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案记录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朱峰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9、7 就诊日期:2015-01-13 初诊 发病节气:小寒 主诉: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1周
现病史: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8.5°P94次 /分,R19次 /分BP13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2015-1-12 胸片示双肺下叶肺纹理增粗,呈片状、斑片状 炎性浸润;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为15×109/L,中性85%。痰液细菌涂片检查找到大量葡萄球菌与脓细胞、痰中白细胞可找到革兰阳性菌。中医诊断:咳嗽 证候诊断:痰热郁肺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 治 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 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 复诊:2015-1-19患者自觉咳嗽、咯痰减少,胸闷气喘,气息粗促好转,食欲进步,未曾受凉感冒,胸片示双肺下叶肺纹理增粗,炎性表现较前明显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为5.2×109/L,中性65%。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 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 肺止咳;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适用于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
签 名:于立波 2015年 1月 21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董慧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9、2 就诊日期:2015-01-25 初诊 发病节气:大寒 主诉: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6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6月前无诱因引起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颈项左转可,右侧转欠利,右上肢上举时麻木减轻,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 /分,R19次 /分BP131/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2015-1-25 颈椎CT:C4/5椎间盘突出。颈椎X片:颈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项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 方: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地龙5g 川芎15g 甘草10g 香附15g 牛膝20g 秦艽15g 羌活15g 葛根20g 桂枝10g 五灵脂15g 威灵仙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配合针灸治疗:曲池(右)大椎 后溪(右)申脉(右)C3-7夹脊穴 风池(右)天宗(右)肩井(右)
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复诊:2015-02-16 10:00 患者神清,精神可。述颈项部级右上肢麻木明显减轻,颈项转侧利,右上肢平举与平时感觉无大碍,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击顶实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右侧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触痛(+-),霍夫曼氏征均(-),双手握力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心得体会:
能够全面认识、了解项痹病的发生、治疗及愈后,在急性期治疗中对症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以活血通络止痛,平时可适当做颈部保健操(米子),避免长期低头、高枕、受凉。
签 名:于立波 2015年 02月 17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王海峰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8 就诊日期:2015-02-18 初诊 发病节气:立春 主诉: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1年,加重10天
现病史: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 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8.6°P90次/分,R23次 /分BP145/85mmHg患者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水肿明显。辅助检查:2015-02-18 血常规及肝功、肾功、离子均示正常。心电图正常。中医诊断:水肿--阴水 证候诊断:脾阳虚衰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 治 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处 方:实脾饮加味
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15-2-19患者自觉全身浮肿,下肢肿明显减轻,食欲进步,二便正常。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签 名:于立波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李舒颜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6、8 就诊日期:2015-02-24 初诊 发病节气:立春 主诉: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痛7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7天前因劳累引起腰部刺痛伴左下肢麻木,转侧欠利、行走、劳累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症状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7°P78次/分,R18次/分BP124/6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双下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辅助检查:2015-2-21腰椎CT:L4/5椎间盘突出。腰椎X片: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病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 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5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2g、廑虫9g、香附9g、没药6g、五灵脂6g、地龙12g、牛膝12g。7副,水煎服,日一剂。
配合针灸治疗:L3-S12华佗夹脊穴 肾腧(左)大肠腧(左)腰阳关秩边(左)委中 阿是穴(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2014-03-12 患者神清,精神可。述腰部刺痛及左下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转侧可,行走\弯腰劳累时症稍感明显,平卧时症状减轻,睡眠可,纳食可,二便调。查:屈颈试验(-),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80°(-)双下肢肌力均正常;4字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心得体会: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经脉以通为常,跌仆挫扭,影响腰部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而痛。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推拿手法疏通腰部肌肉,缓解腰部疼痛症状,并配合自创拉压摇晃手法,使患者更快的减轻痛苦,减少花费,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腰痛病的发生。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夏丁玲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6、8 就诊日期:2015-03-09 初诊 发病节气:惊蛰 主诉:头痛3日。
现病史:患者自述3日前因感受风寒而引起头痛,呈紧束感,痛连项背,遇寒加重,得温症状减轻,伴有怕风和身体寒冷,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 /分,R19次 /分BP142/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手握力正常,双霍夫曼氏征、桡骨膜式征均(-)。双上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头痛 证候诊断:外感风邪 西医诊断:伤风感冒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处 方:
1、中药川芎茶调散加减,以疏风散寒止痛,整理如下: 川芎 15g 荆芥12g 白芷12g 羌活12g 甘草 9g 细辛3g 防风 12g 薄荷15g当归9g 黄芪15g 干姜9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2、配合针灸治疗。取百会 四神通 后顶 风池(双)后溪(左)申脉(左)风府(左)列缺(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心得体会:
外感头痛的发生常与感受风邪有关,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故治疗给于针刺配合口服中药综合治疗。嘱风寒、防外感,饮食清淡。
签 名: 2015年 03月 15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张春雨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6、7 就诊日期:2015-03-25 初诊 发病节气:春分 主诉:颈项部刺痛伴伴头晕25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无诱因引起颈项部刺痛伴双上肢麻木,颈项转可,低头、劳累、受凉、活动时症状加重,在外外敷膏药治疗,效果不减轻,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状从前,查:击顶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侧(-),双侧横突、前中后斜角肌、斜方肌、冈上肌、肩胛提肌触痛(++)。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7次 /分,R21次 /分BP156/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87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查: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击顶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侧(-),双侧横突、前中后斜角肌、斜 方肌、冈上肌、肩胛提肌触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1、2014-03-15颈椎CT:C4/5C5/6椎间盘突出。颈椎X片:颈椎退行性变。
