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对待。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 “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张永英 2005-06-09)
第二篇:试论教学设计思想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本站推荐)
试论教学设计思想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在于辅助教学,决定其在教学中能否起到积极作用的关键还在于它是否能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不当的多媒体教学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学设计的思想在优化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将教师、教材、学生以及多媒体四者通过系统化设计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设计思想的理论评析
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学者戴维·梅里尔(M.DavidMerrill)教授提出了3E教学要素—效果、效率、参与(Effec-tive , Efficient , Engaging)。他认为教学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利用技术传递信息,而更应关注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更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性[m,他强调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这种优化,就必须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
1.1对教学设计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计,一般也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系统地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的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组织有系统地呈现出来。
1.2几种基本的教学设计思想理论
对于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按照以下4种分类,“计划说”、“技术说”、“方法说”、“过程说”,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计划说”“过程说”,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如下:
“计划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肯普,他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的观点重在强调教学设计中的系统计划,该计划应该包括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有效的评价。
“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雷根、乌美娜、何克抗等人。其主要思想包括: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3]。这是目前国内对于教学设计比较认可的一种理解,它提出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并且„明确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环节;③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教授的教学设计观与史密斯、雷根的教学设计观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也强调了教学设计中的这种“转化”,但不同之处在于他将转化之后的成分更加具体化,同时明确指出了教学设计是一种创设教与学的“过程”,并且提出了这种过程想要达到的目的。
上述“过程说”的3种观点表述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对于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认识却是一致的,都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偏向于强调系统优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1.3教学设计思想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
(1)教学设计原则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理论基础。多媒体课件是整个教学的载体,而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必须建立在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基础之上,即要根据教学目标,详略得当地把教学重难点呈现出来,并以此为一条主线开展教学的引导、探究、反馈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另外,在课件的页面及风格选取当中也要以教学设计当中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为基础。
(2)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过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工具(或媒体),如何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成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这就是一门艺术了,而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能清楚地知道学生要学的内容,学生将产生哪些学习行为,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方法,加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准确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控制教学过程。
2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缺乏互动,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思维。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将大量教材信息粘贴在课件中,课件就是教材的翻版,教学实质还是照本宣科,缺乏对于学生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只能跟着教师固定化的内容编排走,一方面容易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直接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利于学生自己思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索思维的发展。究其原因所在,可以发现,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课件中存在大量冗余信息;二是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对于课堂的组织过程设计不合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运用不恰当,媒体素材喧宾夺主,失去了教学的辅助功能。部分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适用性不高,对于重在学生探究理解的知识内容的讲解少之又少,却把大把心思花在课件的美化包装上。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转移到多媒体信息上,对真正要掌握的知识则是一瞥而过。该问题是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其原因在于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把握不够,也没有巧妙运用一些策略将多媒体融人到教学内容中去。
(3)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快,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师就可以进行更加充分的讲解,课堂的信息量也会随之增大,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却不一定能够全部接受。很多时候,学生还来不及记下笔记或者还没有对这一知识点理解充分,教师就已经跳转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对学习者分析把握得不够。
