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19-05-12 12: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第一篇: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共沐夕阳红 同唱黄昏颂

——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州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谢宝玲老师

内容提要:

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粤曲,兼收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是具有全球华人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被编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粤剧”,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粤曲不仅有其独特的唱腔,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更会对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终身教育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样的教育定义突破了狭义的大中小学学校教育,既没有年龄的限制,又没有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更注重灵活和对求学对象的适合性。而老人粤曲班恰恰能满足了老人们对粤曲学习的各种需求,突破了平日学校学习的教条性,能让中老年人有平日消遣、打发时间的“工作”,所传授的知识又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这都是很符合现在“终身教育”要求的。

粤曲班教学是广州岭海老年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中老年学员喜爱的、参加学习人数较多的课程。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吸引中老年学员走进行课堂,愉快地接受终生教育的课题进行了探讨,希冀能对中老年教学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一点有益经验。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终身教育老年教学 粤曲教学 教学方法

1.前言

中共党的“十八大”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方面的论述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丰富生动、五彩缤纷的绚丽阶段。老人完全 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所喜爱的课程来学习,从而得到高尚情操的滋养和愉悦身心的快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唐.王维)”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粤曲,兼收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是具有全球华人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被编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粤剧”,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粤曲不仅有其独特的唱腔,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更会对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粤曲班教学是广州岭海老年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中老年学员喜爱的、参加学习人数较多的课程。一走进老年大学,耳边便会萦绕起悠扬悦耳的粤曲演唱声,彰显着校园的勃勃生机。从舞台上的聚焦点到舞台下的悉心传教,40多年的“粤剧”生涯,使我对粤剧粤曲的展示与传播多了一份专注和执着,从广州市艺术学校、广东省粤剧学校到岭海老人大学的教学经历,是我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记得刚接手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教学的时候,由于原来拥有的都是青少年的教学经验,曾自然地复制粤剧学校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对学习的差异,故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经过十年多老年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已积累了的不少教学感悟,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在此就粤曲班的中老年教学我谈几点体会,冀盼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

2.老人粤曲班的存在价值 2.1老人教育的现状

中国有句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似乎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而老人教育这一分支,却一直疏于关注。社会上普遍认为,社会经验最丰富的老人们已经没有必要再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自我、继续奋斗了,而应该在家“享儿孙福”、“颐养天年”。

当然,这与老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关系。相对于年轻一辈来说,老人的增值空间相对较少,因而社会上提供给老人的机会不多,重视学习的老人也随之减少。正因为此,政府对年轻一辈的投入当然会比对老人的投入多。对于老人教育的不 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够重视,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遗留问题。逐渐下去,即使有老人想要有机会去学习也“求学无门”了。

2.2终身教育与老人粤曲班

终身教育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样的教育定义突破了狭义的大中小学学校教育,既没有年龄的限制,又没有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更注重灵活和对求学对象的适合性。中老年学员为什么要来学习唱曲?他们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只停留在听别人唱而跟着哼,还是想多了解这种源远流长的艺术?是为了多唱几首学会一些新曲消遣时日,还是有更高的期待?老人粤剧班满足了老人们对粤曲学习的各种需求,突破了平日学校学习的教条性,能让中老年人有平日消遣、打发时间的“工作”,所传授的知识又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这都是很符合现在“终身教育”要求的。

2.3老人粤曲班教学的定位

我认为,中老年大学粤曲教学的目标定位非常重要,在十年多的中老年粤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大多数中老年学员希望在老年大学学习粤曲演唱能够得到科学的训练,真正掌握粤曲演唱技巧,提高粤曲演唱水平,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条件和机会实现的愿望。因此,中老年大学粤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能有气息支持,声音圆润,流畅,字音咬字准确,吐词清晰,有感情地演唱群众喜爱的曲目和有一定艺术技巧的曲目。为了使学员不感到粤曲学习高深莫测,不在学习中产生畏难退缩情绪,而是在学习中得到享受,感到快乐,兴趣盎然地、持之以恒地学下去,逐步掌握粤剧演唱的知识和技能,我在中老年大学多年的粤曲班课堂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中老年人学习粤曲的特点和诉求,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中老年人学习粤曲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感悟,对于粤曲老年教学,我认为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3.老人粤曲班教学方法探究

为了有机地把中老年粤曲教学理论贯彻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我在广州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的日常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授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1因材施教、认真备课。

鉴于中老年学员客观存在年龄、文化、健康状况以及对粤曲知识要求层面不 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同等方面的差异,我首先在教材上做好充分准备:

1、把传统曲本上的工尺谱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简谱,并仔细标上呼吸符号、特殊演唱的处理记号及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教材等标记重新打印,既对外宣传了岭海老人大学的规范教学,又使学员能更直观领悟曲目旋律的起伏行进。

2、率先采用专业男老师与我预先录制示范教学录音辅助教学,免去平喉(男声)学员对女老师教唱引至男声女性化之忧,使学唱平喉(男声)的学员能直接感受男声的阳刚与浑厚,学有榜样,深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一个老师授课,两个老师教学。超值!

