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频公开课著作权文献综述
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著作权在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了视频公开课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法律的区别,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著作权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视频公开课;建设;著作权;研究;
一、前言
视频公开课是21世纪诞生的网络教育资源新形式,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1]。与其他基于网络的知识传播产品相比,视频公开课的优势在于使课堂授课这种古老而又不可取代的教育方式乘上了时代之舟,通过互联网把师生互动的单一的课堂空间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2]。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存储设备等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视频公开课推广与普及的环境条件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开放课程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基于优质资源共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 2001年 4 月宣布将其 2000 多门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这一举措得到了诸多国家的响应。目前,全球已有 200 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 13000 门课程的资料。[3]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也于 2011年正式启动视频公开课。视频公开课无疑对于加速知识的传播、扩大受惠人群、打破受教育的国界、改变受教育的方式、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和提升人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视频公开课的出现给传统版权制度以极大的冲击,如何完善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来推进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视频公开课建设对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放教育资源一词的表述,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4]根据我国教高司函 [2011](105 号)《关于启动 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5]与学术讲座。其内容和形式应当具备独创性,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6]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将“独创性”作为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实质性条件。[7]而且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只要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具备独创性即可,因此视频公开课符合著作权法的作品要求。但视频公开课不管是作为源头的建设还是作为终端的共享,都使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1、使用他人作品建设视频公开课对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
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大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而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制作视频公开课要不要取得原作者许可并支付使用费?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需要经过许可并支付使用费,不仅成本太高,而且明显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不符。因为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视频公开课也属于课堂教学,应该适用该条规定。可是如果真适用这个规定,那么原作品作者的利益无法维护。视频公开课的创作者是自愿申请视频公开课建设并自愿将自己受保护的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非商业性使用,在将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情况下,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未经许可无偿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也被免费提供给了广大公众,这势必损害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对原作品的作者非常不公平。对信息时代版权立法起典范作用的《美国千年数字版权法案》(DMCA),也没有详细规定视频公开课建设如何使用他人作品的条款。《伯尔尼公约》对合理使用做了一个总的限定,即“必须符合公平惯例”。[8]因此,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对他人作品的使用问题已无法适用现行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规则。
2.视频公开课著作权的归属对职务作品相关规定的挑战
教高司函〔2011〕80 号《通知》规定视频公开课属于职务作品,但并没明确其著作权归谁享有。在实践中,高等学校和教师之间往往就权利归属存在分歧,学校常以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大量利用了学校的资源且学校得承担相应的责任为由,主张其著作权归学校享有 ;而教师以损害学术自由、打击教师参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网络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由主张视频公开课的著作权归教师享有。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而两类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完全不同,视频公开课属于哪种职务作品,从现行的立法中难以确定。按照现行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规定,只有两种情况下才构成特殊职务作品,第一种情况是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视频公开课确实是否属于特殊职务作品,取决于对上述条文中“等”字的理解,如果“等”是表示未罗列完,那么可以将视频公开课视为新出现的当时未罗列完的情况。如果“等”是对前几种情况的总结,那么视频公开课就不属于这种特殊职务作品。第二种情况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为特殊职务作品。法律法规显然没有规定视频公开课为特殊职务作品。是否存在约定的情况,取决于对教育部《通知》的理解,教育部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入选的视频公开课视为职务作品。如果该规定理解为是教育部和视频公开课申报者之间的一种约定,那么它属于特殊职务作品。因此,现行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规定使视频公开课难以确定其著作权归属,也很难解决实践中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争议和分歧,为实践部门处理相关纠纷带来了困惑。
