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

时间:2019-05-12 16:5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

第一篇: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

《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是仅次于《三字经》的广为流传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目的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之一。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儿时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念过私塾学堂十分传统的老人家,因为他眼睛不好,每次去看他都要我们读《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书给他听,还趁机教育我们说这些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当时只觉得他老古板,只是硬着头皮念给他听,对于书中的深意根本没有理解。最近重读《弟子规》才发现,外祖父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知道是因为传统文化教育几十年的断裂,还是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我们的社会中关于家庭的、企业的、医院的等等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被频频曝光,令人愤怒、伤心甚至感到悲哀。为此许多人都在进行反思,希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出路。《弟子规》虽然是讲解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是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实际上对我们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不仅仅孩童需要学,我们现在社会中的缺乏这方面知识许多成年人更需要多加学习。

重读此书以后我略有些思考,觉得对于目前我们比较关注的社会中的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弟子规》都有给我们启发。

如对于家庭中关于赡养老人引发的,推脱赡养老人的责任、抛弃、虐待老人问题,其实就是孝顺父母的问题,《弟子规》中整个第一部分“入则孝”都在讲这个问题。古人十分注重孝顺父母,把孝顺父母摆在人的高尚品格的第一位,即所谓“百善孝为先”。书中要求“弟子”们(学生们)“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如果能做到这些,也不会出现以上的问题了吧。但是实际上还是会出现这些问题,因为还有人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且以“父母对我不好,不公平”为理由为自己的恶劣行为辩解。其实父母的生养之恩已经永生难报了,父母如果真的犯错了,就真能成为我们不感恩父母、不赡养老人的理由吗?对于父母的过错,我们应该如书中所说“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而且还要明白“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的道理。

还有兄弟姐妹为争夺父母的财产而发生矛盾冲突,因推脱赡养责任闹得不可开交的例子现在也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比较普遍。“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这几句话,正说明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深意。如果当哥哥姐姐的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出则弟”中的“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这句所说的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更是把“孝悌”进一步扩大化了,这样一来,中国复杂的养老问题应该会更容易解决一些了。

对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十分气愤,也使我们很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但面对这些屡治却层出的问题又有些许无奈。除此以外还曝光一系列企业的信誉危机,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什么在以前没有这么多这样的问题出现呢,还会出现“百年老字号”的企业?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在盲目的追求利润而忽略了“信”吧。《弟子规》中“信”这部分虽然讲的是人要讲信誉,没有直接讲关于企业,但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企业是有人操作运转的,离开了人就不是企业。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信”,那这个企业也不会出现信誉问题吧。或许说让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将“信”有点理想化,但是每个公司的领导层如果能做到“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能做到“闻誉恐 闻过欣”,能明白“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能吃到更多放心的食品,有更多合格放心的产品可以用的吧。而且让每个人都能讲“信”,至少可以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吧。

讲到“信”,还不得不讲一讲,“有人倒地无人敢扶”、“因好心扶起倒地的人而被敲诈”这些让人悲哀的现象。如果大家都能努力做到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明白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不能永远行得通。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相信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平时要多做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那么,前面说到的那些事情就不会发生,这些都是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的。

其实对于老师说的关于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者和获得补偿者中间的诸多不公平的问题,因环境污染、资源开采过度,与后代生存之间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弟子规》虽没有明确的语句阐述,但是我们仍可以“泛爱众”这一篇中进行思考。“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是强调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拥有这种思想的人,是不会为了自己的欲望和享乐而牺牲别人甚至下一代的幸福的。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简单思考,其中引用的都是我觉得跟现代社会不脱节的道理,仔细阅读也会发现其实《弟子规》有些观点也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去思考,比如“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赋予它新的意义,才能为我们所用。

读了这本只有1080个字的小书,我先是想到了现实社会是多么复杂、黑暗,但是多读两遍之后,却又对以后美好的社会充满期望和向往。虽然现在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过透彻,实现书中要求也是个路漫漫的过程,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会督促我用一生去学习和践行。

