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子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一:
翻转课堂子课题选题指南
(一)宏观类
1、基于县域的翻转课堂整体推进研究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校制度创新研究
3、翻转课堂教学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4、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5、翻转课堂理念与教师的培训范式转换研究
6、翻转课堂的目标设计研究
7、翻转课堂的内容设计研究
8、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9、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10、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11、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13、翻转课堂与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14、翻转课堂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研究
1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1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17、基于课程综合化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8、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机制研究
19、“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共生机制研究 20、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导学案”设计研究
21、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学科教学的微视频制作研究
22、翻转课堂与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23、翻转课堂与英才教育研究
24、翻转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二、学科类
初中(高中)数学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学习目标的个性化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学习内容选择研究
4、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微视频设计研究
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 评价机制研究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研究
7、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数学 数学微课程教学法研究 初中(高中)化学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学习目标的个性化研究
4、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学习内容选择研究
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微视频设计研究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评价机制研究
7、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研究
8、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化学微课程教学法研究
初中(高中)物理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 学习目标的个性化研究
4、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 学习内容选择研究
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数学微视频设计研究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评价机制研究
7、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研究
8、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物理微课程教学法研究 初中(高中)地理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学习目标的个性化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 学习内容选择研究
4、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数学微视频设计研究
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评价机制研究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研究
7、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法研究 初中(高中)历史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 学习目标的个性化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 学习内容选择研究
4、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数学微视频设计研究
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评价机制研究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研究
7、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历史微课程教学法研究 初中(高中)语文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 学习目标的个性化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 学习内容选择研究
4、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数学微视频设计研究
5、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评价机制研究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研究
7、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法研究
第二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2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
课题选题指南
一、重大招标课题选题指南
(一)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山东省203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
山东省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研究(2016—2025年)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山东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支持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山东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二)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重大招标课题 学校体育过程评价体系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三)教育招生考试专项重大招标课题 山东省高考改革的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
山东省教育考试网上评卷质量监控模型与安全认证技术研究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信息安全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研究
(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
区域推进中小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专项课题选题指南
(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和人才库建设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段衔接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列化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潜在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研究 鲁、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提升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机制研究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运作机制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整合研究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体系研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专项
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研究 创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研究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累积与转化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门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校、政、企、资”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公益(社会)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机制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设计与发展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与能力测评体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研究 大学生创业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三)教育扶贫专项
革命老区教育针对性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教育精准扶贫案例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结构性浪费治理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状况测评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 贫困(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政府服务创新的贫困(欠发达)地区学师资均衡配置研究 薄弱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研究
乡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政策与路径创新研究 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研究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设研究 高校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研究
(四)教育招生考试专项
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面向未来的招生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教育考试题库建设的机考系统开发研究 教育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考生身份认证技术与试卷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招生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网上评卷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平台的考试改革研究 试卷安全管理综合改革研究
视频监控技术在考试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信号作弊防控技术研究 春季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定位、内容和评价方式研究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校招生录取的方式研究 体育生高考招考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艺考生高考招考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五)外语教育教学专项
中西文化课程建设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外语基础、行业、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 “双师型”和“双师素质型”外语教师的发展策略 在线课程对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机制的应用研究 在线课程在英语教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主干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在线开发与应用研究 不同版本高等学校英语数字化教材比较研究 基于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外语教学协同创新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英语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ESP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式学习方式(PBL)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慕课/微课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对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 测试(竞赛)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 高职高专英语在线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职业英语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 小班化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六)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 校园足球夏令营组织管理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的管理机制研究 学校运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中小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及管理研究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研究 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中小学体育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研究 中小学体育中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研究
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
山东省中小学校美育兼职教师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审美教育学科渗透研究
大中小学贯通的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高等学校在中小学建立美育基地案例研究 农村中小学校美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美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七)职业教育有效教学专项
职业教育教学效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有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教师发展与职业教育教学效能提升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有效教学融合研究
数字化学习对职业教育教学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中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中慕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中微课制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效能提升研究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效能提升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中“做学教合一”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创客理念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职业院校创新教学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测评理论与实践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分层教学效能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研究
模拟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创新研究 现代职教体系学段贯通培养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课堂管理效能提升研究
职业院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途径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的模式案例研究