3.视频公开课的使用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挑战
视频公开课的使用是实现国家建设视频公开课目的的重要途径。根据教高司函〔2011〕80 号《通知》,视频公开课建成后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但禁止商业使用。其实有利益存在就肯定有侵权存在,一些商业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将他人有影响力的视频公开课上传到自己的网站上是常见的侵权形式。针对这种侵权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常让人产生困惑的问题是 :这种网站转载行为侵犯的到底是视频公开课的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还是复制权?从现行著作权法给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下的定义来看,网站的转载行为完全符合上述两个权利的特征。当然也有人以权利穷竭理论来抗辩网站的转载行为侵犯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认为教育部已经将视频公开课在网络上进行展示,该作品的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就已经穷竭,其他网站的转载应该算复制。这些质疑和困惑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现行著作权法针对网络出现而增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相关规定存在问题。首先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发行权的权利界限不清 ;其次是信息网络传播权无权利穷竭的规定。
4.视频公开课的运营管理对数字权利管理的挑战
根据教高司函 [2011]105 号《通知》,视频公开课将通过精品开放课程共享服务平台展示,并以适当方式与国内教育、商业门户网站合作展示。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作品,确实给人们学习知识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侵权者利用其牟利提供了方便,加上网络具有无限复制性、公开公用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得网络侵权容易而且难以控制。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被侵犯往往采用数字权利管理,运用技术手段遏制他人的非法使用,版权公约以及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版权法均规定了对技术措施的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也就技术措施的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可否认,数字权利管理使得网络中个人非法使用版权作品的控制更具现实可能性,但是因为视频公开课是免费提供给社会公众的,设置技术措施限制了侵权的同时也妨碍了社会公众的合法使用,这与教育部建设视频公开课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应寻求更好的制度来对视频公开课的运营进行管理。
三、解决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著作权问题的对策
1.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许可使用制度
视频公开课不仅仅是在现场上课的学生能听教师授课,而且将上课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听教师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遍全世界。因此,教师在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制作视频公开课时,不能适用著作权法第22 条关于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的规定,首先是尽管传统教学和视频公开课教学均不带有营利的目的,但是上视频公开课的教师可以得到教育部的一定资助并取得了相关荣誉,这些资助和荣誉的获得如果以牺牲他人的著作权为前提,会显失公平。其次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听课对象范围有限,在上课过程中使用他人作品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影响不大,而视频公开课由于要上传到网上,听课对象广泛,很多听课者因为在视频公开课中听过了他人作品的相关内容,从而不会再购买相关的作品或许可使用相关的作品,这样会给著作权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认为主张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来制作视频公开课,可以不经过许可,但应该支付使用费。即将使用他人受保护作品建设视频公开课的情形规定到法定许可制度中,使原作品的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将我国著作权法现行的合理使用制度中的“课堂教学”进行严格的界定,以便不给侵权者留下任何侥幸心理和钻空子的空间。
2.完善职务作品的相关规定来明确视频公开课的著作权归属
如上文所述,视频公开课是职务作品,由于现行著作权法对特殊职务作品的规定使人们存在理解上的不同,给实践中准确确定视频公开课的著作权归属带来困惑。而且一旦视频公开课确定为特殊职务作品,作者仅对视频公开课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单位来享有。这样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建设视频公开课却拿很少的资助,且这个资助的取得需要冒视频公开课检验是否合格的风险。根据激励理论,这样的权利归属不能激发教师的创作积极性,不利于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同时也跟权利义务相对等原则不符,教师投入诸多时间和精力建设视频公开课,而且必须对视频公开课的质量承担责任,而享受的权利却很少。因此,我认为我国应修改著作权法有关职务作品的规定,不再区分普通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而是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对于自然人为完成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由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著作权归属,当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著作权归创作该作品的创作者,单位享有法定期限内的优先使用权。这样使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简单明了,既符合著作权作为私权可以由当事人自由处分的原则,也符合著作权法保护创作者利益的本质。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AUP)在其发布的政策中提出建议说,除非是合作创作、委托创作或有协议约定,否则教师应保留其创作的网络课程的所有权利,不过由于使用了学校的一些资源,教师应该给予学校一些补偿,比如可以免除学校交纳版税或许可费。视频公开课的创作与教师创作的其他学术作品一样,提供一般的创作条件并不等于参与创作,如果没有协议约定,就不应该对视频公开课主张著作权。[9]
