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华西中学 徐丽君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1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资料分析生物进化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以多媒体和展台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画思维导图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构建思维导图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2、说出生物数量虽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概述自然选择学生
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原鸡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
情感目标
1、想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数量变化的事实,提高环保意识
3、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始祖鸟是 进化到 的过渡类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二、展示图片,学生分析原鸡进化成各种新品种的过程。
学生分析原鸡进化成各种新品种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家养原鸡,产生不同变异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育
逐代定向选择,培育出不同新品种
人工选择结果:
原鸡-----新鸡品种(进化)
三、学生讲解新品种产生过程:
原鸡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后代,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将产蛋多的鸡保留下来,其他被淘汰,接下来这些产蛋较多的后代长大后经过人们的新一轮的选择,长时间的选择结果就是产蛋的鸡下蛋数量越来越多。
四、展示污染前桦尺蛾和污染后桦尺蛾的图片(讨论)
由学生指出,第一幅图片中哪种桦尺蛾容易被发现?原因是为什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幅图片中白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黑色容易被发现,因为桦尺蛾所在的树干是白色的,黑色的桦尺蛾比较明显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较少。
第二幅图中黑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白色容易被发现,因为桦尺蛾所在的树干是黑色的,工厂较多空气污染,树干变黑,白色的桦尺蛾比较明显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较少。
五、请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解释这两幅图:
学生总结,展台展示
学生进行解说后教师进行总结
桦尺蛾繁殖数量很多-------------------------过度繁殖,产生很多后代,这些数量庞大的后代中有不同的性状-----------遗传变异,有了这些后代后环境对这些不同性状的后代进行了选择,适应环境的生存了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了-------------------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结果:
原始桦尺蛾-------适应环境的桦尺蛾(进化)
引出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讲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是这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六、总结,由学生来做总结,
第二篇: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学_科_网]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Zxxk.com][:Zxxk.com]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科网]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Zxxk.com]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并板书。
多媒体:(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料内容)
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讨论题:
.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科网]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学生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学生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注:都是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的答复。
教师: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教师: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Z#xx#k.com]
学生:是。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
注:打开多媒体(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蝶、菜青虫、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
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学科网]
……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2、3、题。
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学|科|网]
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
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地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补充。[:学,科,网]
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一种鸟的捕食。
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
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这也许是是它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他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行的原因。[:学§科§网Z§X§X§k]
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
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课堂小结][:Zxxk.com]
教师: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第三篇: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技能目标
1.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小游戏“找蚯蚓”得出游戏的结果:有泥土的盒子里面的蚯蚓不容易找到,因为蚯蚓的颜色与泥土相近,从而得出保护色概念——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自然界中保护色是普遍存在的。
给大家展示有关保护色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人类利用保护色发明的一些仪器设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人类作战使用的迷彩服和潜水艇
保护色不仅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还能启迪我们人类的智慧,造福人类社会。动物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讲解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故事,然后思考分组讨论以下思考题 思考题:1.黑色桦尺蠖由少数逐渐变成多数主要是受什么影响?
2.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如果要使曼彻斯特地区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总结“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保护色不仅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还能启迪我们人类的智慧,造福人类社会。动物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请4个同学给全班做有关保护色形成的探究演示实验。(探究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1提出问题
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吗? 2作出假设
生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3制定实施计划
(1)准备一块面积小一点的彩色布料和3种颜色各10张的小纸片(2)请4个同学成为一组
(3)在桌子上展开布料,作为生物的“生活环境”(4)学生作为“捕食者”,小纸片作为“猎物”
(5)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把它拿出来放在另一只手里,然后继续转身,直到彩布上只剩下10张小纸片。(6)统计“幸存者”数目。
(7)假设“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且体色与自己的相同,取相应备用小纸片(8)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的(4)——(7),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4得出结论 动物的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课堂小结
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板书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二、桦尺蠖体色的改变
三、探究保护色的形成
四、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可遗传的变异 外因——环境的变化
第四篇:《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写写帮整理)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天竺中学 林玉振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该班学生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源信息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与教学有关的电脑平台,能够根据教学思路和要求,准确找到所需资源的位置。
2、学生学完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遗传和变异后,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很感兴趣,如“究竟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等相关问题,学生对这类有关“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原因”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认识,但还欠缺整体、科学、理性的认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作指导,“跨越式”生物教学旨在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为基础,以创新性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关健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本节课教学过程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学生自主阅读英国曼彻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真实事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二是学生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另外,在分析完曼彻斯特殊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变化的事例后,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几个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强化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习者特征分析:
(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 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启发思考
教师出示“恐龙灭绝”,“各品种鸡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树”三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三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震动,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思考问题,让他们就自己已有的知识贮量在脑海里形成雏形的解释,但并不要求即时做出回答,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二、桦尺蠖工业黑化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桦尺蠖的工业黑化事例,分析科学家的仿真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100年后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之后就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解释作出及时的评价和归纳。为以下的内容学习作好铺垫。
三、“保护色”的概念学习
在了解了“桦尺蠖工业黑化的原因”后,让学生观察“冬雷鸟”、“夏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保护色的仿生应用的拓展资料:军舰的色彩与斑马身上漂亮而雅致的条纹;迷彩服与蝴蝶的迷人色彩;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百叶窗样式与蝴蝶身上的鳞片。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相关的仿生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色不仅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还能启迪我们人类的智慧,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教师说明桦尺蠖工业黑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保护形成的过程,虽然不可能重现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感受这个过程。为了让实验能顺利完成,课前预先培训各小组长,让他们掌握实验操作要领,上课时作为小老师指导其他小组成员。首先引导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作出假设后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学生探究实验的实施情况及数字记录,并从中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结果,讨论交流并推测出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推测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对保护色形成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接着问:如果人们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让学生各抒已见,互相评论,但不一定形成统一的观点和做法。这样,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另外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人力资源,达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五、拓展阅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生分析判断:有些动物如某种蛾类幼虫的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并长有毒毛,很容易被食虫鸟发现,因此,这种具有与保护色不一致的体色是不利于它们生存的。你认为以上说法对吗?为什么。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性不仅仅是保护色。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阅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相关网页资料,该网页汇集了大量老师和学生搜集的图片和文本资料,界面友好,很具可读性。学生阅读时,教师提醒:你从资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得到了什么启示。这部分拓展阅读旨在告诉学生物适应环境除保护色外,还有警戒色、拟态等其它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适应,启示学生要学好本领充实自己,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同样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深刻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六、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华南虎和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各品种鸡的来源”,“狼的进化”和“特殊环境的昆虫”等资料,同时讨论交流“引入”的三个问题。师生总结归纳生物进化的原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七、拓展练习
写一篇小短文
提出问题:现代社会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身安全也有了保障。请推测:我们人类还会有重大的进化吗?将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呢?要求学生在V—class平台写一篇有关人类进化的小短文,师生在网上相互交流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深化促使生物进化的原因。
八、小结
师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强调促使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五篇: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 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 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 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 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 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 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学生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学生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注:都是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的答复。教师: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教师: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学生:是。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
注:打开多媒体课件(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蝶、菜青虫、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2、3、题。
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
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 与变异是基础。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地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补充。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一种鸟的捕食。
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
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这也许是是它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他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行的原因。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