2、经颅多普勒:
1、颈动脉硬化
2、大脑左右两侧中动脉、前动脉示供血不平衡,左前动脉血管痉挛。中医诊断:项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 方: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方中当归以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川芎以活血行气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臣药;红花、桃仁、牛膝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共为佐药;党参补元气,使气行则血行;透骨草、细辛、肉桂以舒筋活络为使药。整理如下:透骨草10 g 红花6 g 桃仁10 g 当归10 g赤芍15 g 党参10 g 细辛3 g 牛膝10 g熟地黄15 g 川芎12 g 肉桂12g 配合针灸治疗:C3-7夹脊穴 风池(双)天宗(双)肩井(双)曲池(右)大椎 肩外俞(双)肩中俞(双)后溪(右)申脉(右)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复诊:2015-04-16 患者神清,精神可。述颈项部刺痛消失,时感右上肢麻木,颈项转侧利,右上肢平举与平时感觉无大碍,无头晕、头 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击顶实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双侧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触痛(+-),霍夫曼氏征均(-),双手握力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疗继续给与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加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心得体会:
能够全面认识、了解项痹病的发生、治疗及愈后,在急性期治疗中对症给与治疗继续给与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加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平时可适当做颈部保健操(米子),避免长期低头、高枕、受凉。
签 名:于立波 2015年 04 月 17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胡清河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4、7 就诊日期:2015-04-13 初诊 发病节气:谷雨 主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1月
现病史:1月前因精神紧张后突发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在某医院诊断为脑出血,经用中西医治疗患者神志清醒,血压恢复正常。但仍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脉沉细弱。既往史:患者有三十余年高血压病史,自服降压药维持血压,但血压时高时低,无重大疾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94次 /分,R19次 /分BP165/11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左偏,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左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2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2015-3-12 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证候诊断: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高血压 治 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处 方:补阳还五汤
药物:黄芪240g 当归6g 赤芍6g 川芎6g 桃仁6g 红花6g 地龙6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15-4-29患者言语较前清楚,左侧肢体肌张力仍较高,肌力恢复到4级。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患者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瘀血痹阻脑脉,清窍被蒙,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痹阻经脉,故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 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脉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运用 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使用注意 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日
名:于立波 名:霍爱民
签签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刘冬梅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3、1 就诊日期:2015-04-28 初诊 发病节气:谷雨 主诉:双膝关节交替疼痛4月
现病史:患者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交替疼痛,上下楼梯痛,下蹲痛,行走打软腿,休息后疼痛稍有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侧髌骨软化症‛之诊断收住我科。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潮热盗汗,无恶心呕吐,饮食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9 °P68次 /分,R19次 /分BP125/7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左偏,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正常,皮温不高,髌骨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浮髌实验(+-),抽屉试验(-),侧方挤压实验(-),研磨试验(-),患肢运动及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2015-4-28 X线检查:双膝髌骨与股骨髁部间隙变窄,髌骨和股骨髁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中医诊断:痹症病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髌骨软化症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 方:补阳还五汤
药物:水蛭15g 土鳖6g 丹参6g 骨碎补6g 白及6g 没药6g 血竭6g牛膝12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15-05-29经服用本方治疗2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股四头肌,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周后痊愈,复查X线片,双侧髌骨骨小梁增加。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髌骨软化症常见于中年女性,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及生活,最苦恼的是每逢下蹲时膝关节疼痛,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本方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可促进软骨的修复。方中水蛭、丹参、土鳖虫活血化瘀为主,骨碎补补肾健骨,活血疗伤,白及含有白及胶,可促进修复生长,血竭、没药活血解痉止痛,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补益肝肾,诸药合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及股四头肌训练,治疗髌骨软症疗效显著。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日
名:霍爱民签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王淑芬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1、10 就诊日期:2015-05-10 初诊发病节气:立夏 主诉:腰部刺痛伴双臀部麻痛痛半月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月前因劳累引起腰部刺痛伴左下肢麻木,转侧欠利、行走、劳累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症状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0°P84次 /分,R19次 /分BP128/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双侧腰椎横突侧线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双下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辅助检查:2014-05-01腰椎CT:L4/5L5/S1椎间盘突出。腰椎X片: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病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 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5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2g、廑虫9g、香附9g、没药6g、五灵脂6g、地龙12g、牛膝12g。7副,水煎服,日一剂。
