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时间:2019-05-12 16:5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第一篇: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留白”艺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是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英语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教师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作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提出了在英语课堂里“留白”以及“留白”的必要性,并具体阐述了“留白”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留白

传统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们一直认为 “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授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问,让学生提不出问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备课中认真思考每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课堂上用教师“提问”,学生“做答”的教学模式进行着教学,一节课下来好像学生没有不懂的问题,也没有新的问题出现,认为这样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易遏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适当“留白”,不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很难获得深入思考和深度体验的机会.课堂教学就很难获得精彩的自然生成.也就会失去灵性。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留白”。

一、对留白的认识 “留白”是中国国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艺术创作时为更好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使艺术品虚实结合,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既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学中的“留白”是教育的新境界,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毫无疑问,在课堂学习中科学而艺术地留下一点空白,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起着积极作用,我们要学会这一点,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

二、英语课堂教学留白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留白是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易于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留白”,有利于点拨学生思维,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带给他们更多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如果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一堂课搞得水泄不通,使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中 1

有意识地“留白”,易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每隔5至7分钟就要分散,另外,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应该有一个必要的思维活动空间,一般需2至3分钟,因此恰当的留点空白,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的质量,有利于缓和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时,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和盘托出,把思维的内存都表现在语言上,有的内容可通过留白,让学生自己思考,心领神会。

总之,“教学留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留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堂提问的“留白”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应当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因为这时正是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思维异常活跃的阶段,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才能把原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而产生“顿悟”。教师在提问之后适当“留白”,传递的是对学生的信任、期望和鼓励,如果急于提醒、提示,反而让学生无法沉下心来,久而久之就懒于思考。罗(Rowe,1986)认为,教师在向学生个人提问时,要留出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指在一个学生开始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评判他的回答正确与否的这段时间。我在上Go for it 八年级上Unit1 Section B(1a-2c)时,就我自己本人对学生提出了问题。首先,我问了“What am I like?”我留了1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到各种想法。结果学生给了我很多不同的回答,有学生回答“You are tall.”也有学生回答“You are strong.”“You are fat.”针对学生的回答“You are fat.”我是这么说的“I’m fat,can you guess what kind of food I like best?”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以前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从而引出“junk food”,然后要求学生说出junk food的种类,因为我说我最喜欢junk food,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提问的留白,不是教学流程的断流,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是笔断意连式的意味深长。

(二)教学内容的“留白” 在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取舍和适当调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当然,在这里,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样就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留白呢?我认为,一是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二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三是易于理解的内容和较次要的内容。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讲“like”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它既可以做动词又可以做介词,具体的用法和举例我故意不提。在课后的练习中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能使用正确,说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学或思考掌握了知识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难点的处理方面,也可以适当留白,学生随着知识的日益积累,相信会迎刃而解的,比怎么讲也讲不清楚,越讲越混淆,要很多。比如,进入初中后马上就要进行语音的教学,但是对刚学习英语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难点,因此,我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音标教学,而是从单词的听读入手,抓好平时的单词的认读,多 2

读了,学生的“语感”也会上来,在自己读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分析单词的读音,从而达到“望文生音”。等到学生的“语感”培养到一定火候了,我再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那就是最有效的辨音教学了。

(三)讲解知识点时的“留白”

课堂教学中的流畅性很重要,但若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效果未必好。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没有主动思考的时间,不能形成深刻记忆,听后往往很快遗忘。如果教师在讲知识点时,有意识地设下“留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等学生完成“过渡”之后,再做详细的讲述,则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又不会有压迫感。比如我在讲It 用作形式主语的句型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 It is difficult(for us)to leam English well.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balaced diet.接着我沉默不语,观察学生的反应,我很欣慰地看到学生都若有所思的表情。大概1分钟后,我看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的脸上出现了轻松的表情,于是,我叫了几位学生回答他(她)对这个句型的理解,都回答得很正确。这种教学形式,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同时,如果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设下“留白”,给学生消化、吸收、练习和巩固的时间,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因此我在讲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时,讲解每道题后,给学生留点时间进行细致的纠错与思考。我在讲解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我总是在讲解完整个语篇之后,留点时间,让学生对这个语篇进行思考,学生会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反思,在老师讲之前他(她)是怎么理解的,讲过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同时对后面的5个选项进行订正,这个时候,我往往不需要再解释后面的5个选项了,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四)小组合作时的“留白” 讨论的意义在于交流思想,从同伴那里获得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理解,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从而解决问题。交流的前提应该是每个学生都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那么合作交流就只能是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则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几乎每一节英语课要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交流更充分,而不是人云亦云。

