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成武县张楼中学:许秋荣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包括“九一八事变”“不朽的民族战歌”“西安事变”三部分内容。“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危险的开端,“不朽的民族战歌”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揭开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在本单元及本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中考考查重点知识点。
二、课程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是中华民族危险的开端,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主题。(3)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述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音像资料,直观全面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2)发动学生讲述有关东北抗日斗争中的英雄事迹。
(3)通过问题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3)、通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杨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博大胸襟。
四、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五、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导学、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松花江上》视频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离开家乡开始流浪?再结合导学部分,展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照片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学生看视频了解九一八事变。
2、展示史料,理解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的开端。
3、展示材料分析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并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认识到局势严重性。
4、通过图片展示日军的暴行,介绍东北人民和东北军的抗敌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5、展示“华北危急形势图”,介绍东北三省沦亡后日军策划进攻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各界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引入“不朽的民族战歌”。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1、展示各界抗日救亡运动图片,引出《义勇军进行曲》。
2、让学生自主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及影响。
3、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三)西安事变
1、播放西安事变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2、设计讨论问题“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3、展示“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形势”,为学生介绍各政治派别的观点并引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4、鼓励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出发点是为了民族利益。
5、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并归纳关键词:关键、初步形成、预示了。
八、课堂小结:先找学生来总结本课内容,然后展示板书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巩固知识。
九、巩固练习
第二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教学设计
(按PCK核心成分组织的教学设计)
学校: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
作者:骆洲
联系电话:***
一、解读教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上过二战和经济危机相关内容,已清楚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战争的策源地,为本节内容已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本课时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主题,叙述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侵华事件和所犯下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史实。核心知识都是围绕“最危险的时候”所展开的,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最危险”表现在哪里?课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分析学情:
对于本课的标题,学生已经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一句歌词,对于本节课的历史背景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学习内容也比较少,又配有大量的图片,所以学生掌握并理解知识的难度应该并不会高。
三、简化目标:
我认为本课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最后一部分对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歪曲事实,标榜行径的描述,因为这部分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也容易引导学生要勿忘历史,正视历史,但却不能牢记仇恨。在这堂课中我最关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叙述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侵华事件和所犯下的罪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亡国灭族的危难时刻。
四、增删内容:
增加的内容:
1、出示了1927年7月,田中义一在《田中奏折》的一段话,让学生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对华发动战争已是蓄谋已久的,经济危机只是导火索而已。
2、增加了对轰炸重庆、潘家峪惨案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侵华事件的先后顺序。
五、评价工具:
对于知识目标的落实,更多采用课堂作业的形式,检测的过程有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两种形式,检测结果的评价有生生互评,师生共评两种方式。对于情感目标的落实,主要采用学生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进行,由老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六、思路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叫认清敌人。这部分主要让学生清楚危险是由谁带来的?为什么敌人要给我们带来危险?为第二部分直面危险做一个铺垫。
第二部分叫直面危险。这部分主要通过图片、文字材料的描述让学生深刻感受“最危险的时候”。
第三部分叫吐露真情。在认识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和右翼分子歪曲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环节设计: 新课导入:
出示课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国歌 师:是的。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的一句歌词。那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前预习的作业,那么,现在大家能告诉老师它的词曲作者和创作时间吗? 生:作词田汉、作曲聂耳、创作时间1935年
师:是的。1935年正值中华民族一段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在中华民族最受压迫时求得解放,激励全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一种时代的呼唤。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敌人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课的第一部分《认清敌人》。教学过程:
(一)《认清敌人》
出示练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同桌互助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者,将为所在大组争得1分。出示练习:略(见附)
(练习完成之后,即时进行反馈,反馈的结果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于难点的地方,老师进行一定地讲解。)
承接: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时候爆发了,然而这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殖民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险。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二部分《直面危险》
(二)《直面危险》
练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P113—115,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第1—3小题,完成之后,相邻两组的同学互批。练习全对的同学能为所在大组加分,每人次1分。出示练习:略(见附)
(练习完成之后,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即时进行反馈,反馈的结果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出示练习:略(见附)
(练习完成之后,即时进行反馈。对于难点的地方,老师进行一定地讲解。)
承接:国土沦丧、同胞惨死,这无一不证明中华民族的确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然而面对过去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某一些日本人却在极力地标榜自己的行径,企图为自己的罪行寻找借口。出示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的有关内容。
承接:对于日本侵华时期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事实的标榜行径,你又该如何正视历史,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呢?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三部分《吐露真情》
(三)《吐露真情》 出示练习:略(见附)
师: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这是生者对后人的承诺。我们纪念死去的冤魂,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不幸;我们纪念死去的亡灵,更为了整个人类永久的安宁。
附: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课堂作业
课程标准:
3-1-4 叙述抗日战争的历程。教学目标:
1、能自己的话说出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结果。
2、能列举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的滔天大罪。
3、能结合相关事件,尝试正视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一、课前预热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你通过网络或书籍的查阅知道它的词曲作者和创作时间。
二、课堂演练
第一部分:认清敌人
练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同桌互助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者,将为所在大组争得1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摘自《义勇军进行曲》
1、当时歌词中的“敌人”指的是谁?