配合针灸治疗:L3-S12华佗夹脊穴 肾腧(左)大肠腧(左)腰阳关秩边(左)委中 阿是穴(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述腰部刺痛及左下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转侧可,行走\弯腰劳累时症稍感明显,平卧时症状减轻,睡眠可,纳食可,二便调。查:屈颈试验(-),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80°(-)双下肢肌力均正常;4字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心得体会: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经脉以通为常,跌仆挫扭,影响腰部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而痛。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推拿手法疏通腰部肌肉,缓解腰部疼痛症状,并配合自创拉压摇晃手法,使患者更快的减轻痛苦,减少花费,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腰痛病的发生。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王巧荣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0、9 就诊日期:2015-06-08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芒种 主诉:左肘关节疼痛1月,加重7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前因劳累引起左肘关节部疼痛,屈曲受限,扫地、洗衣、做饭动作使症状加重,疼痛时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候症状明显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 /分,R19次 /分BP118/90mmHg 患者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左肘关节内外旋转及肱骨内、外上髁部、掌长肌起点触痛(++),前臂伸肌群紧张性实验(+),伸肌群抗组实验(+),双上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2015-06-04左肘关节肌骨关节彩超:左肘关节肱骨外上 髁部肿胀,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 中医诊断:肘老 证候诊断:血瘀证
西医诊断:肱骨外上髁炎治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 方:尺泽(左)少海(左)曲池(左)阿是穴
手三里(左)养老(左)
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复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述左肘关节外侧疼痛稍减轻,扫地、洗衣、做饭动作使症状加重,疼痛时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候症状明显减轻,双上肢肌力均正常;双手握力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疗继续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手法整复;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心得体会:
本病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治疗时间长,现在微波照射加针刺、中频脉冲电、手法整复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期间避免劳累、受凉。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赵佳旭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8、3 就诊日期:2015-06-26 初诊 发病节气:夏至 主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9次 /分,R22次 /分BP115/70mmH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左下肢、脊柱及骨盆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骨盆倾斜。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X线片:双髋关节正位片未见明显骨质及结构改变。中医诊断: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右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治 法:活血化瘀 舒筋活络 消肿止痛 处 方:活血通络汤加减
药物:当归5g 赤芍7g桃仁4g 苏木5g 川牛膝5g 川芎5.g透骨草6g乳香5g 没药5g泽兰5g生地5g 复诊:给予和血通络汤4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4天一疗程,并嘱其卧床休息,患肢下肢牵引带制动,禁止下地负重,一疗程后已不跛行,步行时右髋部疼痛基本消失,‚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双下肢等长,继续服用本方四剂巩固疗效,两疗程后诸症均消失,‚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双下肢等长。心得体会:该病为髋关节局部气血受损,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且又精微物质不能输送受阻,不能荣润髋关节,故该病的主要病机在于‚瘀‛。治当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方用当归、赤芍、苏木、透骨草为君,佐以桃仁、川芎活血化瘀通络,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泽兰利水消肿,生地凉血养血,川牛膝引药下行,利血脉。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李戴军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3 就诊日期:2015-07-16 初诊 发病节气:小暑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尿少1年余,复发半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6°P68次 /分,R18次 /分BP145/75mmHg 患儿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
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左下肢、脊柱及骨盆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
辅助检查:未回报 中医诊断:水肿 证候诊断:肾阳衰微证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 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处 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药物:制附子10g(先煎)肉桂10g 熟地15g 丹皮15g 白术15g 伏苓15g 泽泻15g 车前子10g(包煎)牛膝15g 生姜10g 山茱萸10g 淮山15g 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症状减轻。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日
签 名:于立波 签 名:霍爱民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李广义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1、9 就诊日期:2015-08-06 初诊 发病节气:大暑 主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2小时。
现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6°P88次 /分,R18次 /分BP175/95mmHg 患者男性,神志不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
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四肢无自主活动,生理反射存在,巴士征阳性。
辅助检查:脑CT示脑干出血。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 证候诊断:痰火淤闭证 西医诊断:脑出血
治 法: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处 方:(1)安宫牛黄丸1丸,温开水溶化后鼻饲。
(2)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1g(冲服)生石决明20g 夏枯草10g 菊花10g 龟板15g 生地15g 白芍12g 天竺黄10g 胆南星10g 栝蒌10g 每日1剂,水煎分次鼻饲。济生 复诊:未回。
心得体会: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签 名:霍爱民 日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姜莲惠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0、9 就诊日期:2015-08-26 初诊 发病节气:处暑 主诉:尿频,小腹坠胀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上症反复发作,经常用抗菌素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但尿频、小腹坠胀症状不见好转,现症见:尿频,小腹坠胀,排尿无力,食欲不振,腰酸乏力,偶有恶心,舌淡红,苔白略厚腻,脉沉细。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P76次/分,R19次 /分BP120/85mmHg 患者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
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生理反射存在,巴士征阴性。
辅助检查:尿沉渣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中医诊断:气淋
证候诊断:脾气不足,中气下陷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治 法:升阳益气 处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20克,白术20克,太子参20克,当归20克,陈皮15克,升麻10克,柴胡15克,炙甘草15克,薏苡仁20克,苍术10克,乌药15克。7付,水煎服,日三次。
复诊:服上方后自觉小腹坠胀及乏力减轻,但仍有尿频及排尿无力,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腻,脉沉细。久病及肾,肾虚下元不固,故尿频。故在上方基础上加菟丝子20克,山茱萸20克,肉苁蓉15克以温补肾阳。10付,水煎服,日三次。
心得体会: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金匮要略》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
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指出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景岳全书》提出淋证的治疗:‚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本例患者虽为年轻女性,但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加之久病淋证,诸医多用苦寒之品,致中气更虚,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故辨证为淋证之气淋虚证,因此,治疗上给予益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此虽不是治疗淋证的常法,但辨证准确亦效如浮鼓。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宫银凤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9 就诊日期:2015-09-09 初诊 发病节气:白露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2天。
现病史:自诉2天前因朋友相聚,相继喝酒后,出现小便频数, 日解20多次, 尿道灼热刺痛, 尿色黄赤, 少腹拘急胀痛, 伴有恶寒发热, 口干口苦,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平素嗜食煎炒辛辣之品。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P86次/分,R18次 /分BP130/85mmHg 患者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
