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圆柱的认识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方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圆柱实物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圆柱 ……………………………………… 5课时
2、圆锥 ……………………………………… 2课时
3、球 ……………………………………… 1课时
4、实践活动 ……………………………………… 1课时
5、复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问: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方体图形圆柱体。(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板书)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
(2)认识侧面
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
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问: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方体图形圆柱体。(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板书)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
(2)认识侧面
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
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问: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方体图形圆柱体。(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板书)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
(2)认识侧面
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
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信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
谁来说一说圆柱的高在哪里?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
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学生操作后提问: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从第3页最后两行看到第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
②得出计算方法
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
(3)教学例1
出示例1: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做一个圆柱体。
做完后同桌说一说圆柱体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再说一说侧面积怎样计算。
3、“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四、课内作业
练习一第2题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底面: 两个圆 完全相同
侧面: 一个曲面 长方形
高: 无数条 都相等
六、我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教案
一.圆柱
——圆柱的认识 石桥子镇吴家楼小学 王金香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百度图片搜索_圆柱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百度图片搜索_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百度图片搜索_圆柱的体积.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圆柱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圆柱
时间: 2009年08月12日作者:佚名来源:网络2562人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教材及学情简析:
本节课——“认识圆柱”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可以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圆柱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推理、讨论等活动,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特征,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此外,该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柱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对比——引“圆柱”
1.出示“圆”。
还记得圆是什么图形吗?(平面图形)
2.出示“柱”。
老师只要在后面添上一个字,马上就变成立体图形了,同学们猜是什么?
(由圆到圆柱,推想发现圆柱是立体图形。)
3.想圆柱。
相信同学们都见过圆柱,想想印象中的圆柱是长什么样子的?
(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经验。)
4.摸圆柱。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袋子里有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里面就有圆柱,同学们尝试不用眼睛看,就凭双手摸出来。
5.谈圆柱。
在刚才摸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
6.引新课。
看来这圆柱还真是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它。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圆”到出现“圆柱”,是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程;从学生凭空思考圆柱的形状到亲身体验摸圆柱的形体,唤起了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经验,更清晰地感知到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突出圆柱的表面特征。】
二、独立自主——学“圆柱”
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出示实物圆柱)这是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两个面,所以通常我们把圆柱体画成下面的形状——课件演示从实物的圆柱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
2.自学课本,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拿起圆柱自学课本第31页的内容,看看介绍了圆柱的什么知识。
3.分享自学成果。
4.加深理解,学生互相指一指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们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请同学们拿起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看。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等最基本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同时也为后面自主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做好准备。】
三、猜想验证——探“圆柱”
1、以制作一个圆柱的话题为主线,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如果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需要剪出哪些图形来制作呢?
除了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做圆柱的底面以外,那侧面应该用什么图形做呢?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侧面剪开,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图形?动手剪一剪看。
怎样剪才能得到长方形?
(通过猜想到动手操作,验证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
2.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的关系。
为什么剪出来的长方形有长有短、有宽有窄?长方形的长和宽究竟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讨论讨论。
3.汇报并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小结: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配合课件演示)
4.借助练习巩固特征,并从中渗透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其他情况。
⑴ 根据圆柱的侧面选择合适的底面。
⑵ 根据圆柱的底面选择合适的侧面。
【设计意图:以制作圆柱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这是从认知几何到实证几何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掌握侧面展开的一般情况——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然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将侧面展开的特殊情况(正方形)及其他情况(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加以延伸,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做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
四、梳理新知——用“圆柱”
1.梳理新知。
⑴ 师导。
同学们看,我们今天学到了关于圆柱的什么知识?
⑵ 生谈。
请同学们当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柱„„
2.运用新知。
⑴ 基本练习(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①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面,它们是()的两个圆。②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面。
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有()条高,它们的长度都()。④ 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⑵ 判断说明。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3.回归生活,发现圆柱。
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梳理新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先由老师引导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全体,再让学生互相介绍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练习的设计则分为三个层面,先是通过书面练习及时检查全体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新知回归生活,发现早已存在于自己身边而未曾察觉的圆柱形物体,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欣赏了解——悟“圆柱”
1.欣赏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生产中有关圆柱的图片。(课件演示)
圆柱在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
2.介绍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
(“高的别称”是知识的拓展,也是为后续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3.感悟圆柱,畅谈收获。
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发现的眼睛看生活,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看完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放大”圆柱的内涵——介绍“可乐罐”的奥秘。
有没有发现可乐、百事、雪碧、健力宝等等的这类罐装饮料,它们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这里面就隐藏着关于圆柱的商业秘密,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圆柱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原来自然界里到处都有“圆柱”,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没有发现而已。而聪明的前人早已意识到圆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将其特征运用在生活和生产当中,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圆柱(数学)那无穷无尽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无限。最后介绍“可乐罐”的奥秘,是为了将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面再往深层次扩大,惊叹数学的奇妙之余,达到“课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促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六、学以致用——做“圆柱”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147页的图样,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用”。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还得学会用回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以“做圆柱”作为课后的作业,一是提供了巩固圆柱最基本的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二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体验做一个圆柱的过程,为课外创造一个交流数学的话题。】
板书设计:
认识 圆柱
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无数条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整理新知;设计别出心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第四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圆柱的体积[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圆柱的体积
第三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4和“试一试”及“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3、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
二、教学新课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面积的推导方法,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
3、公式推导
(1)请同学指出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组织学生讨论:
圆柱通过切、拼,转化成了近似的 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板书)
(5)小结
你的猜想对不对?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4
出示例4: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问: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5、练习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在书上。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追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6、出示“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
指名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做。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怎样求体积?如果知道直径呢?知道周长呢?
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这两题列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五、课内作业
练习二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体积的推导: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七、我的教学反思: V = S × h 5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
执教者:朱青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内化的过程中认识圆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对圆柱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材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圆柱与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但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则是由曲面围成的几何形体,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教育生态理论,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类比迁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去感受,去发现、不断提高课堂生态水平。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构建生态课堂。
3、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2、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说一说下面物体的面都有什么特点?
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
3、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突出两个圆柱图。
4、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二、教学圆柱的特征:
1、观察这些圆柱,想一想,圆柱有几个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
师:除了上下两个圆面之外,圆柱还有其他的面吗?请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再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面,周围的这个面是弯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柱平面图
教师:圆柱上下2个平面叫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2个什么形?(板)圆柱周围的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板)。
请同学们看平面图,圆柱的2个底面是圆形,根据美术上的透视原理应画成椭圆,其中看不见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圆柱,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它的2个底面怎样?)圆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没有方法验证呢?课件演示。
2、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相同点,那么点击出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它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师:圆柱的粗细由什么决定?底面越大圆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圆柱就越细。
师:圆柱的高矮由什么决定?圆柱的高是从哪儿到哪儿?从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吗?高要怎样?和什么垂直呢?
师:和两个底面垂直的线段长度是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在黑板的图上标明高)
师:如果老师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你能找出一条高吗?(师生演示)老师斜着划一下,这个是圆柱的高吗?
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的长度怎样?
3、小结,现在你头脑中圆柱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圆柱的侧面积:
1、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圆柱在木板上滚过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我们沿圆柱的一条高把侧面剪开,压平,会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板书:面积=长×宽)。
那么,点击出示讨论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请在小组中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生一道演示、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转化过程。
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积】
2、点击课件、;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点?你还学会了什么呢?我们是怎样指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直接计算侧面积比较困难,我们把它沿高剪开、拉平,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化曲为直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