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

课题: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分析与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2、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课前预习】

1、匈牙利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2、“布拉格之春”事件说明了什么?

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的情况怎样?原因何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温故知新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②严重的经济危机;③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社会动荡不安;④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⑤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二)教师顺势导入:“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不但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而且对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酿成东欧剧变。

二、匈牙利的改革

(一)(投影显示《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地图)认真观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有什么特征?

生答师引导:由一国扩大为十几国,其中亚洲新建立了4个,东欧新建立了8个。师:“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生答师引导:(投影显示)①他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师就第①条进一步讲解: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

生:(略)

师归纳并投影出示东欧国家的剧变的图片:

南斯拉夫 被合并统一 捷克斯洛

一分为五

伐克

民主德国 一分为二

师投影再次强调:剧变的实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四)师生共同探讨: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正反评说)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正),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反)

(五)拓展延伸:东欧剧变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师生探讨师归纳: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课堂小结】

师: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生: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师: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生: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板书设计】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二篇:5.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新课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二战结束后,欧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生:(略)

师:“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1948年南斯拉夫因与苏联冲突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1962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退出阵营)。既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这些东欧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与苏联相似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展示板书: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内容组织】

师:东欧国家在战前都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战争初期,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成为法西斯德国的同盟国。战争中,东欧各国人民先后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成立了各种名称的民族解放阵线,其中坚力量大多是共产党,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赢得了群众,为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内部条件。战争后期,苏联军队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东欧各国,铲除了那里的法西斯势力,并且对资产阶级武装力量进行控制,为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相继走上了人民民主国家的道路。(展示板书:

一、匈牙利的改革

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

师:既东欧各国在战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后,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通过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的国有化,摧毁了旧制度,然后,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到50年代初,东欧各国基本上都确立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趋同于苏联的社会结构。由于除捷、德外的大部分东欧国家战前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战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运动对于推进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快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苏联模式消极面的影响,其现代化进程表现出与苏联同样的弊端。尤其是在冷战条件下,东欧国家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难以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框,不得不随着苏联发展态势的起伏而曲折前进,所以,东欧国家的发展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这一外部因素,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尽管如此,在战后东欧各国的发展进程中,争取民族自主权利和要求突破苏联模式始终是并行、交织的两股潮流,而在此潮流冲击下,体制的变革与苏、东关系所引发的矛盾成为战后东欧地区历史进程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动因和内在根源。其中,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发展道路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东欧国家战后历史的特点。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

(展示板书:

2、匈牙利的改革)

师:请问,匈牙利改革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下开始的?和苏联有没有关系?又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生:(略)师:1945年4月,苏军全歼匈境内德军,匈获解放。同年11月,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全国农民党、小农党组成的临时国民大会举行第一次大选,小农党获多数选票,担任总理要职和半数部长职位。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于1946年2月1日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但民主力量仍受压制,为了同反动势力对抗,同年3月,在匈共倡议下,组成左翼联盟(包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全国农民党、工会)。1947年8月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获胜,以共产党为首的民主力量的地位逐步巩固。从1948年起,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1949年8月,匈牙利通过宪法,正式宣布为人民共和国。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全盘否定斯大林,虽然引起了思想界的混乱,但一定程度上也给各国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可是,匈牙利却因为苏共二十大的消极影响,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匈牙利陷入了一场政治**之中。

资料:匈牙利事件

在东欧国家中,受苏共“二十大”影响、政局动荡最为剧烈的是匈牙利。1956年春,随着苏联展开对斯大林的批判,匈牙利也兴起了要求民族自主和改革的潮流。3月17日,布达佩斯的一批新闻界、文学艺术界和教育界人士(包括部分党员干部)成立以爱国诗人裴多菲命名的俱乐部。他们组织各种会议,在报刊发表文章,评论时政,批评以拉科西为首的党和政府所推行的照搬苏联模式的路线和政策,要求恢复因提出改革政策而被开除出党的前总理纳吉的职务,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并呼吁为被指控为“铁托分子”而遭清洗、迫害乃至处死的前外交部长拉伊克等人平反。裴多菲俱乐部的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些讨论会参加者多达数千人,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但是,拉科西拒不接受党内外的批评,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并用“反党反人民”的罪名镇压裴多菲俱乐部。拉科西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社会动荡加剧,也引起苏联当局的不安。7月17日,苏共领导人米高扬到布达佩斯参加匈党中央会议,决定让拉科西下台,由格罗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增补卡达尔为中央书记。然而,领导人的更换未能使局势稳定下来,因为格罗继续奉行拉科西的路线,党内外的不满情绪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进一步增长。