(五)评价留白、评价留白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找到的答案不妄加评判,也不强求一致,而是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尤其是语言的学习,不如数理化那样严谨,完全可以保留学生自己的意见。比如有些阅读理解题,当答案模棱两可时,我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

四、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一)“留白”艺术要适合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的“留白”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个区域。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发挥的难度要处于这个区域。这样,原有的认知系统与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学生思考后,能使问题由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能为留白而留白,必须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效果。如果教师留白太多,或是毫无意义的空白,学生无从捉摸,则不如不留。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留白”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提到以学生为中心,难免会认为是否可以弱化教师的作用,进而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转为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放任学生。事实上,“留白”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任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在留给学生广泛思考的空间的同时,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3

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地学习。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交往互动式教学中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留白”是英语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激活课堂,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创新思维,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洁.在英语课堂里“留白”[J].考试周刊,2008,(22).[2]叶长文.教学布白的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00,(5).[3]籍莉.蔡格尼克效应与课堂教学中的留白[J].中小学教育,2008,(8).[4]封小娟.从“化实为虚”中感悟教学的留白艺术[J/OL].http://..

第二篇: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简阳市周家乡桂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曾康泽

二0一二年二月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简阳市周家乡桂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曾康泽 电话:***

邮箱:397797943@qq.com 凡喜爱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就是其中一种。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引人回味,便是中国画的妙处。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讲求章法的艺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讲求点留白,不仅能使教师生动地完成所授课程,也能使学生驾驭思想的野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

一、抛砖引玉,抓重难点补“留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

例如《出师表》这篇课文有一个重点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学生朗读后问学生怎样翻译。学生不假思索:“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显扬自己。”我追问:“从中能看出诸葛亮原本是怎样的一个人?”“默默无闻,不愿表露自己”、“不满现状,退隐田园”、“不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学生纵说纷纭。也有学生眼露疑惑,不作回答。我继续追问:“也就是说,诸葛亮像古代隐士那样,归隐田园,不愿出来做官喽?”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更多的学生仍在思索。我顺势出示探究题:诸葛亮“退隐”、“不求闻达”辩。引导学生看人物、事物不能一叶障目,尽可能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对所学的有关诸葛亮的课文来个大检索,最后锁定《隆中对》围攻。经过寻觅,学生很快得 2 出结论:诸葛亮不是消极避世、不求闻达的“隐士”,而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理由有三:

1、好为梁父吟。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诸葛亮和刘备的应答,有意让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借机“闻达于诸侯”。还有学生把诸葛亮自称“卧龙”也用上了,说服力之强,大出所料。而我并不满足于此,仍抓住这个难点不放:作者诸葛亮为何这样写呢?我又让学生联系《杨修之死》中的“曹操梦中杀人”情节来考虑,有的学生马上就心领神会了,原来是伴君如伴虎,雄才大略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这样写是避免刘禅的不信任,实属用心良苦。当然学生反应不一,有的学生若有所思,还有的不认同,不过都积极地投入思考。“留白”之石让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千层浪”。

二、驰骋想象,利用插图想“留白”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留白,领悟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内涵,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凭借。

如我在教《杨修之死》一文时,先出示文中的一段文字“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图文对照,认真阅读,用心揣摩杨修、曹操当时正在想什么。这样化静为动,恰似此处无声胜有声,以此揣摩杨修恃才放旷、君子坦荡荡的个性。

三、联想回味,利用标点填“留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 3 会使人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静止的省略号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

如《故乡》一文,当我见到阔别二十多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啊!闰土哥,——你来了?„„”这短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值得学生去深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可创设留白:“我”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请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我”当时的心情。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从中领会“我”从兴奋——欢喜——生分——疑问——急切了解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这样的教学才会蕴含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四、余音绕梁,利用结尾悟“留白”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教师可以在课尾设置留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心理。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在遇见他。针对这个结尾可设留白:如果菲力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亲情被金钱奴役,人际关系异化的现实,激发同情、憎恨之情。课后再留下一篇习作《于勒来到我们身边》来对比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

一篇课文上完后,有时还要把课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课后。如《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学完后可留白: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看看曹操除了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一面还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再联系所读的《龟虽寿》等诗作,体会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学完《范进中举》可让学生给范进写100字左右的评语,或写一篇读后感《范进中举的启示》,或画几张配有说明的《范进中举》连环画。

