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课 第三框 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教学教案
第三框题 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教材分析] 讲述继奴隶社会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也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讲封建社会的进步性及剥削关系。首先指出,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生产者。由于农民古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因此,与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次,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地主阶级依靠对土地的所有权,通过地租来残酷地剥削农民。〉所以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最后,地主阶级还通过放高利贷、收缴苛捐苛捐杂税、强迫农民服德役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第二层次,阐明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首先,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压迫农民的工具。其次,地主阶级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等,给劳动人民套上精神枷锁,以束缚他们的思想。再次、农民为反对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进行反抗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最后,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都才导不到解决,封建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这就预示着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对比分析,学会比较的能力。2)通过对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3)逐步培养能自主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2、基本要求
识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教学重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也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清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本质,尤其是肃清封建残余思想的艰巨性。[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 图
一、奴隶破坏生产工具(或奴隶主庄园衰落的景象)图
二、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问: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景?说明了什么?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第二幅图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讲解新课
残酷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就是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
预习题:阅读p12正文段及p12-13小字材料,思考:(1)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三、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板书)提问:从图中的繁荣景象及p12-13小字材料,同学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与奴隶制相比,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儿?
1、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板书)
1)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板书)
同学们回忆奴隶制的主要特点,结合历史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两种制度做一个对比分析。(学生活动:回忆、讨论、填表、分析)
分析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总之,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有其进步性,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因而能将其取而代之。虽然封建制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但有一点却没有改变。它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让我们先从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说起。预习题:阅读p13正文段,思考:(1)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2)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板书)
播放电影《白毛女》片头的歌曲,结合p13西汉政治家董仲舒说的话,又如:我国封建时代,占人口10%的地主阶级,占有全国耕地的80%以上,而90%的农民阶级只有10%-20%的土地。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由此产生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农民要受地主的剥削?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堂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遭受地主的剥削。所以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归纳,得出结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即封建剥削的基础。巩固题: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怎样剥削?)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榨取地租
提问:除地租以外,还有哪些剥削方式? 分析以下材料:杜甫的《兵车行》、《石壕吏》或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1、民谣:农民头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另见巩固题)
2、《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戊。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使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纳得出: 地主还通过放高利贷、收缴苛捐杂税、强迫农民服徭役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
②地主还通过放高利贷;③收缴苛捐杂税;④强迫农民服徭役
讲影片《白毛女》中杨白劳到地主黄世仁家还利钱时的情景。提问:杨白劳被逼迫在卖女儿的文契上按了手印后,本想去找说理的地方。但黄世仁的管家却说:“你上哪儿告去?少东家就是本地的县长,黄家就是衙门。”这说明了什么?
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残酷剥削农民的同时,还利用封建统治政权来压迫农民,达到其剥削农民的罪恶目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的主要内容。巩固题:
(1)“农民头上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 这首民谣是对哪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生动写照?请指出哪一把刀描述的是农民受剥削的主要方式?请用政治术语描述造成这种状况的基础是什么?
(2)“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这首民谣描述农民受剥削的重要手段是什么?
(3)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宵”形象揭露了什么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板书)
在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下,有些事会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请听或讲《红楼梦》元春省亲片段结合p14图“金字塔状的封建等级”。
提问:影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特点?第二幅图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如何理解?
