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玉光《如何做好研究》之心得体会
方玉光《如何做好研究》之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它是大学中的一种学习途径。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应我院数据挖掘与物联网研究组的邀请,佛罗里达大学方玉光教授在电子楼500会议室就“如何做好研究”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我有幸聆听了方玉刚老师的精彩阐述,他结合了诸多自己或他人的实例,涉及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报告详尽而丰富,使我受益匪浅。
方玉光教授1994年获得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系统控制工程专业博士,1997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计算机网络通信专业博士,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2007年入选IEEE FELLOW。2008年受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方玉光教授在无线蜂窝网络、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的建模、分析和设计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专家的认可。一些原创性成果正影响着当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理论与技术发展。近五年,方教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会议INFOCOM,ICDCS,ICNP论文,国际顶级期刊IEEE JSAC,IEEE TON,IEEE TWC论文,国际顶级杂志IEEE Network、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以及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论文,并获2006年国际顶级会议ICNP最佳论文奖。方教授担任多个国际一流期刊的编委,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2003-2008,2011-present),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0-2011),and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2-2009),2009-2012任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主编,2013年起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期刊主编。方教授曾任十余个国际顶级会议的委员会主席或委员,包括IEEE INOFOCOM’2014,IEEE INFOCOM'2005等。
经过这次讲座,我不仅在如何阅读文献、如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论文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我也初步领略了专家的一种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以后要经常听一些专家的讲座,让自己在具体理论以及思维方式上有一个不断的提升,进而能够理解这些大家的独特的思想。
首先,要确立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写研究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真的有一份研究论文要写。写一份计划书,其中应当包括在某一天需要完成的一系列的重要进展。按照计划来执行。然后也需要时间来看看自己还缺什么材料,什么材料在图书馆中可以查到,选择相关的材料,阅读并做笔记,并整合之。之后,需要弄清自己要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
其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会选择与探索。人的兴趣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变的,可以重新培养。作为一个研究者,要懂得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真正愿意做什么。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进入大学后,在交通加软件专业方面,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发现了自己对于计算机的爱好。我们既要善于选择,也要勤于探索。选择好研究方向后,就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努力实现自己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在选择和探索中,我的每一点成绩和成就,每一项奖励和荣誉都和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都和周围许多同事和学生的支持、努力工作和帮助分不开,都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分不开,都和家庭和亲人的奉献分不开。
第三,要扎实基础,注重积累和创新。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课程知识,打好基础,多阅读经典的材料,实现知识的累积,为研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也要追求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一切,这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新世纪的研究生,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立志做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新的思想呢?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 吸取创新的灵感。许多创新的“研究思路”不是来自文献,而是从生活中来的。据说在1968年11月16日清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谢帕德(R。S h e p a r d)从睡梦中醒来,忽然看到一个三维物体在室内旋转,这一生动意象启发他进行了著名的心理旋转实验。也许来自文献的思路可能会受到前人思路的限制,而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才可能更具有创新意义。二,要注意原型启发,即从相关文献中得到启示。我记得小时候念书时,老师 让我们背诵唐诗,并且告诉我们,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看过高档刊物的论文,要写出高档文章来,是很难的。我相信,如果我们经常接 触这些刊物的文章,久而久之,就能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学习到写高档文章的经验,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创新和积累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条件。记得在读大学时,我就非常欣赏荀况的一句名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按照荀况的意思,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知识阅历,都要依靠积累。从科研来看,我们要想出好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兴起“风雨”,成为“蛟龙”,就一定要注意积累,这里包括知识、研究、写作经验和学术影响力的积累,等等。在通常情况下,人不可能一步登天。只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才有望登上科学的顶峰。
第四,做研究还要注意三个要素,即独立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独立性是指论文的主要部分由研究生自己独立完成,包括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和独立完成论文,这些事情一定要自己独立去做,不应该依赖别人。虽然导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都非常必要,但只起辅助作用。系统性是指论文要从不同侧面系统回答(或解决)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论文的结构要严谨。创造性是指论文获得了新的结果和结论,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五,要读好文献,写好文献综述。
读文献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读一定数量的高端刊物的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水平高,而且处在研究的前沿,因而对自己会有更多的启发。阅读文献要从新近文献开始,由近及远。其次,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高水平的文章,一定要精读若干篇,对其中的细节,要仔细研读,因为许多研究的成功,恰好都是由细节决定的。另外,要分析性地读文章,批判性地想问题。阅读文献要动脑筋,注意分 析,要“分析性地读文章,批判性地想问题”。我主张,要读进去和读出来。所谓读进去是指真正理解文献的内容,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所谓读出来是指超越文献的思路,形成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四,由博而约,一以贯之。阅读文献要“由博而约,一以 贯之”,即找到众多文献的内在关系,用非常简洁明了的方式对文献进行综合和概括。五,要注意写文献综述,包括笔记、心得和文章等写文献综述是做研究的一个基本功。要经常写,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个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是形成个人“思想体系”的过程,因而也是选择科学问题和确定研究方向的一条重要途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有哪些特点?一是前沿性,即要选择前沿的文献进行介绍,厚今薄古,由近及远。二是全面性,即要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文献,争取不要遗漏重要的文献。三是分析性,即要有分析,找出不同文献的内在联系,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概括。
