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艳霞 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7
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推荐单位 府谷县(区)电教馆(中心)
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题 目
独立作者 所在单位 学段类别 科目领域 提交日期
刘艳霞
府谷县(区)华阳九年制学校
初中 数学 二○一七年十一月
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刘艳霞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数形结合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我们把构成和表现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层面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制成一个课件,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对各种元素进行操作、控制,通过各种情境的变换,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
如在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第六节《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段有关拉面的视频,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拉面在拉面师傅的手中逐渐变的越来越多,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本节课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一个老师最高明的教育应是交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而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最主要的能力应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适当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进步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条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构造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点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按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例如: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的设计,让图形的某些部分出现闪烁,强化视觉效果,增加信号对学生头脑的刺激,这样做形象直观,既能讲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最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及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第4节确定圆的条件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①出示问题:经过一点的直线有多少条?那么经过一点的圆有多少个呢?②出示问题:为什么会有无数个圆呢?要确定一个圆必须具备哪些要素?③出示问题:经过两点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那么经过两点的圆有多少个呢?④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圆呢?⑤经
第二篇:艳霞教案
一.教学内容:<<野猫的城市>> 二.教学准备:
1、字卡:故事、城市、野猫的城市、斑马、疼、花奶牛、痒、河马、重、喷泉、大吊车、马桶、长颈鹿、河马、鲸鱼、救火车、飞机、火车、蜻蜓、毛毛虫、大象。
2、幻灯片故事〈〈野猫的城市〉〉喷泉、大吊车、马桶、长颈鹿、河马、鲸鱼、救火车、飞机、火车、蜻蜓、毛毛虫、大象图片1、2、录音机.磁带奥尔夫音乐〈〈森林和小鸟〉〉 各种动物头饰上面加字卡
三.教学目的:1、2、3、4、提高幼儿学习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培养孩子想说.敢说.爱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幼儿有句式说话……像……一样…… 如何使用字卡
四.过程教学: 一)听奥尔夫音乐〈〈森林和小鸟〉〉学小鸟进场 二)问好 三)进入正课
1、小朋友,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出示字卡)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先问问小朋友,我们生活在哪里?(北方、大西北、地球上、铜奔马的故乡、城市)(幼儿自由说)老师总结说:“我们生活在铜奔马的故乡——武威,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出示字卡)城市
2、那王老师今天讲的这个故事,不是我们的城市,那是谁的城市呢?(出示字卡)野猫的城市
四)
1、有感情地讲故事,一边讲故事,还要请小朋友感受和尝试野猫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并出示相关的字卡。
2、老师利用字卡复述故事,让幼儿对字卡加深影响。
3、出示幻灯片(野猫的城市)让幼儿观看后提问,并让幼儿自由回答。
(如果你是车上下来的小朋友,你想对动物们说些什么?你说说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如:美丽的喷泉、长长的火车等。
4、出示幻灯片(喷泉等)图片让幼儿观看,一边看,一边让幼儿用肢体来表示出相应的动作,谁表现的像一点,就将相对应的字卡头饰戴上后坐在座位上。依次结束。
5、根据上面的图片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用句式……像……一样……说话。如:飞机像小鸟一样会飞。
五)找朋友游戏
1、请戴动物字卡的小朋友做着动作进来站成一排。
2、请戴其它字卡的小朋友根据它的样子或作用进来和前面的小朋友面对面站成一排。
3、根据前面的句式玩游戏。
六)小朋友,我们的城市美不美?(美)那我们如何保护它呢?(幼儿自由说)七)教学结束:
放奥尔夫音乐〈〈森林和小鸟〉〉,学小鸟飞带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城市。
第三篇:吕艳霞教学随笔
安全理念植心中
交道幼儿园
吕艳霞 今天小朋友学习“排队等候”这一活动,也许大部分老师看到这个活动名时,认为就是告诉小朋友要遵循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人多时,要排队等候。但是,杨老师不但讲了这些,还在最后常人都以为活动结束时,又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我们为什么要排队呢?”“因为会出安全事故。”一个小男孩抢答。老师和孩子的一问一答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杨老师不仅让孩子知道人多要排队,还告诉孩子为什么会要排队,只有孩子知道了不排队的危害,孩子才能更自觉的排队,排好队,或者告诉周围的何时需要排队。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注意安全必须从最细小的细节开始。在幼儿园孩子吃饭,上厕所,上下楼梯等都需要排队,为了更安全,幼儿园还要求孩子与孩子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约一米),这更是一个细微之处,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了一个更有力地保障。
这些都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孩子们的安全时刻要牢记心中,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是否安全,每一项活动都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及时想到一些应对措施。“孩子的安全第一,眼睛不要离开孩子!”这句话我再一次有感而想。孩子们在园里的一举一动都隐藏着安全隐患,关键是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如何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她们的教学中,如何给孩子们做的好示范。只有老师把安全的理念根植到她们的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孩子们才能过真正的感受到,才能真正地也把安全的理念根植到自己的心中。这样,他们才能从小养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其实,在幼儿园里无论是孩子吃饭,喝水,玩耍,大小便都应该注意从细节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让孩子不仅在幼儿园安全成长,在幼儿园外也能注意自己的安全。例如:孩子吃饭一定要双手端碗,这样才能保证饭不撒;孩子玩耍不能相互打闹,在玩滑滑梯时不能脸朝下往下滑或者从滑滑梯出口往上跑;孩子睡觉时,不能趴下睡觉,这样容易窒息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细小的细节,孩子在园外一样也会遇到,因此,不仅要保证孩子在幼儿园做到这些保证安全,在幼儿园外边也一定要做到这些保证安全。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一些注意事项,更要教给孩子不这样做的危害,从心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并且把这种理念根值她们的心中。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孩子,只有把安全理念根植他们心中,他们方能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更好地健康成长每一天。
吕艳霞
2014/10/8
第四篇:刘霞精品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
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象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 读读品悟法
情感体验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1)三.课文导入
以《如梦令》《点绎唇》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涌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2、3)
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齐诵《如梦令》——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大家在看一首《点绎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的是在花园荡秋千的情景。
从《如梦令》和《点绎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的?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绎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首词。四.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人生际遇对词作风格的影响。
2.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3.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幻灯4)五.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幻灯5)六.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6)七.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既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她在寻觅什么呢?寻觅的结果如何呢?(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未死,她在寻觅什么呢?是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时的夫妻情深,甜蜜的爱情?但却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板书:动作——茫然 “冷冷清清”:(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悲伤。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书:环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有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沉痛 凄厉 板书:心理——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悲苦愁绝(幻灯6、7)