回答:两个内容都形象地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1)森严的等级制度(板书)
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封建等级制度与封建特权紧密相连,等级地位越高,享受的特权就越大。
想一想:封建社会的掌权者是哪一个阶级?他们主要靠什么维护其统治秩序与特权的?阅读p14的内容,找出答案:
封建社会的掌权者是地主阶级。他们不仅依靠暴力进行统治,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妄图使他们放弃反封建的斗争。
2)封建迷信、封建道德等精神枷锁(板书)
让学生举例:(1)封建迷信:装神弄鬼、妖言惑众、驱鬼治病、相面揣骨、测字算命;(2)封建道德:三纲五常、君权神授。
教师: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了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将导致什么结果呢? 学生阅读p15后归纳:必然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
从产生阶级、出现阶级压迫后,就有被压迫阶级的各种反抗斗争。
第二篇:第一课第三框《难保三春晖》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白,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反对盲目的愚孝。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情。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如何孝敬父母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活动体验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通过图片、诗歌。导入新课。
师:《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学生讨论回答。
(一)、爱洒心间(板书)活动一:你说我说一片爱
看书中和课件材料: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还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 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知识小结: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应该得到爱的回报。
2、我国有孝的传统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二)、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爱的回报(板书)活动二:爱的反思(请你判断)
下列小事哪些属于孝顺的表现?我们在孝敬父母时,要怎样做? ⑴小丽不喜欢跟妈妈做交流,因为她觉得跟妈妈这个家庭妇女没有共同语言。
⑵妈妈说自己喜欢吃鱼头,瑶瑶把鱼头夹到了妈妈碗里。⑶星期天小顺把家里的脏衣服洗了,让妈妈休息。
⑷做完作业小明只顾自己看电视,没有理会父亲回家的时候手上提着很重的东西了。
⑸笑笑知道妈妈的老花眼镜破了,路过眼睛店的时候帮妈妈挑了一幅眼镜。
学生讨论判断,回答。活动三:爱知多少
阅读思考:
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小组讨论,回答。
板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结:从事例中,我们也发现,孝敬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尤其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扶助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收到法律的惩罚。★应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板书:
1、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从小事做起。
2、孝敬父母表现在: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三)、爱的传递——孝敬爷爷、奶奶等长辈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教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传承到我们很多现代人身上。其中也包括同学们的父母,哪些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
孝子 父母是怎样孝敬你们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 学生回答:
我的姥姥因为身体不好,所以脾气也很差,可是我妈妈从不介意,总想办法让姥姥高兴;我爷爷生病爸爸妈妈不怕辛苦轮流照顾;我爸妈买了好吃的总是让爷爷奶奶先吃„„ 活动四:案例分析
是非一:(大屏幕)四川省某市有一对农家夫妇,家境贫苦,他们千辛万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多年后,儿子也不负期望功成名就,现任该市副市长。他的父母也觉得很荣耀,认为自己有靠山,经常在当地横行霸道.一天,父亲来看望儿子,对儿子说:“ 最近,我因与人纠纷,叫人打了对方,被对方告上法庭,你就看在父母养育你的份上,帮帮我吧!”,儿子犹豫了……
◇儿子该怎么办?请说明理由。孝敬≠愚孝 ≠盲目顺从
◇ 这则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是非二: 某镇居民李某和林某夫妇生有五子二女,几十年来。两夫妇 以挑货叫卖为生,艰难的把七个子女抚养成人,本以为老了可以安心的享受晚年。然而自1994年老人与儿女分家后,以过上富裕生活的儿女们竟无一人尽孝养老„„
这对老夫妇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帮助两位老人想想办法? 师解释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总结: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对爷爷奶奶等长辈因也要孝敬。这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师总结:同学们父母给我们生命,护我们成长。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虽说寸草难报三春晖,但只要儿女有心,我们的父母必定会收获美丽的春天。
师生共同归纳如下:
1、父母赋予子女生命,并哺育我们成长,他们为家庭做出了贡献,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
3、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法律:
1、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 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最后播放音乐《常回家看看》并展示歌词:“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
设置问题:歌词中哪些句子反映出子女孝敬父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1、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从小事做起。
3、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
4、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5、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6、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四)、作业:
请同学们制订“孝亲敬长”的小计划。(1)(2)(3)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在这一周内我能为父母们做什么? 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六、板书设计: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体会并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i、法律义务。——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从了解父母、关爱父母开始
◆ 从身边小事做起 ◆ 反对盲目的“愚孝”
3、爱的传递——孝敬自己的长辈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精
品
文
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系、密不可分;充分认识到维护人格最重要。
能力目标:
学会宽容待人的方法,做到自尊者达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培养善于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于尊重他人,自尊者达观。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通过查阅历史知识,阅读课本,编排课本剧“晏子使楚”。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一)维护人格尊严最重要 【讲授新课】
活动一:“晏子使楚”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晏子使楚”。在事先的组织过程中,要求学生站在晏子的角度去体会当发现楚王不尊重自己时的心理感受,突出晏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剧内容回答:晏子身上最令你钦佩的是什么?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精
品
文
档
生1:晏子身上最让我钦佩的是他的机智与才华,而且临危不惧,非常巧妙地挫败了楚王想羞辱他的诡计。
生2:晏子坚持从大门进城,不仅使自己的人格免受侮辱,而且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生3:„„
师:晏子的行为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还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我们常说的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活动二:请让我来帮助你(投影显示)
李文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可他最近很不快乐,刚刚从农村转入城市的他,在穿着方面不如其他同学,还带着比较浓重的外地口音。父母也是普通的纺织厂工人„„ 这一切让他感到非常敏感,总是怀疑别人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前几天,小组长因他晚交作业而批评他时,他心里非常生气,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差一点与小组长吵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习了《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后,李文再次陷入了困惑,他心想“我各方面条件这么差,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自尊呢?”
