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以人为本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浅谈以人为本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陇山职业中学党支部书记 张 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的宏伟构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它不仅关系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更关系到全体公民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前者面向全党,后者面向全社会。
一、怎样做人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已成为当前社会人们普遍关心和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的社会里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和阶级的属性。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对人性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思想文化道德建设也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大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许许多多的矛盾正困扰着我们:社会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共产主义暂时处于低潮,人们的理想和信念遇到了挑战;加之资本主义文化的西化和同化,封建主义文化以及各种各样文化的沉渣泛起;使思想文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红色文化、灰色文化、黑色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思潮搅得许多人已经分不清南北。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反腐与倡廉、成功与失败、公平与效益标准是什么?谁来当裁判,答案已经不是一个。处在十字路口上的人不免困惑,不免摇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半部论语治天下以成为过去。不仅党的基层工作者在抱怨:“老的做法不管用,新的做法不会用,硬的做法不敢用,软的做法不管用。”就是通常的人也在困惑:人难做,难做人,好人更难做;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才能成功,这已经成为人们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做人标准的多样化实质上反映了思想文化道德水准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势下,许多人迷惑了,开始信上了迷信;有的人甚至变得麻木不仁一塌糊涂。我们已经远离了激情燃烧的英雄的时代,我们正在进入市场经济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党要领导人民向前进,就必须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文化和道德思想体系;否则我们就要打败仗。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人做的,共产党人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人类;因而以人为本就应该提到党的建设的仪式日程上来。这不仅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成败。做什么人,怎样做人这不仅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也是执政党时刻关心的问题。共产党员也是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做好事是最起码的原则。所以就以人为本来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带头为人民服务先做人后做官,做好人做好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是人性的表现,而且也是党性的表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如今已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如此根据时代的变化,我们还应该提出这样的口号:“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闪光点”。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找到方向,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才能构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新的精神支柱和无坚不摧的长城。
二、对做人标准的再认识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做人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做人标准也会和其他时期有所不同。既然是中国特色,就要联系中国的实际,联系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不这样看就谈不上中国特色。联系中国的昨天今天,在做人方面就应该看到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尽管两千年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做人标准,但总的脉络还是清楚的:这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文化相结合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在这种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三从四德,讲究三纲五常。这种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精华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糟粕部分:个人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既不是精华又不是糟粕的有:穷时独善其身达时兼济天下等。所有这些思想即是儒家思想的反映,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特别是儒道文化伦理道德和释家文化伦理道德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最为明显。遍观中国封建史,正统思想总是排他的,消极落后思想往往都要受到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的抵制。正因为此中国才成为四大文民古国 之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应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是合理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今天的世界是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些思想不可能不传入我国,一些先进的思想不可能不影响我们的人民。闭关锁国和盲目排斥同样是没有出路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批判了资本主义,但却复活了封建文化。个人崇拜,个人迷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提倡学习雷锋,学习焦裕禄等。“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雷锋精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晚上和白天一个样,雨天和晴天一个样,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的大庆人精神;五讲四美三热爱等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也曾讨论过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问题;我们也曾搬用过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叔本华的黑色幽默以及形形色色的西方哲学和文化;我们也曾探讨过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的问题;甚至一些大学生还讨论过老人和青年都掉进水里,先救谁的问题;一些人还讨论过母亲和妻子都掉进水里,先救谁的问题。按照中国的传统是先救老人后救青年。西方哲学是先救青年和妻子。现在人们变得灵活和务实起来,哪个好救救那个。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人生观,价值观;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既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应该清楚:中国的封建社会,无论开明也好,专制也罢,都是人治;人治讲得就是人伦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以人为本。我们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搞法制建设,就要以法治国,还要依德治国,这就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不仅社会主义和传统要结合,资本主义先进的文化也要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进行结合;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和伦理道德。在这个文化基础上,首先依德治国,就要理清吏治,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必然,先做人后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其次依法治国,就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做人不能有双重标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要转变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就是我们的结论。今天的中国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道德情操的底线;对国家公务员来讲,还要遵守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讲,还要遵守党的有关规定;对真正的中国人来讲,做人只有底线没有上限。这就是我们的做人标准。我们就要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我们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做人做事。
