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简析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近年来随着艺术专业的扩招,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艺术类的实验教学,大部分学校在这方面还处于摸索与起步的阶段,有的学校的实验教学比较偏传统,学生没有多余的艺术创意发挥的空间,还有着应试教育的影子,课程的安排方面不够灵活,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是不利的,学校没有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实践,无法和市场需求接轨。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为此,笔者对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文章中,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帮助。
关键词:教育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一、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如今,具有优秀实验教学能力的教师非常的稀缺,师资难以满足学院日益扩大的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的需求。实验教师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不仅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过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懂得顺应时代的潮流,通过优秀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刚开始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艺术设计类实验室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对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实验室缺少足够的创新能力,这也使得其创作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缺乏足够的热情与兴趣投入到实验教学中,相应的学生的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依赖教师对其灌输理论知识,凭借突击学习来应对考试。艺术系实验室也缺乏足够的资源以及奖励制度,使得学生对于实验室创作的热情不高,实验室设备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的缺陷也导致学生在创作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教师也难以创造令人信服的成果,这也给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构建实验室学生创新平台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都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购买了很多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进行创作,学生的想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实验室中进行毕业创作。实验室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并且还能通过实验室独特的条件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更具有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而且多进行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验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一定要对于实验室中的设备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其价值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才能使得课堂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设备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能够灵活的运用?@些设备。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创作的兴趣以及热情。艺术设计类实验中心为了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就应该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好相关素材,这样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够便捷的找到需要的资料,创作时会更有效率,创作的质量也能够提上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实验室需要新增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设备以及相关软硬件条件和同步的系统。笔者进行过走访调查,发现设备越新颖完善的实验室,愿意来此进行创作的学生也就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室不仅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扩大艺术类实验室开放创新空间
高校实验室还应该与兄弟高校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和美术学院进行合作,因为,如果能够让艺术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开放的话,资源也就能够更加及时的得到完善,可以非常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让实验室更加的开放。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艺术类课程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开始越来越侧重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艺术系实验室承担了非常多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艺术类实验平台开放管理对于教学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画室实验室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改善和革新,例如陈旧的画板画架可以更新成更具有设计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展开。学生能够在艺术系实验室里进行基本的绘画练习和设计训练,在工作室也能进行最终的设计,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能够在电脑上进行各方面的设计工作,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节约了大量时间。我国正在大力度的扶持艺术设计专业,如果学生想要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掌握,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要花时间在实验室中进行创作,教师也应该做好引导以及辅助的工作。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创新和创作能力,这样作品的质量才能高起来。
四、实验室文化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辅助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校园建设到各个工作室环境布局,再到专业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无处不体现着艺术特色。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应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让学生愿意来到实验室进行艺术品创作。实验室积极协调各个院系,针对专业创作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作品参加更高级别的展览。为学生获奖作品设立橱窗,供学生日常参观学习,同时也可激励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创作中来。实验室教师要加紧学习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经常参加国内重要实验室建设的研讨会,定期制定和修改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以对实践教学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不断营造舒适的实验室文化,要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更要善于打破常规,开拓进取,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设计与新媒体实验中心不应该定性为纯粹的教辅部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增加实验室的师资力量,承担起更多的教书育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曹海龙.室内设计在高校艺术类实验室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6(15).[2]卢梅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1(15):236-237.[3]孙明,陈艳,薛婧婧.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推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05-108.[4]毛白滔.培养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4-8.
