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沟桥》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卢沟桥》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卢沟桥,那么你对卢沟桥有怎么样的评价?
生: 卢沟桥很雄伟壮观。生:卢沟桥很长、狮子很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说卢沟桥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说(出示马可波罗的话,引导全班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师:什么是独一无二?(板书,指名理解)生:唯一的,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师:对,没有第二个了。作为中国人,听到这话,我们感到怎样? 生:自豪,骄傲
师:对,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来读这句话。谁来?(指名读)
生1读
师:读出了一点味道。要让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震撼每个人的心。谁再来?(指名读)
生2读
师:啊!震憾了老师的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自豪、骄傲一下吧。生(齐读)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拿起笔好好地读一读。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出了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学生在第一段读、找、画)
师:课堂上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谁能用你美的读书声告诉老师,为什么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生: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可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师:好一个“完好无损”!这个词什么意思。生:一点儿也没有损坏。
师:对,这说明桥很坚固。多么坚固的桥!所以说卢沟桥是 全体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师:永定河常年发大水,卢沟桥也完好无损,这说明了什么? 生:它设计科学。
师:对,你真聪明。那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呢?
生: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桥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师:哎,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卢沟桥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它的科学,所以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师:同学们,卢沟桥不但设计科学,而且造型美观。那么为什么说卢沟桥造型美观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笔,再读读课文,同桌合作找一找,哪里写出了卢沟桥造型美观?动手吧!(学生再读-找-画)师:好,找到的举手。
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
师:你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发现了卢沟桥的美,这样的美,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出示两个句子:
1、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雕刻的石狮,共501个。
2、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师:课文为什么不用雕刻而要用精刻? 生:用精刻写出了狮子刻得很细致。
师:对,这么多的石狮子,除了雕刻上的美,还有什么地方美? 生:动作,样子。师:那你来读一下它的美。
生: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师:刚才你在读这个句子中,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什么画面呢? 生:就像看到了一副很美的狮子图。
师:哎,他会读书,把文字读成一幅画。这就是读书。还可以怎么读?我们还可以这么读。
(出示流水画面让学生倾听)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流水声)师:我们该怎么听? 生1:细细地听。生2:自己走进里面去听。
师:哦,我听明白了,同学们是说读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是里面的物,也就是狮子,就有感觉了,有滋味了。下面,就按这么说的,看看该怎么读。
(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生1读
师:给点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你的鼓励,更是在呼唤那些想读的人,谁想读?
学生2读
师:他们读得美吗?那么我们要把这种美传递出去,就需要全班一起读,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
(齐读)。
师:难道说,这卢沟桥柱上501个石狮子就屈屈这4种姿态吗? 生:不是)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姿百态
师:对,如果说石狮子雕刻得生动,像活的一样,用哪个词说? 生:栩栩如生
师: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狮子,想不想去看看? 全体生:想 师:想就坐好来。(学生马上坐端正)师:哎,老师也很高兴。
(出示狮子图片,配上音乐教师解说)
师:看得同学们眼睛都发光了,想不想把这优美的的图画变成你身边的文字呢?想像一下,做个小作者,有的狮子怎样?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生1:有的狮子在和另一只狮子捉迷藏。生2:有的狮子好像在欢迎远方的游客。生3:有的狮子好像很害羞,藏在妈妈背后。、、、、、、师:同学们眼里都闪着智慧的火光。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我们生活中事物呢
(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师:看来,大家对生活观察都很仔细,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卢沟桥的狮子真美,所以马可波罗说
全体生:石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教师板书美的奇观在独一无二后)
师:卢沟桥不仅石狮美,如果有月亮的时候会更美,那会是怎样的图像呢?
(出示图片)
师:此情此景,我们陶醉了,卢沟桥和周围的山水,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就是北京非常著名的一个景点,那就是 全体生:卢沟晓月。
师:如此科学的设计,如此美观的造型,再加上卢沟晓月,所以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师: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寇的铁蹄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这洁白的桥栏。关于这段难忘的历史,老师课前也请同学们查阅了有关的文字资料。同学们可以把你们的资料相互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师: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相资料,看看好吗?(学生观看“七七事变”视频)
师:看着这一幕,同学们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生:愤怒
师:对!就让我们带着愤怒的心情读读第四自然段(先自由读,指名读)
师:要让我们的愤怒震撼全世界,全班一起来读。(齐读)。
(学习卢沟桥纪念活动的意义)
师:这饱经沧桑的卢沟桥依然保存到现在,可见这桥十分坚固,所以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师:如果此时此刻,我们漫步在卢沟桥上,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说感受,抒发情感)
师:是啊!这座桥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说卢沟桥是
师生齐: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师:同学们,想了解卢沟桥更多的知识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
第二篇:卢沟桥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卢沟桥,那么你对卢沟桥有怎么样的评价?