3、很多学员追求新曲,但唱新曲的名家和粤曲发烧友为了节省成本开支,只录制CD唱片,没卡拉Ok字幕画面。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我每期的新曲教材都请专业人士重新编辑录制成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VCD教材。使同学们在聚会唱曲时,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2灵活教学、培养兴趣。

歌唱是人的本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给中老年学员上课时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您喜欢粤曲吗,喜欢演唱粤曲吗?”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喜欢!”但大部分的学员都认为自己的嗓音条件不好,唱得不动听,心中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其实主要是中老年学员对粤曲演唱知识认知上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鼓励学员放声演唱,努力让他们明白:虽然嗓音条件有差别,学习粤曲的时间有长有短,对粤曲知识的认识程度有不同,但只要经过认真努力的训练,都能在不同程度不上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学习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方法,练习气息、呼吸的控制,都会对演唱有莫大的帮助,使演唱更趋完美,把想唱的曲目唱的更动听,听上去可接近专业演唱水平的事是完全可能作到的。相信学员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会越来越喜欢演唱,越来越了解粤曲演唱这门课程。

记得有几位七、八十岁的婆婆学员对我说:“老师,我们是来打发时间过日辰的,你对我们不用太认真。”又有的学员讲:“老师,我唱了好多年的粤曲都感觉唱不好,你能否教些难度大些的曲目,好让我们多学习一些演唱技巧啦。”面对不同要求的学员,我的体会是:照顾大多数,兼顾极少数。既教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长曲,又选择一些轻松流畅的小曲作补充,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每教授一首新曲目,我都先向同学们讲述这首曲的历史和人物故事,让其对所学曲目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把握,引导他们的学习欲望。根据中老年人记忆力偏弱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授课,课堂上说、听、动相结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让学员加深对所学曲目的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其带着冀盼、怀着兴奋感来上课,视课堂为乐园。在学员学习曲目的过程中,我穿插讲解粤曲板式结构、调式特征、行腔吐字等粤曲演唱基础知识,让学员们能比较准确地体会演唱的正确方法,使学员掌握理论于无形,不知不觉中又使老师把应该施教的理论化、系统化知识溶于流畅的唱腔应用与实践学习中,有机地实践老师的教学目的,令学员们感到课堂学有所得,有一种满载收获的愉悦感觉。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学员们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会时常的咨询问题,并且希望老师能多解答疑难。同时在课堂上,原来不敢独唱的学员到后来都会争取要求自己独唱,希望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在粤曲演唱教学中很受鼓舞。3.3搭建平台,激发信心。

老人大学,顾名思义是老年人学习知识、充实生活的大舞台。学员们除了以获得知识为主要取向外,其中更多的学员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拓宽同学们的艺术视野和提高艺术欣赏力,我尽力联系省、市粤剧院争取为学员分期分批免费观摩《杨门女将》、《花月影》、《广府华彩》、《刑场上的婚礼》、《青春作伴》、《碉楼》等大型粤剧演出,充分利用期中、期未汇报演出的平台,让每位学员都有展示自我的表演机会,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多位同学参加了2010年广州市振兴粤剧“长者杯”粤曲大赛并获名次;我还组织部分同学参加了广州市海珠区政协2011年新春大团拜演出及社区文化广场、养老院敬老慰问等演出,2012年11月 “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期间我还组织了部份学员以“岭海粤韵艺苑”的名义参加其中的“海内外社团大联展”演出,获得了“粤剧节”组委会和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扬,并颁发参演证书,让同学们在积极的实践学习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粤曲的成就感,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同时,我还引荐多位同学加入了广州市荔湾区曲艺家协会,让他们与其他社团的曲友有更多的交流、切磋、学习机会,在每年“曲协”春茗团拜热烈、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浓郁的艺术气氛中,我们的学员都感受到“回娘家”的兴奋和感动。

3.4互敬互重、亦师亦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年教学中首重是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应视学员为自己长辈、兄弟姐妹。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会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主动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认为我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同学没来上课,我主动打电话了解情况致以问候,有同学病了住院,我会与班干部们前往探病。同学们有什么家庭琐碎之事愿意向我倾诉,有什么开心乐事也乐意与我分享。最感动的是去年我意外手臂骨折坚持回校上课时,同学们十分紧张,责怪我不该回校上课,为我揣椅送茶,课后送我到车站,关怀备至,说明我用爱心灌浇下的中老年教学之花已经得到爱心的回报。

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十年多岭海老人大学教学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学相长的乐趣所在。感谢岭海老人大学诚意关爱老人,为他们营造了这个美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中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而达到老有所养,使其获益终身。随着“粤剧”被编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定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让我们在岭海老人大学这个知识摇篮里,共沐夕阳红,同唱黄昏颂!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四日 于 广州

作者:谢宝玲联系电话:***

第二篇: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

共沐夕阳红同唱黄昏颂

——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州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谢宝玲老师

内容提要:

