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明堂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5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玩出了明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玩出了明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玩出了明堂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城关四小罗艳霞

一、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以“玩”为中心,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看守、定时、放大镜、细微、显微镜、微生物、拜访”等词语。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3.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了解段、篇特点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观察生活,但是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在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用心思考,不断实践。

五、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六、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等。

七、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看守、定时、放大镜、细微、显微镜、微生物、拜访”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生字,并能正确运用他们写话。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3分钟)

1.同学们,有一个小孩,他很爱玩耍,有一次,他竟然把家里的闹钟拆卸掉了,因为他要看看闹钟里装了什么东西,妈妈知道后却批评太不爱惜东西,又浪费时间。你们知道吗,这个孩子后来竟然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他的名字叫爱迪生。的确,在很多人看来,玩耍时浪费时间,可是,一些发明创造就是从玩耍中来的,比如显微镜的发明。(出示课件,了解显微镜)

2.显微镜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是由谁发明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5课《玩出了名堂》(课件出示课题 《玩出了名堂》,先让学生读准课题,再让学生说说“名堂”是什么意思,如回答不出,可放到教完课程后再来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分钟)

1.过渡:课文写谁在玩,是怎样玩的,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录音读课文。(课件出示以上问题,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2、课件出示: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讲的故事。指名说,补充,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3、出示课件,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

三、学习生字(11分钟)

1.出示要求会认的六个生字,听录音读准字音,会组词。(2分钟)2.出示以下词语,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正音。(1分钟)

看守 磨薄 待着 定时 清闲 聘请 拜访 简单 浪费 千里迢迢 放大镜 显微镜 阅读

3.说说四个多音字“看”、“磨”、“待”另外的一个读音,并组词。(2分钟)4.课件整体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组词,强调关键笔画的写法。(4分钟)5.在练习本上把难写的字练写一遍。(2分钟)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字,有重点地指导写字】

四、快乐阅读(10分钟)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阅读。

【设计意图:快乐阅读,拓展知识面】

五、快乐写话(10分钟)1.课件出示写话要求:(1)用本课生字或词语写一篇小短文;(2)续编故事《快乐的一天》。2.学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运用生字的过程中牢记生字,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了解段、篇特点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名堂的,体会他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钟)

1.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填空题,回顾课文内容。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识,提出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17分钟)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做出放大镜的。(3分钟)

2、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过程。(7分钟)

3、出示“资料袋”及微生物图片,了解微生物。(2分钟)

4、列文虎克玩出了多大的名堂?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吧!(1分钟)

5、出示课件,提问:为什么列文虎克在玩耍中会有这么伟大的发明呢?体会列文虎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2分钟)

6、课件出示:了解了列文虎克的发明,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3分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达成情感目标】

三、快乐阅读:(10分钟)

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阅读天地”中的短文。【设计意图:快乐阅读,拓展知识面】

四、快乐写话:(10分钟)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动脑的习惯。】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第二篇:玩一玩教学设计

《玩一玩》教学设计

一、引言揭题

(出示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扑克牌趣味无穷,玩法多样,张老师,想在一年级成立一个扑克牌俱乐部,你们想参加吗?这个俱乐部是有要求的!

出示本节课评价标准:遵守规则、积极动脑、愉快合作。

二、认识扑克牌

师:出示扑克牌,扑克牌上有几种花色?你知道扑克牌上都有什么?各代表多少?(除去J、Q、K、王),用剩下的扑克牌玩比大小的游戏。板书:比大小游戏

二、讲述规则,理解规则

指名读游戏规则:你知道这些游戏规则是什么意思?(1)理解规则: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的数的和。问:小朋友,这句话什么意思?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演示:摸第一张,几?2,继续摸,摸第二张,几?3 合起来是几? 师:小朋友的计算真准!看来这关没有难倒大家,我们继续来看下一条规则。

(2)理解规则: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师:这个规则,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我们一起玩一玩。电脑显示:师生各摸一张牌。再摸,比谁大 问:为什么?(3)理解规则:结果比10大的就被淘汰。问:这句话什么意思?淘汰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现在老师的两张牌面的点数大,我们还可以继续摸。你们摸吗? 你们想摸到几?为什么? 演示学生继续摸。摸到5 师:算一算,和是几?4+1+5=10 师:老师也要摸,摸到7, 帮老师算一算,和是几?2+6+7=15 师:谁赢了?为什么? 师:恭喜大家!爱拼才会赢。最终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反败为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和挫折不能轻言放弃。要敢于挑战。

