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

时间:2019-05-14 03: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

第一篇: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

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一)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应用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探求解决问题最佳方案,以提高教师和学员整体素养的教学活动。

一、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谓系统,系统论创始人冯.贝塔朗菲认为,“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钱学森认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四个特征:一是系统是由多个部分或者说要素组成的;二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或者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每一个要素都是“缺一不可”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三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四是系统整体具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殊属性、功能和价值,它们是在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之中体现出来的。

案例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也是这样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要自觉应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来指导案例教学的实践。

1、全面把握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

根据我们的实践,案例教学应该有六个大的环节,包括案例调查、案例编写、案例的分析、案例的讨论与交流、案例教学的总结、案例教学成果的转化等环节。

在这六个环节中,案例调查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我们为什么把案例调查作为案例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基础环节呢?我们有三个考虑。

一是从案例的来源看,我们需要进行案例调查。案例的来源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借用已经成熟的案例;二是改编成熟的材料;三是组织教师和学员亲自调查、自己编写,这一个渠道是主要的。

二是从对老师和学员能力的培养看,它有助于全面培养老师和学员的能力。调查研究是我们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我们老师的一种基本能力,把它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既有利于培养老师和学员调查研究的能力,又能够强化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发挥作用的:一是以培训和调研科的教师为主,组织案例编写组专门调查、编写。几年来,到基层调研的教师达60多人次,编写典型案例60多个。二是组织校内主体班学员调查编写。我们先后组织青干班、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村级后备干部班等班次的学员,编写案例150多个。三是动员工作在第一线的领导干部调查、编写。几年共收到基层选送的案例200多个,其中选用30多个。这些作用的发挥,有效地保证了案例的本地性,增强了案例的实用性。三是从案例教学的效果看,有利于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学员和老师参与了案例的调查和编写,不仅熟悉案例本身的基本内容,还熟悉案例相关的情况和背景,这样,不仅有利于案例的分析和交流,有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有利于触类旁通,解决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例如《光明村的困惑》,所发生的事就是发生我们夷陵区的事情,所写的这个村就是龙泉镇的李家台村,所讨论的这个案例就是我们组织相关的老师和学员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而撰写的。因此,案例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通过这个案例教学,不仅给这个村走出困惑提供了一些富有开拓性的方案,而且给学员解决本地同类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有的建议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效果。(见姚明芳和黎维维的分析文章P139——153)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抓好这六大基本环节,而且要抓好每一个基本环节中的具体环节。例如案例的编写。

案例的编写是在案例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所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撰写的过程。它是案例分析的基础,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并直接关系到案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对撰写的内容和任务除了做一般性的布置有求外,还注意抓住具体环节,对学员进行指导。

一是拟定提纲。拟定提纲是为编写案例作准备,它包括确定标题和拟定提纲两个方面。拟定提纲主要是根据案例编写的要求在确定编写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案例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材料及其相关的参考资料进行梳理、取舍,然后拟订出编写的提纲。

比如《光明村的困惑》,我们首先组织师生在案例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案例编写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梳理、取舍,将光明村近十年来曲折的发展过程分四个阶段来阐述,即“热潮中的发展”、“发展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拼搏”、“拼搏中的探索”,以顶真的手法拟定的四个小标题构成了案例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了详细的编写提纲。

再如《新任领导干部试用制》,我们在案例调查的基础上,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的时间顺序,将相关的环节和资料整理而成了本案例的提纲,即“组织部长的思索”、“部长与书记的‘密谋’”、“人大主人的招呼”、“县委常委会的决议”、“人大主任的警告”、“党报宣传与人大通报”、“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其实,拟订编写提纲也是对案例基本情况进行再认识、再深化的过程。这个环节做好了,就为正式撰写做好了铺垫。

