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16: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课题研究

摘要: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和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信息技术能提供一种数学实验和其他数学活动手段。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一、信息技术在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中的作用及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题组及各子课题成员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 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奠定了基础。[ 1-4] 1.1 信息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烦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 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作为绘图工具、画图工具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机械、重复性劳动, 提高效率和效果.这是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与“探究”距离较远, 但它却为“探究”提供了手段.例如, 利用几何画板[ 5] 1-15 [ 6] 1-18 , 可以方便地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利用任何一种计算器都能进行六则运算, 求对数, 求三角函数值, 进行统计运算;利用Mathematica 软件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 进行函数的迭代等重复性工作。这样, 学生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上, 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1.2 信息技术是构建“多元联系表示”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工具[ 4] “多元联系表示”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几种方法表示同一数学概念, 不同的表示法侧重于概念的不同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几种表示法中的信息组合在一起, 使不同方面建立起概念性联系, 从而深刻、全面理解概念。“多元联系表示”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 以组合的或动态的方式灵活地向学生提供图、表、文字或符号等不同的概念表示方法, 把隐藏的数学关系显性化, 从而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在比较高的层次进行数学思考与学习, 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信息技术在构建“多元联系”表示学习环境上的力量是其它工具无法比拟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中, “多元联系表示”的潜力之所以能得到充分发挥, 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成为可能, 能使抽象的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 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如局部放大、变换研究对象的空间排列位置、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动态显示等), 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数学对象和关系的变化, 这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 并为理解这些本质奠定坚实基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数学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可以极大地拓展数学学习空间, 有力地支持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并得到落实, 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1.3 信息技术能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之所以难学, 主要原因是它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 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几何画板、Mathematica、Maple 等数学软件具有很强的形象化功能, 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织, 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处理数学对象, 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进行对象变换, 在各种表示法之间相互转换以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 等等.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 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 这就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总之, 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实验、尝试、模拟、猜想等非形式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 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得益彰。

1.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在开展课题研究初期, 部分课题组教师认为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及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只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 就可以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搞好,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诚然, 学校的硬件设备和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是重要的(必要条件), 但这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人, 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部分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关注的是计算机技术问题, 对学习计算机技术, 制作课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但很快就发现, 仅靠教师掌握好计算机技术是不可能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搞好的。经过学习及实践, 深深地体会到: 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理论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数学教师会有不同的创意和教学设计, 计算机技术与教师的素质比较起来, 教师的素质显然更重要。同时, 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中,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无法代替的。如何把计算机技术有机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要全靠教师本身。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得知识的途径远比过去广泛, 教师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 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功底, 以及教育科研意识及不断创新精神。所以,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1.5 几何画板为“数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 5] 3 开展数学实验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你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一种想法)时, 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 这就是“数学实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由数学软件工具构建起数学学习的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菜单选项, 根据问题的条件构建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操作, 探究和实验, 从而使学生能从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因此, “数学实验”有可能改变学生所面对的数学对象和过程的性质, 使学生学习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从中体会数学探究的过程。几何画板的推广普 及使用, 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数学实验室.有了几何画板, 就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做几何实验的可能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事实, 而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 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数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 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

例1 圆幂定理[ 6] 87 圆幂定理是初中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1 的课件, 无论你把点C 拖到任何位置,几何关系CECF = CG DC 总保持不变, 从而得出相交弦、割线、切割线和切线长定理;反过来, 也正是几何画板能够在动态下, 显示不变的几何关系,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分析、找出集合关系的情境, 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认知环境。

1圆幂定理

信息技术营造的实验、发现、证明这种学习环境,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而且更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体验、情感和实践过程, 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6 课题的研究培养和锻炼一批教学、科研骨干

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中, 培养和锻炼一批中学数学教学、科研骨干, 有力地推动各子课题所在学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以点带面, 进而推动整个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观念, 认真学习计算机技术, 学习新课程标准, 提高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发挥出他们的骨干作用。他们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中体会到: 1.6.1 整合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信息技术工具不是简单地表示数学知识, 利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 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 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窗口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 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树形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另外, 信息技术提供的可交互的实验环境, 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为学生“做数学”提供空间, 通过一定的栏目, 如“信息技术应用”或“数学实验”去实现它。