生: 卢沟桥很雄伟壮观。
生:卢沟桥很长、狮子很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说卢沟桥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说(出示马可波罗的话,引导全班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师:什么是独一无二?(板书,指名理解)
生:唯一的,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师:对,没有第二个了。作为中国人,听到这话,我们感到怎样?
生:自豪,骄傲 师:对,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来读这句话。谁来?(指名读)生1读
师:读出了一点味道。要让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震撼每个人的心。谁再来?(指名读)生2读
师:啊!震憾了老师的心。让我我们大家一起来自豪、骄傲一下吧。生(齐读)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拿起笔好好地读一读。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出了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学生在第一段读、找、画)
师:课堂上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谁能用你美的读书声告诉老师,为什么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生: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可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师:好一个“完好无损”!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一点儿也没有损坏。师:对,这说明桥很坚固。多么坚固的桥!所以说卢沟桥是 全体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师:永定河常年发大水,卢沟桥也完好无损,这说明了什么?
生:它设计科学。
师:对,你真聪明。那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呢?
生: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桥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师:哎,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卢沟桥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它的科学,所以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师:同学们,卢沟桥不但设计科学,而且造型美观。那么为什么说卢沟桥造型美观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笔,再读读课文,同桌合作找一找,哪里写出了卢沟桥造型美观?动手吧!(学生再读-找-画)
师:好,找到的举手。
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
师:你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发现了卢沟桥的美,这样的美,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出示两个句子:
1、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雕刻的石狮,共501个。
2、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
师:课文为什么不用雕刻而要用精刻?
生:用精刻写出了狮子刻得很细致。
师:对,这么多的石狮子,除了雕刻上的美,还有什么地方美?
生:动作,样子。
师:那你来读一下它的美。
生: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师:刚才你在读这个句子中,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什么画面呢? 生:就像看到了一副很美的狮子图。师:哎,他会读书,把文字读成一幅画。这就是读书。还可以怎么读?我们还可以这么读。(出示流水画面让学生倾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流水声)师:我们该怎么听?
生1:细细地听。
生2:自己走进里面去听。
师:哦,我听明白了,同学们是说读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是里面的物,也就是狮子,就有感觉了,有滋味了。下面,就按这么说的,看看该怎么读。(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生1读
师:给点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你的鼓励,更是在呼唤那些想读得人,谁想读? 学生2读
师:他们读得美吗?那么我们要把这种美传递出去,就需要全班一起读,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齐读)。
师:难道说,这卢沟桥柱上501个石狮子就屈屈这4种姿态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姿百态 师:对,如果说石狮子雕刻得生动,像活的一样,用哪个词说?
生:栩栩如生 师: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狮子,想不想去看看? 全体生:想
师:想就坐好来。(学生马上坐端正)
师:哎,老师也很高兴。(出示狮子图片,配上音乐教师解说)
师:看得同学们眼睛都发光了,想不想把这优美的的图画变成你身边的文字呢?想像一下,做个小作者,有的狮子怎样?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生1:有的狮子在和另一只狮子捉迷藏。
生2:有的狮子好像在欢迎远方的游客。
生3:有的狮子好像很害羞,藏在妈妈背后。、、、、、、师:同学们眼里都闪着智慧的火光。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我们生活中事物呢(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师:看来,大家对生活观察都很仔细,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卢沟桥的狮子真美,所以马可波罗说 全体生:石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教师板书美的奇观在独一无二后)
师:卢沟桥不仅石狮美,如果有月亮的时候会更美,那会是怎样的图像呢?(出示图片)
师:此情此景,我们陶醉了,卢沟桥和周围的山水,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就是北京非常著名的一个景点,那就是全体生:卢沟晓月。
师:如此科学的设计,如此美观的造型,再加上卢沟晓月,所以说 全体
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师: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寇的铁蹄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这洁白的桥栏。关于这段难忘的历史,老师课前也请同学们查阅了有关的文字资料。同学们可以把你们的资料相互交流一下。(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师: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相资料,看看好吗?(学生观看“七七事变”视频)
师:看着这一幕,同学们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生:愤怒 师:对!就让我们带着愤怒的心情读读第四自然段(先自由读,指名读)
师:要让我们的愤怒震撼全世界,全班一起来读。(齐读)。(学习卢沟桥纪念活动的意义)
师:这饱经沧桑的卢沟桥依然保存到现在,可见这桥十分坚固,所以说 全体生: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师:如果此时此刻,我们漫步在卢沟桥上,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说感受,抒发情感)
师:是啊!这座桥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说卢沟桥是
师生齐: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师:同学们,想了解卢沟桥更多的知识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
第三篇:卢沟桥烽火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课时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写。
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 咽喉 挑衅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
举、冒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第5课。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事变前(1)
事变经过(2-5)
事变意义(6-8)
事变意义(9)
第四篇:卢沟桥烽火 第二课时
5、卢沟桥烽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让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再来看看那卢沟桥的烽火。日军偷袭卢沟桥得逞了,这样能满足他们的虎狼之心吗?他们又有哪些卑劣的行为?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引导学习4~5自然段:
深夜的这场战斗,由于众寡悬殊,我军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终结。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天的战斗情况,面对敌人的挑衅,我国守军是怎样反击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战斗的句子,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圈画出关键词,试着写一写你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相机指导。
画面a.“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画面b.“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平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4、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经过我国守军的努力,终于击退了侵犯的日军。然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平津的处境十分——危急,一旦平津危急——整个华北危急,为什么这么说?(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日军逐步蚕食华北,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如果华北危急,那整个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于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指导朗读,层层递进,加强语气。)
(1)“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对调吗?为什么要加叹号!