三、以人为本搞好思想文化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解决怎样做人做什么人的问题,首相就要解决思想混乱的问题;解决思想混乱的问题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和伦理道德。这个文化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同时又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这样就解决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中产生了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和思潮,致使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惑和困扰。我们重视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人的素质的提高。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首要的要树立新型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个观念和法律一起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这个核心不能以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因领导人的好恶而好恶。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东西,如果这个核心常变来变去,老百姓就不知所措,就无法做人,也不知道怎样做人。当前在行政单位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实用主义的一种表现。在社会上和经济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逃税漏税等实质上是文明社会的一大祸害,不仅为社会主义所不容,就连资本主义也不会容忍,所以我们必须化大气力进行根除。要根除这种现象,除加强制度建设外,至关重要的是要迅速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道德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就会给人以信心,就会把老百姓从各种封建迷信和各种宗教中解放出来。实践证明:各种宗教其核心则是侧重诱导人们去“如何做人”,而科学则是侧重引导人们去如何做事。我们过去只是强调了如何做事的问题,在如何做人的问题上,侧重强调了人的阶级性,没有从人的通性(人性)上去认识问题;结果一进入市场经济,就制造了许多麻烦。一些邪教组织也钻了我们的空子,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现在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要研究人的通性(人性),就要研究人性的弱点和优点。就要对社会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制政。从长久考虑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道德思想框架体系。不能再重蹈“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的老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德思想体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任重道远。
首先,中国人如何做人应该自己说了算。我们的传统文化过去既然融化吸收了那么外来文化,今天一样也能融化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做中国人,走中国路,闯中国业。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的样子!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人既不能丢掉自己,也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闭关锁国。这是我们的祖先早已教给我们的东西。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共产党来讲,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就要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完善自己的理论,用这一理论指导全国人民和全党的实践。
其次,用这一理论武装自己的党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理论再好没有人去实践,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力量。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什么感人,就因为有人去为她献身;各种宗教为什么久传不衰,就因为有人去为她恪尽职守;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真正的代表;试问天下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关键看行动。只有行动到位,才能体现理论的强大。一个政党,只有取得人民的信任和认可,她的理论才能为人民所接受。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在于他的理论的强大,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磨顶放踵的功夫,就不会有人间鼎盛的烟火;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劫数,就不会修成正果;没有一次次的灾难,就不会有受人尊重的阿拉法特。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
再次,先进的理论不会自然在群众中生根,强大的文化还须接近群众。儒释道之所以久传不衰就因为他掌握了一些人的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深入人心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宣讲,反复实践。以人为本就要讲人性、讲人格、讲人品;就要关心人、理解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既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眼前需要,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长久愿望。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思想文化建设是保持社会长久稳定的凝固剂;他的作用不可小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带领人民破坏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也一定有能力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和新的道德伦理大厦,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新人。
第二篇:论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作者:史海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8期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思想道德教育没有以学生为本,严重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创新
[作者简介]史海生(1969-),男,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长沙 410015)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德治与法治的本源追寻”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40501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2-0075-02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尽管学者们对它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了以下内容,即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建立起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新的社会秩序①。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对我国各项工作都具有指导作用,由于其本身就含有丰富的仁爱、平等和人文精神,因此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具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维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的提出既是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反思。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反思我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发现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得出全新的理念。
1.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德育为本。现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社会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是重视专业教育、轻视德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要求在高等教育中以德育为本,思想道德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②”
从古代以来,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置于首位的传统。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③”在孔子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就形成了德才兼备而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更是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训时指出:“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就为我们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从以上领导人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离开了思想道德建设就谈不上育人,教育就会丢掉根本。
2.以人为本是要以学生为本。传统的道德教育过程偏重于强制性灌输,不是鼓励学生追寻事实、反思现状、挑战权威,而是要求学生承认事实、赞美现状、维护权威;不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独树一帜,而是有意无意地促使学生因循守旧、磨平个性。这样的教育无视道德学习主体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特个性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甚至会引起大学生的道德逆反。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加强主体性教育。人是世界和自己的主人,人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的思想问题也是在实践中形成,并最终由自己在实践中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进程中,从大学生全面成长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建立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相互信任的思想教育平台。同时,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不是简单地向个体灌输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抹杀个性,而是要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是要以学生的现实需要为本。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总是蔑视主体,丢弃个性,把青少年当成“美德袋”,将人类的一切道德规范往里面装,而不管学生是否需要,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的标准和目标过高,不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向个体灌输“无私”“忘我”的道德理念,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动员他们追求圣徒似的道德人格,而诸如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按秩序排队,节约用水、电、煤炭等能源和资源,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等公民教育却很少提及。不是注重培养这些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生认为重要的而且能够做到的日常道德行为,而是向大学生灌输过于理想化、没有层次性、与大学生切身生活不相关的道德规范,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背离了大学生的需要。道德的目的是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种和谐美满的生活,所以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充满人性的,是温情的,是真实的。如果一种道德使人们不敢去追求人的生命存在所需要的东西,如利益、快乐、幸福、自由、个人价值