(4)师:我们重新来一局,怎样? 师生共同摸牌 师:1+7=8 生:2+4=6 师:小朋友,你们要不要再摸?猜一猜,老师还会不会摸?为什么? 生再摸张2

2+4+2=8 问:结果一样大,谁赢了?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电脑出示:结果一样大,谁摸的牌少谁获胜。2.尝试寻找取胜策略。

师:目前老师赢了,如果想赢我,怎么办? 想一想,你们还要不要摸? 猜一猜,摸到几才能获胜? 同桌之间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引出两种获胜的可能(1)摸到2,和正好是10(2)摸到1,和是9,9大于8 问:如果你们摸到3、4、5……可以吗?为什么?(巩固规则,结果比10大的就被淘汰)3.四人玩一玩

师: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玩一玩?会玩吗?真的会玩吗?(出示淘气、笑笑图)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师:在刚刚的小组游戏冠军来说一说,你觉得怎么样更容易赢?

四、小结。

第三篇:《玩陀螺》教学设计(精选)

《玩陀螺》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制作各种陀螺,在玩陀螺的过程中运用光的色散知识,有所发现,并能及时地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

结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

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试着总结出色光的混合现象。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红、绿、蓝搭配的二色或三色陀螺、七色陀螺、制作时用的材料、小电机。教学方法:谈话法、制作法、探究法、对比法、观

察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歌曲,咱们先欣赏一

下。(出示课件1)

你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上的吗?(聪明的一休)老师还带来了一个一休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故事是这样的:太正大臣有个女儿叫月西公主,再过三天就是这位公主六岁的生日,到时候文武百官都会出席公主的生日宴会。公主虽然是个女孩,可她最喜欢玩的就是陀螺,所以文武百官都想找最好的陀螺送给她。一休也应将军邀请参加了宴会,那么一休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陀螺呢?请看动画片。(出示课件2)师:一休的陀螺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可公主为

什么喜欢呢?

生:能生出彩虹的颜色。……

师:大家想不想研究陀螺颜色变化的奥妙?好,今天就学习飞旋的陀螺。(板书)

二、制作陀螺。

师:现在需要咱们同学动手做一个,不过我们今天要做的陀螺跟一休的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彩色陀螺。那做陀螺需要哪些材料呢?请看(出示课件3)接下来就要看做法了。好,自己动手制作吧。

生展示作品。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有趣的三色陀螺,你们想做一个这样的陀螺吗?(出示课件4)下面小组合作完成,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好又快。开始吧。

生展示作品。

三、玩陀螺。

1、师:陀螺制好了,大家想不想玩自己亲手做的陀螺呢?(想)但是咱们不能光顾着玩,老师这里还有两个任务要交给大家。(出示课件5)

2、生动手玩陀螺。

3、汇报交流。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陀螺飞旋时你们的精彩发现。

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四、玩七色陀螺。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棒,老师决定每个小组奖励一个七色陀螺玩。我们知道阳光是七种色光组成,这个七色陀螺就是老师按照阳光色谱中的色彩比例做

成的。

同学们猜一猜,当这个七色陀螺转动时,会变成什

么颜色呢?(生猜)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转动你手中的陀螺,去寻找答案吧。(白色)这就是阳光的秘密。

五、观看实验。

师:早在30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光学实验。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过程。(出

示课件6)

师: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收获?(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七种单色光又可以合成白光)其实今天我们做的彩色陀螺反映的就是光的混合现象。

六、生谈收获。

课堂小结: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七、课后探究。

师:同学们,还记的故事中一休的陀螺吗?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一休的陀螺呢?(出示课件8)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飞旋的陀螺

红+绿﹦黄

绿+蓝﹦蓝

的 红+蓝=紫

合红+绿+蓝=白

成 七色=白

第四篇:《玩气球》教学设计

《玩气球》教学设计

石桥镇中心小学 梅立峰 邢玉安

设计理念:本课《玩气球》,旨在让学生在玩气球的过程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并通过学生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知道到空气无处不在,初步认识空气的一些性质。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的成功喜悦,培养其创新精神。

摘 要:本课以“玩”开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吹气球时,气从口中出,但最初来自于空气;学生通过用塑料袋“逮空气”,观察放入水中的砖块冒气泡,知道了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且没有形状、无色无味、透明;学生通过用有盖或无盖的空瓶做实验,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学生通过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后用力吹气球,发现气球吹不起来,悟出了空气占据空间;继而扎破塑料瓶后再吹气球,一方面发现气球被吹大了,另一方面发现瓶内的空气从有孔处流出,学生又知道了空气会流动。

