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2: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专业论文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班级:11级数应四班

姓名:白

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思想进行数学中的方程教学,非常有利于方程知识的传授,其中,划归思想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关键词:转化;变形;实现化归;解决数学问题

一、用化归思想正确引导解题思路

数学是探求、认识和刻划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数学的各个环节中,解题的训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解题的实质就是把数学的一般原理运用于习题的条件或条件的推论而进行的一系列推理,直到求出习题解答为止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是转化的过程,即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直至把它化归为某些已经解决的问题,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立体转化为平面,高次转化为低次,多元转化为一元,超越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等等。这就是在数学方法论中我们学习到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化归,这种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比较和类比等思想方法不同,“化归”方法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是普遍存在,到处可见,与中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初中数学教学广泛应用了化归思想进行数学教学,其中,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是非常明显的。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必须要有以下的分析过程:要使方程x+6=26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要去掉方程左边的6,必须两边要减6,这实际上是以最简方程x=a作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归目标。在讲解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终目标是将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常数)的形式,有了这种化归思想方法的指引,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就会寻找所给方程与目标方程的差异,想办法消除差异,达到化归目标,从而简化方程。

二、巧用化归思想简化解题过程

“化归”方法很多,有分割法,映射法,恒等变形法,换元变形法,参数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但有一个原则是和原来的问题相比,“化归”后所得出的问题,应是已经解决或是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化归”的方向应是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一般到特殊。而“化归”的思想实质就在于不应以静止的眼光,而应以运动、变化、发展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应当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和转化,这实际上也是在数学教学中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生动体现。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目标简单化、和谐统一性、目标具体化、标准形式化和低层次化都是化归的原则;各映射法、分割法和变形法都是转化的策略;一般化与特殊化的转化、正与反的转化、实际问题数学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等都是化归的基本策略。实现化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与前面所举的具体方法相比,更重要的就是应掌握化归的中心思想。这就是说,我们不应以静止的眼光而应以可变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应用巧妙的化归思想简化数学问题。化归的基本思想是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在初中阶段,解方程(组)使用的方法“消元”“降次”“有理数”“整式”等,都是为了将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人们在化归思想的指导下创设这些方法的。由化归思想作为指导解方程(组),将问题由复杂变简单的过程,即在教学时,将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化归对象,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化归目标,在这种化归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在解方程组就会想到“消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呼之欲出,将问题由复杂变简单。

三、以化归思想为主多种思想为辅

在应用化归思想解决方程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应用到其他许多的数学思想。例如:等量代换,数形结合,分类,归纳,转换,配方法,换元法,分解与组合,变量与不变量等等多种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许多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数学基本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化归思想就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有些方程问题又可以借助量与量之间的变化来实现。这就是在化归思想指导下,借助了等量代换等思想。因此,在应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渗透了许多的其他数学思想,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当前对化归定义、化归方法、化归原则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是对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式或理论体系,与此有关的研究大多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化归原则或是化归方法的罗列。另外还想补充一下内容: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原则包含:化隐为显原则、螺旋上升原则、系统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原则。这些原则在方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当然,本人只是将划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点肤浅的见解,望教师们能够科学的、广泛的应用它。

第二篇:“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化归”思想的内涵

“化归”思想,是世界数学家们都十分重视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从字面意思上讲,“化归”理解为“转化”和“归结”两种含义,即不是直接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寻找一些熟悉的结果,设法将面临的问题转化为某一规范的问题,以便运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问题得到解决。而渗透化归思想的核心,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进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或“变换”。它的基本形式有: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罗莎·彼得在他的名著《无穷的玩艺》中,通过一个十分生动而有趣的笑话,来说明数学家是如何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题的。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某人回答说:“在壶中灌上水,点燃煤气,再把壶放在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但是,他又追问道:“如果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水,那么你又应该怎样去做?”这时被提问者一定会大声而有把握地回答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上去。”但是更完善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只有物理学家才会按照刚才所说的办法去做,而数学家却会回答:‘只须把水壶中的水倒掉,问题就化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

“把水倒掉”,这就是化归,这就是数学家常用的方法。翻开数学发展的史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便是一个精彩的例证。