等(当然,不能以损害他人的方式获得),那它就不是真实的道德,而是一种伪道德。大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利益”,思想道德教育以大学生为本就是要关心他们的利益、他们的需要。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比较普遍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就业问题、贫困生交学费难的问题、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在就业压力之下的心理问题等。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在帮助学生解决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的同时,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以人为本维度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措施的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必须坚持以为大学生服务为理念,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措施。
1.以人为本维度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法的创新。方法创新是指适应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运用现代化工具和其他灵活多样的手段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不管有多少,也不管怎样运作,都必须具备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可亲可信、易于被人接受的特点。以人为本维度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疏导和解决。要贴近、尊重、关心大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启发、自主教育,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机制。二是要在加强教育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积极探索既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又适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规定:“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大学生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非常拥护这一举措。三是要树立大德育观念,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还要借助社会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克服“禁、堵、统”的弊端,改思想道德教育的封闭式教育方法为开放式教育方法。
2.以人为本维度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受到冲击,新的道德价值取向尚未确立。主流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和缺失使大学生面对道德问题时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有学者指出:“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里寻求到一个安定精神家园。④”因此,确立主流道德价值取向和适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当务之急。一是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面向社会确定教育内容。在新的形势下,要准确分析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新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变化给大学生思想上带来的种种新问题。要紧跟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步伐,从学生真正关心的事情、议论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出发,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最切实的是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精神支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道德基础。二是联系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确定教育内容。要体察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情况,了解大学生中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从大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辅助困难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以人为本维度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创新。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创新,必须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要把传统的班级管理与和谐校园、网络建设、学生社区工作结合起来。一是重视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体现社会特征、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应包含良好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郁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诚信的道德标准等元素。二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建立理论学习型、公益服务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等各种类型的社团。让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三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新阵地。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注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确保校园网资料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努力使大学生获得正确科学的网上信息。四是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到贫困地区支教、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这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能满足大学生强烈的自主、成才和自我表现心理需要,有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观念、道德习惯的养成。
[注释]
①吕世伦,张学超.“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88.②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6.③张玲,康风琴.论语[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46.④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精神家园[N].中国教育报,2002-10-11.
第三篇: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是国税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税文化是国税部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税文化建设以国税事业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广大国税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国税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国税干部的物质精神行为等进行,与每一位国税干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国税干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文化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国税文化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国税干部的全面发展,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以人为本建设国税文化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人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和精神是国税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国税物质文化建设和国税精神文化建设。建设国税物质文化要以满足广大国税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必须为基础,既要坚持简朴适用,勤俭节约的原则,又要坚持各尽所能,满足正当需要的原则,要以不断满足国税干部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为目标。精神文化建设是国税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国税精神文化,目的是使全体国税干部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明确价值取向,不断提高精神境界,自觉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税收事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国税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处理好人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既不能只重物质基础建设而忽略精神建设的作用,又不能简单地以精神鼓励代替必要的物质基础,即以人为本建设国税文化要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并重。