《弟子规》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第二篇:中美德伦理道德比较

临床心理学

中、美、德心理咨询伦理准则比较

摘要

通过对中国、美国、德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伦理准则的概述,介绍各国的职业伦理规范、工作职责,由于资料不足,德国只讨论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角色和伦理准则。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总结其经验,讨论其优缺点。

关键词

心理咨询伦理准则职业道德

引言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临床心理学更注重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以及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由于某些从业人员违背职业伦理而导致来访者受到伤害的案例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许多有着较强职业伦理意识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也常常会面临一些伦理困境。而在面临伦理困境时能否作出正确决策,既关系到对来访者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伦理既是社会深入考察心理咨询行业行为及其规范,对咨询所具体遵循的职业条文和咨询师的职业身份与工作职业、范围作出的规定等,也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员对自身从业行为从观念到心理上的确认和反思。心理咨询行业倡导以和谐社会和人格健全为宗旨的全人发展,提倡心理咨询师的亲社会人格,倡导其助人的热情与奉献精神。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求心理咨询工作者既能综合运用基本的心理知识和技能,不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还要能结合伦理的现况与来访者情况共同开展工作,不至于因为咨询伦理的问题给来访者带来伤害。

本文主要就中、美、德三国的心理咨询伦理准则做简要概述,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其经验。

正文

1.美国咨询师伦理准则概述

1948年,APA(美国心理学会)向会员发起了一项调查 ,请心理学工作者描述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伦理困境 ,根据回收问卷的统计结果草拟了最初的伦理学规范(1951年),并于1953年正式定稿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标准》。这可以说是第一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的伦理性指导规范。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伦理问题大部分集中于:不能胜任专业工作、不合适的职业关系、不符合专业精神的广告宣传等。进入20世纪60年代,治疗师和咨询师们愈发重视治疗中来访者的隐私权和保密问题。1972年发生的水门事件和 1976年的 Tarasoffv案件后,有学者认为如果心理治疗师在社会压力下将来访者的信息透露给第三方知晓或者在第三方的压力下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治疗 ,那么他们就成为“双重间谍 ”。John.M认为在心理治疗中 ,儿童的知情权也应该得到保护。Noll提出了有关知情同意的话题 ,认为知情同意在心理治疗中可以减少对隐私权的侵害。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伦理问题

主要涉及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伦理困境,心理咨询师的伦理辨别能力 心理治疗中的双重关系问题、知情同意问题,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伦理决策,以及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教育的建议。

美国咨询师伦理准则从五个个方面进行阐述:咨询关系、测验与评估、研究与出版、咨询、私人执业。强调保密和知情同意,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和来访者充分沟通,注意保密原则的运用。同时注重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在保护来访者的同时也保护咨询师的利益,并且特别注意种族歧视及性别刻板印象对咨询的负面影响。

2.德国学校心理学家职业角色和伦理准则概述

在德国,成为学校心理学家至少应取得心理学硕士文凭,科学构建条件是:科学知识、中立性、自愿性、主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背景知识、专业独立性。德国学校心理学家工作的基本职责是:(1)对学生的心理辅导,(2)对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3)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心理辅导,(4)对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德国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伦理规范:(1)必须遵守忠诚、信任、理解等原则,力求确保任何时候他们的职业操守都符合最高标准的伦理责任。

(2)必须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价值,并且致力于促进和保护基本人权。(3)必须致力于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熟悉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现实状况。(4)研究必须体现民主、公正、科学的道德责任和专业精神。(5)必须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和对工作信息予以保密。

(6)必须尊重专业同行,不得抱有偏见对待或批评他们的专业工作。这些准则不仅适用于学校心理学家,还适用于其他所有心理学工作者。

3.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总则是: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主要从以下 个方面阐述工作伦理守则:

