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书》第一段学习心得
《素书》第一段学习心得。潘向东
大道无言无形,大道,本不可言,能说出来的就不是大道,真理无穷尽,但我们还是要坐而论道,谈道说道学道,传道授业解惑。所悟皆小道,但今以小道来悟大道,追寻大道。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第一句,有的解释为: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个人理解为:道、德、仁、义、礼五者,存在于一体中。是一个主体的各种属性。(主体内涵外延可变,可小可大,可理解为个人、家、组织、国家、种族、人类、物种、星系、宇宙……)
就象一把刀,客观存在,有外观、刀芒、颜色、硬度、延展性等,也有锋利、杀气等,虽然每一把刀是独一无二的,但对这把刀而言,有可客观描述的指标,可用于复制出另一把刀,在另一把刀上出现相同指标,也有不可言说的其它属性,几乎无法复制再现,但所有属性,它们的全部构成一把刀,不可脱离刀主体而存在。离开刀去谈属性是无意义的。
对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具体理解,稍往大一点说,道者,天理;德者,人欲;仁者,情感;义者,价值激励;礼者,制度。
针对个人层面,主体是一个人。道者,人道,顺应天理的思想,精神; 德者,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遵守道去做事。人之所得,你所得到的也构成你的德,是道在你心中映射,是你个人感悟道后所得,是个人层面所领悟的道,是个人对外界,对万事万物的态度,是世界观; 仁者,对生命要充满仁爱,是人生观; 义者,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是价值观; 礼者,行为举止,是你对外的表现。
其中,道是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但又是最核心的东西;德、仁、义为做人处世法则,处于个人内在;礼是你必须遵循的礼仪制度,是外界人可以看到你的、可以观察的表象。
同时个人认为上述五者分层级的,分为三层次五级,道是最高级层次,无所不在;德、仁、义处于第二层次,分三级;礼最容易遵守,位于第三层次。每一级控制支配下面的全部各个等级,下一等级影响反馈上一等级。礼是道、德、仁、义对人综合影响的结果,是个人理解道、德、仁、义后所显示出来的外在表现。得道之人,必祟德、尚仁、行义、有礼,得道是个人层面最高追求,几乎无限而不可及,天人合一,罕有人得;
有德之人,一般行仁、举义、尊礼,是他本心的流露,想人所想,博大胸怀; 仁爱之人,爱众生,必有义,急人所急,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守礼慎独;行事有规距,符合大家的道德观、价值观,并践行之,举义之人,严格遵守处世法则,所以其必守礼;
君子守礼,是我们修身的起点,最基本的礼仪,无礼之人,不遵人伦之序,难得仁爱之心,更不用说其余,不学礼,不知义,难得仁,不见德,岂得道。随着人的成长和学习,习礼知义之后,修身抑恶扬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洗心净心,发展仁爱之意。量变质变,得大仁之后,方可修德完善自我,达到一定高度后,才去所求那无限的道。
礼最易习得,德、仁、义处于人的内在,按义、仁、德层级提高,但也能修身获得,道不可及,是天道在人身上的映射,既附着在人身上,同时又不属于人自身的属性,既在人意识最深处,却有贯穿人的全部,从德、仁、义、礼反映出来。
第二篇:《素书》心得体会
明理、修身、做人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聪明的人会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勤于发问,善于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识渊博,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丰厚的知识储备,打下深厚的基础。
如同建造房屋一般,假如没有打好地基,无论多好的图纸、多好的建筑师、多好的材料也无法建成一座好房子;如果把立志比做建屋,那么广博的学识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最根本的地基。我认为知识的积累要从平日做起,只有勤奋学习、广泛发问,才能通晓疑难,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个人,即使他天生具有圣贤质地,假如不勤奋好学,将来也不会有很多大的成就。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曾说:“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无独有偶,孔子也认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并且对此身体力行。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祭典中的礼节,差不多每件事情都问到了。于是,有人就在人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道这些议论后就说:“对于不懂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支撑他走下去。战国末年,洛阳人苏秦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数多年。自以为学识足以求取功名后,他辞别老师下山,变卖家产,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没有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落魄归家,连嫂子都看不起他。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周书阴符”,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于是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他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成为了六国的丞相,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尤其在当今社会,不断学习深造就显得更加重要.大到从政,经商,做名人,小到各行各业,哪怕在小公司任职,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为以后跳到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做准备。有大志向的人从来不会满足于当下的成绩,就拿现在央视主播董卿来说吧,以她现在在央视的地位和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她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一位主持人了,然而天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她后天不断勤奋努力的学习,据说直到现在她每天都会坚持背诵《老子》,《大学》等古代文言文,虽然这些与她的专业看似毫无关系,但殊不知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增长她自己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她自己在舞台上更添底蕴与气质。所以我说,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高行微知,多以修身。
