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6:5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

第一篇: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

《苏武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

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 1 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2.简介《汉书》:【课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注: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3、我国史书体例简介:【课件】

(1)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 《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2)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背景:【课件地图】

解说: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四、重点词句交流

1、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范读—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语气)

3、重难点强调——指名翻译。

4、重要注释勾画。

五、整体感知

1、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明确:

(1)【课件】传记的一般写法: ①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

②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具体材料1、2、3„„)③最后为作者评说

解说: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材料,即第②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

说什么做什么。

(2)本文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只„„

2、理清思路: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缘由: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苏武传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结局: 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六、分析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思考: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写作特色)◆详略得当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反衬

1、详略得当

(1)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为

什么? 主人公:苏武

主要人物:张胜、卫律、李陵 次要人物:单于、汉使者„„

(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哪些事详写了?哪些

事略写了?

详: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 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

(3)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①语言描写多集中于:“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如: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细节描写,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

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

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③小结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苏武?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3、对比反衬: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明确: 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 ◆解说:

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

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

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④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

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 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七、阅读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明确: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

◆忠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

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不会。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

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3、苏武精神解读:【课件】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

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

4、温庭筠《苏武庙》【课件】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1)注释:

①甲帐:武帝帐,“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

④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2)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5、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参考:【课件】

◆苏武,他是铁骨铮铮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不辱使命,不放弃坚守的方向。命运向他俯首,黑暗向他投降,正义向他挥手致敬,一位可歌可泣的忠诚义士,以他的青春年华,以他的苍颜白发,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见证了他高洁的灵魂;用他顽强的生命力,用他坚定的意志力,在中原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永远不死的爱国心。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信仰,换来的是十九年的永垂不朽!苏武的执着,李陵不懂,卫律不懂,单于不懂。那执着是对爱国一种伟大的诠释,但是我们记住了苏武,历史记住了苏武!

◆在他的生命里,国家为重,生命私利为轻。十九年的苦难与折磨,他的头发白了,胡须长了,但他依旧手持汉节,但他依旧心存家国。一颗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温暖了无边的荒野,富贵不动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八、检测本文文言现象【课件】 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 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第二篇:学高中语文遨游建筑天地间教案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解析

遨游建筑天地间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梁思成、林徽因知难而进的可贵品质。

2、感受梁思成、林徽因两人对中国建筑的挚爱深情。

3、学习文中引用资料的多样性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梁思成、林徽因知难而进的可贵品质;学习文中引用资料的多样性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速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描述梁思成与林徽因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情况。

二、讲述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分歧与妥协。

三、讲述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的学业收获。】

(二)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讨论思考:

1、林徽因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从中可见出她是怎样的女子/ 【提示:林徽因先遇到的难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只收男生,因为建筑系学生常要彻夜赶图,而无人陪伴的女生不太方便。面对难题,她“不肯就此妥协”,结果“大学档案显示,自1926学年春季班开始,林徽因已是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个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费慰梅在课文是这样叙说的,“她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如何打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规定?这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从第一年开始,她就和思成一起上建筑课了。” 此外,两人的个性和脾气南辕北辙,在婚前的这段时期,彼此仍有待调适。但在工作方面,却达到了很好的和谐。“上大学的头一年,徽因和思成之间经历了一番感情的挣扎,有时竟爆发为激烈的争吵。他们俩的个性和脾气南辕北辙,坐在婚前的这段时期,彼此仍有待调适。”在林徽因读书期间,父亲猝然去世,对她也是一个考验。上述难题,她都克服了,并且她的个性还得以保存。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聪慧能干、有个性、有事业心的现代女性。】

2、本文采择了梁启超的家信、梁思成的作业、林徽因的访问记,说说这些素材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具体内容见课文。提示:梁启超的家信既反映了梁思成在追求学问过程中的困惑,也表达了梁启超对于勤奋与天才关系的正确认识。梁思成的作业说明了他成绩优秀、学习刻苦、做事细腻认真。对林徽因的访问记则从侧面反映了林徽因的活泼聪明以及热爱自由地的性格。】