一堂好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样的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创造空间留给了课外。

第三篇: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简阳市周家乡桂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曾康泽

电话:***邮箱:397797943@qq.com

凡喜爱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就是其中一种。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引人回味,便是中国画的妙处。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讲求章法的艺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讲求点留白,不仅能使教师生动地完成所授课程,也能使学生驾驭思想的野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

一、抛砖引玉,抓重难点补“留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

例如《出师表》这篇课文有一个重点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学生朗读后问学生怎样翻译。学生不假思索:“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显扬自己。”我追问:“从中能看出诸葛亮原本是怎样的一个人?”“默默无闻,不愿表露自己”、“不满现状,退隐田园”、“不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学生纵说纷纭。也有学生眼露疑惑,不作回答。我继续追问:“也就是说,诸葛亮像古代隐士那样,归隐田园,不愿出来做官喽?”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更多的学生仍在思索。我顺势出示探究题:诸葛亮“退隐”、“不求闻达”辩。引导学生看人物、事物不能一叶障目,尽可能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对所学的有关诸葛亮的课文来个大检索,最后锁定《隆中对》围攻。经过寻觅,学生很快得

出结论:诸葛亮不是消极避世、不求闻达的“隐士”,而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理由有三:

1、好为梁父吟。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诸葛亮和刘备的应答,有意让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借机“闻达于诸侯”。还有学生把诸葛亮自称“卧龙”也用上了,说服力之强,大出所料。而我并不满足于此,仍抓住这个难点不放:作者诸葛亮为何这样写呢?我又让学生联系《杨修之死》中的“曹操梦中杀人”情节来考虑,有的学生马上就心领神会了,原来是伴君如伴虎,雄才大略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这样写是避免刘禅的不信任,实属用心良苦。当然学生反应不一,有的学生若有所思,还有的不认同,不过都积极地投入思考。“留白”之石让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千层浪”。

二、驰骋想象,利用插图想“留白”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留白,领悟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内涵,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凭借。

如我在教《杨修之死》一文时,先出示文中的一段文字“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图文对照,认真阅读,用心揣摩杨修、曹操当时正在想什么。这样化静为动,恰似此处无声胜有声,以此揣摩杨修恃才放旷、君子坦荡荡的个性。

三、联想回味,利用标点填“留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

会使人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静止的省略号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

如《故乡》一文,当我见到阔别二十多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啊!闰土哥,——你来了?„„”这短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值得学生去深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可创设留白:“我”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请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我”当时的心情。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从中领会“我”从兴奋——欢喜——生分——疑问——急切了解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这样的教学才会蕴含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四、余音绕梁,利用结尾悟“留白”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教师可以在课尾设置留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心理。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在遇见他。针对这个结尾可设留白:如果菲力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亲情被金钱奴役,人际关系异化的现实,激发同情、憎恨之情。课后再留下一篇习作《于勒来到我们身边》来对比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

一篇课文上完后,有时还要把课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课后。如《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学完后可留白: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看看曹操除了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一面还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再联系所读的《龟虽寿》等诗作,体会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学完《范进中举》可让学生给范进写100字左右的评语,或写一篇读后感《范进中举的启示》,或画几张配有说明的《范进中举》连环画。

一堂好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样的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创造空间留给了课外。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烟蔼,或流水,或远方,使画面境界高远,空灵无限;书法中有“飞白”之法,其笔画似断实连,肋骨凸陷,别有意趣;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能突出节奏,张扬情绪,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也需要“空白”之美,讲究布白艺术。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精华之所在,是教学智慧的艺术表现,也是含蓄蕴藉,引而不发。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适时巧妙地留给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回味、思考,以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给学生,不该讲得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的作用

