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 作文教案
话题作文“感受美好”导写
[写作指导]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就要求我们从点滴的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而把它诉诸成文字。本话题有两个关键词:“感受”、“美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给我们提供了选材的自由性。“感受”是指寻找、发现、体验、感悟、反思,在文中要尽情张扬,要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美好”比较虚幻,要化虚为实,由虚到实,虚实结合。写作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而选好写作角度,拟好作文题目,如“精彩瞬间”、“美丽的时刻”、“那一刻,我终身难忘”、“祝你生日快乐”、“送别夕阳”等等。选材上要能挖掘生活积累,撷取自己感受最深最为熟悉的人、事、物入文,要尽可能凸现个性,写出波澜,要有细节描写,真实感人。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记事时,要抓住最具有特征的环境来进行烘托等。不要矫揉做作,要抒自然情,写真情文。在文体的选择上,比较合适写记叙类、抒情类文章,写作议论文容易空泛。
[思路点拨]
1.感受自然的美好。如感受春天的美好,以“春天的声音”为题;感受四季的美好,感受一切生物的伟大、崇高和灵性。
2.感受挫折的美好。生活往往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克服挫折,取得成功,从而是生活更加美好。
3.从读书中感受美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使你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徜徉其间,其乐无穷。
4.以《美好的味道》为题。当我们身处美好境遇时,一定要仔细品味,好好珍惜,不轻易放过,更不要留下悔恨。从日常生活中撷取两三个写作素材,如父亲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聊天,是幸福;妈妈用茶水洗草席,让我躺在躺在席上睡觉时能闻到茶叶的芳香,是幸福;家里涂了油漆,妈妈准备了菠萝皮,电风扇一吹让我闻到菠萝的香味,也是幸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产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艺术魅力。
5.美好,只要用心去发现,其实就在你我身边。一对小兄妹在时届年关的那个夜晚,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却无饥寒之忧,吃得香,睡得暖。他们未成年之时,也许并不在意,但当他们长大成人特别是“成家”,已经为人父母之后,对父母的这种博大的爱就会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更直接的感受。
6.美好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受。幸福也是如此。点面结合,感悟亲情、友情的美好,由现实的不美好,到渴望世界的美好,在对比中感受生活的无穷乐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7.攫取亲情中的几个美好的片段,连缀成文,以自己对美好的感受贯穿全文,但不能堆砌材料,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写出亲情的美好,人际的和谐,也可以借鉴《一碗阳春面》的写法,写一家人怎样相濡以沫战胜困难和挫折,感受人生的美好。
[佳作欣赏]
收藏幸福池莉一个人宣称自己幸福的时候,那不一定是真的幸福。去年秋天,我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一个节目的拍摄,遇上一位少女。在演播开始之前,我们都坐在演播室外面的走廊里,唯有她坐不住。她兴奋得双眼炯炯、手足无措,不断的对我们说:“我真是幸福!我太幸福了!”她为平生第一次被中央电视台邀请而感到幸福,更为即将为某部领导接见而感到幸福。我再次见到这位少女是前不久的事情。在北京的一个读者俱乐部里,她静静的坐着,年轻的脸上布满过分凝重。后来,她十分沧桑的告诉我:“我是多么幼稚可笑啊!那天我简直就是小丑!当然,我再也不会那么傻了,哪里有什么幸福?狗屁!”大约前后也就是一年光景吧,那少女就全盘否定了她以前那么充沛的幸福之感。我不知道在那少女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但是,在我看来,她健康的活着,她年轻漂亮,她还有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她身上挂着随身听,她喝茶的时候嘴唇有力而充满渴望,她的皮鞋光洁如新。这就够了,这证明她完全有可能遭遇幸福。不过,自古少年多激愤,常常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个样子的少女也是不奇怪的。幸福到底有没有?当然是有的。只是幸福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和肤浅。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能当作幸福,那不过是一种燃烧,注定会转瞬即逝。幸福则是另外一种东西,它直接与我们自己的心灵有关,而与一切世俗的、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获得某种荣誉,得到某种奖赏,甚至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世界性的,它们也不一定就是幸福。要知道,所谓世界性也是一群人在热闹而已。有太多的因素随时会击碎人为构造的热闹和光荣。关键是自己的心灵,它是否在那一瞬间冲破肉体的层层屏障,直接接受那极度欣悦之感,并且把那欣悦之感攫取回来种植在我们的感觉之中,然后,就有一股甘泉开始在我们的血管里缓缓流淌,长久不衰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无论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想起它,它就会流淌和滋润。这才是幸福。说实在的,人的短暂一生,幸福并不多见。它是需要我们精心收藏的。当你埋头工作了许多时日,终于在某一时刻圆满完成了预想的工作,你站起身来,推开窗去,恰好这一天外面是蓝天白云,花香草也香,那么,深深的呼吸吧,放眼远望吧,微笑吧,呼喊吧,不要急于结束这一刻,不要忽略了这一刻,这就是幸福,慢慢品味它,享受它,并且收藏它吧。不要以为幸福直接等于金钱,不要以为幸福直接就是香车宝马、功名利禄,不要以为幸福直接就是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幸福是另外的东西,是有灵性的东西,是需要微妙对应的东西。只有懂得收藏才会懂得品味,只有懂得品味才会抓住幸福。幸福这东西,拿起来与放下去是大不一样的。就如我认识的那位少女,她一旦放弃就发现幸福全都溜走了,她只好认为幸福是狗屁。但我们谁都明白幸福不是狗屁,人生需要它,否则,我们活着为了什么?[点评]从日常生活事例取材,平淡中寓含深意。幸福是一种直接与心灵有关的东西,它与一切世俗的、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幸福应该像甘泉一样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长久不衰地滋润我们的生命。人生短暂,幸福并不多见,它是需要我们精心收藏,只有懂得品味才能抓住幸福。(江苏王俊)【考场美文】让世界更美好