(三)表达交流:梁启超在给梁思成的信里说:“你觉得自己的天才不能符合你的理想,1 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工匠。你有这种感觉,就是你的学问在进步的象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梁思成是怎样做的?从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这封信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里提到的情形,正是所有人在追求学问和事业当中会遇到的疑问。任何人的学问都不可能仅靠天赋一蹴而就,做学问离不开勤奋严谨的精神。勤奋有时候就表现在重复练习,耐心探究上。这个过程表面上似乎是磨损人的兴趣和灵感,但实际上它却是天分的必要补充,学问的进步必须扎根于这种反复甚至枯燥的练习中。】

(四)归结写法:本文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资料(书信、笔记、同时同学、国际友人等),从材料的角度各异的观察中,可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与情感力度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三篇:高中语文 一个学派的诞生学案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课题:《一个学派的诞生》

学习目标:

1.理清叙述顺序,了解文章内容。2.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费米学派成员独特的精神风貌,开拓学生的眼界,防止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僵化

学习重点、难点:

2、3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完成下面题目: 1.了解恩里科·费米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美籍意大利裔 物理 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开始中子物理学研究,被誉为“ 中子物理学之父 ”。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负责设计建造了世界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发展了 量子理论。他对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方面均有重大贡献,被称为最后一位 “文武双全” 的物理学大师。

2、本人的传写对象是 以费米为核心的科学团体费米学派,“一个学派的诞生”中的一个学派是指物理学罗马/费米学派,这个学派代表人物有 费米、柯尔比诺 拉赛蒂、阿马尔迪、塞格雷、马约拉纳、佩尔西科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探讨)

1.思考文章是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物理学罗马学派? 参考答案:第一是介绍罗马学派的形成的过程.

第二是描述罗马学派的教学研究方式.

第三是介绍罗马学派对费米量子理论的推广情况.

2.费米学派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首先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参议员柯尔比诺有一个雄心-------复兴意大利的物理学,为此,他着手建立罗马学派。其次,费米和他的朋友拉赛蒂,尤其是费米,拥有出类拔萃的物理学天才,以及对物理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超乎寻常的热情。而他们的学生阿马尔迪、塞格雷和马约拉纳,也被导师们的天才和热情、被物理学的热情,对富于挑战和创造性的人生的热情。

(2)这个团体年龄性格相近,充满了欢乐与活力,个性都得到发扬,各得其所,教学和研究的方式都十分个性化,具有一种轻松活泼不拘一格的学风.

3、罗马学派的教学研究方式很有特点,这个特点是怎样的?

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脑子想到什么就问题,就问什么问题;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并不根据预定的计划;师生通力合作来解决他的问题

学生小结:如何能快速而准确地从文中筛选整合出答案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作者是为亲人作传,注重于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何作用?(如事物细节、人物肖像细节等)

参考提示;通过文章一些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体会文章那充满生活气息的感染力,.体会费米学派成员独特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人物性格特点:(个别分析即可)

费米:朴实、P70 第 1段 刻苦专研、博学多才、热心科学P71 第 2段 成就显著、有威望 P74 第1段

拉塞蒂:意志坚决、P70 2段 有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探索、谦虚P 74 第2段 柯比诺:精力旺盛、志向远大、智力敏锐、判断深刻、斗志昂扬P71 第1段 善辩贤才、做事专注P71 第4段 爱德华;顽皮天真、爱开玩笑、塞格雷:天性审慎、好奇心强P72 第2-

8、段 脾气火爆P73 倒数第2段 学生小结:细节描写在传记中的作用:(参考答案)①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

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③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 ④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文中说费米学派的成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你觉得科学工作中可以容许这样的态度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科学研究是严肃的,需要认真的态度.但严肃认真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相反,科学研究是最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而创造力的发挥与一个人的个性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米学派的成员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并把这带进了自己的科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气和研究风格,这对学派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值得注意的是,费米等人的玩笑仍然是紧紧围绕着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问题的,并不是空虚无聊的游戏。

三、拓展提升:

逃礼

费米认为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他从来不愿意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某些无聊的应酬上。

