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第八册《练习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1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修辞手法
课时目标: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4)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3)四人一组交流。(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3)学生试写。(4)朗读。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八册《练习1》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学会推荐或自我推荐
课时目标: 学会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进程: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对本次口语交际进行总结。
(2)对下次交际提出注意点。
第三篇:语文第八册《练习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合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写毛笔字。教学进程:
一、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二、课堂总结。
第四篇:人教版第八册《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八册《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2、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准确,读通。
2、能从关键句入手,根据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新朋友见面,按中国人的传统想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
是的,破茧成蝶虽然痛苦,但是,这是一只蝴蝶必须经历的过程。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看似残酷,但其实却蕴涵着深刻的自然之道。这里的“道”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理,也不是道路,而是指规律,那“自然之道”就是指自然的规律。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名为《自然之道》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之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自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不要忘了完成两个任务:(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新词。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交流。
(四)、学习生字新词
好,同学们读了课文后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感受,那屏幕上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屏幕出示)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嘲鸫 返回 海鸥 蠢事 踌躇不前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指读(第一次读后解决“踌躇”读音;第二次读后解决“幼”书写;找双胞胎兄弟“幻”;第二次读后解决“嘲鸫”认识)齐读
(五)、通读课文,感知内容
生字学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刚才自读的效果非常不错,老师这里有个填空你能做吗?(出示)
1、一天,我们去()旅游,想()。近黄昏时,我们眼前出现了()的一幕。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紧张的一幕?
(第三自然段):这儿有一个生字“啄”,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谁能来说?(中间一点不能落)教师范写。通过表演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看来,同学们 对这只小海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谁愿意带着兴趣来读一读这段话呢?
指读,齐读。
2、因为我们看到了这紧张的一幕,所以我们——(出示)我们()
3、然而,接下来小海龟们的行动却让我们感到极为震惊。课文中如何描写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第五自然段)结合图片与表演理解“鱼贯而出”
同学们理解得这么到位,相信肯定也能读得很好,哪位同学愿意来读?指读,齐读。
4、海龟们出现在沙滩上了,这时候,黄昏的沙滩上又出现了()的情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画面(幻灯出示课文插图)假如你就是这旅游团中的一员,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生动,惟妙惟肖,那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谁来读?
(课文第六自然段)指读,小组比赛读
5、面对这样的局面,虽然我们(),但是心里仍然感到(),最后,向导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悲叹。向导如何悲叹?
指读,男女生读。
6、小结:同学们发现了吗?其实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六)、练习巩固
同学们这么厉害,相信接下来的一组练习同样不会难倒大家。(出示练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筑()孵化 欲出()止()无其事 阳光明()无()无拦 响()云霄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反馈,校对,朗读。
向导为什么要发出悲叹,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对海龟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这中间究竟蕴涵着什么自然之道,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探究。
六 教学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起因 经过 结果
遇危险 救幼龟 受伤害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八册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可爱的校园
一、明确习作要求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他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也许仅有几座平房、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快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的景物,仔细观察,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
二、课前准备
在校园里走走,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三、指点习作方法
校园好比花园,校园时我们成长的乐园。怎样才能写出校园的特色(可爱)来呢?
1、确定观察对象,找准观察点。
我们生活在校园中,热爱校园,校园中的景物,同学们比较熟悉,可写的地方较多,比如校园中的小花坛,校园中茂密的槟榔树、高大的椰子树,操场东北边的大榕树等都是我们选择的对象,选择哪些呢?应该选择自己喜爱而又熟悉的描写对象,找出观察点进行观察,以完成本次习作。
2、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住特点 观察校园(事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顺序有三种:一是时间顺序;二是移步换景顺序;三是从内到外空间方位顺序。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出来,美丽、可爱的校园将程序组同学们的面前,另外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展现特色。
3、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实景真情
校园里的建筑、花草树木,我们在写的时候都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校园里的景物特征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表达校园的可爱。
四、点拨思路
1、总写——分写——(空间方位变化)——总写
2、总写——分写——(春夏秋冬)——总写
3、开头——对比写景(静动结合)——结尾
五、学生完成习作
六、同桌交流、评改、点评(改通顺、评优点、提建议)
放飞思绪自由表达(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叙述发生在星期天的事。
2、注意在叙事过程中写出自己和家人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回忆,积累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当你结束了一周紧张的学习生活后,星期天的安排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吧?一件件家庭趣事,一项项精彩的活动,一次次让人陶醉的旅游„„或者伤心烦恼的事,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哪个周末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闭上眼睛过过“电影”,好好想想,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课始,引导学生回忆,捕捉富有情趣的周日,引发情感兴奋,勾起丰富的记忆,回味周日生活。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佳状态进入角色。]
(二)导入习作,明确要求。
1、畅谈周日生活,广泛交流。
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周日的生活多姿多彩,有野外郊游,游戏活动,学习充电,自娱自乐,与伙伴上网聊天„„
教师稍加点拨,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再现周日生活后自由交流。
2、师点拨:如果要把这活泼生动,多姿多彩的周日生活描绘出来,就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得具体,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感受。还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博得同学们的共鸣。
3、小组交流。(回忆周日生活,在组内自主叙述。)
[在交流引导中,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积累习作素材,让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无米之炊之忧。]
(三)合理安排,巧妙构思。
师:同学们的周日生活很精彩,如何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或分担你的烦恼呢?怎样才能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呢?发挥你的才能,展示你的机会来啦!