二、“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1、数与代数----在简单计算中体验“化归”

例1:计算48×53+47×48

机械地应用乘法分配律公式进行计算,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将48这一数化归成物,即看到了相同的数48,想起了红富士苹果,以物红富士苹果代替数48,相同的数48是化归的对象,红富士苹果是实施化归的途径,于是48×53+47×48就转化成求53个苹果与47个苹果之和的问题是化归的目标。

48×53+47×48

=48×(53+47)

=48×100

=4800,得到问题的解决。例2:解方程5x-x=4

x是化归的对象,把未知数x化归成物红富士苹果,红富士苹果是实施化归的途径,于是方程5x-x=4 转化为5个苹果 -1个苹果=4的问题是化归的目标。

5x-x=4

4x=4

x=4÷

4x=1

通过以图片中的红富士苹果代替抽象的字母x,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学生对字母表示数从广义上得以理解。

教学正负数加减法运算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不容易真正 理解和掌握,原因是“绝对值”的概念及名词对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在教学中把正数、负数的绝对值转化为正数来考虑,正负数相加时先确定符号,然后再化归为两个正数之间的运算。

(1)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即取原来加数的符号),看作两个正数相加(即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符号从大(即指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看作两个正数大减小(即较大的绝对 值减去减小的绝对值)。

在这里“x绝对值”是化归的对象,正数是实施化归的途径,两个正数相加以及大的正数减去小的正数是 化归的目标。

由于学生对两个正数相加及正数中大数减小数是已掌握的知识,然后返回去熟悉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正负数加减运算的真正掌握。

2、空间与图形----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化归”

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在感悟“化归”思想后,可以初步运用“化归”思想,特别在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或数学的定义,就是渗透着“化归”的数学思想。当然这过程,需要学习进一步动手操作,在动脑的同时通过动手来初步运用“化归”思想。

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学生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后,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现了误差,有的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79度,有的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1度等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个减少误差的好办法,能不能把三个角放在一起量,一次性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用拼、折的方法将三个角凑成一个平角时,惊喜洋溢脸上。

又如智力游戏“两人轮流往一圆桌上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谁放下最后一枚且使对方没有位置再放,谁就获胜。问:怎么样才能稳操胜券?是先放者胜还是后放者胜?”

我们既不知道桌有多大,也不知球有多少。因此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如果圆桌小到只能放下一枚硬币,那么先放者胜。这是问题的最基本情况。接着想如果圆桌小到只能放下两枚硬币,那么我先把一枚硬币放到中心位置,两边再无法放,还是先放者胜。如果圆桌小到只能放下三枚硬币,我就先把一枚硬币放在中心,另一个人无论在哪放,我都能在它对称的位置放最后一枚硬币,还是先放者胜。

所以对于一般的圆桌,只要我先放中心位置,根据圆桌的对称性,就可以获胜。其实,不管是圆桌还是方桌,也不管桌子和硬币的大小。只要先放对称的中心位置,就能获胜。

3、实践与综合----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化归”

分解和组合是实现化归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四年之后,已对化归思想形成一定的基础,但这却不能只停留于“学生的记忆里”,只有进一步的运用,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形成数学方法,而“化归”这一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后阶段学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学校买了3只篮球和5只足球共付164.9元,已知买1只篮球和2只足球共需60.2元,问买1只篮球和1只足球各需多少元?

解法一:1只篮球和2只足球共需60.2元为化归的对象,把1只篮球和2只足球作为1份数是实施化归的途径,3份数:3只篮球和6只足球的价格为(60.2×3)元是化归的目标,与3只篮球和5只足球的价格为164.9元进行比较,相差数为1只足球,得1只足球的价格为(60.2×3-164.9)元。

解法二:设1只足球价格为x元,则1只篮球价格为(60.2-2x)元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60.2-2x)+5x=164.9

这类问题中,求两个未知数x,y的其中一个未知数为化归的对象,一元一次方程是化归的目标,把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数量关系来表示是实施化归的途径。

