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7:4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奉化舒家小学 胡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感情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课堂作业纸打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要点】找出描写眼监生的句子,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揣摩严监生的心理进行小练笔练习【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大家对景阳冈中的人物形象——武松记忆犹新吧,2.谁来说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3.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投影,(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4.读准“监”的字音,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像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何许人也。这里有一份资料,请大家观看(投影出示)。:

5.投影:“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严监生?(家财万贯)板书“家财万贯”

6.这么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当他临死前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师板书“临死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敬梓先生笔下的严监生的病榻前,和他进行零距离接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句子(这是一篇白话文,它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的意思 4.指名(2个)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人的),请你说说读完课文以后的第一个反应,文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吝啬.小气鬼.守财奴)

假如孩子们会说到节约两字,引导:虽说吝啬和节约在某种意义上意思差不多,但感情色彩却不一样,这是一篇讽刺小说,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吝啬。板书吝啬。

4.是呀,读了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爱财如命.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栩栩如生,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吴敬梓老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呀。

4.想学吗,想当吗?好,现在请你继续回到文中,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看一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找出来了吗,一共几处,谁来说一说,投影出示句子

2.看一看病榻前的严监生,想想当时的情景,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屏幕出示这句话)3.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病入膏肓 奄奄一息 气若游丝 无可救药)投影 4.齐读句子

5.同学们,此时的严监生已没力气说话了,只能用他的(头).(手指)以及眼神来表示。

6.同学们请看,投影出示:

1.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2.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3.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7、请三个同学读读这三个句子,这些句子描写出了什么?你觉得那句话描写得最传神了。(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尤其是滴溜圆这个词把严监生当时有苦说不出的非常焦急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的入木三分)

8.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投影)来,让我们再一次来体味一下吴敬梓的神来之笔。学一学他的表达方法。

四.情感共鸣,感情升华,1.同学们,此时的严监生心里(那个急呀,真是无法形容,他有很多的活想说,但又苦于说不出)下面让我们走进严监生的心里,把他心里想说却急的无法说出的话来说一说。投影:

小练笔:

听了大侄子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二侄子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奶妈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您选择一处写下来。(假如能写三处更好,多多益善)

4.交流反馈

5.同学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想问一下现在你是否明白严监生两个手指到底是指什么?(两茎灯草)师板书 “两茎灯草”真所谓“两茎灯草不挑,两个手指不到”真是吝啬到家了。

6.此诗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如此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生命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想的竟然是——两茎灯草,他用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想说的却是那两茎灯草,因此有人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被列为世界级的吝啬鬼,)7.齐读导语,填写总结语,投影:

总结语:

本篇文章,作者(吴敬梓)运用(讽 刺)的手法,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 作)、(神 态)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吝 啬)的守财奴的丑陋形象。

8.同学们“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泼留希金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投影:四大吝啬鬼。

9.同学们,我想你们看了这四大吝啬鬼一定很想看看这四个吝啬鬼的丑陋的嘴脸吧,请同学们课外好好地去欣赏一下。10.作业布置

1.把余下还没写完的小练笔全部完成 2.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悭吝人》.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死魂灵》选段

要求:.1.每个片段至少要有三处批注 2.完成片段后的练习

附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 吝啬

两茎灯草

【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较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上课伊始,我投影了严监生的一些资料: “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从中让学生了解到他是一个家财万贯的财主。如此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生命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想的竟然是——两茎灯草,他用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想说的却是那两茎灯草,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又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文坛中的四大吝啬。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时,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设计了主题练习: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由于学生预习得比较充分,这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几乎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在此,我又设计了一个主题练习:走进严监生的心里,揣摩他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体会描写方法,学习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如下主题练习:

a.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看一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b.小练笔: 听了

子的话,严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二

子的话,严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

妈的话,严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同学们对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得较深。因此在小练笔练习中,大多数同学不但能围绕严监生的心情,个性特点来描写,而且语文优美,诙谐,更有甚者,有几个同学竟能活学活用,能用讽刺的手法来描写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教学效果相当不错。有了以上的铺垫,最后,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填空的形式来总结全文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作者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这一单元学习目标。

总而言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较强。我认为在教学中基本上落实了教学设计中的三大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2.感情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尤其是1和3的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只是在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顾虑到后面教学时间是否充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之过急,存在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现在。