2、你能说说“这个敌人”在19世纪末对我们犯下了什么罪行吗? .....
3、结合相关链接,谈谈“这个敌人”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对我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
相关链接:
材料一:1927年7月,田中义一在《田中奏折》中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民不聊生。
第二部分:直面危险
练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P113—115,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第1—3小题,完成之后,相邻两组的同学互批。练习全对的同学能为所在大组加分,每人次1分。
日军开进沈阳
①
我军在卢沟桥抵抗日军
②
杀人游戏 ③
因窒息而死的重庆市民 日军用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
④ ⑤
1、结合课本,请判断出相关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潘家峪惨案
⑥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请对以上六幅图片进行排序。
温馨提示:1941年6月5日夜,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的“地毯式”反复轰炸;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乘着黎明前的黑暗,把潘家峪紧紧包围起来。
3、结合右图,请思考上述序号为①②③的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个地方,写出相应的字母即可。
温馨提示:A地是辽宁省省会;B地是我国现在的首都;C地是江苏省省会。
4、结合课文中的六个事件和相关链接,请你谈谈日本法西斯在侵略的过程中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吐露真情
练习要求:没有字数要求,只求真心诚意。你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吐露真情,也可以在课后@老师的微博。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434295134
对遭受奴役的同胞我想说:
对罪行累累的敌人我想说:
对歪曲事实的右翼分子我想说:
对此刻的自己我想说:
第三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反思(范文)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节课是我参加六校同课异构的一堂公开课,课后通过自己的反思以及与组内老师的交流,我发现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和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本堂课较为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课堂结构完整。
2、教师讲课比较到位,本课三块主要内容层层展开,环环相扣,过渡比较自然,给人以一个完整流畅的感觉。
3、教师围绕本课纲目而展开的相关材料比较贴切。如:用《田中奏折》说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用蒋介石说话的相关材料证明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用日本在中国东北烧杀抢掠的图片渲染侵华日军的残忍凶暴;用漫画的形式勾勒了亲日派何应钦、日本、美国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4、教师讲课的语言基本到位,比较有感染力,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特别是学生跟唱国歌这一环节)设计问题比较科学,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较为清晰。
5、本课的课件制作比较到位:条目较清楚,资料较丰富,地图较形象,漫画较生动。
二、本堂课明显的几个不足之处及改进方面:
1、教师上课完全可以更加自信一些,声音更加高亢洪亮一些,这对于上本课这样一堂爱国主义的内容来说会更加有感染力。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练、优美。教师完全可以更加熟悉自己设计的教案上的丰富优美的语言,这样会更加打动人心,会使整堂课更加上一个层次。
3、本节课上的过程中跟学生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客观原因是当时是把两个班将近有一百多号学生放一起上了,学生太多,课堂纪律不好调控,再者,不是自己的学生,问什么都不回答,后面回答的学生我听不见,我讲的学生估计也听不见,主观上,作为年轻老师,经验不足,课堂调控能力不足,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弱,看见那么多学生那么多老师心里就怯场了,导致这堂课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还得多多锻炼自己,多向老教师学习。
第四篇: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内容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经,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二、教材分析
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更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西安事变使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此,本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
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集体朗读,单元提示,对本单元有个整体印象:局部危机—局部抗战;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世界形势。
教师导入,本节课学习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局部危机—局部抗战 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
本目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1、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精心准备、阴谋大规模侵华的开端。
2、师生一起学习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点、中方反映(国民党政府、东北人民、东北军)、结果。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北大营 人物:日本关东军 事件:九一八事件
特点: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 中方反映:
国民政府蒋介石:绝对不抵抗 东北军民:坚决抵抗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同胞成亡国奴。
3、材料分析课后习题《九一八小调》了解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并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它要这么做?(蒋介石政权采取了不抵抗的方针)
▲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东北三省沦亡,将东北三千万同胞置于日本的铁蹄之下,受尽了凌辱、欺压、被残忍杀戮!)