第二篇:“建设科普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研究
“建设科普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研究
龙山区福镇路小学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科普实验室的建设,是向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进行科学实验、制作、发明、创造的场所。通过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科普实验室进行参观、做实验、制作、发明、创造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科普实验室的布置与器材配备方案
1、科普实验室的布置
①科学知识普及画廊,包括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航空航天技术以及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科学成果等,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②立体化的航模展示。飞机模型、船只模型、汽车模型立体化地展示在科普实验室的墙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飞机、船、汽车的型号功能。使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有更加具体地了解。
③宇宙中的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等科学知识通过大幅的喷绘展示在实验室的棚顶,引领学生走进太空,走进科学世界。
④神秘的地下矿藏通过一幅幅图片展示在喷绘布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矿产资源。
⑤手工制作区的展板上展示的是学生的粘贴作品,下面的展示台上是学生和教师的小发明、小制作。
⑥科学实验工作台
生物展示台――展示与生物相关的标本,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科学实验教具展示台――展示科学实验的教具,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实验原理。
奇思妙想工作台――提供小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设计的场所。
科学制作工作台――提供小学生进行科学制作的场所。
2、器材配备
①实验室可供学生做实验的实验器材。
②根据学生实验需要购置的实验用品。
③师生共同在生活中收集的实验用品。
④师生共同自制教学具。
三、科普实验室的使用
1、科学课时间由教师带领到科普实验室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2、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到科普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① 创意生活组——对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进行再创造,设计出更有创意的生活用品。
② 小小发明组——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发明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
③ 趣味实验组――教师提供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方案或制作方案,供学生选择到科普实验室来做实验。
④ 趣味种植组――对感兴趣的植物进行种植、栽培,定期观察并拿到科普实验室进行交流展示。
3、科普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为周一到周五中午和第八节课。
四、科普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配备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且对科学探究有兴趣的教师担任科普实验室的辅导老师。、定期开展辅导经验交流。
3、邀请校外有关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工作。
4、定期派出到相关学校取经学习。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科普实验室建设阶段:(2010.10——12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以“科学与我们”为主题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的科学水平和科学方面的兴趣。
3、确定科普实验室的布置方案,进行实验室的布置与完善。
4、确定实验仪器的购置项目,配齐相关的仪器设备。
5、制定好科普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3——2012.12)
1、配备开放性实验室的指导老师。
2、组织学生定期到科普实验室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3、通过科普手抄报、科普书籍阅读、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4、组建各年级的科学兴趣小组。
5、由指导教师有计划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到科普实验室开展活动。
6、展示学生的研究、实验和发明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2.12)
1、总结在科普实验室建设使用中的经验,形成论文。
2、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测,形成报告。
3、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进行展示、申报。
六、研究人员分工
1、赵刚,校长,负责课题的策划与指导
2、李佳霖,教学校长,负责科普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实施。
3、赵宇,教导主任,负责科普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实施。
4、刘新峰,科学教师,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与策划、实施与调控等有关具体工作
5、葛宝珠,科学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及相关活动的组织
6、郭文丽,科学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及相关活动的组织
2011.3月
第三篇: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丽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兴趣点。在教育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就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把握住学科特点,找出学生对所授学科、章节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想不让他们探持、创新都难。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兴趣。为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自觉创新打下基础。
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而学习过程是与其他同学不断的探究、讨论、总结中完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既然可以开发学生的空间知觉智能,又可以达到让学生自我认识,学会协调人际关系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从生活走向学习,从学习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锻炼的舞台,从而体现教改的“人本主义”思想。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相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动脑,甚至分工协作。但是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能参与到群体中来;有的同学只求独善其身,自己探索学习;而个别所应快的同学则不屑与其他的同学共同学习„„。以上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时时注意出现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教育,让学生清楚互相协作的重要性,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更大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更快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捷径。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慢慢理解、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间接的纠正他们不规范、不正确的学法。这样学生就少走弯路,能尽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让学生改掉不爱动手,不爱说话等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论文: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赵保英
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思考潜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生物教学成效呢?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只有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消除胆怯以及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从而带着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探究,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磨炼学生的创新意志。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即便是错误的回答,甚至当时看似荒唐的回答,也绝不能全盘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应坚持使用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你的回答很独特”、“你所说的这个方面,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
三、尽力增加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和利用各种途径,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问题探讨、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导引创新、语言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四、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十分复杂、自由度极大的创造性劳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背”,这种僵硬、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对于“绪论”、“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等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采取“定向质疑――引导探索――反馈运用”的探索式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一些结构性、过程性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观察探究――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引导发现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些浅显易懂、内容生动的教材,可采取“提问激趣――自学阅读――引导归结――补充评讲”的读书指导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结
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很好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努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经历、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上学生一句无心的话、一个突发的念头,都是他们身临其境的不自觉行为,是思维的真实流露,有些问题完全超越教师的思维,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这些问题有时能拓宽思路,引导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挖掘,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究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珍视学生的“奇谈怪论”,要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上的差异,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大胆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宋代张陆说过:“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
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注重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等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
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让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由此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改革,努力探索,优化生物教学,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用教师 “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 生“学”的创新火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既得到知识,又发展个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第五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0401郑颖04501045
选题性质:应用研究
选题目的及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责任所在。因此,应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所谓“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时间活动中吸取人民群众的指挥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对升学、教学、考试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我国在高等教育选拔方面过于注重分数,而在就业方面又过于注重文凭。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学到更多的知识。而这些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现在,我国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试图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韦耀辉《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自《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6月
任桂珍 张述梅《简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自《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3期 廖海鳌《浅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自《综合天地》2006年1月 胡自琴《中学语文教学新途径初探》摘自《湖北教育》2005年2月
徐勇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自《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1期 欧盛伟《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自《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下半月刊
郭照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2年9月
钱同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005年10月
黄鹂凤《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自《教育艺术》2006年3月(以上参考文献均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