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生理反射存在,巴士征阴性。
辅助检查:尿沉渣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中医诊断:淋证(热淋)证候诊断: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治 法:清热利湿通淋 处 方:八正散加减
处方:木通6g 车前子(包煎)15g 萹蓄10g 瞿麦10g 滑石20g 大黄6g 山栀10g 甘草稍10g 柴胡6g 石苇10g 水煎服, 每日一剂。复诊:服上方后自觉小腹坠胀及乏力减轻,但仍有尿频及排尿无力,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腻,脉沉细。久病及肾,肾虚下元不固,故尿频。故在上方基础上加菟丝子20克,山茱萸20克,肉苁蓉15克以温补肾阳。10付,水煎服,日三次。
心得体会:因患者嗜食煎炒辛辣之品,加之饮酒之后,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小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 少腹拘急胀痛;湿热之邪于卫阳相搏,则恶寒发热;灼伤津液,则口干口苦, 大便秘结, 尿色黄赤;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征。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金匮要略》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指出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景岳全书》提出淋证的治疗:‚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本例患者虽为年轻女性,但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加之久病淋证,诸医多用苦寒之品,致中气更虚,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故辨证为淋证之气淋虚证,因此,治疗上给予益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此虽不是治疗淋证的常法,但辨证准确亦效如浮鼓。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许安庆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6、7 就诊日期:2015-10-13 初诊 发病节气:秋分 主诉:咳嗽,咳吐鲜血半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病起干咳,初以为嗜烟所致,未予重视,半年来自觉形体渐瘦,精神疲乏,仍没有认真诊治。近因参加劳动,咳嗽等症加重。昨天下午突然头晕心慌,咳嗽频作,吐出鲜血数口,经医生给注射‚安络血‛后,今来院诊治。现咳嗽痰少,痰中偶有少许血丝,自觉手足心热,心烦微渴,睡后汗出,大便干结,X线透视诊断为‚右上肺结核‛。舌质嫩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8.5°P94次 /分,R19次 /分BP13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X线透视诊断为‚右上肺结核‛。中医诊断:肺痨
证候诊断:阴虚内热,灼伤肺络 西医诊断:肺结核
治 法:滋阴清肺,佐以止血 处 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药物:生地30克,百合15克,玄参 12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0克,仙鹤草12克,田三七2克,桔梗6克,甘草5克。
并配合链霉素、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
复诊:半个月后复诊,诉未再咯血,低热、盗汗、心烦等症显著减轻,但仍疲倦、微咳。药已对症,仍宗前法。原方去三
七、仙鹤草,加淮山药、陈皮,并嘱戒烟酒,忌辛辣,坚持抗痨治疗,以病愈为期。心得体会:
患者起病缓慢而病程已1年有余,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故一般应属虚证范畴。低热、盗汗、心烦、手足心发热、便结、舌嫩红、苔薄黄、脉细数是为阴虚生内热之症。西医确诊为,且久病咳嗽,咳吐鲜血,乃知肺家损伤,故辨证为阴虚内热,灼伤肺络,治以滋阴清肺,佐以止血。张景岳说:‚阴虚者,水亏也。‛故阴虚证一般是指精、血、津液等整个阴液的不足,同时阴液亏虚,则阳气偏亢,所以其临床表现一般有消瘦、盗汗、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咽干、便结、尿黄、舌红少苔及脉细而数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证候。肺阴虚证除有一
般阴虚见症之外,以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为特点。‚肺阴虚‛应特别注意与‚燥邪犯肺‛’加以区别,二者虽然均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等共同临床表现,但前者多为久病,属内燥,后者多为新感,属外燥。从症状、治疗来分,前者尚有潮热、盗汗、颧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症,其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如百合固金汤之类,药性多属滋腻重浊,后者常兼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等表证的症状,所以治疗不但要清肺润燥,还要佐以解表,如桑杏汤等,药较轻清而有生津之力。至于外燥转内燥者,证变治亦应变,宜灵活视之。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张传义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1 就诊日期:2015-11-23 初诊 发病节气:立冬 主诉:胸闷伴咳嗽,咳痰3月
现病史:患者素有咳嗽吐痰之疾,3月前因‚感冒‛,曾服中药3剂,表证已解,现仍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偶有气喘痰鸣,不欲饮食,大便略稀,小便尚可,形体肥胖,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白腻,脉濡缓。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7.5°P87次 /分,R19次 /分BP12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X线透视诊断为‚右肺炎症‛。中医诊断:咳嗽 证候诊断:脾虚痰饮阻肺
西医诊断:肺炎
治 法:宣燥湿化痰,佐以健脾 处 方:导痰汤加味
药物:炒白术10克,法夏10克,陈皮6克,南星6克,枳实10克,炒莱菔子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复诊:先后共服12剂,病情方得平息。心得体会:
本病辨证为脾虚痰饮阻肺。痰饮内阻,故咳嗽痰多色白;痰阻气道,则胸闷,气喘痰鸣;纳差便溏是脾虚之象;苔腻、脉濡缓是痰湿可知。治宣燥湿化痰,佐以健脾,方用导痰汤加味。
痰、饮、水、湿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四者相对而 言:水,液态质清,流动性大,多流积于低下松弛部位,症见浮肿、腹水等;湿类似汽态,弥漫全身,一般无明显的异形异物,而主要是感觉沉重胀闷等饮,比水浊而比痰稀,流动性不大,常停聚于胸、腹、胃等管腔之中,可表观为呕成咯吐清稀痰诞,局部积液(如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痰,质粘稠而呈半凝固状态,流动性小,常见咯吐痰多,喉中痰鸣,以及可触及的圆滑包块等异物。四者的相互关系可概括为:水为湿之聚,湿为水之散,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由于肺主敷布津液,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能蒸化水液,故上述病理产物的形成,主要是肺、脾、肾等脏气化功能故发生障碍,影响了津液的正常敷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积,凝聚而成痰饮。痰为有形之邪,常随气升降,而肺为主气之枢,故痰饮为患,以病位在肺尤为多见。脾
为胃行其津液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则可致水湿内停,进而可凝聚为痰饮。痰饮之形成与脾的运化功能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前人有‚脾 为生痰之源,肺为储搪之器‛的说法。临床上健脾燥湿,解决生搪之源的问题,对于痰饮阻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还应指出,‚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仅指咳嗽咯出之痰;广义的痰是泛指停于体内脏腑、经络等处,而表现有各种属于‚痰‛的病状的证候。如痰浊阻肺,则咯痰质稠量多,胸闷,苔腻;痰浊阻心,可见胸闷、心悸、心痛;痰蒙心神,则见神志错乱,甚则癫狂、昏迷;痰浊阻络,可见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痰浊积聚经络肌肉筋骨,则见瘿瘤、瘰疬、痰核、流注、石疽等;痰凝咽喉,则咽中如梅核梗阻;痰凝胞宫,则为经闭,不孕;痰蒙清窍,可见头痛、眩晕瞀冒。正因为痰浊为病相当广泛,故古人有‚百病多因痰作祟‛的说法。辨识痰证的要点是:素日咯吐痰涎较多,或喉中痰鸣,常兼有肢体沉重、恶心纳呆等脾虚湿困之症,脉滑,苔腻,多见于肥胖少动之体。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第二篇:医案记录[模版]
表6
上海市杏林新星计划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就诊日期: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过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中医诊断: 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 治 法: 处 方:
复诊:
心得体会: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年 签 名:年月 日 月 日
第三篇:跟师医案记录
第四批院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一)(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 赵毅凡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1.7.11 就诊日期:2013-11-1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立冬前
主 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
神色形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
声息气味:语声清晰,吸气和缓,无咳嗽,未闻及异常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稠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稍暗,苔薄白。
脉象:脉细弦。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无异常,目窠正常,白睛不黄,鼻翼未见煽动,耳轮红润,无耳瘘及生疮,牙齿洁白,排列整齐,无龋齿。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项部对称,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平坦,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骨盆倾斜。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前后二阴及排泄物:二阴未查及。大便正常,小便清亮。