河南一考生
我曾经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自己。
任何一个生命都源于两个细胞的一次偶然碰撞,而生命的消失又是上帝玩的一次死亡游戏。
所以,我不相信任何人。
无奈地坐在这儿,一颗泪滑进嘴里,才知道往事如一粒粒盐巴。总觉得,从小到大,周围的人让我认不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炎炎烈日透过玻璃窗照在每一个人焦躁的脸上。
想想外面的世界,小贩们正在贩卖着季节与风情,随时捕捉踏进门槛的每一屡足音,躲在口红后的嘴巴犹如一支准备射击的手枪,随时准备把语言的子弹推上枪膛。
想到这里,无可奈何。失落像勾脱的长袜,阴阴一道一直爬到小腿肚上。
虽然喜欢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美景,却也感到孤独的寂寞,虽然想用欢笑取悦生活,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哀。
就连最亲近的人都在误导我。
我把自己暗暗叫做叛逆的精灵,想用日光划破那道惨白的天空,跨出祖祖辈辈未曾走出的泥坎。
父母只是让我认识了泥土,一辈子安于现状,没有灾害便是幸福。
其实童年的日光洞穿时俗端坐在记忆之上。回望过去,使他同落霞与孤鹜一齐飞。
一直在寻找一个最亲近的人包括可以相信的人。难道就是他吗?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不,他正在对自己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不要说自己已经长大,周围的人在误导你,影响你对事物的观察,你何不从自身看起,从镜中寻找自己的不足?
其实,心胸不是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
不要以为酒吧女那飘飞的黄发像茅草一样使古镇缺乏营养,何不把它看做是时代的潮流呢?
不要把周围的一切人看得那么冷漠,使自己感到孤军奋战,相信别人,世界会美的。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世界会更美好。
[点评]美好是一种心境,只要换个角度,心胸宽广,不美的现实也会变得美好。角度新颖,见解独特,感情真挚,手法高明。
感受美好
岁月无声地在我身旁穿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快乐时总将它们一一取出,任美丽在思绪间绽放。
我喜欢听音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于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身边的美——
夏夜的繁星高高地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它们快乐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宁静的夜里,有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独便都销声匿迹了。
星空,真美!
秋日的余晖投下了一个个俏丽的影儿,树叶儿便像一枚小舟,在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纷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自己的美丽,给自己的生命乐章谱写最动人的一曲!
落叶,真美!
冬天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绚丽的光彩。那一抹夕阳,悠悠地流露出离愁的忧伤。游子们也会在这一刻留下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段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乍看这夕阳中不时地坦露出淡淡的离愁,但也掩饰不住它们永恒的美好。
夕阳,真美!
人生短暂,美丽转瞬即逝,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美便俯拾皆是。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忧伤时的一份慰籍......,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生美丽,从生命的开端到结束,孕育着无尽的美。——心灵,在美丽中晃动;希望,在美丽中萌芽;生命,在美丽中充实。让我们倾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悟人生,感受美好。
感悟人生,不为别的,只为活在美丽中。
感受美好,不为别的,只为没白活一回。
感受美好
有人问一个盲人:“对于世间的美好,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你痛苦吗?”盲人却意外的回答:“痛苦?我痛苦什么?与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与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况且我还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间的美好,我的生活让我感到十分幸福。”
是啊,我们常常用失落把自己包裹起来,一直叹息生命的平凡与渺小,宛若一杯失去醇香的酒,却把美好压缩在心中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只要我们将美好还原,让美好充溢我们的心灵,就会始终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与豁然的胸怀。
感受美好,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豁达的心态。世间本无完美,茉莉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几份馨香,玫瑰虽色香俱全可又浑身是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如果拿自己的地位与美国总统比,拿自己的财富和比尔*盖茨比,拿自己的容貌和嫦娥西施比,那世间有几人能幸福呢?只需我们保持一份豁达的心境,就能放大美好,缩小痛苦,而多一点快乐,多一点温馨。我们无须感叹年华流逝的漠然孤寂,也不必为日月如晦,花开花落而惋惜,只要凡事都保持一份从容淡泊的大度,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想那诗仙李白,他当不上官又囊中羞涩,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才比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赤赤条条地皈依于美好,让我们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人生有几许?人生的几份醉又何须说尽呢?生活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声淡淡的问候,一份轻柔的思念。。。会让你对生活、对生命知足!也如古人所云:“知足者常乐”。
每天的每一刻都会有温暖的阳光洒落,但当你的世界有几份阴霾时,看看世界、看看季节、看看你的人生,是否会有一件事情让你感到无限温暖?