(2)读出危急
(3)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4)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2)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3)“序幕”是什么意思?
(4)“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五、总结拓展: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事变前因后果,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这场战斗的有意义并不仅仅是否守住了卢沟桥,卢沟桥事变只是一个开始,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在漫长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第五篇:《卢沟桥烽火》课堂实录
卢沟桥烽火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
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跟我书空“烽火”。
(学生书空)
师:谁来读?
生:烽火。
师:后鼻音读得很准确。“烽火”是什么? 生1:在我国古代,烽火是提醒人们有敌人来侵略的信号,让大家一起来打击人。生2:我知道烽火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烽火与战争相关,现在把烽火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师:(板书“卢沟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卢沟桥。生1:卢沟桥在北平西南郊。
生2:它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桥,很优美。
生3:卢沟桥的石狮特别多,而且驰名中外。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我也想到了一条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师:齐读——
生:卢沟桥烽火。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为什么会在卢沟桥有烽火?
生2:卢沟桥烽火的经过、结果怎样?
生3: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
„„
师:会提问是一种学习的本领,能自己找到答案就更有水平了。让我们走进那段悲壮的回忆,寻找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开到24页,听老师读课文,大家要特别留意多音字的读音,标出一些长句子的停顿。
„„
生:认真地听,标注停顿标号。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认真地自读课文。)师:出示词语:
气势汹汹
恼羞成怒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严词拒绝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两面夹击
谁来读这些词语。
生:读。
师: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都是四个字。
生2:第一行词语是写敌军的,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可恨、可耻的样子。
师:你能把对日本侵略者的恨读出来吗?(学生读)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二行词语是写我军的。我读出了他们英勇顽强抗战的形象。师:你也来读第二行词语。(学生读)
生:老师我发现狼狈为奸是说日本侵略者像狼和狈一样灰溜溜地逃走了。
师:那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不解,沉默)
师:忾左边是竖心旁,有边是气„„
生:老师,是不是一同仇恨敌人,心里非常气愤? 师:对!你真会学习,知道了拆字理解字词的技巧。
一个词语不仅是一幅画,还传递了一种情感,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师:读课文时,哪一段给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与大家分享一下。(生1读第四自然段。)
师:震耳欲聋的聋要注意声母是“l”,齐读。
(学生集体读。)
(生2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来评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听他读,我觉得可解恨了。但要注意“猝不及防”的“猝”
是平舌。
师:你听得很认真!谁来继续分享?
(生3读第二自然段。)
(生4读第三自然段。)
(生5读第七自然段。)
„„
师:同学们读得很用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卢沟桥烽火?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词语。
(学生默读,画词语。)
师: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卢沟桥烽火的?
生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卢沟桥烽火的。我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生2:老师,我认为是事情发展顺序。“摸来”,这是事情的开始;“发动进攻”,生2:老师,我认为是事情发展顺序。“摸来”,这是事情的开始;“发动进攻”,这是经过;“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这是结果。
师:你们思考的角度不同,但都言之有理。
为什么烽火会发生在卢沟桥?自读第一段,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第一段后,同桌讨论。)
师:谁来分享答案?
生:“九一八事变后„„咽喉要道。” 师:你了解“九一八“事变吗?
(学生简单介绍“九一八“事变。)
师:翻开历史的长卷,在1931年8月,日军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9月18日,他们炸毁一段铁路,并诬赖是被中国军队破坏的。当夜,日军聚集军队,炮轰沈阳城,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还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此时,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师:咽喉,我们都有,试着卡住它,会有什么感觉? 生1:不能喘气,很难受。
生2:口中的东西不能进入肚子。
师:这就是咽喉的重要性。如果把我们的头部比作东北三省,我们的躯体就是大部分的国土,把我们的咽喉比作卢沟桥,卡住它,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敌人无法继续侵入我们的领土。
师:如果守不住呢?