体格检查:T 36.7 ℃ P 100次/分 R 22次/分 Bp110/70mmHg G 40 K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左下肢、脊柱及骨盆查体未见异常,右下肢查体详见专科情况。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X线片:双髋关节正位片未见明显骨质及结构改变。
中医诊断: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右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治 法:1.入院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2.患肢皮肤牵引制动,局部外敷药、理疗;
3.治法:活血化瘀 舒筋活络 消肿止痛;
4.抗炎止痛、对症等治疗;
5.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处 方:活血通络汤加减
当归5.0 赤芍7.0 桃仁4.0 苏木5.0 川牛膝5.0 川芎5.0 透骨草6.0 乳香5.0 没药5.0 泽兰5.0 生地5.0 复诊:给予和血通络汤4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4天一疗程,并嘱其卧床休息,患肢下肢牵引带制动,禁止下地负重,一疗程后已不跛行,步行时右髋部疼痛基本消失,“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双下肢等长,继续服用本方四剂巩固疗效,两疗程后诸症均消失,“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双下肢等长。
心得体会:该病为髋关节局部气血受损,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且又精微物质不能输送受阻,不能荣润髋关节,故该病的主要病机在于“瘀”
。治当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方用当归、赤芍、苏木、透骨草为君,佐以桃仁、川芎活血化瘀通络,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泽兰利水消肿,生地凉血养血,川牛膝引药下行,利血脉。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签 名:
2013年11月20日
指导老师评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签 名:
年 月 日
第四批院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二)(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杨多爱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9.8.16 就诊日期:2013-10-25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霜降后
主 诉:双膝关节交替疼痛4月。
现病史:患者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交替疼痛,上下楼梯痛,下蹲痛,行走打软腿,休息后疼痛稍有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侧髌骨软化症”之诊断收住我科。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潮热盗汗,无恶心呕吐,饮食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不良嗜好。月经史:14(3-5)/(28-30)2013.10.10,经色量质均正常。适龄结婚,育有1子1女,爱人体健。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
神色形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
声息气味:语声清晰,吸气和缓,无咳嗽,未闻及异常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稠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
脉象:脉弦。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无异常,目窠正常,白睛不黄,鼻翼未见煽动,耳轮红润,无耳瘘及生疮,牙齿洁白,排列整齐,无龋齿。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项部对称,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平坦,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正常,皮温不高,髌骨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浮髌实验(+-),抽屉试验(-),侧方挤压实验(-),研磨试验(-),患肢运动及感觉正常。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二阴未查及。大便未解,小便色黄。体格检查:T 36.5 ℃ P80 次/分 R 19次/分 Bp110/7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脊柱及骨盆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查体详见专科情况。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X线片:双膝关节侧位及轴位均可见髌骨上缘增生及髌骨内侧缘增生,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
中医诊断: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双侧髌骨软化症
治 法:1.入院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2.患肢制动,局部外敷药、推拿;
3.治法:活血化瘀 补肾通络 解痉止痛;
4.抗炎止痛、对症等治疗;
5.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处 方:李老师治疗髌骨软化症经验方
水蛭5.0 土鳖虫6.0 紫河车5.0 骨碎补15.0 白及15.0 丹参10.0 血竭5.0 没药10.0 茯苓15.0 牛膝15.0 水煎服 早晚分服 日一剂
复诊:经服用本方治疗2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股四头肌,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周后痊愈,复查X线片,双侧髌骨骨小梁增加。
心得体会:髌骨软化症常见于中年女性,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及生活,最苦恼的是每逢下蹲时膝关节疼痛,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本方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可促进软骨的修复。方中水蛭、丹参、土鳖虫活血化瘀为主,骨碎补补肾健骨,活血疗伤,白及含有白及胶,可促进修复生长,血竭、没药活血解痉止痛,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补益肝肾,诸药合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及股四头肌训练,治疗髌骨软症疗效显著。
签 名:
2013年11月28 日
指导老师评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签 名:
年 月 日
第四篇:医案整理(师承)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胡某 性 别: 女 年龄: 79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 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
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 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 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 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 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郭某 性 别: 女 年龄: 51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 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现病史:患者干咳,每至冬天发病,至春而愈。近半年加重,入秋即咳。到某西医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求治于中医。现症:干咳无痰,咽痒,大便稀,纳可,小便可。舌质红,苔白,脉弦 既往史(药敏史):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辅助检查:-
辨证分析:气阴两虚证 中医辨证:咳嗽(气阴两虚)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 法:益气养阴,宣肺止咳。
方 药: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2g,干姜15g,细辛4g,柴胡15g,黄芩10g,炙麻黄6g,附子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15剂,水煎服。
复 诊:咳嗽明显改善,现遇冷咽痒,咳嗽无痰,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以上方加桔梗12g、半夏12g。15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内伤“咳嗽”一证,多因感冒迁延日久,脾肺气虚,肝阴血虚,致使土不生金,木火刑金,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患者患病日久,气阴耗伤。二是遇冷而发咽痒,为风邪犯肺之象。三是大便稀,为脾肾阳虚,清阳下陷之证;舌质红,脉弦,为木郁化热所致。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入疏风(肝)宣肺、温补脾阳之品。签 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梁某 性 别: 男 年龄: 47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20 主 诉:气喘10年余,加重2年。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出现咳嗽、气喘症状,晨起吸烟后症状加重,伴咳嗽、吐白痰,未予治疗。近2年症状日渐加重,遂来诊。现症:阵发性咳嗽、气喘,吐白痰,鼻塞,活动后气喘加剧,心慌、胸闷,饮食尚可,便溏,一日3~4次。舌质暗,舌苔黄腻,脉细数。
既往史(药敏史):对橡胶、冷空气过敏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3次/分;②侧壁及下壁缺血,T波改变。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性改变(肺纹理增粗,模糊,肺中下野点状阴影)。辨证分析:外寒内饮证 中医辨证:咳嗽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 法:外散风寒,内温化饮。