行为高尚,言语低调,于是就可以修身养志„„
举个例子来说,哪怕你的歌声再好,只要你把调子选得比你的歌唱能力稍高了一点,它就会变得非常的刺耳,就是所谓的破音了。所以宁可把调子选得低一点,可以唱得自然顺心,至少不会污染环境,变成噪音。说话就像唱歌,哪怕你能力再强,行为再高尚,但说话一定要低调一点,不然万一有一点纰漏,调子超越了行为,那么你就不能被接受。
借用西洋人的一句谚语:“A man is judged by his deeds not his words”。由此引出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行为反差。行为反差是管理人最忌讳的缺点,因为周围的人评判你,并不是根据你的言论,而是根据你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尽量做到努力在行为上加强自己,在言论上尽量低调些,这样一个人的说服力应该就会更强,对社会的推动力也就会更大。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谦恭、简约,于是就可以自守安危„„
谦恭、谦逊可以避免抢他人的风头,争他人的光环,所以就可以减少制造危险。这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社会尤其要特别在意。
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在好莱坞,张扬和高调也许是炒作名气的一个良方,但是在传统中国人的社会,这肯定是招惹麻烦的行为。这叫做枪打出头鸟。
你可以是热忱十分地做贡献,你可以激情十足地实干,你可以对事不对人地配合工作,但是你必须谦恭、谦逊、谦让,绝对不能张扬,不然你就会被渲染成刻意炒作,或是行为不道德。你不但不能张扬,你还必须对人重于对事,不然你的一点小差错就会被暗中渲染成为大过。哪怕你小心翼翼,不留差错,你也会暗中被渲染成态度不好,来路不明。
这种现象不光是在中国常见,便是在海外的华人社会也不例外。这绝对不是无稽之言,而是经验之谈。
简约而不复杂也是排除危险的有效行为。避免纠缠不清的争论或事件,退一步简单地看复杂的问题,把焦点专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在于支持自己言论或行为的对错,那么复杂的局面经常就可以简单化。
组织结构也是一样,简约或是平扁是排除做无用功的源头。位子高、权力大、实务少的人是无用人,无用人是制造无用功的源头。权力越大制造的无用功就更多;实务越少制造的无用功也越多。这就是西方人说:“权力制造腐化,绝对的权力制造绝对的腐化。”的根源。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谋深计远,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管仲的政治谋略虽然可以“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但因道德的根基不深不广,故尔缺乏一统天下的大志,使孔子惋惜不已。商鞅的计谋可以强国,但缺乏仁义。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能够为国家聚敛财富,但不能让老百姓富裕。二者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智谋之士。<淮南子>说:大圣人的智慧固然很多,但他所坚守的却是不多的几条原则,所以他做什么都有成就。而普通人的智慧本来就不多,而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多,所以做什么都做不好。<吕氏春秋>说:人与人智慧的差距在于眼光的长与短。
第三篇:《素书》说什么
《素书》说什么
素书 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素,原指纯色的绢,未沾染颜色。解读本书的关键字,就在“素”。列子说:“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到太素阶段,一切未相互分离,天地未判,阴阳未分,一切昏昏默默杳杳冥冥。守着素字,就是要抱元守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冲和为本,执中为要。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一切的根源,是一切的总推动力。道生万物之后,世界、宇宙这个大系统就确立了。道按不同的视角,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第一种,按系统的层级划分。道,世界、宇宙、万物演化的本源、第一因、总推动力,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系统确立的根本所在。天道,大系统确立之后,世界、宇宙、万物演化发展所遵循的核心法则、所依赖的根本路径、所演变的根本算法(规律^-^)。比如,在太阳系,在世界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里,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各种生物、山脉、海水、天空、地底岩浆等都受到太阳、月亮、地球本身及其他几个行星运转规律的影响、制约/促进。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特别是伏羲之后、炎黄子孙,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归纳总结,以河图洛书八卦为精要,提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指导生产、生活、和万物相处等人类活动。人道,人类这个大系统里子系统中的子系统,要想发展繁衍,人口少的时候,纯纯自然,各行其事,所谓小国寡民,天地这个大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养育人类(所谓天地,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人口多的时候,超出天地自然提供的资源承载能力,那么,人类就需要有组织大量人口生产、生活能力以保证人类这个种族的发展、繁衍。