本:她花钱如流水,总是有最时髦的装扮和最铺张的生活;她毫不爱惜自己,夜夜笙歌,即使吐血住院也依然通宵醉酒。总之,她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踏自己 ,让自己变得麻木,也就感受不到痛苦和悲哀。用她的话说:“ 如果一个人注定要毁灭,还不如跳进火堆里让自己被炭火熏死。”对于她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没有人能真正地对她付出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而已。她曾经说:“ 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不再是人,我们成了物品。在他们的自尊心中,我们站在第一位,而在他们所尊重的人之中,我们排在最末一位。”而她也已甘于如此,对她而言,只有财富才是最可靠的,她从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因而在她最初和阿尔芒相识的时候,她也没有对这份情感抱任何的希望。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一个烟花女子有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疾病缠身、经常吐血、每年要花费十万法郎的女人。她曾经的那些年轻而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情人的离去,对她而言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她似乎已经在长久的迷失中,忘掉了爱情最初的模样,她以为,阿尔芒不过又是一段新的短暂际遇。连她身边唯一的所谓“好友” 布吕丹丝也一再地劝说他们 ,不要把爱情太当真,只有公爵的金钱资助才是生活的根本 ,爱情对于风尘女子而言,是世间最不可靠的游戏。
(二)玛格丽特在爱情中的执着
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 ,在阿尔芒刚出现的时候,玛格丽特并没有太在意 ,她虽然感动于这个男子为她落泪的真情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守候,可她还是不能放弃眼前的那种奢华。所以当她最初同意成为阿尔芒的情人后,为了应付每年十万法郎的巨额花费,她仍然继续接待其他情人。因为在她心底依然认为,阿尔芒的情感不过是一时的,等他玩够了,总会有
社会的风尚都是由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支配的。我们在作品中看到,在玛格丽特遵循当年的游戏规则进行卖笑生活的时候,她过着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贵族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她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甚至引领着巴黎上流社会的时尚。也就是说,在法国 “七月王朝” 统治的末期,上流社会实质上是在鼓励妓女职业的发展,它是糜烂贵族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玛格丽特实质上是糜烂社会土壤上生长出来的艳丽之花,她是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所以,法国上流社会对妓女的态度,其实是作品所重点描绘的。小说一开始并没有将主人公玛格丽特描写为出污泥而不染的人,而是揭示了她是如何随波逐流,成为上流社会的尤物的。作品首先展现了玛格丽特倾国倾城的美貌: “玛格丽特天生丽质,妩媚超群,要想找到比她更加美貌的人,简直不可能。虽然她的身材稍嫌高挑,但她有非凡的才能,衣饰稍加调整就恰到好处„„无论你眼光多么挑剔,都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她可以满足贵族们的欲望追求,拥有了在上流社会出售自己的资本。因此她虽然出身贫寒,地位低下,却又因为姿色,被上流社会造就为尤物,遗忘了自己作为人的本色。她开始迷失自我,习惯于挥霍、出入舞会、狂喝滥饮,性情也变得轻浮而近乎放荡。她自我解嘲地说:“如果我自我保重,我就得死,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我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就会被他们抛弃。”但她在放荡之中有无奈,任性之中有空虚。日日夜夜的奢华淫荡生活,使她的精神极度疲劳、烦闷和空虚。生活里到处是虚情假意,充满着肉欲和金钱的钱色交易,使她感情容易冲动、反复无常、狂热任性。她狂欢纵乐,没有积蓄,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她的谈笑粗鲁得就像一个脚夫,别人讲的话越下流,她就笑得越起劲”。
从玛格丽特这个人物角色中还揭示了畸形社会不仅将人变成物,而且还阻塞了人力图恢复人性的道路。可以想像玛格丽特这样的一个风尘女子,在油尽灯枯之后,最终会在人们的鄙弃中被遗忘,上流社会也不会对她的“顺理成章”的结局产生任何的关注或不安。然而, 当她与阿尔芒相遇,并且产生了爱情,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才使得她的生命历程变得一波三折。最后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那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谁又能保证世俗之风不会将堕落之砂沾上圣洁的裙褶? 时过境迁,我们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风尚变了,玛格丽特的悲剧或许不应该再次上演。然而,只要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缺陷,还存在落后的习俗和被某种恶劣的导向所操控的公众意识形态,玛格丽特的悲剧就仍然
料和建议,在此特表示感谢。同时,在撰写过程中,还得许多同学的关注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是很难完成这个课题研究的,在此同样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
第五篇:2悲情茶花女-读《茶花女》有感
读《茶花女》有感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凉、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角落,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其它的花都要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醉如痴。只要都是向往阳光的。然而,在历经风雨的茶花碰触到第一束阳光的那一刹那,在她因阳光的滋润而妖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碎石折断了花枝,让她又倒在那个阴暗的墙角,无力再爬起来,再去触摸那明媚的阳光。但她却没有凋零后而死,而是在她最美丽的那一刻,离开了人间。
玛格丽特的悲剧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一介出身贫苦的美丽少女,被诱骗沦落为交际花,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要从这样一个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不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一些未了解真实情况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与爱人分开了。而且误会使最爱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伤害了自己,这是何等的痛苦?再加上病魔的折磨,这时 的玛格丽特也许是真的生不如死,此时,只有死神可以拯救她。终于,她在排斥和孤独中死去。
“或许我活在你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鄙视我们的爱情。”这是在电影中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或许,玛格丽特并不完全是个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那时的贵族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品质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
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那样一个肮脏、虚伪、黑暗的过于右倾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最纯洁的。可惜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旁人,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