那是1930年的一天,罗马王宫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意大利的王子举行盛大的婚典。头一天费米就接到一张烫金的请柬。他反复地看着这张高贵的请柬,心里矛盾重重。去吧,就要浪费掉金子般的时间;不去吧,这是王子的婚典,未免有不恭之嫌。怎么办呢?他苦苦思索,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干脆不去!”他最后横了心。吃罢早饭,费米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自己开着车向实验室驶,去。但一件麻烦的事情发生了,半路碰到了庆贺婚礼的队伍,警察已封锁了街道。而费米要到实验室,再无别路可走。费米坐在驾驶室里,心烦意乱。实验室去不成了,只好去参加婚礼吧!他抬头看看通往实验室的道路,仿佛觉得那些迷人的仪器正要向他叙述一个迷人的秘密。他皱起眉头,忽然,灵机一动,把发给他的那张请柬递给车前的那位警官,并说:“警官先生,我是费米的司机,他正在实验室工作,我是奉命去接费米先生参加王子婚礼的。”警官看了看请柬,又打量一番费米,做了个手势,准许他经过。费米高兴地几乎停止了心跳,油门一踩,车子便沿着被封锁的街道,飞快地驰向实验室,他度过了有价值的一天。

根据上面一段文字,概括费米的形象并简析。(提示:珍惜时间、热爱科学、务实、机智等)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讨:

1、文中说费米学派的成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你觉得科学工作中可以容许这样的态度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科学研究是严肃的,需要认真的态度.但严肃认真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相反,科学研究是最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而创造力的发挥与一个人的个性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米学派的成员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并把这带进了自己的科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气和研究风格,这对学派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值得注意的是,费米等人的玩笑仍然是紧紧围绕着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问题的,并不是空虚无聊的游戏。

2、诗歌知识运用:课文最后引用了佩尔西科的叙事长诗,这首诗在文中有何作用?你觉得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它优美吗?为什么?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答:这首诗歌在文中的作用是进一步渲染了这篇课文的风趣活泼的文风。但从诗歌本身的角度看,它的艺术价值是不高的,称不上优美。它其实只是首先开玩笑而信手写的打油诗。

3、比较阅读:本文和《在哈金森工厂》一样,都是由亲人为传主写传,结合本文来谈谈这样来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由于作者的身份特殊,她能够与这些人朝夕相处,所以了解到许多真切的细节;同样也由于她这个特殊的身份,她对这些人的观察和记叙的视角是家人与朋友的视角,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并贯注了深厚的情感,文章因而极富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小结课文:

三、拓展提升:

逃礼

费米认为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他从来不愿意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某些无聊的应酬上。

那是1930年的一天,罗马王宫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意大利的王子举行盛大的婚典。头一天费米就接到一张烫金的请柬。他反复地看着这张高贵的请柬,心里矛盾重重。去吧,就要浪费掉金子般的时间;不去吧,这是王子的婚典,未免有不恭之嫌。怎么办呢?他苦苦思索,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干脆不去!”他最后横了心。吃罢早饭,费米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自己开着车向实验室驶,去。但一件麻烦的事情发生了,半路碰到了庆贺婚礼的队伍,警察已封锁了街道。而费米要到实验室,再无别路可走。费米坐在驾驶室里,心烦意乱。实验室去不成了,只好去参加婚礼吧!他抬头看看通往实验室的道路,仿佛觉得那些迷人的仪器正要向他叙述一个迷人的秘密。他皱起眉头,忽然,灵机一动,把发给他的那张请柬递给车前的那位警官,并说:“警官先生,我是费米的司机,他正在实验室工作,我是奉命去接费米先生参加王子婚礼的。”警官看了看请柬,又打量一番费米,做了个手势,准许他经过。费米高兴地几乎停止了心跳,油门一踩,车子便沿着被封锁的街道,飞快地驰向实验室,他度过了有价值的一天。根据上面一段文字,概括费米的形象并简析。(提示:珍惜时间、热爱科学、务实、机智等)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作者是为亲人作传,注重于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何作用?(如事物细节、人物肖像细节等)

参考提示;通过文章一些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体会文章那充满生活气息的感染力,.体会费米学派成员独特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人物性格特点:(个别分析即可)