第六,善于提出和凝练科学问题。
做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某个科学问题,因此,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和如何表述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和技术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首先,要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做好研究的前提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这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其次,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中,要用科学问题引导研究向深入方向发展提出的科学问题还要贯穿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处理和文章写作等。
总之,对一个有志于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做研究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我们要把远大的理想与踏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敢为人先。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的兴趣千差万别。但只要自己有明确目标、勤奋努力和把握机遇,就一定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第二篇:玉光叫心得体会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
姓名:玉光叫 学校:嘎囡完小
时间:2013年3月12日14日
通过观看视频,和学员们交流探讨,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让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的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这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下面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第一,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第二,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三,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第四,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我还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宝贵的知识。
第三篇:学习终身教育心得体会(江玉光)
学习终身教育心得体会
江玉光
通过仓山第四中心小学校例会上,全体教师学习终身教育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终身教育是最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所以对教育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这不仅是为了每位社会成员,也是为了整个社会。
首先,终身教育将人的发展问题置于整个社会中进行考虑,这是一种系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同理,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限于教育自身,而应放在社会之中进行解决。而我们今天,解决教育问题时往往就事论事,哪里出问题了去着手解决哪里,缺乏宏观视野。比如片面追求升学问题发生在基础教育领域,于是就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其实片面追求升学率与高等教育选才方式及社会的人才观相连,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不用大视野来解决教育问题,就会导致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见实效的局面,致使教育出现“多动症”。
其次,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对于改革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以狭隘地传授知识为宗旨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不能适应信息的纷呈,知识激增的现实的需要。同样,那种把学校教育视为人生教育的起始、同时又视为人生教育的终结的传统观念,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最后,终身教育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在基础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方面:基础教育领域的办学和管理体制问题,就是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由谁举办包括办学的投资主体、办学形式和管理主体等问题。教育民主化不仅要把教育给予更多的人,也要有更多的人参加教育管理。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育体制改革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已对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目标方面:终身教育理论使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状况。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既重视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又重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技能、态度和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友善地与他人相处。
(三)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方面: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1.减少了中小学的教学科目,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层次性和趣味性。2.加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方面: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式的讲授少了,他们更加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他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五)在中小学师生关系方面:传统的“专制型”的教师领导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被一种以平等、民主、合作、理解和信任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代替。“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体”和“师生平等”等的教育观念正逐步形成。教师的传统角色正在悄然变化,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供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第四篇:研究阶段心得体会方文
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原因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方文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却非常少见,这种现象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存在着很大差距。学生长期没有自己的问题可提,思维被教师牵着走,怎么称得上”主动地发展”学生长期没有疑问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其创新精神又从何而来?当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学生心理上讲是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所以有关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认识思考。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个人认为,问题意识是任何一个儿童生而有之的。众所周知,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问一问,儿童经常向大人发问,甚至刨根问底,这应该就是儿童问题意识的表现:他们有自己的疑问,并且能通过种种方式主动寻求答案。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上特别是在课堂上缺少这种问题意识呢?我认为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催眠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当孩子牵着妈妈的手走在大街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自然产生什么疑问时就会问到什么,他的这种意识没有任何限制,很自由,是完全自主的。但是在课堂上,学什么内容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怎样学习是老师备课设计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控制的,还有课堂的时空、纪律等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失去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课堂上,当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不同学生因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不同其疑问会存在很大差异,但并不是每个疑问都是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之中,往往只是以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几个问题才是课堂学习的内容。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得不把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疑问放在一旁,按要求去探索老师规定的问题。这样,他们经常失去探索自己疑问的主动权,自己关心的想知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这种自然生疑的问题意识就会被催眠为消极沉睡状态。