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较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人评说严监生:“二老官空拥十数万家资,时时忧贫,日日怕事,并不见其受用一天。”这正是严监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在上课前,我就让学生读了《儒林外史》的第五回,使他们对原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病入膏肓时,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在对文本有了深刻理解后,我问学生:“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很多学生都说他吝啬、爱财如命,也有学生说他是勤俭持家、是节约。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人物形象,我先让他们理解吝啬和节约各是什么意思?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当用的不用。而节约是指节省,不浪费的意思,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然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是吝啬。其实,对于这一人物的理解,也许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多元解读,强调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是任何作品的价值都有一个主流解读。主流解读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我们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所以,老师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另外,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用细致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让学生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出自我国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本册课本,像这样选自经典名著的文章还有很多。教学这样的课文,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如何将这类课文置于大文化背景中,既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掌握写法,还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三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成功之处有:

1、课前预设充分、学情了解清楚。

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词语的古今义不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先质疑,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词的基本方法。

2、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就是为学生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串讲课文主要内容,再如:抓住神态、动作的词句,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从而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的方法及其妙处。

3、立足教学,作为选入教材的文本,我在审视文本、原著和作者之外,还得关注了编者意图。教学努力体现阅读课本质,切准小说教学的特点,扎扎实实引领学生投入文本学习,真真切切体味人物形象。读出形象,读悟性情。在读悟过程中关注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包括文本解读、拓展想象、感悟补白等,让学生对“一个名字”、“一个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4、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精妙的写作方法。教学的支点落在“两个指头”这个经典的语言现象上,落在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三次摇头”的细致描写上,从理解、体味再到内化,让学生体验到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上的巨大的创造力,致力于实现理解语言内容与学习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

5、精彩的生成也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正是这样充分的教学预设,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准确精彩地理解了古白话文文言词。如:一生说“郎中”就是医生,另一学生马上补充说是指“中医”。学生还走进了人物内心,读出了严监生“三次摇头”背后的心路历程。再如:在体会作者精妙写法的时候,学生对“三次”的描写能触类旁通,深刻领会。最后水到渠成,读出了严监生吝啬、嗜钱如命的本性。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上,由于教师语言积累不够丰富,对学生精彩发言的点评不够到位,今后我将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第四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由于教材只是《儒林外史》的一个节选片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读过原著,仅凭教材上的文字描写,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容易走进误区。课堂上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学生初步学会赏析文学作品的关键。

教材《临死前的严监生》选段,重在表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曾经在比赛现场观摩过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该课,老师补充了一些原著中的片断,引导孩子感知严监生对家人的慷慨和深情,接着又让孩子自读自悟,思考:课文中的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当时有些孩子汇报严监生的特点是“节约”,老师竟然也认可了,还表扬了孩子能有自己的发现。尽管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引导孩子去体验“吝啬”,但在领悟人物形象这一点上还是打了折扣,肯定有大部分孩子是糊涂的:到底是节约?还是吝啬?看似差不多的词语,却代表着对人物截然不同的褒贬评价。

有了这些感悟,我决定在执教该课时“防患于未然”,从正确理解人物特点入手,引导孩子把握人物形象。

刚进入人物评价环节,预想中的难题就出来了:孩子们看法不一,有的说严监生舍不得多点一茎灯草,很吝啬;有的说严监生不愿多点灯草浪费油,很节约。到底该如何评价呢?原著当中的严监生的确是多面化的、立体的,可在这个片段里他的特点是相对扁平的,如果教师直接点出特点,显然不符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一理念,不符合“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一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叙事性作品提出的阅读目标)。于是,我抛给他们一个话题:严监生临死前有必要点两茎灯草吗?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开始研读课文,找证据,在小组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汇报时,他们激动地陈述了必要性:医家都不下药了,严监生即将死亡;夜晚天黑,亲人都来看他,肯定想看得清楚点;油灯里如果只点一茎灯草肯定很昏暗,点两茎是完全必要的……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乘势引导:这种用得起、必须用而不用的表现,是节约吗?不,那是吝啬!通过这种情景的补白,学生形象准确地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特点。

吝啬,是很多人都有的性格特点,但严监生的吝啬,却是极端的,不一般的!如何去感悟呢?仅凭文中的几处动作描写显然不够。补白,在这里又发挥了独有的作用。我首先启发孩子们结合原文去想象:即将死去的严监生,是副什么模样呢?同学们有的说他脸色苍白,有的说他骨瘦如柴,有的说他奄奄一息,有的说他连眼睛都没有力气睁开了,半睁半闭的……在这些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得出共同的答案:严监生已经没有任何力气了,濒临死亡!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居然“还把手从被单里拿来,伸着两个手指头”“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是什么支撑他做出这些对他来说不可思议的举动呢?他心里想什么呢?孩子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脱口而出:“你们,你们不要点两茎灯草啊!太浪费了,快挑掉一茎,否则我……我死不瞑目啊!”在这种积极的课堂反应中,孩子们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一般人临死前都是交代后事,和亲朋话别,而这个严监生,死前的最后一缕牵挂竟然是两茎灯草,最后的一点力气居然全用在两茎灯草上!太吝啬了!这是要钱不要命啊!顾钱不顾情啊!

