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彩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五彩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五彩池》,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老师有一个旅行社的朋友,想开辟五彩池旅行线,他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同学们有兴趣帮这个忙吗?
生:有!
师:咱们既然是帮别人的忙,就得把忙帮好,所写的广告语要能准确地概括事物的特点,切不可瞎编乱造。去过五彩池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的只有两人)
师:去过的人太少了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师:同学们认为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好!
二、课件辅助,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想去五彩池吗?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看看五彩池,好不好?(播放五彩池课件: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师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作为解说)
师:欣赏了五彩池的图片,你们觉得五彩池怎么样? 生:五彩池很美丽,很神奇。
三、朗读体会,赏析句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肯定知道要想深入地体会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地学习课文的哪两个自然段?
生:第2、3自然段。
师:课文第2自然段是写五彩池的形状的,第3自然段是写五彩池的 ——(生:颜色的)同学们喜欢这两个自然段吗?(生:喜欢)现在就想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吗?(生:想)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拿起笔画画,看五彩池美在哪儿,神奇在哪儿。
(生选择——朗读——画找词句)师: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了吗?(生:体会到了)体会到的请举手。(生举手)既然都体会到了,咱们就不说了。这样吧,你选择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好好读读,把你所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其他同学一听就明白五彩池神奇在哪儿。
(生挑选句子——反复朗读)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2自然段,谁先来? 生:(朗读)“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满意)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五彩池神奇在哪儿?你怎么听出来的?
生:我听出五彩池神奇在“多”,因为刚才他把“漫山遍野”这个词读得特别重。
师:你的耳朵真灵。你们知道吗?藏龙山上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多个,多吗?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已经很不错了,只是老师觉得他只读出了3000多个五彩池,谁能把4000多个五彩池全读出来?
(指名两个学生读该句)师:(评价)他读出了3500多个;不错,他把4000多个五彩池全读出来了。
(全班齐读该句)(继续交流)生:(读)“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师:听出来五彩池神奇在哪儿了吗?你怎么听出来的? 生:我听出来五彩池神奇在“颜色鲜艳”,因为“像宝石”。生:我听出来五彩池确实“会发光”、因为宝石是会闪闪发光的。
(朗读训练:指名读——齐读)生:(读)“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游泳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 .....师:听出来了吗?
生:我听出来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很神奇。生:我听出来五彩池的边是金黄色的,很神奇,我在别的地方没看到过。
(指名一学生再读该句)
师:读得不错,只是面部表情不到位,阴沉着脸。同学们看到如此形状多样,如此神奇的五彩池激动吗?(生:激动)你们激动的时候脸上会怎么样?
生:会哭。师:流泪是激动的最高境界。像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很激动,他们往往会热泪盈眶。一般说来,激动的时候脸上是笑眯眯的。来,请同学们露出灿烂的笑容,把这个句子读好。(生齐读)
师:接下来咱们交流第3自然段。生:(读)“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下......层„„左半边„„右半边„„” .......师:听出什么来了?
生:五彩池颜色很丰富。生:五彩池颜色会变化。
(朗读训练:个别读——师生评价——齐读)师:读出你们的惊奇,惊喜。
师:把第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你们肯定还会发现五彩石另一个神奇的地方。(生齐读)
生:五彩池的水来自同一条溪流,但每个池子颜色不同,很神奇。生:五彩池的池水颜色丰富,这是天然形成的。
师:体会得真不错。学到这儿,你们知道五彩池神奇、美丽在什么地方了吗?我们主要是通过三句话读明白的,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吗?注意面带微笑,发挥出最好水平。
(生读)
四、自由选择,背诵积累。
师: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了五彩池,高兴吗?下回,你们真正到了五彩池,一定会更激动。可要是现在别人请你具体介绍五彩池,怎么办?
生:可能把课文背下来。
生:可以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背下来。
师:不错,要是能把课文第2、3自然段背出来,然后和老师一样,站到大屏幕前,像解说员那样把五彩池的神奇风光介绍给大家,那就更好了。想试一下吗?
师:请找两三个小伙伴,分工合作,给你们三分钟准备,尤其要背好这节课重点学习的三句话。
(生准备三分钟——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五、回放开头,写广告语。
(生写广告语)
(汇报交流广告语;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学生的广告语:①到五彩池,保你做快活神仙。②五彩池,神奇的人间瑶池。③五彩池,你不能不去的地方。④五彩池,令人神往的池。⑤朋友,如果你没到过五彩池,那么,你就不能算到过四川。
师:这节课,老师感谢大家,你们说为什么呢?(生:帮了老师朋友的一个忙)对,回去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老师说了,你们是最棒的,好吗?