10月6日,在群众的压力下,党中央决定为被冤杀的拉伊克等4人举行国葬,布达佩斯三十多万居民自发上街为拉伊克送葬,此举成为群众对当局的一次大示威。为了缓和形势,格罗被迫于10月14日宣布恢复纳吉的党籍,但这一让步已不能解决问题。10月21日,哥穆尔卡出任波兰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消息传到布达佩斯,引起连锁反应。次日,裴多菲俱乐部和布达佩斯大专院校学生团体联席会议先后向党中央、政府提出十点要求和十六点要求,主要内容是:清算拉科西的罪行,将其开除出党;改组党的领导机关,由纳吉出来主持政府工作;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撤走苏联驻军,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格罗对此反应迟钝,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不满和愤怒终于以激烈的方式爆发了。

10月23日,布达佩斯的大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当局先是下令禁止,后见阻挡不住又解除禁令。游行队伍迅速壮大,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傍晚,聚集在市中心广场的群众已达二十余万。晚8时,格罗发表广播讲话,对游行示威进行谴责,声称要镇压“暴徒”。这犹如火上浇油,事态急剧恶化,一部分示威者冲击电台,与保安部队发生冲突。当晚,电台、电信局、党中央机关报、印刷厂和一些警察局被示威者占领。

鉴于形势严重,当日深夜召开的党中央紧急会议决定由纳吉出任政府总理,同时决定全国戒严并请求苏联出兵维持秩序。这些决定于次日上午公布,随即,驻匈苏军的坦克进入布达佩斯。25日,在苏联领导人米高扬和苏斯洛夫直接参与的匈党中央会议上,格罗被迫辞职,卡达尔接任第一书记。这时,事态继续恶化,由于部分军人和警察加入示威者行列,武器弹药也流入示威者之手,形成了武装群众与苏军及匈保安部队的对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流血局面。在此情况下,纳吉政府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局面,而是企图用满足示威者要求的方式缓和局势。10月28日,纳吉政府决定解散原国家保安机关,更改国徽和国庆日,并要求苏军撤出布达佩斯。与此同时,政府还释放了几乎所有在押犯人。在这些举措的综合作用下,形势更趋复杂,各种政治势力乘机而起。一些武装暴动者要求国家改变政治制度和脱离苏联阵营,他们把党的机关和共产党人作为攻击对象,布达佩斯市委大楼被占领,市委书记和守卫大楼的保安人员被杀害。10月30日,纳吉宣布结束***,组成多党联合政府,并表示准备就退出华沙条约问题与苏联谈判。纳吉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匈牙利的局势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层中引起严重不安。为了阻止匈牙利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并防止匈牙利事态向其他国家蔓延,在与阵营各国紧急协商后,苏联决定出兵干预匈牙利。11月1日起,大批苏军开进匈牙利,占领首都布达佩斯和各重要据点,对武装暴动分子和抵抗者进行强力镇压。当天,纳吉政府宣布退出华沙条约,并呼吁联合国阻止苏联的入侵。同日,卡达尔宣布解散已瓦解的劳动人民党,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党,随即离开首都,秘密前往苏联,与纳吉分道扬镳。11月4日,卡达尔在匈牙利东部的索尔诺克通过广播发表《告匈牙利人民书》,宣布成立工农革命政府,并以新政府的名义请求苏军进入,帮助粉碎“反革命势力”,恢复秩序。同一天,在苏军进攻下眼看大势已去的纳吉逃入南斯拉夫大使馆避难(注:1956年11月23日,在苏联压力下,纳吉被迫离开南斯拉夫大使馆,随即被逮捕,1958年6月16日,被匈牙利最高人民法庭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1989年6月获平反,被重新安葬。)。11月7日,卡达尔政府迁回布达佩斯,到11月中旬,局势被平定。

