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审定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一课时 两端都种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册P106页例
1、P107页。教学要求: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身边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一起留意一下身边的数学吧!师:看大屏幕的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生:5)师:老师也发现了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它指的的什么吗? 生:手指缝。。
师:对,是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像手指缝一样一共有四个间隔,我们可以把这个间隔的多少叫做间隔数。(板书)师:5个手指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呢?3个手指呢?2个手指呢?
师: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间隔。(课件出示)出示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数一数,柱子之间的间隔有多少个? 像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间距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间隔?
师:树与树之间也有间隔,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同学们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所以说,植树节时我们都应该植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植树问题情景1)
师出示完整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请生读题目一遍,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问题?(问题、单位、条件、关键词)
师: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算法。(学情预设:100÷5=20)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会得到20棵。(请一位学生说说理由,允许争论)答案对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怎么办?(验证)对,验证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几棵呢?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理解信息。
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 ⑴什么是“一边植树”?
⑵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都要种)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
2、猜想。
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画图)
3、教授例题1 ⑴化繁为简
师:(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20米 师:一共要种多少米? ⑵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
师追问: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4段,为什么可以种5棵树呢?
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会什么关系。(3)、举例验证。
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
(4)议一议,说一说。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5)小组汇报,引导发现规律。
A、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或者说是段数、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棵数=间隔数+1)B、小结: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间隔数+1”=棵数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猜测正确吗?
尝试例1:(回到情景1中的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100÷5=20(段)20+1=21(棵)
(4)师:同学们,你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 师: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全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
游戏:你问我答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400个间隔呢?n个间隔呢?
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棵树呢?n棵树呢?
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
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
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
5、梳理方法。
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 生:……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想,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 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吧。(1)有一栋教学楼长120米,如果两端都挂,每隔8米挂一个,一共要挂多少个灯笼?
2、(2)在全长2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3)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五、作业
1、练习册80,81页
六、板书
植 树 问 题
两端都种树
棵树= 间隔数+1
总长=间隔数×间距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一课时 两端都种
执教 林燕儒 2015.12.24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6页例
1、P107页做一做第1题。教学要求: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可以画画,写字,干活。。而且这双手里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呢,请同学们举出左手张开五指,每两个手指之间都有一条指缝。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指缝叫“间隔”。那么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请看大屏幕
师:再请同学们看下面图片,(课件出示)出示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数一数,柱子之间的间隔有多少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师说: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光明小学的学生在植树节组织了植树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植树问题情景1)
师出示完整问题: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理解信息
(1)指名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说一说: “一边”、“两端要栽”的含义?(板:两端要栽)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4)小结、析题意。用下图演示说明:“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右边;“每隔5 米栽一棵” 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端要栽”、“间距”、“间隔数”和“植树棵数(间隔点)” 的含义。
2、猜想。
师: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算法。(学情预设:100÷5=20)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会得到20棵。(请一位学生说说理由,允许争论)答案对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怎么办?(验证)对,验证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几棵呢?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画图)
3、教授例题1 ⑴化繁为简
师:(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20米 师:一共要种多少米? ⑵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
师追问: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4段,为什么可以种5棵树呢? 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会什么关系。(3)、举例验证。
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
(4)议一议,说一说。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5)小组汇报,引导发现规律。
A、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或者说是段数、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棵数=间隔数+1)B、小结: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间隔数+1”=棵数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猜测正确吗?
尝试例1:(回到情景1中的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100÷5=20(段)20+1=21(棵)
(4)师:同学们,你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 师: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全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
游戏:你问我答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400个间隔呢?n个间隔呢?
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棵树呢?n棵树呢?
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
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
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
5、梳理方法。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 生:„„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想,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 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吧。
(一)(1)在全长2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2)在全长2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二)选择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作业
把课本109页的第1、2、3题做在 课堂作业本上。
六、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两端都种树 棵树= 间隔数+1 总长=间隔数×间距
我设计了找手指上的数学。这一环节我从手指 入手,理解间隔,再出示生活中的间隔问题,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与间隔有关的问题称为植树问题。导入新课。从我们熟悉的手中寻找数学问题,用意在于先突破教学中的知识点,理解间隔,间隔数,初步感知间隔数与物体个数的关系,并且起到规范学生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同时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离不开我们生活的道理。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教案
第2课时 植树问题(两端都不栽,一端栽)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本107页例2及相关内容。【课程标准描述】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2.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一端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3.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全班观察(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总结观察方法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全班观察(一端栽)的情况总结观察方法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1、2。3.通过巩固练习和课后检测来评价学习目标1、2、3。【学习重点】
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谁能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生:学生汇报(棵数=间隔数+1)
师:能快速地完成下一题吗?(课件出示题目)
准备题:绿化队要在相距60 m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生(学生汇报)60÷3+1=21(棵)答:一共要栽21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题(课件出示例2)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 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二、比较分析,迁移新知(评价目标
1)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不同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指名汇报)生1:准备题是一边,例2是小路两旁。师:在图上该如何表示? 生1:就是有两条线段。师:怎么计算?