师: 看完这则发生在我们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告诉李文,他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
(这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引用同龄人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尊,消除对自尊的错误看法,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是自我尊重的重要方法之一。)
生:(略)
师总结:真正自尊的人应该不自卑、不虚荣,以平和的心态向周围的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摒弃过度的自尊,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品德修养,做一个自尊、快乐的人。
板书:
(二)自尊者达观 活动三: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陶校长与四块糖果”的故事。
(二)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这名男生犯了错,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的问题。
(三)进一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精
品
文
档
师总结:陶行知给糖的教育事例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要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彼此尊重。
【课堂反馈】 判断分析:
1.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问题,这样是否会伤害我们的自尊?
2.为维护自尊,所以面对别人的议论,应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课后作业】
搜集运用幽默化解矛盾的故事,并说明幽默在化解矛盾中的作用。
(“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设置,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课堂教学更为丰满和具体,这两项活动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学会用幽默化解矛盾。)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第四篇: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 第三框教案
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 第三框教案
第八课发展中国家第三框教案
一.教学目标:
.
知晓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学习印度工农业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染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树立改造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3.知道印度在重视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软件制造业大国。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
教学难点:
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怎样做到科技的不断发展。
四.
教学注意点:
.
本课我应特别注意体现本课程的特征。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学生的思维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关于印度,学生了解得很多,我也不用细讲。对于学生表达的不正确观点,我不要断然予以批驳或一定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3.我应注意将印度与中国进行比较,不能只突出我国的成就,而漠视印度的成就。
五.
板书
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
第三课时
一、印度
.
印度概况
2.印度的人口与工农业生产
3.印度的教育发展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七.活动与创新:
从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什么?
(1)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通过印度与新加坡及海湾国家比较,分析其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印度经济发展过程,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内容。
(2)步骤: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谈论。
B、课堂交流,以“脱口秀”的形式,讲个片断也好,也可以先写好文稿,再朗读。
c、由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D、师生共同综合分析,我国可以从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借鉴一点成功经验。
八.作业:国标创新读本:P43-----45
九.教学后记:
通过第一堂课,我真正觉得“课堂即实验室”的个中滋味。一(10)班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活动尝试也勇于参与,象“辨一辨”,不但锻炼了口才,学到了知识,更让一些比较不善表达的学生增强了信心与勇气。当然,有个班级如一(8)班的学生参与实践的气氛还欠浓,以后还应多加鼓励与引导,力争使绝大多数学生有兴趣参与这类活动,让这门课更加有声有色。
第五篇: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三框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三框教学设计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一、课标透析
1、“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2、“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人们总是通过评价标准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的自我尊重水平,一般来说,人们都倾向于看重自己那些非常优秀的特点,而认为自己的那些缺点是无关紧要的。这就使得人们很容易出现对自身弱点的有意回避.这有碍于获得真正的自尊。研究证明,具有高自尊的学生比低自尊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具有高自尊的学生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尊严,维护人格。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2)懂得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3)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2)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尊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教学难点:对尊重他人和人格概念的理解。
五、导入:演一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问:晏子为什么坚持从大门进?
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维护人格对自己的意义,维护人格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集体也有着重要意义。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名言展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思考: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二:
想一想:P13页,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在你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发生吗?
说明: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对自尊的理解。
活动三:
议一议:遇到这些情况会让我感到自尊受伤害吗?
1、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问题。
2、有些人爱说笑话,活跃气氛,虽然并不针对谁,但有时使人感到尴尬。
3、有人认为,在对待自己的有可能引起他人耻笑的缺陷上,敢于并善于自嘲,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轻松化解流言蜚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活动四:
阅读P14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妇女衣裙的典故 分析:我们应该向司马懿学习什么?
活动五:讨论课本15页事例,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思考:陶校长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说明: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对他人的优势、长处是诚心赞美还是嫉妒挖苦,对他人的缺点错误是以宽容之心对待。活动六:
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真实事例。
总结:尊重他人的原则:民主、平等、合作、宽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赢得自尊。我们应掌握更多与人相处的技巧。七:课后反思
我在讲过一课之后,感觉本课的设计还有些地方不够好,对道理的讲解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所以在此后上课时,在活动一的后面又接着讨论:“我国还有个成语是‘委曲求全’,还有句古训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些和前面我们说过的明言是否是矛盾的?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委曲求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有些东西可以舍弃,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尊严。
另外在讲完司马懿的典故之后,我又引入了一则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叫到:“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齐全了吗?!”以此告诉学生,在我们遇到尴尬的情况时,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并有力地予以回击。
大连第六中学 殷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