(1)专业关系: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按照专业的伦理规范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应以促进寻求服务者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增进其自身的利益和福祉为目的。(2)隐私权与保密性:心理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同时认识到隐私权在内容和范围上受到国家法律和专业伦理规范的保护和约束。(3)职业责任:心理师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专业伦理规范。同时,努力以开放、诚实和准确的沟通方式进行工作。心理师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发现,在专业界限和个人能力范围之内,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工作。心理师应不断更新并发展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自我保健的活动,促进个人在生理上、社会适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以更好地满足专业责任的需要。(4)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师应正确理解心理测量与评估手段在临床服务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恰当使用。心理师在使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者或被评估者的个人和文化背景。心理师应通过发展和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和职业测量工具来促进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福祉。(5)教学、培训和督导:心理师应努力发展有意义的和值得尊重的专业关系,对教学、培训和督导持真诚、认真、负责的态度。(6)研究和发表:提倡心理师进行专业研究以便对专业学科领域有所贡献,并促进对专业领域中相关现象的了解和改善。心理师在实施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并且关注参与者的福祉。遵守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规范和伦理准则。(7)伦理问题处理:心理师在专业工作中应遵守有关法律和伦理。心理师应努力解决伦理困境,和相关人员进行直接而开放的沟通,在必要时向同行及督导寻求建议或帮助。心理师应将伦理规范整合到他们的日常专业工作之中。

4.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4.1个人隐私权、保密原则遵从不够。

一些从业人员在咨询开始之前,可能没有很好的与病人讨论保密原则,未经病人同意

便将病人的有关资料、症状、想法等告知其家属或同事等。

4.2知情同意意识淡化。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会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夸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作用,或有意无意地隐瞒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适应症、疗效、转诊相关事宜等信息。

4.3双重关系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治疗中,很多时候需要深入病人的内心世界,揣摩病人内心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病人与治疗师的互动。因此,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联合治疗过程中,这种双重关系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妨碍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病人可能会通过将治疗会谈引向药物来隔离与治疗师的深层的心理交流;药物治疗也给予治疗师离开有效的心理治疗的通道,特别是在心理治疗遇到阻碍时。

参考文献

杨 灿、朱志先、王惠玲、王高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8月 第25卷第4期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M】

崔景贵、谢莉花 《德国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角色与伦理准则》【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0年 第3期

Timothy J.Trull,E.Terry Phares 《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第六版)》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专业班级:商秘2班学号: 201102023202姓名:陈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之我见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的转型期,社会道德的失衡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我们不禁要反省传统的伦理道德哪里去了呢?

我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条目繁多,内容丰富而庞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它虽然有受到一定的历史、阶级与社会所限制的道德旧识,但更多的是反映中华民族道德上的文明、进步,体现全人类道德文明的具有长久思想价值的道德智慧。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人类的价值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伦理道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在文化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要道德也不讲道德,但却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一样把道德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抬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其中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十大美德。

“仁爱”精神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道精神。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助、互爱,与人为友,与天地万物为友,和谐共处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仁爱”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又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智慧。孔子说,仁者“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知道,所谓道德,即是要求人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他人与社会的利益。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即是要求人们替别人着想,同情人,敬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帮助人,待人以诚,施人以惠。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道德精神。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经济竞争、贫富差距等等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发扬中国人传统的“仁爱”精神,倡导“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道德,有益于创造现代生活需要的同情弱者、互助友爱、帮穷济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2011年 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这就是“仁爱”精神啊!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

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诚信危机,这已经越来越成为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据几家商业银行数据统计,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超过了20%,有的高校甚至达30%~40%!有一份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只占0.48%。调查显示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有28.57%的同学明确表示,“诚信”两字只是纯粹的理想,难以真正实践,比如说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觉地会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迟到旷课、作