这个时候,伏羲,出现了。观天文,察地理,发现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等理论,指导人类的生产劳作,保证人口大规模的扩张增长。最初,人口大规模扩张的时候,我们使用放养、散养的粗放、松散的部落联盟(所谓炎黄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大规模的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组织,各个部落均应用伏羲归纳总结的理论体系指导生产生活。后来,华夷之辨、五服圈层体系、分封建国、井田制、宗法制等是部落联盟的升级版(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城市),这个阶段,以城市为核心,生产生活,天子守在文明的核心区块(所谓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王、诸侯、大夫等分守四方。之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大规模的城市群,是组织更大规模人口生产生活,所谓帝国,也是我们直到如今都在沿用的制度。第二种,按人类奉行的法则划分天道,奉行天地大系统的根本法则、路径、算法,人类纯纯自然的时候,见素抱朴,无私无欲,无偏无执。人类和万物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帝道,人类,开始渐渐有私有欲,有偏有执,和万物开始分离、疏远。帝,就是花蒂所指的蒂。天子(三皇、五帝),在中央,各方均纯纯严格按照中央的指导,执行生产生活的活动,没有地方的偏私。大家可以看看花蒂的形象,就能明了帝道指什么。王道,夏商周三代,开始用仁、义、礼指导生产生活,管理组织行为。比如,礼乐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建国制度等。这一切,都导致私欲、偏执大盛,或者反过来,私欲、偏执大盛,导致不得不使用仁、义、礼来规范人的生产生活行为。霸道,用法、术、势、用威权、用强力约束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比如,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妖道/贼道,编织一套话语体系,吓唬、哄骗民众,不能指导人类生产,却指导亿万人类的生活。说什么彼岸世界、六趣轮回、极乐天国、炼狱苦海之类的,然后兜售一块烂布条说是谁谁用过的,卖你十两银子,一张画了花的纸条,卖你五两银子,许诺你登极乐、超苦海。这是犯罪。如果商鞅再世,这类人是要被咔咔咔的回头看这句话,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为什么黄石公只讲到礼为止?道、德、仁、义、礼之中,道、德是天地大系统里的永恒存在,仁、义、礼是人类社会子系统里天然人性之中的长久存在(比如,西方有过实验,给婴儿分别观看两种场景,一种场景某人帮助困境中的动物或别人,婴儿会开心、愉悦、笑,另一种场景某人伤害困境中的动物或别人,婴儿会伤心、难过、哭泣,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而法、术、势、机、巧,都是人类社会组织之中短暂、瞬息即变的东西。道、德(天道),是以天为本。帝道、王道(仁、义、礼),是以人为本。霸道、妖/贼道(法、术、势、机、巧),是以少数人为本,所谓法律不过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最有效工具,所谓讲故事,不过是少数人忽悠多数人掏钱供养的最机巧最无形的手段。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道,确立的天地这个大系统,人、万物生活在大系统之中。人作为万物之灵,发现了道,践行着道。万物,蠢蠢然,受道的驱动。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德,天地这个大系统确立各项核心法则,人根据这些法则行事。万物受法则制约生存。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秩序。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仁,人和人之间根据天然纯纯的人性相亲相爱,相互扶助生存繁衍。规范邦国的生活秩序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人类社会中,行事的最核心准则,众人认可的天然正义,众人认可的最大公约数。规范社会行为的秩序。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礼,人日常生活中,言动视听的最基本守则,是根据道德仁义发展衍生而来指导人日常生活的基本伦理守则,规范国家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以上的五者,是人类、国、家、社会、个人生产生活的根本。人都得遵守,不可废弃、忽略。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贤人、君子,懂得以上五者之后,在国、家、社会、个人的生产生活的盛、衰、成、败、治、乱上都能够通达明了,在个人的去、就上都能掌握透彻。为什么黄石公不说圣人呢?因为,圣人是人主(比如黄帝)、帝师(比如广成子)这样的存在。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在合适的时候,运用以上五者,能够飞升到王佐、相父这样的位置,治理、平定、兴盛天下,在合适的机会,以上五者指导行动,能成就不世的功业,利益千秋万代,比如张良帮助刘邦定天下。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所以,贤人君子抱元守
一、时时惕励,保重温养自己,等待、催化合适的时候、人主、团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如果懂得了以上五者,没有碰见合适的时候、合适的明主、合适的团队,那么也就和草木同腐朽,所谓荒草一堆草没了。贤人、君子,懂得以上五者,透彻国、家、社会、个人的盛、衰、成、败、治、乱变化,保重自己,遇见合适的时间、时机、时势之后,得合适的人主、团队,在合适的时点出山治理、平定、兴盛天下。所谓贤人君子在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合适的你(人主、团队),成就了最好的你(天下、国、家)。比如高卧隆中的诸葛孔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展布天下,惊才绝艳,名重于后代。如果以上都没有,贤人君子和草木同朽或者将以上五者传给合适的人。比如黄石公传道张良。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贤人、君子高行以上五者,无论遇或者不遇均能名重于后代。遇,名重于后代天下亿万众人;不遇,名重于得其传道的后代学员。