历时三周的**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二十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在苏联支持下成立的卡达尔政府以稳定局势、恢复秩序为首要任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十月事件的后遗症,卡达尔提出“谁不反对我们,就同我们在一起”的口号,对参与十月**的大部分人实行宽容政策。1956年底,政府宣布,凡因**而逃亡国外者,只要在1957年3月15日前回国,一概不予追究。1962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作出决议,对所有曾卷入**的群众不再予以追究,并释放了绝大部分被监禁者。同时,匈牙利党还通过《关于结束个人崇拜时期对工人运动活动家的违法事件的决议》,纠正拉科西时期的错误,为冤假错案平反,拉科西、格罗等人则被开除出党。在经济方面,卡达尔政府也采取了宽松政策,修改五年计划,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允许农民退出强制组织的合作社,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搞“第二次合作化”,并取消农产品的义务征购,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上述政策使一个本来缺乏社会基础的政权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卡达尔的个人威信也有很大提高。此后,卡达尔开始推行渐进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1964年9月,匈牙利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制定改革的总体方案;1966年5月,匈党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批准改革方案;1968年1月1日起,改革方案付诸实施。改革的目标是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后的新体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中央政府不再向企业直接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而是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调节管理,中央的宏观计划主要贯彻于投资和发展领域。实行新体制后,匈牙利的经济表现出比过去较多的活力,工业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下半期的3.8%,上升到70年代上半期的6.2%,农业产量也有较大幅度提高,1968~1973年,匈牙利的经济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每年也增加5%~6%,一度进入经互会国家的前列。在这个时期,匈牙利外贸出现顺差,国际收支有盈余。匈牙利也因此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师,那么,匈牙利卡达尔的改革有没有什么不足呢?难道匈牙利的经济因此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时期? 生:(略)

生: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匈牙利的渐进式改革并没有最终突破计划经济框框,而是在面临突破时陷于停顿。7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机制的矛盾日益尖锐,领导层在决定性的选择面前出现分歧。卡达尔为首的主流派缺乏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的理论意识和政治魄力,他们满足于计划经济框架内改革的成果,并顾虑进一步改革会引起苏联的干涉,因此用放慢改革步伐乃至停止改革来谋求国内外局势的平稳。然而,这种做法只能延迟矛盾的激化,却不能解决矛盾,卡达尔执政后期的匈牙利在平静的表象下酝酿着一场更加激进的社会变化。

(展示板书:

3、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

师:早在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后,南斯拉夫处境极其困难。这在客观上迫使南斯拉夫作出选择,是继续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决定从本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南斯拉夫从1950年开始逐渐抛弃苏联模式,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南斯拉夫认为,苏联式的中央集权制有很大的消极后果,在中央集权制下,由国家直接管理经济,工人不能直接管理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工人不能从物质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第二,实行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办法。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30多个民族。自治制度可以促使各民族的发展保持平衡,有利于解决矛盾。第三,南斯拉夫有自治的传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南共在解放区建立人民解放委员会,工人接管了资本家的工厂,恢复并管理生产。南共认为这是自治制度的最初萌芽。第四,南斯拉夫之所以走上自治道路,最直接的原因是苏南冲突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对南斯拉夫实行的经济封锁、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既是一种政治制度,又是一种经济制度。它在80年代之前曾推动过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师,此外,在苏共二十大的影响下,在匈牙利改革之前,波兰率先进行了改革。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后,东欧各国受到很大冲击。6月,波兰的波兹南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降低奖金税,遭到政府拒绝,由此导致了工人与警察冲突的波兹南事件。波兹南事件平息后,波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和善后的措施。不久,哥穆尔卡上台,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政治上,整顿了党和政府的领导机构,开展反对“修正主义”思想的斗争。在经济领域,反对苏式的农业全盘集体化,强调发展合作社的自愿原则。在经济建设方针上,放弃以重工业为重点的五年计划,增加消费品生产和农业生产。在计划体制方面,主张实行中央计划与企业自治相结合,削减中央计划中的指令性指标,撤销中央各主管部所属的管理局,成立企业联合公司,扩大企业自主权。但是,哥穆尔卡的改革并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由于国内外的复杂因素,改革中断,波兰又出现了新的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师:在50年代初期,捷克斯洛伐克也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管理体制。从60年代开始,捷经济严重恶化,政府财政赤字达50多亿克朗,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特别是波匈事件相继发生,推动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改革力量的日益发展。1968年初,改革派杜布切克出任党中央第一书记,4月捷共公布了推行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捷“将进行实验,给予社会主义发展以新的形式”。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春出现的改革新气象被舆论界称作“布拉格之春”。捷共的改革方针虽然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护,却遭到苏联的猜忌和反对,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把捷共全面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尝试看作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的企图,他们认为“布拉格之春”是“反苏的”“自由化运动”,决心加以扼杀,以避免东欧其他国家加以效仿。然而,苏联领导指责《行动纲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认为捷的改革是“反苏”的“自由化”运动,根本不能接受,公然要求捷改变政策,停止改革。同年8月20日夜,苏联纠合波、匈、保、民德几个华沙条约国,突然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由此中断。