业论文抄袭、简历灌水等等不诚信的行为。还有诸如餐厅吃饭或乘公交车时插队,用大量的时间玩游戏或上网,抄别人的作业蒙混过关,论文剽窃、买假证书、虚假简历、大学生中出当“枪手”等这些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现象。凡此种种现象在当今大学生中是确实存在的。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诚信关乎中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今追求物质化的社会中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物欲横流,在歪风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与国格的势利小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到这种现象。繁华的大街上,清洁工人永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因为永远有人在乱扔纸屑果皮;交通岗亭中的民警也永远不能休息,因为永远会有人乱穿马路,会有人闯红灯。这儿不是垃圾场,这儿也不是落后的地区,可为什么人们的素质却如此„„古人的传统伦理道德都到哪里去了呢?随着改革开放,许多中国人的腰包鼓了起来,很多国人开始走向世界。可作为中国公民的一份子,到了国外,就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就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可许多中国人到了国外,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秩序,大声喧哗,吸烟、随手扔垃圾,如入无人之境。看到这样的中国人,外国人会怎样想象我们的国家?伦理道德是我们道德精神的一面镜子。一个国家的民众的普遍道德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今天和明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正呼唤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提高民众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境界,重新确立新型的具有现代思想特征的理想道德人格。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从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吸取营养,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做到仁爱、诚实、德行统一、知行统一、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第四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易》 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4.道德经、史记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内容

1.仁爱孝悌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注:舜1,孝得天下;陈侃2,五世同堂;子路8,百里负米;王祥10,卧冰得鱼;董永12,卖身葬父;潘岳14,弃官事母;缇萦22,上书救父;沈云英24,忠孝双全。(郭巨埋子,老莱子娱亲)

悌,敬爱兄长。宗法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兄长的地位。“融四岁,能让梨”。

古代家国一体,孝悌则必能忠君爱国,在人际交往中,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孝经》(儒家经典之一)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2.谦和好礼

礼有两个意思,一,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所以制定“礼制”和制定“法制”目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法制”采用强制的手段,而“礼制”则更强调自觉,由此引申出“礼”的第二层意思,即立身之“礼”。《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貌”“礼节”“礼让”等都属于这层意思。

教材又用“谦和”来解释“礼”。“谦”即谦虚,古人讲谦虚,有在礼制规定的身份地位上再稍稍屈尊一点的意思,比如“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以及保护赵王,避免使赵国受辱等功劳,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然而当廉颇寻衅时,却能再三忍让。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刘备为拥有一支军队的将军,又有汉家帝胄的身份,但他对于一介书生诸葛亮故意表露出来的无礼行为却能再三忍让。这样的谦虚都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也即所谓“仁者无敌”,最终能够成大事。所以老子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比喻(成语有“虚怀若谷”),为欲成帝王之业者出谋划策。周易“谦卦”云:“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小心谨慎,谦之又谦,君子用这种态度跋涉险川,最终才能无恙。)系辞上释“谦卦”云:“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谦卦”是让君子恭敬谨慎,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落脚点也在“受益”二字。

这些听起来都有点象今天的“厚黑学”。所以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还需要批判继承。今天我们讲谦虚,不是为了互相利用,而是为了建立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就是“和”。需要强调的是,“和”并不等于不要原则,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同”便是指没有原则的庸俗关系。

3.诚信知报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做人要真诚,不要自欺欺人,反复无常;对人要坦诚,不应互相利用,尔虞我诈;对国家对事业要忠诚,不能朝三暮四,心怀二意。

