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八 第3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3、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4、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影响: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讨论:《显示:智利的反全球化浪潮》如何看待这种抗议浪潮?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该如何应对?
6、启示:要在积极参与中来谋取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
7、讨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促进: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制约:但经济区域集团化短期内对全球化不利。
教学建议: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分析、讨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展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资料,师生共同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注意要客观、深刻的分析,尤其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二、共用一个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显示:世界贸易组织图片》
1、背景: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方式:制定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
3、建立过程: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4、国家:至2003年有148个成员国
5、宗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6、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教学建议:学习关贸总协定相关内容时,可以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内容,理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作用。关于世贸组织的由来,可让学生自己归纳其成立的简单经过;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分析、讨论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①中国需要世界。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消)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4、启示: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教学建议: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展示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为它的一员的史实。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结合【资料回放】分析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相关链接:
1、乌拉圭回合谈什么?
GATT(关贸总协定)前七回合谈判的成果包括使1940年40%的关税下降至目前的5%,从而大幅刺激了全球贸易的增长。乌拉圭回合谈判则是GATT(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的第八回合谈判。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内容如下:
──农业:各类型的补贴、关税、配额、垄断等干预方式均将一律转变为关税。
──纺织品与成衣:多边纤维协定(MFA)将被关税代替,并逐渐降低关税税率。其结果将可增加第三世界的出口。
──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与版权的法律将更为严格,将可协助西方国家化工产品与药品的出口,以防止第三世界仿冒西方国家的这些产品。──服务业:所有的GATT会员国都将被要求提出开放服务业市场的时间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通讯、运输等。
──市场准入与关税:所有的市场障碍将被转成关税,然后再进一步降低30%的税率。
──贸易规则:此次谈判将包括制定贸易纠纷的新贸易规则,以制止个别国家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行为。
此外,GATT也将限制常见的保护主义措施,例如过分严格的技术性标准,反倾销的措施、补贴、补偿性费用、以及限制外国公司参加政府工程的投标等。
──杨启善主编:《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年版
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目标而做出贡献;为此决定制定一套完整、更加适用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结果以及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的各项成果;决心维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各项目标。”协议如下: 第一条 组织的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由此而建立。第二条 WTO的范围(略)第三条 WTO的职能
1.WTO应当有助于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实施以及促进其目标的实现,同时亦应当对多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实施提供框架。2.WTO应当为其成员之间的根据本协议附件中之协议处理有关多边贸易关系的谈判提供讲坛,并为执行该类谈判的结果而提供框架。
3.WTO应管理本协议附件二中《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以下称“争端解决谅解”或“DSU”)。
4.WTO应管理本协议附件三中所规定的《贸易政策审查机制》(以下称“TPRM”)。
5.为了更广泛地达到便于经济决策的一致,WTO应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适当合作。第四条 WTO的结构(略)
──李炼、廖弈、张伟著:《世界贸易组织导论》 附录部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性贸易原则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1条,缔约方必须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根据关贸总协定第3条,缔约方必须相互给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是非歧视性贸易原则的保证。
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产品、服务和人员的优惠待遇,应该立即扩展到所有成员。如果一方成员与另一方成员进行了贸易壁垒减让谈判,那么,谈判结果应适用于所有成员。这是近代文明的体现,也是现实世界的准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可以保证各国间非歧视地开展贸易,非歧视性贸易原则除体现在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中以外,还体现在其他一些协议条款中,如,原产地协议,装船前检查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卫生及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等。可见,它是一项基础广泛的贸易原则。
非歧视性贸易原则有一些例外,如: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的优惠规定,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沿河捕鱼和武器进口。文化类产品的出口限制,等等,这些不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再如,沿海航行和领海捕鱼,购买不动产,服务贸易总协定中针对特定国家的豁免,等等,这些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
(2)可预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准入
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各国政府可以给予投资者、雇主、雇员和消费者提供某种商业环境以鼓励贸易、投资和创造就业,为市场提供广泛的选择和低廉的价格。这种环境需要稳定和可预见性,尤其是当企业准备投资和开发时更是如此。
可靠的和可预见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存在主要取决于关税的运用。即,关税的运用是合法的,因为,关税的征收可以为各国政府筹措财政收入,并应用于各种有益的事业,包括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关税是透明的和可计量的,因而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而进口配额则被普遍视为非法。虽然关税总体属于合法的政策措施,但仍应遵守一些规则,即,关税不仅应受到约束,而且还应对不同来源的进口不构成歧视。
自关贸总协定签署以来,通过到东京回合为止的7轮谈判,关税水平大为降低,由约40%降至4.7%;非关税措施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受到遏制,“乌拉圭回合”致力于更大幅度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消除,发达国家工业品关税将在5年内下降40%,从平均4.7%降至3.8%,在发达国家享受零税率待遇的工业品的进口额将在5年内从20%增至44%;对于关税结构中税率较高的部分,从各种来源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面临15%以上税率的进口的比例,将从7%降至5%,其中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面临此种情况的比例,将从9%降至5%。“乌拉圭回合”提高了约束关税产品种类的百分比,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从78%增至99%,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从21%增至73%,对于转型经济国家而言,从73%增至98%,结果,给贸易商和投资商提供了显著提高的市场可靠程度。对农产品的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关税化,可以使农产品的市场可预测程度大大提高。曾有高于30%的农产品被置于配额管理的进口限制之下。现在,则转化成了关税,并且将逐步降低。产品的市场准入承诺也将消除原先对特定产品的进口禁令。
