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复习心得体会
学科:历史 姓名:栾梅荣
高三工作在紧张匆忙中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顾从进入高考复习以来的点滴,百感交集。但是更多的是收获。下面就将这一年的复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依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
暑假复课,我们就商讨和确定了复习计划,大体安排如下:复习的数量以一轮为主,二轮看时间和需要再做调整;复习的形式则依然按书本的顺序进行,打破教材按通史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基于二点考虑:一是我们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薄弱,二是新课程的试卷几乎没有通史的题目,所以我们就觉得没有必要为难学生。有了大方向,仅是一小步,更多的在于细节的把握。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们一轮复习的做法:
(二)重视教材,注重教材的研读;
历史高考试题对学生的史实记忆要求颇高。而且今年一直在强调,今年的试卷以稳定为主。所以我们反复的向学生强调看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练习。纵观今年的历史高考试卷,历史试卷比较简单,我想这与我们一直强调的看书有很大关系。
可是看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学生反应说:“花了很长的时间背了,可考试还是不及格”。而我觉得如何落实检查这部分的作业也是困难重重。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先找学生了解了他们是如何看书的,从中发现了学生看书的一系列问题:一类是没有知识系统,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第二类是背了但没有加以理解,所以使得知识巩固和运用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先阅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它不仅是查考教材内容的索引,而且是教材最简要的线索。它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上加强对教材的驾驭,举一纲而万目张。因此,读书首先从编章节目读起。如果把目录比作一根“链条”,编、章、节、目就是“链条”上的重要环节,环环相扣,安排缜密。编、章、节的标题是“路标”,目就是“路标”指引下的主要内容。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内容。其次看章节的标题,确定本章节的主要的内容和时序性,这样就能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第三看完全章节后,一定要走一下回头路,检查一下自己掌握的情况,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做个记号,以便下次看书时做到有的放矢。第四在课堂上,我往往会对一些重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看书并概括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既与以了学生看书方法的指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采用累积考,有效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累积考就是复习到哪里,考到哪里。以往我们采用的是单元考的形式,结果却发现:学生只复习本单元内容,而以前复习的内容很少复习,往往会造成大考时复习来不及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累积考,以便有效督促学生对已复习的内容做及时的复习巩固。每次考试后,都是全批全改,并做好考试后的分析,做到精讲精练多总结。老师讲题必须透彻到位,但最主要的还是指导学生总结知识、思路、方法技巧。备课组强调要总结答题方法、技巧,选择题多从比较排除角度总结,既不但要知道选出正确选项,也要知道错误选项错在哪里,;材料解析题则是在审题上下功夫,总结反思答案如何做到尽善尽美。
(四)以新的史观的重组知识;
今年的高考,正处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当前的社会,从而明确个体的责任”(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史参》2008.3)。其次就是史学观的变化,最基本的是对传统史学观的修正与发展,以及新的史学观的建立。本轮中学历史新课改中,运用了哪些史学观呢?最基本的仍然是唯物史观,但是,较之传统的只讲革命的“革命史观”的唯物史观,是丰富了很多的唯物史观,具体而论就是“现代化史观”的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的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
鉴于上述论证,高考复习,特别是在第二轮以某些专题或重点为其复习的基本内容之时,一是应该用某一具体的历史观去编拟相应的历史试题,让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二是应该用上述“核心价值”作为“题魂”去组织专题复习、作为“题眼”去编拟训练试题。这两大内容属于现代化史观中两大核心的内容:即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在二轮的复习中,我们也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了重点梳理,看来是对的。所以我想应该注重这些新史观相对应的知识点。
第二篇:高三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几点体会
姜丽丽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交流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验,回顾一年来的备考工作,有经验也有教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确定合理计划,明确复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战高考的政治复习也是如此。一轮复习重视基础是不变的规律,由此我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市里的进度,以及近几年高考四本必修书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例,在双基考试之前,进行完一轮复习,四本必修书的复习安排是这样的:在高二下学期的期末和假期补课期间,进行了必修四的复习,在高三上学期的9月份复习必修三,10、11月复习必修一,12月、1月复习的必修二。在复习中我以最新版本的教材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逐一细致剖析重要考点,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备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备考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高三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全面、系统、扎实,要立足教材,立足基础,立足全面。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复习扎实牢固,不留知识死角。我首先把好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关,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进行重点知识的小考,并及时反馈,检查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在复习中,我认真研究高考考纲,把握考点,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以往复习课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一轮复习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本课涉及的高考考点,针对考点,让学生明确高频考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讲准重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讲透难点。在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第四、讲清疑点。讲清疑点贵在分析清楚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关注热点。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灵活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如“雾霾”“家风”等热点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
