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学案 苏教版(共5篇)

时间:2019-05-12 17:5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学案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学案 苏教版》。

第一篇: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学案 苏教版

家里的灶头

【学习目标】

1、了解写景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知识链接】 文体常识: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的特点:

格物:对现实中的景、事、物有所感悟,观察分析研究 致知:抓住外在内在的特征,求得真知

融情:在此过程中融入人生的体验,人生的情怀而使文章富有生命力。

二、此类文章的一般思路

1、引出写作对象

2、写景状物,由自然之物作类似的或相反的联想引伸,时空拓展

3、结合现实议论抒情言志,升华主题

三、常见结构形式

静赏式 进入景点――依次赏景――引起联想――离开景点 怀念式 睹眼前景――思从前人事――抒怀念情

象征式 物的概述(形象、生长环境等)――物的性格――由物及人,卒章显志

四、写景技法 绘形绘声绘色

多个角度顺序结合 由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的观察角度,呈现的景物姿态以及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去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细描白描 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多种修辞结合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阅读此类文章的步骤: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 1 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学习过程】

(一)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

1、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

2、灶台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研读赏析课文

1、围绕灶头作者叙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2、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能指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3、从这些细节文字中,感觉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

4、灶头对我们家而言有什么意义?对母亲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

(三)、课堂阅读练习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 2 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变成墨绿;后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后成群地飞下一大批,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7.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8.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9.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 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答:

20.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答:

学习小结

第二篇: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1 苏教版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示例一

《家里的灶头》

教学目标

1、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 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教学参考 网络教案

授课方法 讲解式 练习式 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无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的特点:

格物:对现实中的景、事、物有所感悟,观察分析研究 致知:抓住外在内在的特征,求得真知

融情:在此过程中融入人生的体验,人生的情怀而使文章富有生命力。

二、此类文章的一般思路

1、引出写作对象

2、写景状物,由自然之物作类似的或相反的联想引伸,时空拓展

3、结合现实议论抒情言志,升华主题 阅读此类文章的步骤: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三、景物描写手法(见学案)

四、学习《家里的灶头》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

1、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 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第二部分(2——7)灶台

第三部分(8——11)灶壁 第四部分(12——18)灶塘

第五部分(19——21)总结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灶头,是明线;母亲,则是暗线。

从学过的写景咏物类文章导入

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四、研读赏析课文

1、围绕灶头作者叙写了哪些童年往事?(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

明确:① 逼饭粢 ② 蒸糕 ③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④ 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 螃蜞豆腐)⑤ 送灶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 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

2、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能指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如:①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②蒸菜“‘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③螃蜞豆腐“哎呀,那个鲜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④ 送灶“这州官把老百姓……烧好东西吃。” ⑤“吃过晚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⑥母亲在灶间的教育“我们小孩子在外头‘惹厌’……多半就只好实话实说了。”⑦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效果:通过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描写、夸张等)写出了童年的美好生活,母亲为儿女带来温饱。以镜头切换的方式介绍童年时代 发生在灶塘边的劳动与嬉戏的场景,这些细节的描写将物与人有机的联系了起来,渲染出家庭的劳动气氛,表现了热烈、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调。

3、从这些细节文字中,感觉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形象)?

明确:辛劳、能干、持家本领高;善于教育孩子。

4、灶头对我们家而言有什么意义?对母亲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 灶头:使家庭充满 温暖和温馨,伴随孩子

成长。②母亲:使家庭充满温馨,教孩子明白事理和学会做人。③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与怀念,对往日不再重现的遗憾。

5、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

明确:作用 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 人。那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灶头:眷念 感激 母亲:眷念 感激

五、课堂小结,作业 完成学案

五、课堂小结 课外作业

教 学 小 结

第三篇: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写作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写作(整理)

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思路 如何写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