本题中未知数1只篮球价格为化归的对象,一元一次方程3(60.2-2x)+5x=164.9 是化归的目标,1只篮球的价格用60.2元减去2只足球的价格来表示是实施化归的途径。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两个方面,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而在数学课上,由于能力、心理发展的限制,学生往往只注意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联结这些知识的线索,以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具体数学知识为载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它们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但由于数学思想只表现为一种意识,没有一种外在的固定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长期渗透,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而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教师应重视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归的思想方法。阅读:832 次

第三篇:复数思想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复数思想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一、基本思想

用复数解几何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复数的向量表示。凡是能用平面向量运算能解的题目,也一定可以用复数运算来求解,而且由于复数乘法用来实现向量的旋转,比向量解法显得更简便,使一些问题几乎只留下直截了当的计算,而不必多费脑筋。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

二、复数的表示及常用结论

(1)复数zxyi与复平面上的点(x,y)建立一一对应。|z|表示点z到原点的距离,给定复数z,以原点为起点,以z为终点作向量oz,在复平面上,复数z也可与向量oz建立一一对应。因此,我们在应用中记号z同时可表示复数z、点z,以及向量oz而不加以区别。

(2)zr(cosisin)rei是复数表示的三角形式及指数形式。r|z|,是实轴正向到向量oz的旋转角,有无穷多个值,规定02时,称为辐角主值,记为argz。

(3)复数加减法与平面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致。|z1z2|表示z1与z2间的距离,且有不等式z1z2z1z2z1z2。前(后)一个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z1与z2反(同)向。

(4)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是向量的旋转和伸缩,具体地为 ①ze表示将向量oz旋转角。

②z(R)表示将z伸缩到原来的倍。(5)定比分点公式

设z1、z2是直线l上的两个定点,R,z是l上任一点,且iz1z,则 z1z2z(1)z1z2,特别地,线段z1z2的中点z又ABC重心Gz1z2。2ABC,且由此得 3z1,z2,z3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1,2,3使1230且1z12z23z30.若z1,z2,z3不共线,且存在实数

1,2,3同时满足1230且1z12z23z30,则123.(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设z1z2z3是复平面上一个正向三角形(z1,z2,z3按逆时针方向绕行),则

Sz1z2z31Im(z1z2z2z3z3z1)2证明:如图 因为argz3z1zz1,所以ei3z2z1z2z1z3z1|z2z1|(z3z1)z2z1|z3z1|(z2z1)S11|z2z1||z3z1|sin|z2z1||z3z1|Im(ei)22|zz|(zz)1|z2z1||z3z1|Im2131 2|z3z1|(z2z1)(zz)1Im|z2z1|231(|z|2zz)2(z2z1)1Im[(z2z1)(z3z1)] 21Im(z1z2z2z3z3z1)2由该结论,又有z1,z2,z3共线z1z2z2z3z3z1R.(7)n个n次单位根将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n等分,即z1的根为01,1e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的内接正n边形的顶点,且有

ni2n,n1ei2(n1)n是122,133,1n1n1.(8)z1z2z3为正向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

z1z2z30,其中e22i23是一个3次单位根。(10)

2或uz1uz2z30,其中ue3.(u2u1,u31)

证明:若z1z2z3为正向正三角形,则,且z1z2到z1z3扫过的有向角为

i,即 3z3z1(z2z1)e3(z2z1)u,由此可得

(u11z)u2z22u1u,又 z03i故上式写为 uz1uz2z30.另外,由此式反推回去可证明z1z2z3为正向正三角形。

(9)复平面上任意三点不共线的四点A、B、C、D形成平行四边形A+C=B+D(即对角线互相平分).三、例题分析

例1 延长△ABC的三边BC、CA、AB到A、B、C,使CA:BCAB:CABC:AB.证明:ABC与ABC有相同的重心。

证明:设CA:BCAB:CABC:AB

由定比分点公式有A(1)CB,B(1)AC,C(1)BA,故ABCABC,从而重心坐标相同。

例2 凸四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叫做此四边形的中位线。若某凸四边形两中位线长度之和等于周长之半,求 :此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980年苏联列宁格勒数学竞赛试题)

