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上《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苏教版)
八上《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苏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学会归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始终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始终眷恋”来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的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多媒体展示)
明确:在这一环节,学生读标题时,肯定读法不一,强调的词语应该也有所不同,提炼关键词“眷恋”、“始终”,并且带领学生解析词语的含义。
始终:自始至终,一直。
眷恋:对某人或某物深切地依恋、留恋、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标题的形式,从标题入手,直接导入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做铺垫。)
二、走近钱学森
问:文标题是《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谁一直以来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学森。
明确: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三、读中悟情
请同学们朗读文,并思考:通过钱学森的哪些事情写出了他对祖国的“始终眷恋”?(多媒体展示)
明确: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多媒体展示)
第段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始终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则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归心似箭、望穿秋水、魂牵梦萦。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多媒体展示)
第7段,提出是否能改成客观叙述的疑问。次长的话可看出他不准钱学森回国的态度之坚决,不仅点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暗示着钱学森回国道路的艰难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反衬了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3)钱学森克服了一切困难,为了回国,经历了重重阻挠。
A.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
B.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1天的折磨,体重下降了30磅。
.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他的自由: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特务监视,信电话受到检查。
(4)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
A.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B.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教育孩子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亲人。
D.写信向祖**亲求救。(对祖国的信任)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进行概括,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刻理解始终眷恋的思想感情,并且解决了后探究练习一。)
四、讨论解疑
讨论:文的1—4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内容似乎与表现他的“始终眷恋着祖国”没有关系,可以把它们删去吗?为什么?
明确:
文的1—4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了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和他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
首先,钱学森在世界航空科学史上影响很大,要了解他首先要了解他的卓著成就;其二,正是因为钱学森的巨大贡献,是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所以美国才舍不得他的离开,他的归国才困难重重,他最终经历了重重阻挠,从侧面衬托了他始终眷恋着祖国。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五、活动展示
对对联:初一时,我们学习了对联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尝试用一幅对联归纳钱学森的一生。老师给出下联,概括的是钱学森回国后的辉煌成就,请同学们根据文内容对出上联并展示。(多媒体展示)
上联:
下联:献身国防科技,送两弹一星上天耀神州。
示例:放弃优厚待遇,秉忠心赤胆回国振中华。
冲破重重阻挠,弃优厚待遇回国振中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写作,及时复习巩固了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六、堂小结
学生朗读创作的对联,体会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七、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歌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八、板书设计
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辉煌成就
梦回故土
始终眷恋
冲破阻挠
祖国情深
时刻准备
胜利归来
第二篇:始终眷恋着祖国
8、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掌握重点生字词,找出标明时间的词语,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暗线。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情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描述两弹腾空的壮观景象,引出“导弹之父”——钱学森
1964年6月29日,随着“点火”的口令,导弹底座喷火,弹体缓缓升空,飞驰上云空,带着一条潇洒的白线,导弹渐渐隐去,我国第一颗自行设计的弹道式导弹发射成功了。
196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中心,升腾起一片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学联系在一起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他的故事——《始终眷恋着祖国》。
二、检查预习
1、写出你认为文中的重要字词
眷恋 深造 摇篮 得意门生 募集 据理力争 遨游 诬蔑
2、本文的体裁是(人物通讯)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做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它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第5节)(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点明主题——“然而”一句)
2、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思路。明确 本文是按照“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
归来”的思路组织课文的。
3、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正面说明有:“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担任各种重要职务、“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侧面表现的有: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还有后来美国海军次长说的话。
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
4、钱学森回国受到哪些险阻和折磨? 明确 险阻有三:(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5、面对敌人的阻挠和迫害,钱学森做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明确 “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的合同”,五年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亲人,不停地向亲友、祖国求救。