“信”者信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人生“五常”。“信”也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从构字法看为人言,《春秋谷梁传》曰:“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所以又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这样的格言。中学语文选《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方正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市场经济活动中尤其需要诚信的品质,一个企业是否诚信,甚至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中国入世,最大的问题的是商业信用,中国入世,“狼来了”并不可怕,怕的是国内一些企业像那个撒谎的牧羊人。4.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大德,大节。杭州就有岳飞,岳母刺字曰“精忠报国”,真所谓“人有慈母而后家有孝子,家有孝子而后国有忠臣”。于谦,杭州人,明英宗时,瓦剌族统一蒙古,进攻明朝,英宗率领50万军亲征,在土木堡遭袭击,全军覆没,英宗被瓦剌所擒。瓦剌兵临北京城下,在危急关头,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请英宗的弟弟出来主持朝政,是为景泰帝。于谦率全城军民保卫北京,打退瓦剌。瓦剌不得已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后英宗复辟,反以“大逆不道”罪加害于谦。于谦诗有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张苍水……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民族矛盾,民族英雄,中国和中华民族都是逐渐融合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爱国英雄和民族英雄;二是忠君与爱国,古代家国一体,不能要求古人超越自己的时代。对“愚忠”要分析。5.克己奉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家天下”文化,家族是这种文化的基本元素,而家族利益又是和整个“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比较:西方的个性中心社会,写信封、署名的顺序。)

这种文化必然要求克己奉公,把天下利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背私之谓公”(韩非说:“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 私,背私之谓公,公私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极端时(如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毛泽东号召“大公无私”,邓小平认为不能作为普遍性号召。但是应该也可以做到大公小私、先公后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先公后私的最好诠释。)

今天进入现代化社会,“克己奉公”仍然必要,人是文化动物,社会原来就是因为单个个体无法生存,才有原始群、有氏族、有部落、有部落联盟、有国家的。今天西方社会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也重视国家利益,甚至提出“地球村”概念,这是有人类以来最大的“公”。

今天中国虽然还在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不能丢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6.修己慎独

如何才能达到“克己”的境界?途径就是“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一章);《中庸》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第二十二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的方法有: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

慎独

就是在自我独处时严于律己。说到”慎独“,很自然地要联想到《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个故事。东汉期间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向朝廷举荐过才华出众的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王密于深夜献金百两为报答,杨震拒收说:”怎么能这样?“王密说:”这深更半夜的没有人知道。“杨震更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这亦是人们所常说的”慎独“。

注:学术界有争议,认为“慎独”不是说没有人时仍然谨慎自律,而是说要慎于内心修养。内心别人是看不见的,故谓之“独”,心虽然看不见,但是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所以不可不谨慎。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类文革时的“狠斗私心一闪念”。)

内省

最有代表性的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讼

孔子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省。

资料

启功先生在十年前的《学林漫录》第十三集(中华书局,1991)上发表《自讼二则》一文,谈到自己在同刊第十一期上的《坚净居随笔》(1985)中,误将清人汪容甫墨迹小立轴上所抄录的柳宗元的两段文字当成书者自己的了。他在这篇文章中向发现这个问题的黄永年先生深致谢意,又向读者深致歉意,并且十分诚恳地分析了自己所以致误的原因。

将书者所书当成书者所作,这其实是极容易发生的事情,古代后人所编前人诗文集中常混入他人之作,往往也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毕竟又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一般人难以发现,能发现的人又未必会注意。黄永年先生也是私下告知的,启功先生完全可以不写这篇文字来自曝其误。但他不仅原原本本地写了,最后还不无幽默但又是绝对真诚地说,他的这段文字,“是自1957年、1966年以来,真有错、最诚心的一次自讼”。7.见利思义

“义”和“利”(概称为“义利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说“见利思义”,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孟子的论述最为人们所熟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然,舍生取义的极端情况不是总会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要做到的是“见利思义”和“先义后利”。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不是说君子不需要利,而是说对君子而言,谈论“义”更能明白,因为君子是在“义”的前提下谋取“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讨论:商品经济社会要理直气壮地讲“利”。资料:“杭州人形象讨论”中,有人主张用“义”来藐视上海人的“利”。关键是“理直气壮”,亦即取之有道。8.勤俭廉正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略)。传统美德讲“俭”,不是简单的经济考虑,而是从人格修养着眼。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故后人总结说:治生之道,只须守一“俭”字。一切动用,朴素些,简淡些,安静快活,有什么不好?须知世间罪恶,都从多欲中来。不俭则奢,奢则多欲,做官的必贪,居乡的必盗,非至胡为速祸、败家丧身不止!奢用惯了,在物诱势迫之下,即使心想廉洁,也难自主。因此古人说:“俭是养廉之法”。9.笃实宽厚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农业经济的社会,笃实宽厚是农民的本色,我们不能因为已进入现代社会就抛弃这种传统美德,现代人追求的“反朴归真”就是要回归这种本色,因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最接近人的本性的。

