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xiexiebang推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马回营小学
黄六菊 邮箱FZW9999@126.com
手机:***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人应用,引入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本文结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的定位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206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
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
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
五、信息技术与教学难点相结合
1、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2、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三角形全等的构造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及校园网,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完成意义建构,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信息技术与创新研究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之处。在课题研究中,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课,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通过数学建设模选修课的设立,借助网络工具,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设计方案、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加工信息等过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批优秀的数学建模案例获得社会较好的评介,如:微波炉运输包装优化设计,宿舍输水管道问题的研究,概率问题,出现“死亡小组”的可能有多大,跳水池深度的计算,关于公司建立地点选择的问题的研究,探讨红绿灯时间差问题,邮递员投递问题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
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6年4月
[2] 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4月
[3]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年11月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
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206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
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
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 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206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 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 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6年4月
[2] 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4月
[3]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年11月
第四篇: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该时期世界各国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现代的新型技术使自己达到全新的水平。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时代潮流的主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企业的发展或者国家的进步,离开信息技术都寸步难行。尤其是在知识大爆发的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应用更加突出,它已经日益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相关国家基础教程改革中也提出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将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进行整合,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新模式,以便更快的发展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总结,希望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整合 教学模式
探索
目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要求。近几年来,许多小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设法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基于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仍有许多弊端不断地暴露出来,比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有关研究显示,数学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程度并未完全,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本文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两方面入手,同时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众多老师和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之下,教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有了极大的改变,这无疑是我国教学领域内的一大进步。但是,有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式落后等。为了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改进,以下是对我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经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足
新课程教材出版以后,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只了解课本知识的理念已经受到了排斥,学校需要的是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聘请专业的教师团队,只能让毫无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上岗。另外,现在的课本内容分散、简洁,而且有的知识从以前的初中课本下放到小学,这些资质浅薄的教师对课本的处理能力不好,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形成要对课本进行处理的意识,根据课本按部就班的就行教学,这直接使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久而久之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学生数学的练习量太少,计算能力较弱
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为学生“减压”,争取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氛围,因此,学生的书本也相对减少了很多。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有的甚至无法掌握课本内的知识,考试过程中出错率非常大。经过研究人员探究可知,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平常的练习量太少,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够,导致考试时知识点模糊。
除此之外,还有家长提出学生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间元少于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练习的次数很少,这也是导致对知识点生疏的原因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科学意义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性向逻辑性过渡的特殊时期,而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条很好的桥梁,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如果缺乏兴趣,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极其被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一味地利用板书教学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信息技术则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小学数学中进行等腰三角形的讲解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性,较板书或者口头阐述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会对多媒体显示的特异效果充满好奇心,进一步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利用此模式教学,老师也较为轻松,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清楚地观察到板书或课本中一些细微的知识或结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习惯以自己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如果将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老师上课时可以以学生的提问为主,尽量减少自己的发言时间,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多媒体可以呈现较多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存在困惑的部分进行学习,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
(三)能够清除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记忆力强、理解能力弱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让学生“记”一些公式、概念,其日后的数理化等学习都将会受到影响。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给学生讲解并非学习重点的知识,会在黑板上浪费很多课内时间,最终效果也并非很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多媒体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普及,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重难点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能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体现新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常识,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
现阶段,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信息技术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将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提出的几点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新奇情景
众所周知,小学是人们最初开始接触科学系统知识的阶段,对日后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若是教师能够很好的抓住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造一些新奇的情景,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在教授多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以FLASH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出现的多边形,将文字、声音、视频结合为一体,并且在多边形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二)、加大管理力度,培养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意识
教学即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主体,他们自身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决定了学生能否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指南。在日常工作当中,学校领导首先要加大管理力度,招聘拥有丰富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入岗,多对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方法的培训,培养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其次,教师自己要善于总结和分析,掌握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善于充实和完善自己,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学习利用多媒体。
(三)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具有很多过去教学模式所没有的有点,它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不出教室就了解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比如在设置课件方面,引言要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数学学习本来就枯燥乏味,如果在每节课的开始就直入主题,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另外,课件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上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和次要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有利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在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为了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尽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措施的正确性,避免教学空洞现象的产生,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朝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索;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年09期
[2] 寿建明;再谈激活儿童数学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浙江教育科学;2001年
[3] 王其金;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06期
[4] 李丽娜;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06期
[5] 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年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珠街镇中心学校张仁德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于2008年正式建成校园网络,这为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提供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正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⒈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
⒉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如初三几何《圆心角、弧、弦、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引入,我用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
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圆幂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这四个命题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即同一线段上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是一个定值,于是可以将这四个命题统一归纳成一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如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演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
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