(一)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写景状物文第一个是对事物须仔细观察。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文的写作对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写作对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抓特征,是各种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必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具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在描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有时,单纯地描写要写的事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具体,对感情的表达还觉欠充分,此时还可以描写其它看似与所描写景物无关的其它事物,这就叫侧面描写,例如,在写春草时,作者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的嬉戏。通过这些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活动,更表现出春草的活力和可爱,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另外,在描写事物时,有的事物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下笔去做具体的描写,例如写春风,这春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如何下手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这样,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写具体,例如在写春风时,作者就抓住了触觉、听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把无形的春风的轻柔、芳香、和悦的特点写具体了。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因此,写作前,我们务必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或逻辑、或空间、或时间,切忌乱描乱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后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时间拓展法。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同美景。时间——景同,时间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变化。

空间拓展法。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多角度、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如在景中。空间——远近、内外、上下等不同视野的转换,或散列式写法

(三)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描绘景物。

运用传说,状物绘景。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1.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2.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虚实拓展法。写景不仅要实写,也需要虚写。虚写就是采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方法描写景物。景物虚写的途径很多:可以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可以借助梦境虚写景物;可以通过多种感觉触发联想和想象,抒写与眼前景物相似或相关的景致;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把实景虚拟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写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不仅打开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写景画面富于立体感和艺术性。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主要的目的在抒情;书写时,景的文字分量应该比较重。将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仅仅单是为了写景,也就是为写景而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因此,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要么满怀喜爱赞颂之情,要么满怀痛恨厌恶之情,并根据自己对景物的情感态度来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修辞等对景物进行描绘。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写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景与情结合的写法。

一、以景勾联情思: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二、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三、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四、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情圆缺、如草的更行更远还生、如水的一江春江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景,也是写情

景和情,一个是实的,一个是虚的,它们各不相同,可是在作文里,景和情又常常是分不开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景是人写出来的,人是凭着见闻、感觉、想象来写的,见闻、感觉、想象里面就有情感的因素。以两个句子做例子:①树上的小鸟喳喳喳地欢叫着。②小鸟叽叽喳喳乱叫。看得出,例①的作者要写的是使他高兴的什么事儿,例②的作者碰到了叫人心烦的什么事儿。小鸟的叫声在不同的作文里被写成不同样的了。

还有一个原因。作文写景总是有一个目的的。写景抒情一类文章很明显,写景就是为着抒情。别的文章中的写景,也离不开作者的一定的目的。说得透彻一点,自然界中各色各样的景象是一回事,写在我们作文里的自然景象是另一回事。自然界的景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作文里面的自然景象,实际上,是随着作者的意思要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是受作者个人的情和意支配的。这跟画画的道理也一样。听说过荷兰画家梵·高的故事吧。梵·高离开生活了九年的繁华的巴黎,来到法国南部他所向往的农村。那儿,山谷里充满了流水的声音,大地上的龙柏、向日葵、金黄的麦田,一片欣欣向荣,迷人的景色令画家惊喜。梵高在炽热的阳光下作画,用强烈的灿烂的颤动的色彩画出了传世之作《向日葵》。这画中的向日葵不仅是自然植物的写照,应该说主要是画家心中激情的写照,它的艺术价值举世无双。

为了使景与情互相融合,同学们可以先学习触景生情、移情入景这两种写作方法。

清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晨光下,满地的落叶泛出金光。路边的菊花迎着微风亭亭玉立,有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远处的柏树林仍然是一片深绿色的,充满生机。我好像觉得秋天的空气更加新鲜,真是秋高气爽,我的读书的好时光来了!

这一段作文里,“我”一路见到美丽的秋景,得到美的享受,感奋之下,生出要在大好时光里多读书的激情,这便是触景生情的写法。

把景物写得有人的喜怒哀乐,这就叫移情入景了。比如:

当我走出鸡舍的时候,夜色已经很浓了。满天的星星显得格外明亮,它们不住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微笑,又像在跟我说什么,我心情愉快地朝家里走去。

满天的星星通了人情。星星的动态里有了人的感情。星星眨眼睛,星星在微笑,星星好像要对“我”说一些赞许的话,这是因为“我”自己动手把鸡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有一种特别愉快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去看星星。

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可以说是移情入景写法的范例了。在黑暗的社会里,多少革命者吟诵着它,鼓舞自己的斗志: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作家在诗中的海燕身上,寄托了勇敢的革命者迎接艰苦的斗争的豪迈感情。