证明:设此四边形的四顶点的复数表示为A、B、C、D,利用中点公式,则题目的条件是

ABCDBCDA1(|AB||BC||CD||DA|)22222于是

(AD)(BC)(BA)(CD)|AB||BC||CD||DA|

由此可见,在下列不等式

(AD)(BC)ADBC,(BA)(CD)BACD,中均应成立等号,这必须且只须

AD(BC),BA(CD),其中0,0

由此得 AD(BC),AB(DC),我们得出等式

D(BC)B(DC)

(1)B()C(1)D0

又(1)()(1)0,且B、C、D不共线,从而1,故DACB,故ABCD为平行四边形。

例3 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BMNP、APEF都是与ABCD有相同转向的正方形。求证:AM//FC且AMFC.证明:设P为复平面的原点,由BMiBP,APiAF,BCiBA知

M(i1)B,F(1i)A,C(i1)BiA 故AMMAB(i1)A,FCCF(i1)BiA(1i)A(i1)BA 即AMFC,故AM//FC且AMFC.■

例4 以四边形ABCD的各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P、BCQ、CDR、DAS.求证:RP⊥QS且RP=QS.ABABi 22CDCDBCBCDADAi,Qi,Si,同理可得 R222222证明:由 PBiPA 知 P计算

ABCDABCDi

22DABCDABCQSSQi

22RPPR∴QSiRP,故RP⊥QS且RP=QS.■

例5(87年全国MO)如图,ABC和ADE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90,现固 5 定ABC,而将ADE绕A点在平面上旋转。试证:不论ADE旋转到什么位置,线段EC上必存在点M,使得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B中,BDABAD,在RtBDM分析:在Rt用余弦定理求出BM,从而定出CM=222 中,BD2BM,在BMC中,C=45,222(ABAD)。2证明:以A为复平面中心,由BAiBC知C(1i)B。不论ADE转到何处,始终有DEiDA,MEC,即E(1i)D,2(1i)B(1i)D(1i)B(1i)DM,MBBM,22(1i)B(1i)DMDDM,MDiMB,即MDMB,2M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6 如果圆内接六边形ABCDEF满足AB=CD=EF=R,其中R为圆的半径。求证:BC、DE、FA的中点P、Q、R联成一个正三角形。

证明:设圆心为原点,ue3,则BAu,DCu,FEu,由中点公式 Pi11(BC)(AuC)221111Q(DE)(CuE),R(FA)(EuA)

22223由于u1,所以

2(Pu2QuR)(AuC)u2u(CuE)(EuA)0

故PQR为正三角形。

例7(拿破仑定理)以ABC的三边为底,分别向外作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PAB、QBC、RCA。求证:PQR是正三角形。

证明:记e2i3,由(AR)CR知 RAC,1同理可得: PBACB,Q,11从而PQ2R0,故PQR是正三角形。

例8 四边形ABCD中,AD、BC交于F,AB、DC交于E,M、N、L分别是AC、BD、EF的中点。证明:M、N、L共线。

分析:若用综合法,共线的条件不好找,而用复数求解,剩下的只有计算而已。证明:因为 4(MNNLLM)

(AC)(BD)(BD)(EF)(EF)(AC)

(ABBEEA)(ADDFFA)(CBBFFC)(CDDEEC)

又A、B、E和A、D、F和B、C、F和D、C、E分别共线,故

4(MNNLLM)0

从而M、N、L共线。

■例9 在四边形ABCD中,ACBDABCDADBC,等式成立当且仅当A、B、C、D共圆。(托勒密定理)

证明:设A为复平面的原点,由于B(DC)D(CB)C(DB)∴|C(DB)||AC||BD||B(DC)||D(CB)|

|AB||CD||AD||BC|

又因为上式等号成立B(DC)与D(CB)同向

存在正实数,使B(DC)D(CB)