费米:朴实、P70 第 1段 刻苦专研、博学多才、热心科学P71 第 2段 成就显著、有威望 P74 第1段

拉塞蒂:意志坚决、P70 2段 有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探索、谦虚P 74 第2段 柯比诺:精力旺盛、志向远大、智力敏锐、判断深刻、斗志昂扬P71 第1段 善辩贤才、做事专注P71 第4段 爱德华;顽皮天真、爱开玩笑、塞格雷:天性审慎、好奇心强P72 第2-

8、段 脾气火爆P73 倒数第2段 学生小结:细节描写在传记中的作用:(参考答案)①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

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③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 ④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文中说费米学派的成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你觉得科学工作中可以容许这样的态度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科学研究是严肃的,需要认真的态度.但严肃认真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相反,科学研究是最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而创造力的发挥与一个人的个性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米学派的成员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并把这带进了自己的科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气和研究风格,这对学派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值得注意的是,费米等人的玩笑仍然是紧紧围绕着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问题的,并不是空虚无聊的游戏。

课后练习:

(1)诗歌知识运用:课文最后引用了佩尔西科的叙事长诗,这首诗在文中有何作用?你觉得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它优美吗?为什么?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答:这首诗歌在文中的作用是进一步渲染了这篇课文的风趣活泼的文风。但从诗歌本身的角度看,它的艺术价值是不高的,称不上优美。它其实只是首先开玩笑而信手写的打油诗。(2)比较阅读:本文和《在哈金森工厂》一样,都是由亲人为传主写传,结合本文来谈谈这样来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由于作者的身份特殊,她能够与这些人朝夕相处,所以了解到许多真切的细节;同样也由于她这个特殊的身份,她对这些人的观察和记叙的视角是家人与朋友的视角,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并贯注了深厚的情感,文章因而极富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四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16六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选修课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六、中国近百年来的传记文学

可参考萧关鸿编的《中国百年传记经典》(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传记文学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在古典传记传统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风貌。此书旨在介绍这一时期的兴盛风貌,从近百年的传记作品中选择了42篇具有代表性的传记,分为4卷。每篇传记都加了注解,对传记的作者、传主以及传记文本都作了评介,可供读者参考。

这里节选的是书的序言。这篇序言可以当做中国近百年的传记文学简史来阅读。从梁启超、胡适等人对现代传记的提倡和写作,到20、30年代现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到40年代具有浓厚政治寓意的传记写作,到解放以后传记文学取得的成就,还有海外的“口述历史计划”等等,这些具体的历史过程,在文中都被描绘得非常清晰。通过这篇序言的阅读,既可以对近百年中国传记获得现代转型以后的成果有所了解,也可以按图索骥,找到优秀的传记文本来阅读。

中国现代传记,即区别于古典传统模式的现代传记,是本世纪初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西方传记文学与中国一样,在公元前后出现第一次辉煌的高峰之后,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停滞和低潮。但它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8世纪。

中国传记文学的第一次高潮代表作《史记》比西方第一部奠基之作要早200年。而西方第二次高潮的重大成就对中国发生影响也要等200年之后。

中国传记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交替时期,作出了开创性努力,贡献最大的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

梁启超以毕生精力推动中国的启蒙运动。他的文化活动领域极为广泛,涉及文、史、哲诸方面,传记文学是他极力提倡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西方传记作品。

由于梁启超的倡导,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前后,传记写作蔚成风气,大量传记发表在刚刚兴起的白话报刊上,有的传记本身也用白话写作。据晚清文学专家阿英的研究,这一时期发表的传记作品,传主大多是中国历代政治文化伟人、民族英雄和中外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传记文学的政治功利性从传统到晚清发展到了顶点。

美国学者霍理斋这样分析梁启超和胡适这两位中国现代传记最重要的倡导者:“胡适较梁启超晚生一代,对于西方文化亦较梁氏了解。胡适对传记的观念并非如梁氏来自实际写作的经验,而系基于对西方文学之认识而自理论上加以考虑。”

确实,梁启超只是在西方走马看花,而胡适在美国求学苦读,对西方文化自然了解更深。他在康奈尔大学写下的札记《传记文学》,就是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和思考的结果,他比较了东西方传记文学的差异。“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而已,又传此人格进化之历史”。他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东西方传记的长处和短处,强调传记应当揭示传主的“人格进退之次第,及进退之动力”。这篇札记实际上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传记理论。以后50年间,胡适倡导传记文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可以在这篇札记里找到根据。