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粤曲,兼收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是具有全球华人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被编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粤剧”,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粤曲不仅有其独特的唱腔,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更会对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终身教育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样的教育定义突破了狭义的大中小学学校教育,既没有年龄的限制,又没有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更注重灵活和对求学对象的适合性。而老人粤曲班恰恰能满足了老人们对粤曲学习的各种需求,突破了平日学校学习的教条性,能让中老年人有平日消遣、打发时间的“工作”,所传授的知识又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这都是很符合现在“终身教育”要求的。

粤曲班教学是广州岭海老年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中老年学员喜爱的、参加学习人数较多的课程。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吸引中老年学员走进行课堂,愉快地接受终生教育的课题进行了探讨,希冀能对中老年教学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一点有益经验。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终身教育老年教学粤曲教学教学方法

1.前言

中共党的“十八大”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方面的论述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丰富生动、五彩缤纷的绚丽阶段。老人完全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所喜爱的课程来学习,从而得到高尚情操的滋养和愉悦身心的快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唐.王维)”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粤曲,兼收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是具有全球华人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被编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粤剧”,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粤曲不仅有其独特的唱腔,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更会对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粤曲班教学是广州岭海老年大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中老年学员喜爱的、参加学习人数较多的课程。一走进老年大学,耳边便会萦绕起悠扬悦耳的粤曲演唱声,彰显着校园的勃勃生机。从舞台上的聚焦点到舞台下的悉心传教,40多年的“粤剧”生涯,使我对粤剧粤曲的展示与传播多了一份专注和执着,从广州市艺术学校、广东省粤剧学校到岭海老人大学的教学经历,是我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记得刚接手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教学的时候,由于原来拥有的都是青少年的教学经验,曾自然地复制粤剧学校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对学习的差异,故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经过十年多老年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已积累了的不少教学感悟,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在此就粤曲班的中老年教学我谈几点体会,冀盼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

2.老人粤曲班的存在价值

2.1老人教育的现状

中国有句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似乎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而老人教育这一分支,却一直疏于关注。社会上普遍认为,社会经验最丰富的老人们已经没有必要再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自我、继续奋斗了,而应该在家“享儿孙福”、“颐养天年”。

当然,这与老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关系。相对于年轻一辈来说,老人的增值空间相对较少,因而社会上提供给老人的机会不多,重视学习的老人也随之减少。正因为此,政府对年轻一辈的投入当然会比对老人的投入多。对于老人教育的不

够重视,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遗留问题。逐渐下去,即使有老人想要有机会去学习也“求学无门”了。

2.2终身教育与老人粤曲班

终身教育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样的教育定义突破了狭义的大中小学学校教育,既没有年龄的限制,又没有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更注重灵活和对求学对象的适合性。中老年学员为什么要来学习唱曲?他们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只停留在听别人唱而跟着哼,还是想多了解这种源远流长的艺术?是为了多唱几首学会一些新曲消遣时日,还是有更高的期待?老人粤剧班满足了老人们对粤曲学习的各种需求,突破了平日学校学习的教条性,能让中老年人有平日消遣、打发时间的“工作”,所传授的知识又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这都是很符合现在“终身教育”要求的。

2.3老人粤曲班教学的定位

我认为,中老年大学粤曲教学的目标定位非常重要,在十年多的中老年粤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大多数中老年学员希望在老年大学学习粤曲演唱能够得到科学的训练,真正掌握粤曲演唱技巧,提高粤曲演唱水平,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条件和机会实现的愿望。因此,中老年大学粤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能有气息支持,声音圆润,流畅,字音咬字准确,吐词清晰,有感情地演唱群众喜爱的曲目和有一定艺术技巧的曲目。为了使学员不感到粤曲学习高深莫测,不在学习中产生畏难退缩情绪,而是在学习中得到享受,感到快乐,兴趣盎然地、持之以恒地学下去,逐步掌握粤剧演唱的知识和技能,我在中老年大学多年的粤曲班课堂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中老年人学习粤曲的特点和诉求,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中老年人学习粤曲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感悟,对于粤曲老年教学,我认为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3.老人粤曲班教学方法探究

为了有机地把中老年粤曲教学理论贯彻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我在广州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的日常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授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1因材施教、认真备课。

鉴于中老年学员客观存在年龄、文化、健康状况以及对粤曲知识要求层面不

同等方面的差异,我首先在教材上做好充分准备:

1、把传统曲本上的工尺谱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简谱,并仔细标上呼吸符号、特殊演唱的处理记号及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教材等标记重新打印,既对外宣传了岭海老人大学的规范教学,又使学员能更直观领悟曲目旋律的起伏行进。

2、率先采用专业男老师与我预先录制示范教学录音辅助教学,免去平喉(男声)学员对女老师教唱引至男声女性化之忧,使学唱平喉(男声)的学员能直接感受男声的阳刚与浑厚,学有榜样,深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一个老师授课,两个老师教学。超值!