例2 以函数y = ax 2 + bx + c 的学习为例[ 6] 242 , 考察参数a, b, c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过去由于没有信息技术手段, 呈现方式上通常采用“五点法”画图的方法, 图象是静止的而且个数非常有限。有了信息技术, 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注意变化参数a, b, c 的值, 观察它们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如图2 所示.图2二次函数图象

1.6.2 整合使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与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

1.6.3 整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关注师生的交互活动和课堂气氛的创设, 使师生的思维活动有了新的活力。

1.6.4 整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教学中的角色, 由课堂的主宰者逐渐过渡到引导者、激发者和帮助者。课堂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程度,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的理念。

例3 作 = Rcos(nt)的图形[ 6] 128(美丽的玫瑰花)。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如图3)分别取n = 1, 2, 3, 4, 5, 6, 7, 及对任意n 作动画按钮, 可以得到= R cos(nt)的美丽图形。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当n 取不同值时得到不同的图形, 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这些规律: 当n 为奇数时花瓣片数与n 相同, 当n 为偶数时, 花瓣片数为2n 片。单击动画按钮, 可以观察玫瑰花的变化过程。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 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6.5 在整合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由过去的重教不重学, 过渡到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究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我们的研究还是初步的,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解决。

2.1 理论层面上 2.1.1 需要更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2.1.2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 整合数学教学, 我们期望它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 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更有效地互动? 信息技术到底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的? 信息技术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 信息技术如何才能与好的教学法融于一体, 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提供一个有力的认知工具? 2.2 实践层面上 2.2.1 如何发挥不同信息技术(如手持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的各自优势,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随时随地使用技术。

2.2.2如何解决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与考试评价(高考)中不能使用信息技术的矛盾.2.2.3 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与 整合高要求之间的矛盾。2.2.4 评价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何正确、合理评价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虽然本课题已经结题,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就此结束, 我们将在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进一步研究下去, 我们将继续跟踪各子课题所在学校继续开展整合的研究, 使各学校在整合的研究中能取得更大成果, 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钱云.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数学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2): 87-89.[ 2] 李瑛华.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如何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J].数学通报, 2006, 45(8): 24-26.[ 3] 许兴业, 胡展航.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解决[ 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4): 55-58.[ 4] 章建跃执笔.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与实验[ 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4, 24(3): 47-52.[ 5] 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 许兴业.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微型课件制作[ 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探究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探究

摘要:文章指出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喜爱,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作粗浅的探究,以供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参考。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而作为这个平台的主导者,语文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展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综合素质?我想,我们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大环境下,提高信息素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传统的信息基础。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的专

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如熟悉办公软件(word, ppt等)的使用,能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原理,熟练地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排除一些常见的“拦路虎”,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展。

2、多媒体教学素养。现代教学,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媒体设施,如录音机,幻灯机,数码相机,视频展示台等硬件的使用,同时要结合所需要的软件进行教学。如计算机软件的PPT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课件,如果要制作出更加美观的图片和动画,教师不妨可以学习photoshop,flash,3ds max等软件,以更好地提高多媒体素养。

3、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地获取网上海量知识,了解我们的课外时事、社会百态,洞察缤纷世界。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除了具备了一定信息知识和素养之外,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效率

大家都知道,教材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很

好予以把握,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要想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先备好一节课。传统的备课方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材料,用笔把备课资料写入准备好的“教案本”里面,然后再结合“一张嘴 粉笔 黑板”的模式进行授课。这样的备课形式既花费时间又没有任何的特色,效率和效益都特别低。

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样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中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学会使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扩充教学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用“一张嘴 粉笔 黑板”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中,教师只用自身的语言和体态模拟简易的教学情境,而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多媒体等设备创设丰富多彩,集声音、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情境,这样显然就非常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活泼逼真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预先选择一个车站,在条件允