这一章,高度概括大系统、子系统奉行的法则,及贤人君子掌握法则之后行动的准则和成效。
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上文“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这是讲贤人君子自己。本章正道二字,确立一个衡量人才的标准,告诉你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什么样。和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团队成员,才值得共事。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道德经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者渝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其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憄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是万物之根;德,是万物之本,蓄养万物;万物是道德的枝叶花果。德,根据境界和层次划分,如下几类玄德,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是德的最高境界和层次。蓄养万物,但是不并持有主宰万物,而是令万物自自然然各得其所欲,繁衍生息。上德,是若谷、不德。如山谷、大海,蓄养万物,以天之德养万民,抱元守一,与天合德,不以人之私德蓄养万民。广德,以天德教化万民,行不言之教,不是言语谆谆规劝指导万民如何生产生活。建德,从天德里抽取原理降格运用到人类社会之中,建立王法、朝规,希望朝代长久,传之万世。下德,是颁布繁多的指南、规章、言语谆谆教化万民,以王/人之私德教化万民。从玄德、上德、广德,都是教化万民返回到淳朴天真的状态。下德,就开始有王/人的偏私了。根据蓄养人口和地域规模划分,如下几类身德,尊道而行,遵循天道,蓄养个人自身的正气、浩然之气,虚极静笃,专气致柔,能到婴儿状态,骨弱筋柔而握固。操作方法,初级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天有无贼,见之者昌”。家德,建立家庭之后,阴阳相合,男女相荡,生养子女,那么还是一样,遵循天道,乾行健,坤行厚,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然后,对子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父母并不控制主宰子女,只是养育、成就子女,之后随子女自行其事,传给子女尊道贵德。乡德,一个人,遵循天道,蓄养自身正气、浩然之气,对子女养育成就而不控制主宰,不以言语谆谆教导规劝,而是以身体力行的行动教化子女,如此,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然繁衍生息出许多的子孙后代,渐渐形成一个小村庄,小社会,同时,其他地方的人,闻风而动,自动心悦诚服,来归附到这样的人身边,时间一久,家变成村,村变成几个村,几个村变成一个乡。这样的人走到何处,何处的人就愿意尊敬他,跟从他的教导。于是,这个乡的民众,也就尊道贵德,繁荣昌盛。乡民听从这个人的教导,这就是乡德。国德,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村,一个乡尊道贵德繁荣昌盛之后,渐渐就形成一个国(一座城)。该国的民众,愿意跟从这样个人的教导,生产生活。天下之德,再进一步,天下人都愿意听从这个人的教导,那么这个德就是天下之德。以上身、家、乡、国、天下之德,本质都是一样的,遵循天道,与天合德,身体力行,虚极静笃,专气致柔,养浩然正气,自然天下万民都跟从教导,纯纯返璞归真。这几类德的境界和层次,都在玄德、上德、广德、建德范畴之内,都还是以天为本。下德,开始以人为本。老子讲,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我们继续说,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贼(比如王莽篡位,曹操窃汉,袁项城窃戊戌民国),失贼而后妖(比如编造天国、彼岸世界、六趣轮回、三世因果、宿命、业障等),失妖而后技(比如,核弹、金融产品、比特币等,当然要做专题详细讨论)。下德之后,开始失德,逐渐用仁、义、礼,都是以人为本,以绝大多数人为本。法、贼、妖、技,都是以少数人为本(人口规模逐渐减少),法,还是以剥削阶级为本,贼,以偷窃集团为本,妖以讲故事集团为本,技,以掌握技术的垄断集团为本,看看排名前十的持有比特币的那些人就知道了,一场比特币的局,窃取了多少人多少规模的财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尊道而行,与天合德的人,能够使远方的民众心悦诚服来归附,立下的信,能够使得不同的人都来遵守奉行,践行的义,能够令众人认可赞同和执行,养出的才,能够明察古代历史的情弊,洞彻过去的事情,作为如今的参照,内心澄澈、光明,能够照见团队成员行事的幽微隐蔽的情况,所谓日月朗照之下,哪里有新鲜事?能够做到这些的人,称作人中之俊。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行为办事可以作为标杆,智慧能够决断疑惑嫌隙,立下的信誉,可以使得众人都能够履行约定,心中的廉洁,可以是众人相信他能够公正分配财物。能够做到这些的,称作人中之豪。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处在职位之上,勤勤恳恳,克服困难、障碍,超越舒适、安逸,严格履行职位的义务、责任,所作的工作有效推进,面对大义,不回避,勇于承担风险、责任,令大义得到伸张,遇见嫌隙不计个人的得失、评价、毁誉,勇于解决问题,逢见利益,绝不为了个人的私囊鼓起来,而贪鄙苟得,不顾大义、正道。做到这些的人,称作人中之杰。以上三类人,可以处在不同的层级,发挥不同的作用,组建成优秀的团队,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取得优秀的成绩。贤人、君子,要和以上这样的人共事,才能发挥自己所学,展布天下,利益万民,名重后代。再次考察《黄帝内经》的说法: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庄子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文中子《中说》讲,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那么,我们传统的人才的境界分级,也就一清二楚。从上到下,分别是:真人,至人,神人,圣人,贤人,君子,人俊,人豪,人杰,人雄,人英。再往下,就不必讨论了。所谓青城四秀,侯人英、洪人雄、于人豪、罗人杰的名字出处,也就是来自这里哈。其实,英雄杰豪俊,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男人的名字之中,也算起名者对人的期许。如果能够真的做到,确实很不错,足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至于君子、贤人、圣人、神人、至人、真人,那是不常见的,估计分别是五十年、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三千年才能有机会遇见一个。问下,为什么诸葛孔明不去投奔曹操一展抱负,早日平定天下,或者为什么曹操不去隆中三顾茅庐,求田问舍,请出孔明,共克时艰,匡扶天下?