3、很多学员追求新曲,但唱新曲的名家和粤曲发烧友为了节省成本开支,只录制CD唱片,没卡拉Ok字幕画面。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我每期的新曲教材都请专业人士重新编辑录制成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VCD教材。使同学们在聚会唱曲时,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2灵活教学、培养兴趣。

歌唱是人的本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给中老年学员上课时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您喜欢粤曲吗,喜欢演唱粤曲吗?”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喜欢!”但大部分的学员都认为自己的嗓音条件不好,唱得不动听,心中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其实主要是中老年学员对粤曲演唱知识认知上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鼓励学员放声演唱,努力让他们明白:虽然嗓音条件有差别,学习粤曲的时间有长有短,对粤曲知识的认识程度有不同,但只要经过认真努力的训练,都能在不同程度不上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学习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方法,练习气息、呼吸的控制,都会对演唱有莫大的帮助,使演唱更趋完美,把想唱的曲目唱的更动听,听上去可接近专业演唱水平的事是完全可能作到的。相信学员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会越来越喜欢演唱,越来越了解粤曲演唱这门课程。

记得有几位七、八十岁的婆婆学员对我说:“老师,我们是来打发时间过日辰的,你对我们不用太认真。”又有的学员讲:“老师,我唱了好多年的粤曲都感觉唱不好,你能否教些难度大些的曲目,好让我们多学习一些演唱技巧啦。”面对不同要求的学员,我的体会是:照顾大多数,兼顾极少数。既教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长曲,又选择一些轻松流畅的小曲作补充,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每教授一首新曲目,我都先向同学们讲述这首曲的历史和人物故事,让其对所学曲目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把握,引导他们的学习欲望。根据中老年人记忆力偏弱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授课,课堂上说、听、动相结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让学员加深对所学曲目的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其带着冀盼、怀着兴奋感来上课,视课堂为乐园。在学员学习曲目的过程中,我穿插讲解粤曲板式结构、调式特征、行腔吐字等粤曲演唱基础知识,让学员们能比较准确地体会演唱的正确方法,使学员掌握理论于无形,不知不觉中又使老师把应该施教的理论化、系统化知识溶于流畅的唱腔应用与实践学习中,有机地实践老师的教学目的,令学员们感到课堂学有所得,有一种满载收获的愉悦感觉。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学员们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会时常的咨询问题,并且希望老师能多解答疑难。同时在课堂上,原来不敢独唱的学员到后来都会争取要求自己独唱,希望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在粤曲演唱教学中很受鼓舞。

3.3搭建平台,激发信心。

老人大学,顾名思义是老年人学习知识、充实生活的大舞台。学员们除了以获得知识为主要取向外,其中更多的学员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拓宽同学们的艺术视野和提高艺术欣赏力,我尽力联系省、市粤剧院争取为学员分期分批免费观摩《杨门女将》、《花月影》、《广府华彩》、《刑场上的婚礼》、《青春作伴》、《碉楼》等大型粤剧演出,充分利用期中、期未汇报演出的平台,让每位学员都有展示自我的表演机会,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多位同学参加了2010年广州市振兴粤剧“长者杯”粤曲大赛并获名次;我还组织部分同学参加了广州市海珠区政协2011年新春大团拜演出及社区文化广场、养老院敬老慰问等演出,2012年11月 “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期间我还组织了部份学员以“岭海粤韵艺苑”的名义参加其中的“海内外社团大联展”演出,获得了“粤剧节”组委会和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扬,并颁发参演证书,让同学们在积极的实践学习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粤曲的成就感,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同时,我还引荐多位同学加入了广州市荔湾区曲艺家协会,让他们与其他社团的曲友有更多的交流、切磋、学习机会,在每年“曲协”春茗团拜热烈、浓郁的艺术气氛中,我们的学员都感受到“回娘家”的兴奋和感动。

3.4互敬互重、亦师亦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年教学中首重是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应视学员为自己长辈、兄弟姐妹。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会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主动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认为我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同学没来上课,我主动打电话了解情况致以问候,有同学病了住院,我会与班干部们前往探病。同学们有什么家庭琐碎之事愿意向我倾诉,有什么开心乐事也乐意与我分享。最感动的是去年我意外手臂骨折坚持回校上课时,同学们十分紧张,责怪我不该回校上课,为我揣椅送茶,课后送我到车站,关怀备至,说明我用爱心灌浇下的中老年教学之花已经得到爱心的回报。

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十年多岭海老人大学教学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学相长的乐趣所在。感谢岭海老人大学诚意关爱老人,为他们营造了这个美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中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而达到老有所养,使其获益终身。随着“粤剧”被编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定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让我们在岭海老人大学这个知识摇篮里,共沐夕阳红,同唱黄昏颂!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四日于 广州

作者:谢宝玲联系电话:***

第三篇:“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

林祖荣

——本文载《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第10期

摘要

本文针对“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适当拓展过程,注重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关系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建议,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细胞工程

教学案例

教学实践与体会

生物科技

“细胞工程”是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专题2,以下分主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谈一谈教学实践和体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轨道中来。

案例1: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片段

师:春天,如果你把月季的枝条剪下来,扦插在花盆里,过段时间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枝条变成了一棵月季。这种技术叫什么? 生:这叫扦插。