DCD CBBDCDarg

argCBB

 A、B、C、D四点共圆。

例10 设ACPH、AMBE、AHBT、BKGM、CKGP都是同向的平行四边形。求证:ABTE也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问题涉及10个点以及这些点为顶点的6个四边形。若用综合法求证,较准确的作图是必不可少的,但此题作图较难,而用复数法,完全不必作图。证明:ACPH是平行四边形,则A+P=C+H,AMBE是平行四边形,则A+B=M+E,AHBT是平行四边形,则H+T=A+B,BKGM是平行四边形,则K+M=B+G,CKGP是平行四边形,则C+G=P+K,以上等式两边相加得:A+T=B+E,又A、B、T及A、B、E不共线,所以ABTE也是平行四边形。■

例11 已知正向正方形ABCD,同一平面上另有一点P,PD10,将P绕A顺时针转90,得P将P1,1A、B、C、D,A、B、C、D、…顺时针绕B顺时针转90,得P2,依此类推,对依此类推,对D点有多远? 转90,最后在转了1991交次后得到点P1991,问点P1991距

解:如图所示,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1,B1i,Ci,D0,又AP1iAP,BP2iBP1,CP3iBP2,DP4iDP3,∴P1(1i)AiP1iiP, P2(1i)BiP11iP, P3(1i)CiP2iP,P4(1i)DiP3P,∴P4nP

又 199144973,故P1991P3,|DP3||iDP|10.例12 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EF和ACGH,M、N分别是BC、FH的中点,P、Q是两个正方形的中心,求证:MPNQ为正方形。

证明:以ABC所在平面为复平面,任意点为复平面中心,显然

AFiAB,BAiBE,CGiCA,ACiAH,解得 F(1i)AiB,EAi(1i)B,GiA(1i)C,H(1i)ACi,又M、N、P、Q分别为BC、FH、AE、AG的中点,故

111M(BC),N(FH)(2ABiCi),2221111P(AE)[(1i)A(1i)B],Q(AG)[(1i)A(1i)C],22221故PNNP[(1i)ABCi]MQPMi,2∴四边形MPNQ为正方形。

第四篇:试论教学设计思想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本站推荐)

试论教学设计思想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在于辅助教学,决定其在教学中能否起到积极作用的关键还在于它是否能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不当的多媒体教学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学设计的思想在优化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将教师、教材、学生以及多媒体四者通过系统化设计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设计思想的理论评析

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学者戴维·梅里尔(M.DavidMerrill)教授提出了3E教学要素—效果、效率、参与(Effec-tive , Efficient , Engaging)。他认为教学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利用技术传递信息,而更应关注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更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性[m,他强调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这种优化,就必须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

1.1对教学设计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计,一般也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系统地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的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组织有系统地呈现出来。

1.2几种基本的教学设计思想理论

对于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按照以下4种分类,“计划说”、“技术说”、“方法说”、“过程说”,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计划说”“过程说”,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如下:

“计划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肯普,他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的观点重在强调教学设计中的系统计划,该计划应该包括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有效的评价。

“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雷根、乌美娜、何克抗等人。其主要思想包括: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3]。这是目前国内对于教学设计比较认可的一种理解,它提出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并且„明确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环节;③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教授的教学设计观与史密斯、雷根的教学设计观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也强调了教学设计中的这种“转化”,但不同之处在于他将转化之后的成分更加具体化,同时明确指出了教学设计是一种创设教与学的“过程”,并且提出了这种过程想要达到的目的。

上述“过程说”的3种观点表述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对于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认识却是一致的,都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偏向于强调系统优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1.3教学设计思想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

(1)教学设计原则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理论基础。多媒体课件是整个教学的载体,而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必须建立在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基础之上,即要根据教学目标,详略得当地把教学重难点呈现出来,并以此为一条主线开展教学的引导、探究、反馈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另外,在课件的页面及风格选取当中也要以教学设计当中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为基础。

(2)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过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工具(或媒体),如何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成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这就是一门艺术了,而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能清楚地知道学生要学的内容,学生将产生哪些学习行为,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方法,加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准确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控制教学过程。