求人之志章第三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本章求人之志。一个人的志向(最终的理想目标)、志趣(实现理想路途上停留下来所欣赏的风景)、志意(奔向理想目标路途上的每一步坚实的脚印)不同,外在的神情、语言表达和内容、行为表现、喜好的事物、阅读的书籍、朋友类型、出入场合等都会有所不同。志在个人、志在家庭、志在百里、志在千里、志在天下的人,外在的各项表现自然有所不同。同样,用志在个人、家庭的人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去比较、要求或者嘲讽志在百里、千里、志在天下的人所处的状态,岂不是一个笑话么?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程度的付出克服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毛先生这样的志在天下,要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他所付出的岂止是个人的精力时间心血,他付出家族成员许多人的生命,克服的岂止是和别人的沟通障碍等困难?以他的才华,以他的能力,如果要荣华富贵要个人、家庭的飞黄腾达,岂不是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本章求人之志,既是贤人君子的持身行事的准则,也是贤人君子组织管理团队展布天下时所应注意的关键之处。所谓真金还需火炼。本章的内容就是贤人君子面对事情锤炼自己和团队的真火。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嗜欲深,则天机浅。王师沪宁讲,和平养无限天机。古语说,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一个人嗜好什么欲望什么,什么就会将一个人的精气神牵引夺去、耗散挥霍,偏向什么;一旦偏向什么,就会认不清是碰见非善恶,断不清心头的疑惑困难。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外在的珍宝、好玩之物、绚丽光华的美衣华服,外在的美妙的声音或者蛊惑人心或者垂怜你心或者牵引你的魂灵,外在珍馐美味佳肴牵引的舌头味觉令你吃了还想吃不知不觉胃袋容纳不下的时候还想容纳直到送医院洗胃,宝马雕车、飞鹰走狗、豪车酷跑让你心头生出一种高人一等、优越感、有特权的狂心大发的感觉。这些,外在的所谓美好的低层次的东西都是你心头的负累,令你的心有偏有私,阻碍你的心养出一泓澄澈、照见无尽天机,这些东西都会阻碍你抑制心头的非正当、不是的念头,阻碍你灭去偏私、离经叛道的念头。所以,黄石公讲,要禁绝嗜好和奢欲。世间最好的色彩,是纯色,最好的音是天籁,最好的味是本味,最好的行是安步而行。所以,返璞归真,见素抱朴,才是最高(于凡人)也是最低(于真人)的要求。如果毛笔字,能够写到寡淡的境界,那才是真境界,才是真的好字。所以,本书名“素”,就是要你纯纯自然天真,不要沾染嗜欲,不要沾染偏私啊。贤人君子,要养无尽天机,要一心澄澈,如日月之明,洞照纤尘秋毫,绝不能受嗜好欲望的牵引负累。嗜好欲望之中,酒色,最能累人。烦恼是伐性之斧。酒色,是牵引烦恼的最强之物。酒,是迷魂汤,能乱你的性,误你的事,为你取祸,让你丢城失地,令你丧命。色,是败精者,令你身败名裂,亏德,失国。各位看看影视小说看看历史看看身边的人事,多少例子,多少血泪教训,告诉你酒和色害人是多么的深。张飞醉酒撒疯而丧命。汉成帝因迷醉赵飞燕姐妹而失去子嗣。武则天因薛怀义、张易之而败德惹来千古污名。多少当代的官员因为小三因为情妇而贪得无厌毁身亡家断送了卿卿性命和锦绣前程。《金瓶梅词话》开篇有诗:【酒】: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尽是他。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寔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色】: 休爱绿仿著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圆悟克勤禅师讲,金鸭香销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年少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酒色之累,禅师也不愿回首。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倒在了酒字和色字上。天下侯王一手封的项羽,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倒拽九牛尾的帝辛,跋扈一世的董太师,斑斑历史,不胜枚举。一个人权位越高越重,酒色的祸害也就越会放大。平头百姓,只是误己误家,
第四篇:《素书》读后感10250101360
《素书》读后感
《素书》中不仅包含治国安邦的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它帮助。“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成就了不世之功。只可惜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刘邦,记住了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弄之脑后,以至于强良逝后几百年人们不知《素书》为何物。如今我们能一睹其风采,还得感谢晋朝的那个盗掘张良基的盗墓城。珍惜这灭之不易的因缘,让我们细细品味《素书》的奥妙所在,你将受益无穷。