师:总的来说,由于国内外一系列原因,尤其是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加上苏联的干预,缺乏独立自主权利,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与苏联一样,改革后不久,这些国家又陷入了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加剧了政治上的危机,到80年代没,东欧国家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爆发了。(展示板书:

二、东欧剧变

1、背景

2、概况)

师:什么是东欧剧变?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生:(略)

师:1989~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一年多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6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紧随其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在南斯拉夫,先是南共联盟不复存在,原南斯拉夫联邦内的各邦都发生了剧变,其后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行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师:那么,东欧国家的剧变方式都相同吗? 生:(略)

师:波兰的变化是以反对派组织取得合法地位后通过议会大选的方式实现的,东欧大多数国家是以这种方式变化的;民主德国演变后以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告终;罗马尼亚的变化则是以采取国内暴力的形式落下帏幕。南斯拉夫演变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并爆发了激烈的地区性战争。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各国虽然因情况不同而呈现着某些不同的变化特点,但一般都经历了大体相似的三个阶段。深入分析这三个阶段,可以总结出深刻的历史教训。第一阶段,其特征表现为群众的不满情绪激化,党内外的反对派向执政党施加压力甚至提出挑战,时局严重动荡不安。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东欧国家始终未能解决好政治、经济体制中和政策上积累下来的严重问题,官僚主义乃至腐败情况没有得到铲除或纠正,经济发展迟缓甚至趋于停滞,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能提高。由此导致群众的严重不满和失望,执政党失去了领导核心的凝聚作用。第二阶段,其特征表现为执政党无力控制动荡的时局:或对反对派妥协退让,这不仅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也势必导致广大群众的思想混乱,以致局面完全失控;或寄希望于无群众支持的军队镇压。经过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即政局的变动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师: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发生剧变?发生社会制度的更迭?是不是苏联造成的? 生:(略)

师:首先,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南、阿、匈、捷、保、波、罗、民主德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将避免孤立、确保本国安全放在了首位。为此,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同时,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东欧各国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经济方面: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针被东欧国家普遍采纳。以后为消除这种经济模式和方针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东欧各国虽曾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都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的框框,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政治方面: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情况出现等问题。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争得相当数量的群众并最终获取政权。第二,改革失败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一方面使苏东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加剧,另一方面,又是维系苏东集团存在的实际力量。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也不乏推行其“新思维”,以使所谓“戈尔巴乔夫派”在东欧各国上台的意图。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其次是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选中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其中,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师:那么,东欧国家发生的社会制度根本转变,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有没有给各国人民带来实惠的生活?

生:东欧剧变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剧变后的一段时间里东欧经济继续恶化,政治和社会生活更加动荡,人民不满情绪进一步加深,剧变并未给人民带来“天堂般的生活”,人民生活在不断恶化。如波兰在1991年前9个月物价上涨了46%,生产下降了11%,失业人数已达197万人,失业率约为10.5%;匈牙利在1991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失业率达8%。直到近年来经济才出现复苏。【课堂小结】

师: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生: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师:举出你知道的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改革。并以其中的一个为具体例子,说明其成败的原因。生:(略)

师: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生: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师: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生: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师:举出你知道的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改革。并以其中的一个为具体例子,说明其成败的原因。生:(略)

师: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生: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出现弊端

B.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

D.这些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最突出的国家是()A.南斯拉夫

B.阿尔及利亚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3.关于匈牙利改革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政治上,废除共产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B.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加快重工业发展速度,调整农业政策。C.国家取消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改用指令性计划进行调解 D.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4.哪个国家的改革遭到苏联镇压()A.南斯拉夫

B.阿尔及利亚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5.下列不是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A.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 C.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D.社会主义理论过时

6.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国家名称发生了变化

B.执政党发生了变化 C.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由一党制变成了多党制 7.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出来了()

A.阿尔及利亚

B. 南斯拉夫

C.匈牙利

D.克罗地亚 8.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为那两个国家

()A.捷克和荷兰

B.捷克和奥地利 C.捷克和斯洛伐克 D.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 9.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的国家是

()

A.德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10.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海湾战争