二是撰写初稿。撰写初稿是编者在调查材料和拟定提纲的基础上,根据调查了解和掌握的材料对提纲进行扩展充实以形成正式案例文章的过程。

撰写初稿包括编写正文和设计思考题两部分。编写正文时,一定要紧扣文章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主题突出,合理利用材料。另外还要做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设计思考题一定要慎重认真,不可马虎从事,它关系案例培训的成败。好的思考题在案例编写中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设计的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般以2至4个为宜。

三是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是在完成案例初稿后,为保证案例不出现知识性、政策性、常识性错误,而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案例进行充分论证的过程。比如编写《新任领导干部试用制》后,就多次征询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等有关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意见。还比如《光明村的困惑》初稿出来后,我们先后组织县委组织部、县农委、县经委、县经管局等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起“会诊”,论证有关政策法规、事实数据和文字。再如编写《这个“假”到底该谁打》后,先后征求了工商局、技监局、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四是修改定稿。修改定稿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撰写的初稿在内容、结构、文字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然后确定文章的过程。比如《光明村的困惑》,我们主要是对它的语言、文字进行修改,前后修改了四次,由最初的一万多字到定稿时只有4000字左右。有的还需要对内容进行修改,比如《新任领导干部试用制》,我们在内容方面就进行了五次修改,从最初的4000多字增加到8000多字。

又如案例的讨论和交流这一环节,还需要抓好下发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学总结等环节。

总之,案例教学就是由这些重要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体系。这个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甚至决定着案例的教学的成败。

2、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应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案例教学不仅是由若干环节所构成的,而且是由若干相关方的要素所构成的。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纵向上把握各个主要的基本环节,还要从横向上把握好各个相关的要素,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

(1)教学案例基本内容的准备。

这是指教师对案例本身的准备,包括案例的基本内容、主要问题、争论焦点、相关知识,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等,教师都要作到胸中有数、心里有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案例教学的主动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2)相关方面理论知识的准备。知识方面的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为学员准备好案例教学的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案例的概念、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环节、案例教学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等等。帮助学员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于顺利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具有铺垫基础的作用。为了作好这种铺垫,作好相关准备,我们把掌握案例及其教学的理论和知识作为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作为每一个主体班次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所有的主体班次的教学中,我们都安排有《案例及其教学》的专题讲座。

二是为学员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我们所用的案例,都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要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如案例《唱主角的烦恼》中就涉及到了哲学理论、党建理论、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多种知识。案例《光明村的困惑》中,就涉及到金融法规、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资本运营等知识。案例《事与愿违的“百合”》中,涉及到决策科学、营销理论等知识。但是,由于学员的知识水平、工作生活阅历、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差异性,他们很难有相同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教师给学员准备和提供相关的知识,供学员研究和分析之用。

三是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有一些案例,只应用现实的理论和知识还不足于研究和解答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必须应用一定的历史资料和文件。例如《如何解决这个村的土地纠纷》这个案例,发生纠纷的土地的问题涉及到1956年合作社和1958年人民公社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如果对这些历史性的资料不了解,就无法分析这个案例,就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为了帮助学员正确分析这个案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就在事前两个星期,到区档案局查找出当年的历史文本,为学员深入分析这个案例提供了详实而正确的历史资料。

(3)案例教学辅助条件的准备。

这些有关的条件包括人员的聘请、场景的布置和道具的准备。比如组织案例的讨论和交流,还要聘请相关的专家和人员。例如,我们在讨论《这个假到底该谁打》这个案例时,我们就聘请了法律顾问李泽元、技术监督局专管执法的副局长、工商局专管市场的副局长等。同时,还要考虑许多相关的细节。这些虽然是细节,但是,它往往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学者必须重视,在事前就要加以解决。

3、正确应用案例教学的各种方法。

案例教学这个系统是有六大环节及其各个具体的小环节所构成的。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每个环节中还必须正确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案例讨论和交流这一环节中,我们就应用和总结出了五种基本方式。