关 键 词:玩 吹 逮 放入 按入 装入 扎紧 扎孔 流动 学习内容: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3课“玩气球”。

课 型:分组实验课

内容分析:通过玩气球,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再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气的一些性质。就是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通过玩气球,可以认识到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空气;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不仅占据空间,还可以流动。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身边处处有科学”。

学习目标:探究:

1、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

2、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知识:

1、能设计实验,并借助实验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观察方法。

2、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

4、能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合作学习。情感:对学生进行卫生、安全和尝试成功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学习重点: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学习难点:能设计和借助实验,观察和认识空气的一些性质。课前预习:

1、小组讨论:我们周围有没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的?

2、每人准备一个气球,一个饮料瓶,一段细绳。

教法学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气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水、砖块、空塑料瓶子、剪刀、锥子、细线。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爱玩吗?”“玩过气球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回答后,学生活动,开始游戏“吹气球”,比一比看谁吹的大。教师此时板书课题:“

13、玩气球”。

2、游戏导入:

“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再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证明。(评:开课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活动:

1、我们可以用嘴把气球吹起来,也可以用打气筒把气球“吹”起来。学生讨论:“把气球吹起来的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汇报:从口中吹出,最初来自于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并想办法寻找空气”。

3、小组活动:各个组长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先自己设计收集空气的方法并试一试,然后,教师可用课件展示:用塑料袋 “逮住”空气的方法,之后学生用这种方法动手“逮空气”。(评:用多媒体展示“逮空气”,画龙点睛,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4、学生讨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用感官来观察,如:看一看空气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

5、学生汇报:经过梳理后板书:空气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6、教师演示向水中放砖块的实验。砖块越干燥越好,把砖块放入水中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冒气泡。让学生感知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评:一个简单的实验,点明了只要留心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学生实验:

1、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空瓶子中有空气吗?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学生分组实验:带盖的空玻璃瓶,旋紧瓶盖,放入水中,会看到空玻璃瓶漂浮在水中。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引导学生明确是因为瓶内有空气的缘故。

(2)、学生分组实验:把无瓶盖的空塑料瓶按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冒出。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充分说明空瓶内有空气。

2、空气占据空间,会流动。

(1)、学生猜测: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询问学生猜测的依据。

(2)、学生分组实验: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气球吹不起来。(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为什么气球吹不起来呢?”小组讨论并汇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板书:空气占据空间。(4)、实验验证。瓶子中已装满了空气,怎样可以把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学生在发现了空气占据空间后就会想到:如果想把气球吹大就必须要将瓶中的空气排出,只要将瓶子扎破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扎到手了。“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可以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讨论。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锥子在瓶子上扎孔后,一边吹气球,一边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可以像水一样流动,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空气不仅占据空间而且还会流动。板书:空气会流动。

(评:学生充分动手实验,动脑讨论,动口汇报,体现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归纳总结:

1、启发。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最多?合作学习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空气的性质。先听学生汇报,再师生共同小结。教师板书:空气是一种无处不在、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板书设计:

13、玩气球

吹气球 空气

无处不在

口中 无色无味、透明

没有固定形状

空气 能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

教学反思: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玩中求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设计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方式,学生会很乐于在课堂上参与探究。

教学时,我以“同学们,爱玩吗?”“玩过气球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开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直接点出课题。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吹出的气体,出自于口中,来自于空气;学生通过活动,用塑料袋可以“逮住”空气,又通过观察水中的砖块会冒气泡,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通过感官感知:空气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之后,学生通过三次分组实验,知道:空气无处不在;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

期间,学生经历了猜测2次;学生活动2次;学生讨论7次;学生实验3次;学生汇报10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师生共同梳理,得知:空气是一种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无处不在、能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突破了重难点。学生经历了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质的升华,提高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第五篇:《玩气球》教学设计

《玩气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五个层次: 1.玩气球。

许多同学都玩过气球,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玩的?”学生的说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允许和肯定学生的不同表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玩一玩气球,教师此时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气球是怎样变大的?”“气球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气球里面是什么?”将学生带入到对气球里面的东西——空气的研究中来。

2.感知空气就在身边。

空气是什么样子的?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它呢?教材要求找找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也就是要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材第44页下方图,对学生收集空气的方法进行了指导。在此,教材只是给学生和教师一种思路的指引,收集空气的方法还可以有多种多样,并不是一定要局限于教材。在学生收集了空气后,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闻、去听、去摸,使学生对空气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在第44页下方右图中出示了一块放在水中的砖块,我们可以借助可见媒介——水,观察到非常明显的现象:气泡从水中冒出。指导学生了解砖的缝隙中存在空气,进一步可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