(二)赏意象,品愁情(自主合作探究)(幻灯8)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那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意象: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2.联系所学过的诗文,说说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9)
(1)、小组交流探讨(前后8人为一组)
(2)、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1、酒。三杯两盏淡酒(幻灯10)
学过的关于酒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幻灯11)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情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淡。以酒淡反衬愁浓。这是一种主观感受——酒是“愁”的象征.(幻灯12)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有关于“风”的诗句:(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幻灯13)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幻灯14)关于“雁”的诗句:(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幻灯15)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A.雁声凄惨。B.传递信息的使者。C.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南可谓有“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过雁还是那只曾经传递相思之情的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仅悲从中来。——雁象征离愁
(幻灯16)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幻灯17)黄花就是菊花,菊花以黄为正色,所以改成黄花。关于“黄花”的诗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幻灯18)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自己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幻灯19)
关于梧桐的诗句:(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幻灯20)
6、关于细雨的诗句:(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21)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秋雨,不反滴在梧桐叶上,更是滴在心头。以声衬情,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凄苦。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象征离愁。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幻灯22)淡酒、秋风
过雁、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细雨
(三)为何生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发出了绝望的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李清照的愁情深重,重到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得神妙,更有韵味。相形之下,其他一些古人的愁都稍觉逊色了。
古人写愁的名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苏轼《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4、休问离愁轻重,寻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幻灯23)他们的愁还可形容,此时词人的愁则非笔墨所能形容。她是古今第一愁人。
那么作者为何有如此深重的化不开的愁情,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那些烙印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丈夫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又离异。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了子嗣,凄然一身,愁苦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幻灯24)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
有亡国到丧父,由再嫁到离异,寂然死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地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痛
国愁—亡国之恨
(幻灯25)
这伤愁比起她前期的代表作《—剪梅》中的相思之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
七.本节课总结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找意象,悟词意。
2、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3、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八.结束语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他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致敬!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课题研究
摘要: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和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信息技术能提供一种数学实验和其他数学活动手段。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一、信息技术在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中的作用及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题组及各子课题成员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 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奠定了基础。[ 1-4] 1.1 信息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烦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 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作为绘图工具、画图工具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机械、重复性劳动, 提高效率和效果.这是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与“探究”距离较远, 但它却为“探究”提供了手段.例如, 利用几何画板[ 5] 1-15 [ 6] 1-18 , 可以方便地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利用任何一种计算器都能进行六则运算, 求对数, 求三角函数值, 进行统计运算;利用Mathematica 软件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 进行函数的迭代等重复性工作。这样, 学生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上, 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1.2 信息技术是构建“多元联系表示”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工具[ 4] “多元联系表示”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几种方法表示同一数学概念, 不同的表示法侧重于概念的不同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几种表示法中的信息组合在一起, 使不同方面建立起概念性联系, 从而深刻、全面理解概念。“多元联系表示”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 以组合的或动态的方式灵活地向学生提供图、表、文字或符号等不同的概念表示方法, 把隐藏的数学关系显性化, 从而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在比较高的层次进行数学思考与学习, 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信息技术在构建“多元联系”表示学习环境上的力量是其它工具无法比拟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中, “多元联系表示”的潜力之所以能得到充分发挥, 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成为可能, 能使抽象的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 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如局部放大、变换研究对象的空间排列位置、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动态显示等), 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数学对象和关系的变化, 这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 并为理解这些本质奠定坚实基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数学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可以极大地拓展数学学习空间, 有力地支持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并得到落实, 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1.3 信息技术能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之所以难学, 主要原因是它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 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几何画板、Mathematica、Maple 等数学软件具有很强的形象化功能, 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织, 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处理数学对象, 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进行对象变换, 在各种表示法之间相互转换以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 等等.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 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 这就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总之, 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实验、尝试、模拟、猜想等非形式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 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得益彰。