6、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不为困难吓倒,即使回国的困难重重,但是他都丝毫不为所动,表明了他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7、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以时间先后为序 暗线→眷恋祖国的深情
8、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明确 钱学森回国进行的斗争详写,选材特点有详有略,选材精当。
9、小结:本文是一篇通讯,记叙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四、合作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下列题目。
1、(第5段)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表现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不止一次”是对祖国的眷恋;第二个是对故土的眷恋。
成语:魂牵梦绕、望眼欲穿、归心似箭等。
2、(第7段)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第15段)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请说说看。
钱学森写信给人大常委求救,说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4、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请介绍给同学。
例如李四光(地质学家)、李忠尧、邓稼先(“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郭永怀(他带着力学所二部到国防部门,对发展我国的军事高技术建立了卓越的功绩)等科学家。
五、课堂训练
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可是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毅然决然地回国了,这种眷恋祖国的赤子之情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怎么想,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搜集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文
板书设计: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 爱国报国,赤子之心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第三篇: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说、读、悟结合。
3、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教学过程:
一、从世界上的一些伟人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1、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安徒生(世界童话之父)、诺贝尔(世界炸药之父)、贝多芬(世界音乐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出示钱学森年轻时、年老时的图片,也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幻灯显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
那钱学森到底为中国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呢? 学生自学以下资料: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资料上只是从1956年开始介绍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之前的学习工作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的20年他是怎样度过的呢?请打开课本52页。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世界上学生熟知的伟人来唤起学生的旧有经验进行导入,并训练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通过资料的自然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同时,又留有空白,为下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自然,流畅,学生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自学和概括1-4自然段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能利用以下一些词语,大致讲讲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经历。
词语如下:深造 拜读 门下 博士 得意门生 第一流
终生教授 肩负 权威 卓越 先驱 创始人(学生自学5分钟后,先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过渡: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待遇是十分丰厚,工作条件是非常优越,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还有高级别墅、名贵轿车、高薪,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是美国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事业也将在美国政府的重视下如日中天。)
2、显示:
一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指名读、读出语气)
但他又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指名读、读出语气)
自己再自由读读,你有什么体会?
(过渡:美国是什么国家?想必大家也有所知道。他们自以为手中拥有霸权,他们是说得出、做得到的。)
(设计意图:巧妙地以描写钱学森的重点词语,来简要介绍他在美国的学习生活经历,既自学运用了词语,又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的1-4自然段。再通过美国海军次长的话的品味,产生情感上的对比,初步进入文本价值的理解中。)
三、了解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阻挠行为
1、迅速浏览课文,美国政府在针对“钱学森的回国问题”上,他们又采取了哪些非人道的做法?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①他们对钱学森进行恐吓,非法搜查了他的住处,进行人格诬蔑。②他们非法逮捕了钱学森,并关押了15天。
③他们监视钱学森的生活,屡次来捣乱和对住处进行检查。小结:整整五年,钱学森处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身心饱受折磨。这就是自诩为自由国度的美国的人权和民主。
2、特别要提的是,作为一名世界闻名的的科学家,在1950年9月,钱学森竟然被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送到一个孤岛上关押了15天,对于视时间为生命,视荣誉为生命的钱学森来说,他在狱中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请大家走进钱学森的内心,想一想,用第一人称“我”说一说。
3、小结:但是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阻挠,反向衬托出钱学森的人物形象。同时抓住关键句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发挥想象,创造性的理解文本。同时始终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展开教学。张弛结合,学生在逐步进入价值和思维的发展中。)
四、感受钱学森的眷恋之心。
1、课文不止一处,通过他的行动和心理想法写出了钱学森的这颗眷恋之心,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5-15自然段,划出来关键语段,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准备集体交流。
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其他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钱学森的内心想法。③整整五年中,钱学森居无定所,随时准备回国。
2、他的儿女理解父母的做法吗?他们会怎样问?而钱学森又会怎样回答?(同桌之间模拟角色进行对话训练。指名两对集体交流)
3、你能用短语来概括一下钱学森的这颗眷恋之心吗? 小结:拳拳爱国心
(过渡: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想方设法、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的征程。请同学们读读第5、15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牵动着钱学森回国的情思?)
