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最新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2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最新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最新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7-2018最新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2学情分析

由于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的勺子,盘子,喝水时的杯子会变热等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基础。但这些经验又都是模糊的,不具体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师:(演示实验)双手捂住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手就会慢慢热起来,这是什么现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活动2【活动】交流汇报:触摸热传递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课前实验情况。

要求:每个同学谈谈自己实验的过程,并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重点交流:你的推测。

活动3【活动】“看到“热传递

1.师:我们已经感受到热可以在金属条中传递,也作出了自己的推测,下面我们将用直观的实验让大家“看到”热传递。

2.请做过实验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做的实验情况。

师:你能说说你预测的依据吗?你的实验能“看到”热传递的过程吗? 3.指导实验:“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重点指导观察)

3、交流汇报:实验中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注意实验结论的推出)活动4【活动】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现象

1.师:我们已经知道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温度较高的一段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段,那么热在金属片中如此传递的呢?

2.指导实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3.指导讨论实验现象及结论。活动5【讲授】课堂总结、反馈

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活动6【练习】热传递的方式

1. 师:烧水时热是如何传递的?太阳的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2.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希望热能迅速的通过一个物体,有时候,我们却希望他们通过的越慢越好,你能举例说明吗?

思考:不同材料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第二篇: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六课的内容。科学课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探究活动又离不开有结构的材料,因此在几次试教中,依据“以学定教”的理念,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所需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了小小的改进。

1、导入环节的马克杯

热的传递是无法直接用眼睛看到的,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准备了一个马克杯,这个杯子的外面图了一层热敏材料,当热水倒到杯子里时,杯子上的黑色会褪去,上面印刷的图案就会显示。由这个神奇的现象直接引出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导入简单有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牢牢将学生的视线引入本课的主题。

2、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这一实验我采用了学具盒里的材料,但学具盒里的塑料支架太短,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底座进行垫高。因此我对支架部分进行了改进,用木材做成支架,使其刚好能插入底座,降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繁琐度。

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书本上配套的实验材料是一个带柄的金属圆片。金属圆片边缘凸起的一圈十分低,这一设计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1)金属圆片上涂的蜡层必须很薄,不然融化的蜡很容易流到桌面上;(2)若金属圆片在实验中没有放平稳,蜡融化后再次凝固时,就会不均匀,以致每次课前都需要老师进行涂蜡准备。

针对这些缺陷,我将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科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从身边寻找材料,经过几次尝试,发现饮料“加多宝”易拉罐的底非常适合作为金属圆片,因为其边缘高度适合,底又很平,没有纹路。考虑到剪下的金属圆片边缘很锋利,会划伤学生,因此我将其用砂纸磨平。将彩色的蜡涂在制作好后的金属圆片上,不仅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可以重复使用。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 学生:

填空题

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直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2.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一般是()材料制成的。

比如()、()、()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3.热传递的方式有()、()、()。判断题

1.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是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

2.金属材料容易传热,塑料、陶瓷、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

3.空气的传热能力很强,是热的良导体。()

4.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会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量。()

5.一般情况下,金属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选择题

1.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这种传热方式是()。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2.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

A.快

B.慢

C.一般

3.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4.铜条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铜条传到另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

我们称为()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5.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B.没有固定的规律

C.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第四篇:《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模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

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镊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蜡烛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观看大屏幕,一个烧杯里面盛有热水,把一根金属筷子放进,感觉它温度的变化情况?

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

问: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下、中、上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下 温度较高 上 温度较低)

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能通过实验证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找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用咱们桌面上的器材完成这个实验。

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

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

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 热 C温度较低

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

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3.各组在金属片上涂上蜡油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停止加热滴,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

4.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过程。5.全班交流,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完成实验的,观察了什么现象?

师:①不同组哪部分的蜡先熔化?(中间)为什么中间的蜡先熔化?(中间温度高)周围部分为什么后来也慢慢熔化了?(热传递过去了)这组的金属片哪儿先熔化?为什么这点先熔化?

6、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热在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

四、总结:

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出示课件:(引读)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小资料:

热传递的三种方法

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别,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1.传导: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内部、两个不同固体、固液之间、固气之间、液气之间。

2.对流: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3.辐射: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阳能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微波炉等都是热辐射。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

当堂检测

1.热总是从热的一端传向()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 温度较低

第五篇: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永吉县三家子中心校 张库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6课。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热传导。本单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帮助学生建立对热源和热传递的初步感知。第二部分是第2--5课,通过关注热量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第三部分是第6--8课,探究引起物体温度变化的热传递现象并通过传热比赛和设计制作保温杯的活动考察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掌握情况。课标中热传导概念的表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2)达到温度相等时为止。这个表述中没有强调不同物体的热传导需要有“物体的直接接触”前提条件。因此在本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对这点进行了补充。对于“温度相等”这个热传导结果的描述,教材中没有作为学习的内容。我认为教材的安排是合理的,由热传导的概念表述不难看出,从高温向低温部分传导是定性实验,而温度相等则是定量实验。由于能量部分做定量实验的操作难度很大,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水平的限制,能量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采用定性实验。因此,这部分内容留待学生今后学习。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