2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缺乏互动,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思维。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将大量教材信息粘贴在课件中,课件就是教材的翻版,教学实质还是照本宣科,缺乏对于学生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只能跟着教师固定化的内容编排走,一方面容易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直接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利于学生自己思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索思维的发展。究其原因所在,可以发现,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课件中存在大量冗余信息;二是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对于课堂的组织过程设计不合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运用不恰当,媒体素材喧宾夺主,失去了教学的辅助功能。部分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适用性不高,对于重在学生探究理解的知识内容的讲解少之又少,却把大把心思花在课件的美化包装上。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转移到多媒体信息上,对真正要掌握的知识则是一瞥而过。该问题是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其原因在于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把握不够,也没有巧妙运用一些策略将多媒体融人到教学内容中去。

(3)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快,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师就可以进行更加充分的讲解,课堂的信息量也会随之增大,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却不一定能够全部接受。很多时候,学生还来不及记下笔记或者还没有对这一知识点理解充分,教师就已经跳转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对学习者分析把握得不够。

(4)太过重视多媒体,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多媒体教学重在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人机交互,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成为其不足。由于过多地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导致课堂由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本末倒置,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本质意义。这也是在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上把握不当导致的。

3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设计思想的有效渗透

3.1多媒体课件开发中教学设计思想的运用

3.1.1多媒体课件的需求分析

在课件制作前,首先应该明确某门学科是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已有的课件制作已经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即确定课件的选题并进行分析。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网络资源搜索。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各种课件资源网站,进行初步的检索和分析。如果某一门课程的课件已经做得非常精致且符合实际需要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去浪费精力颠覆它,或者对其进行花哨的包装,这样的结果大多数只能是画蛇添足;而对于多媒体课件还处于空白或存在不足的课程,才是我们应该致力突破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课程内容,分析已有课件的优点和缺点,继而提出更加完善的课件设计方案。

(2)基层访谈调查。为了能够真正了解目前多媒体课件的需求与应用情况,笔者提倡应该深人到各层学校中去,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充分了解哪些课程是需要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以及课程中的哪些内容环节是需要多媒体来支持教学的。如果是教师自己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那就应根据其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只有通过需求分析之后设计出来的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其多长,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满充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1.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象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和领会新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具体使用对象的学习认知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外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而在课件设计中就应该从儿童的这种心理出发,使用他们熟知的事物或卡通人物形象进行导学,再通过具象化的生活现象或者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这样由学生兴趣引发的学习探究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意义。

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仍处于求知欲较强的时期,因此在课件设计中就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新规3.1.3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组织

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能条理化,并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深人地开展。另外,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完整,包括课前导人、课程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结构。

在内容呈现方式上要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对于讲解型的可用文本形式呈现,对于赏析型的可用图片或视音频形式来呈现,而对于(无危险)实验型的内容,则最好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或者用真人操作演示的视频来呈现。比如在制作高中语文《红楼梦》这一章的课件时,有很多描绘人物着装、神情以及语言的内容.我们就可以选择利用电影人物剧照和影视片断来展示。

3.1.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常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 , Author-ware , 3Ds max , Flash , Photoshop等。根据不同课件的需要应该采用不同工具来处理教学素材,最终以一种赏心悦目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

3.1.5多媒体课件的界面风格设计

整个课件的界面风格应该是与课件的内容和使用对象紧密联系的,主要表现在色彩和形象的设计上。比如在《找春天》的课件设计中,就可以多选用绿色,整个界面色调可以多样化,以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对于《酸碱盐》的课件,就应该以干净清爽的风格为主,可以配上一些化学试剂或仪器的图片等,以体现课件主题。

3.2教学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

有了完备的多媒体课件还不够,如何有效地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是才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则依赖于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下面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一节为例,详细说明在多媒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学设计思想的运用。

3.2.1情景预设

以趣味性故事引人课题。比如: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口渴了,唐僧拿出3根标有:0.1m,0.10m,0.100m长的甘蔗,想分给三个徒弟,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就拿走了标有„`0.100m”的甘蔗。沙和尚不服气,就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给大师兄吃。”悟空却只是笑了笑,就对沙和尚悄悄耳语。之后沙和尚也会心的笑了。

多媒体应用:课件呈现故事简介以及猪八戒的卡通形象,还可以加人适当的配音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启发式提问 大家猜一猜,沙和尚为什么笑了?孙晤空会对沙和尚说谢什么呢?