一叶知秋,在淡淡的阳光下拎起季节的落叶,你会发现秋季来临的那种喜悦与甜美。一片落叶能带给你一份凄凉,同样也能带给你一份美与真,那我们就将美与真常存心中。
让我们感受美好,把一切不值得记住的事情都交给沙滩,让海水卷走那些不快,伴随着新一轮朝阳,将是你无忧的笑脸!
感受美好(云门)
一次带女儿乘公共汽车到附近的公园去野餐,不想我们两人玩得开心,错过了回来的公共汽车。星期天的公共汽车次数少,等下一班要一个小时。其实公园离家不远,走路半个小时,于是同女儿商量,可否走回去。四岁的女儿人小鬼大,知道老爸从来不会抱她走路,走回去就得靠自己的小腿,于是眼睛一转就表示还是继续在公园里玩,等下班车来了再搭车回去。这样她既省了走路,又可以继续玩下去,一箭双雕。
女儿属于头脑灵活四肢懒惰的一代,宁愿将过剩的精力消耗在爬滑梯荡秋千上,也不愿多走一步冤枉路。毕竟这种把戏已表演过多次,骗不过老谋深算的老爸。我这次是成心让她走一回。见商量不成,只好威胁利诱,她于是同意跟我走回去,可小嘴翘的可以挂一只油瓶子。
回来我们抄的是一条近路,以前从来没走过。小路弯曲而宁静,路旁全是住家。路上除了我们两人,见不到其他行人。偶然有车开过也静悄悄的,不象在大路上那样疯吼狂奔。秋天的阳光灿烂而温暖,清新空气中夹杂着鲜草的芳香。路旁住家院子里的花儿开得正艳,金黄的橘子,火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与美好涌上心头,脚步自然也放慢了,以便享受这难得的时刻。
女儿显然也被感染了,脸上渐渐出现了笑容,小腿也变得轻快了,不停地跑前跑后向我报告着发现的蜜蜂和小鸟儿。我们见到漂亮的花儿就停下来闻闻花香,女儿会将鼻子凑到花心处,长长的吸上一口气,然后转过头来对我说:“真香啊”。接着又跑到另一丛花丛旁,将头埋进去。
女儿的笑声惊动了院子里伺弄花草的女主人,她放下手中的活儿,微笑着走过来,同我们招手。不怕生的女儿主动打招呼,刚才的汉语立即换成了英文。女儿直夸她的花儿漂亮,把个老太太笑的前仰后合。老太太则夸小家伙聪明伶俐,连身上穿的裙子也漂亮。这一下简直挠到了小姑娘的痒处。自然两人话匣子打开,接下去就成了女儿和老太太的交谈,流畅的连我都不忍心打断。
回来后女儿全然不提公园里的乐趣,同她妈妈滔滔不绝地讲路上遇到的一切。从那以后,女儿也就愿意同我到家附近的小山坡上去玩,不再一味留恋那些滑梯和秋千之类的玩艺。山上全是野草和小丛林。以前带女儿爬过一次,但是匆匆忙忙的,象是赶路,弄的小家伙兴趣索然。这次去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下午,我们沿着山路慢慢爬上山顶,一边爬一边欣赏路边不知名的小花儿,有时还会惊起一群小鸟。女儿更是小鸟般的飞前飞后,小嘴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
我找一片小平地坐下来,眺望远处绿葱中的红顶白墙,尽情享受这秋日的阳光。女儿仍然忙个不停,一回儿追逐一个飞虫,一回儿摘一朵蒲公英花,迎着太阳将花儿吹得在她的身旁飘扬。后来她还摘了紫色的野喇叭花,插满了她的小背带库,象是喇叭花爬到了她的身上。于是我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了她的身上,她象演员在尽情的表演,我则是一个观众在认真的观看,不时还要喝彩几声。女儿则表演的更起劲。她的笑声传的很远很远,惹的偶然散步到此的人们向她挥手微笑。
以前也见过一些美景,但从来没体会过这样的美好。其实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是美好,只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尽情的享受自然,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美丽动人的。
【试题亮相】
大自然是美好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宇宙的精华;社会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领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或见解吗?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4)不得抄袭。
第二篇:《感受父爱》作文教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感受父爱》
辅成教育集团 查亦丹
主题:感受父爱
主导线索:通过对两篇短文的阅读与感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感恩。整合资料:学生作文片断,《拐弯处的回头》,《父爱完全网》,音乐《父亲》 教学目标:
1、通过两篇同一主题的短文的学习,理解父爱。
2、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研读,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世间伟大的爱——父爱。
3、懂得感恩,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习过程预设: 课前谈话:
猜节日:教师节是几月几日?母亲节是哪一天?父亲节是哪一天?