方 药:小青龙汤合生脉散加味 炙麻黄6g,桂枝15g,炙甘草10g,干姜12g,细辛3g,五味子10g,白芍15g,党参30g,麦冬10g,陈皮20g,杏仁10g,附子6g,茯苓30g,厚朴20g,白芥子12g,苏子15g,莱菔子15g,柴胡15g,黄芩12g,生姜30g。6剂,水煎服。复 诊:咳喘明显减轻,活动后仍有气喘,大便稀薄,1日2~3次。舌质红,舌苔腻,脉细数。上方炙麻黄9g、干姜18g、附子9g、黄芩10g,加入白僵蚕15g、白术1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案为气阴两虚之咳嗽、喘证。患者先天不足,肺脾气虚,脾阳不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气失宣,气津失布,痰浊更盛,上阻肺气,肃降失常,发为喘促。久咳肺虚,久病及肾,肾不纳气,则喘促亦甚。肺卫气虚,无力御邪,遇冷风及烟雾刺激则咳嗽、气喘、鼻塞;气阴两虚,心失血养,则活动后气喘加重、心慌、胸闷;脾虚湿盛,则大便溏薄。治疗上以宣肺散邪,温补脾肾,止咳平喘。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赵某 性 别:女 年龄: 43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6.14 主 诉:哮喘10年余,加重1个月。
现病史:哮喘10年余,每遇感冒发作,1个月前因受凉后致发热、哮喘,经西药治疗无效,遂来诊。现症:发热,体温36.8℃,哮喘(遇刺激性气体),鼻塞,流泪,打喷嚏(早晨),口干欲饮,目赤肿痛,恶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数。既往史(药敏史):-辅助检查:-辨证分析:肺脾两虚证
中医辨证:哮病(脾肺气虚)肺失宣降,肝经郁热。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 法:温补脾肺,疏肝清热。
方 药: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杏仁10g,苏叶15g,葛根30g,青蒿20g,鳖甲15g,生地黄20g,牡丹皮15g,知母15g,黄芩15g,川芎20g,当归15g,柴胡15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5g,干姜20g,茯苓30g,细辛3g,炙麻黄6g,附子3g,青葙子30g,生姜30g。3剂,水煎服。
复 诊:服上方发热退,头昏、流涕、打喷嚏明显改善,目赤肿痛有所减轻。现仍哮喘(每遇刺激气体发作),平素受凉感冒发作,微鼻塞流涕。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缓细数。患者发热止,故去青蒿、鳖甲、知母、当归、川芎。仍目赤肿痛,故加入茺蔚子30g、决明子30g。仍哮喘,加入厚朴15g、苏子15g,化湿消痰、理气平喘。4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哮喘”一证,多因外邪入侵、饮食不当等原因造成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所致。本案辨证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因外感风寒致肺气失宣,鼻塞,流清涕;二是寒邪阻滞经络,营卫受伤,郁而化热,故发热、目赤、咽痛,木郁克土则胃气上逆而恶心;三是伏痰遇感引触,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气道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痰气相互搏 而致痰鸣有声。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范某 性 别:女 年龄: 39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6.14 主 诉:胃脘部嘈杂疼痛3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胃脘部嘈杂不适、闷胀疼痛,烧心,心烦,口干,口苦,头晕,大便基本正常,嗳气频频,纳差,大便正常。病人性情急躁,上腹部无压痛。舌红,苔白厚腻、中间微黄,脉弦。
既往史(药敏史):胃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辅助检查:-辨证分析:胆胃不和证
中医辨证:胃脘痛(胆胃不和)。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 法:清胆和胃。
方 药:桂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黄连12g,吴茱萸3g,白芍20g,连翘20g,茵陈20g,乌贼骨20g,焦三仙各20g。3剂,水煎服。医嘱:忌食生冷及辛辣食物,调情志。复 诊:病人服药3剂,自觉胃脘嘈杂不适减轻,纳食增加,嗳气减少,余症同前。舌红,苔白腻,脉弦。处方对症,上方加枳实10g以加强疏肝理气之效。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病案因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郁化热,横克中土,导致脾胃升降纳运失常,而出现一系列脾胃失和的症状,故本病案症状在脾胃,实因肝胆木郁横乘中土而为,治当清疏肝胆,和胃降逆。故用小柴胡为少阳经之主方,实为肝胆与脾胃同治,具有清疏肝胆,健脾和;另配左金丸为《丹溪心法》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黄连、吴茱萸相配,一则清泻肝火,二则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可使肝胆疏利,脾胃调和则诸症自除。早期以嘈杂湿热征象为主,故用乌贼骨收敛制酸,待嘈杂好转,去乌贼骨,加党参使邪去后脾胃得复,寓补于清疏之中,使补虚而不腻滞。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张某 性 别:男 年龄: 45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7.17 主 诉:胃胀不舒3个月。
现病史:自觉胃胀不舒,胃镜诊为“胃部幽门水肿”。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其他中药,多方求医无效遂来诊。现症:胃胀,大便可,小便黄,右侧胁肋部闷痛,饥饿时伴耳胀,耳鸣,耳干。舌淡,苔白,脉弦。既往史(药敏史): 辅助检查:-辨证分析:寒热互结 中医辨证:胃痞 西医诊断:胃部幽门水肿
治 法:清疏肝胆,温补三阴。
方 药:柴胡20g,黄芩12g,牡丹皮15g,栀子20g,桂枝20g,赤芍20g,白芍40g,炙甘草20g,茯苓20g,鳖甲15g,泽泻20g,白术10g,附子10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10g,党参15g,干姜15g,桃仁10g,蒲黄15g,五灵脂15g,炙麻黄10g,细辛5g,生姜30g。6剂,水煎服。
复 诊:胃胀、耳胀减轻,大便稀,每日2次,小便黄,眼睛时感模糊。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上方去砂仁、檀香,加茵陈3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患者胃胀及右胁部闷痛,为肝胆郁热,横逆犯胃,胃纳脾化失职,故脘胀痞满,肝木横克脾土;二是患者伴耳胀,耳鸣,眼干,为肝火上炎所致,暗耗肝血继而出肝经阴虚而耳鸣、眼干。方选清胆和胃汤加减。方中柴胡、桂枝、鳖甲、白芍、黄芩入肝胆疏木达郁;茯苓、甘草健脾脾培土,渗湿化痰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孔某 性 别:男 年龄:4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呕吐2个月。初诊:不明原因出现呕吐,饮酒后加重。曾服多种中西药,效果欠佳,后经人介绍遂来诊。现症:呕吐,口干苦,嗳气,大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辨证:呕吐(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治法:清疏肝胆、温中健脾。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党参20g,半夏12g,炙甘草6g,桂枝12g,白芍10g,干姜6g,青蒿10g,竹茹12g,生姜15g。6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呕吐止,现仍嗳气,胃脘胀满,昨日受凉感冒,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上方加苏叶10g,焦三仙各10g。6剂,水煎服。后随访胃胀止,感冒愈,呕吐无复发,已停药。心得体会 :“呕吐”一证多由饮食不慎、外感六淫、情志不调等原因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但本案辨证应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均为肝胆热邪,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所致;二是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证属胆胃不和,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黄芩、桂枝、白芍使木得以舒、热得以清、体得以补,则肝胆疏泄功能正常。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干姜、炙甘草温中健脾。青蒿、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二诊患者感冒加入苏叶,散寒解表;胃胀不舒加入焦三仙,健脾开胃,行气消食。诸药合用,肝木条达,脾升胃降,而诸症自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金某 性 别:女 年龄:5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腹泻伴胸脘部疼痛半年余。
初诊:半年前因饮食生冷后引起腹泻,水样便,伴腹痛,无下坠,日行七八次,不伴脓血,服黄连素片后,减至每日五六次,后逐渐出现下坠,大便伴白色黏液,胸脘部疼痛、纳差、消瘦、乏力气短,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多方求治无效(曾用激素),近日加重。现症:腹泻,水样便,伴腹痛下坠,日行七八次,不伴脓血,伴白色黏液,胸脘部疼痛、纳差、消瘦、乏力气短。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细沉。大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中医辨证:泄泻(肝脾肾功能失调)。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治法:疏利肝胆,健脾温肾。处方:方拟小柴胡汤合黄土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20g,半夏20g,陈皮20g,木香15g,生地黄20g,阿胶2g,白术12g,附子12g,罂粟壳4g,炙甘草10g,灶心土30g。6剂,水煎服。医嘱:忌食辛辣。
二诊:病人服上方6剂,大便减为每日4次,精神好转,胸脘部疼痛减轻,但仍食欲不振,乏力,气短,余无特殊不适。舌质暗,苔薄白腻,脉弦细。证属肝经郁热,脾湿肾寒,治仍宜清疏肝胆,健脾祛湿,温肾祛寒。上方加延胡索2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病腹泻是因足三阴功能失调,且以太阴脾虚失统为主所引起。脾土虚弱,一则不能培木则厥阴肝经化燥而生热,二则无力制水则少阴肾阳衰微而水寒,如此形成寒水侮土而木郁克土,脾受水侮而木贼是导致脾虚失运而泄泻的根本原因。故此时非培土补中则脾不运,非温脾暖肾则寒不除,非养血调木则热不解。治宜温脾暖肾,疏肝养血。经方小柴胡汤是医治足少阳胆经功能失调的代表方剂。运用小柴胡汤化裁可治疗许多胃肠道病证,本病案症状在脾胃肠道,实因肝胆木郁横乘脾土,土不制水,寒水侮土。治以疏利肝胆,健脾温肾。故用小柴胡疏利和解,肝胆与脾胃同治。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宋某 性 别:女 年龄:44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右下腹胀肿块2年余。
初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满胀,下腹部肿块,经输液后症状减轻。近期症状加重,经人介绍,遂来诊。现症:腹胀,畏食生冷,下腹部及阑尾部硬块,平素畏风,双手中指关节郁胀,胸闷。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有胆囊炎、阑尾炎、过敏性鼻炎病史。
中医辨证:积聚(肝脾不和)。西医诊断:肠胃功能紊乱。治法:逐痰祛湿,温经通络。处方:大建中汤加减。