3.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相关规定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国家针对因特网的出现而设立的一项著作财产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相关规定呈现出诸多需要完善之处。视频公开课被其他营利性网站转载侵犯何种权利就是一个理论问题之一,需要立法者从法律上明确界定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边界,从目前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看,两项权利有重合的地方,都涵盖了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特征。问题的症结在于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都没有对作品的形式进行界定,其实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对象只能是数字化的作品,不包含有形复制品,而发行权产生之初,其发行的对象仅限于有形复制品。因此,著作权法可以在给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发行权下定义时,分别在作品前加上“数字化”和“非数字化”进行限定从而把两个权利的边界区分开。关于网站转载行为是侵犯复制权还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我觉得跟信息网络传播权有无权利穷竭的限制有关。目前我国并没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受权利穷竭的限制,国际公约中也无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依赖网络才存在,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无国界的特点,一个网站转载另一个网站的数字化作品更符合复制的特征。因此,我主张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规定权利穷竭的限制,一旦作品被某一网站上传,其他网站转载视为复制行为。
4.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视频公开课进行管理
我国第一批视频公开课建设已遴选出非常多的选题进入建设计划,面对这么多的公开课,建成后如何进行管理才能高效运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视频公开课建成后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管理,首先是权利人面对侵权行为如何维权。正如上文所述,权利人由于将公开课供社会公众免费使用之目的,不能利用技术措施来控制他人对公开课的使用,这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侵权现象。其次是视频公开课的付费商业性使用如何进行许可和收费。视频公开课通过网络平台供社会公众进行免费使用,禁止商业使用。这里禁止的商业使用应理解为禁止免费的商业使用,对于付费的商业使用没有理由禁止,因为付费的商业使用不仅可以使公开课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且还可以通过收取使用费来弥补国家给予著作权人资助太少的状况,同时为视频公开课的升级维护费提供保障。公开课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资金短缺在国外已出现较严重的问题。2009 年 9 月,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宣布因经费短缺,停止了其开放课程的实施。[10]再次就是视频课建设过程中使用他人受保护作品如何支付使用费?而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管理,通过设立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来完成是最佳选择,与传统的一对一许可模式不同,在集体管理制度中,作品的使用和许可不再是个别交易的结果,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组织来管理和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授权的交易成本。[11]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展著作权集体管理似乎成了解决网络著作权授权问题的灵丹妙药和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12]而且当发生侵权时,集体管理组织以自己的名义替权利人进行诉讼,为权利人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作。此外,在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用他人作品的使用费可以直接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进行转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要解决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著作权的问题,还需政府加大力度的推进。完善合理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度以及法定许可使用的制度、完善职务作品的相关规定来明确视频公开课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相关规定、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视频公开课进行管理,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5] 参见教育部司局函件《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 [2011]105 号第第一条规定.[6] 参见教育部司局函件《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 [2011]80 号第第四条规定.[7]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6.[8]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08.[9] 刘建银.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J].电化教育研究,2004,(2).[10] 陈薇,李玉敏.网络公开课现状调查:从资源共享到社交模式[J].中国新闻周刊,2010,(12).[11] 刘思俣.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授权模式的思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5.[12] 刘志刚.数字时代版权授权方式比较研究与图书馆适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第二篇:视频公开课学习小结