第二篇: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柱县临溪镇小学校幸坤珍
教学目标:
1、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五彩池》课件,三棱镜。
教学过程:
一、引出悬念,分析传说中的五彩池
1、用“我有朋友要开发五彩池,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广告”来引领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展示五彩池全景。
3、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勾画出写瑶池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它的特点。(一个;颜色只有五种)
二、讨论推敲,分析现实中的五彩池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中可以看出什么?(水池数量多,而且大
小不一)
2、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毽上的宝石),分析这个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
3、水池这么美,而大小各不相同,找出句子读一读。
分析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讨论:“不足”、“不过”、“就能”这些词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不足”是不到的意思,“不过”是只、仅仅的意思,这两个词分别说明水池的大与深,就是说在大大小小的水池中,最大的也不到一亩,水深的也仅仅只有一丈,说明水池不大,也不深。“就能”是就能够,小的水池只有吃饭用的菜碟那么大,水浅到只要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这么小这么浅的水池多么有趣啊!这些词更能形象地写出水池大小不同)。
4、池边是什么样的?池的形壮又是怎么样的?勾画句子读一读。分析排比句和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
5、水池的形状、大小、数量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三、溯本求源,分析五彩的原因
1、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找出有关的句子与传说中的“五彩池”的颜色相比较。
2、形成池水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1)师出示三棱镜折射阳光的实验。
(2)师分析讲解其成因。
(3)生自说池水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四、激情朗读,体会对五彩池的热爱
1、齐读全文。
(1)在读中咀嚼用词的准确、语句的优美、句法的整齐。
(2)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为五彩池设计广告。
五、作业练习,感受五彩池的美的写作特点
1、感情朗读课文。
2、观察校园里的花台,对其数量、形状、大小、栽种等情况作一细致描述。
附:板书设计
数量(多)
五彩池形状(奇)祖国山河美
颜色(美)
原因(妙)
一、复习生字词:
1、听写本课生字词,检查巩固情况。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开火车一字组多词。
二、出示课题:五彩池。提问: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你猜猜课文会对我们描写一些什么?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估计会提出水池的形状、水池的颜色,为什么是五彩的)
师:请你快速地阅读课文,找一找,你们刚才猜测的内容课文上都写了吗?请在课文里找出来。
二、学生自读课文,读后共同找出文章描写五彩池的内容,(板书:位置、数量、大小、深浅、颜色、成因)
三、师: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特点,水的颜色和成因)
四人小组学习五彩池水的特点那部分,在书上找出来,共同讨论:作者是怎样写五彩池的特点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四、小组汇报:五彩池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
一、深浅不
一、形状多、颜色多。
五、讨论作者的写法:大量运用了比喻句。(估计学生多数会体会到这点)师:请你找出
文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说说这些句子都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运用了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师出示没有比喻的句子,让学生与原句相比较,学生边读边思考)
六:学生汇报,教师及时总结:大量运用比喻句,可以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使我们好象身临其境。
七、出示课文的比喻句,学生反复读,边读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八、指导朗读:五彩池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要读出怎样的感觉?(赞美的语气,读出美的、喜爱的感觉)
师范读个别句子,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比一比谁的感情读得最好。
九、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背后填写思考.练习第三题。
十、学习水的颜色部分,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的颜色有什么特别之处。(估计学
生较容易找出:颜色不同)师: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请你在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自读课文)读后汇报。师总结:池底长着许多石笋,结构不同,折射的光线不同,导至水的颜色不同。(只作简单说明,学生知道就行,可以让学生回去做光线折射的实验加深理解,课堂上不花太多的时间)
十一、齐读最后一段,比较课文开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首尾照应。
十二、请再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集体总结:五彩池的位置-----五彩池的样子-----水的颜色及成因
十三、延伸:如果请你为五彩池写个广告词,吸引大家来旅游,你会怎样写?(学生练习
写广告词)
十四、请个别学生展示所写的广告词,共同评议。
十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2、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第三篇: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柱县临溪镇小学校
幸坤珍
教学目标:
1、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五彩池》课件,三棱镜。教学过程:
一、引出悬念,分析传说中的五彩池
1、用“我有朋友要开发五彩池,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广告”来引领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展示五彩池全景。
3、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勾画出写瑶池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它的特点。(一个;颜色只有五种)
二、讨论推敲,分析现实中的五彩池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中可以看出什么?(水池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
2、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毽上的宝石),分析这个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
3、水池这么美,而大小各不相同,找出句子读一读。
分析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讨论:“不足”、“不过”、“就能”这些词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不足”是不到的意思,“不过”是只、仅仅的意思,这两个词分别说明水池的大与深,就是说在大大小小的水池中,最大的也不到一亩,水深的也仅仅只有一丈,说明水池不大,也不深。“就能”是就能够,小的水池只有吃饭用的菜碟那么大,水浅到只要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这么小这么浅的水池多么有趣啊!这些词更能形象地写出水池大小不同)。
4、池边是什么样的?池的形壮又是怎么样的?勾画句子读一读。分析排比句和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
5、水池的形状、大小、数量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三、溯本求源,分析五彩的原因
1、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找出有关的句子与传说中的“五彩池”的颜色相比较。
2、形成池水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1)师出示三棱镜折射阳光的实验。(2)师分析讲解其成因。
(3)生自说池水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四、激情朗读,体会对五彩池的热爱
1、齐读全文。