职业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课程对接的实效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创新研究
教学工作室在职业教育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效能提升研究
三、重点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选题指南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山东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 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学校组织变革及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研究 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研究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山东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学前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机制研究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
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等院校分类发展研究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研究 随迁子女升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迁子女升学体制机制变革研究
(二)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的要素、结构、机制的分析研究 山东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研究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际比较研究研究
学校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市县级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研究
(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跟踪研究 山东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涵与路径研究 山东省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综合改革的典型案例研究 省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研究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山东省德育工作特色研究 学生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改进研究 不同学段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大中小学学校德育综合改革研究 学校德育课程整合研究
区域推进学校德育与数学、科学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研究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中小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招生考试改革背景下德育评价改革研究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 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与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研究
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监测与心理辅导介入机制研究 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信息化语境下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创新使用研究 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案例研究
(五)课程与教学研究 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区域、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
基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 协同教学和教研创新研究
“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策略优化研究 特殊教育个别化教学典型案例研究 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研究 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研究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特殊教育融通课程建设研究 游戏化、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研究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模式创新研究 普通高中个性化课程建设研究
普通高中大学先修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教普教课程融合贯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衔接研究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国外优质职教课程资源的本土化开发应用研究
中高职校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支撑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研究 高等院校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研究 高等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六)教育评价与监测研究 山东省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研究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小学学校效能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师、校长绩效评价研究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研究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监测研究 山东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制研究 山东省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山东省高校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评价标准研究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继续教育质量和社区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山东省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七)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教师教育多元化招生选拨机制研究
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建构研究 各级各类教师分层、分类专业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配置标准及动态调整研究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教师合理流动和退出机制研究 全科教师培养体制机制研究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多元化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标准研究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康教、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学前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升研究 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优化研究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研究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学区制背景下的教师资源优化研究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效能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实证研究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研究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 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等院校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研究
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八)教育信息化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服务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组织结构和课程体系变革研究 教育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 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
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研究
微课程、空间教学、3G实景课堂、慕课、微课堂等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研究 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研究
(九)继续教育研究
继续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及外部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建设研究 继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学段和类型衔接融通的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研究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市、县、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研究 县(市、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社区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路径、策略、评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九)民办教育研究
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山东省民办教育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研究 民办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扶持政策研究 山东省民办学校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研究
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及使用情况研究
(十)教育对外开放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与评价研究 山东省教育国际化案例研究
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山东省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山东省高校完善留学生教育服务体系研究 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 高校外籍教师选聘、管理和评价机制研究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借鉴研究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第三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等教育评估专项课题选题指南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等教育
评估专项课题选题指南
1.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估比较
2.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或专业评估与国外存在的主要区别
3.教育评估机构设置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
4.中国评估认证机构与国外评估认证机构区别性研究 5.高等教育评估中属地性指标的研究 6.国内外评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7.国内外信息化背景下评估方法与理论研究 8.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9.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自我评估中的应用 10.教育评估信息化进程与发展研究 11.高等教育评估数据库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12.高等教育评估目的性与功能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研究 13.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导部门与被评估部之间的关系研究
14.高等教育评估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5.高等教育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之间的联系 16.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17.高等教育评估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 18.建设高等教育动态数据库 19.建设跟踪性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20.高等教育评估结果运用及反馈 21.高等教育评估如何实现管办评分离 22.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展空间及生存方式研究
23.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于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影响 24.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25.我国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等不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的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研究 26.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研究 27.评估指标体系中定量因素与定性因素的结合性研究
第四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课堂教学设计“十问”
【本文系作者在杭师院毕业生教学学习会上的讲座】
创 造 生 动 活 泼 的 课 堂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唐彩斌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作一个自我介绍。(略)
记得在金华的时候,金华有两所像你们一样的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师范学校,每一次我去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年龄比较接近,话题比较投机,因此感觉特别亲切,所以今天来到杭州师范学院也一点不觉陌生。
今天面对大家,我们需要来交流一个怎样的问题呢?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观点?用什么形式来描述现象呢?现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流传着这样对讲座的评价:说听讲座,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回去一动也不动;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讲座又意味着什么呢?听起来空洞,想起来没用,回去照样也不动。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但愿今天的内容,让你觉得生动,对你有一些鼓动,更是一种促动。
我们先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开始,数学是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说: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准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这么说:“变幻莫测的排列组合、虚虚实实的几何图形、复杂繁琐的公式定理、逻辑严密的论证辨析、枯燥无味的计算推理„„数学似乎总与枯燥、深奥联系在一起。一摞摞题库、题海,例题加练习,一题又一题,数学仿佛是思维的“酷刑”,让我们不寒而栗。
有数学家这样说:【数学是如此的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扩展人们的智力,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其他学科,改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数学又是这样的美丽,在数学家眼里它是诗、是歌、是画,数学里充满了公式美、逻辑美、秩序美,令数学家们魂牵梦绕,陶醉沉迷。正如挪威诗人约恩松纪念挪威数学家阿贝尔的诗:
数的科学,像时间一样不知不觉地流逝。融于永不消失的晨曦,是千变万化的数字,她们,像雪一般纯,比空气更轻,却强于整个世界,其值无价。她们带来的是一片光彩。数学多么美丽。
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教学改变学生眼里的数学世界?我们无须悲观,也不刻意追求诗意的浪漫,而是现实的务实的真实的课堂。如果说数学是一串璀璨的项链,课堂就是那一颗颗的珍珠,只有课堂的不断积累,才有精彩的数学世界,正如只有珍珠,才能构成项链。
今天我们用问题的形式来研究课堂?我们倡导课堂10问?