学生建立热传导关于传导方向的概念。

1、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历了很多给物体加热的活动,对热的传递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积累。此时,很自然地就提出了第6课的研究题目“热是怎样传递的”。关于这一课学生的已有的发展情况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学生前概念情况学生从本单元开始学习热学的基础知识,在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历了很多给物体加热的活动,对热的传递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积累。关于“热传导”的,学生的原有认知是:1)直觉认为热传向四面八方,但不知道热传导的原因是因为存在温度差。2)对于热在线性材料比较清楚,但热在面性材料和不规则材料的传递就不清楚了。3)对这个问题没有想法。可见,学生对“热传导”的原有认知中包含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和不够深刻的正确概念。这些前概念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都是非常感性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学将这些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的概念。(2)实验方法与技能情况 热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不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使热的传递可视化。这种研究方法对五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在四年级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本单元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两课,均采用借助物体特殊性质使观察内容可视化的方法来帮助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在三年级学习《温度与水的变化》时,学生已经观察到物质由于热量 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物态变化。本课将利用凡士林的物态变化使实验现象可视化。因此在研究方法的迁移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3)学生的情感态度情况热现象非常奇妙,因此学生们对热学问题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落脚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现象从而形成热传导的概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设计和操作实验、学生脱离脚手架自主设计操作实验,最终通过师生共同梳理实验结果形成“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

4、技术准备

教师设计、制作、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教师准备适当的课件、视频;教师设计实验记录单。

5、前期教学情况

经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不断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活动。他们已经了解到加热可以使物体体积(热胀冷缩)和物体的形态(水的三态变化)发生变化。

6、问题与对策

本课的问题是如何使热的传导过程可视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热传导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在同一物体中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认识在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这一过程称为热传导。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认识到当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时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导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生对热传导概念形成。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现象从而形成热传导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材料: 课件、火锅视频、炒菜视频。

2、教师演示材料:铁架台1个、三角架1个、铝棒1个、涂一层蜡的圆铁片1个、凡士林1盒、小木棍若干、酒精灯1个、火柴1盒、废液缸1个等。

3、分组材料:铁架台1个、三角架1个、铝棒1个、涂一层蜡的圆铁片1个、凡士林1盒、小木棍若干、酒精灯1个、火柴1盒、废液缸1个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核心情节:吃火锅时金属勺忘记从锅里取出,再次握住勺时烫到手。(学生观看视频)

2、提问:这把勺是怎样变得烫手的?请学生将勺变热的过程画在记录单上。(学生填写记录单)

教学意图:从贴近生活的情景入手,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同时揭示学生关于热传导的前概念情况。画图是希望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视化,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一次记录)

二、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

1、说明使用金属条的依据出示金属条,向学生说明在科学研究中,为了研究的简便,常常使用简单的或典型材料来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我们先来研究热在金属条这样的条形物体中怎样传递。

2、预测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学生预测)

3、指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

(1)提问:如何“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呢?(2)提示:在本单元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时学习过,对于肉眼不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通过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殊性质来帮助观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冰块、蜡、黄油等物质遇热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的特点帮助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遇热会发生明显的

形态变化)

(3)师生讨论细化实验方案:加热点位置、金属棒怎样固定、记录内容、火柴棍掉落的顺序及间隔需等距等等。(学生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4)根据加热点位置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端点组和中间组)(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现象)

4、根据实验汇报,师生共同梳理:在金属条中,热总是从较热的部位逐步传向较冷的部位。(注意:在汇报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注意金属条还将热传向了凡士林,为后续在形成概念作铺垫)(学生汇报描述热的传递过程并梳理结论。)

教学意图:这个学期学生开始尝试自主设计实验,但试教时发现完全放开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使热传导过程可视化从而形成科学概念。为了突破难点,本环节设计为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以往学习中具有相似特点的实验,进行实验方法上的迁移(搭建支架),目的为下一环节学生脱离支架,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和示范。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支架式教学原理:搭建支架---撤离支架,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个支架搭建的好,学生下一环节就会进行的顺利,概念的形成就会水到渠成,因此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第二次记录)

三、研究热在金属片中怎样传递

1、根据金属条的实验发现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怎样传递?(学生推测并画图表示)

2、根据金属条实验的启示,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3、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

4、根据实验汇报,师生共同梳理概念:在金属片中,热总是从较热的部分逐渐传递到较冷的部分。(学生汇报实验发现并梳理结论)

教学意图:有了前一环节的支撑和引导,本环节的实验设计非常流畅,实验也较能顺利的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对发展学生热传导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前测中发现学生对金属片中的热传导的认识比在金属条中模糊概念和错误概念要多。(第三次记录)

四、总结提升,形成概念

1、引导思考:上述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说明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回答: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2、总结得出热传导的规律:同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到温度低的部分;不同物体(紧密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到温度低的物体,这个科学现象就叫热传导,它是热传递方式的一

种。(板书)(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意图:分析两次实验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热传导的概念。当这两个实验的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其原有认知进行丰富和调整,最终进行科学概念的建构。达到了最近发展区。

五、分析与评价

1、播放“炒菜”的视频,请学生分析炒菜过程中的热传导现象。

(学生分析汇报)2标出冰棍融化的过程。

(学生填写记录单)教学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又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炒菜过程侦测学生对热传导概念同一物体和不同物体的传递理解的是否透彻。标注冰棍融化过程评价学生在学习了线性和平面的材料后是否能对立体材料进行迁移。(第四次记录)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传导 : 同一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不同物体: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低的物体(直接接触)

科学记录单:

《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记录单 班级 小组 热在金属勺的传递:

预测: 实验结果: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预测: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预测: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下载2017-2018最新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最新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

    五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的第六课,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此项观察活动分个两层面,第一个观察活动是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教材分析】 本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本内容与前后几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在科学的热门是如何通过课程计划 【分析】 本课是第五课的第二单元(热门)中的第6课。本课与上一课有很强的联系。探究的内容是继续深入以往的活动,也就是学生在学习......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含5篇)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西洞学区 翟治元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是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感受,我......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天祝县城关小学胡萍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有......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王畈中心小学 刘 乔 这节课共涉及到了三个实验,我考虑到这三个实验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明白热传递的方向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如果就这......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整堂课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对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的感知,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热的辐射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