(4)太过重视多媒体,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多媒体教学重在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人机交互,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成为其不足。由于过多地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导致课堂由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本末倒置,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本质意义。这也是在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上把握不当导致的。
3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设计思想的有效渗透
3.1多媒体课件开发中教学设计思想的运用
3.1.1多媒体课件的需求分析
在课件制作前,首先应该明确某门学科是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已有的课件制作已经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即确定课件的选题并进行分析。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网络资源搜索。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各种课件资源网站,进行初步的检索和分析。如果某一门课程的课件已经做得非常精致且符合实际需要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去浪费精力颠覆它,或者对其进行花哨的包装,这样的结果大多数只能是画蛇添足;而对于多媒体课件还处于空白或存在不足的课程,才是我们应该致力突破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课程内容,分析已有课件的优点和缺点,继而提出更加完善的课件设计方案。
(2)基层访谈调查。为了能够真正了解目前多媒体课件的需求与应用情况,笔者提倡应该深人到各层学校中去,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充分了解哪些课程是需要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以及课程中的哪些内容环节是需要多媒体来支持教学的。如果是教师自己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那就应根据其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只有通过需求分析之后设计出来的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其多长,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满充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1.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象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和领会新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具体使用对象的学习认知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外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而在课件设计中就应该从儿童的这种心理出发,使用他们熟知的事物或卡通人物形象进行导学,再通过具象化的生活现象或者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这样由学生兴趣引发的学习探究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意义。
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仍处于求知欲较强的时期,因此在课件设计中就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新规3.1.3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组织
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能条理化,并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深人地开展。另外,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完整,包括课前导人、课程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结构。
在内容呈现方式上要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对于讲解型的可用文本形式呈现,对于赏析型的可用图片或视音频形式来呈现,而对于(无危险)实验型的内容,则最好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或者用真人操作演示的视频来呈现。比如在制作高中语文《红楼梦》这一章的课件时,有很多描绘人物着装、神情以及语言的内容.我们就可以选择利用电影人物剧照和影视片断来展示。
3.1.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常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 , Author-ware , 3Ds max , Flash , Photoshop等。根据不同课件的需要应该采用不同工具来处理教学素材,最终以一种赏心悦目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
3.1.5多媒体课件的界面风格设计
整个课件的界面风格应该是与课件的内容和使用对象紧密联系的,主要表现在色彩和形象的设计上。比如在《找春天》的课件设计中,就可以多选用绿色,整个界面色调可以多样化,以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对于《酸碱盐》的课件,就应该以干净清爽的风格为主,可以配上一些化学试剂或仪器的图片等,以体现课件主题。
3.2教学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
有了完备的多媒体课件还不够,如何有效地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是才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则依赖于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下面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一节为例,详细说明在多媒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学设计思想的运用。
3.2.1情景预设
以趣味性故事引人课题。比如: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口渴了,唐僧拿出3根标有:0.1m,0.10m,0.100m长的甘蔗,想分给三个徒弟,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就拿走了标有„`0.100m”的甘蔗。沙和尚不服气,就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给大师兄吃。”悟空却只是笑了笑,就对沙和尚悄悄耳语。之后沙和尚也会心的笑了。
多媒体应用:课件呈现故事简介以及猪八戒的卡通形象,还可以加人适当的配音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启发式提问 大家猜一猜,沙和尚为什么笑了?孙晤空会对沙和尚说谢什么呢?
实现过程:如果有学生回答这几个数一样大,就转人第三步;否则就由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这3根甘蔗到底哪根长呢?我们该怎样来比较它们的长度呢”?然后直接转人第四步。
3.2.3启发学生思考
想一想,这几个数真的一样大吗?我们怎么来比较呢?
实现过程:先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大家互相评价。之后转人第四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验证结论。
3.2.4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1)启发学生0.1m,0.10m,0.100m各是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2)请学生分别量出0.1m、0.10m、0.100m的纸条,进行比较。
(3)由学生自己观察测量结果,发现规律。
(4)由学生自己概括小数的性质。
3.2.5教师总结并进行补充
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概括进行肯定,然后叙述出完整无误的性质,通过课件展示。
总结:0.lm=1 / 100m=1 dm;0.10m=1 / 100m= lOcm;O.100m=1/100m=100mm。
由1dm=10cm=100mm.得出0.1m=0.10m=0.100m。
得出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2.6课堂练习
3.2.7小结