一、由学生作文片段切入主题,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1、出示学生作文片段。(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段)
‚我的妈妈十分爱我,‘囡囡’常挂在嘴边。但每当我考100分,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时,我却只听到一声淡淡的‘好的’,我有点心灰意冷,难道爸爸不爱我?‛ ‚……我感冒了,老妈千叮万嘱。老爸却在临行前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按时吃药’‛
2、这样的事是否也发生在你们身上?与慈爱的母亲相比,父亲有时显得严肃,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父爱。(出示主题)
二、学习《拐弯处的回头》,懂得平日里父爱在细节处。
1、(有一个孩子也和你们一样渴望父亲的关心和安慰。)出示短文,学生自由读。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2、指名读短文,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的心情如何?(学生与同桌交流心情,集体交流)
3、出示下半部分短文。学生读一读,此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1)这个“不经意”是真的不经意?(是故意回头的)虽然表面上不在乎,但心里还是牵挂着孩子。
文中说“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爸爸回头了,是什么东西让他回头的?(对孩子的牵挂、关心和爱)
(2)研读爸爸回头时的动作:“不经意似的,悄悄,很快瞟”感受父亲表达爱是含蓄的。
4、此时你就是那个小男孩,从爸爸这回头和简单的眼神中你体会到父亲想对你说什么? 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大音稀声,大爱无言”不善于表达的父亲,用简单的一个回头、一个眼神表达了千言万语,表达了深沉的父爱。
师:来,让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父亲这令人难忘的回头吧!(出示短文题目,学生读短文。)
在我们生活中父亲也是这样不动声色地爱着我们——
5、学生写“爱的发现卡”:写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动作或细节。
6、交流。
三、学习短文《父爱安全网》,感受危急时最无私的父爱。
师: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爱包含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爸爸爱我们爱得含蓄,爱得深沉。在危急时刻,父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1、自由读短文,把令你感动的,能体现父爱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同桌交流,集体交流)重点感悟短文的12、13自然段。
‚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再用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他唯恐不牢,又换手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枝上。他又除下身上唯一的内裤,用尽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条,圈在盆周围。布条如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
A、读了这一段,你被感动了,是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冬华对孩子的爱的?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预设:“用牙,用手撕”感悟到在危急中为了救女儿急中生智,连牙也用上了。“惟恐不牢”体会冬华爱孩子之深,洪水太大,他要他的孩子绝对安全。“他又除下身上惟一的内裤,用尽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条,圈在盆周围。”从“惟一的内裤,用尽全身的力量,”体会到为了孩子他什么也顾不得了,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感受父爱的无私。
B、在黑暗中,在洪水里,冬华能用一只手和牙齿编制这样一张安全网,在危急中父爱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冬华用套、绑、圈,用布条为孩子织了一张安全网,他用的仅仅是布条吗?
‚做完这一切,冬华没有丝毫力气了。望了望熟睡的女儿,他笑了笑,松开了自己的双手。‛
圈圈动词:(望了望,笑了笑,松开)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女儿的难舍,女儿安全后的欣慰,难舍又不得不舍,把完全留给你女儿。
师:这个网是父亲用自己的衣裤编织的,这个网是用厚重的父爱编织的,这个网是用父亲的生命编织的。
3、学完了这篇短文,对父爱你又有什么要说的?(学生谈感受)师小结:父爱无私,父爱坚强,父爱深远,父爱厚重!