胡适对于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他自己的作品,而是他的传记文学理论和他为传记文学发展所作的呼吁和推动。如果说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转型是从梁启超开始的,那么是由胡适完成的。他们两人的贡献最大。

梁启超与胡适两代人的努力,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做了准备。

中国现代传记繁荣的最初表现是大量自传和回忆录的出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知识分子个性的解放,写作接近西方传记体式的自传或回忆录成了作家们自我表现和自我张扬的一种最方便的形式。

最早写作自传的是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史学家顾颉刚和戏剧家欧阳予倩。郁达夫写过多种自传,最早的一部是1927年发表的日记体自传《日记九种》。顾颉刚1926年写的《古史辨自序》是一部学术自传。欧阳予倩1929年发表的《自我演戏以来》是舞台生活回忆。郭沫若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中开始写作自传《我的童年》,之后一发不可收。这四种最早的自传恰好是传记文学四种不同的门类。

进入30年代,写作自传渐成风气。其中以作家自传或回忆录最有影响。倡导传记文学的胡适身体力行写出《四十自述》。郭沫若的自传主要是在30年代写的,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先在报刊连载,然后出多种单行本。而谢冰莹以一部《女兵自传》倾倒了多少热血青年。上海第一出版社以“自传丛书”为名推出一批书:《巴金自传》《钦文自传》《庐隐自传》《资平自传》和《从文自传》等等,一时蔚为壮观。

这时期还有几种非作家的自传值得注意。共产党领袖瞿秋白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另一位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晚年写的自传二章。这两位共产党人都是大知识分子,瞿秋白临刑前留下的自白让后人去评说,而陈独秀没写完的自传则让后人惋惜。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的《经历》和著名出版家张静庐的《在出版界二十年》,都有着珍贵的价值,还有北大校长蒋梦麟的《西潮》则“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有点像近代史”,别具一格。

自传在古典传记中是所谓杂体传记中的一种,是作品数量最少影响最小的一门,与史传文学的巨大成就无法比拟。但自传的兴盛则是现代传记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传记发展的主要成就。

尽管这些著名自传都有鲜明个性和多种色彩,都极力张扬自我,但有一个共同点,如郭沫若在《我的童年》前言中所说:“我写的只是这样的社会出生了这样一个人,或者也可以说有过这样的人生在这样的时代。”

这些自传影响重大,是因为通过个人命运展开了一幅极为广阔丰富的中国现代史画卷。它的及时性与现实感,深度与广度是其他文学样式所难以比拟的。

与自传的蓬勃繁荣相比,30年代一般性的他传则相形失色。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多种回忆录和关于武训的多种传记。

到了40年代,才出现了朱东润。

朱东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用毕生精力认真研究西方传记文学、用现代方法进行写作的最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家。

《张居正大传》是他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传记作品。这是一部波澜壮阔、气魄宏大、思想精辟、形象生动的传记。也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接近西方传记风格的现代传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中国政治黑暗时期,朱东润写《张居正大传》是为寻找政治理想,吴晗写《朱元璋传》则为了政治批判。发思古之幽情,出于现实之感慨,这是中国史传文学的传统。

但真理不能多走一步。传记作品的写作首先应当是学术研究和独立的文学创作,而不应当有意识地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传记文学如果沦为政治斗争的奴仆,就会失去自己独立的生命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变成“速朽”文学。在这一点上,成功的例子是《张居正大传》,失败的例子是《朱元璋传》。

当年,比吴晗走得更远的还有范文澜的《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和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这两本书都是为政治斗争需要而写的,当年曾经是官方指定的政治学习读物,在史料取舍和学术评价上的片面性则显而易见。

1949年建国后,“为政治服务”成为文学包括传记文学的公开口号和最高原则。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有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普及性的传记读物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并不讳言都为了配合党和政府推行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几乎所有作品都是有关方面组织撰写,编辑加工的成分很大,有的索性捉刀代笔。这些作品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

重,文字毫无特色。即使有关鲁迅的传记也难以幸免。

用这种方法写作有一个成功的例外,那就是《我的前半生》。虽然这部书是奉命之作,有明显的宣传目的和宣传效用,但因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传奇,而执笔者李文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它在整体构思和叙述风格上都较成熟,与当时流行的传记不同,具有个人创作的色彩。

