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二:0的认识教学设计
信息窗二:
课题:快乐的课堂(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9、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2、借助生活经验。从学生感兴的生活、问题情景入手。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0,0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表示的含义,表示起点和分界线。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苹果树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表示愿意去,兴趣高涨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看苹果模型,观察模型上面有什么 1、2、3、4、5、6、7、8、9、10十个数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以积极地热情投入数学游戏中去 进行摘苹果
摘大的,摘小的…….最后 树上没有了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投入问题思考中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交流想法: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像这种一个也没有,我们用数字0 表示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交流想法: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表示?“你在哪儿看到0?”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说出哪些地方见到过0 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并说出格表示什么意思 2、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按顺序排队:1、2、3、4、5、6、7、8、9、10 并读一读 3、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观察0的字形,在田字格练习写0 写完后交流订正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 7()()()()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题:1、2、3、4、5、6、7 2题:10、9、8、7、6、5、4、3
3、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充分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4、自主练习的第3题。
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
让学生独立完成明确题意后。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自主评价
谈各自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信息窗四:快乐课堂
——0的认识
0 表示没有
表示从0开始 表示刻度
写法: 教学反思:
第二篇: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三小数连乘教学设计
科目
第一单元 三峡工程
(一)——小数乘法
信息窗三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2.会根据具体情况用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自己的类推能力,培养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值。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过渡语:从2006年9月20日22时开始,三峡大坝告别135米运行水位,正式实施156米蓄水.蓄水至一百五十六米后,三峡工程的发电,通航,防洪三大功能将全面发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主题图中给我们的信息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靠每个同学自己的努力,你们有信心吗?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下面我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学习新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11页的内容,比一比哪个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认真观察课本11页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要运费多少元
第一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
3.现在,如果是你来付钱,需要付多少钱呢?为什么? 收现款时,通常只算到(“ ”),所以把19.71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
4.观察以上算式思考: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5.独立小结:在计算小数连乘时,一般是按()顺序运算;在计算小数乘加、乘减运算时,一般是先算(),后算()。科目
(二)自学检测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2题(写到学案上),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吗?)
四、后教环节
(一)更正
1.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2.学生同桌对改,对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根据正确答案,组内交流一对一对改,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二)讨论(议一议)
1.请学生来介绍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与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等方面有什么联系?(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师点拨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1)在计算小数连乘的时候,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2)在计算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计算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4.在第2题讲解中全班交流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师点拨: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十分位,得数保留二位小数,是精确到百分位……。
五、训练环节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完成课本13-14页第5、9、12题(写到学案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对出现的错误先由小组帮助改正,再有疑问老师讲解。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六下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信息窗2:合理选用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0-77页。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四个统计表,分别是第26届、第27届、第28届、第29届部分国家奥运会奖牌榜.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这一问题,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记得我们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吗?学生回答: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
谈话:是的,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以夺取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骄人成绩,登上了奖牌榜首位,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感到怎样?学生回答:骄傲和自豪。
谈话:大家想知道前几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设计意图】信息窗选择奥运题材,以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为契机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操,一方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信息。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提出问题学生观察信息图: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有计算方面的,有统计方面的)
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比如说,可以由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来描述我国在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情况,你认为怎样选择合适呢?(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二)分析问题
谈话: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
用统计表描述我国在第26-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第29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奥获奖情况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26-29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
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第29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交流,将问题分为三类: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的问题、用折线统计图描述的问题、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明白: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数学探索的必要环节。在分析问题的环节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的把问题分类,梳理出不同统计图的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解决问题
谈话: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除了描述数据外,主要是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判断,请你仔细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那些问题分别反映了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学生根据特点,将问题梳理分类。)打开书本,第70-72页,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独立的解答出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完成统计图)
【设计意图】由于运用不同的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旧知识,所以在本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自主进行知识的梳理,不断的完善内在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道题是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题目。练习时,应把重点放在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上。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图,然后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布置作业:搜集不同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选择,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表,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谈话: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鼓励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回顾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自主练习2
1、出示统计表
谈话:通过观察,你认为用那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明确要突出数量多少的比较,选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2、出示扇形统计图
谈话:如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西式快餐的消费者的年龄情况,你能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然后在与前面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自主练习3 出示统计图
谈话:通过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你能获得那些信息?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全国耕地面积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谈话: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接受,也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和理念的培养。通过观察统计图,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种信息,了解社会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查阅查阅资料的作业吗?谁能说一说,造成耕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相互交流)
二、巩固练习:
师: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得到哪些数据?从哪幅图中得到的?
谈话:(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各洲人口的情况怎么样?你能得到哪些有关世界人口情况的结论?从哪幅图得到的?请你根据图片中的有关数据制作有关的世界人口情况的统计图。
(学生自己展示制作的统计图,并说明统计图所表达的不同的含意)从同学们制作的这三种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问题选择的统计图也不一定相同。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不同的问题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达到我们不同的目的。
三、拓展应用 谈话: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些“不同”的统计图,想不想看一看?
(一)出示统计图
谈话:这些统计图和我们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实际上,他们都是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这些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学生先观察,再思考,然后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现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现实性很强,观察后再交流,使统计的知识与社会现状相结合,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展了视野。
(二)这是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地球陆地面积分布情况,也是现实性很强的社会素材。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欣赏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优越性。之后,可以结合内容适当延伸,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关注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24、25、2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
独立完成或小组内完成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2.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展示方法,交流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呢!表示有兴趣愿意帮助妈妈
独立思考帮助妈妈的方法,集体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各抒意见
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理解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教师板书: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并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板书: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想一想,分一分: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六、完善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自主评价
谈各自收获及其这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
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分。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陈静
第五篇: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上下、前后、左右”不同方位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趣味绘画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你都玩过什么游戏?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游戏。
一、拍手游戏,初步感知 1.出示情境图:
提问: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
引导:两个小朋友在玩拍手游戏,游戏的名字是“二人击掌对口令”,你们想玩吗?
提出游戏规则:(1)猜拳决定发令者;(2)发令者发出口令,两人一起做拍手游戏。(3)游戏做两轮。
学生同位合作做游戏
提问:刚才在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方位词?引出上下、前后、左右,板书课题(认识位置)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孩子在游戏初步感受“上下、左右、前后”。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提问:你对上下、前后、左右是怎么认识的?
要求:选择一组方位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要求说清楚你的想法。
2.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个物体,因为标准不同,位置也不同,所以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先定标准。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来进一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趣味游戏,加深巩固 1.揭秘游戏
出示秘密板,引导提出问题并揭开谜底,让学生用方位词来描述小动物的位置。2.排队游戏
将谜底中的小动物排排队,用什么方位词合适?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进行运用。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四、联系实际,理解应用
1.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上下、前后、左右? 学生交流
2.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好朋友。
3.画一画。
(3)在小鸟的右边画一个太阳,在兔子的右边、乌龟的左边画两个蘑菇。4.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自由创作一幅画。(机动)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上下、前后、左右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谁能帮帮他?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总结提升:今天我们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贴一贴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其实这些知识藏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希望你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