四、音乐渲染,让爱说出来。
1、欣赏歌曲,升华感情:同学们,有一首歌就唱出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父亲》这首歌的视频。
3、写“爱的交流卡”。
我们都感受到了父亲无言,深沉、厚重的爱,爱要说出来,父亲节即将来临,把你对父亲的爱说出来,让爸爸知道。学生写爱的交流卡。(有时间可交流。)
写完后在父亲节这天送给爸爸,告诉他,你的爱,你的感激。
父爱安全网
1998年8月1日晚上8时左右,湖北省嘉鱼县接兴洲长江大堤突然决堤,洪魔卷起惊涛巨浪呼啸而出,1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顿成泽国,5万余人被洪水围困。
梁冬华所在的村庄依山傍水,呈梯状布局。梁冬华的家在最低位置的河边。
洪魔扑进梁家时,冬华刚刚哄女儿入睡,正准备洗碗做家务。见洪魔突然扑进,冬华大吃一惊。洪水流量之大涨幅之快,是冬华平生未见过的。稍一迟疑,水已涨至大腿。
“不好啦!决堤了!”外面传来村民的惊慌呼叫。
在这危急时刻,冬华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家中的另一个人——年仅1岁的女儿。他冲向卧室抱起熟睡的女儿欲往外冲,谁知一个浪打来,大门及窗户哗哗作响。浪将冬华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想到这,冬华急中生智,抓过浮在水面的女儿平时洗澡用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盆里,自己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冬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自己的腿又有伤,已力不从心。他只好顺流而下。
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犹如护着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梁冬华已精疲力竭,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了一片树林里。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这是一棵三杈树,树的分叉部位正好嵌上女儿的洗澡盆。冬华将女儿安置好,自己抱着树干稍作休息。
水仍在上涨。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只要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必须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再用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他惟恐不牢,又换手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枝上。他又除下身上惟一的内裤,用尽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条,圈在盆周围。布条如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
做完这一切,冬华没有丝毫力气了。望了望熟睡的女儿,他笑了笑,松开了自己的双手。
天亮后,解放军救灾部队的冲锋舟在救附近树上的群众时,听到了孩子醒来的哭叫声。冲锋舟驶近那棵树时,船上的指战员和先前被救起的群众惊呆了: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像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第三篇:感受自然作文教案
感受自然”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 学习目标
1、打通习作与阅读的通道,明白作文之前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问题;
2、通过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陶醉大自然,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以人拟物”的习作方法。学习难点
将自己想象成自然界当中的某一动物或植物或现象,然后用笔写下其生活或成长。学习流程
一、回味经典课文,领悟关键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导语”的两个体会,知道学习文章要特别注意两个体会: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即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即作者怎样来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同样,我们写作文,就要考虑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即作文的目的,作文的中心;二是怎样来写这篇作文,即作文的表达方法。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采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阅读精彩“练笔”,激起习作兴趣。
让学生读出小练笔中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精彩语段(课件展示),然后欣赏评析,(当然将想象不充分的进行讨论、充实),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懂得“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来作文,是很简单的、很有趣的,让他们乐意去习作。
三、激发学生想象,进行联想练习。
联想就是从这样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联想能力越强,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联想能力。练习题目:
鸟儿在叫。(唱歌、讨论、开会、争吵……)
树叶落下来。(蝴蝶飞舞;寄给大地的贺卡、书信、情书……)山间云雾飘浮。(披薄纱、围纱巾;挥之不去的思绪、思念……)鸡叫(不同叫法)
我们作文中联想的主要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何培养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心理健康》第一课告诉我们:一是多观察事物,平时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二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勤于记录,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积累多了,你的想象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四、交流“自然”感受,驱动内心表达。
先让学生读出本次的习作要求,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现象,并设想自己就是这动物或植物或这自然现象,这其中会发生的有趣的事或情景。
五、阅读同伴习作,整体感悟写法。
让学生阅读同伴优秀习作(以前学生写的发表的习作《水的旅行记》),讨论习作的优点和缺点,以切实懂得方法。
六、闭目想象场景,提笔静心作文。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自己是大自然中的成员,然后把陶醉大自然的场景在眼前“放映”,再拿笔静心写下来
第四篇:感受自然作文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自主体验式”导学稿(学生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
感受自然 ——这样写景更生动
课型:作文课 课时:1课时 主备:王更玫 审核: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的写法。
2.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学会在观察欣赏体会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就校园一处景物做细致观察,以备作文课写作素材。【课堂导学】
一、教师激趣:
大自然总会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和神奇,向我们发出心灵的呼唤。那么我们如何把自然美景流泻于笔端,让读者感同身受呢?