▲教师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大中城市沦亡的时间,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本目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
1、首先,师生一起学习第二部分,明确《义勇军进行曲》产生背景(原因)、时间、作者、影响(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背景: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原因:以爱国激情,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创作出反映民族救亡心声的作品。时间:1935年5月 作者:聂耳
创作过程:聂耳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
历史意义: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面前不屈的抗争精神。
2、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介绍该歌曲产生过程和影响
“同学们,你们听了和唱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问学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三、西安事变
本目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 环节一:观看视频《西安事变》,阅读课文,明确西安事变时间、人物、事件、结果、意义。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事件:西安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被释放 环节二:观看视频《西安事变》
思考: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原因: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救亡运动。
2、东北军被调去陕北打内战,张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介石拒绝。
环节三: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提示: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不利抗战大局,有利日本于进一步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大于国内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的转变,形成一致对外的好形势。环节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并能阐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环节四:拓展延伸
西安事变最后是和平解决了,但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有功之臣——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却是不幸的。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表现了他的大义,而蒋介石却扣押了他,张学良将军从此遭终身监禁,留下了“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和世人深深的遗憾。杨虎城将军也遭国民党逮捕,于全国解放前夕在重庆惨遭杀害。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你们,应该怎样理解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这一举动?我们又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学生讨论)
四、本课小结:(板书设计)
1.师生共同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的开端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北大营 人物:日本关东军 事件:九一八事件
特点: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 中方反映:
国民政府蒋介石:绝对不抵抗 东北军民:坚决抵抗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同胞成亡国奴。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创作背景: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原因:以爱国激情,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创作出反映民族救亡心声的作品。创作过程:聂耳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
历史意义: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面前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西安事变(1936.12.12)
——揭开抗日救亡新篇章
事变原因: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救亡运动。
2、东北军被调去陕北打内战,张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介石拒绝。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事件:西安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被释放 和平解决原因: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从形式上统一再次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不利抗战大局,有利日本于进一步侵略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的转变,形成一致对外的好形势。
五、课堂练习:视时间情况安排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逼蒋抗日B、外置蒋介石,消灭国民党C、要求蒋介石放弃领导权D、弃暗投明,投奔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以全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全民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3、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一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思考:
不朽的民族战歌是《 》,曲作者,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吹响抗日的号角。最早组织义勇军抵抗日军的地区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请回答:(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令有何感想?说说看。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
2、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首先攻占了,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开始的标志是。3、20世纪30年代,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是。
4、不朽的民族战歌是《 》,曲作者,影响。
5、《 义勇军进行曲》吹响抗日的号角。最早组织义勇军抵抗日军的地区是。
6、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8、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9、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主张是。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右图照片中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纪念馆,建筑的外型设计成台历,可以看到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这座建筑所在地是()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沈阳
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逼蒋抗日B、外置蒋介石,消灭国民党C、要求蒋介石放弃领导权D、弃暗投明,投奔共产党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以全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全民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5、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白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
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一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第五篇: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授课人:林宗付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地点:梯形教室 班级:初二(1)班
【内容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经,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二、教材分析
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更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西安事变使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此,本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
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集体朗读,单元提示,对本单元有个整体印象:局部危机—局部抗战;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世界形势。
教师导入,本节课学习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局部危机—局部抗战 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
本目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1、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精心准备、阴谋大规模侵华的开端。
2、师生一起学习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点、中方反映(国民党政府、东北人民、东北军)、结果。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北大营 人物:日本关东军 事件:九一八事件
特点: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 中方反映:
国民政府蒋介石:绝对不抵抗 东北军民:坚决抵抗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同胞成亡国奴。
3、材料分析课后习题《九一八小调》了解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并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它要这么做?(蒋介石政权采取了不抵抗的方针)
▲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东北三省沦亡,将东北三千万同胞置于日本的铁蹄之下,受尽了凌辱、欺压、被残忍杀戮!)
▲教师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大中城市沦亡的时间,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本目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
1、首先,师生一起学习第二部分,明确《义勇军进行曲》产生背景(原因)、时间、作者、影响(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背景: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原因:以爱国激情,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创作出反映民族救亡心声的作品。时间:1935年5月 作者:聂耳
创作过程:聂耳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
历史意义: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面前不屈的抗争精神。
2、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介绍该歌曲产生过程和影响
“同学们,你们听了和唱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问学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三、西安事变
本目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 环节一:观看视频《西安事变》,阅读课文,明确西安事变时间、人物、事件、结果、意义。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事件:西安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被释放 环节二:观看视频《西安事变》
思考: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原因: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救亡运动。
2、东北军被调去陕北打内战,张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介石拒绝。
环节三: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提示: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不利抗战大局,有利日本于进一步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大于国内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的转变,形成一致对外的好形势。环节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并能阐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环节四:拓展延伸
西安事变最后是和平解决了,但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有功之臣——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却是不幸的。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表现了他的大义,而蒋介石却扣押了他,张学良将军从此遭终身监禁,留下了“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和世人深深的遗憾。杨虎城将军也遭国民党逮捕,于全国解放前夕在重庆惨遭杀害。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你们,应该怎样理解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这一举动?我们又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学生讨论)
四、本课小结:(板书设计)
1.师生共同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的开端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北大营 人物:日本关东军 事件:九一八事件
特点: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 中方反映:
国民政府蒋介石:绝对不抵抗 东北军民:坚决抵抗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同胞成亡国奴。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创作背景: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原因:以爱国激情,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创作出反映民族救亡心声的作品。创作过程:聂耳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
历史意义: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面前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西安事变(1936.12.12)
——揭开抗日救亡新篇章
事变原因: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救亡运动。
2、东北军被调去陕北打内战,张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介石拒绝。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事件:西安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被释放 和平解决原因: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从形式上统一再次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不利抗战大局,有利日本于进一步侵略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的转变,形成一致对外的好形势。
五、课堂练习:视时间情况安排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逼蒋抗日B、处置蒋介石,消灭国民党C、要求蒋介石放弃领导权D、弃暗投明,投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以全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全民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3、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一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5、不朽的民族战歌是《 》,曲作者,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吹响抗日的号角。最早组织义勇军抵抗日军的地区是。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请回答:
(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令有何感想?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