(1)演讲式。演讲式就是在学员自学准备的基础上,推选有代表性的中心发言人,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进行演讲式交流要做到两个统一:一是案例分析的思考、撰写、演讲主体的统一。因为经过同一主体对案例问题的深思熟虑才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经过文字的斟字酌句才能归纳自己独特观点。只要这样,在交流才能避免出现“朗诵讲稿”的死板现象。二是讲和演的统一。演讲,要有演有讲,“讲”为主,“演”为辅。讲应以叙述语体为基调,风格要朴实,绝对避免向散文语言、诗歌语言,否则就会“动情”有余,而“晓理”不足;语速要根据内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要给人以平铺直叙、缺乏气势之感。演,就是要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适时利用目光、表情、手的动作、身体的姿势等等,以增强演讲的吸引力、感召力。

(2)论辩式。论辩式交流就是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案例交流的培训方式。它要求学员在论中辩、在辩中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例如,《这个糖厂该不该建》案例的交流,可采用正反辩论,同意建的做为“正方”,不同意建的为“反方”,在各自精心准备的前提下,开展大课堂集中辩论。为了说服对方,各自挖空心思,寻找理论根据,列举例证,运用铁一般的逻辑推理和剑一般的语言,使辩论精彩绝伦。又如在进行案例《这个假到底该谁打》的交流时同样采用这种方式,让有理有据的三种不同的意见彼此交锋:一种认为由技监局来打,一种认为由工商局来打,还有一种则认为由技监局和工商局联合来打。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说越清,这种不断地辩论、说理,能够使学员在唇枪舌战的过程中,敏捷地应用知识,迅速地升华认识,从而增强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式。模拟式就是引导学员进入相应的情境、扮演相应的角色对案例进行交流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是案例交流中最为鲜活和能最为突出案例教学特点的交流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模拟式交流可分为:角色模拟、情景模拟。

一是角色模拟。这就是要求学员充当案例中的人物角色来进行交流的培训方式。在交流中,学员应把握住角色身份、思想状态,始终以角色为中心来思考问题、阐释问题、解决问题,不当旁观者,不当评论员,而要去充当一次书记、镇长、厂长、经理、法官,去解决一个矛盾、化解一场风险、处理一件事情,经历一场思想斗争。如《唱主角的烦恼》,在交流中,学员就要把自己作为乡镇书记李安或者乡长王安录来进行角色定位,就要从书记李安或乡长王安录的角度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消除两人的误解,化干戈为玉帛,把工作做好。

二是情景模拟。这就是在与案例相同或相近的情景氛围中进行交流的培训方式。它要求学员进入情景、感受氛围,在情景中思索,在氛围中决策,在过程中吸收、升华。这种方式使学员对案例的分析和见解更能接近实际。如我在中南财大厂长经理后备干部培训班上对《这个糖厂该不该建》的案例交流就是模拟的决策论证会。我们布置好会议室,贴上“荣县糖厂修建论证会”的会标;确定会议主持人、主建方——专家组代表、反建方——行政组代表等各种与会者的角色;引导学员按照决策论证会的一般程序、要求进行论辩和交流。使学员在身入其境、充当其人、经历其境的体验中,应用知识、增加知识、开拓思维,进一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科学决策的观念。情景模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新闻发布、或商务洽淡、或论证决策、或现场会议等。

(4)当事人参与式。例如《光明村的困惑》的教学,我们就请该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参加我们青干班的案例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了学员为一方、村主任为一方、支部书记居中协调的场面,使讨论异常激烈,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5)现场研讨式。这个方式,就是以一个单位为对象,进行深刻的分析,既解决具体单位的特殊问题,又总结抽象出一般的结论,以指导其他相关单位和类似问题的解决。例如我们为了配合企业的改制,我们到当时的宜昌港浦公司,把这个企业中的债务问题作为研究和解决的对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组织了调查小组,对该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案例教学的方案,确定了参加人员,参加人员包括全体学员,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政府体改办的负责人。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学习实践体会

案例教学法学习实践体会

张林生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大体包含三个步骤:

1、整理案例:教材中涉及到的案例,往往不是以案例的形式直接出现的,而分布于课文的正文、图表、小字之中,甚至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分类和整理。