被公认为现代中国最渊博的学者陈寅恪在这个时期写出的《柳如是别传》是最具分量又独具一格的传记巨著。

陈寅恪是在目盲体衰的晚年,以他最后十年最宝贵的时间,呕心沥血写下了180万字的巨著。朱东润曾经不解陈寅恪何以用如此宝贵的精力为一个妓女立传。其实,陈寅恪开始写柳如是,也有一种排遣解闷打发时光的意思,但随着写作的进展,他完全投入其中。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工程,古老的文言格式无法束缚他自由活泼的思绪,渊博的学识在笺诗证史的考据中如鱼得水,在对柳如是的喜怒哀乐作传神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陈寅恪生命的律动和呼吸的起伏。

《柳如是别传》同一般的传记和学术传记都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笺诗证史,主要方法是考证,他几乎做到传中无一字无来历,而传记的内容涉猎极广。有学者这样评价:“说是明清之际的情爱史可也,明清之际的文人生活史可也,明清之际的政治史亦可也,同样也可以说是一部饶有特色的江南党社史或抗清纪略;还可以说是明清史料史或从新角度写就的南明史;当然更准确而宽泛一点说,应该是用血泪写成的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这段话说出了这部书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陈寅恪的可贵可敬在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这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极其少见。他为王国维立的碑文中所写的“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也是他自己的写照。他自知晚年倾注全力的著作出版无日,写作风格更为自由。他给中国传记文学史留下这部独一无二的甚至后人难以企及的巨著,在那个年代只能是个“异数”。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是个奇特的时期。是一个空白。

说空白,是说那个年代一场浩劫,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文革”结束已经20年了,到目前为止所能看到的在“文革”中写作,记录“文革”中的经历和史实,可以称作传记文学的作品,惟有一部陈白尘的《牛棚日记》。

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和控诉、回忆和追记,人们已经写得很多很多。但这些毕竟是事后的评说。因为时过境迁,人们的记忆和叙述难免会与事实真相发生差距。由于主客观原因或这样那样的需要,有些回忆和叙述往往有意无意地夸大某些方面或缩小某些方面。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传记和纪实文学,把历史真相搅得模糊不清。因此,当事人的原始记录就显得特别珍贵和极其难觅。

偌大中国,不会只有一位陈白尘。我们已经看到有价值的珍珠正在慢慢浮现。比如廖沫沙的《瓮中杂俎》和邵燕祥的《人生败笔》。这两部书还只是传记的素材或雏形,但有着极珍贵的“文革”史料价值。

还有《彭德怀自述》和《徐懋庸回忆录》也是“文革”中写的,他们不是正常的写作,而是在有关部门威逼下写的所谓“罪行交代”。由于他们的真诚坦白和文学修养,这种特殊形态的文字也就质变为通常意义上的传记作品。

与彭德怀和徐懋庸一样,有多少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艺术家在那个年代被迫写下多少痛苦的“交代”。这种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特殊形态的文字还有大量的尚未发掘,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如果发掘整理出来,那么对当代史和现代传记研究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传记文学在大陆徘徊时,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出现了一系列重要作品。

50年代初,中国革命胜利后,国民党中的大批达官要人纷纷移居美国,其中包括李宗

仁、孔祥熙、陈立夫、胡适、顾维钧等,哥伦比亚大学具有远见卓识,拟就了一个“中国口述历史”计划,组建了一个研究室,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民国史专家的唐德刚。

经唐德刚之手完成的有著名的《李宗仁回忆录》和《胡适口述自传》。还有他和三位学者共同完成的长达600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口述历史方法中国古已有之。司马迁的《史记》就采用了不少这种口述历史的材料。近代著名的口述历史作品是《李秀成自述》。据说李秀成被捕后,用广西话口供,曾国藩听不懂,只好叫李秀成自己写,于是李秀成一边讲一边写,才有了这篇自述。

大陆当代最成功的口述历史作品是溥仪口述、李文达执笔的《我的前半生》。李文达所用的方法已接近美国学者列文斯首创的西方口述历史方法,只是没用录音机。

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行口述历史方法并取得显著成绩,是从唐德刚开始的。以后大陆才有模仿者。