《素书》的作者黄石公,是一位秦时的世外高人,他传给张良的这本书,词语虽然简略,但含义却很深邃,其学说即使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也无法超过他。他知道秦朝就要灭亡,汉朝即将兴起,因此把《素书》传给了张良,让他替天行道,帮助刘邦灭秦兴汉。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胄仓促行事,整个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做事冲动、有勇无谋。显而易见,以他此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具体的过程到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张良在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场合遇到了一个老人。经过了种种苛刻的考验,老人认定张良“孺子可教矣”,遂收其为徒,将一卷帛书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读此书者可为帝王者师,十三年后你再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这本书正是《素书》。
书中颇为注重道德二字。道乃天地万物运行、变化之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小而随机,因正反而动,相互作用而成;大而有规律有趋势,万物恒生恒灭,必有盛有衰,成长与消亡如水向下之必然,人必趋利,或趋大利或趋小利,大利既广义的利,善良正义骨气皆大利也。能够领悟万物之道,就是有大智慧,如庖丁之解牛,游刃有余,无往不胜。德就是尽量满足别人的欲望,使人遂其志,遂其愿。德是一种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构成的基石,以至可以说是社会的灵魂与全部;社会是一种合作形式,也是以合作为目的,而德就告诉这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要与别人合作,要帮助别的成员实现他的愿望,而反过来,别的成员也会帮助你实现愿望,德就是这种约束,也被每个成员默认遵守,于是在这个由德所组成的组织里,谁越能满足别人的需要谁就越被认可。有小德者,就是能帮助某些人实现欲望,有大德者,就是能帮助很多人实现欲望。反过来,没有社会也就无所谓德了。
道德乃根本,无枝叶便成枯树,还得需要“法”作为甘露,方可长出绿叶,吸收天地精华,成帝王之业。“法”有以下几点。
1、“不慎而始,而祸其终”。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里的一段记录:张瀚任御史时,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某一天他乘轿进城办事,不巧下了雨。而其中的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的寻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样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现在有多少人不小心犯了错误而后养成了习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人定胜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人们听惯了上面口号式的总结,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可是事实证明,这是人们的一相情愿。现在的口号应该改为“顺应自然”,而不是战胜它、逆转它。
3、人对待模糊的自然。什么是自然?老子曰:“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人们对待自然的概念非常矛盾,即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把自己放置在自然之外,甚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能影响自然的外力。
4、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清醒的头脑、足够的学识和阅历、平日里细心观察和思考、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的实践,“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
把世间的事物都能通过本质看实质,并以此来指导人生实践。“世事洞明皆学问,认清练达是文章。
5、要经受起挫折的打击,学会用势。守得云开见明月,终得梅花扑鼻香。经历过一些挫折,真正的贤能之人终有出头之日。适当的把握时机,适时掌握主动权,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为人处世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旨。做好一件事情,客观条件极其有限,但只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善于动脑,主观能力自然会发挥到极致。
6、真诚的做人,诚信是成大事的根本,真诚的做人,就算暂时吃一些亏,但日后必然回带来丰硕的回报。”付出桃李,回报琼浆”只要你是个真诚的人,你的人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只要你真诚,就会很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并且能够与他人愉快的合作。诚信无价。虽然一时的坦诚可能会损失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收获的是长远的利益。但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他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很好的发展机会。
7、可以犯错误但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8、下决心的过程。人们有时会很自然的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们有时也会毫无根据的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的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的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9、物质追求和享受。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所以在今天,我们追求个人利益是合乎道德的。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对利益追求的权利,即不损人利己。但是,从个人修养来说,淡漠的物质欲望仍然是很推崇的。一个脱离了庸俗趣味的人,一个有崇高理想和高雅志趣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都看得很淡。
10、辩证的看待生活。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不能因为生活的残酷就去否定生活的美好,也不能因为生活的美好而不正视生活的残酷。
