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感受64859(定稿)
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要听竹园小学老师的两堂作文课。说实在的,现在开课听得最多的就是阅读教学课,而听作文课比较少。大家也深知作文课难上,也就不敢轻易地去上。于是去的时候,拉下了他们的教案,看到的教案是粗线条的,可心里有了很多期待,粗线条下一定隐藏着细节。
带着期待聆听了两位年轻教师的课,让我由衷感叹,不虚此行。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叩开作文的大门,轻松地踏上作文的正道,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愿。李老师下了功夫,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抓住新旧交替的契机,盘点旧年,展望新年,创设情境,跟新年老人说几句话。李老师结合新年的到来,设计新年老人的祝福以及让部分孩子说说新年心愿,让课堂一下子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有话要说,每个孩子都在积极思维、发言。在“新年老人”的提示下,回顾旧年,展望新年的情境,学生回忆了过去一年最高兴的和最难受的事,学生思维拓宽了,发言踊跃了,国内外重大事件、身边琐碎小事无不牵动全场思绪。而此刻,林老师在孩子们的发言中不停地捕捉着他们的兴趣点、动情点和兴奋点。老师机智而恰当的过渡语像一根丝线,将学生的妙语穿成了一串珍珠项链,引导孩子去看,去听,去想象,去表达,用已有的词汇描绘眼前的景、此时的情。预设与生成浑然为一体。
杨峥老师执教的《海宝,我想对你说》洋溢着炽热的激情,一开场杨老师那字正腔圆极富磁性的声音、生动的语言描述就深深吸引了全场目光。海宝绚丽的动漫出场在世博期间深入人心,当天——世博会之后再次欣赏,更是一番别样的亲切感受。充满活力的海宝和幽默智慧的老师,打开了一堂轻松愉悦的三年级趣味作文课。师生智慧火花在课堂中不断碰撞,学生畅所欲言,课堂其乐融融。
第二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想
4月28日星期三,沈二小四楼的大礼堂里,普陀区2010“潮涌普陀”音乐教学高端研修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活动分上午教学观摩和下午的理论讲座两大部分。
上午,三位出色的教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教学过程,也展示了她们在音乐课堂的个人魅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课,沈二小刘春燕老师的《我的家在日喀则》,这是一位本色出位的教师,个性张扬的她穿着藏族服饰就来上课了,一看就知道她今天上课的主题就是藏族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内容本来只是四个乐句的一首儿歌,刘老师却把它变成了三段式二声部,增加的教学难度、丰满了教学内容,把这盘简单的“家常菜”做足了料,变成了“美味大餐”,从一开始的感受、学习藏族舞蹈,到扩展二声部教学,到“载歌载舞,最后拓展以赞美自己家乡编创歌词,始终围绕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却一点不让人感到枯燥腻烦,看得出刘老师的备课是充分搜索资料,所以这是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二次课程”。
第二堂课是台门小学裘燕老师的《哈里罗》,这是一位善于“以静制动”的教师,她抓住了小学生在音乐课好动的特点,在聆听中以“手指舞”取代全身律动,更加关注了学生聆听的效果
第三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金寨镇中心学校 钟山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业务交流活动,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最为深刻的有这两点:
一定要重视课前的情景导入。原来我并不注重情景导入,觉得那是公开课的“花架子”。而现在,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精心设计情景导语的重要性。学生不可能脱离他的生活经验而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聚集在同一个课堂的孩子又各有各的情况,而且课前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过。所以,如果没有精心设计一个很好的情景导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语文学习状态。因此,有人评价: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导语都让我受益匪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情景导入决不是“花架子”。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将“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的体裁和教者的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使课开始就很精彩,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空话,不应局限在某种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参与课堂,把一个整体性的任务分化到各个小组,全班共同来完成这一个整体性任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气氛上,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也是课堂氛围的一个表现,如何调动学的思考参与才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经过这段时间的听评课,从每位上课老师组织的教学形式上,我开始坚信:一切学习组织形式都是为学习效率服务,形式不是惟一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本身就存在性格不同,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即使教案相同,教学也呈现不同风格,有的教师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沉稳踏实、有的教师才华横溢,有的教师一丝不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语文的多元化教学,可以说“教无定法,教无常规”,但是有个前提,这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必须让学生从语文课中学习规范的汉语,感受文学的魅力。
第四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本大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每一教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我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我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我也从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听了刘光辉老师、黄秀芳老师、冯小红老师、王艳玲老师这几位老师的课。从听课中我感觉到老师们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老师们的课件制作丰富多彩,尤其是黄秀芳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讲的是《梅花魂》整节课,从自学讨论到检查自学效果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普通话标准抑扬顿挫,各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很到位。王艳玲老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几位年轻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看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方法和师德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五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杨俊兴
1.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
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