生1:只要先算出一边的树木数量,再“×2”就可以了。生2:准备题是两端都栽,例2是两端不栽。师:你能通过示意图说说为什么吗? 生2:因为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不能栽树。
师:这种题应该怎样解决呢?你有什么方法?把你能想到的办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三、理解归纳,得出模型(评价目标1、3指名回答,过程预设:
1.先画一个简单的线段图看看,以20 m长的线段为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需要栽5棵树。)
2.同样长的线段,在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只需要栽3棵树,也就是说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教师追问:可以用怎样的数学模型表示?)棵数=间隔数-1。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对这一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吗?(学生操作,交流发现。)运用这一模型,例2可以怎样解答?
60÷3-1=19(棵)
19×2=38(棵)答:一共要栽38棵树。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2”?(因为小路两旁都要栽树)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题目的解决过程。通过与例1中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相比较,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了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棵数=间隔数-1。
师: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在两头都不种的情况下,棵数为什么会比间隔数少1 师:少的“1”在哪呢,请你到图中指一指
师:与昨天那种情况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评价目标1了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棵数=间隔数-1。
四、课堂练习,应用新知
教师: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还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生:昨天例1中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相比较,例1棵数=间隔数+1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一条走廊长32 m,每隔4 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32÷4-1=7(盆)
答:一共要放7盆植物。
教师:如果改为两端都放,该怎么算? 32÷4+1=9(盆)
教师:这两种不同的摆法相差几盆?(2盆)为什么?(两端都放时,盆数=间隔数+1;两端都不放时,盆数=间隔数-1。)
2.一根木头长10 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教师:这个问题和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有关联吗?属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情况?可以先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练习,分析讲评:
10÷5-1=4(次)8×4=32(分钟)答:锯完一共要花32分钟。
五、利用变式,强化认知(评价目标2、3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教师:这题与已经学过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同?(一端栽一端不栽)先猜一猜,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预设1: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这种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应该是棵数=间隔数。
预设2: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得出的,一共要栽7棵。
预设3:直接用35÷5=7(棵)。(教师追问:35÷5算的是什么?)间隔数。(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其实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在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教师:比较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说说你自己的理解。(评价目标1.2.3))
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 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 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
六、课堂小结(评价目标3种情况,再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课外作业:先判断以下各题属于哪种情况,再列式解答。
(1)在一条长2千米的公路的一边栽白杨树,每隔8米栽1棵,最多可以栽多少棵?最少可以栽多少棵?)
小结: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判断出属于哪一
(2)搬运工从一楼到二楼,走了16级台阶,王丽家住6楼,每相邻两层台阶相同,从一楼到六楼一共走多少级台阶?
课后反思: 板书:
植树问题
(两端都不栽,一端栽)
【学习目标检测】
1.在公园与动物园之间的公路两旁栽树(两端都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公园到动物园距离400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某市举行长跑比赛,全程15千米。每隔1.5千米设置一个医疗救助站(起点不设,终点设)一共需要设置多少个医疗救助站?