师:对,这是无性繁殖中的扦插。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枝条剪得短一些呢?有可能扦插成功吗? 生:能。

师:那如果我们继续将它剪得更短一些呢? 生:……

师:如果我们不断地将枝条分割下去,最后留下的是一个细胞呢?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就猜测: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并且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据此,哈伯兰特大胆提出要在试管中人工培育植物。哈伯兰特本人,以及后来的德国植物胚胎学家汉宁(Hanning)等人,都用植物的叶、茎、根、花的小块组织或细胞,进行过培养试验,但他们都没有获得成功。你认为哈伯兰特作出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生:细胞有全能性。

师:对。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这种技术现在已很成熟,在生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实验室也能进行这种培养,但当初哈伯兰特以及汉宁等科学家的尝试却没有成功,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观点)

师:大家分析得有道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哈伯兰特等科学家没有尝试成功,但却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193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White)配制出了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他和当时的一些科学家,用烟草的茎段形成层细胞和胡萝卜根的小块组织,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成功地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植物组织培养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他们未能从愈伤组织中诱导出芽和根来。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实,也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性的预言。科学家从提出预言到预言被证实,用了5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你认为科学家主要摸索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细胞培养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师:能不能稍具体些?

生:培养基的配制,培养过程中要控制的条件。

师:非常有道理。我们在扦插植物的时候考虑的也是插在什么样的土壤中,扦插后如何进行管理,组培也一样。但组织培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养基,又需要什么样的培养条件呢?我们先了解教材中的实验介绍,然后再作分析与讨论。上面的教学片段,展示的是植物组织培养从预言到通过实验探究使预言成为事实的大体过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引起学生对于植物组培技术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感悟,从植物枝条扦插可以成活,到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个体的推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正是这种推测,才会有异想天开的预言,有了预言才会促使人们去验证这种预言的成立,一个原本看似天方夜谭的猜测才会成为事实。同时也使学生明确,科技的发展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不同的细胞工程技术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不同的。从诱人的应用前景或者从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都可以创设出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诱导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通过技术操作原理分析,揭示技术与科学间的联系 技术的发展来自于科学理论的转化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由科学理论推测技术以及从技术入手分析其原理,是两种基本的教学策略,都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科学间的相互联系。

案例2: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配制

师:前面提到,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包括植物组织材料、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其中培养基的配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MS培养基的配方。(投影配方。配方参见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84,此处略)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植物组培培养基。MS是两位科学家Murashige and Skoog的缩写,这是他们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该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组织培养。

这个配方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而得出的,分析此配方,你认为配方中的成分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生;(讨论后回答)配方中含有多种植物生长必须的无机盐,还含有多种有机物。

师: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而且对不同无机盐的需要量有差异,因此配方中加入了多种无机盐,有些量多,有些量少,这些都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加入有机物呢?栽培植物体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给植物提供有机物呀。

生1:植物体是自养型的,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培养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生2:教材上介绍脱分化阶段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细胞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就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生3: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可以从其部分获得所需要营养物质,但组织培养的细胞是离体的,只能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

师:分析得非常好。那培养基中的琼脂也是提供有机营养的吗? 生:不是。它是凝固剂,用于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师:说得对,我这里补充说明,有机物还可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在我们刚才分析的MS培养基中,包括了无机盐(矿质元素)、有机物以及琼脂,但这个培养基只是个基础培养基,在实际进行组培时还需要根据培养要求等加入相关的激素。下面是胡萝卜细胞培养中添加的激素(投影):(1)诱导胡萝卜愈伤组织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 mg/L的6-苄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的一种)和质量分数为0.5 mg/L的奈乙酸(生长素的一种)(2)诱导胡萝卜丛芽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 mg/L的KT(激动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和质量分数为0.2 mg/L的NAA(3)诱导胡萝卜生根

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 mg/L的NAA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认为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什么作用?

生:不同种类的激素能诱导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师:继续看下面的资料(投影):

资料1: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处理离体培养的烟草茎髓,发现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两者的比例处于中间水平时,愈伤组织生长而不分化;两者比值较高时,则诱导芽的分化。资料2: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激素对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使用顺序以及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师:(总结,略)

上面的案例以资料信息的方式给出了MS培养基的配方以及采用不同激素添加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要求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对技术实践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培养基的配方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基础上的,很难完全通过理论分析而得出,因此对此类内容就不大适宜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具体的推测,而从已有的经验与结果入手分析结论与研究的方法更贴近。

3.关注技术应用,体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技术的成果对于社会的作用。在细胞工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学的目标,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技术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技术应用的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注重将应用与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看待科技发展的成果,合理利用科技的成果。

例如,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教材从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三个方面来介绍。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组培过程进行分析:在愈伤组织阶段,利用已脱分化的细胞进行培养,就可以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借鉴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细胞在培养液中悬浮培养就可实现细胞代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类似于种子的胚,如果加上人工种皮、充填营养就可以生产人工种子。从组培的外植体来看,不仅可以是体细胞,还可以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培养得到的植株就是单倍体,这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环节。植物组培是从细胞到植物体的培育过程,不受种子与繁殖季节的制约,因此可以做到大量快速繁殖,是一种“高保真”的微型繁殖。也正是因为植物组培是从细胞到植物体的过程,突变的细胞,被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要培育形成相应的植物体,都离不开组织培养,等等。

上述分析,不是对植物组培应用的简单罗列,而是将应用与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及技术操作特点相联系,使应用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回避科学发展对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告诉学生某种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是与非,而是要求学生能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学会用辩证的、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4.注重学习技术过程,拓展学生的认识

鉴于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其内容侧重以知识内在的逻辑来构建,因此有些技术操作、原理及应用都只是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将结论过程化,在过程中得出结论,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论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中的关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教材中只是介绍“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这个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它进行筛选?