(二)要处理好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和纪律约束的关系。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执行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建设国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执行文化,就是要求处理好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和纪律约束的关系。要根据国税工作现状和国税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国税干部的素质能力状况,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制度和规章,使之成为国税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同时,努力营造国税干部干事创业的和谐氛围,将人性化管理寓于制度管理和纪律约束之中。一方面要防治制定的制度和规章过严,不切实际而没法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制定的制度和规章过宽而失去管理和约束的作用。因此,在国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执行文化建设中,既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规章,使制定的各项制度和规章即符合国税工作的要求又符合对国税干部加强管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制度和规章的落实要成为广大国税干部自觉的行动,使每一位国税干部都成为国税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维护者。
三、以人为本建设国税文化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建设国税物质文化 1.建设文明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国税干部身心健康。要在现有办公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楼的建设既要适用也要庄重美观,办税服务场所的建设既要功能齐全又要优雅整洁,生活区域的建设要文明美化,各场所安全设施要健全良好,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国税人文环境。
2.加快信息化工作进程。要适应信息化工作迅速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的原则,搭建多元化电子申报缴税系统、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税收执法管理系统、公文处理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环境,为国税干部提供必要的信息化工作平台,使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不断拓展物质文化建设的空间。一是要建好生活服务区、阅览室、荣誉室、健身活动室,为国税干部提供健康文明的生活家园;二是建好内部行政网站,为干部提供思想交流互动平台;三是建好培训设施,为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四是建好书画、摄影、文学、歌舞、体育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为干部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积极倡导健康的娱乐方式。
(二)以人为本建设国税精神文化
以人为本建设国税精神文化,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国税干部把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国税事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1.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和引导广大国税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创作性地开展工作。
2.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开展以“热爱税收事业、公正文明执法、优质高效服务、勤俭廉洁奉公、务实创新敬业”为主要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强化道德规范意识,用职业道德规范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风尚,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税干部队伍。
3.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国税工作实际,树立文明创建“精品”意识,着力开展以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为目标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系统、全员的文明意识,在全系统形成“团结为魂、治队为本、实干为先、服务为优、管理为实”的团体精神意识;树立与国税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发展的先进典型;用名家名言名句作为国税人互勉奋进的心声积极营造向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于全体国税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全体国税人知荣明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4.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结合国税工作的实际,相应成立文学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协会等群众组织,团结和凝聚国税系统各方面的人才和广大爱好者,通过定期开展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等措施,保证协会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推进国税文化建设。
(三)以人为本建设国税制度文化。
以人为本建设国税制度文化,就是要在制度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使制定的制度即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国税人的实际,让制度成为每一位国税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国税各级组织按制度管人,国税人人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国税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在总结国税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或部门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行政管理、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税收服务、税收宣传、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都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2.抓好制度创新和落实。制度创新是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创新制度的同时要大力抓好制度的落实,做到创新和落实的统一,使国税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充满生机活力。
3.完善激励机制。要紧密结合国税工作实际,以调动国税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为中心,围绕执行政策、完成任务、改革创新、优质服务、争先创优以及干部实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等不同层面,不断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建立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标准和绩效考核体系,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四)以人为本建设国税行为文化
以人为本建设国税行为文化,要求国税干部必须严格规范自己执法、工作及服务行为,让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公众从国税干部的言行举止中切实感受到国税文化的魅力。1.规范执法行为。要以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纳税评估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税收执法体系,运用好税收执法考核系统,加强税收执法过程控制和责任考核,全面提高国税干部的依法治税水平。
2.优化纳税服务。将税收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税收法制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提升税收服务层次,认真落实好优化纳税服务各项措施,充分发挥12366服务热线、“一窗式”管理、“多功能服务窗口”等服务方式的作用,在严格执法中做好优质服务,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核心,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每一位国税干部算好政治帐、经济帐、事业帐和家庭帐,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强化“两权”监督,开展以廉政格言警句、以图倡廉、廉政小品等寓教于乐的税务廉政文化系列活动,使廉洁自律成为每一位国税干部的自觉行为,从思想意识上斩断腐败的源头。4.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国税人员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各展其能,各扬其长,各抒其志,陶冶情操,激发团队精神,让知荣明耻成为每一个国税人自觉的行为准则。
(五)以人为本建设国税执行文化
以人为本建设国税执行文化,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广大国税干部的执行力为重点,全面开展国税执行文化建设。