中国传记文学再度走向高潮是在1979年以后。

正如20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传记文学三四十年代的高潮做了准备一样,“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催生了近百年传记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经过七八十年的孕育和积累、挫折和反复、思考和等待,传记文学积蓄已久的能量一朝释放,喷薄而出,在内容与形式、深度与广度各个方面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这时期传记文学思考和发掘的题材和视野之广是空前的。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人几乎都有一本或几本传记,过去不为人注意或有争议人物的传记,过去已有定论的功臣或罪人的翻案文章层出不穷,尤其是对近百年历史的重新思考和重新描述达到的深度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传记文学的作者已从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扩大到政界经济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文艺娱乐体育行业的明星,乃至普通的知识青年。明星自传的热销打破了传记文学的崇高感和神秘感,几乎使每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跻身于传记文学的创作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之列。传记文学的发行量之大为纯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甚至压倒了畅销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的宠儿。

传记文学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传记中最有价值的还是作家们写的自传和回忆录。

1949年后,每一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总是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他们得到平反,一些幸存者开始撰写回忆录。而思想解放运动中作家们是最热烈的响应者、参加者和鼓吹者,正是理论界、新闻界和文学界的联手推动,思想解放运动才出现如此波澜壮阔、生动活泼的气象。

思想解放和冲破禁区使作家们真正放开了手中的笔,把反思的触角伸入到过去无法触及的领域,或者披露历史真相,或者重新评价历史。

开风气之先的是茅盾的《我走过的道路》。由于他在“文革”中已开始酝酿,写得比较早,所以还有种种顾忌,但还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现代文化史资料。

丁玲关于瞿秋白的回忆是她晚年最重要的文字,还没有人像她这样深刻细腻而又生动地描绘过瞿秋白。如果丁玲晚年不去续写长篇小说而是写完她的回忆录,她晚年的写作会有价值得多。

胡风出狱后,有关方面于1980年、1985年和1988年三次为他重新平反,可见他问题的复杂和平反的艰难。他晚年写的回忆录涉及许多敏感的问题。可惜他受到的摧残太重,身体太差,晚年写出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所幸他的夫人梅志在他去世之后,以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胡风传》。

夏衍的《懒寻旧梦录》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重点在30年代左翼阵营内部的论争。这桩历史公案在“文革”中被江青定罪为“三十年代文艺黑线”,而夏衍因此被投入秦城监狱。

韦君宜在半身不遂之后写出的名为小说实为自传的作品《露沙的路》,把反思的笔触伸到了延安时期。她与在她之前发表的几篇关于王实味的传记一样描述了延安这段历史中过去不为人知的侧面,试图探索某些历史的因果。

学术传记中有两部最值得注意:一部是冯友兰的《三松堂自序》,一部是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的《洪昇年谱》和丁文江、赵丰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是最有价值的两部年谱。后者是在完成50年后才首次印行。

思想解放先驱者顾准的《顾准日记》和学者吴宓的多卷本《吴宓日记》,都是后人花极大努力整理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史资料,顾准的文字开始发表时还困难重重,先海外后大陆,但思想的传播是无法阻挡的。

领袖传是这一时期传记文学的一个热点。

思想解放运动以后,历史的重重帷幕渐渐拉开。人们要求了解自己的领袖人物的真实面貌,实际上也是了解自己走过的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的强烈愿望,是领袖传记热的真正背景。

认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几乎是全民族的愿望。在80年代中后期的毛泽东热中,已经出版了几十种有关毛泽东的传记、评传、回忆录和资料集。这些作品在毛泽东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普通人方面前进了一步,但显然还没有一位大手笔表现出中国这段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毛泽东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甚至可以说,还没有一部作品超过30年代后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的《毛泽东自传》。