对于服务贸易,虽然并不存在关税限制,但同样需要贸易条件的可预见性。为满足这种需要,各国政府承诺了初步的义务,其范围包括影响各种服务活动的国内规章。像关税义务承诺一样,这些承诺载入了约束承诺表中,并且将在今后服务会合谈判中得以扩展。
世贸组织的许多其他协议通过使成员政府难以任意修改竞争规则,从而寻求确保投资与贸易的条件更加具有可预测性。在几乎每一个与贸易条件紧密关联的政策领域,各成员寻求多变的、歧视性的和保护主义政策的余地,都被世贸组织义务所严加限制。
(3)公平竞争原则 关贸总协定曾有反倾销、反补贴和在严格前提条件下进行保护的各种规定,在世贸组织条件下,虽然贸易壁垒更加降低,但它仍然不能算作是一个“自由贸易”的机构。更确切地说,它是一整套致力于开放、公平和非扭曲竞争的规则。非歧视性原则是用以实现公平为条件的,抵偿性关税(即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征收也是如此。
世贸组织农产品协议旨在给农产品贸易提供更高的公平程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改善涉及智力成果和发明的竞争的条件。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改善服务贸易竞争的条件。政府采购协议将使有关政府公平地对待其所面对的所有来源的产品。所有这些都将在战后多边贸易体系的承前启后发展中继续发扬光大,根本改善贸易的公平规则。(4)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
在关贸总协定中曾有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若干鼓励措施,世贸组织成立后,结合许多国家经济改革的努力,更加明确了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原则。在世贸组织成员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成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经济转型的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有60多个转型国家实行了贸易自由计划。有的国家是作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谈判的一部分而实施的,有的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起到了比在以往任何一轮谈判中都更加积极的和有影响的作用。
按照WTO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部分改变了认为战后贸易体系是为发达国家而存在的看法,也改变了以往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关贸总协定条款和协议上进行豁免的做法。随着“乌拉圭回合”的结束,发展中国家日益表明准备承担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的大部分义务。但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过渡期以便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其较不熟悉的和可能是较为困难的世贸组织条款,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这个过渡期更长。
尽管如此,在实施多边贸易规则中,仍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情况,使有关国家在贸易争端中因规则以外的原因形成不均等的利益分配,也会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根据并不确定具体的辅助原则获得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因政策不得力等则有可能享受不到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条件下,独立享有的对内对外的、不受外来侵犯的最高决策权力,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独有的权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主权的排他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渗透性发生了碰撞,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挑战,主权国家在国际舞台所扮演角色的地位、性质和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快捷地流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将本国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同时,为了保障世界经济的良性运行和调节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条约来运行,于是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把传统上为一国独享的一部分主权让与出去,为其他国家所共享,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范。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体制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要求交出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它们来行使。例如,1997年12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70多个成员国所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要求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有与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经济一体化对主权的挑战除了针对经济主权外,还涉及政治主权。同时,它还在文化、观念上对国家主权构成侵蚀。经济一体化不仅带来了外国的商品,而且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文化,它与原有的主体文化相冲突。例如,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给非西方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当前,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使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高度融合,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却难以超越国界。跨越国界的无国界经济已开始使单一国家难以应付自己及其他国家所引起的世界波冲击。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单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漩涡面前无能为力的显著表现。国家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时日显无力,需要国际组织的仲裁与协调。这些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环境、资源等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各国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相互协商,在互利的基础上予以解决,以促进共同发展。
5、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是很不平等。因此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问题设置:
1、你认为透明度原则对世界经济交往中的公平贸易和竞争有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世贸组织的影响。
思路引领:对各缔约国的影响;对国际经贸的影响。
答案提示:透明度原则有助于世贸组织成员加快对外经贸体制的法制建设,建立更加持久、稳定、科学的政府公共权力机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2、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题关键:是双刃剑。
思路引领:肯定积极作用,指出消极影响,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本国不允许生产的、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达到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利润的双重目的。
3、在介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时,可用图片或音像资料加以补充说明。2001年11月9日至1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中国代表团因为中国马上要入世而备受关注,团长石广生和副团长龙永图更是成为媒体追逐的明星。9日晚,记者终于再次围堵住面带微笑的龙永图,当记者问他的心情时,他举起胸前佩带的红色“观察员”代表证,说: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带这种证件出席WTO部长级会议。北京时间11日凌晨,与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日零时30分,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政府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签字后,石广生约见WTO总干事穆尔,向他提交了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批准书。30天后,即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