生:敌人就会长驱直入。
师:卢沟桥真是——
生:咽喉要道。
师:这一段还有什么词句不理解吗?
生:蚕食。
师:谁来帮助理解一下?
生:蚕食是比喻侵略者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中国。
生:妄图是什么意思?
生:日本侵略者狂妄地想侵占全中国。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从词语中认清了日军侵略我国的狼子野心。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书很有感情,相信写字也会很用心。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学生同桌讨论。)
师:有想提醒我们注意的字吗?
生:喉咙的喉右边不能写成时候的候。
师:谢谢你的提醒。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生字描红。(学生完成描红。)
师:课后请大家熟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下课!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对一些历史知识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片空白,而课文讲述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如果没有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将对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为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我要求学生在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日寇侵略我国的行经,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上课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回顾了“九一八”事变及前后的历史背景,帮助同学们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纷纷对日寇的侵略行经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学生了解了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课文,就显得驾轻就熟。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卢沟桥烽火。(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
日军一旦强占了卢沟桥,将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 生:他们的魔爪就会伸向全中国。
师: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强占卢沟桥吗?
生:不会!
师: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蹂躏他们的兄弟姐妹吗?
生:不会!
师: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的魔爪伸向全国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吗? 生:不会!
师:我军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悲壮的回忆。
(出示要求:读2—5自然段,找出描写敌人和我军举动的词语,读读,想想你读出了什么?写下感受。)
(学生认真地读书,并做批注。)
师:读书,就应该善于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品味。现在我们就要把感受深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要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来。(学生自主练读。)
师: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两句话读给你的同桌听,先读一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同桌交流很认真。)
师:你们都读出了什么呢?
生1:我读出了日本军队的卑鄙无耻,他们搜查失踪的士兵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师:哦,证据呢?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偷偷摸来”,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
生3:日寇这种伎俩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用过了,只是故计重施吧了!
„„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大家算是明白了,原来这日本军队的所作所为,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生4:“1937年7月7日深夜„„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有感情地)师:读得恰到好处,把日本军队的丑陋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呀,当他们的无理要求被守桥士兵严词拒绝时——
生齐读: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师:好,我们继续交流。
生5:我读出了日本军队的凶狠残暴。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生6:“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疯狂地向县城扑来。”他们的枪上面装了刺刀,而且是疯狂地扑来,可见日本鬼子十分凶残。
师:是呀,鬼子的气焰的确十分嚣张,男生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男生齐读。)
生7:我还读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无畏。我是从“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看出来的。
师:的确如此,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却无丝毫畏惧。这样的句子你还能再找一些吗? 生8:从“英勇的中国守军„„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狼狈而桃。”也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十分英勇。
生9:我找到的句子是“这时,我们的援军„„抱头鼠窜。” 生10:我从“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小鬼子,看刀!’”读出了我军英勇善战。
(出示:
a.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b.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师:同样是晚上的行动,敌我双方用词却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偷偷地、摸”写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有鄙视的意思。
生2:“悄悄地、进发”写出了我军足智多谋,有称赞的意思。
师:意思差不多,但用词不同,向我们传递的情感也就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中国军队同仇敌忾的气势,读出中国军队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生齐读。)
生11:我还读出了日本鬼子的狼狈相。
师:是吗?说来听听。
生11:我是从“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这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师:看到敌人被我军杀得狼狈不堪,我们的心中也是大呼痛快呀。在敌人这狼狈表现中,你也感受到了什么?
生12:这其实也写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
师:说得真好。为了歌颂这些大刀队员们的斗志,有人谱写了一首《大刀进行曲》,有人说这是抗战歌曲中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我们来用心感受。(播放《大刀进行曲》,学生认真地听。)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可以看出:你们的心中一定是热血澎湃。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吧!(指名读4、5节)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如临其境。(分组读2——5自然段。)
师:我们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你们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吗?同桌试试看。
生:同学接龙。
师:谁来试试看?
(学生复述正确流利。)
师:正确流利,我想这一悲壮的事件已经给你留下了清晰的记忆。
(生2复述。)
师: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生: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危急!
师: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自读第8自然段。
(学生自主读。)
师: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1、2„„: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 师:1937年7月7日,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一历史性时间!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师: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课件出示卢沟桥: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桥面坑坑洼洼,俨然是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它似乎在对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诉说着什么呢?
生1:中华儿女不能忘记这段悲壮的记忆。生2:落后就要挨打!
生3:希望世界没有战争,永远祥和!
„„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你们是祖国的希望,你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清代梁启超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编辑成一份小报。
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主要从词入手。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英勇顽强,敌军的疯狂、狼狈;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充分合作,自主探究,通过敌我双方言行的对比来感悟。在对比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他们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将思想呈现给大家,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课堂内回响,同时又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自我感觉努力地实践着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