视频公开课学习小结
为了更多的利用外校的优秀学习资源,我在四月份学习了一些中国大学生视频公开课,仔细一找,里面有来自全国许多大学上课的视频,而且都特别的精彩,激发着我不断学习的兴趣。每听完其中的一堂课,我都感到收获颇丰,一方面收获了知识,而另一方面又激励着我不断地进步。今天,我就选取其中一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老师所讲的视频课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姚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独具风格,洒脱,自然,同时,有极富哲理,她用她自身的演讲诠释着什么叫演讲与口才。她从一句提问开始她所讲可得内容,她问:“同学们,什么叫口才?”其实,现代的大学生有许多人已经曲解了口才的定义了,许多人认为说话多的人就是口才好,也有许多人认为认识的人多就是口才好,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口才应该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效,言之有情。
在当今社会,口才是一个人成功十分关键的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三大法宝:口才,电脑,金钱,可见口才的重要性。美国的石油大王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的是靠技能,85℅靠的都是人际关系”,这句话或许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口才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在如今这个社会上,一个人若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要与人沟通,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每天都不是一个人生活,都缺少不了和别人的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口才,否则和别人交流会出问题甚至矛盾和积怨。据说有一位领导招聘一名司机,有2名候选人,领导然他们分别作了3分钟的陈述,第一个上去的司机就说了一大堆话比如说我是怎么为领导服务,怎么准时,怎么没有出事故,讲了满满三分钟,而另一位司机回答十分简洁,却最终
被领导录用了,何也?我今天竞聘领导司机这个职位,我坚持的原则是:“听的说不得,开得使不得,吃的喝不得”。相信大家多少也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开车时听领导说话,但不会说出去,吃饭可以但绝不喝酒,为了领导的安全,车子白天8小时是我管,但8小时后我就不能使用,因为这车是公车,这样一个会说话的人怎么会不受领导的重视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具有口才呢?应当具有德,才,学,识,胆,情,体7个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具有良好口才的人必须有良好的品德,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说出的话也必定令人反感,要有很高的才能,要有很高的学习能力,要有很广博的见识,这要才能和谈话者具有共同的话题,很容易聊到一块去,要有真情,首先要感染自己,才能感染别人,要有健康的体魄,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的话也就不能够谈其他方面的事情了。口才是锻炼出来的,并不是天生的,正如一个人生下来并不会游泳,只有经过不断地实际锻炼才可以学会,口才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和别人的谈话中才可以不断地进步,才可以培养出极为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
那么,在我们具体和别人交谈时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以对方为中心,站在对方为中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对方的心里。其次,我们必须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够打动别人,才能够使别人受到感染,虚伪的谈话可以令别人厌恶,甚至会激发矛盾,然后,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万一我们和谈话者产生一些语句冲突时,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善于包容对方,学会解除紧张的气氛,有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有时我们可以采取妥协的方式来解除紧张的气氛。最后,我们要学会多听少说,上天给了我们一只嘴巴和两只耳朵,何也?或许这就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多听少说,一个夸夸其
谈的人是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的,有人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不说话。在平时的交谈中不要相互模仿,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在江苏大学十佳青年学生答辩时的场景,现在想想自己正是缺乏这种魄力,这种口才,这种心理素质,当时我的回答简直糟糕透了,评委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当时就特别紧张,感觉压力特别大,这就反映了我的心理素质不好,不会调整自己,然后,我就简单的回答了一下,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我失败了。不过现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为时不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好好锻炼自己的口才,是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篇:毕业设计视频监控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手机摄像及上传下载
一、前言
随着移动手机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手机已不仅限于通信功能。是否能够在线听音乐,上传下载视频文件,玩游戏等都成了人们选择手机的衡量标准。其中,应用到的关键是:手机是否能现场录制声音与图像,手机要具备上传及下载的功能。拿上传下载来说,这一系列技术的实现在突破了网络带宽限制的瓶颈后,还从根本上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远程观看实时视频的需求,具有如下优势:随时随地的优势,实现了Any Time、Any Where、Any Device(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进行视频监控;成本优势,手机是一种“人人都有”的终端.