第1问:重点难点是否正确把握?
【这就是分析教材的能力,在座的同学正赶上新课程改革,你们第一时间和其他老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年轻就是力量。你们可以绝对自信。关于教材,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一个老师不能教一个年级,就看一个年级得教材,一个老师教一套教材不一定只用一套教材,信息获得的越多,在比较中发现得更多。如果有条件,可以看国外得教材,国内各版本。
看待教材,需要一个整体系统得观念,中国有一句俗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教材分析中,我们也需要这样,不能就课论课,就题论题。我们可以作这样得比喻:如果你去接一个班,开始就是四年级。而另外一位老师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看教材得角度和深度肯定是不同,就好像一幢六楼得房子,一下子,把你放在四楼,而另外一个他是知道最下面是一楼,最上面是六楼,感觉一定不同。】
第2问:数学教学联系生活了吗?
【数学联系生活已成为课程改革得一个重要观念之一,怎样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播放课件】
1、创设生活现场。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生活的现场或片段“剪辑”于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之所用。案例:教学“正归一应用题”,在课堂上利用CAI技术创设了一个“逛超市”的现场,学生跟摄像机的镜头,看大屏幕逛超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认识“单价”(定格在一些物品标签上),“数量”(定格在顾客的购物篮中物品的数量)“总价”(定格在收银台的屏幕上)。这种生活的现场,学生熟悉而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象是生活中的玩,实质是数学中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模拟生活演示。生活中完全逼真的现场,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有些不能“移植”于数学的课堂,怎样把生活的气息带到课堂呢?这就需要,抓住生活中事物的特征予以模拟,充实数学的课堂。有些并不完全真实,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准备上“统计”;
案例1:“统计”。有教师在设计统计这一课时,他选择一个与所在城市密切联系的题材,“统计国产彩电与进口彩电的销售情况”,当他满怀着“数学联系生活”的美好愿望,兴致勃勃地来到商场调查的时候,营业员婉言拒绝,理由是“这是商业机密”。当他第二次把题材改为“统计肯德基与麦当劳的营业额”,结果,还是以不同的方式遭到拒绝。
可以看出,选择这两个题材,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一个是与城市特色相联系,一个是与小朋友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真实的数据,怎么办?对此,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见解。有老师认为:问题在选题上,再次更换题材,可也有老师认为:再想其他办法,总有办法能得到数据。“但既然这些数据不便公开,那么有必要强人所难吗?”也有老师补充。“如果不换题材,那么可不可以虚构题材”„„数学联系生活的题材可以虚构吗?什么可以虚构?什么必须真实?