上述案例中,首先应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小学生偏向于具象化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用生活中他们熟悉的事物引人课题;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性质,因而在方法设计上可从他们熟悉的整数人手,逐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上,可先通过情景预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再安排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真理。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其在“玩中学”,也在“学中玩”,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我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高效教学的目标。
4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多媒体扮演好辅助教师教学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总之,将教学设计思想有效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这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一直探讨并进行完善的课题。律
第三篇: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二: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r2:动机匹配--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篇三:《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第四篇:《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
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第五篇: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对反应物限度的相关教学问题
本文描述了发表在化学教育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是1976年秋季。主体是一群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第一个季度学习了长达一年的普通化学课程,然而由于他们在一次预测考试(如表一)中低的得分(0,1,2或3分),这个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学困生。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确认有效的可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用来教那些学困生化学计量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尤其是反应物限度的问题)。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设计标准被反复论证,测试和精炼直到期望的目标实现。化学计算被选出来是考虑到这一课题运用于整个化学课程中,并且许多做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模块时有困难。此外,由于对教学策略系统调查的缺乏促使了一般化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化学计算。这个对学困生有效的决定引起群体的社区化学教学者对这一小组成员的普遍关注。实验设计
一个前测后测控制小组设计被用于了这个研究(4,13页)。通过统计他们的分数(表一),在1400名参加前测的学生中有197名被鉴定为学困生。占到这个被测小组的前测考试总成绩的12%;然而,相比之下,这197名的学生的成绩占到全班学生总成绩的75%。学完或未学完高中化学课程不被认为是鉴定学差生的标准。当然,在此小组中,62%的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一年课程。
这些学困生收到了个人信件,邀请他们参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开展的短期实验项目。”信中他们被告知“此项目会为他们提供化学计算中的个性化指导”并且提醒其“将要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信的最后说“有可能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能参加此项目,因为会有空间限制。”最终有150名学生签订协议而参加了此项目。这150名学生被随意分成了两组每组75人。任选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后面称为EG),另外一小组就是对照组(随后称为CG),实验组学生被告知可被接受进此课题,然后对照组学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被接收。最终实验组中有66名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第二周的周一课程)坚持开始了课题。没有参加测试的9名学生被排除之外了;因此,这个实验由66个实验组学生和75名对照组学生来实施开展。
选择过程主要应用于生成两个小组,等同于彼此有尽可能多的变量(4)。尤其是,目标是为了控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最初的动机和化学计算的知识。平均前测成绩实验组14.8%,对照组是12.8%,做完独立样本T检验后表明这两组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另外两组变量的试验表明这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美国SAT的数学平均分(对于实验组,平均分523,有109的标准偏差,而对照组,平均分525,标准偏差为99)和高中化学成绩平均得分(实验组为2.93,对照组为2.90)。
在实验组的学生得到了特殊的化学计算教学,所述如下,不仅有常规的课堂教学对照组无这样的特殊教学,当课堂教学完成时,两组进行了后续测试。
实验过程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一名分配的毕业生,他开展这个项目作为他助教职责的一部分。项目中心是化学系的一个房间,在实验过程中,房间是专门分给这个项目的,在实验组的每个学生都收到了第一章。
表1 化学学前测试 请系统性的写出你所有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的原子质量:H = 1;N = 14
1、a(1分)NH3 的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你的步骤。b(3分)8.5克的NH3 是多少摩尔?写出计算过程。
2、(4分)5摩尔的铝和过量的氧气反应能产生多少的A1302?反应方程式为:4A1+ 3 02
2A1203 写出计算过程。
3、(2分)以下平衡方程:N2 +H2 NH3
表二化学学后测试
阿伏伽德罗常数=6.02 X l023
相对原子质量:C 12.0g Fe 55.9g Mg 24.3g H 1.0g S 32.1g Cl 35.5g O 16.Og
1、(12分)2.0摩尔丙烷(C3H8)中有多少分子数?
2、(12分)在4.4克的丙烷中有多少分子?
3、(12分)1摩尔的C3H8中有多少H原子?
4、(24分)由下面FeS2和O2的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
FeS2 + O2 → 2Fe2O3 + 8SO2 a、8摩尔的FeS2完全反应需要多少摩尔的氧气? b、根据上述反应可得到多少摩尔的Fe2O3
5、金属锰与ClCr3发生反应,产物是金属铬和氯化锰。写出反应的平衡方程。
6、金属镁与盐酸混合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氯化镁(MgC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 + 2HCl → MgCI2
假设混合12.1g金属镁和18.2gHCl,让其反应,最多能得到多少克的MgCI2? 加涅和其他人运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共同发展了一个详细的层次结构,结果是化学计量在教授基本的原理时首先教的是分子这一模块。这种方法减少了当同时运用微粒数、克、摩尔这些单位时学生头脑中易产生的混淆。通常是以化学工具书中的习题呈现。本文作者意识到,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然而,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困生学习化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在该杂志中的关于对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系列中的困难的文章将证明这个事实。然而,许多这样的工作是针对分析刚进入大学的学习者为了确定其在化学学业上成功的机会的进入行为,虽然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有用的,它会保持价值有限,因为它不走的不够远,因为课程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发生初始状态(Si)到目标状态(Sf)转变这样明确目的的经过组织的过程,仅仅关注初始状态是明显不够的。此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正式的研究以促进这种转变。在这方面,化学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发现加涅的工作和在认知心理学和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是特别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