1.写景:豁人耳目
感受自然,我们少不了描写自然之景(物),我们所选取的景或物应该是富有神采的,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亮你眼勾你魂的那种,只有能擦亮你的眼睛的景物,才能豁亮读者的眼睛。刘成章的《老黄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来了。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削、刮、驰、卷等动词的运用,老黄风所到之处景象的描写,无不表现出老黄风的恐怖,表现出它的粗暴和狂烈,尖厉和蛮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言情:沁人心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往往是抒情的手段。描绘自然之景,一定要与抒情结合起来,将美景与激情一起“打进”读者的视野和心境之中,撩起他感情的波澜,勾起他的遐思妙想,与你激荡的情绪共振和鸣。文章自会文意摇曳,动人心弦。刘亮程在《永远一样的黄昏》这样写道:
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里。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我们等这个时辰,它到了我们还在等,黑黑地等。像在等家里的一个人。好像一家人都在。又好像有一个没回来。谁没有回来。风呜呜地刮。很大的树枝和叶子,接连不断地飘过头顶。
这段文字,描写黄昏时分晦暗低沉的天,呜呜作响的风,静静等待着的人,作者的表达很独特,全无抒情笔墨,但那种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也在我们周身流淌,让我们闷闷地出不了声。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自主体验式”导学稿(学生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
3.表达:物意同化
我们写景状物绝不能表象化,而要情景交融,物意同化,即深入开掘所写之景所状之物的内涵,注入某种情感或表现某一个哲理,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的阿姨带领一群孩子去郊游,阿姨摘了一把花分给这些孩子,当她把花送到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面前时,那孩子不接,小眼睛翻着白,对阿姨说:“阿姨,这花疼不疼?”小朋友的这一句问话,既是自己胸臆的抒发,也促成了文意的升华,更给读者心灵以莫大的振动和震憾。
二、课堂交流:
学生口头描述观察到的景物,要求150字左右,内容完整,有条理。
三、根据学生表达情况作指导。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指导后,修改作文
五、小组交流,欣赏评论
以下为内容仅供参考 【高分方案】
(一)启迪类
体裁:记叙文
思路:通过记叙自己与某一自然物的接触,从而从它身上得到启迪,获得力量。构思指导:
1.采用倒叙的方式,快速入题,点出写作对象。如:小时候,“我”是个有点口吃的孩子。别人经常嘲笑我,所以我没有要好的伙伴。我家房屋的东面山坡上那两棵手臂粗细的青松便成了“我”最好的玩伴。
2.第二部分段开始记叙当年自己与这两棵松树的故事。略写自己与小松树的玩耍,如将绳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自主体验式”导学稿(学生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
子拴在两棵松树之间当作秋千玩等;详写自己从小松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次不小心荡秋千时玩的太厉害,将其中一棵小松树拉断。那年冬天又下了大雪,本以为那棵断了的小松树是不能再存活下去了。但是当第二年积雪融化,一场春雨过后,小松树竟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从断的地方又斜出新的枝干,发出新的松针。它和另一个松树依然并肩成长。
3.第三部分,写“我”从那棵断后重生的小松树的身上看到了小松树不怕挫折的勇气,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因口吃怕被别人嘲笑而拒绝与别人玩耍的自卑。受小松树的启发,一方面开始矫正口吃,另一方面努力去和同龄小伙伴接触,终于“我”走出了自卑,找到了快乐。
(二)借物抒情类 体裁:写景散文
思路:通过细致描绘某一景物的,描述它带给“我”的与从不同的感受,挖掘它内在的精神品质,从而达到赞美与这一景物有共同品质的某类人或是某个人。
构思指导:
1.第一部分,用优美的语言引出写作对象。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这两句诗通过春天的两种景物把春天描绘得多么细腻温柔,惹人怜爱啊。是的,我爱春天,尤其是春天的雨。
2.第二部分,抓住春雨的特征细细描绘,突出细雨的轻、细、柔等特点;另外扣住春雨“滋物细无声”的特点,赞美春雨对大地万物默默无闻的爱与奉献。
3.第三部分,联想迁移。写自己行走在绵绵的春雨中,感受着春雨的温暖与爱意。由此想到自己的母亲。母亲不正象这春雨一样吗,给予自己的是默默的关怀温柔的爱,且从来不需要回报。最后把全文的主旨由赞美春雨升华到赞美母爱。
【范文示例】 拥抱春的气息 贺桂茹
看,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娃娃惹恼了天爷,使他一早到晚的阴沉着脸。又像老天把云娃娃打哭了,使她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进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的天潮潮地湿湿。这是冬送给春的一份礼物。在春伊始,便冲刷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起笔便点出写作对象——春雨,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雨,渐渐地大了起来。大滴的雨缀成了一条条“鞭”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树叶上,和着沙沙的树叶声汇集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连用三个动词,写出春雨渐大的声势,与后面的“交响乐”很相配。)
不知不觉中,这浩大的雨势退去了,天空中飘荡下来的只是迷蒙小雨,推开窗子使劲嗅这空气,清清爽爽。(这段写雨势退去,简洁的过渡,为下文“我”出门感受春雨作铺垫。)
这时我便会推开门,投入了雨的怀抱,拥抱着这春的气息。水雾空蒙扑向我的额头和脸颊。雨丝乱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无所畏惧,待依偎在人的身上却是温柔的,像母亲的双臂。雨默默的,但仍然能听到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如一把古老的竖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任意袅袅,若幻若真,又似儿时的摇篮曲缥缈在耳边。(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出春雨的温柔与梦幻。)
仿佛密了些。抬眼望去,俨然一幅幽远的山水画。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漫步,细细地玩味着每一株花朵,每一棵树,每一根草。路边,花贪婪地吮吸着世雾,花瓣上缀了引起水珠,让人不由地联想到美丽的姑娘的面容。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湿润了,发梢上还挑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水珠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自主体验式”导学稿(学生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
哩!杨树仿佛被雨打痛了,每片叶子里都包了一汪泪水,风一吹,泪水便于中间滑落,有的则在叶子是转了一个圈。(写出春雨中的景物之美及春雨对万物的滋润。)
我在雨中奔跑,与这春天尽情地拥抱,裤脚全弄湿了。这时我看见一只湿了翅膀的蝴蝶飞到我旁边的树干上,便伸手去抓,不小心撞在树干上,树生气了,把叶上的水一个劲儿往我身上散,散在脸上,沁脾的清凉。(由物及人,通过“我”的举动,突出“我”对春雨的喜爱。)
我愿是花,投入雨的怀抱;我愿是草,成为雨的朋友;我愿是树,作雨的伙伴;我愿化作小雨点,拥抱这春意盎然的季节。(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自己对春雨的喜爱,结束全文,并点题。)
【可圈可点】