花椒6g,干姜10g,党参15g,薏苡仁30g,附子3g,败酱草3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小茴香15g,黄连10g,当归15g,通草15g,细辛3g,丹皮15g,生地15g。6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9月8日。胸闷已愈,阑尾部硬块消失,现感阑尾部与脐部发硬,服药后仍腹胀,面色有光泽。自述畏风减轻,下肢冷感减轻,遇季节变化及咸食后手指中指关节郁胀,二便正常,睡眠可。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上方干姜加至15g,加大温中健脾力度。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案辨证应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平素畏食生冷,腹部肿块,时消时起,脾胃虚寒,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痰气交阻,气机壅结,而为积聚证。二是患者脉弦数,为土虚不能培木,肝血虚累及于心,而见胸闷。《伤寒论》云:“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故方选大建中汤。方中花椒味辛性热,温脾胃,助命火,散寒除湿;干姜温中散寒,助花椒建中阳,散逆气,止痛平呕。党参健脾和胃。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疏肝,清肝,补肝。生脉饮益气养心定悸。薏苡附子败酱草,健脾温肾,清热祛湿排脓。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治疗手指肿胀。诸药合用,气机调畅,方获佳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张 性 别:女 年龄:48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头痛10年余,加重1个月。初诊:偏头痛(右侧)10年余,加重1个月。遇冷热刺激则头痛发作,常服西药止痛片,效果欠佳,遂来诊。现头痛,遇冷热刺激则头痛发作,眼干涩痛,耳痒,口苦,睡眠欠佳。舌质暗,舌苔白润,脉弦缓。既往史:①慢性胃炎史;②过敏性鼻炎(花粉,尘螨及油漆过敏史);③2006年5月查出卵巢囊肿。
中医辨证:头痛(肝胆郁热)。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法:温经散寒,清疏肝胆,疏络止痛。处方:温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40g,桂枝12g,吴茱萸10g,川芎30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15g,柴胡15g,黄芩12g,葛根30g,煅龙牡各20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4g,白芷6g。3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刺激食物,避风寒,慎起居。
二诊:服药后病情好转,头痛减轻,上火症状减轻,活动后少腹痛,睡眠欠佳,白带量多、有血丝出现,食纳可,大便可,小便黄。舌质暗,舌苔白,脉弦缓。处方:柴胡15g,黄芩12g,炙甘草15g,赤白芍各15g,当归15g,川芎30g,黑干姜10g,葛根30g,桑白皮15g,丹皮15g,栀子20g,桂枝12g,生龙牡各20g,茯苓30g,桃仁10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4g,吴茱萸10g,党参15g,阿胶10g,麦冬10g。6剂,水煎服。心得体会:患者偏头痛部位在头之两侧,属于少阳头痛。且患者有眼涩、耳痒等肝胆经热邪上扰清窍的症状,故属于肝阳头痛。肝郁化火,暗耗阴血,风阳上扰清窍发为头痛。证属冲任虚损,肝胆郁热,瘀血阻滞。方选温经汤加减。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胃、肾,伍桂枝辛温入肝以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治疗头痛;伍柴胡、黄芩、当归、川芎、阿胶、白芍,清肝、疏肝、补肝、敛肝。炙麻黄、附子、细辛温经通络止痛。党参、生姜、炙甘草入太阴补中益气,使脾阳壮而气血生化有源。升麻、石膏、谷精草、栀子、黄连清热泻火,清利头目,眼干痒自止。诸药合用,经络疏通,则头痛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许某 性 别:女 年龄:4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眩晕头痛1年。
初诊:眩晕、头痛1年,发病前因洗头受风寒而致头痛,经西药治疗,有所减轻,但始终不愈。近两日因情志不舒致头痛,头晕,睡眠欠佳,心慌,口苦。现症:眩晕、头痛,睡眠欠佳,心慌,口苦,心烦,表情痛苦。舌淡苔薄黄,脉缓。血压正常。
中医辨证:眩晕(水寒土湿,木郁风动)
治法:温阳利水,清疏肝木。
处方:真武汤合小柴胡汤。
茯苓30g,泽泻20g,白术10g,附子6g,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0g,枳壳15g,生龙牡各30g,夜交藤30g,益母草30g,豨莶草30g,夏枯草30g,珍珠母30g,怀牛膝20g,川芎30g,龟板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5g,细辛3g,生姜30g。6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头晕头痛诸症减轻,睡眠正常。停药1个月,现头晕微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缓。予原方继用。
心得体会:眩晕一证,多由情志、饮食、体虚年高等多种因素,使肝风内动,脑失所养所致。本案的特点有二:一是患者因情志不舒,而致肝失条达,木郁化火,气血瘀滞,则头痛,口苦,睡眠欠佳,心慌。二是木郁克土,土不制水,肾水虚寒,水不生木,木郁风动,则眩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宜温阳利水,清疏肝木。方选真武汤温阳行水,健脾补肝。小柴胡汤疏肝解郁,清心除烦。因肾脾寒湿,致水不生木,土不培木,则木郁风动,伍三草益母汤(益母草、豨莶草、夏枯草、珍珠母),疏肝清风。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刘某 性 别:女 年龄:46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胁痛半年余。
初诊:半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右胁下时发隐痛,睡眠不安,多梦,晨起全身困乏。门诊给予知柏地黄丸,无明显效果。现右胁下时发隐痛,伴全身困乏,小便失禁,劳累后双眼肿胀、睡眠不安、多梦,口干,饮食、小便正常,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胁痛(肝胆火旺)。治法:清疏肝胆,温补三阴。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5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生龙牡各30g,夜交藤30g,丹皮15g,生地15g,茯苓20g,泽泻20g,干姜10g,附子3g,黄芪20g,升麻6g,大黄5g,细辛3g。6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二诊:服上方睡眠好,多梦症状消失,右胁隐胀痛,口干苦黏,晨起口中有味,饮食正常,时有小便失控,大便正常,月经不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患者睡眠好转,去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夜交藤、煅牡蛎。仍胁痛,加入疏肝理气止痛之延胡索、川楝子,温经通络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党参10g,枳实20g,川芎15g,香附15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3g,丹皮15g,栀子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黄芪20g,升麻6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足少阳胆属甲木,化气于相火,少阳相火上扰则多梦,内传阳明而化热,则大便干。全身困乏、口干、小便失禁,为脾肾阳虚,全身气机失调,清阳不升,不能濡养全身脏腑所致。治宜清疏肝胆,温补三阴。方选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丹皮疏散肝胆郁结之气,清泻肝经。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王某 性 别:男 年龄:25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右胁胃脘部不适2年余,加重半个月。
初诊:2年前饮酒及劳累后出现胃脘及右胁不适(憋闷隐痛),乏力,食后尤甚,无泛酸烧心,常服香砂六君子丸等药无明显效果。当时查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具体不详),诊为乙肝。此次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现症:右胁胃脘不适(憋闷隐痛),食后尤甚,乏力,纳差,腹胀,嗳气,无泛酸烧心,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腻微黄,脉弦细。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c阳性。肝功能SB0.4mg/ml,SGPT26U,SGOT36U。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
中医辨证:①胁痛(肝脾不和);②胃痛(胆胃不和)。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治法:疏利肝胆,和胃消痞。
处方: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加减。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20g,干姜12g,黄连10g,白术12g,茯苓30g,厚朴15g,焦三仙各20g,枳实15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二诊:胃脘憋闷隐痛等症状减轻,仍食少乏力,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白腻微黄,脉弦细。仍属肝胆与脾胃不和,宜疏利肝胆,和胃消痞。继服上方。3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心得体会:本病案胸部及胃脘部憋闷隐痛久治不愈,并有右胁不适,问其治疗多为健脾和胃之品而效果欠佳。胃痛之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治疗不效必然病机复杂。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此病人病因饮酒及劳累而加重,劳累伤气,酒伤肝胆且生湿热,导致肝胆郁滞,郁而化热,横逆侵犯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而出现上述诸症。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华某 性 别:女 年龄:45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失眠半年,加重1个月。
初诊:发病前月经淋沥不尽,服中药西药消炎后,月经止,继而出现失眠多梦,全身乏力,到某医院,给予安眠类药物,未服用,感觉异常痛苦,遂来诊。现失眠,多梦,月经淋沥,全身乏力,自汗出,饮食二便尚可,表情抑郁,形体正常,面色微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辨证:不寐(心肝阴虚火旺)。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清补心肝,养血安神。处方:清木安神汤加减。