C.南斯拉夫内战的结束

D.独联体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1989年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各国共产党的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去掉了其中的人民、社会主义等字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2)发生这个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三、活动与探究:

1.举出你知道的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改革。并以其中的一个为具体例子,说明其成败的原因。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板书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匈牙利的改革

捷克斯若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2.东欧剧变(1989~1990)(1)原因:内因: 外因:

(2)变化:执政党垮台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_第十一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主备人:周红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2、通过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和剧变原因,形成一定的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二、重难点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回答如下问题:

1、阅读教材64-65页内容,了解匈牙利改革的原因、大致经过、改革的内容。

2、阅读教材65-66页内容,了解东欧剧变的经过、特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请你分析一下,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呢?

(三)拓展延伸

请思考: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四)系统总结 背景:匈牙利事件

政治:

匈牙利改革经济: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年,苏联镇压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特点(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五)巩固训练

1、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是()

A、德国南斯拉夫B、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

C、捷克斯洛伐克德国D、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2、下列对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巨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表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C、说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

D、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3、简答题

东欧剧变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六)当堂反思

本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不足呢?请写在下面。

收获:不足:

第四篇:2012年河南中考历史开卷速查—十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十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考点136:匈牙利改革

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措施: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结果: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都不大,最终导致了1989年下半年开始的东欧剧变,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五篇:《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设计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进步的根本原因。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

三、教学方法

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四、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都是一个社会人,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是一个社会人也是一个民族人、国家人,还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要了解我们的祖国和民族,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听歌:走进新时代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了解一下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过渡:现在的中国与以前有了哪些变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又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一】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积极地)

小组合作:展示各小组收集的新闻材料,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取的作用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人民币升值问题,温总理访问欧洲,2010年GDP超日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朝核六方会谈,钓鱼岛之争,在国际文化舞台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意文化年(古罗马斗兽场挂上中国红),神舟七号、嫦娥二号

“金砖四国”:

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四国的英文首字母组合成“BRIC”,借用“砖块”(brick)一词,从2003年起,这四个经济前景被普遍看好的国家被形象地称为“金砖四国”.如今的“金砖四国”,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更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新兴力量的象征.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小王非常兴奋,不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 活动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p33阅读与思考

表现为: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改变;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科技竞争力还不强、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D、我国人口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结论:不发达,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过渡:横向的比较,有进步也有不足,必须认清国情,最大的国情是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活动三】交流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如: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港澳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加入世贸等(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活动四】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房屋建筑:由草房、平房发展到楼房、洋房,狭窄发展宽敞、明亮;城市摩天大楼耸立

电信事业:从缺少或没有有线电话到有线电话普及、无线电话迅速推广 环境保护:由污染蔓延扩散到得到有效控制,青山绿水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过渡:取得一定得成就但从总体上看还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下面让我们了解其涵义

(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有哪些?)什么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经)(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文)(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政)(教师讲解,但不十分展开)☆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过渡:走过弯路,没有正确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 你说我说:自由讨论发言 小王感冒发高烧,在去医院的路上因交通拥挤发生路阻,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又得排长队等待看病,昂贵的药费更令他大吃一惊,回来又看到爸爸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眉头紧锁,自己想住校学习却因高昂的费用望而却步。小王遇到了哪些倒霉事?这说明了什么?(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4)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

过渡:从横向纵向看了祖国的成就和不足,今后我们要如何做 3.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活动五】四件大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开天辟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党被正式确名为“中国共产党”。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此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新中国正式诞生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召开。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投影):改革 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步骤②):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投影):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课后练习】:课堂作业选择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既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去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 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2.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那些差距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国家的根本任务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1.中共历史上的四件对中国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起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下载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社会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图谋教案

    西方社会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图谋 会计1106演讲者: 郝天赐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科目:西方社会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图谋内容:1和平演变的含义 2西方和平演变的途径 3和平演......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国情,明确青少年肩负的重任,形成初步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确立献身中国......

    国际金融体系演变与金融体系改革(推荐阅读)

    论国际金融体系演变与金融体系改革前景 【摘要】 根据所学知识,历数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从金本位制度,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以及现金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分析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文字演变》教学设计1

    第19课 文字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

    《文字演变》教学设计3

    第19课 文字演变 教案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 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

    汉字的演变 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 教学设计 设计者:杨荇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的演变 【教 材】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微课形式】视频(暂定) 【微课目标】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历史悠久,增强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