4、讨论: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教师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请举出一些你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跨国公司。你有没有使用过跨国公司的产品?请选择一两种告诉大家,生产产品的这家跨国公司的原国籍,而这一产品实际上是在哪个或哪些国家生产的?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提示:跨国公司主要有微软公司、诺基亚、摩托罗拉、美孚石油、波音公司、家乐福、可口可乐等;作用:参见问题解答部分内容。
5、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可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怎样?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怎样?请举例说明。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对待全球化呢?
提示:(1)发达国家:利大于弊,是最大受益者。(2)发展中国家:利弊共存。举例:“利”:海尔公司的发展;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3)对这个观点的看法: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见解,辩论后最好能形成积极的看法。可参考问题解答部分内容。(4)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
6、探究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略。
7、阅读与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你如何认识和看待反全球化这种现象?
解题关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
思路引领:反全球化运动忽视经济全球化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只能面对现实,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
答案提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不可抗拒,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任何国家现在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且,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只能面对现实,参与国际竞争,兴利除弊,求得发展。
教后反思:
第二篇: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八教学设计_7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八教学设计
四)、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方式: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这一主题开展课堂辩论。2.步骤:
①课前准备:学生自由组织两个辩论小组,一个小组为正辩方,以“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为本组的论点;一个小组为反
辩方,以“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为本组论点。各小组成员合作查找资料,围绕本组的论点组织论据。
②营造辩论情景:教师打出时事新闻中人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不同反映的图片,或者播放有关视频资料,由此引出辩论主题:
a、欧盟公民对全球化支持的调查 b、智利反全球化大游行
c、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
年份
北方(发达国家)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1960 80 20 1980 74.6 25.4
1992 74 26
占世界贸易(%)1960 70.3 29.7
1987 74.5 25.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1980 14994 780
1995 19665 965
南方(发展中国家)
d、1997年初,国际投机资金开始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度贬值。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象“金融流感”一样迅速传染到东南亚,把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搞得焦头烂额。当人们还在惊魂未定之际,这股金融病毒又迅速北上,矛头直指韩国和日本,结果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此起彼伏,股市和汇市也纷纷“跳水”: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机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远在亚洲之外的波兰、墨西哥等国也深受其害,南美洲的巴西也因维持汇率水平而几乎耗尽了本国的外汇储备。--《亚洲金融危机的回顾与反思》 e、9、11事件回放:
③组织辩论:完全由学生组织辩论,选出一名主持人,各组推选三名辩手,并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评委。要求主持人控制各辩手的辩论时间,让每位辩手都有发言的机会。
④总结评定:评委代表公布评定结果及其理由,教师作总结发言,强调以下观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发展中国家处境更为不利,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会产生诸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活动猖獗等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因为全球化有弊病,而因噎废食把全球化拒之门外,那么我们都将淹没在这个大潮,只有
第一、顺应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它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能阻挡;
第二,同时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第三,要认识到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方向。同时还要考虑,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第一、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研究,制定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第二、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三、面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地区性合作;
第四、世界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应互相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保持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
3.[设计意图]:关于经济全球化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全球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同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如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就不同,像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为辩论的开展提供了素材。辩论赛是一种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课堂内容的容量也比较大。让学生在辩论赛中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辩论的开展,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辩方法,在立论和辩驳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发展前途的课题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一、板书设计: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原因:
1、原始动力: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物质基础:科技革命的推动。(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根本原因)
3、重要保障:全球市场化的变革:
促成因素:(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
体制保证:全球统一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采用
4、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渗透。
5、技术支持:全球信息的网络化
6、催化剂: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表现之一:贸易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发展
2、表现之二:金融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3、表现之三:生产全球化 跨国公司的扩张和渗透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十、作业设计:创意大比拼:
1、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而发达国家又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如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请你以一个中国高中生的名义,写封信去说服布什总统,让美国重新回到议定书当中来。
2、假如你是中国的商务部长,你会给我国汽车工业以怎样的建议?