一. 内容
正如前言中提到的,需要完成两个功能:手机的现场视频录制,视频上传下载。这些分别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在下面的文字中将对它们分别描述。
1.手机摄像头的设计与实现
现在大部分手机采用方便的内置摄像头,其中,摄像头是关键。文献(1)中描述了手机摄像头的内部工作原理:外部光线穿过lens后.经过colorfilter滤波后照射到Sensor面上-Sensor将从Iens上传导过来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内部的A/D转换为数字信号。如果Sensor没有集成DSP,则通过数据总线的方式传输到明,此时的数据格式是Raw Data。如果集成了DSP,则Raw Data数据经过AWB、color matrix、lens shading、gamma、sharpness、AE和de-noise处理后输出YUV或者RGB格式的数据,然后供手机AP进行处理和显示到LCO屏上。
目前手机的数码相机功能主要包括拍摄静态图像,连拍功能,短片拍摄,镜头可旋转,自动白平衡等等。手机的摄像功能是与其屏幕材质、屏幕的分辨率、摄像头像素、摄像头材质有直接关系。
对于手机视频录制的内部过程如何,实际操作用户是不太关心的。这里再介绍一个实际的视频制作方法,帮助用户制作出满意的视频。文献(2)介绍了用windows自带的软件来实现视频制作的流程。所用软件为“windows live 影音制作”(windows movie maker)。该工具有三个简单功能。视频片段裁剪,转换视频角度和为视频添加水印。通过这些简单的制作,可以去除录制视频中多余的部分,拍摄角度不当的问题,同时在上传视频后可以保护自己的视频不被盗用。
2.手机视频上传下载
手机视频的上传与下载可以视为视频共享系统。由视频发布客户端(Pub.1isher)、视频获得客户端(Subscriber)、视频共享服务器(Server)三部分组成。视频发布客户端为安装了可用于发布视频客户端软件的智能手机,视频获得客户端为安装了可用于共享视频客户端软件的智能手机,服务器端由一个文件服务器和一个流媒体服务器构成。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通信,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GPRS,wiFi等。
视频共享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频拍摄、视频播放以及视频文件上传和下载的功能。视频拍摄由视频发布客户端提供,原始视频数据经过H.264编码器的处理,最终可得到压缩的264文件,视频的采集需要手机内置摄像头的支持。视频播放由视频获得客户端实施,包括下载播放和视频点播两种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必须首先从服务器下载视频发布者上传的264文件,然后播放本地文件;后者无需下载整个视频文件,可以接收视频流的同时进行播放。文件服务器提供简单的文件上传和下载的功能,它监听视频发布客户端和视频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连接成功后接收或发送文件流。
视频发布客户端负责视频采集、视频编码、文件上传、视频流上传(扩展功能)等。采集视频要使用到手机上的内置摄像头,通过对设置摄像头API可以直接采集到ⅥⅣ采样格式4:2:o的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可直接传给编码器。摄像头采样速率快于编码器编码速率,所以当每帧视频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判断编码器是否处于空闲状态,仅当编码器空闲时才调用它对YUv图像进行编码。编码器的输出为符合H.264标准的码流,可以存储成264文件,经由传输模块上传至文件服务器,文件的传输基于socket实现;也可直接上传压缩的码流(扩展功能)。
视频接收客户端负责文件下载、视频点播、视频解码、解码图像显示等。从文件服务器下载文件同样基于S0cket实现;与流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及接收流媒体服务器传过来的视频数据使用到RTSP/RTP技术,接收到RTP数据与标准码流稍有区别,这是因为一个I汀P包中可能包含多个NAL单元,一个NAL单元也可能过大而用几个RTP包分开发送。解码器的输出为YUV采样格式4:2:O的图像,先将该图像由YUv空间转化到RGB空间,然后在屏幕上绘制图像。
但是,对于实际操作的用户来说,上传下载的内部流程都是半透明的。我们只需要根据界面上要求的步骤一一完成即可。这里再介绍一个上传途径来解决上传视频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由于视频的尺寸,分辨率多种多样,上传到一些大型网站时可能会出现不清晰尺寸不适合等多种问题。其中,转换工具的使用起到非常方便的作用。文献(3)中介绍了一款名为media coder的影音转换工具。主要介绍了这一工具的三个功能。第一,调整分辨率;第二,调整视频帧率。这一条尤为重要,视频播放过程中的卡顿现象多半是由于帧率调整不善所致;第三,调整宽高比,这一比例的正确调整才能让其他用户看到满意的全屏。
二. 总结
看似简单的视频录制上传与下载实际上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在视频录制中,摄像头的设计是关键技术。如今的大部分手机都是使用内嵌摄像头,这就要求摄像头在完成摄像机的功能外,它的体积必须做的很小。视频的上传下载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是C/S模式。用户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通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来实现上传下载。
三. 参考文献
[1]周长生,基于Android平台Camera的设计与实现,2012,3,20 [2] 王赫岩,浅谈视频录制的基本要领及注意事项,2011(6)[3] 小豆,让你的手机视频上传优酷变高清2011(2)
[4] 付博 牛建伟 胡建平.基于智能手机的视频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100083)[5]邓涛 曹宁.基于3G手机的视频监控与远程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2009,25(10)
第四篇:《现在礼仪》视频公开课心得
《现代礼仪》观后感
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大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为此我通过大学生视频公开课学习了《现在礼仪》这门学科。该课程分为“礼仪概说”“仪表仪态”“言谈礼仪”“生活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等八讲。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张驰有度,精彩纷呈,让我受用终生。下面我简单总结下各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中国乃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功,是个人素质能力的综合指数,是人生成功的第一课。现代人应讲礼重仪。本讲对礼仪的相关问题进行粗线条地勾勒,让我们了解了礼仪的要求、言谈举止是否合乎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等等问题。值得我们大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
第二讲:“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莎士比亚)本讲就“仪表仪态”的有关问题与细节进行精彩地解谈,穿着打扮有哪些规范、哪些禁忌,怎样才能赢得您的个人气场?举手投足有哪些讲究,怎样才能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女性的优雅得体?作为我们大学生是否都了解这些规定呢?
