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 练习三 第一课时
练习3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积累4个关于自然现象的成语和3句古文中的名言。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以撇、竖弯勾为主要笔画的字。
4、学会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问路,并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以争取别人的帮助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观察、说话能力。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教学难点: 熟记汉语拼音音序。教具准备:投影、挂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3第1、3题。课时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子学写铅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通过自读题目,了解要求。(2)师生共同讨论,弄清题目要求。(3)教师讲明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己先尝试读对话内容。(2)同组学生可分角色读对话。(3)教师讲解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4)教师让学生用音序查字典,巩固前面所讲的内容。
3、练习。
(1)教师让学生帮小猴查几个不会写的字。(2)开展用音序查字地的比赛。
4、反馈。
(1)选出查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进行表扬。(2)教师再写出几个字,进行小组接力查字比赛。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2.指导。
出示卡片“龙、兔、亮”。启发学生辨析这3个字的特点。
3.指导书写这三个字
4.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5.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练习仿影、临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6.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篇:练习3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3 主备教师:
教学目的: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教学难点:
学会拒绝别人是练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诗歌集、挂图、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35
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布置作业:
搜集戏曲谚语背一背。
第三篇:《练习四》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
4、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说话写话的能力。教学重点:
巩固部首查字法 教学难点:
培养按顺序说话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新华字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教学进程: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
2、指导
(1)找出这两个字的部首,看谁查的又对又快。(2)正确选择义项,再将成语意思说出。(3)把你想对小牛说的话写在对话框里。(4)全班集体交流。
二、写好铅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认读卡片。(2)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三、熟记成语。
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齐读成语
3、学生结合图,交流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4、教师出示插图,指名看图,说成语意思。
5、再读成语,熟读成诵。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温情,父母对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疼爱有加,希望同学们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布置作业:
用部首查字法查一查“哄”、“锅”。板书设计:
练习四
舐犊之爱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其乐无
第四篇:练习6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练习6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重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79
学用字词句
写好铅笔字或钢笔字
课时目标: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2)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练习
(1)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2)动手画图标
(3)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菜 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五篇:《练习五》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
3、熟记4条成语和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
4、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
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1—2题 课时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汉字。(2)利用生字卡片,比赛认读汉字。(3)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练习书空。
(4)重点指导“弹、胸、雕”的笔顺和“裙、福”的偏旁。(5)用铅笔描红,进一步强化巩固笔顺。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点符号歌》,自由读,齐读。(2)思考:这首儿歌主要讲了什么?
(3)逗号、句号、感叹号各是什么样的?该怎样写?(4)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标点?再读儿歌。
(5)出示对话,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上读音。(6)分角色朗读,说说这组对话讲了一件什么事?(7)结合儿歌给句子加标点。
(8)全班讨论交流,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9)齐读对话。布置作业:
1、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仙鹤 动物 猴子 棕熊 手枪 步枪 机枪 开枪 天空 飞机 潜艇 导弹 工人 学生 青年 教师
2、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我是少先队员(2)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3)漓江的水真清啊
(4)妈妈 这是不是雄伟壮观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