至此,这个吝啬鬼的形象完全活了!这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也镌刻在了学生的大脑里!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再次感受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重要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采取多种补白等教学手段,设法激活文本中的全部话语因子,让他们代表作者与学生进行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悟到文学的价值,感悟到精神相遇的喜悦。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阅读教学。

第五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札记

谢丽华

课题组给我分配的任务是上一节“传统文学与习作教学整合”的课,翻翻我的语文课本,与传统文学有关的内容可不少,除古诗词以外,还有《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些课文都出自于我国的经典名著,且篇幅都很长,如何把这些课文与习作教学整合?我还真是有点束手无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上《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因为严监生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一茎微不足道的灯草对他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却让严监生迟迟不肯咽气。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解读教材、查找资料,最后理清了教学思路。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紧紧抓住“严监生伸出的这两个指头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再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线索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于是在教学时,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初读课文,关注语言表达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典讽刺小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首先是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反复读,把文章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例如:“诸亲六眷”“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等等。通过句子理解一些通假字,如:“已后”、“那”等。理解了词语之后,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因为这是古典讽刺小说,很难读。所以在初读这一环节,我就安排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自己读,目的是为了读通课文。接下来是通过观察插图和文本的结合了解病重和诸亲六眷对他伸出的“两个手指”的种种猜测及他的反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细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

要真正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必须细读文本,重点研读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严监生“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从失望到急切到生气甚至绝望的心理变化,他真是有口不能言啊!这样对比阅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激发想象,补白语言交流

阅读教学是语文全部基本功训练的载体,绝不能只限于“读”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要落实写,进行读写结合,本课的“写”,一是在阅读理解中领悟写法,如 “课前热身”猜一猜,抓特点描述一些经典人物形象,抓关键词语感悟作者对人物形象传神的描写;二是想象说话,结合深入品读,根据文段叙述,设置语言补白环节。首先在大侄子猜测之后,引导学生抓住“摇了两三摇”、“两个指头”、“亲人”等关键词,对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有意留下说话空间“他想对二侄子或者奶妈说”,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各发奇想,生成许多有趣而又活灵活现的答案,如有的学生写道:严监生心想,二侄子啊二侄子,我都快要死了,你居然还跟我提银子,你想气死我呀!我的意思是那灯盏里有两茎灯草,我想让你挑到一茎,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叫我怎么死得安心呀?还有学生写道:严监生心想,奶妈呀奶妈,你真是气死我了,刚才大侄子不是说了两位亲人吗?你还说舅爷,舅爷也是亲人呀!我都给你提示了两个手指,你总猜不中,亏你在我身边呆了这么多年怎么一点儿也不了解我的心思呢?我的意思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快去挑到一茎吧!„„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严监生所想、所说如此多,作者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出来,进一步体会留有悬念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的妙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想象力,口语表达及习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好的培育和发展。

四、拓展阅读,引领学生走进名著

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上课前,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儒林外史》的第五回,使他们对原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严监生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课进入尾声,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了。这么一个吝啬鬼、一个守财奴,“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

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还能看到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追求名利鲜明形象。课件出示:王冕、范进、匡超人、穷秀才的图片,简述他们的不可思议之处,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欲望。

总之,为了按要求上好这节课,我虽然做了种种努力,但整堂课还是有很多遗憾之处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紧凑,后面的教学有些仓促。另外,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很不够,表现在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单一以及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归纳或者提升。有人说,课堂的精彩源于教师丰富的底蕴,精彩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此看来,为了成就明天的精彩,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啊!

下载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死前的严监生》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由3个片段组成,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每个人物的个性非常鲜明,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其中《临死前的严监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监生、侄子”等词语,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感悟严监生这......

    《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侄”“痰”等生字,正确认读“侄子、诸亲六眷、登时”等词语,能结合文中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

    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更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但作为第一次接触......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临死前的严监生》听课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听课反思 冼村小学 凤翠芳 今天下午,我非常有幸能来到体育东路小学听特级老师吉春亚老师执教的一节精彩的课——《临死前的严监生》,真是受益匪浅,同时对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