以上的讨论,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在一次专题研讨会上。在座谈研讨之前,还观摩了几节数学课。但正是其中的一节课,从不同的侧面给我们一些启发。
案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联系生活实际,为了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平均分”,教师在课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正是老师的生日,今天我邀请你们一起过生日,好吗?”然后,引出分蛋糕的环节,再引导学生了解“年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开始了数学的学习。„„
正是在讨论“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题材是不是一定要真实”的情况下,我们质疑那位上课的老师:“今天真的是你生日吗?”上课的教师非常坦然”“不是”。虚构了一个生日,虚构的是一种情境,但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学习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真真切切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有迹象可以肯定没有一个学生有时间去怀疑过这一切,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日”带来的愉悦的学习心情。老师撒谎了,教导学生不能撒谎的老师为什么要撒谎,是为了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是为了数学联系生活,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学习,制造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谎言,这样看来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数学教师的心是善良的,真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说明一点:情境并非一定需要生活,有童话,也有数学知识本身的驱动,愤悱之间的问题情境。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材的编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种地域的差异,风情的差异,生活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生活化。
1、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我国地域辽阔,这些例子不可能是每一个学生都熟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素材。例如:卡丁车的赛场,城市的孩子清楚,可农村的孩子大都不明白;即使都是城市,比如,对于海洋的运输和物产的认识,也有沿海与内陆之别,虽然现在信息传输相当普遍,但对于学生对事物可亲近程度自然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促使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例如:有学生可能对水产不了解,就把水产改为当地特产;对书上“红旗小学”不了解,把它改成当地所在的学校;“收割机”“脱粒机”城市的孩子可能没见过,就把它改成熟悉的机器,改一改,虽然只有几个字或者几个词,却把陌生的知识变成熟悉的事情,把枯燥的数学变成为喜闻乐见的生活。
2、添一添。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倡导的“添”,绝不会是盲目地增加练习题,要增加的是教学中必要的有益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课堂上,增加了观察“作息时间表”“当日电视节目表”等;在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了国家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可以试想,在严肃的课堂上播放总理的讲话,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意味着什么?思想教育是需要找准契机的【科学,自然,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强拉硬扯:十六大的春风吹便了大江南北,自从十六大以后我得投篮命中率明显提高了。统计中发现:我国的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用不具有一般性的样本推导出整体的结论,是不科学的。】从生活的维度,围绕数学的主题去增加,比如一些数学的历史名题,如:“庐山高有八十里,山峰顶上一粒米,米粒一转只三分,几转转到山脚底”(《算法统宗》卷10),虽然表达的形式比较古老,却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些数学典故:“郑板桥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一少十,缺衣少食。还有一些有民族特色的素材:“去九法”的验算方法,“一堆稻谷,外圈一圈是多少,就知道稻谷有多少”,还有一些比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地方风景、地方特产、地方风情,金华的火腿、北京烤鸭、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贴近生活的有趣的材料展现在数学课堂上,带来的是愉悦和兴趣。
(三)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主张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数学教学应该综合生活中的各种知识,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用知识,课外发现问题,课内讨论解决问题,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数学的学习网络。例如:在课内学习圆周长公式,课外让学生去算学校实验楼圆柱子有多粗?去做圆形的“蜈蚣风筝”;在课内学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式,课外到商场参加“今天我购物”“当一回营业员”等活动;课内学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课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小区活动,“给小区草坪围栏杆(算周长)”,“在小区内制作公益标记牌”等;课内学了小统计,课外可以帮助班主任统计“今年春游到哪儿”“同班同学居住情况”,“放学接送情况”,帮助交警统计“某路段的交通状况”,“为肯德基店统计人流量”„„生活就是大课堂。
在大力倡导综合课程开发的形势下,数学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再拓展外延,在课堂之外,综合其他学科,组织主题式的课外活动。
数学联系生活有一个度的问题?倡导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基于生活;但数学也应该高于生活,数学并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习数学也并不只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应用。怎样理解数学上的“适度”,我们不妨也来“数学联系生活”,用一个“香咖啡原理”作解释。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比作泡咖啡,那么数学就象咖啡因,生活就像糖,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数学味太浓(咖啡因太多),生活味太淡(糖太少),这样的咖啡太苦,学生学得乏味,学习的情感态度令人担忧;如果数学味太淡(咖啡因太少),生活味太浓(糖太多),这样泡的咖啡太甜,虽然学生学得有味,但学生必备的数学双基成为顾虑。为此,我们倡导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为学生泡一杯“香咖啡”。】
第3问:教学开放了吗?
【开放,不仅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而且还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学思想的开放。①在教学中不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即反对任何一种过分的规范。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自主性。课程标准中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②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意见)以充分的表达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
具体开放题的几种常见形式,条件开放:条件多余,缺少条件,问题开放,策略开放等等】【教学课件:与众不同,(学生哭了,男教师)缺少条件:牛奶;表格,放学了】
记得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听了我这节课,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的校报上:这个冬天不会冷?英语六级考试了,她愁眉不展;后来又考普通话,她总是担心是否通过,可是最后的结果呢:全通过了,她回想为什么自己那么悲观地看自己地学习生活,为什么不能把生活想象得美好一些?那时候,对我来说,又有了新得感悟:移动公司有一个广告,打一个电话的最高价值是什么?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上好一堂课的价值是什么?是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第4问:组织合作了吗?