“笃实”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老老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干工作。上升到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空谈丧国,实干兴邦。

“笃实”是对己,“宽厚”是对人,古人概括为一个“恕”字。“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现代人常感觉人际关系复杂,彼此缺少理解,正是丢失了这种恕道。(注:武侠中的“冤冤相报何时了”,鲁迅“一个都不宽恕”的社会背景,伦理的范畴与法的范畴。)10.勇毅力行

西方人认为中国伦理道德是一味只知退让,其实也有勇毅力行的一面。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平时“温良恭俭让”,但涉及到“仁”的大问题时,却是“当仁不让”。把重视内在修养和必要时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完美的人格。

第五篇: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

几千年来,在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下,男性一直处于与权利中心相一致的话语中心地位,妇女则处在话语边缘地位而广大的劳动妇女更是长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深受奴役和压迫。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荒诞,混沌不堪,但是鲁迅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到了这一点。在其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有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在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中,他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的激愤与不平。

鲁迅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怎样才能使妇女脱离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真正的,争得做人的权利,这也是鲁迅深切关注和一直思考的问题。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历来主张进行坚韧的战斗。在其为数不多的二十五篇小说中,就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写出了她们各自不同的反抗经历与相同的悲剧命运,从而为妇女的解放道路作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为了使自己获得起码的生存权利,祥林嫂一生都在反抗与挣扎;而爱姑,反抗更是强悍而出格;特别是子君,自学运用了时代的新武器——资产阶级个性主义和个性解放来对抗婚俗,争取爱情自由与婚姻自主。这些反抗,对强大的封建社会及其宗法制度来说虽然是微弱拭目以待,但却是顽强的,是茫茫黑幕笼罩下闪耀出的曾耀眼一时的火花,使人从中

下载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中的伦理道德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然事件中的商业伦理道德

    “安然”事件中的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安然公司是一家市场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电力、天然气、能源和其他实验物品。安然公司在美国开拓了大规模的天然气和电力销......

    浅谈路遥作品中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浅谈路遥作品中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摘要:本文结合路遥的几篇作品,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路遥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首先,儒家思想是路遥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路遥作品......

    读《弟子规》之思考

    读《弟子规》之思考 我一直以为自己活得姿态和别人无关;我一直以为为所欲为的展示自己的个性,纯属自己的事;我一直以为父母给我的爱是那么吝啬的让人渴求;我一直坚持那点狭隘的......

    伦理道德论文(合集5篇)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道德之我见 正如我们所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当一些职业消失了之后,又会有更多的职业产生出来,而且变化的速率还在加快。但......

    中国的伦理道德

    中国的伦理道德我在英国很少有“好人”“坏人”这个名词的严格区分,他们从小教育孩子也似乎很少用这样的词汇。而国人则大不相同,从小到大无论是谁、无论什么环境下甚至无论什......

    家庭伦理道德之一 孝道

    家庭伦理道德之一 孝道(一) 孝是道德之源,智慧之泉,仁义之根,人伦之本。圣人根据孝顺父母的道理,来尊敬他人,教化人们,启迪人之本性。孝是人道人性的道德良心的流露。孝是人伦道......

    伦理道德建设(合集五篇)

    社会需要伦理道德的建设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天,世界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二五的关键时期,人们经历着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

    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国际商学院金融1班41316268欧梦芝孔子伦理道德精神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诞生于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周朝。孔子对中国及世界意义重大,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和谐的世界。2008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