1.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在开展课题研究初期, 部分课题组教师认为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及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只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 就可以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搞好,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诚然, 学校的硬件设备和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是重要的(必要条件), 但这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人, 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部分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关注的是计算机技术问题, 对学习计算机技术, 制作课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但很快就发现, 仅靠教师掌握好计算机技术是不可能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搞好的。经过学习及实践, 深深地体会到: 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理论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数学教师会有不同的创意和教学设计, 计算机技术与教师的素质比较起来, 教师的素质显然更重要。同时, 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中,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无法代替的。如何把计算机技术有机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要全靠教师本身。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得知识的途径远比过去广泛, 教师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 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功底, 以及教育科研意识及不断创新精神。所以,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1.5 几何画板为“数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 5] 3 开展数学实验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你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一种想法)时, 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 这就是“数学实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由数学软件工具构建起数学学习的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菜单选项, 根据问题的条件构建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操作, 探究和实验, 从而使学生能从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因此, “数学实验”有可能改变学生所面对的数学对象和过程的性质, 使学生学习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从中体会数学探究的过程。几何画板的推广普 及使用, 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数学实验室.有了几何画板, 就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做几何实验的可能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事实, 而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 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数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 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
例1 圆幂定理[ 6] 87 圆幂定理是初中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1 的课件, 无论你把点C 拖到任何位置,几何关系CECF = CG DC 总保持不变, 从而得出相交弦、割线、切割线和切线长定理;反过来, 也正是几何画板能够在动态下, 显示不变的几何关系,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分析、找出集合关系的情境, 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认知环境。
图
1圆幂定理
信息技术营造的实验、发现、证明这种学习环境,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而且更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体验、情感和实践过程, 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6 课题的研究培养和锻炼一批教学、科研骨干
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中, 培养和锻炼一批中学数学教学、科研骨干, 有力地推动各子课题所在学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以点带面, 进而推动整个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观念, 认真学习计算机技术, 学习新课程标准, 提高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发挥出他们的骨干作用。他们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中体会到: 1.6.1 整合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信息技术工具不是简单地表示数学知识, 利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 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 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窗口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 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树形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另外, 信息技术提供的可交互的实验环境, 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为学生“做数学”提供空间, 通过一定的栏目, 如“信息技术应用”或“数学实验”去实现它。
例2 以函数y = ax 2 + bx + c 的学习为例[ 6] 242 , 考察参数a, b, c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过去由于没有信息技术手段, 呈现方式上通常采用“五点法”画图的方法, 图象是静止的而且个数非常有限。有了信息技术, 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注意变化参数a, b, c 的值, 观察它们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如图2 所示.图2二次函数图象
1.6.2 整合使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与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
1.6.3 整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关注师生的交互活动和课堂气氛的创设, 使师生的思维活动有了新的活力。
1.6.4 整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教学中的角色, 由课堂的主宰者逐渐过渡到引导者、激发者和帮助者。课堂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程度,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的理念。
例3 作 = Rcos(nt)的图形[ 6] 128(美丽的玫瑰花)。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如图3)分别取n = 1, 2, 3, 4, 5, 6, 7, 及对任意n 作动画按钮, 可以得到= R cos(nt)的美丽图形。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当n 取不同值时得到不同的图形, 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这些规律: 当n 为奇数时花瓣片数与n 相同, 当n 为偶数时, 花瓣片数为2n 片。单击动画按钮, 可以观察玫瑰花的变化过程。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 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6.5 在整合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由过去的重教不重学, 过渡到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究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我们的研究还是初步的,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解决。
2.1 理论层面上 2.1.1 需要更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2.1.2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 整合数学教学, 我们期望它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 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更有效地互动? 信息技术到底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的? 信息技术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 信息技术如何才能与好的教学法融于一体, 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提供一个有力的认知工具? 2.2 实践层面上 2.2.1 如何发挥不同信息技术(如手持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的各自优势,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随时随地使用技术。
2.2.2如何解决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与考试评价(高考)中不能使用信息技术的矛盾.2.2.3 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与 整合高要求之间的矛盾。2.2.4 评价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何正确、合理评价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虽然本课题已经结题,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就此结束, 我们将在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进一步研究下去, 我们将继续跟踪各子课题所在学校继续开展整合的研究, 使各学校在整合的研究中能取得更大成果, 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钱云.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数学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2): 87-89.[ 2] 李瑛华.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如何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J].数学通报, 2006, 45(8): 24-26.[ 3] 许兴业, 胡展航.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解决[ 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4): 55-58.[ 4] 章建跃执笔.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与实验[ 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4, 24(3): 47-52.[ 5] 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 许兴业.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微型课件制作[ 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