据说,“文革”初,旅美学者许芥星教授访问周恩来时,表示想写一部周恩来传。周恩来拒绝说:“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党的传记,从不强调个人的传记。”好像周恩来对韩素音也说过类似的话。在当时特殊年代,根据周恩来的性格,这样回答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多少透露了一点周恩来对个人传记的看法。到周恩来诞生百年纪念日之前,也已经出版了大量关于周恩来的传记、评传和回忆录,除了一些比较精彩感人的片断和短篇回忆外,几乎还没有一部传记表现出周恩来性格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邓小平生前身后已出版了多种传记,尤其以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最有影响。毛毛虽以女儿身份来写父亲,但这部书基本上还是“官传”,可能因为上卷所写的事件作者还没感性认识。人们期待着毛毛的下卷写出一个活生生的邓小平。

几乎所有共和国元帅和老将军们,所有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回忆录或者传记。这些回忆录或传记都由写作小组来完成,这样的写作有种种条件的限制,因此,这些作品只有史料价值,而无文学价值。有的甚至连史料价值也很难说。

在所有这些回忆录中,惟一的例外是《彭德怀自述》。彭德怀没有写作小组为他代笔,而是在人身失去自由的特殊情况下一笔一画自己写下来的。也惟有《彭德怀自述》没有丝毫的矫饰,而是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这部自述真实的力量与凛然正气震撼人心。

把传记文学推向最广大的读者,并在他们中间引起交流和共鸣。在80年代是领袖传记,在90年代则是明星传记。

明星传记开风气之先的是刘晓庆。还在1985年,她在《文汇月刊》上发表的《我的路》引起轩然大波。刘晓庆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当时的“理论权威”,批判她“宣扬个人主义,自我奋斗”,要有关党组织教育帮助她。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文化界和一部分读者对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明星写自传颇为非议。

中国历来有“盖棺论定”的传统,过去写自传的大多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而且也要到功成名就的晚年才开始回顾一生。其实,仔细想想,30年代,巴金、郁达夫、沈从文、谢冰莹、顾颉刚和胡适等人写自传时也是才刚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巴金、郁达夫、沈从文和谢冰莹写自传时不到30岁或刚过30岁,比刘晓庆还年轻。顾颉刚写学术自传时才3

3岁,胡适名望最大也年龄最大,不过40岁。现在论资排辈还属于“青年干部”。正因为打破定规,30年代才有了蓬勃的生机。

刘晓庆写《我的路》是需要足够勇气的。尽管这部自传写得还很粗糙和稚嫩,但她的出现打破了自传属于政治家和文学家专利的观念,开创了为当代人和普通人立传的先例。

十年后,明星传记蔚然成风。大多数小有名气的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和电视节目主持人都已经出了书或将要出书,这些书的发行量动辄几十万册,远远超过作家传记和纯文学书籍。但不过两三年这些通俗传记便已到了泛滥成灾,每况愈下的地步。

与明星传记相映成趣的是大量的企业家传记。与明星传记不同的是企业家传记,由企业家雇人捉刀,这些传记的印数很少,读者更少。但他们还是不断地大批地被“制造”出来。

那些轻率地写作和靠“合理的想像”编织出来的传记最大的问题是失真。真实性已经是这些通俗传记最可怕的缺陷。

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可以写传记出传记,这是一个传记大众化的时代。

第五篇:苏武传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导入新课:

1、阅读课本117页《<汉书>的价值》,完成下面《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 提示:

《汉书》

《史记》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间跨度 230年左右 3000多年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两书合称为:史汉

三、推进新课:

1、简介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四、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1-6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1-6段:

五、作业:很多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因为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

情节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1、疏通7-10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2、翻译课文7-10段:

三、安小标题,理清脉络:检查上节课学生的预习情况,由学生回答。明确: 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

(一)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二)1、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2、第2、3自然段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3、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4、第5、6自然段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5、第7、8自然段 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6、第9、10自然段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三)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2。虞常谋反,苏武株连3。卫律逼降,坚贞不屈4。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5。李陵劝降,大义凛然6。苏武归汉,青史流传

四、总结《汉书》叙事艺术特点:结构严谨,情节曲折,详略得当

五、作业:通过合理想象,以苏武为主角,运用环境、心理、行动等描写手法,将“苏武牧羊”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从小标题概括出的苏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们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

1)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2)、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语言描写。找出这些语句,读一读,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体会到了每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那么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明确:①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②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③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3、除了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4、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思维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对民族忠诚。

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参考观点: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