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2.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教学难点
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西气东输线路
(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
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部分? 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
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 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2.管道运输的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昼夜不停运输等。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达到上海。全长4200千米。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郑州、南京、上海。沿途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个;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山西、河南、安徽三个;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江苏、上海两个。
4.该工程的西段大致与古代的丝绸之路相接近,存在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经过新疆的绿洲,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有灌溉农业区,经过黄土高原地区,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板书: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的22%,但为什么却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呢?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重点讨论一方面原因,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1.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4.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图后回答。课件展示:
课本P89图5.2,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提供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引导读图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具体情况)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我国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西气东输势在必行。
板书: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图。(学生读图分析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何在?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然气开采、储运所需的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等缺点,使得其大规模开发一般比石油晚,但因其优点突出,所以大规模开发后,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会稳步上升。它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板书: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课件展示:
材料一:大庆油田7年内拟年均减产7%以延长油田经营寿命
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占国内石油产量约1/3的中国最大石油基地——大庆油田,今后7年内计划年均削减产量约7%,到2010年,原油产量降到3000万吨级水平。
这意味着,这个在中国石油开采领域长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超级油田,其原油年生产能力将比2003年减少1000多万吨。据黑龙江省大庆市市长盖如垠透露,到2020年,大庆原油年产量预计将下降到2000万吨。
大庆油田的减产计划表明,这个30年来承担着中国石油供给最重要历史使命的“石油储备”,在现有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条件下,其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已所剩无几,面临枯竭。
大庆油田管理局和黑龙江省政府希望,通过减产计划,可以延长油田的经营寿命,为研究后续的全新采油技术和在它的外围寻找新的油气资源赢得时间。
材料二: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西部天然气产量近几年有较快的增长。从1990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2001年的185.79亿立方米,占我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由47.4%增加到61.2%。但总体看来,西部天然气勘探、开发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和可供能力增长潜势较大。根据各含油气盆地的天然气资源现状及开采程度,预计未来20年,西部地区的天然气产量还将上升,到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西部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将分别达到440亿立方米、680亿立方米、730亿立方米和770亿立方米。以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川渝)四川盆地为最主要产气区。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我国东西部油气资源发展前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教师归纳后总结)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东北和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但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主要产气区有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川渝)四川盆地。
课堂小结
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工程的一件大事。我们从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能源分布和开发大势等方面入手,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原因。相信跨区域资源调配一定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篇: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课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影响
(选自:人教版高二上册地理必修3 第五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知识与技能
识记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掌握资源跨区域的原因(必要性)以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其他工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此事例的掌握,结合事例分析其他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解一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影响,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工程,实施这些工程的原因和影响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学习,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都可以用来借鉴。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
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知识,要求我们识记有哪些线路,起点和终点在哪。(希望学生尽可能的掌握各线路经过的省区和地形区)。
二、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呢,也就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存在富集区与贫乏区;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需求与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即影响)
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即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
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1、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分析(1)、对输出地区
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对输入地区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 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输出地
①加快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 增加了就业机会; ③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2)、输入地
①缓解了能源紧缺的状况,②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④改善了大气环境(针对清洁能源来讲)。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讲解资源跨区域的必要性和影响,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举一反三,相互理解,并且熟练的应用。【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进而培养其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能够借西气东输工程的知识,分析其他几项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三篇:【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2·山东潍坊一模)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最多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图甲)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完成第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第3~4题。
3.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 B.c、b、a C.c、a、b D.b、c、a 4.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
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第5~6题。
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读“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巴基斯坦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印度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发展航运 C.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8.该工程早期由于系统不完善,极易产生()A.印度河断流
B.沿线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9.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 ②西部人口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生产和外运的需要 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⑤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读图,完成第10~11题。
345-
第四篇: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 Word版含答案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东北多,西北少 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 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答案】 D 【解析】 我国天然气分布不均,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2.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答案】 B 【解析】 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了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3.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答案】 B 【解析】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储量不足,所以需要建设“西气东输”工程.4.下图为西气东输一期干线管道走向示意图,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西气东输干线管道()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A.穿过三大高原 B.途经四大气候区
C.跨越三大河流 D.跨过三级阶梯 【答案】 C 【解析】 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穿越了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跨越第二、第三级阶梯;沿途有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经过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跨越黄河、淮河、长江.5.有关“西气东输”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能源地域分布不均
②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它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为基础,以黄河三角洲为目标市场
③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④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读下面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6~7题.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6.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答案】 A 【解析】 新疆以西为中亚地区,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7.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答案】 C 【解析】 东部地区通过利用输送来的天然气,减少污染大的煤炭资源的消耗,达到减排降污的目的.下图中的图甲和图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8~9题.8.结合两图的资源特点,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A.图甲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图乙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B.图甲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图乙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C.图甲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图乙主要开发核能 D.图甲主要开发煤炭资源,图乙主要开发核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甲、乙分别为新疆和“长三角”地区.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很少,又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主要开发核能.9.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乙到图甲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图甲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 C.图乙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