(1)在读中咀嚼用词的准确、语句的优美、句法的整齐。(2)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为五彩池设计广告。
五、作业练习,感受五彩池的美的写作特点
1、感情朗读课文。
2、观察校园里的花台,对其数量、形状、大小、栽种等情况作一细致描述。附:板书设计
数量
(多)
五彩池
形状
(奇)
祖国山河美
颜色
(美)
原因
(妙)
一、复习生字词:
1、听写本课生字词,检查巩固情况。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开火车一字组多词。
二、出示课题:五彩池。提问: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你猜猜课文会对我们描写一些什么?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估计会提出水池的形状、水池的颜色,为什么是五彩的)
师:请你快速地阅读课文,找一找,你们刚才猜测的内容课文上都写了吗?请在课文里找出来。
二、学生自读课文,读后共同找出文章描写五彩池的内容,(板书:位置、数量、大小、深浅、颜色、成因)
三、师: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特点,水的颜色和成因)
四人小组学习五彩池水的特点那部分,在书上找出来,共同讨论:作者是怎样写五彩池的特点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四、小组汇报:五彩池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
一、深浅不
一、形状多、颜色多。
五、讨论作者的写法:大量运用了比喻句。(估计学生多数会体会到这点)师:请你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说说这些句子都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运用了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师出示没有比喻的句子,让学生与原句相比较,学生边读边思考)
六:学生汇报,教师及时总结:大量运用比喻句,可以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使我们好象身临其境。
七、出示课文的比喻句,学生反复读,边读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八、指导朗读:五彩池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要读出怎样的感觉?(赞美的语气,读出美的、喜爱的感觉)
师范读个别句子,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比一比谁的感情读得最好。
九、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背后填写思考.练习第三题。
十、学习水的颜色部分,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的颜色有什么特别之处。(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颜色不同)师: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请你在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自读课文)读后汇报。师总结:池底长着许多石笋,结构不同,折射的光线不同,导至水的颜色不同。(只作简单说明,学生知道就行,可以让学生回去做光线折射的实验加深理解,课堂上不花太多的时间)
十一、齐读最后一段,比较课文开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首尾照应。
十二、请再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集体总结:五彩池的位置-----五彩池的样子-----水的颜色及成因
十三、延伸:如果请你为五彩池写个广告词,吸引大家来旅游,你会怎样写?(学生练习写广告词)
十四、请个别学生展示所写的广告词,共同评议。
十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2、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第四篇:五彩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五彩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满山遍野、山药、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重点是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提出研读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学习课文《五彩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为课题加一个修饰语。板书()的五彩池。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交流修饰语,并选出最佳答案。(神奇)的五彩池。
二、围绕研读专题进行自主研读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出五彩池的神奇?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然后交流。
三、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师:通过同学的交流,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一起研读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从四个“有像”,通过排比句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四、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有的同学提出五彩池神奇还是因为五彩池的水神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吧!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根据自己对五彩池水成因问题进行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数量众多 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 五彩池(美丽、神奇)颜色多样 变化多端
第五篇: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彩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柱县临溪镇小学校幸坤珍
教学目标:
1、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五彩池》课件,三棱镜。
教学过程:
一、引出悬念,分析传说中的五彩池
1、用“我有朋友要开发五彩池,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广告”来引领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展示五彩池全景。
3、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勾画出写瑶池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它的特点。(一个;颜色只有五种)
二、讨论推敲,分析现实中的五彩池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中可以看出什么?(水池数量多,而且大
小不一)
2、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毽上的宝石),分析这个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
3、水池这么美,而大小各不相同,找出句子读一读。
分析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讨论:“不足”、“不过”、“就能”这些词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不足”是不到的意思,“不过”是只、仅仅的意思,这两个词分别说明水池的大与深,就是说在大大小小的水池中,最大的也不到一亩,水深的也仅仅只有一丈,说明水池不大,也不深。“就能”是就能够,小的水池只有吃饭用的菜碟那么大,水浅到只要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这么小这么浅的水池多么有趣啊!这些词更能形象地写出水池大小不同)。
4、池边是什么样的?池的形壮又是怎么样的?勾画句子读一读。分析排比句和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
5、水池的形状、大小、数量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三、溯本求源,分析五彩的原因
1、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找出有关的句子与传说中的“五彩池”的颜色相比较。
2、形成池水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1)师出示三棱镜折射阳光的实验。
(2)师分析讲解其成因。
(3)生自说池水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四、激情朗读,体会对五彩池的热爱
1、齐读全文。
(1)在读中咀嚼用词的准确、语句的优美、句法的整齐。
(2)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为五彩池设计广告。
五、作业练习,感受五彩池的美的写作特点
1、感情朗读课文。
2、观察校园里的花台,对其数量、形状、大小、栽种等情况作一细致描述。
附:板书设计
数量(多)
五彩池形状(奇)祖国山河美颜色(美)
原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