许情况下,可以用摄像机摄录一段在车站里送别的情境,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先观看这段录像,让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教师下载一些关于朱自清的父亲的图片,激发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与父亲离别的感情,最后可以让一些学生自述与家人分别的亲身经历,如父亲或母亲送自己远行上学等情境,完全与课文中朱自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亲人的关爱,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理解“整合”本身的含义,所谓整合(integration)在英语中的主要含义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随机整合,把整合变成随意的、简单的结合。为了适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师要明确整合的概念,理解整合的真正意义,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让教师自己首先融入到信息技术中去。

第三篇: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推荐]

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通化兴华教育中心通钢二中 单东雪

摘要:

当今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生物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能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把纷繁的生物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可存储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和声音等)、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达到生物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使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具体实施体现出有效性,使生物课堂更加高效,学生更加喜欢。我校拥有自己的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大屏幕,学生家中拥有电脑也较普遍,这为我们探索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在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生物课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构建和谐课堂,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必将面对的研究课题。关键字:

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到生物课堂上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

享:

一、选择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媒体

选择要表现的教学内容,这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第一步。这一步必须建立在把教材钻透的基础上,只有钻透了教材,才能找出媒体的最佳使用点。生物学多媒体课件,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将其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发挥最佳作用,不是所有课程或某一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或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就生物学教学而言,这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如:(1)不易观察的生物的微观结构,如电镜下的病毒、细菌、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等;(2)难以控制的动态的生命过程,如生长、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等;(3)难以系统观察的动物行为;(4)动、植物多样性展示;(5)生态景观;(6)难以再现的教学内容,如原始地球、恐龙世界等。

二、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多媒体

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

1、新授课:在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电教媒体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例如在讲被子植物的一生《开花和结果》一节时,用挂图及手绘其知识直观性就较差。但我们用FLASH软件制作了相应课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展示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挂图的缺陷,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再例如,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性,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以及气体的交换等内容难以理解。我制作了一个交互式课件,讲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读懂图中各个部分名称,并用FLASH软件制作了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动画,演示血液在心脏中流动的方向,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心脏是血液流动的“泵”,理解心室壁比心房壁厚,房室瓣与动脉瓣只能朝一个方向开的原因。在讲授“血液循环的途径”时,在血液循环模式图上,用红色箭头表示动脉血的流动方向,用蓝色箭头表示静脉血的流动方向,制成动画演示课件,画面上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液在血管里流淌,体循环与肺循环中气体的交换也一目了然。使学生们就比较轻松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能对重、难点和易错点很好的把握。再如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内容,因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也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焦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并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操作时间长、步骤繁琐,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则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到生物实验专用仪器,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最终要能独立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进行玻片标本的观察,并且这个实验是之后“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观察草履虫”、“观察叶片结构”一系列实验的基础。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板书在黑板上,课堂开始后,简介实验目的,然后按照实验步骤从“取镜、安放、对光、观察”等等实验步骤。但是在随后的学生实际操作中,教师就发现了,不论你之前用了多少时间在实验台上讲解和示范,学生们实际的操作过程仍然十分混乱:或者左右手颠倒,或者不调光圈,或者在调粗细准焦螺旋时压坏玻片„„往往师生一起手忙脚乱,学生们此起彼伏的召唤老师,直到一节课时间结束,真正完成了一遍或者几遍实验操作的寥寥无几。如果教师能利用演示视频,这样就好比多了一个可靠的助手,学生跟着视频一步一步的练习,每完成一个步骤教师就巡查一遍并及时作出反馈。这样实验效果和效率会显著提高。类似“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这样的实验,步骤繁多,采用多媒体分步演示,教师巡回检查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视角,有更充分的实验时间,自然课堂就更加有序。