第四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材简析: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探究、猜测、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已知间隔长度和全长,求间隔数的方法,以及已知间隔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新授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3)学生动手试一试。(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因为植树总数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
(8)研究列式的方法。
100÷5=20(段)
20+1=21(棵)教师表扬能自己正确列式的学生,并请他们阐明思考过程。2.尝试。
(1)出示例题: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2)读题,理解题意。
(3)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4)找寻数量间的关系。同伴探究,并得出结论。(5)独立列出算式。(6)集体反馈。
指名板书:18÷3=6(段)
6+1=7(盆)请学生分别说出每步的意思。3巩固练习
1.有一根绳子,每隔2米挂一盏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4盏灯笼。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学校领操台前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1.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上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100÷5=20(段)
20+1=21(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已知棵数和全长,求间隔长度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已知全长和间隔长度,怎样求棵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那么已知间隔长度和棵数,怎样求全长呢? 答后板书: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二、新授
1、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1.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教材图,帮助理解。(3)分组看图讨论。(4)尝试列式计算。(5)集体交流。教师板书:60÷3=20(段)20-1=19(棵)19×2=38(棵)(6)质疑。
为什么减1?(因为两端都不种树,所以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为什么要乘2?(因为是在两馆间的路两旁植树,所以要乘2)(7)比较与例1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例1是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例2是两端都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8)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讲述: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60米里面有多少个3米,就是多少个间隔。我们知道大象馆和猩猩馆在路两端,也就是说两端不栽树,所以间隔数就比植树的棵数多1。
2、小游戏。
这里有一张彩纸条,老师想把它等分成2份,需要用剪刀剪几次?(一次)请你们拿出彩纸条,分别把它们分成3段、4段、5段,看一看要剪几次。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少1。
3、巩固练习
1.两根栏杆之间每隔3米放一个障碍物,一共放了8个。这两根栏杆相距多少米? 2.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 15棵。这两栋楼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千米,每隔800米设一个站牌(甲、乙两地各设一个)。甲、乙两地一共设有多少个站牌?
4、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米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指导:棵数=间隔数 板书设计
两端不种:
棵数=间隔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60÷3=20(段)20-1=19(棵)19×2=38(棵)
第三课时
植树问题(三)。(教材第10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两节课都学习了有关“植树问题”的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忆内容,教师整理板书:(1)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多1。全长、棵数、间隔长度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
(2)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也就是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3)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少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1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2.设想。
你还知道有关“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给同伴做一个介绍,说一说你是从哪知道或学到的。3.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三种“植树问题”,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意思,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二、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从情境中知道张伯伯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每隔10m栽1棵树,问题是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转化成在封闭的图形上植树的问题。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无论什么图形,只要起点和终点重合,即首尾相连就是封闭图形。如下图所示: 师:观察封闭图形上的棵数与间隔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棵数等于间隔数。教师板书。
师:本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因为圆形池塘是封闭图形,根据“棵数等于间隔数”解答。120÷10=12(棵)师:如果把圆拉成直线,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下图:
生:间隔数与棵数相同,也就是相当于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的情况。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2)读题,理解题意。(3)分析数量关系。
(4)自主探究或同伴共同探究。(5)集体交流。
(6)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7)套用关系式进行验证。(8)解答。150÷15=10(盏)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共需树苗多少棵? 2.社区有一块正方形活动区,每边都栽种19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3.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那么12时敲几下,需要几秒?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第四课时
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教材第109~11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2.熟练应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重点:能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难点:熟练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这几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解决实际问题。(1)板书: 四(1)班同学办安全小报,全班48人每人展示一张。在每张作品的四个角都钉上图钉,一共需要多少个图钉?(2)读题,理解题意。(3)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重点是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4)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
①共1行,每行48张。列式:(1+1)×(48+1)=98(个)②共2行,每行24张。列式:(2+1)×(24+1)=75(个)③共3行,每行16张。列式:(3+1)×(16+1)=68(个)④共4行,每行12张。列式:(4+1)×(12+1)=65(个)⑤共6行,每行8张。列式:(6+1)×(8+1)=63(个)还有其他方法吗? 最简单的方法是48×4=192(个)。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图钉,生活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法。(5)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布置展板。(6)观察算式,发现规律。2.拓展。(1)板书练习。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层之间台阶数相同)(2)理解题意。(3)尝试解答。(4)交流反馈。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述:我们把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看作1个间隔,第二层到第三层看作1个间隔,所以李明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共走了2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求出每相邻两层楼梯之间的台阶数为36÷(3-1)=18(级)。而从第一层到第六层共走了5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得,18×(6-1)=90(级)。(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数,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巩固练习
(1).计划在一条长8064米的水渠的一条边上植树,包括两端在内,共植169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椭圆形的跑道周长是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红灯,两盏红灯之间装2盏绿灯。一共装多少盏灯?(3)舞蹈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舞蹈队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题目,并逐一校对。