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学生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这个过程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显著的差异性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很精彩,分析很细致,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反而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教师将分析案例的 “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甚至是课外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在此时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不作过多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同时还要对这些观点加以归纳和总结。

3、回顾和总结

教师展示结论,和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结论和同学结论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各种结论加以点评(以鼓励的形式);也可由学生阅读课本来分析自己的得失,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3、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8、结果多元化。

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的事项:

一是课堂上易出现“冷场”、“爆棚”、或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同一课堂内并存的现象。我们的学生中大多数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重或轻的迷信权威、迷信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极端的现象:一种是爆炸式的释放,另一种是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

二是案例教学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的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的现象、规律、原则、原理等的整体,这样会出现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事项:

1、掌握讨论的主流方向,不要偏离案例主题。

2、各抒已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3、解答时认真听取,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丰富、提升自己。

4、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要明确,要重视分析的思维过程。

5、表述层次要清楚、结构要完整,要重视分析的思维过程。

6、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

第三篇:“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

林祖荣

——本文载《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第10期

摘要

本文针对“细胞工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适当拓展过程,注重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关系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建议,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细胞工程

教学案例

教学实践与体会

生物科技

“细胞工程”是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专题2,以下分主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谈一谈教学实践和体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轨道中来。

案例1: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片段

师:春天,如果你把月季的枝条剪下来,扦插在花盆里,过段时间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枝条变成了一棵月季。这种技术叫什么? 生:这叫扦插。

师:对,这是无性繁殖中的扦插。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枝条剪得短一些呢?有可能扦插成功吗? 生:能。

师:那如果我们继续将它剪得更短一些呢? 生:……

师:如果我们不断地将枝条分割下去,最后留下的是一个细胞呢?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就猜测: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并且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据此,哈伯兰特大胆提出要在试管中人工培育植物。哈伯兰特本人,以及后来的德国植物胚胎学家汉宁(Hanning)等人,都用植物的叶、茎、根、花的小块组织或细胞,进行过培养试验,但他们都没有获得成功。你认为哈伯兰特作出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生:细胞有全能性。

师:对。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这种技术现在已很成熟,在生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实验室也能进行这种培养,但当初哈伯兰特以及汉宁等科学家的尝试却没有成功,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观点)

师:大家分析得有道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哈伯兰特等科学家没有尝试成功,但却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193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White)配制出了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他和当时的一些科学家,用烟草的茎段形成层细胞和胡萝卜根的小块组织,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成功地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植物组织培养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他们未能从愈伤组织中诱导出芽和根来。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实,也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性的预言。科学家从提出预言到预言被证实,用了5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你认为科学家主要摸索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细胞培养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师:能不能稍具体些?

生:培养基的配制,培养过程中要控制的条件。

师:非常有道理。我们在扦插植物的时候考虑的也是插在什么样的土壤中,扦插后如何进行管理,组培也一样。但组织培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养基,又需要什么样的培养条件呢?我们先了解教材中的实验介绍,然后再作分析与讨论。上面的教学片段,展示的是植物组织培养从预言到通过实验探究使预言成为事实的大体过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引起学生对于植物组培技术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感悟,从植物枝条扦插可以成活,到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个体的推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正是这种推测,才会有异想天开的预言,有了预言才会促使人们去验证这种预言的成立,一个原本看似天方夜谭的猜测才会成为事实。同时也使学生明确,科技的发展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不同的细胞工程技术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不同的。从诱人的应用前景或者从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都可以创设出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诱导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通过技术操作原理分析,揭示技术与科学间的联系 技术的发展来自于科学理论的转化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由科学理论推测技术以及从技术入手分析其原理,是两种基本的教学策略,都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科学间的相互联系。

案例2: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配制

师:前面提到,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包括植物组织材料、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其中培养基的配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MS培养基的配方。(投影配方。配方参见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84,此处略)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植物组培培养基。MS是两位科学家Murashige and Skoog的缩写,这是他们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该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组织培养。