第三讲:语言表达是您的第二张名片。本讲对“言谈礼仪”进行具体描述,言语交际有哪些基本要求?与人谈话有哪些禁忌?怎样才能展示您的谈话艺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第四讲:礼仪无处不在,礼仪与生活相伴。本讲就“生活礼仪”给我们现代人具体提示,家庭礼仪应注意什么?学校礼仪有哪些要求?出行时有哪些讲究?在公共场所怎样表现您的风度气质?
第五讲:求职礼仪是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本讲讲授“求职礼仪”的基本常识,帮助现代人顺利步入职场。求职信、个人简历怎样准备?着装应注意什么?见面有什么讲究?面试要注意哪些细节?
第六讲:工作礼仪有着特殊的要求。本讲讲授“工作礼仪”的要求,为我们提供工作指导与帮助。初入职场应注意什么?与上司说话有什么讲究?怎样与同事相处?在办公室有哪些礼仪要求、有哪些禁忌?
第七讲:社交展示您的形象气质与风度魅力。本讲主要讲授社交礼仪中的会面礼仪、通讯礼仪、拜访礼仪和迎送礼仪,其规范与细节需认真把握。
第八讲:本讲讲授馈赠、宴请、中餐与西餐、聚会等社交礼仪的规范与要求,关键是细心与细节、操作与实践。
现代社会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离不开现代礼仪。了解和掌握现代礼仪,既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的现代人,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信任与尊重,在职场和社
交场合享受成功的喜悦。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做好自己的礼仪规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大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代名词,素质更是我们必备的要求。而现代礼仪就能很好的展示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所以只有学习先进知识,陶冶情操,做好自身的礼仪文明,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成就一番事业。
二、注重人格培养。为人处事是对一个大学生思想素质,人文气息的考察。现代礼仪更是要求我们做好这点,只有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显示我们的思想、魅力等等、才能展示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礼仪之精华所在。
三、注意从小事着手,抓住细节,规范自我行为。有时候事情虽小,却能反应一个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行为规范等细节行为。所以我们要从小事着手,哪怕是随手捡个垃圾,随手扶老人过马路等等。只有把细节做到位了,自己的礼仪素养才能得以提升。
因此总结现代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有以下几大点:
⑴有助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到更高的标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
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⑶有助于维护高校形象,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
⑷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加能适应社
会。
第五篇:哈佛公开课·Justice——视频观后感
Justice-what to do is a series of open courses on philosophy and morality given by Professor Michael J.Sandel from Harvard University.It consists of twelve parts, each of which is defined with two themes in the style of a question, a case name or a pair of antonyms, like Who owns me, For sale motherhood, Free Vs Fit.Most impressive of all is that each course is unfolded in the follow steps: case introduction, then question raising, and at last heated discussion or debate.And if necessary, Professor Sandel will have core explanation on the famous theories discovered by the philosophers, Aristotle, Bethem, Kant, Rawls and Locke, and so on.The whole series of courses are organized in a progressive structure, which comparably leads us to be thoughtful, and furthermore think morally.Some of the contents will be summarized as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