第五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植树问题(一)。(教材第10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掌握已知间隔长度和全长,求间隔数的方法,以及已知间隔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新授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因为植树总数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8)研究列式的方法。
100÷5=20(段)
20+1=21(棵)教师表扬能自己正确列式的学生,并请他们阐明思考过程。2.尝试。
(1)出示例题: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2)读题,理解题意。
(3)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4)找寻数量间的关系。同伴探究,并得出结论。(5)独立列出算式。(6)集体反馈。
指名板书:18÷3=6(段)
6+1=7(盆)请学生分别说出每步的意思。
3巩固练习
1.有一根绳子,每隔2米挂一盏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4盏灯笼。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学校领操台前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如右图)
1.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上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100÷5=20(段)
20+1=21(棵)
第二课时
植树问题(二)。(教材第107页)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重点:掌握“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棵数和全长,求间隔长度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已知全长和间隔长度,怎样求棵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那么已知间隔长度和棵数,怎样求全长呢? 答后板书: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二新授
1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1.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教材图,帮助理解。(3)分组看图讨论。(4)尝试列式计算。(5)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60÷3=20(段)20-1=19(棵)19×2=38(棵)(6)质疑。
为什么减1?(因为两端都不种树,所以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为什么要乘2?(因为是在两馆间的路两旁植树,所以要乘2)(7)比较与例1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例1是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例2是两端都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8)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讲述: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60米里面有多少个3米,就是多少个间隔。我们知道大象馆和猩猩馆在路两端,也就是说两端不栽树,所以间隔数就比植树的棵数多1。2.小游戏。
这里有一张彩纸条,老师想把它等分成2份,需要用剪刀剪几次?(一次)请你们拿出彩纸条,分别把它们分成3段、4段、5段,看一看要剪几次。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少1。
3、巩固练习
1.两根栏杆之间每隔3米放一个障碍物,一共放了8个。这两根栏杆相距多少米? 2.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 15棵。这两栋楼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千米,每隔800米设一个站牌(甲、乙两地各设一个)。甲、乙两地一共设有多少个站牌?
4、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米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指导:棵数=间隔数
板书设计
两端不种:
棵数=间隔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60÷3=20(段)20-1=19(棵)19×2=38(棵)
第三课时 植树问题(三)。(教材第10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两节课都学习了有关“植树问题”的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忆内容,教师整理板书:(1)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多1。全长、棵数、间隔长度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
(2)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也就是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3)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少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1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2.设想。
你还知道有关“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给同伴做一个介绍,说一说你是从哪知道或学到的。3.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三种“植树问题”,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意思,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二、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从情境中知道张伯伯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每隔10m栽1棵树,问题是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转化成在封闭的图形上植树的问题。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无论什么图形,只要起点和终点重合,即首尾相连就是封闭图形。如下图所示: 师:观察封闭图形上的棵数与间隔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棵数等于间隔数。教师板书。
师:本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因为圆形池塘是封闭图形,根据“棵数等于间隔数”解答。120÷10=12(棵)师:如果把圆拉成直线,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下图:
生:间隔数与棵数相同,也就是相当于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的情况。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2)读题,理解题意。(3)分析数量关系。
(4)自主探究或同伴共同探究。(5)集体交流。
(6)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7)套用关系式进行验证。(8)解答。150÷15=10(盏)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共需树苗多少棵? 2.社区有一块正方形活动区,每边都栽种19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3.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那么12时敲几下,需要几秒?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第四课时
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教材第109~11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2.熟练应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重点:能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这几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解决实际问题。(1)板书: 四(1)班同学办安全小报,全班48人每人展示一张。在每张作品的四个角都钉上图钉,一共需要多少个图钉?(2)读题,理解题意。
(3)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重点是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4)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
①共1行,每行48张。列式:(1+1)×(48+1)=98(个)②共2行,每行24张。列式:(2+1)×(24+1)=75(个)③共3行,每行16张。列式:(3+1)×(16+1)=68(个)④共4行,每行12张。列式:(4+1)×(12+1)=65(个)⑤共6行,每行8张。列式:(6+1)×(8+1)=63(个)还有其他方法吗? 最简单的方法是48×4=192(个)。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图钉,生活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法。(5)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布置展板。(6)观察算式,发现规律。2.拓展。
(1)板书练习。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层之间台阶数相同)(2)理解题意。(3)尝试解答。(4)交流反馈。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述:我们把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看作1个间隔,第二层到第三层看作1个间隔,所以李明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共走了2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求出每相邻两层楼梯之间的台阶数为36÷(3-1)=18(级)。而从第一层到第六层共走了5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得,18×(6-1)=90(级)。(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数,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巩固练习
(1).计划在一条长8064米的水渠的一条边上植树,包括两端在内,共植169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椭圆形的跑道周长是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红灯,两盏红灯之间装2盏绿灯。一共装多少盏灯?(3)舞蹈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舞蹈队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题目,并逐一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