引导学生凝神思考,唤起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回忆,合理安排材料,创意构思。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理清思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四)放飞思绪,用心体会。
1、师:同学们互相交流,回忆了丰富多彩的周日生活,个个都沉浸在或喜
悦,或欢快,或烦闷之中,同学们是否能把你们的感受说一说,释放一下你的情感。(引学生进入“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地。)
2、组织学生自主互动。
[注意在叙事过程中写出自己和家人的感受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之二。教学中,教师遵循从说到写的训练程序,在学生已有观察,回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倾听,欣赏中受到启发,实现资源共享,以分享同学的快乐与烦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有个性的表达,突破写具体这一难点。]
(五)自由习作,引导思维。
1、自主拟题。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打开习作思路。然后全班交流,欣赏及评点。
2、独立构思,尝试习作。
师:同学们多姿多彩的周日生活,让我感受到同学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充实了,学习负担减轻了,课余生活丰富了,现在就我手抒我心,把你所说、所感,用你的笔尽情地写下来吧!我相信大家一定能下笔如有神了!
[激情是写作的动力,在学生动笔前,教师也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看完习作内容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本次习作内容透露了哪些信息? 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本次习作指导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课前准备:习作备课准备
我们应该做好什么准备呢?
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
了解过渡和照应的方法
了解叙述的顺序
理解如何由物及人的感悟 2.关于口语交际课:
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前,教师可简单地创设情境,如,请擅长书画的同学在黑板上题写活动主题:“‘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配上简单的背景图画;自荐或推荐学生主持人,准备开场白与串联词等。
“口语交际”交流时,先分小组人人发言,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不善于说的同学,并请能说会道的同学当好“小老师”,作好示范。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也可讲完后解答,还可以请台下的老师、同学解答,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
3.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本次习作教学,策略预设如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开始上课时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直观图片资料的导入新课,创设了一种情景,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了课程中间,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指导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猜一猜”、“看一看”、采访等环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写作的热情。
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并把这次活动进行了习作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内容:
看图片,展开合理想象,记录自己真情实感。(人教版第八册学习园地四习作)习作要求:
1、明确写作内容,不能脱题
2、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
3、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叙写清楚习作重难点:
1、认真看图,了解图上表现的是什么事?为什么孤独的孩子在哭?
2、展开联想,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指导过程:
回顾历史、进入情境
1、播放日本轰炸上海的视频
2、学生谈谈感受
引导预设:假如你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你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企盼?
二、出示图片、指导观察
1、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先指名个别学生说观察结果,再集体重复观察成功;表扬观察独特的学生。集体说时按“时间——天空——地面——人物”等顺序进行。
2、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观察孩子的外貌、表情、动作等。
三、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要求想象得合情合理: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三、点拨习作思路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象以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想象孩子未来的命运。师生共议:
1、此次习作可用那些人称?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吗?可以使用第二人称吗?
2、你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预设:
思路1──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象,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路2──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
思路3──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的老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四、模仿开头,构思文章结构
(1)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张旧照片。它印证着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的真实情景。
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一阵狂轰滥炸中化作废墟。只留下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 „„ 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
这个仅有两三岁大的小男孩 „„
(2)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上海人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多多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妻子和多多,跑到了火车站。爸爸好不容易在卖车票的地方买了两张车票,又到了月台上等车,一起都是用跑步进行的。
(3)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养母重复这样一句话: “ 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 1937 年 8 月 28 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4)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叫福来,已经在1937年8月29日告别了这个世界,现在正在天堂。我就是照片上那个哭喊着的小男孩。(交代写信者的身份)
整整七十年了过去了,我却永远难忘那一幕 „„
五、品读优秀例文
例文1 一张照片
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妈妈重复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一堆废墟中,伤心地用脏兮兮的手捂着脸大哭起来,他身旁的繁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废墟,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属于自己的家园,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亲人,他在心里默默的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在哪呀!”他望了望周围,又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砖头,用稚嫩的小手一点点的搬开砖头:“妈„„妈别扔下我!”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去了!是呀!这个小男孩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妈妈用全身护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他被一位拍照的记者看到,送进了孤儿院里。(动作和心理描写恰当好处。)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说:“日本人太坏,坏得失去了人性!”没错,我总是认为,日本人难道没有孩子、亲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失去亲人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吗?难道他们就只会拿刀枪去杀些无辜的人吗?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血腥和野心!在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热爱和平,拥抱和平。(发表看法,反问有力。)
直到现在,以日本首相为首的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历史,承认自己给其他邻国造成的伤害,他们这样只会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请珍爱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吧。(结尾提出忠告。)
本文围绕照片上的孩子进行了细致的动作、心理描写并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催人泪下,阵述了战争的罪恶,盼望和平。开头清楚点明时代背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了忠告;文中的反问、感叹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例文2 幸运的战争孤儿
“杰森,你看过这张报纸上的这张照片吗?”维廉先生问黑头发黑眼睛的儿子。儿子摇着头,迷惘地看着父亲。
“你仔细看看,这孩子像谁?”
青年杰森大惑不解的看着手中已经发黄的满是汉字的报纸。“这个坐在废墟中铁轨中央,满身血污,哇哇大哭的孩子是谁呢?爸爸这样问,他一定是一个我认识的人。可是我没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啊。说不定是妈妈的亲戚,爸爸曾告诉我妈妈是中国人,她早已经去世了,没有听爸爸说起过我在中国还有亲戚啊。”
“爸爸,这是谁啊?我不认识。是妈妈的家人吗?”杰森问。
“孩子,你长大了,我也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你了。”维廉先生显出很痛苦的样子,显然,他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爸爸,你要告诉我什么?”杰森非常惊讶地问。
“孩子,报纸照片上的孩子就是你。”
杰森一听脸色煞白,浑身颤抖,“不!不可能!”
“他就是你!请听我说!”维廉先生神色镇定了下来。
“你是个中国孩子,你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他们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时遇难。你是那次轰炸的幸存者。我的妻子和孩子要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