首先,这篇范文最大的亮点是它优美的语言。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大量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可爱、温柔、梦幻等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优美的句子,将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来。
其次,这篇范文还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值得学习,那就是小作者不仅仅是单纯地描写春雨,还由雨写到了雨中物,突出了春雨对万物地滋润;并进一步由雨中物写到了雨中人,突出了对春雨的喜爱。
第三,一篇短小的作文中,不仅写出雨势的变化,也写出人物心理上的变化。开头小雨中闷在家里的烦闷——雨势渐大时的畅快——大雨退去后出门投八迷蒙小雨时的愉悦。通过心理上的变化,层层深入地表达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
第四,在这篇作文中,小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绘春雨。通过视觉写雨、写雨中的景致;通过听觉写小雨的淅淅沥沥、大雨鞭打玻璃的声音及雨打叶子的沙沙声;通过嗅觉写春雨中空气的清新;通过触觉感受春雨温柔与清凉。各种感官的运用,把对春雨的喜欢表达得淋漓尽致。
【更上层楼】
这篇作文虽然词句优美,很好地体现出“感受自然”这一主题,淋漓地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瑕疵。
自先,从内容上来看,这篇范文从头至尾都在写春雨,主要表达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但是题目却拟为《拥抱春的气息》。显而易见的,题目过大,与作文主要内容不符。所以将题目改为《与春雨亲密接触》,更适合。
其次,从开头来看,范文从淅淅沥沥的小雨写起,虽然也点出了写作对象,但不能总领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在开头之前增加一个总起句:我喜欢春雨,喜欢雨中的景致,更喜欢在迷蒙在春雨中走出户外,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这样既扣题,又能总领下文,结构也更美更完整。
第三,从文章的立意来看,显得有些单薄。范文仅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及雨中景,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但是却不能从中提炼出更好的主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就不仅写出了春景,更写出了春天那份生气那份活力,写出了春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相比之下,小作者的这篇文章立意就比较浅显了。作文结尾的地方,如果再能深挖一下,将纯粹的写景变成借景抒情,立意就高了。所以在结尾的时候可以升华一下主旨,如在与春雨的亲密接触中感悟到春雨“润物无声”的默默奉献精神值得学习;或由此“细雨沾衣看不见”特征联相到母爱的温柔与细腻;或是赞美春雨不仅能滋润万物更能洗涤人的心灵,为人洗去烦恼让重新振作等等。这样将写景与抒情更好结合起来,作文立意自然就高一档次了。
第五篇:感受小康 教案
年级
八年级(下册)
科目
思想品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一节 感受小康第一教时 我们的小康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小康目标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学生情况分析】
小康生活本身是与以往生活相比较的一个概念,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前后变化感触不深。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小康目标定位认识相对模糊,这一问题也难以界定,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想弄清楚小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才是小康生活水平。因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学生的疑问会不少,比如说,目前我国的小康有何特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如何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它能实现吗?如何实现? 【亮点预设】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学前准备
小康是指在实现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充实,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呈现:p37信息平台材料:《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句话。这个愿望表达了老百姓的什么渴望?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这个愿望了吗?导入“小康”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古往今来对小康的理解与追求。通过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形成对小康的一般性的认识。【教学话题2】利用课本p38页图片材料进行情境对话,你认同哪一种观点? 结合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转入下一话题 【教学话题3】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 围绕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提出的目标可能过高或不全面,老师适当点拨引导,结合课本p38页的说明性材料和p39页信息平台让学生弄清: 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即小康目标。② “小康”目标确立的发展过程,从而得出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进行解释说明。
(三)小结 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康目标比以往任何时代所提出的小康愿望要来得更加科学和现实,也给人们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它不再是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它已经逐步化为现实。
三、自我检测、课内训练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康是我国人民由来已久的社会理想,下列对于小康生活的理解正确的是()① 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丰衣足食。② 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③ 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④ 小康就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
2、“十一五”开局良好,国民经济出现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递增。这表明()
a我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b我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d我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关于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会带来的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b国家的综合国力将会排名为世界第一。
(二)简答题
4、有首诗这样写道:“爷爷的皱纹弯弯,数不清有多少血泪斑斑;父亲的心迹弯弯,叫不响心头那致富的呐喊;我的脊背弯弯,驮不动太多的烈日和严寒;儿子的眼角弯弯,是文明小康村给的自信和乐观。”(1)“儿子”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一种小康?