案例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片段 师: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能否保证所有细胞都形成杂交瘤细胞? 生:不能。

师:那你认为诱导融合后可能会有哪些细胞类型? 生:可能有两两融合的类型,如B淋巴细胞互相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互相融合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多细胞融合的以及没有被融合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师:对。这就是说经过诱导融合,得到的是个“大杂烩”,其中显然只有杂交瘤细胞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这就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杂交瘤细胞从“大杂烩”中给筛选出来。教材介绍了什么方法? 生: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师:这种选择性培养基应具有什么功能?

生: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其余细胞都会死亡,从而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师:什么样的培养基才能起到这种筛选作用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喋呤阻断。淋巴细胞一般不能分裂增殖,而骨髓瘤细胞能不断的分裂增殖。淋巴细胞中DNA的合成有两条途径,而选择用来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没有S途径。根据这一信息,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案,从培养液中把杂交瘤细胞给筛选出来呢?

生: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喋呤,然后从中选择能够生长的细胞就可以了。

师:分析一下为什么?

生:氨基喋呤会阻断D途径,加入氨基喋呤后,只有D途径合成DNA的骨髓瘤细胞以及同核融合细胞就会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含有S途径的淋巴细胞以及同核融合的细胞尽管有DNA合成的途径,但本身由于细胞不能增殖,因此也会在培养基中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通过融合,既具有了骨髓瘤细胞能增殖的特点,又具有了淋巴细胞的S途径能合成DNA,才能在培养液中生长。

师:分析得很好。不过,刚才的分析中没有提及多细胞融合的,此类细胞通常不会增殖,因此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这样,在培养基中选择出来的就只有杂交瘤细胞了。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的功能,那么任何两种细胞间都能通过融合而具有两个亲本细胞的遗传性并且能够稳定遗传吗? 生:我猜测不一定。不同细胞融合后可能也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师:猜得有道理。请看下面的资料(投研究者用人的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含有双方的染色体。但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仅保留鼠的染色体而人类染色体则逐渐丢失,只剩一条或几条。右图是人的缺乏HGPRT 酶突变细胞株(HGPRT-)和小鼠的缺乏 TK 酶细胞株(TK一)融合后并在HAT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结果表明,能够存活的细胞中存在人的染色体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只会有17号染色体存在,另一种是有3号和17号染色体同时存在。已知只有同时具有 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这个意外的结果,让研究者找到了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一种方法。

分析上面的资料,你认为可以定位哪种细胞的基因?能定位何种基因?分析你的理由。

生:由于只有同时含有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而融合细胞小鼠的染色体不丢失,也就是HGPRT酶不会缺乏,这样融合细胞能否存活就取决于是否有TK酶。根据资料信息,TK酶的基因在人的染色体上,因此如果融合细胞能存活,必定含有人的TK酶基因。根据实验结果,融合细胞必须含有17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由此就可推断人的TK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

师:这是首例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进行的基因定位。人鼠细胞融合,没有留下双亲细胞的遗传性,但却找到了基因定位的一种方法,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很多的发现都来自于“失败”,来自于“意外”,但要从失败与意外中有新的发现,需要研究者有敏锐的意识与眼光。

上面的教学片段一是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具体化、过程化了;二是拓展了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将通过细胞融合进行基因定位的技术补充了进来。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拓展与补充的内容并不是教学的目标,这些内容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除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认识外,更主要的目标在于以此内容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如果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那就偏离了教学目标。

5.重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生物工程内容的特点,笔者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构建,具体指导以技术操作流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操作的原理(科学),分析应用(社会)与技术的联系。案例4:植物的组织培养的结构图

(图略)

通过此图揭示以下问题,并将它们联系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1)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是什么?(2)什么可以作为外植体?为什么?(3)脱分化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为什么?(4)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5)再分化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6)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应用?分别是哪个阶段的应用?这些应用的依据是什么?