十一、问题探讨:
1、“不甘落后的非洲”一目与“欧洲的联合”、“发展的亚太”也是区域集团化的问题,是否应另外一节。
2、教材以“突破国家的界限”为题,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货币与金融的全球化问题,并未突出课标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要求,故这部分内容为什么不放到别处去讲。
第三篇:历史: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案(人民版必修2)高一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课程标准】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西欧国家实力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本: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确立:1944年7月 4,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以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美国财政部长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2)国际金融机构: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现在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成员国之一。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IFM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有成员国180个,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WB 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由于美国认缴股金最多,获得的投票权最大,由此控制了国际金融机构。5.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建立起来,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崛起,以及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衰弱。这样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导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GATT)——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建立原因: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导致1929年大危机的加深。B.美国经济倡导。
(2)成立:1947年,美、中、英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GATT)开始实施。
强调: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台湾当局1950年非法退出。
(3)宗旨;促进自由贸易。
(4)特点: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通过其特点分析既然关贸总协定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还要成立世贸组织取代它的原因。
(5)作用: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形成与发展
(1)决定成立:乌拉圭回合(2)正式建立:1995年1月1日
(3)性质:调解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4)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复关”申请:1986年
(2)正式“入世”:2001年11月10日
★中国要“入世”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
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提供了诱人的大市场,WYO也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中国“入世”的意义 机遇: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挑战: 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补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两大体系: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进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评价: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1.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歼击机发展,并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出现原因:(1)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科学技术的推动。
(3)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4)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3.表现:(1)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的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3)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4)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5)世界市场的扩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国公司的运作。
四、为了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影响
1.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影响:双刃剑 问题:
(1)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2)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A.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
B.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展望:
(1)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第四篇: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范文)
必修2第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T)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T)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梳理】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①从________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②________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③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________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④________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⑤________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⑥________________的推行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评价: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对于______________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①_______________存在着诸多弊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_______的强制措施。②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成立:199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_______________,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3)作用:①逐渐取消_______,使各国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②对_____________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_______,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机遇:①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_____________。②促进_______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善的______________。
(3)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一些产业受到冲击。
(4)对策:中国的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______________,以适应新的_______形势。
【基础练习】
.XX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据F1本田车队厂商透露,每年车队投入五亿美元,高薪聘请车手,不断研发新车……但受危机的影响,不得不黯然退出
F1赛事。对上述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本田车队退出与管理有关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本田车队退出与危机无关
D.危机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中新网XX年12月21日报道:“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21-700飞机在上海举行下线仪式……AR21先后选定了美国GE公司、欧洲利勃、海尔等19家世界顶级系统供应商。”这段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制度化
D.国际贸易法制化
3.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欧洲的挑战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圣诞节期间,在美国纽约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货等名店,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右图)。欧盟一位高级官员不禁感慨道:“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儿童就会失去很多欢乐。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A.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D.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XX年8月1日,美国股市收盘时仍然保持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应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对上述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
D.世界各国的普通群众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互动探究】
合作探究1:导致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合作探究2: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目的及其建立过程,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作用。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要如此意志坚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效果测试】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D.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3.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②③④
D.①②④
4.一对西方夫妇曾在《IT》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西方商品很受欢迎
.当同学们看到电视上播放的“印度博帕尔惨案的悲惨景象时”,气愤不已,纷纷表示坚决反对发达国家把污染工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做法,坚决反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A.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坚决反对
B.给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完全赞同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坚决反对
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害,要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B2.B3.B4.B.B
【效果测试】
.D2.B3.D4.
B.D
第五篇: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 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内战的破坏
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4)“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①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