这个配方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而得出的,分析此配方,你认为配方中的成分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生;(讨论后回答)配方中含有多种植物生长必须的无机盐,还含有多种有机物。

师: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而且对不同无机盐的需要量有差异,因此配方中加入了多种无机盐,有些量多,有些量少,这些都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加入有机物呢?栽培植物体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给植物提供有机物呀。

生1:植物体是自养型的,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培养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生2:教材上介绍脱分化阶段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细胞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就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生3: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可以从其部分获得所需要营养物质,但组织培养的细胞是离体的,只能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

师:分析得非常好。那培养基中的琼脂也是提供有机营养的吗? 生:不是。它是凝固剂,用于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师:说得对,我这里补充说明,有机物还可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在我们刚才分析的MS培养基中,包括了无机盐(矿质元素)、有机物以及琼脂,但这个培养基只是个基础培养基,在实际进行组培时还需要根据培养要求等加入相关的激素。下面是胡萝卜细胞培养中添加的激素(投影):(1)诱导胡萝卜愈伤组织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 mg/L的6-苄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的一种)和质量分数为0.5 mg/L的奈乙酸(生长素的一种)(2)诱导胡萝卜丛芽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 mg/L的KT(激动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和质量分数为0.2 mg/L的NAA(3)诱导胡萝卜生根

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 mg/L的NAA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认为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什么作用?

生:不同种类的激素能诱导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师:继续看下面的资料(投影):

资料1: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处理离体培养的烟草茎髓,发现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两者的比例处于中间水平时,愈伤组织生长而不分化;两者比值较高时,则诱导芽的分化。资料2: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激素对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使用顺序以及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师:(总结,略)

上面的案例以资料信息的方式给出了MS培养基的配方以及采用不同激素添加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要求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对技术实践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培养基的配方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基础上的,很难完全通过理论分析而得出,因此对此类内容就不大适宜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具体的推测,而从已有的经验与结果入手分析结论与研究的方法更贴近。

3.关注技术应用,体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技术的成果对于社会的作用。在细胞工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学的目标,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技术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技术应用的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注重将应用与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看待科技发展的成果,合理利用科技的成果。

例如,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教材从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三个方面来介绍。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组培过程进行分析:在愈伤组织阶段,利用已脱分化的细胞进行培养,就可以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借鉴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细胞在培养液中悬浮培养就可实现细胞代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类似于种子的胚,如果加上人工种皮、充填营养就可以生产人工种子。从组培的外植体来看,不仅可以是体细胞,还可以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培养得到的植株就是单倍体,这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环节。植物组培是从细胞到植物体的培育过程,不受种子与繁殖季节的制约,因此可以做到大量快速繁殖,是一种“高保真”的微型繁殖。也正是因为植物组培是从细胞到植物体的过程,突变的细胞,被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要培育形成相应的植物体,都离不开组织培养,等等。

上述分析,不是对植物组培应用的简单罗列,而是将应用与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及技术操作特点相联系,使应用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回避科学发展对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告诉学生某种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是与非,而是要求学生能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学会用辩证的、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4.注重学习技术过程,拓展学生的认识

鉴于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其内容侧重以知识内在的逻辑来构建,因此有些技术操作、原理及应用都只是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将结论过程化,在过程中得出结论,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论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中的关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教材中只是介绍“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这个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它进行筛选?

案例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教学片段 师: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能否保证所有细胞都形成杂交瘤细胞? 生:不能。

师:那你认为诱导融合后可能会有哪些细胞类型? 生:可能有两两融合的类型,如B淋巴细胞互相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互相融合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多细胞融合的以及没有被融合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师:对。这就是说经过诱导融合,得到的是个“大杂烩”,其中显然只有杂交瘤细胞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这就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杂交瘤细胞从“大杂烩”中给筛选出来。教材介绍了什么方法? 生: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师:这种选择性培养基应具有什么功能?