优美的景物总让人流连忘返,高明的作者用生花妙笔描绘景物,必然在其中溶入感情,因此,景物描写常常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难忘的艺术享受。比如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写的《海上日出》。

撼枕的涛声惊破晓梦,我起身推开房门。时值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拂晓,身处铫子水明楼中,楼下就是太平洋。

刚过凌晨四时,海上灰蒙蒙的,只是不时传来阵阵涛声,遥望东天,水平线上泛出了淡淡的桦树皮色。一钩弯月高挂在头顶上黛蓝的苍穹中,宛如镇守东海的金弓,发出皎洁的清光。左面黑黝黝的犬吠海峡的尽头,灯塔的回转灯在陆地和大海之间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光环。

片刻之后,凛凛的晓风掠过漆黑的海面,夜幕悄悄地从东方被揭了开来。熹微的晨光踏着波涛走来,拍打着矶岸的白浪渐次清晰可见。举目仰视,晓月不知何时从金弓幻化成了银弓。混沌的东天也变得澄明,很快就系起了一条锦带。浩淼的海面上翻动着白色的浪花和黑色的波谷。夜梦仍在海上徘徊,可是东边的天际却已张开了眼睑。太平洋的夜幕即将拉开。

突然,曙光似蓓蕾初绽,如涟漪四泛,天空、水域豁然开朗。海面愈白,东天愈黄。弯月、灯塔的光芒渐次黯淡下去,最后消失在茫茫之中。此时此刻,人们不由自主地会联想起候鸟啼叫着掠过海面的情景:大海中的所有浪涛全部踮起足尖顾盼东方,一种饱含期待的喧嚣——无声之声充溢着四际。

又过了五分钟——十分钟。眼看着东方的太空放射出金光。忽然,大海的尽头浮现出一点猩红,那么迅疾,竟令人无暇想及日出。屏息定睛,只见海神轻展双臂,使仅露出水面的红点化作金红、金梳、金色的马蹄,旋即一跃而脱离了水面。初升的太阳早在离水之前就已喷出万点金滴,一瞬千里,犹如长蛇飞腾在太平洋上,由远而近。蓦地,眼前的矶岸突然溅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花。

全篇句句写景,而无一句抒写“我”的感情,连“我”字也仅仅在开首第一句中出现一次:“撼枕的涛声惊破晓梦,我起身推开房门。”然而我们从文章题目就已感知作者有情。宇宙间所有事物中色彩最美丽的独数太阳的光芒,朝阳、午日、晚霞,无不都是阳光的多彩世界。“海上日出”作者以大海作衬景,描绘太阳初升的绚烂画面,作者必有美好的情致。全文以时间为序,作者的笔触像摄像机的镜头,从大海转向天空,又从天空转向大海,有时候则停留在陆地和大海之间。无论是写大海、写陆地、写天空,一切都是为了描绘千变万化的太阳的光芒。比如写海面:“凌晨四时,海上灰蒙蒙的”;“片刻之后”,“熹微的晨光踏着波涛走来,拍打着矶岸的白浪渐次清晰可见……浩淼的海面上翻动着白色的浪花和黑色的波谷”;“突然”,“水域豁然开朗……大海中的所有浪涛全部踞起足尖顾眄东方……”作者多侧面地将美妙无比的日出景象描绘出来与读者共享,我们不由得生出多彩必是多情的感叹。

在一些记事写人的文章里,景物描写也常常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有着表现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抒发作者的情感等等作用,这样的景物描写也都无不带有作者的情感因素。

由此可见,在写景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可以这样说,写景即写情。

如何写好游记类作文 【写作导引】

游记类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如诗般的画卷,让我们在阅读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一、记叙要有线索。写游记类文章时,要把游览的过程交待清楚,这就需要有线索了。这线索就是写作的顺序,常用的有时间先后顺序和地点转换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就是根据自己的行踪,按照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具体方法:在描绘景物时,我们要写清景物的地点、方位,要注意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让读者清楚你游览的行踪。