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答案】 B 【解析】 图甲的荒漠化非常严重,防治措施是退耕还草,但不提倡大量植树造林,因为新疆处于内陆,常年干旱,不能满足大量树木生长的水分需求.(2013·大同模拟)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0~12题.10.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11.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1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答案】 A 【解析】 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二、综合题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材料三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A.波斯湾沿岸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B.塞拉利昂海域沿岸 C.额尔齐斯河沿岸 D.里海沿岸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5)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案】(1)D(2)河西走廊 地势平坦
(3)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4)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5)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区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14.阅读下面西气东输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材料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4200千米左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市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由东向西途经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气东输中一线工程“西气”主要来源于________盆地.“东输”的重点是________.(3)写出两个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________、________.(4)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双选)()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播撒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答案】(1)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南疆(2)塔里木 上海市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3)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4)AB(5)①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②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等.(6)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发展.【解析】 本题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线路图及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对相关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及沿线自然环境特点,西气东输是对东、西部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影响.第(1)题,考查沿线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即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南疆.第(2)题,结合材料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我国西部油气丰富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任选两个填写.第(4)题,C项的做法违反自然规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项人工降雨的前提是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西北内陆干旱,在大的范围内不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第(5)题,注意题目界定的范围是经济发展与环保两方面的内容.第(6)题,对西部而言,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转变为经济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能拓展阅读
南水北调要统筹考虑南北方水资源的分配
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南北方水资源需求形势看,南水北调势在必行.但是南水北调如何运作?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如何分配?需要统筹考虑.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干旱历史来看,两个地区之间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总的来说,5~9月长江水量丰富,季节调水不会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产生影响.其他月份长江的流量正常或偏多时,适度的调水也不会对长江中下游产生重大影响.问题是当北方黄河与淮河流域干旱,长江中下游也是枯水年时(如1978~1979年),我们将面临两难的局面.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后,1999年初的异常低水位,即是长江洪枯水情向两极发展的表现.人类活动导致洪水水位显著偏高,枯水时水位异常偏低.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已对枯季入海流量产生显著的影响,直接后果是长江河口海水入侵的频率与强度都在加大.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应注意下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1.南水北调应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对长江入海流量的影响,保证必要的入海流量.据中国科学院的咨询报告,在仅占全国土地面积1%的长江三角洲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15.1%,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7%.在北方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国外某些媒介亦已把长江作为我国的生命线.显然,确保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南水北调的前提条件,这一提法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解决北方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而是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开展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2.即使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北方流域也应把解决本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长远立足点放在本流域.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会遇到长江、黄河、淮海与海河同时干旱缺水的局面,随着未来水资源需求的继续上升,这种问题将日益严重.其实,即使是可从长江调出部分水量,对于北方的干旱也是杯水车薪.其次,正如原水电部部长汪恕诚所指出,我国用水浪费严重,要把节水作为全社会的努力目标.不论在我国还是从全球规模来说,农业灌溉用水在水资源问题的利用中占主导地位.发展节水农业及其他产业才是解决本地水资源短缺的长远与根本的对策.不能把解决本地水资源的所有期望都寄托于长江之水.3.南水北调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是单纯为了满足黄、淮、海流域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目前现状是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如不以节水与治理环境污染为本,多调入清水即意味着多排出污水,进一步恶化区域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份文件指出,人类往往强调人对水的需求,而忽视了大自然在维持其自然生态系统时对水的最基本需求.南水北调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解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燃眉之急的同时,帮助这些区域改善与恢复地表、地下及沿海的水环境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这才是南水北调的长远与根本目标.但是,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本流域的努力,本流域体系的综合管理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4.水资源分配将在未来地方与地方利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利益出发,协调好地区之间的利益.慎重考虑干旱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工农业项目问题,要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高效有利的地区.地理学习
第五篇:《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这说明要求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学习的铺垫,只有先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才能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一课时也是之前必修1和2所学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其它区域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3.学生运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尝试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教学难点】
1.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它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进行分析。【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必修2影响农业
区位因素
1.引导学生读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其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并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和干湿区图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2.探究活动: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小结:(P61图4.2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渡:光热是植物物质形成的最基本因素,纬度不同,作物的分布也不同,除热量条件外,作物生长还必须有水分,光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还需要灌溉水源,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及分布?
(设问转折)除了气候和水源对农业生产有影响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产?
1.出示幻灯片:东北地区地形图(问题情境)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同样也有影响,请同学读P61 图4.3 东北地区的地形,思考:(1)东北地区有哪几种地形?分布有何特征?(2)不同地形对东北地区农业分布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引入学习主题。
1.思考回答,并根据位置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纬度高,近海——
温带季风气候)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热量对农业
生产的具体影响。
3.读图找出东北地区主要河流,得
出灌溉水源较充足。
学生通过读图,明确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为下面的分析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解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1.学生活动:请学生上黑板指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称;以及
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先通过读图获得现状信息,后对现状进行相关联系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2.小结:(1)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平原、最大的天然林区和优质的草场);(2)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3.设问:土壤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农业生产哪一方面?(小结):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过渡: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地区内部的地形也是有所差异的。那么,除了地形它内部的气候有没有差异呢?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读课本P62-63图4.4和4.5,回答:(1)东北地区内部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对比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东坡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试着分析原因?
2.思考回答。(土壤肥沃,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仔细观察图4.4,回答问题。
读图4.5,通过对比得出地形对热量
和降水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信息表达能力
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依赖性,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如何安排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
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一、地理条件
1、范围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3)土壤
3、社会、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