11、俭,德之共也。俭朴的生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升华俭朴的人具有顽强的意志,能经受得住艰苦的磨练,胸怀开阔。无心于考虑物质生活,更不会受钱财的诱惑。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仁慈、正直的朋友相伴左右,他们可以使你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13、人们对人才的偏见。“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焦躁的现代人连了解你一些的时间都没有吗?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说明他就学识渊博,也不能因此就认定他能力非凡。学历和能力之间不一定成正比,有学历不一定就有能力,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14、小人祸害别人的几种方法:
栽诬:把自己的过失转嫁给别人,诬陷他人。
造怨:假借其人怨恨,挑其与他人矛盾,借刀杀人。
沭患:伪造某人之阴谋,挑起人主的猜忌,谓其隐患而加害之。
买毁:用金钱来收买敌人,使其诋毁上级领导,然后进行反间计。
阴陷:暗地教人写匿名信,罗列罪状,揭露当权者及其至亲,以激起当权者的愤怒,然后旁敲侧击,嫁祸于竞争对手。
15、对付小人的方法:先不得罪他们、保持距离、小心说话。等时机成熟讲其铲除。
16、淡泊明志,不以物移。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保证。
17、做事。做事不要太张扬,假如张扬,虽然能够显得自己高别人一等,然而却能引来众多人的嫉妒,让别人也更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回给日后自己的工作带来众多的压力和不便。若想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想法。
18、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无德有才是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
19、明智:明辨是非,看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本质,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20、吉莫吉于知足,苦默苦于多愿。人在心理必须追求一个平衡,欲望过少缺乏动力,欲望过多心烦意乱,把握你的心,不要让多余的不着边际的欲心扰乱你生命的脚步。
21、贪图私利是人的本性,避害趋利,是人的本能。人的自私本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大多数人所做所为都必然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22、正确的看待法律,不要有抵触情绪。法是统一天下人行动的准绳,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安定的工具。
23、管理人的最终目的:“是把事情做好”。
2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5、有恩于人,也不要有什么优越感,更不要时刻盘算着怎么让人回报。人类的天性是容易忘记感激别人。
26、人们对比对象的改变使自己更加痛苦。过去,一般人的生活标准只以邻居家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但现在许多消费者把一些他们并不认识的陌生人当作攀比对很。一个人试图与比其自身所属的经济阶层更高的人群相比时,他便很可能会被消费债务缠身而无法自拔。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物质上的充足代替不了精神上的空虚。
27、要办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成就大功的人,不考虑琐碎。
28、识人:认识评定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人的许多外在的情感都是装出来的,尤其是当处于复杂的环境中时,人心更是难测。所以必须深入观察,真正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谨防误识、误交、误用。暂时难以看清的,不妨冷淡处之。
29、人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需要,如生存、稳定的收入、被人接受、希望别人尊敬、渴望成功等。无论在哪个领域,金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人的最根本的需求之一。
30、人的差异: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气质、性格类型都不同,导致想法和做法都会有差异。
31、刘备临死时教导他儿子的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32、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相信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讨厌的人或事,不要轻易相信,必须自己考察后做判断;大家都认为好的人或事,也不要随从,还要自己观察后做定论。
33、“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34、了解一个人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做事方法和途径,考察他的爱好。这样,这个人的品质还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35、彼此间的不满可以消除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之中。
36、更正失败的人走,自己难免失败;向成功的人靠拢,自己也会逐步取得成功。一定要学会与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合作,他们能带给你的,除了有形的帮助外,更有一些无形的影响力。正是因为成功人士的能力较强,社交圈子大,所以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资源。因此,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巧妙的借用他们的人际关系,这也是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其作用还不仅仅是财富所涵盖的。