生: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其余细胞都会死亡,从而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师:什么样的培养基才能起到这种筛选作用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喋呤阻断。淋巴细胞一般不能分裂增殖,而骨髓瘤细胞能不断的分裂增殖。淋巴细胞中DNA的合成有两条途径,而选择用来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没有S途径。根据这一信息,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案,从培养液中把杂交瘤细胞给筛选出来呢?

生: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喋呤,然后从中选择能够生长的细胞就可以了。

师:分析一下为什么?

生:氨基喋呤会阻断D途径,加入氨基喋呤后,只有D途径合成DNA的骨髓瘤细胞以及同核融合细胞就会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含有S途径的淋巴细胞以及同核融合的细胞尽管有DNA合成的途径,但本身由于细胞不能增殖,因此也会在培养基中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通过融合,既具有了骨髓瘤细胞能增殖的特点,又具有了淋巴细胞的S途径能合成DNA,才能在培养液中生长。

师:分析得很好。不过,刚才的分析中没有提及多细胞融合的,此类细胞通常不会增殖,因此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这样,在培养基中选择出来的就只有杂交瘤细胞了。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的功能,那么任何两种细胞间都能通过融合而具有两个亲本细胞的遗传性并且能够稳定遗传吗? 生:我猜测不一定。不同细胞融合后可能也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师:猜得有道理。请看下面的资料(投研究者用人的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含有双方的染色体。但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仅保留鼠的染色体而人类染色体则逐渐丢失,只剩一条或几条。右图是人的缺乏HGPRT 酶突变细胞株(HGPRT-)和小鼠的缺乏 TK 酶细胞株(TK一)融合后并在HAT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结果表明,能够存活的细胞中存在人的染色体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只会有17号染色体存在,另一种是有3号和17号染色体同时存在。已知只有同时具有 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这个意外的结果,让研究者找到了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一种方法。

分析上面的资料,你认为可以定位哪种细胞的基因?能定位何种基因?分析你的理由。

生:由于只有同时含有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而融合细胞小鼠的染色体不丢失,也就是HGPRT酶不会缺乏,这样融合细胞能否存活就取决于是否有TK酶。根据资料信息,TK酶的基因在人的染色体上,因此如果融合细胞能存活,必定含有人的TK酶基因。根据实验结果,融合细胞必须含有17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由此就可推断人的TK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

师:这是首例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进行的基因定位。人鼠细胞融合,没有留下双亲细胞的遗传性,但却找到了基因定位的一种方法,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很多的发现都来自于“失败”,来自于“意外”,但要从失败与意外中有新的发现,需要研究者有敏锐的意识与眼光。

上面的教学片段一是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具体化、过程化了;二是拓展了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将通过细胞融合进行基因定位的技术补充了进来。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拓展与补充的内容并不是教学的目标,这些内容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除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认识外,更主要的目标在于以此内容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如果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那就偏离了教学目标。

5.重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生物工程内容的特点,笔者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构建,具体指导以技术操作流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操作的原理(科学),分析应用(社会)与技术的联系。案例4:植物的组织培养的结构图

(图略)

通过此图揭示以下问题,并将它们联系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1)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是什么?(2)什么可以作为外植体?为什么?(3)脱分化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为什么?(4)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5)再分化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6)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应用?分别是哪个阶段的应用?这些应用的依据是什么?

再如,动物细胞核移植与克隆动物技术可构建类似的结构图,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篇:六个一实践活动体会