1.理想信念是基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形式,加强对《党章》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理论的学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对总局、省局重要税收工作安排部署和有关税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增强每一位国税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一位国税干部都自觉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税收事业发展。2.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国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将教育引导、理论灌输与座谈讨论、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构建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把全体国税人员的思想统一到严明纪律、严肃责任、严格自我约束上来,使每一位国税干部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规范化管理是目标。要建立和完善岗责体系,理顺单位、部门、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使全体国税人员将集体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有机融合起来,严格按岗责体系的要求履行职责。讲求诚信,规范言行,勤于政务,自我奉献。从而增强队伍和个人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自觉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出色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体现国税队伍良好的执行文化风采。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名词已被许多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们所熟知。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是需要每一个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去认真研究和领悟的。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的研究者针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建性因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成为市场的竞胜者”等等。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只要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想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有人这样解释,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
今天,仍有一些企业操作者对这问题认识不清,忽略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做企业就是赚钱,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资本的多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资本积累。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维持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员工为企业工作,只要依靠经济手段就可以了,什么理想、追求都是务虚,没有什么用处,还幼稚地认为,现在下岗人员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群,自己可随心所欲地选择职员、聘用职员。结果使企业做了许多年,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只有经济利益。员工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企业的兴衰是企业老板自身的事情,和员工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现象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十分可怕的,我们应该看到,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单纯地看企业资本的多少。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资本才可能不断增加,而且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本,否则,再多的资本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因为它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企业的主要操作者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极地注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应该清楚地看到,任何企业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既然社会选择了我们来成为它的操作者,我们就应该教
1育员工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国内外不少成功的企业操作者,都直接提出了要做好企业,首先要先学会做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并不是企业成功后在粉饰自己,而是指示了做好企业的一个真谛,我们说这就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
公司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应该提出“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口号,而是把它切切实实地融入了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公司的一切活动都以此为原则。经常教育公司的员工要认识到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公司是应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从其所有制形式上看,属于私营股份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手中,而今天公司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们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使公司迅速健康的成长,就要放弃狭隘的私有观点,积极鼓励公司的有志之士,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和合理的分配,而逐步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这样,公司就可能迅速的扩大,而其每个成员,就可能获取愈来愈多的利益。积极鼓励每个公司里的人,在公司的共同事业中,去积极地“经营人生、远离贫穷、创造辉煌、分享成功”。要求每个公司的人,不仅要得到所创价值应得的合理分配,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对企业应有的责任,共同创造和发展公司的事业。
二、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创新靠人才。企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观念,营造人文环境,推进人性管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今天,企业要以人为本,已是大多数企业操作者所认同的道理。但是能否更深刻地意识到,今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差距;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决定着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
(一)、使分配激励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公平、平等、竞争、择扰的市场竞争机制,是激发人才争当先进的动力。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有效的激励下,可发挥到80%—90%。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把职工的利益同自身创造的价值和企业整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优秀人才在待遇、事业等各方面体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从岗位、待遇、环境等各方面的努力营造职工事业的良好环境。昆钢从2003年打破传统的技能工资制,取而代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改革,合理拉开工资档次,使工资分配向高技术、责任重的岗位倾斜。以经济利益为主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鼓励创新,昆钢每年评选一批技术、生产骨干并给予表彰奖励,提倡技术革新。与此同时,还坚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成就奖励结合起来,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精神鼓励人才,昆钢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用职工运动会、文艺演出、职工健身赛等活动调动职工积极参与,让职工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赢得尊重的荣誉感。
(二)、公正的评价机制,强化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强化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昆钢坚持多年来依据管理、技术、生产、销售、供应、服务等各类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以及岗位特点,分别制定岗位职责标准,各级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岗位职责。要建立健全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量化指标,同时把工作态度、协作意识等纳入评价范围,配套建立人才评价组织机构和评价办法、程序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和办法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直接同人才的奖惩、干部任免、岗位竞争挂钩,以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三)、建立以素质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人才培训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昆钢工改,培训与上岗、转岗、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职工自我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企业以培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重点,以增强职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人为本,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以关心和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关键要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和职工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为职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针对一部分职工的生活困难,开展困难补助和医疗互助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解决了职工因疾病、意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活动开展以来,职工得到关怀和帮助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创造促进职工不断发展的人文环境,为企业和职工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文化条件。昆钢历来重视厂区和职工生活环境的综合整治,厂区物流有序、环境优美;职工生活小区规划