1、布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不少教师的讲授中,教师往往独霸“三尺讲台”,大讲特讲,把学生当作填装知识的袋子,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动脑、动口、动手。结果是累了先生,困了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自由想像、咀嚼感悟、阐述个人观点。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本质要求。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灵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布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调谐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艺术化地课堂教学应该是张与驰的完美结合,动与静的有机统一,疏密有度,富有节奏。就像一幅山水画,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布白;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实际上也是一种“合理的连接”,“有序的变化”。既有利于调谐教学节奏,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三、艺布白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布白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把布白艺术运用于导课环节,则能起到这种作用。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故事,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巧设问题,布白导入。如我在导入“可爱的祖国”这部分内容时,就巧设这样的问题: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可爱的祖国。让学生创造空白,发散思维。有的学生用美妙的词汇,曲折动人的爱国故事、爱国歌曲、图画等表达对祖国的赞美;有的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赞美祖国;还有的学生从过去与现实的对比中赞美祖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布白讲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口。”《教育艺术》上也曾写到:“聪明的教育者,时常不是把道理讲满,而是给教育对象留有思维空间,诱发教育对象以自己的灵气去补白。”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把课讲得天衣无缝并不一定好。相反,让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弹性,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研究,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我在讲“西部大开发”这一内容时,就没有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而是有意设置几处空白:其一,进行西部大开发,肯定是相对于东部而言。那么,东西部为什么会有差距?其二,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与西部大开发有什么联系?其三,通过实施这一战略能达到什么目的?其四,实施西部大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空白,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结果,西部大开发的原因、意义、目的、措施等问题迎刃而解。这比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教学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因此,教师决不能搞“讲授垄断”,而应适时地创造一些空白,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3、布白组织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艺术地组织教学,能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组织教学,则能收到“以静制动”的良好效果。如上课以始,学生的心理情绪仍然处于兴奋和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老师会冷静地走上讲台,先不讲话,而只是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顿时,同学们会从老师的目光中意识到马上要上课了,应该安静了。于是,他们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还有在讲课过程中,也可能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或者出现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某些话或什么方面感到新奇,而在底下窃窃私语等情况。此时,教师且忌大声呵斥学生。恰恰相反,而是使讲课突然停下来,造成片刻的“空白”,使个别思想开小差、精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意识到,老师讲课突然停下来可能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从而赶紧集中精力,停止做小动作,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布白课堂小节。一堂课不应是教学的结束,而应是衔接前后内容,联系课外活动的纽带。艺术性的课堂小节是课已止而思未尽,言虽断而意无穷。因此,教师在结课时巧妙布白,增设悬念,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结尾再次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着火点。进一步升华主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

四、运用布白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布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布白不能处处都用、滥用,要提高布白艺术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首先、要确定可以布白得环节和知识点,设计好布白的方法和措施,给学生思维留出空白,做好运用布白的各种准备。其次、布白得时间不宜过长,布白次数不宜过多。第三、布白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2、布白要注意多样化和灵活性。布白得多样性是指布白得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时间上的空白,又要有空间上的空白。使学与思、快与慢、动与静能有机地统一。灵活性是指运用布白艺术既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做到该讲则讲,该空则空。

3、布白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好布白艺术,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意见的欲望。允许学生出现差错。教师要有高度的包容性,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它的运用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确实能增添思想品德的神韵,使课堂更具魅力。

在教学艺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启发艺术、板书艺术等,已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学中布白艺术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教学布白艺术应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布白艺术的研究应当予以重视,从而使教学艺术论的研究逐步趋于完善。本文试就教学布白艺术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布白艺术的含义

(一)布白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从“空白”与物象的关系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布白的艺术,并将它作为艺术家造诣深厚的重要标志。如在绘画中,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尝见一幅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颈。〔1〕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所以黄宾虹说:“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2〕又如在书法艺术中,笔画和空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笔墨处仅存迹象,那空白的无笔墨处,才是高妙的神韵所在。老子所谓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相生,计白当黑”就是这个道理。再如,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像,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如司图空《诗品》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戏鱼《中国画论神韵说》中的“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强调的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等等。可见,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中“空白”与有形的物像等内容都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意境中的规律和宝贵经验。

(二)教学布白艺术的含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所谓教学布白的艺术乃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布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布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教师运用布白艺术提高教学效果,有其心理学依据。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从而倾向于知觉到、经验到完美的格式塔整体,即完形整体。在这个改造、补充为完形的知觉过程中,实际上是激起了大脑的冲动力,提高了知觉的兴奋程度,从而引起一种进娶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知觉到的不完美刺激。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极为愉悦的感受。教学所布“空白”及空掉的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教学完善、完满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学中正确而巧妙地运用布白艺术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布白艺术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布白手段,并逐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我们认为,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布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从上面谈到的教学布白艺术的心理机制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教学过程中由于“空白”造成的断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焊接合缝,“空白”前后的教学环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联系起来。