二、新的学习方式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现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如何实现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对过去教学的反思中,深深体会到,要促使学生形成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的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意识中,包含着人的勇于追求真理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认识活动中就具备一种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相反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上只会盲目从众,被动吸收,机械容纳。如果希望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可能是缘木求鱼。
三、如何唤醒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既然学生的问题意识生而有之,是我们的教育催眠了它,同样,我们教育也应该能够唤醒它、培养它、发展它。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哪些教学策略可以发展学生问题意识。
1、传授思维方法
教师应教给学生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直问直答式的低级认知提问技能,还要教给学生懂得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辨疑提问的技能。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第一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回答,看着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一月份用电多少度?芽有的说二月份比一月份少用电多少度?芽有的说,三个月一共用电多少度?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综合、辨疑,使学生能进一步提问,如为什么二月份会比一月份少用电这么多?芽如果我们每个月都像二月份这样节约,如果每人每月节约1度电,我们班有46名同学,那就能节约多少度电呀等等。
2、善待提问行为
对于学生的提问行为,教师既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又要引导他们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使他们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即使由于种种限制,教师不可能就学生的提问,立即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的途径,也要充分肯定其动机,肯定其所提问题的价值,小心地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权威如书本,教师等构成挑战时,我们应毫不含糊地肯定其敢于质疑的精神。只有当学生的提问行为受到保护时,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自由呈现。
3、进行提问训练
可以把提问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训练提问其实是训练思维强化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有学才有思,有思才有问。资料记载,茅以升在教学时曾用”学生考老师”的方法,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程度来评分,提不出问题说明学得不好。他还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让这个学生回答,这样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来,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并具有深度的问题,愈来愈多,可见,有意训练,可以使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4、尝试角色转换
让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可让学生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某些问题,学生为了讲清某个问题会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探求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同时,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会有”教然后知困”的体会,那么,学生当老师之前的研究中和当老师后的”困惑”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各种疑问,从而大大激活其问题意识。
当然,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最根本的是我们要切实树立起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自然会显现出来。有了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切实可行了。
第五篇:靖边六小“方光玉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基金”感谢信
靖边六小“方光玉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基金”感谢信
方光玉先生:
您好
靖边六小倡议每位同学或者家长给您写一份感谢信,我们低年级的孩子还很懵懂,我作为家长感谢您对靖边六小品德教育中的慷慨捐助行为和无私奉献精神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通过网络搜索到您的创业简历以及您在“诚信靖边”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是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您是一位经天纬地、啬己奉公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上善若水、急公好施的慈善家。您对人生的两句感悟使我豁然开朗,印象深刻。第一句: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谜,而这个谜底,就是你的过去。第二句:创造财富需要智力,而支配财富则需要智慧。其实,每个人从心底里都是向往财富的,也是渴望拥有财富的。大部分人想要的财富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没有人能向您一样艰辛的创造财富,成功的支配财富,您的目的只是为
了弘扬社会新风气,释放道德正能量。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您用诚信和爱心谱写的奉献之歌感动榆林,我们为有您这样的靖边人感到骄傲。
在这个物欲横流、攀比成风的社会里,某些达官贵人贪污腐败、藏金过亿,更有无良奸商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没有人能向您一样轻财重义、乐善好施。就像您所说的一样:有些人我们只能和他伙过年,不要和他伙种田。道不同不相为谋,人生价值观不同。您在家乡靖边设立为期10年的“方光玉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基金”,每年至少拿出50万元奖励学校评选的品德模范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您是陕西省参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人选,您的美好名誉必将驰名中外,您的先进事迹在我们周围产生积极影响,使我们认识到人人都有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民众将更加幸福。然而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向您学习,学习您的慷慨解囊,学习您的积善成德,努力教育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诚实守信的人。习近平在所著的《之江新语》里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首先要有诚实守信的品德。我相信,在您的熏陶下,我们一定为建设文化氛围浓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靖边六小做贡献。
最近有一篇被称为世间最悲伤的小学语文作文《泪》,是一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小学四年级彝族小姑娘写的,最苦作文也是最好作文。老师评语:用心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心声,催人泪下。看了之后心碎、心疼。如果那个贫困山区有您这样的慈善家,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个人资源与那个需要帮助的彝族小姑娘分享,也许她会生活的更美好。正因为社会上缺少向您这样能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成功人士,才出现像彝族小姑娘那样骨肉分离的家庭。所以我们一定要向您学习,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价值由自己决定的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我想让说不好普通话的陕北人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是陕西好人屈玉渊老师的创业梦。“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官多大,钱多少,而是在奉献中体现才华,在道德上追求幸福。”这应该就是方光玉先生您的家乡梦。感谢您从思想上给我们树立了要做一个人生价值由自己决定的人。
最后,再次对方先生的无私奉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祝您身体健康,一生平安。此致
靖边六小一年级(2)班张文岳家长
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