六个一实践活动体会

确定一个近期目标,争取一点进步,改正一个缺点,为家长做一件事,为老师同学做一件事,参加一项中队活动—这是团校给大家布置的六个一实践活动。

争取一点进步,对于我来说,最大的进步就是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多读一点有用的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改正一个缺点,我最大的缺点是粗心。在以往,我经常把数抄错,把字写错„„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我认真审题、仔细检查,使这次数学考试没有犯粗心的毛病,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为老师同学做一件事,在期末的时候,学习部和班主任老师让大家展开“一帮一”活动,我根据自己的强项—语文,收了两个徒弟。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放学之后,经常帮助他们解决数学上的问题,使他们成绩有了一些提高,使我也进行了锻炼和复习,也印证了这句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为家长做一件事,在以往,我不会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是在这次假期中,我也为家里做了一些家务:扫地、擦桌子、做饭„„,从中,我也体会到了做父母的辛劳,因此今后我在空闲的时间,应尽可能地帮助家里做家务,尽一份孝心。每当我听到<<感恩的心>>这首歌时,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温暖。是呀,感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感恩的真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我的耳畔响起这首《感恩的心》,含义呢? 乌鸦,在人们眼里是一种很不吉祥的动物。但是你知道吗?乌鸦其实是一种很有良心的动物。小乌鸦从小吃大乌鸦喂的食长大,当小乌鸦长大的时候,大乌鸦也就老了,无法自己捕食了。每当这个时候,小乌鸦就会天天捕食,送到老乌鸦口中。像乌鸦这样的动物还有很多,它们都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父母年老时,会不断地为它们捕食。这是对帮助过你的人感恩。海伦·凯勒,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她,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伟大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声、无光、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命运的无情给她带来了致命的创伤,可是她又重新站了起来,在哈佛德克利学院就读,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波,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并且感恩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她感恩,感恩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付出,感恩命运给予了她创伤、挫折,炼就了她一颗不屈不挠的心。这是对挫折的感恩。灰尘,这是一个讨人嫌的辞藻。它污染了环境,还有害人体健康。但有谁知道,灰尘其实也是一种好的物质。没有了灰尘,阳光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天中没有云朵,地面干旱贫瘠,天气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不是太冷,就是太热。与此同时,还会造成宇宙中许多有害射线地肆意进入,给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我要感恩灰尘,是它给予了我们生存在地球上的条件。这是一种对不起眼事物的感恩。感恩有许多种,有对帮助过你的人感恩,因为他(她)给予了你心灵上的抚慰;有对挫折的感恩,因为它炼就了你一颗敢于拼搏、不屈不挠的心;有对不起眼事物的感恩,因为它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当你学会感恩时,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祥和;当你学会感恩,你会发现别人对你的讥讽也变得友善;当你学会感恩,你会发现遇到挫折你已不再惧怕。这就是感恩,只有你学会感恩,才会发现人生的真谛,谱写出人生最华丽、无憾的篇章。

通过这六一个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也受到了很多教育。帮助我了解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团员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以后我会继续坚持“六个一”,使这个活动得到延伸,使它成为一种习惯,永远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

第五篇:案例教学法教学体会

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教学体会

非常有幸参学校组织老师参加有关案例教学法的课题研究,我积极参与课题知识的学习与交流,认真撰写教学设计、学习体会等。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值得学习及全面推广。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主动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来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率并解决其传授知识系统性不强的缺陷。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二.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下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设计不同,样例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样例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操作方法,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的教色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发言和提问,老师作为一位讨论的平等参与者,真正的作用是使讨论能沿着一定的线索有效的进行下去,并进行恰当的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也会与其他的方法相融合,使案例教学法扬长避短,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实现对知识全貌的系统了解,实现对知识点深入学习研究的目的。

下载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 2007年08月31日 星期五 13:40 哈佛案例闻名遐迩,但书本上的研读和课堂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作者通过在哈佛的学习,体会和理解了哈佛案例教学的理念及方法,了......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体会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体会 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

    实践与体会1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网站系统架构设计 本网站采用ASP.NET的结构模型。ASP.NET结构是一个三层系统:UI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如图3-2 所示。 图3-2 结构模型......

    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教学案例(一)

    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教学案例(一) 一、依据和意义: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文章基......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小班化教学要就每位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任何空间与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学困生,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能获......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来源广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这种情况,我校于2003年在英语等学科上实施分层教学,让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

    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东省老年理论研讨会(2013)征文共沐夕阳红同唱黄昏颂——浅谈中老年粤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广州岭海老人大学粤曲班谢宝玲老师内容提要: 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