再如,动物细胞核移植与克隆动物技术可构建类似的结构图,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篇:中老年合唱团排练的点滴体会

中老年合唱团排练的点滴体会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种形式的中老年文化艺术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中老年朋友构建多元化的艺术平台,是社会赋予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合唱这一艺术形式尤其受到中老年朋友的喜爱,吸纳众多的中老年人参与其中。合唱艺术活动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将着眼于实际,针对中老年合唱团的特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老年合唱团建设、训练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中老年合唱团;特点;训练举措;合唱指挥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62-02

一、中老年合唱团的特点解析

(一)深入了解中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对如何做好中老年人合唱训练工作是必要的。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各个系统、肌肉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导致思维欠活跃,想象力欠丰富。再者,随着年龄增长,嗓音也会发生变化,中老年嗓音的特点历来是识别中老年人的特征之一。喉部肌肉及相关组织萎缩而功能减退,使声带张力降低,声门关闭不全,音域变窄,发音容易疲劳,声音的力度和音色都会减退,出现所谓的“老人声”。另外,中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记忆力却不强。学习时一听就会,但也很快就忘。

(二)现实生活中,中老年人空余时间多,展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异常强烈,通过合唱训练、演出以及比赛的形式获得认可,他(她)们实现晚年人生价值的情感需求。合唱活动对中老年人来说,首先是自娱自乐,一旦参加合唱活动后,在老有所乐中体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就是合唱艺术的魅力。参加合唱后,既能学到许多音乐知识,大大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又可以与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沟通,愉悦身心。

(三)中老年合唱团成员大多音乐理论知识薄弱,歌唱水平参差不齐,这已成为中老年合唱训练中的首要问题。另外,合唱团成员从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科学唱法、气息支持、力度对比、音色调整、技巧运用、音乐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大家的声音都很有个性,对于声音讲究共性的合唱来说,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中老年合唱团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中老年合唱团的训练举措

对于中老年合唱团的训练,不仅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发声练习,还要加强音乐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的学习。并且自始至终应以强化合唱团的合作意识为主导思想,以激发合唱团成员主观的歌唱欲望为目标。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腹部肌肉群及声带比较松弛,呼吸的深度与持续力都不够好,进而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使得声音发散、发虚、不结实,整体合唱的声音没有透亮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艺术感染力。

声乐,说到底唱的就是一口气,可见气息在歌唱中的关键作用。所谓“气,沉于底;声,冠于顶。”在气息训练方面,邹文琴教授曾经说过:“要感觉气息是从咽喉处吸入。这样做会使气息吸入的位置低,并且听不到吸气声。”笔者经常用“轻轻吹去灰尘”的动作来启发学员尽快找到呼气的感觉。也可以用单音“5 5 5 5 ”来练习跳音,演唱时注意将每一个音都“往地面上扔”,以此找到气息的支点,这也是每次排练之前的必练项目。

记得笔者的老师曾说过:“歌唱时的气息就像汽车里的汽油,车里没油,再好的车也跑不起来。”同样,歌唱如果脱离了气息的支持,会使声音苍白而无力。

对于中老年合唱团成员声音的训练,一定要本着深入浅出的教学准则,练声曲的旋律应短小简单,音域跨度不要大,训练过程始终要秉承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如开始选择一些简单三度、五度以内的单旋律练声曲,逐渐增加一些容易把握的二声部训练,通过和声音程的训练,让学员体会到和声之美,从而也锻炼了合唱团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当学员对二声部有了一定的驾驭能力以后,再进行和弦训练。在多声部训练的同时,笔者将柯达伊的手势加入其中,手势与吟唱并驾齐驱,层次与语气遥相呼应,让学员们体会色彩丰富的音响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员们的声音一定要追求共性,扼制个性,合唱训练时,声音的协调才是合唱最重要的部分。

在声音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学员找到声音的高位置,笔者习惯采用柔和暗淡的“噜”“吁”“呼”等音来练习,这样既容易找到头声的位置,也易于解决换声区的问题。我国合唱前辈们将好的声音精辟归纳为“松”“通”“亮”三个字,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歌唱者发出美妙声音的感觉。声音的松弛也是相对的,打开喉咙要松、张开嘴巴要松、舌头要放松,感觉像是半打哈欠,舌根不能挤压,否则下巴喉咙都会紧张;口腔张开要有上牙床的支撑,或者是颧骨有向上顶起的感觉,状态积极,自然而不做作。发声时气息通畅,发出的声音有正确的气息支持,才能有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柱状贯通。合唱声音的明亮是要求统一的,是在松弛、通畅前提下的明亮。

在母音音色统一方面,通常变换开口(下接第64页)音与闭口音转换练习,先从意大利语的五个元音“a”“e”“ i”“ o ”“u”开始练习。当元音的练习能够统一音色、位置后,再加辅音的练习,如 “la le li lo lu ”“ma me mi mo mu ”等。合唱中要达到声音的协和,需要良好的歌唱状态、正确的气息支持、敏锐的音乐感觉等方面的配合,这也是每个合唱团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再好的声音,只要出现方言就破坏了整体的艺术效果。如何使合唱团成员在演唱时能做到“字正腔圆”?朗诵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训练手段。在学习新作品时,笔者习惯于让学员们大声朗读歌词,像歌唱一样,“将嘴巴放在心里”咬字,将每一个字往远处送。在演唱合唱作品时,乐句之间的声音连贯与否,是与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直接相关的,因此保持母音的连贯性尤为重要。