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5g,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生龙牡各30g,夜交藤30g,当归15g,川芎20g,干姜6g,半夏10g,葛根30g,桑白皮15g。6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二诊:服上方睡眠恢复正常,饮食二便可,夜间偶醒,多梦,口唇干。舌红苔黄,脉沉缓。上方加黄连6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病案乃因月经不调所致失眠,“调经不离肝脾”,病因肝脾功能失调,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致月经淋沥,肝血亏虚,木郁化火,母病及子,一则心失血养,二则肝火扰心,终致失眠。本案辨证应注意两点:一是患者本月经淋沥,气血不足,后因服多种清热泻火类药物更伤人体正气,造成体内阴血不足,血不养心,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二是舌质红、苔黄为肝经热盛。证属心肝阴虚火旺。治宜清泻心肝,益气养阴。方选清木安神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疏木达郁,清泻肝经热邪。当归、川芎、桂枝、白芍滋肝阴,补肝血,疏肝滞。配伍生脉散益气养阴止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党参、干姜、炙甘草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龙牡、夜交藤滋阴潜阳,养心安神。诸药合用,郁火得清,气阴得复,心血得养,神有所藏,而诸症自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李某 性 别:男 年龄:68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心悸胸闷6年,加重1周。
初诊:患者6年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平素服用通心络胶囊,病情稳定。2年前体质渐弱,易患感冒,每年感冒次数较多,且恢复时间较长,近日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感冒痊愈后余症不解,遂来诊。现症:夜晚心悸、胸闷,自汗出,头晕,腰腹部自觉发凉,口中涩,大便不调。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缓。
中医辨证:心悸(气阴两虚)。西医诊断:冠心病。
治法:益气养阴,温补三阴。处方:生脉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生龙牡各30g,益母草30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6g,白术10g,干姜12g,附子6g,生地15g,酸枣仁30g,阿胶10g,陈皮15g,杏仁10g。3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觉全身有冷感,夜间睡觉时心慌,口中涩,口干喜饮。舌暗,苔黄腻,脉弦滑。处方: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苏叶15g,玉竹15g,苦参15g,柴胡15g,黄芩12g,炙甘草1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20g,干姜12g,葛根30g,桑白皮15g,桂枝20g,生龙牡各30g,炙麻黄6g,附子6g,细辛3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患者年老体弱,脏腑亏虚,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生长之气不足,以致气阴两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不能化生气血,肝血不足,不能灌心,则心失所主,血脉失充;气弱不足,则鼓动无力,血行迟缓,心脉不畅,加之感受寒邪,寒性凝滞,痹阻心阳,故胸闷。夜间阴盛,故常于夜间发作;心脉痹阻,心失所养则心悸;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肺卫不固,则表疏自汗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则头目眩晕;脾主运化,肾主行水,脾肾虚寒,水寒土湿,则腰腹部自觉发凉;脾虚肝郁,肝脾不和,则大便干稀不调。故本案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而致气阴两虚之心悸。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徐某 性 别:男 年龄:56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双下肢水肿4年,加重2周。
初诊:患者4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西医院诊断为 “急性肾炎”,服中药7剂而愈。近2周因工作劳累,经常熬夜,出现双下肢水肿,经西医输液消炎治疗5天,症状缓解,但停药后复发,遂来诊。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腿沉困,自觉乏力,饮食、二便尚可,形体消瘦,面色晦暗无华。舌质暗,苔白,脉结代。
中医辨证:水肿(脾肾阳虚)。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治法:温阳化气行水。处方:真武汤加减。
茯苓30g,泽泻20g,白术10g,白芍30g,附子6g,桂枝15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炙麻黄6g,细辛3g,羌活20g,柴胡15g,黄芩10g,炙甘草10g,干姜6g,升麻10g,黄芪30g,当归15g,陈皮15g,怀牛膝20g,生姜30g。4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下肢浮肿减轻,双腿困痛减轻,睡眠欠佳,时发右胁下隐痛。舌暗,苔白,脉结代。上方减炙麻黄至3g、白芍至15g,去羌活、当归、陈皮,加附子3g、黄芩2g、苦参20g、生龙牡各30g、生姜3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案为脾肾阳虚之水肿。患者长期饥饱不调,脾气亏损,脾失健运,运输无权,水湿内停;长期劳累,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最终引起脾肾俱虚,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发为水肿。同时脾肾阳虚,土不培木,水不涵木,肝失条达,不能正常疏泄水湿,也是水湿停聚的因素之一。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故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腿沉困;脾肾阳虚,清阳下陷,中气不足,则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无华;脉结代,乃少阴阳虚,心阳不足,心失所主之故;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则胁下隐痛。治以温阳化气行水为总则,方用真武汤为主方,取其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配以升麻、黄芪、当归、陈皮、柴胡、炙甘草,构成补中益气汤,以温补脾土,益气升阳,增强化湿之力;麻黄、细辛,取其辛温之性,宣散肺气、发汗行水、利水消肿,即《素问》“开鬼门”之意;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泽泻利水渗湿;黄芩、桂枝疏肝泻热;怀牛膝补益肝肾。诸药合用肝脾肾同调,三阴并治,脏腑通调,水肿自除。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李某 性 别:男 年龄:4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自汗2月余。
初诊:2个月前因劳累出现出汗量大,动则加重,夜间盗汗,自服六味地黄丸效果不明显,遂来诊。现自汗乏力,右侧手掌及前臂酸痛,平素畏食生冷,食后腹泻。胸腹部皮肤红斑、瘙痒。舌质淡红,苔白腻。
中医辨证:汗证(自汗)。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法:调和营卫,固表止汗。处方:麻黄汤加减。
炙麻黄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煅龙牡各30g,柴胡15g,黄芩12g,附子6g,细辛3g,连翘20g,赤小豆20g,桑白皮15g,丹皮15g,生地30g,干姜10g,茯苓30g,白术10g。4剂,水煎服。
随访汗已止,已停药。
心得体会:患者食欲不振,畏食生冷,乃脾胃阳虚,气血生化乏源。土虚不能培木,导致肝血亏虚,疏泄失常,气血不和,营卫失调,卫归肺气,营归肝血,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营阴失敛,则汗出。卫气外发而病解。方选麻黄汤。方中麻黄味辛性温,善走卫分,为宣肺发汗的要药;桂枝辛温专走营分,善于解肌发表,配在本方辅助麻黄,使营气外透而卫气外发,营卫调和;党参、麦冬、五味子养心气,益心阴,敛阴固表止汗;伍茯苓、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柴胡、桂枝疏肝散郁,白芍、煅牡蛎补肝体、助肝用;麻黄、附子、细辛温阳解表,以防阳气外泄;合连翘、赤小豆解表透疹。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第五篇:医案心得
医案心得之针灸治疗急性颈肩腰腿痛
针灸科
黄凤云
针灸的临床适应范围很广,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种极多,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针灸适应症范围。我的临床医案大多数针灸方法以及取穴思路,或来自我的上学所学,或来自跟师,或来源于读书。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效果也是得到临床验证和肯定的。众所周知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近三个月的临床医案现主要谈谈针灸在颈肩腰腿痛方面的治疗。
颈肩腰腿痛是现在一种常见病,其致病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除机体的组织病变外,还与年龄、发育、体质、解剖变异、工作体位、外界环境变化及刺激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颈肩腰腿痛常见有急性发作和慢性劳损。急性期一般指发病的三到五天。临床多采用选部远部取穴缪刺和运动疗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主要以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像急性腰痛多采用后溪腰痛点等,急性颈椎病,落枕等多取外劳宫,中渚后溪等。肩周炎多采用条口透承山等等。
缪刺是古代刺法的一种。《素问·缪刺论》:“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又“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指人体一侧络脉有病而针刺对侧络脉的方法。属于现代左右配穴法。例如急性腰痛如偏右侧疼痛下边针刺左手的腰痛点,落枕或者急性颈椎病针刺一般针刺疼痛对比的中渚或者外劳宫穴。
运动针法也叫做运动一刺法,凡是远端取穴治病时,配合患者运动,会明显提高疗效。针刺时让病人保持最痛的体位或状态,止痛效果最好。急性期的颈肩腰腿疼一般多采用运动针法,针刺后嘱患者活动疼痛部位,或者让患者保持最痛的姿势或体位。
针灸治疗急性颈肩腰腿痛取穴和操作有如下特点:一取穴少,一般一到两个穴位二进针快,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三是手法快,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四是得气快,得气快是手法快结果,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五是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六是取穴原则,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
另外颈肩腰腿疼偏于正中疼痛的多采用后溪穴,因为后溪通督脉;颈肩部疼痛偏于一侧者多采用对侧中渚或外劳宫穴;腰腿疼痛偏于一侧疼痛者多取对侧腰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