3、活动课:生物活动课最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愿的参与认识事物的过程,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同时 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例如在“动、植物标本模型制作设计”和“昆虫翅足贴画创作”活动中,我们先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选题、独立思考,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设计制作方案,并让他们绘出设计图,写出作品构思和制作过程,然后用实物投射仪把学生的设计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再由小组代表描述制作过程和意图。其它同学根据作品的造型设计、制作材料等给予评价,如用料是否环保、经济,形状结构与实物是否相符等,提出建议并给贴画命名。.这样一种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形成是难以达到的。还有在开展研究性的生物综合活动中,我们针对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动物绕道取食”等探究实验中存在的材料难找、实验需时太长等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指导活动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有关鼠妇生活习性,及其他对光有强烈反应的低等动物种类,如面包虫、蚯蚓等,选择其中生活习性与鼠妇相似的种类进行培养和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拍摄下它们的活动过程,研究其是否可以代替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力求找到更适于本探究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4、复习课:教材是有编写体系的,各单元、章、节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对学生来说,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零碎的、支离破碎的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记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进而有效地应用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尽量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我在复习七年级下册时,就抓住循环系统这一主干知识,以此为中心进行辐射,揭示出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构建知识体系的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建立知识树,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以上不同生物课型的案例的分析,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变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优化生物教学的过程,连结了生物课堂内外,让课堂更加有趣、生动、精彩。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来,我们既应充分认识它的先进性和作用,又不能盲目迷信。只要我们能处理好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得更加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大容量、快节奏。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途径》 董建龙

2、《网络课程教学中协同学习模式的设计》 章国英 胡继岳

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何克抗

4、《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牛瑞苹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江爱美

摘要:

探究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探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在整个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注重探究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在研探中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创新兴趣

探究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为前提,以个人或群体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多方面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

一、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信息技术课具有活动课程的性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与独立思考能力。再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的水平,适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问题,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这些都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必要前提,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或以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开展“探究式学习”。

二、怎么样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一定要“信得过、放得开”,善于启发,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去探求新知。

2、确立探究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放手让学生以个人或群体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毕竟有一定限度,所以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等形式,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有意义的情景,加上探究方式获得知识。那就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心安理得地放任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演好自己的角色,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学生再次探索性学习的动力。

3、确定学生自主探究目标。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向对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整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强调对知识过程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程度。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教师要在“导”上下工夫,比如:在导入新课时导,再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等。

5、体验发现自主探究乐趣。

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后,教师只要指出书中的支持材料,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新的发现和“技巧”。让他们在思维和操作中产生灵感,体验探究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个体探索,也可以通过合用探究等多种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任务”探索,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由学生构成的活动情境,促进学习者彼此间的交往、沟通和合作,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使学习者能够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索。

6、延伸成功探究学习经验。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类似于演示的操作,配合自己的语言,将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对自已掌握的技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能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探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实施探究性学习是一件新鲜事,实施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但这是势在必行的事,要想办法迎难而上。

1、要从转变观念入手。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观念,要认识到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的,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是学校的事,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立体教育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全社会人人有责。

2、要进一步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讨工作。

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探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性教育政策,是以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评估制度、考试制度为其固有内涵的全面改革。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的全面实施。

3、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目前情况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很难适应要求。如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显得束手无策,有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远不如学生。所以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应尽快增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4、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整体配套的改革。

学校是主阵地,政府行为、家庭教育和社会参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政府方面来讲: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从家长和社会方面来讲,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为全面实施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总之,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首先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借助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个性,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建构积极性及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积累信息技术的能力,师生共同及时修正、调整和重新认识自我,进行主动学习,延伸探究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

参考文献:

[1] 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2] 刘学勋,《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新探》《江西教育》2004.12.[3]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作者简介:

作者:江爱美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

工作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

邮政编码:262500

联系电话:3986028

E-mail:jam6666@163.COM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

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206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

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

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下载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中学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西电教馆 点击数: 239 更新时间:2011/4/15 15:19:56 【字体:小 大】 徐勇 (桂林市第一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5410......

    刘艳霞 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7

    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推荐单位 府谷县(区)电教馆(中心) 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题 目 独立作者 所在单位 学段类别 科目领域 提交日期 刘艳霞 府谷县(区)华阳九年制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究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精选五篇)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

    探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

    探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 ▉文/杨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传统的音......

    小学信息技术打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打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塘汇实验学校 夏云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早在学校正式学习打字之前接触到了打字。那么我们的打字教学岂不是多此一举?虽然很......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探究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探究 一、“整合”,让学习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美术教材虽然有着丰富的艺术图片素材,但是它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xiexiebang推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马回营小学 黄六菊 邮箱FZW9999@126.com手机:***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