4、感受钱学森的浓浓骨肉情。①学生自由表述。②出示钱学森的家信: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教师范读,学生品味)
③小结:牵动着钱学森的心的还有“浓浓骨肉情”。
(设计意图:这个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活动的重点,通过对文本重点语段的品读,紧抓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眷恋之心。同时,挖掘文本的深度内涵,不局限于简单的“爱国的层面”,综合理解他的内心,不过分神话他,创造性地理解钱学森的“思念父母、故土”情怀,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富含情感,活的钱学森。还通过设计钱学森与子女的对话的情境演示,使学生能进一步走进钱学森的内心,在有梯度的理解人物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五、情感的延伸,有度的拓展
1、正因为这“赤子情怀”,所以钱学森回来了,所以李四光回来了,所以华罗庚回来了,还有邓稼先、吴文俊、郭永怀等回来了。学生默读李四光、华罗庚的相关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引读式小结:他们抛弃了在国外的一切荣华富贵,义无返顾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眷恋着祖国);他们把全部的身心和爱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眷恋着祖国);他们心中珍藏着最大、最深的爱,最浓最牢固的情结,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眷恋着祖国)。
3、有这样一首歌唱得好: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你会唱吗?会唱的和着音乐大家一起唱。集体演唱《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合理进行拓展,让学生从钱学森生发出去,拓展视野和文本的广度,了解这类人物的事迹和他们的普遍追求价值。并通过音乐情境的渲染,让学生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崭新的认识和升华,真正做到“披文而入情”。)
六、开发文本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时空,有效设计作业
1、钱学森在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2、课后把钱学森的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听。(设计意图:课外及时进行情感上的巩固和知识的内化,并从口头语和书面语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情商。)板书:
美国当局的阻挠 钱学森 ↓ ↓
恐吓 饱受折磨
始终眷恋着祖国 监视
软禁
与世隔绝 拳拳爱国心 想方设法 浓浓骨肉情 毅然决然
第四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八年级)
教学设计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说、读、悟结合。
3、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教学过程:
一、从世界上的一些伟人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1、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安徒生(世界童话之父)、诺贝尔(世界炸药之父)、贝多芬(世界音乐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出示钱学森年轻时、年老时的图片,也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幻灯显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那钱学森到底为中国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呢? 学生自学以下资料: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资料上只是从1956年开始介绍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之前的学习工作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的20年他是怎样度过的呢?请打开课本52页。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世界上学生熟知的伟人来唤起学生的旧有经验进行导入,并训练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通过资料的自然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同时,又留有空白,为下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自然,流畅,学生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自学和概括1-4自然段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能利用以下一些词语,大致讲讲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经历。词语如下:深造拜读 门下 博士得意门生 第一流
终生教授肩负权威 卓越 先驱创始人
(学生自学5分钟后,先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过渡: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待遇是十分丰厚,工作条件是非常优越,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还有高级别墅、名贵轿车、高薪,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是美国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事业也将在美国政府的重视下如日中天。)
2、显示:
一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第五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八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目标]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理清文章的条理结构。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学生复述课文。
要求:复述不超过3分钟,要抓住课文中叙述的主要事件; 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三、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列出结构提纲。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解决问题:
(一)、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二)、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最后怎样归国?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
(三)、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谈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明确:
(一)时间顺序
(二)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顺利回国。这件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三)钱学森为回国进行的斗争详写。选材精当,有详有略。其中精彩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探究
五、读读句子,讨论问题。(结合书后练习)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明确:
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六、全文总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七、课外延伸
你还了解哪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海外学子的事迹?讲给大家听一听
八、拓展训练
钱学森在美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但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毅然决定回国了。本文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启发学生以“如果我出国了”为题,或进行讨论,或做演讲,或写成文章。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