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复习,我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我注意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提高答题技巧,培养答题规范
近几年来,政治试题年年在变,但是,题型基本稳定。在复习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归纳不同题型答题的基本模式和技巧。如审题技巧包括审材料,审设问,审题眼,审答案,通过阅读材料,读出试题答案等。审题中抓主体如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机构、中国共产党、公民等,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掌握一定的规律,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要求学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做到以下几点:①书写格式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②关键词放在最前面,内容也要适度丰富,尽最大可能赢得分数;③语言要规范,用政治术语来表述;④组织答案要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渗透新理念、新观点。
几点反思之处:
1、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美术班的复习进度难以跟上,知识复习不够全面,不利于班级总体水平提高。
2、要做好高三复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正如《学记》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对于高三学生,他们学习比较紧张,难免心理上、身体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像情绪紧张,缺乏信心,疲劳等,这就需要教师能经常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进行心灵的沟通,解决他们的问题,既使教学有针对性,又让自己在学生中有亲和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方法很多,以上几点只是我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的一点探索与尝试,在教学的道路上我需要做的和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相信许多老师比我做得更好。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创造佳绩。
第三篇:高三生物复习的心得体会
面面俱到
抓主干补漏洞
调状态
高三生物复习的心得体会
高三生物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复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两年高三教学的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以学案为引线,引导学生归纳和梳理知识
复习课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容量大,而学案的使用能有效地化解时间紧与知识容量大之间的冲突。何为“学案”呢?“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可以看成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的作用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学案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填空式学案、表格式学案、概念图式学案等。
1、填空式学案:一般适用于知识点比较零散的教学内容。
2、表格式学案:一般适用于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反或易混淆的知识内容的比较。
3、概念图式学案:如,在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碱基、脱氧核苷酸、基因、等位基因、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等,学生往往很难搞清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可要求学生把各部分内容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用线连接成概念图,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此外,概念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概念,也适于构建章节之间的知识框架。
概念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由多变少,特别是学生自己在画概念图时就经历了一次对自己原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新评价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复习效果的提高。
二、帮助学生寻找科学的记忆方法。
在理清了知识脉络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将知识再现。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同学考试失利后总结的原因中都提到了知识的遗忘。如何解决知识遗忘这个问题呢?其实容易遗忘往往不是因为记性差,而是没有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法一是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识记后在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因此,要强调当天复习的重要性。
方法二是口诀记忆法。如记忆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时,可编成“铁锰碰新木桶”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方法三是关联记忆法,即把相关概念放在一起记忆。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如果分隔开来记忆容易遗忘,且不利于理解,但如果放在一起,记成“同种个体→种群,所有种群→群落,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弄错了。
方法四是归纳记忆法: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NA、RNA、酒精的鉴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染色体、线粒体的染色等,可让学生整理出这些显色反应的染色剂、反应颜色等,放在一起记忆。
方法五是图表记忆法。有些内容比较难,单纯用文字难以理解,这时可用图表的形式帮助记忆。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一向是学生头痛的内容,可让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尝试自己画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那么整个过程基本也就掌握了。
方法六是实践记忆法。通过实践,有些抽象的知识会变得很直观,尤其是实验的记忆。
三、合理安排反馈练习,加强变式训练。
首先要控制练习的数量,很多习题都大同小异。切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和扼杀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择习题和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将其改头换面以新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变式训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如在复习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时,9:3:3::1的分离比就可作变形分析,如问学生:“当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显性性状,否则表现为隐性性状,此时性状分离比为多少?”“如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就表现为显性性状,此时性状分离比又为多少?”