(二)控制调节功能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进行引导。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教学应通过突破时空限制的布白,在“有限中求无限”,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营造出好的教学气氛,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教学中的布白,可以让学生咀嚼、回味已讲内容;可以形成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强烈对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可以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使其注意力集中指向讲课内容。

(三)陶冶功能

原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3〕教学布白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必然带有审美性特点。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布白艺术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如教学布白的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疏密相间、布局合理的结构美等。教学布白有效地淡化了教育的痕迹,以审美的形式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贯穿着紧张、活跃而又愉快的智力活动。教学布白艺术的陶冶功能在于以审美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无形的教育,体会到思维劳动这种“智慧的体操”的乐趣。

三、教学布白艺术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中的布白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不能为布白而布白。如果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毫无意义的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不能取得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只有所布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布白艺术。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布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一)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知识上的“空白”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4〕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只有化实为虚,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当然,在这里,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样就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二)借助语言技巧,创造语言上的“空白”

一是注意利用语言的停顿。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教”和“学”的顺利进行。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创造某种意境,引起学生的联想,结合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创设“大音希声”的美学境界。《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清朝扬州一个说书艺人,说到张飞一声怒吼,喝断长坂桥时,只是张口怒目,以手佐势,不出一声,而听众便觉得满室中如雷霆于耳。如果这个说书艺人真地喊出声来,那么,不管他声音如何洪亮,听众都不会觉得这喊声能喝断长坂桥。这种不出一声的“空白”,正是寓有喝断长坂桥之声。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教师难以充分表达的意境,不妨以“空白”来代替,便于学生充分地展开想像,用想像填补“空白”。

(三)通过质疑问难,创造心理状态上的“空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利用板书设计,创造板面上的“空白”

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使有的内容必须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而有的内容则可通过省略号或丢空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面上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凭借教师的讲述去领会、去思考、去联想,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都大有裨益。如有位教师精心设计的《地质之光》一课的板书:〔5〕 李四光 光 明的召唤(祖国解放)--仪巴旧光 地质之光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和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它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促使教师对教学构想产生新的创意,促使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信息技术已经在英语课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是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从厌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是英语老师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辅助软件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英语字母时利用字母游戏软件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学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时利用powerpoint软件动画设计,直观展示各种运动项目;通过上网下载,介绍部分体育明星;通过动态感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跟随演示课件在动中学,学中动;乐中学,学中乐。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生活情景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把单词、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集于一体。利用这个方法,为学生创设了多样化的情境。一个人的认知过程首先需要外部的刺激,而多媒体课件这种形式,可以改变过去单调的教学方式,从教师一味的灌输,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使教学内容超越了教科书的局限,使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形象,使学生处于一个尽可能最佳的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课件,分解重点、难点,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眼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不同于母语学习,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在课堂上进行并获取新知。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学生学习记住的是一些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在真实情境中就说不出来,课堂学习和生活口语交际严重脱节,难以掌握正确的发音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个不足。通过下载一些纯正的语音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地道的英语发音,同时学生也可以很便捷地矫正自己的错误发音。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知识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有些课文知识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就是勉强表达出来了,学生也感到很难理解,在这点上,多媒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在解释单词时,可以运用网络资源,用图画或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学习起来既简单又直观。同样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老师往往会感觉到缺少语言环境,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枯燥的练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时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自己创设一些真实环境,如制作一篇动画短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动画与语言结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整体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及其表现形式。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Google等网络浏览器来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求教师的指导。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在教学New York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要求上网查询有关New York的情况,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有效上网,并从网上查到许多New York的有关信息和各个景点的风光图片。通过教师示范上网动作,学生学会surf the Internet,学会上网查找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内容,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在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指导或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会用电脑、会上网进行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电脑的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帮助学生使用电脑上网获取新知识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

3、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信息量大、直观形象,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电脑知识,因而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进修中,应该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作为自身业务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编写与制作技能,以便作出适合英语学科特点的课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和课件库。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探索实践,教师不仅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学设计,还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下载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天性活泼好动,爱玩,爱模仿,注意力不集中的......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采用方式......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5篇范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陈春梅 作者单位:莲花县坊楼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认知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的日渐流行与传播,为......

    浅谈音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把音乐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并帮助学生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坊子区凤凰街道响河子小学 王 瑾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她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颇具模拟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

    浅谈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建议 作者:严文娟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8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叙述故事教学在小......

    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学科代码:520101 学 号:050501060019 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 题 目: 毕 业 论 文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