实现过程:如果有学生回答这几个数一样大,就转人第三步;否则就由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这3根甘蔗到底哪根长呢?我们该怎样来比较它们的长度呢”?然后直接转人第四步。

3.2.3启发学生思考

想一想,这几个数真的一样大吗?我们怎么来比较呢?

实现过程:先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大家互相评价。之后转人第四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验证结论。

3.2.4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1)启发学生0.1m,0.10m,0.100m各是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2)请学生分别量出0.1m、0.10m、0.100m的纸条,进行比较。

(3)由学生自己观察测量结果,发现规律。

(4)由学生自己概括小数的性质。

3.2.5教师总结并进行补充

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概括进行肯定,然后叙述出完整无误的性质,通过课件展示。

总结:0.lm=1 / 100m=1 dm;0.10m=1 / 100m= lOcm;O.100m=1/100m=100mm。

由1dm=10cm=100mm.得出0.1m=0.10m=0.100m。

得出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2.6课堂练习

3.2.7小结

上述案例中,首先应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小学生偏向于具象化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用生活中他们熟悉的事物引人课题;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性质,因而在方法设计上可从他们熟悉的整数人手,逐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上,可先通过情景预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再安排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真理。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其在“玩中学”,也在“学中玩”,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我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高效教学的目标。

4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多媒体扮演好辅助教师教学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总之,将教学设计思想有效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这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一直探讨并进行完善的课题。律

第五篇:人本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 更要不断改革。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众多 教师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这里就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阐 述了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以促进高中政治教学 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的情感教学。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高中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关注人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如此激烈的高考制度压力下,在绝大多数人都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

一、人本主义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于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尊重学习者,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习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充分相信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教育和发展自己,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样的教学理念,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人”的因素,更容易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学生,促进师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形成。融 洽的师生关系,容易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教学改革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会得到保障。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人”的因 素,尊重学生的个性、理念和价值观。从某种角度来讲,人本主义教育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和保障。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自己的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升学率有没有提高。人本主义教育和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人本主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了“人”的因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是新型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此外,人本主义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会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学生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人本主义教育

国家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重点强调教学内容,教师只关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了多少知识,而不关注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能 力,而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人”的因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这些教学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 生活奠定基础。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国家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应当局限于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应当有所创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让人本主义教 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才能促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改革。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学生的自主和 自由原则,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 氛围。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会促进人本主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 围,促进人本主义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的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人”的因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不断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巴特尔.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差异的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孙孝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06).[3]胡廷龙,张帆,王欢.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7(27).[4]贡和法.是简单的回归还是有价值的提升———节研究课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7(06).[5]黄建珍.政治教学应与生活实践结伴[J].广西教育,2007(17).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院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现阶段的培训基本上已经形式化和模块化,大部分的培训都已经成为公式型的知识技能灌输,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人员在培训之前缺乏对被培训人员实际需求的调查,这就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脱节。然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人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多以实践为主,脱离教学实践的培训很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派上用场。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3.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可以及时将一些培训通知、技能知识发送到学员手中;同时培训人员也可以随时随地与学员实现交流与互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员时间不充沛,不能参加固定培训的问题,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才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只有在良好的教育下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中小学教师作为人才的启蒙者和引领者,必须拥有较强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能够及时自我完善,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保证培训过程的高质量,最终促进人才培养策略的提升。

浅议我国中学教师的培训模式

一、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模式

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理念陈旧,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培训者的主观认识设置培训内容,实施过程粗糙,与受训者的需求脱节,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培训方式简单、机械、落后。培训缺乏后续跟进指导和评核机制。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行为。由于中学教学长期受到唯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参加培训的只是教师中的一小部分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原工作单位,往往又被落后和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所同化,致使培训不能够产生持久连续性和辐射性,因而培训耗时、费力、低效。传统的政治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讲授,时间有长有短。讲授的内容多以政治学科专业的知识为主,专业教师讲、学员听。专业教师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学员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学员的这一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而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应用却无人问津。这种内容固定、方法单

一、不做任何评价和检查的培训方法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政治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

