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梳理 (湖北黄冈名校 优质教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6:5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梳理 (湖北黄冈名校 优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梳理 (湖北黄冈名校 优质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梳理 (湖北黄冈名校 优质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要点 口算乘法

1.一位数乘两位数: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得到一个整十数,再乘个位数,得到一个数,最后把这两个得数相加。

2.一位数乘三位数:先乘被乘数的百位数,得到一个整百数,再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得到一个整十数,又乘个位数,得到一个数,最后把这三

个得数相加。3.整十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先不看每个数末尾的0,进行相乘,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0(0的个数是两个因数末尾0的总个数)

4.例如:48×6=(288)40×6=240 8×6=48 240 + 48 = 288 所以 48×6=288 480×50=(24000)因为48×5=240 所以480×50=24000 笔算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与三位数相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与三位数相乘,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

两次的积相加。

2.例如: 详细过程:

649×73=47377(1)数位对齐:把三位数写在第一行,两位数写在第二行,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即3与9,7与4对齐)

(2)3×649 3×9=27 在9,3的正下方写7进2,6 4 9 3×4=12 12+2(进位2)=14在4,7的正下方写4进1 × 7 3 3×6=18 18+1(进位1)=19在6的正下方写9,在9前面写1 1 9 4 7 4 5 4 3(3)7×649 7×9=63 在4,7,4的正下方写3进6,4 7 3 7 7 7×4=28 28+6(进位6)=34在6,9的正下方写4进3 7×6=52 42+2(进位2)=44在1的正下方写4,在4前面写4

(4)再把两次的积相加:7吊下来,4+3=7,在4,3正下方

写7;9+4=13,在9,4正下方写3进1;1+5+1(进位1)

=7,在1,5正下方写7;4吊下来。

(5)横式的结果写上。3.数中间有0,或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

(1)数中间有0的乘法:数中间的0也要乘,0乘任何数都得0,还要注意后面有无进位。

(2)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先不看数的末尾的0,进行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0的个数是两个因数末尾0的总个数)。

(3)例如:

509×45=23905

806×70=56420

627×50=31350

780×32=24960

450×

60=27000 509 806 627 780 450 × 45 × 70 × 50 × 32 × 60 2545 56420 31350 156 27000 2036 234 23905 24960 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5.速度的表示:

速度的单位:a千米/时(每小时a千米),b米/分(每分钟b米),c米/秒(每秒钟c

米)。

读法:a千米每时,b米每分,c米每秒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6.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估算方法有多种,只要合理(能口算,与真实值接近)就

行。

一般方法: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位数估成整十数,三位数估成整百数(十位数字是4,5,6的估成几百五十),再口算,得结果,用≈连接。

在实际生活中,要准备什么东西时,经常是估大(只进不舍)。7.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几倍,则积就相应的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相同倍数。

(2)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数的相同倍数,积不变。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熊青青 南昌市文教路小学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形成择优意识。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三、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旧引新

1、课件出示

普通列车106千米/时

特快列车160千米/时

D字头列车295千米/时(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孩子们,你愿意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同样是坐30小时的火车,同样是从北京出发,坐不同的列车,可以到距北京多少千米以外的地方吗?

2、独立列式

计算D字头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展示学生算式,说清理法(2)怎样计算?

估算:295×30≈9000(3)对比算法,体会①的优越性。

4、小结

把30个295先看成3个295比原式缩小10倍,算出来的积885是缩小10倍的结果,要使它的大小不变怎么办?再扩大10倍,也就是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二)交流探究,说清算理及方法

1、出示完整的表格

2、尝试计算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或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集中展示学生算式,分头说清算理算法(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为什么? 说清算理算法。(怎样计算?)

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算理没变,方法简便了)小结:先用虚线把0与前边的数隔开,再把0前边的数相乘,最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教师出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情况。怎样计算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的0参加计算,如果下一位有进位,进几写几;如果没有进位,0来占位。

4、沟通:观察这三种算式,沟通联系。(1)算式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2)总结算法、算理。

(三)巩固练习闯关大比拼

1、第一关

390×30﹦

309×30﹦

2、第二关

先估算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过来。

3、第三关

方框里填几?

(四)总结课题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

【课程标准描述】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

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2×5的积

×

0

12×4个十的积

0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

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

(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思考:如何估算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估算方法。

2.笔算

(1)提问: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主尝试,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2)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过程。

(3)提问:第一步算什么?得数中的末位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5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第三步算什么?

(4)思考:为什么先用145×2,再用145×1个十,最后再把结果加起来就是145×12的积?

引导学生理解:要算12小时行的路程,可先计算2小时行的路程,然后再算10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再将两部分加起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评价目标1)

145

表示什么?表示几个小时行的路程?

×

290

表示几小时行的路程?

145

1740

(5)观察45×12和145×1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评价目标1)

小结: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3.验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

4.巩固练习

(评价目标2)

132

176

425

×

×

×

学生练习本上完成,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四、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评价目标1)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实际应用题

(评价目标2)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以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以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保护森林的思想。

五、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检测】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99×42=

538×48=

138×16=

2.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要用掉多少双这种一次性筷子?(按31天计算)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第一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部分习题。

例1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需要而产生的,也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做铺垫。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还呈现了用计算器验算的环节,既引导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算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验算意识。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能力和迁移类推、合情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迁移类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名师课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1)口算

23×30= 47×20= 42×19≈ 58×41≈

笔算

43×26= 45×12= 457×6=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计算方法。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计算呢?每一步乘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

(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板书:

【设计意图:由口算乘法及两位数的乘法等旧知引入,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探究

(1)理解题意,引出课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①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②怎样列式? 列出横式:145×12=

师:这道题与刚才笔算的题目有何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③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合理估算

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3)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①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列竖式计算。学生自主探究。

②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经验自主学习,探索计算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不断明确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③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得290,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10)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

最后再怎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①观察45×12和145×12 ②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③归纳法则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验算

笔算正确吗?如何检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提问:看一看精确值与估算值相差多少?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笔算。

②选择部分题说一说笔算方法。③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④师: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看最高位相乘的积,不满十,积为四位数;满十,积为五位数。注意:如果最高位不满十,但后一位需要进位,进位后也满十,积也为五位数。

(2)改错。

解析:【考查目标2】。第二部分积的末尾应与十位对齐,记得加进位数。(3)

答案:129×36=4644(元)

解析:【考查目标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第五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习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16×4 230×4 19×3 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 145×12=(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5、145 X 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习:

1、基本练习〔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

545×69 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2、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 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第3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书费116元,一共交书费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下载人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梳理 (湖北黄冈名校 优质教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梳理 (湖北黄冈名校 优质教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