(2)你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实现你理想中的生活?
(三)课后拓展延伸
5、今天,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今天的小康生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某校八年级五班上了一节以“我眼中的小康”为主题的活动课,假如你是本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课前收集:为上好这节活动课,你在课前都做哪些准备工作?
(2)分组研讨:活动课上,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分组研讨,请你为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一个主题。(3)展示成果:假如你们小组推你做代表展示你们组的探究成果,你准备向同学们展示什么?
(4)归纳总结:假如老师请你就本节课作以总结发言,你打算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学生兴奋点】
【亮点反思】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 这样的说法在我看来是对小康目标的新的理解,查了一些资料,没有找到相关解释说明,自认为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小康生活有多重标准”的认识,教师对此问题讲解时只能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说明。讲学稿
年级
八年级(下册)
科目
思想品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一节 感受小康第二教时 我们的小康生活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小康生活正逐步变成现实 【教学难点】小康生活的具体体现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当今的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常常是感性的、片面的,如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较大的差距,会认为小康生活还没有实现;或者是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平衡的现实,从而否认我们已跨进小康时代。另外,不少学生对小康生活的认识仅限于对物质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而忽视精神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亮点预设】
当说到自身进步的时候,学生总存在着某种自豪或激情,把学生现在的生活与前二十年或更早相比,学生应该有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学前准备
小康目标实现的表现是首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明显的改善;__________________的日益充实。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呈现:“家庭四大件的变化――上个世纪的50—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 ;90年代后期,‘空调、电脑、手机、汽车’”。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结合课本p40页的“填一填”、“说一说”参照列举我们身边的生活(我的家庭)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感受生活,品尝生活的幸福。【教学话题2】讨论:这些变化与课本p39页小康标准对照,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已过上小康生活。【教学话题3】对学生所讲述的变化进行分类,询问小康生活应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说明。结合邓小平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及后来对此的发展“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说明小康生活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教学话题4】教材p41页读读议议
就“总体上的小康成就是大还是小”开展辩论,从而认识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是我国的巨大进步。
(三)小结 有人曾说我们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中国的现实给了最好的回答,我们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在品尝美味佳肴。中国人现在的小康生活,是令很多外国人感到震惊的。
三、自我检测、课内训练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今天,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它告诉我们()
① 由温饱到小康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② 由温饱到小康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③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④ 我国社会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境界已经极大提高。
2、目前,我国人民的消费在由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向以用、住、行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转变。在吃的方面,由吃饱到吃好,由追求数量品种的增加到讲究营养质量。所有这些都说明()
①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②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步由温饱型社会进入小康型社会。③ 小康生活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真实的小康生活。④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开始腐化堕落。
3、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展现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21世纪头20年,就是要()
a彻底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使我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b努力实现“十一五”计划,使我国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4、过去邓小平提出“小康”概念之时,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景,但二十多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康”正变得“触手可及”。如果单纯从gdp的标准上来看,2000年已经迈入小康社会,但我们突然发现二十多年前大众所期待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全面小康”、“宽裕型小康”、“总体小康”的概念丰富了最初我们对小康的理解。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小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后拓展延伸
5、在奔小康的路上,金山街道小街社区的居民没有落下,他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小康就在眼前。李嗣俊老奶奶说,过去老两口加起来的工资只有七八百,一个月等不及一个月花,现在老两口退休金也有2000多元,家里实现了电器化,建起了卫生间,用起了煤气灶,再也不用倒马桶、生煤炉了,每年还能出去游山玩水。这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
(1)从李嗣俊老奶奶的口中,我们可以得知目前他们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2)金山街道小街社区的人们切身感受到的小康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兴奋点】
【亮点反思】
政治生活的小康,需不需要提及?因为当前我们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加之关于全面小康目标的解释中有这一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