二、写景要有重点。游记类文章,描写景色是必不可少。游览时,会有很多的美景进入你的眼帘,但在文章中不能漫天散花,必须要有侧重,这就要求要选择那些让自己心灵触动的景物来写,要详细介绍,要有特写“镜头”,而其他的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从而要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三、景与情要相切。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写游记,除了记“游”之外,还要注意抒“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在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抒情时,我们必须是有感而发,必须是真情实感,不能生搬硬套,造成情景的脱节;更不能“无病呻吟”,让人产生厌恶之感。另外,我们在写景后,还可以介绍一下景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如果有的话),这可以提升文章的内涵。

四、语言要有技巧。首先,写游记要选择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至于记事,我们可以一笔带过,或不加记叙;但我们要适时的抒情、议论,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其次,单纯的描写,容易进入平铺直叙的误区,因此要准确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表述更形象、更亲切,使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

总之,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练笔,写作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佳作展示】

古东瀑布之旅 ◎王希宏

仲夏时节,蝉鸣日燥,我同家人一起踏上了清凉舒适的古东瀑布之旅。在那里,一片神秘的自然山水在等着我……

漫步在大青石铺成的小道上,先前的一身燥热已在山间清凉的空气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被奇异的绿簇拥着,身旁到处都是参天古树,有时还有几株高大的龟背竹栖息在古树下,阳光从树叶的空隙间洒下,被碎成斑斑光点。我醉了,沉浸在这山间小景中,我尽情地呼吸着周围湿润的空气,心中无比澄澈。

小路的前方传来重重叠叠的水声,仿佛悠远神秘的江南丝竹。过一座小桥,再转一个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抬起头,满眼的惊异,难道是七仙女织的雪绸从天而降?一条白练从山而下,山面巨石突起,经过一番急剧撞击,玉带便碎成了数不清的水花。在阳光的折射下,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小巧可爱的梨花,微雨似的纷纷扬扬。飞扬的调皮的水珠亲吻着我的脸颊,拨弄着我的发丝,眷恋着我的肌肤。我也尽情地张开双臂,水珠便倏地钻进我的怀抱,但却再也寻它不着。我顿感清爽彻身,仿佛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洗礼了。这就是古东瀑布——神龟饮涧。虽说我没有看到什么神龟,但大自然雕琢的这条玉带已着实让我神倾。

顺着石板路再往前走一段,又有着大自然另一神奇之笔——书生展卷。清澈的山泉从密林之处引涌而出,轻柔平稳地顺山势而下,在山间,山泉沿路展开,就像是一位苦读多年的书生,从容地展开金榜题名的考卷。透过明净的水面,我清晰地看到了树根和枯叶浸泡在沙石间,偶尔一两只灰黑色的小鱼会去光临,在其间陶陶自乐。看到这悠闲自得的小鱼儿,我也感受到了一份久别的轻松自在和恬静闲适。

拨开身子左边的树枝,一幕翡翠密帘挂在两条黑湿湿的边儿里,满闪烁着耀眼的莹白。瀑布花花地拍打着水面,但声音却不是很大,宛如一支动人的小曲儿,却无法用人类的乐器模仿出任意一个音符。微风拂起,平铺于瀑布下墨绿色的潭便漾起了层层碧波,像翩翩起舞的少女皱缬的裙幅,轻轻地摆弄着。我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将双脚伸进潭水里,一阵清凉掠过我的全身,我顿觉心旷神怡,疲惫也被这无污染的山泉带走了。潭边一些树也将自己的手臂盘曲着伸入潭中,与游人共享潭水的沁人心脾。树下还有一些写刻于褐色木板上的金色诗文也为这娟丽的美景增添了几分韵味。

古东瀑布虽没有德天瀑布的壮丽,也没有壶口瀑布的雄伟,但她那灵净的水洗涤了我心灵抚去我的疲惫……

【教师点评】读了这篇习作,给人的感觉除了清爽还是清爽。用语清爽。从清凉湿润的空气到奇异的绿,从雪绸到白练,从清澈到灵净……词词清爽,沁人心脾,怡人心灵。描写清爽。运用多种修辞,将景物描绘得细腻而不平淡,如将水花比喻为梨花,就让人从水晶世界中体味到了绵绵的柔情;详略得当,收放自如,如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水,而对衬景树、鱼等则惜墨如金。构思清爽。先用蝉鸣日燥造出一个让人焦躁的环境,继而笔锋一转,便潺潺流水般造出一个又一个清凉的世界,让人耳清目明。感情清爽。这篇游记,不仅让小作者的身心受到了清凉的洗礼,同时让读者也随之而心无杂念,自由翱翔,疲惫紧张的心灵得到了放松。