选择合唱曲目时,要根据中老年人的声音特点,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曲调舒缓的歌曲。也可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作品,由较简单的作品入手,如两声部的《小步舞曲》《茉莉花》《哎哟,妈妈》等,随着合唱团成员们的音乐综合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增加作品难度。

三、中老年合唱团的指挥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指挥就是合唱团的支柱与灵魂,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一个具备较高文学造诣、拥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合唱指挥,在整个合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指挥能够令合唱团的训练达到外在与内在的协和统一,引导合唱团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

另外,指?]与合唱团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挥通过手势、姿态以及与团员们的眼神交流等,来激发团员们的情感,传递对作品的诠释,通过指挥与合唱团的完美配合,让观众享受到美妙的合唱艺术。

对于中老年合唱团来说,指挥不但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对这些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合唱团成员,要尊重,批评时要婉转、幽默,让他们易于接受。

随着社会各界对中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的关心与关怀,中老年合唱团参与演出、比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演出或比赛前,应让每个团员都事先了解具体流程,并多安排一些排练的时间,尤其是彩排环节必不可少。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参与比赛或演出时,要注意让他们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重在参与。

参考文献:

[1]张昌丽.浅析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5).[2]孙耀东.试论音乐课中的合唱艺术与排练[J].考试周刊,2012(89).

第五篇:浅谈中老年民族舞蹈教学

浅谈中老年民族舞蹈教学

陈明玉

教授中老年舞蹈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希望找到更适合老年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

舞蹈是一个“残酷”的艺术,对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模仿能力,包括音乐的理解、乐感等要求都非常严苛,当然我们不能急于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群体(中老年人),因为一个舞蹈演员是从小经过长期专业、科学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中老年人的年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通过学习舞蹈、音乐,培养气质、素养,达到身心健康、心情舒畅、陶冶情操。

在学习中要循序渐进,从学习各民族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开始,掌握好(藏、蒙、维、傣、汉、哈、彝、苗)舞蹈动作的节奏、舞蹈要求及特点,直到掌握舞蹈的身韵、身法。

中老年人学习舞蹈时间短,没有系统的训练过怎么办呢?我认为方法很重要,老师要能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专业舞蹈技能来引导学员学习。我的具体方法是:

一、舞蹈动作分短节,反复教学,这样学员就会弄的明白,看的清楚。

1、先教脚上动作,一拍一拍慢慢来。

2、后教手上动作,一拍一拍慢慢来。

3、手、脚合起来,一拍一拍慢慢来。

二、要求学员在课堂上加强记忆

1、在老师将动作分解得非常细,反复教授的同时,要求学员记下动作,只有先记住才能跳好,最后找到感觉。

2、不要有依赖感,有的学员跳舞时不是指望老师,就是指望她前面的人,总是在“跟”。别人越跳越好,而他永远是没别人自己就不会跳,因为他的大脑永远停留在看别人的动作,根本没有体会到每个舞蹈动作带给自己身体的变化,锻炼的部位。所以没办法注意自己、欣赏自己。

三、教师示范动作要到位 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能随意,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到位,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动律特点,重拍的轻重、上、下手指的并、分,手臂的弯直,臀部的扭动,胯部摇摆的幅度,双膝都是大小颤动,都有自己民族舞蹈韵律的尺度,只有教师的认真示范,学员才能跳什么像什么。

四、多做对称动作,少做转动的动作

在训练时常提醒学员,管好自己的手脚,分清左右,不要被别人所左右。多做对称动作、左右动作,对训练大脑的灵活性有帮助。对于编排老年人的舞蹈动作时,最好少用360度转体的动作,多用45度、90度动作,也可用180度旋转的动作,因材施教,尊重规律。

跳舞能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用跳舞来延缓衰老。据《印度时报》报道,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报告称“舞蹈可以改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甚至可以延缓衰老。”愿我们的学员朋友,通过学习民族舞蹈,跳出自我、跳出自信,展示形体和内在美,显现高贵典雅的气质、时代女性的风韵。

总之,要学习好民族舞蹈,教师要把动作分解的非常细,要反复教授和练习。学员要掌握好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找到感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现在有些学员就仅仅靠一星期一次的课堂时间学习,下星期来时又还给老师了,所以只练不复习也是不能提高的。希望学员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多训练、勤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与体会1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网站系统架构设计 本网站采用ASP.NET的结构模型。ASP.NET结构是一个三层系统:UI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如图3-2 所示。 图3-2 结构模型......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小班化教学要就每位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任何空间与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学困生,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能获......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来源广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这种情况,我校于2003年在英语等学科上实施分层教学,让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

    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

    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应用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探求解决问题最佳方案,以提高教师和学员整体素......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 要 家用电器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选修课的特点,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跟踪家用电器最新的技术应用和发......

    二年级数学培训与教学实践体会

    二年级数学培训与教学实践体会当这本数学书翻到最后一页时,我才恍然大悟:一学期又结束了!时光飞逝,在我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这过去的日子时,它就又将画上一个句号了!在这个阴雨绵......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教学体会(定稿)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教学体会实验小学桂林校区魏新琴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