37、“泾溪石险入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39、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谋为手段。以仁德为出发点,同时又善于运用权谋,有了机遇,可保成功;如若时运不至,亦可谋身自保。
40、两个人心中想着一样的东西,争执在所难免。世上的问题多起于争。文人证明名,商人争利,勇士争功,艺人争能,强者争胜。争并不是坏事,能促使人向上,促进事业的发展。但争要合乎规矩,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干损人利己的事。反过来说:不争不抢无患
无忧。
41、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对朋友不要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朋友都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
42、成大事者必须得借助外力,要保持和维护长期合作必须要求有双赢的结果。谁也不甘心花费了心血和精力最终却毫无所获,克服同艺相窥,同巧相胜。
此书: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寿;用之治国,可以位极人臣,用之经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军事,可以百战百胜,听以此书著者黄石公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矣。
第五篇:第一段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根据登封市教育体育局文件精神,按照君召乡中心学校统一部署,海渚小学迅速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确保在为民服务、改进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教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现将前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发动,组织认真学习。
我们在中心学校的领导下采用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惯犯展开学习活动。集中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法职业道德规范处理办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观看了师德报告会、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视频。同时还学习了十八大精神,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省委省政府的若干意见,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将群众路线的主题落到实处。
二、集中交流,重视提高成效。
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集中发言,使全体同志谈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够结合实际。形式虽然简单,但是人人都说想法和感受,听了人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耳濡目染大大提高了学习成效,促使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和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
李晓宁说:“有许多学习内容在学习时也没感到怎么重要,然而通过大家发言才感到重要的地方还有那么多。”由此也让大家感受到,大会发言同样不失为提高效果的一种好办法。
发言交流过程中,教师深刻交流个人的心得体会,同志们既发现了个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既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也看到了别人的问题。我们通过这次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扎扎实实搞教书,认认真真育人,敬业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奉献是理想的最高境界。做一名老师容易,做一名好老师困难。
三、诚心诚意,征求别人意见。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们还自觉征求别人意见,请求帮助改进自己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征求意见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不曾有过的,这一点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征求意见,不但活化了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而且使大家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在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我们针对问题最为广泛的是①批改与讲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②备课应付问题;③上班时间问题;④对待差生问题;⑤落实素质教育问题;⑥体罚学生问题等。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前一阶段的活动中,组织学习还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创新力度不够大、工作亮点不够多、提要求多抓落实少、征求意见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课堂,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多的地方找问题解决问题,并全面收集各类信息和资料,及时归纳总结提炼,找到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症结所在,抓住关键扭转局面。君召乡海渚小学201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