3.实验研究空气的存在。

教材先提出问题“空瓶子里也有空气吗?”,让学生推测,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教材中只出示了几种实验材料,如墨水瓶、矿泉水瓶、装有水的水槽,没有提示任何实验方法,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设计方案,有选择地进行引导。(将装有空气的塑料瓶放入水中,会看见有气泡冒出,从而证明空瓶子里也有空气。)4.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感知空气占据空间,会流动。

这一部分教材安排的实验其意图在于通过引领学生借助可视的媒介——气球、塑料瓶,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和认识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流动。同时使学

1/5

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可见物质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教学编排上按照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教学。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注意实验中使用的塑料瓶不能有破损,气球口一定要和瓶口结合紧凑。)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在大多数学生的猜测(气球能吹起来)下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气球吹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这个环节里,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变得非常具体形象,学生易于了解掌握。空气会流动却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空气排出的方法和过程理解空气具有能流动的性质。学生用针或锥在瓶上扎孔后,让学生在吹气球的同时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的流动。教师可提问如“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空气可以流动的事实。

在实验过程中教材以小鸭子的卡通形象提示学生要讲究卫生,教师在这里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5.归纳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把大家共同的看法写在课本第45页下方的空白处。(如: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等。)学情分析

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学生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进行研究,本课作为今后相关内容(如打篮球等)的基础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重要性却显而易见。“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性质?本课正是基于上述问题,从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切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气,探究空气的性质。本课在教学中安排了寻找空气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观察验证科学规律。

学习目标

1.引领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2.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

2/5

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4.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观察方法。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6.能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7.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8.能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9.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证明空气的存在。难点:认识空气的特点。评价任务

1.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教学准备

气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砖块、空塑料瓶子(矿泉水瓶)、剪刀、针或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教师:“许多同学都玩过气球,说一说是怎样玩的?” 2.学生回答,教师安排小游戏“吹气球”,比一比看谁吹的大。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

4.学生进行猜测,再想办法进行证明。(如:学生松开吹大的气球,空气冒出气球“飞”跑了。)

二、通过感知,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1.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学生讨论“把气球吹起来的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哪里还有空气,并想办法寻找空气。

3/5

2.各个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方案中的不足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收集空气的方法并试一试,教师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的图例(教材第44页下图)展示“逮住”空气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逮住”空气。

3.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先用感官来观察。

你准备用哪些感官来进行观察?教师在此可提示学生怎样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这一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地感知。

4.教师演示砖快放在水中冒气泡的实验(实验中的砖块越干燥越好),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3.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

空塑料瓶中有空气吗?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给出的,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三、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

1.学生猜测: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听取汇报并询问学生猜测的依据。2.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气球吹不起来。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吹不起来呢?”

小组讨论并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4.实验验证。

怎样可以把气球吹大呢?学生在发现了空气占据空间后就会想到:如果想把气球吹大就必须要将瓶中的空气排出,只要将瓶子扎破就可以了。

“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新的探索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用针或锥在瓶上扎孔后,一边吹气球一边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可以像水一样流动,进而知道空气不仅占据空间而且还会流动。

4/5

四、归纳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空气的性质。

(如: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穿插多个实验,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细心点拨,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教学设计力求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空气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观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5/5

下载玩出了明堂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玩出了明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地玩 教学设计

    安全地玩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常见的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留心观察的能力,知道如何安全地玩。 教学准备 课件 故事 情景模拟 教学过程: 环节1:我......

    《安全地玩》教学设计

    《安全地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预见危险并且能正确处理。 (2)能够做到胆大心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

    《和秋天一起玩》教学设计

    《和秋天一起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 2、用自......

    玩一玩 教学设计 文档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大课间你们都玩什么游戏呢?(生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大大课间活动吧!(ppt出示图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玩“潜水艇”教学设计(精选)

    《玩“潜水艇”》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中心小学 邢玉安 学习内容: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科学》下册第 16课《玩“潜水艇”》。 课 型: 分组实验课。 内容分析:......

    《和秋天一起玩》教学设计(含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

    科学课《玩磁铁》教学设计(汇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不能吸金银铜制品;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做中玩,玩中学,学中思,初步感知通过实验了解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玩......

    做沙包 玩沙包教学设计

    课题:做沙包 玩沙包 教学目标: 1、学习手工针缝的平针、回针和扦针三种针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能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掌握沙包的缝制方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