合理,美观大方。同时,昆钢还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引导全体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将理念贯穿于各项制度中。
在坚持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尊重人、发展人、提高人上,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昆钢多年来加强宣传工作,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紧紧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工作,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自觉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昆钢正是坚持以人本,把科学理念有效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在企业发展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注重关心与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促进职工全面发展,职工的全面发展又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五)、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品牌效应
在我国,不少企业做了许多年,其客户甚至连其商标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企业甚至对其产品的商标名称从未做过任何宣传,这实在令人遗憾。仔细分析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不少私营企业都是在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由于我国当时因产品的缺乏而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使得只要胆子大,稍微看准项目,生产什么都不存在市场销路难的问题,根本无需考虑什么品牌效应。
而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致使许多企业都感觉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小,而且销路不畅,大家都十分怀念80年代的美好时光,但可以说那是一去不复返的往事。大家都认为企业难做,而事实如何呢?我们今天的市场上各行各业的品牌产品凤毛麟角,大都处于价格竞争的原始竞争阶段,所以今天的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谁重视企业品牌的创立,谁重视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操作,谁就能抓住中国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大的机遇,把企业做好。
(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我国加入 WTO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和国外同行业产生更多的竞争。不少人都在担心,入世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我们承认,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在硬件上确实有差距,但我们应看到这种差距是次要的,真正关健的差
距是在于软件上,这一差距在产品质量上体现的就是服务和企业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很快就会被逼升级,真正进入服务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
产品质量的另外一大组成部分就是服务。我们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品质上让所有的消费都满意的产品,所以,只有通过真诚的服务,才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公司的经营中,提出表面上生产的是有形的改良产品,而实际上生产的应是无形的“放心”产品,公司拥有和追求的不仅仅是企业资本数字的积累,也是“放心”,为客户提供的也不是单纯的产品,提供的也应是“放心”。生产“放心”,拥有“放心”,提供“放心”,这才是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优质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为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体系。遗憾的是,不少人在遇到客户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满意时,往往都选择首先会去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放弃对客户的服务的做法,甚至背弃企业对客户的承诺。有时还幼稚的认为,中国人那么多,坑骗几个无所谓,孰不知这是在为企业自掘坟墓。事实上,当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时,表面上看需要花费人力,投入财力,去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损失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实际上,这正是向消费者展示企业文化的难得时机。通过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不仅能更好的宣传企业文化,而且企业会获取远远大于投入的利益。公司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及时高效的做好服务,尽力争取让每一个客户都满意放心,做好了,就能发展壮大,做不好服务,最终结局是倒闭。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会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物质文化三大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最本质的东西之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机器。给予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比死板的规章制度更能实现对员工的成功管理。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鉴于此,企业文化日益受到管理者们的关注。大部分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许多企业还创办了内部刊物,如海尔的《海尔人》,华为的《华为报》等。一方面,这些内部刊物起到了对内宣传企业文化,促进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公司使命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向外传播,也起到了向外宣传企业文化、推广公司形象的作用。但是,如何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尤其是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还是一个难解之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但是,企业要真正做到本企业的文化能集中体现员工的价值观,并能使其深入人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发挥指导精神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使企业文化的渗
透过程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始终。因此,企业文化不能是空中楼阁,要有可操作的东西,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势推动,起到引导企业向前发展的作用。
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从招聘阶段就开始企业文化的考虑,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导向。企业相关管理者要通过有目的的公关活动和宣传,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原则和宗旨。接下来要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分析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倾向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否一致。
二、对招聘来的新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即定向(上岗)培训。通常的做法有,一是进行规章制度奖惩纪律方面的教育;二是进行企业发展史的教育,接受本企业的好的传统;三是进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实际试用实践考察。这种上岗前的培训、定向教育对于新员工的价值观念的导向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会使新的员工加快对企业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而且也会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素,保持企业组织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
三、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信念的体现。它要求有奉献、团结协作,以人为本、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比如它要求尊重企业员工权利,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包括犯错误的员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合法权益,加强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员工的工资福利等等。
总之,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应着力于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
四、善于利用企业文化作用的媒介形式。
任何文化发挥作用都必须通过感官媒介,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媒介形式主要有:一是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外树良好的企业形象,内创优美的生产工作环境等;二是企业开展象征性的欢庆仪式、礼仪、纪念等活动;三是宣传企业特有的语言、口号、标语。特有的标语口号简明冼炼,好懂易记,易于传播;四是企业要树立本企业的英雄人物。因为榜样的力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明确地告诉人们企业在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员工也就知道自已应该怎么做。这也就是树典型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人物典型就会发挥鲜明生动的感召力。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竟争。应该认识到,追求卓越的企业就是追求卓越的文化,而成功的企业也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怎样建立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值得每一位管理者乃至职工去思索、去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