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 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

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政治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政治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政治技能的训练,到政治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跨学校、跨地区的教师联合体,组建起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学习的网络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

下面谈谈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

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

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政治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政治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政治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政治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政治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政治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结语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模式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教授到多元化、多途径的提高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以往的教师培训遵循职业训练的模式来设计教学,忽略了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职教师培训与职前教师培养缺乏整合,并且培训与教研脱节,造成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困难,加之培训形式单一,满足不了主动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培训者的素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时应重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对教师专业的假设出发,应认真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了解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中学政治教师的处境,发现和创建适合个性化教师发展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和教研结合,大力倡导专业人员与基层学校结伴研究,共同发展;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建立依托学校、专家引路的学习型组织,使培训重心下移;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增强培训的时效性。

中学政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摘要】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科目,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政治;实效性

中学政治课是一门贴近生活又非常丰富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爱国情怀和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导航,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中学政治课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呢?笔者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分享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了解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学政治课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在成长中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而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又处于成长阶段的叛逆期,因此成长中的中学生需要老师在自我认识和法律上给予更多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尊自爱、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意识,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可能把责任和思想上升到他人、国家的层面。第二个就是使学生认清和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交流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沟通的艺术是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交往的品德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权利与义务是约束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界限。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将来踏入社会,只要是需要与人接触的地方就会产生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这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铺垫。第三是知道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学生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还是集体、国家、社会中的一份子,只有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才会使学生树立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识。

二、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萌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思想、知识、情感的形成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激情四射的老师会同样使学生热情饱满,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科目,从而由被动地思想灌输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汲取。相反,冷漠消极的老师会将学生拒绝在课堂门外,学生对这位老师不感兴趣,那么对他所讲的内容也很难提起兴趣。因此老师要先与学生建立好融洽的关系,促使学生萌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的开展政治课程。首先要求老师要有亲和力、幽默感,才能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

三、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使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政治这门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期待,又有如何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的指导,还有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困境时要怎样战胜及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等等,采用怎样的形式才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思考的事情。老师要告别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情境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又给学生无限思考的空间,在《融入民族文化》这一课的学习,为了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老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民族文化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也为学生补充更多文化知识。还可以采用语言情境教学法,比如在学习《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名人好习惯的励志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好习惯所带来的影响,还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一起制定养成好习惯的计划,相互促进。另外还有角色扮演(游戏)情境教学法、实物展示情境教学法等,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

虽然中学政治的教材内容已经是贴近我们生活的,但是教材的内容有限,却又容易讲的“宽而空洞”,教材知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比如在学习《学会负责》这一单元时,老师让学生们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担起责任,又在哪些事情上自己做的不是很好呢?学生们小组讨论分享之后,老师选出几名小组代表做了回答,并和学生一起制定要求,共同做一名负责任的人。在下一堂课上时,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做出的改变或者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再比如,在学习合作、诚信、包容、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时,老师要把这些宽泛的内容缩小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上,也可以由课文中的一个点扩展到生活中的大层面,并鼓励学生多一些亲身体验,课堂中多一些学生的成长分享。另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关注一些时事政治新闻,并多给学生普及一些政治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过情怀。比如近期的菲律宾南海事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智爱国,并和学生一起通过做好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及时的做好教学评价与反思,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比如面对个别学生思想素质较为恶劣的问题,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哪里还可以做的更好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另外,老师还要多关注时事政治新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使教学内容更加有吸引力,成为一名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高能力老师。

参考文献:

[1]李苗苗.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文学教育(中).2010(07).

下载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归思想在方程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前言】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因有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

    现代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稿)

    现代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我国、在国际上都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这使我们认识到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

    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小勐统中学 李发娣 【摘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适当开展数学建模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教学改革推进......

    系统工程的思想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系统工程的思想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系统工程是以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工程技术, 它涉及到“系统”与“工程”两个方面。系统工程中的“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由此也可以看出,人本管理理念是未来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打造一个优秀......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给出了解决的措施,办法和注意事项。 二、关键词:人本管理;途径......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稿)

    内容摘要: 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入地了解和钻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