第四篇:阅读教案写景状物类文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写景状物类文章的一般特点。

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阅读步骤

1、每篇短文读两遍。

2、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读题目要求,并作批注。

4、根据要求解题。

二、例文阅读 出示例文1

美丽的珊瑚岛

我们在走廊旁边的帆布椅上坐下来,从这里望出去,一幅美丽的珊瑚岛景色展现在我面前。

小岛前面,是一个圆形的、平静的礁湖。湖水低浅清澈,湖底铺着一层白色的细沙,阳光照耀下,礁湖闪闪发光,倒映着南方天空的蔚蓝和深邃,如同一面翡翠的镜子。湖的四周,一圈环形礁环绕着它,环形礁上长着一排椰子树,蓝天白云衬托着它们那高大的剪影,显得分外美观。环形礁外面,就是浩瀚无边的大海了。一排巨浪奔腾而来,撞在珊瑚礁上,溅起细雨般的浪花。整个珊瑚岛,就像嵌在一条雪白的、由碎浪组成的带子当中。

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这样的和平,这样的静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围绕()

格外()

2、用“——”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3、第二自然段是按()顺序写的。先描写了(),又描写了(),最后描写了()。

三、讲解订正,问题反馈

四、学生独立练习出示例文2

竹 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茹可供药用;竹笋不仅味道鲜美,还可以助消化,防便秘。‖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吮吸着雪水,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衣,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畏压力和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的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术家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用“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作者从竹子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__来说明竹子“全身是宝”。

3、把第二段中表示竹子生长过程的动词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4、竹子的品格是。从竹子的品格而想到我们每个人需要的是 的精神。

五、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

第五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渭南实验初中九年级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

命题:张正芳 审核:郭春凤 复审:杨胜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中考考点及考题类型。

3.探究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回顾经典:

写景状物散文:

七上:《春》《济南的冬天》《三峡》《夏》

八上:《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 八下:《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

九上:《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绿》(回顾课本中学过的经典写景状物散文让学生明确写景状物散文是作者通过写景或状物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或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怀、或由景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用来象征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明晰写景状物散文考点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赏析语言。

4、把握形象,赏析手法。

5、探究感悟,把握文章内涵。

三、授之以渔

(一)《游司马祠》(见《资源学案》82页)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第二步:明确考点

第三步: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 →

对应考点:

1、理清文章思路。

课内对接:游记类散文的“移步换景”,如《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

答题思路: 通读全文,注意文章各段领起句、关键句中的地点名词,边读边勾勒作者的游踪。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7(3分)

对应考点:考点

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乡》中开头的景物描写)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故乡》中开头的景物描写、《社戏》中的景物描写)

3、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白杨礼赞》)

4、推动情节的发展(《海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春》)

答题思路:筛选景物描写的语句,结合结合景物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和情感态度等内容分析其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之一就是渲染气氛,单独描写一株千年古柏极易令人产生联想,想到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同时在描写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敬仰之情。)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对应考点: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须遵循“句不离篇(段)”的原则。所谓“句不离篇(段)”,一是指不离文体,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目的,句子的表达作用也有所不同;二是指不离上下文特定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里,句子的表达内容、感情色彩、语意轻重也是不一样的;三是指不离文章主旨,对句子的理解不能脱离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临渊垂钓

郁孤台笑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

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2.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

1、理清散文的思路。

13.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

对应考点: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品味词语含义)。

14.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15理解。(4分)(1)

(2)

对应考点: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品味诗句作用)。.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对应考点: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五、学海拾贝(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 完成《游司马祠》、《郁孤台笑了》的后三个习题,为复习写景状物散文阅读的后三个考点做好准备。

下载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学案 苏教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学案 苏教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