【合作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伯伯,还是车间工作的工人师傅,还是在办公室工作的知识分子,谁也离不开合作。
在组织合作时,学生在合作,慢慢学会述说,学会倾听?教师该做点什么?以前,有的在上一些公开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合作的过程,老师可以想一下下一步教案上写着什么呢?或者看一下还有多少时间下课?到后来,老师开始注意走到学生中间去,但有很多是装样子,或者没有目的,没有意识。造成的结果是“巡而不视,视而不见,见而不问,问而不答”。那么教师到底需要关注些什么?值得我们研讨。是不是需要关注全体同学是否全程地参与了合作?是不是需要了解整体地讨论或者合作地进展?是不是需要了解个别小组有代表性地意见?
怎样的时候比较适合组织小组的合作呢?出现有一定思考难度问题的时候?学生需要更多机会交流的时候?期待有几条大家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5问:练习设计多样了吗?
【练习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除了题,还是题。不同形式练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式的练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练习设计需要大家不断创造题型。比如计算:直接写得数,列竖式计算,找错误,数字谜填方框,算式接龙。
正归一应用题中的变变变,对话,方向和路线,(扫雷游戏)】
第6问:技术用得恰当吗?
【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技术,我本人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技术应用的恰当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的作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强调。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并不能用技术来标榜教学得现代化,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计算机,而忽略其他媒体地作用,黑板有黑板地作用。实物有实物地价值。教学的理念和技术是可以构成一个两维的系统。用一副图来表示:如果一味强调技术,而不顾理念,只是将人灌变为电灌,用得越多越好对学生害处越大。】
第7问:教学体现综合性了吗?
【数学,应该告别;例题加练习的时代了,如何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呢?从传统的教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综合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无序随机的渗透,怎样有系统地有意识地有机整合,充分体现数学教材的综合性,我们作了专题的探究和构想。
小学数学以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思维品质的提高为主线,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或巩固为辅线,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学习波形”--------------------。在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把科学、语文、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内容,按植物篇、动物篇、人文篇、风俗篇、科技篇、生活篇、运动篇、艺术篇等系列,按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有序有机地融入到数学学科中去。比如:植物篇中的花,摒弃传统教材中一成不变的“红花与黄花”,一年级如此,五年级也如此,我们主张按一定序列,按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逐渐认识“牡丹、月季、白杨、郁金香、玫瑰等具体的花,甚至是国外的名花,在展开数学知识的同时,展示一个丰富的“植物园”,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花;动物篇,摒弃了传统教材中的“小猫和小狗”,而是用更多的可爱小动物来丰富数学,“金丝猴、企鹅、海狮、北极虎、熊猫”等,甚至是国外的波丝猫,在展示数学的同时,展示了一个多采的动物世界。同样,别样的人文景观,先进的科技设备,异样的民俗风情,都恰如其分地融入数学的教材中,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让数学变得更加精彩。
2、文理综合 当前,语文学科的改革越来越注重人文性。其实,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这一点也极其重要。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风情、人文气息,注入数学的元素,展现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具有理科色彩的小学数学注入人文思想,渗透人文精神,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培养现代社会素质全面人才的有力举措。
人文性的渗透,主要依托数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并不枯燥,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人文哲理。长城的长,黄河的宽,珠穆朗玛峰的高,从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我国有13亿人口,有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中可以看到祖国的博大;从近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图中,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从“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活动中,饺子、馒头的分配和购买活动中,可以感受到家庭的和睦与温馨;从商店物品进价与零售价的差额或增加的百分数,可以感受现代商家的诚信经营;从购房问题、装修房子等活动,可以感受到现代人的理财和生活观。
举例:对称图形:蝴蝶:梁祝,中国剪纸,中国结等,富有民族气息。我们心中理想的数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是一本百科全书的数学,不是一个死板的数学,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而是一个美丽的数学。
第8问:学习时空保证了吗?
【学生的学习时间以什么来衡量?教师的角色需要换位思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的心境看事物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西湖边等车,在垃圾堆旁边等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听讲座,【买衣服的故事】,我们不是在教大家怎样善待男朋友,而是在提醒大家需要善待学生。【运行图:你问大家答】
至于学习空间,除了自然的空间,数学思维的空间,找规律,比如一张百数表,填满了找规律,和不填满找规律是不一样的,印证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老师为学生创设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动作:冷眼看动,口动手动脑动。日本学者:静悄悄的革命。我的标题是10问,可是我们现在只是8问,还有两问?可以问什么呢?怎么问呢?为什么要问呢?怎么回答呢?留着大家思考?
今天我们零零碎碎说了很多,但不知留在脑子里会有多少,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今天,我们所交流的也只是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但愿这些细小的观点能促成你在数学教育的时空中看到树木见到森林,看到西湖而想到大海。
第五篇:《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艾胜华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侨城部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文/艾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