四、要注重实验的复习,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从这两年的高考来看,实验题的比重逐年提高,而且直接考查书上知识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往往考的是实验分析。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只是实验结果。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复习中,尽管时间很紧,但对于一些重点实验,仍然要让学生进实验室再做一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并鼓励他们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大胆探究,让一些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假如有同学看不到细胞的有丝分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五、指导学生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其取得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复习,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1、要正确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的好。
2、复习中尝试回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复习过程中,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尝试回忆。通俗的说,就是要看看记记。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已掌握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教材的难点,从而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以便在难点上多下功夫。
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相结合。对于不太长的学习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是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如在复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步骤时,内容琐碎繁多,记忆量很大,所以可将材料分开来复习,样品处理和粗分离可在晚上复习,纯化和纯度鉴定可放在早晨再进行复习。
4、复习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前后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选修3复习到PCR技术时,可与必修2中DNA复制过程相比较;尽可能调动各种学习器官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如复习光合作用时,可一边画图一边复习其过程;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都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第四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
高中生物
郝安安
摘要:高三生物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复习备考,而一轮复习又是重中之重。能否切实有效的进行一轮复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较零散,很多学生对其概念、规律、原理等理解掌握得不好,不能灵活应用,导致成绩欠佳,到了高三一轮复习阶段就感觉更加吃力。其实,高三生物复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高中生物知识点的确较多、较零散,记忆起来较困难,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在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为进一步提高生物综合运用能力奠定基础。如何带领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一轮复习是个值得高三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品味教材
心里教育
基础差
灵活处理
一.细细品味教材,总结归纳,形成知识链条。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研读教材的策略是“四看、三想、两对比”,即看课标、看教材、看教学用书、看相关教学资料;想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想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想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对比新旧教材、对比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特别是初上高三的教师,必须按这样的路标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教材需不断地嚼,反复地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在这方面,有几个基本理念。第一,就是还原教材的本意,如何还原?一是“抠”细节,绝不可好高骛远。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过程图,每一个练习,都要去探寻编者的意图,去想想为什么,去发现它们存在的价值。二是“见木又见林”,绝不要局限于一课。这就要求要有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联系、脉络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好度。第二,在解读理念时必须突出学科特色。理科是知识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类学科,往往是一环扣一环,前后顺序要求十分严格。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明确教材的明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达成的技能,又要找出教材的暗线: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所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注重学生心里教育,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能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 他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学习会得到较快地发展。因此生物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学习状况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感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教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三.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的特点是加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在新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来,教材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工具、素材和思路等。但要想更好地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仅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要成为建设开发者,要使教材的普通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征性实现有机的结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教材。课改提出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那么创造性地使用到什么程度?在这方面教师们说法不一。其实教材仍然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毕竟是很多专家根据我国总体的教育目标量身定做的,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很多观点和方法都是毋庸质疑的,有很大的可取性。但是,教材是人编定的,人无完人,所以教材也难免会有一些缺憾,还有教材所选案例可能具有的地域特色和操作实施可能出现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教材神圣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刻体会现有教材精髓,立足于教材基础,创造地“用好教材”。适当的进行内容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较好地,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但是关键的一点必须是体现教材所要解释的“标准”要求。总之,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生物需要理科的思维文科的记忆,所以,应多读课本,学会阅读,重难点内容要反复阅读,通过自己阅读加以理解,找出其中关联;通过阅读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生理、结构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需要经常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如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在比较时可通过表格或者曲线图等方式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找到彼此间宏观的联系,为自己进一步提高能力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富菊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2]曾鹄淼 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与写 2014.4
第五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心得体会
王海荣
今年是我从教以来第二次带高三,面对教材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不由得使我不得不对自己前一阶段的教学心得进行总结一下。
关键词品味教材心里教育基础差灵活处理
一.细细品味教材,总结归纳,形成知识链条。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研读教材的策略是“四看、三想、两对比”,即看课标、看教材、看教学用书、看相关教学资料;想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想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想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对比新旧教材、对比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特别是初上高三的教师,必须按这样的路标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教材需不断地嚼,反复地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在这方面,有几个基本理念。第一,就是还原教材的本意,如何还原?一是“抠”细节,绝不可好高骛远。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过程图,每一个练习,都要去探寻编者的意图,去想想为什么,去发现它们存在的价值。二是“见木又见林”,绝不要局限于一课。这就要求要有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联系、脉络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好度。第二,在解读理念时必须突出学科特色。理科是知识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类学科,往往是一环扣一环,前后顺序要求十分严格。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明确教材的明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达成的技能,又要找出教材的暗线: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所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注重学生心里教育,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学习会得到较快地发展。因此生物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学习状况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感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教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三.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的特点是加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在新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来,教材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工具、素材和思路等。但要想更好地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仅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要成为建设开发者,要使教材的普通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征性实现有机的结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教材。课改提出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那么创造性地使用到什么程度?在这方面教师们说法不一。其实教材仍然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毕竟是很多专家根据我国总体的教育目标量身定做的,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很多观点和方法都是毋庸质疑的,有很大的可取性。但是,教材是人编定的,人无完人,所以教材也难免会有一些缺憾,还有教材所选案例可能具有的地域特色和操作实施可能出现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教材神圣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刻体会现有教材精髓,立足于教材基础,创造地“用好教材”。适当的进行内容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较好地,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但是关键的一点必须是体现教材所要解释的“标准”要求。
总之,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生物需要理科的思维文科的记忆,所以,应多读课本,学会阅读,重难点内容要反复阅读,通过自己阅读加以理解,找出其中关联;通过阅读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生理、结构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需要经常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如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在比较时可通过表格或者曲线图等方式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找到彼此间宏观的联系,为自己进一步提高能力水平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