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

时间:2019-05-12 18: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

第一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犹”等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

(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而秦淮河又因这些女性而平添了一份明艳旖旎的风情。

(3)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是祀奉孔子之地,为全国四大文庙之一。夫子庙是包含贡院街,魁星阁,尊经阁等等一系列建筑在内的文化建筑群,是多朝的文教中心。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等等数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过不朽的成就。

老师提出如下观点:“所以总是有人说南京盛产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杜牧的一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又能酝酿出怎样的感怀之叹呢?”并就此引入正题《泊秦淮》。

2.用多媒体出示杜牧个人信息如下:

杜牧(803—约852)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绝著称,擅长文赋,注重军事。有《樊川文集》十二卷传世。代表作《泊秦淮》,《清明》,《江南春》,《阿房宫赋》等,还曾注释《孙子》。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在这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都是谁? 经过提问,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美女→商女;读书人→作者;亡国君王→并非指哪个人,而是指《玉树后庭花》,相传南朝陈后主整日沉迷于靡靡之音,不理朝政,亡国后,他听过的靡靡之音却流传下来。《玉树后庭花》便是其中之一,是亡国之音。

2.结合注释讲述本诗大意

并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说出:在水面起雾的夜里,诗人停船在秦淮河畔的酒家,偶然听到有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十分感慨,有感而发兴亡之叹。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互通引导学生总结出:

通过两个“笼”字将原本分离的烟、寒水、月、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象

而简练地描绘出雾升寒水,月落平沙的“秦淮月下图”,营造出浓郁的“清冷迷离”的氛围,既说明了喝酒的环境,也为后句中歌女的出现铺垫了情感基调。

2.一般我们写文章常常先交代地点再写景,本诗却是先写景再交代地点,前两句能否交换? 经过互动,得出以下结论:

不能。原因有二:音韵上讲,平音易发,音调高亢,有助于情感铺陈,仄音深沉内敛,常用于情感烘托,七绝不可以仄音开头;内容上讲首句既是景物描写又点明了时间,次句上承景色描写“夜泊秦淮”,“近酒家”又开启了下句,有“酒家”才可能有“商女”“后庭花”以及兴亡之叹,地位重要。综上,两句不可换。

3.“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处“犹”字有怎样的特殊用意? 经过互动,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犹”是实写,因为江面起雾,歌女隔江唱歌,其实作者是看不清也听不清的,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似乎是前朝的亡国之音;其次,“犹”也是虚写。南朝陈后主沉迷于《玉树后庭花》之类的靡靡之音,不理朝政,最终亡国。而作者的年代其实正处于国运衰退之时,而此时的权贵竟然还有心情听靡靡之音,作者发现目前的情况与陈后主似乎很像,似乎历史又重演了。“犹”字还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势清醒的认识,与对统治阶级的深深隐忧。

4.作者真正抨击的对象是“商女”么? 经过互动,得出以下结论:

并不是。歌女处于社会底层,她们所唱并非能够自己决定,而是由听曲之人决定。她们会唱,说明有人要求听。而听曲之人,无非就是沉迷于奢靡的生活不理国事的统治阶级。此处作者真正抨击的人是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封建官僚阶级。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两首与秦淮河有关的感怀诗《泊秦淮》的《乌衣巷》,来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经过阅读分析和互动,得出以下结论:1.在内容上,《泊秦淮》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絮絮而来,到达最高时点题“隔江犹唱后庭花”引发兴亡之叹。《乌衣巷》

从一开始就铺陈出“物是人非”之感;2.虽然同是对封建官僚阶级的抨击,《泊秦淮》是借歌女曲笔,情感抒发比较含蓄。《乌衣巷》则在第三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阶级,情感抒发更加直接。

(五)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对比阅读中的收获,围绕一个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幼儿园《娃哈哈》教学设计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幼儿园《娃哈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新疆舞蹈感兴趣,能参与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学习《娃哈哈》的舞蹈动作过程中,能够感受新疆音乐舞蹈动作热情奔放,感受歌曲中朝气蓬勃、欢快的气氛。

【知识与技能】完整地有表情表演舞蹈《娃哈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具体的舞蹈动作,有表情表演舞蹈《娃哈哈》。【难点】进行自由编创新疆舞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手绢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组织教学:播放新疆舞蹈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边做律动边走进教室。2.多媒体展示新疆的舞蹈图片,学生直观感受舞蹈动作 3.教师播放歌曲《哇哈哈》,展示舞蹈动作。(二)新课讲授

1.播放视频新疆歌舞《哇哈哈》并提出问题:歌曲《哇哈哈》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曲,你们知道它是哪里的歌曲吗?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什么感觉?你们记住了几个动作? 教师总结:这首《哇哈哈》是我国新疆地区的儿童歌曲。歌曲节奏欢快、情绪高昂。听起来使人感觉很轻松,使人不自觉地想要跟着乐曲打拍子、拍手、或者翩翩起舞。

2.再次播放视频新疆歌舞《哇哈哈》学生跟随音乐模仿视频里的动作。3.学习舞蹈动作

(1)做舞蹈动作接龙的游戏

师:我们一起和新疆的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按小组分开,每个小组按顺序做一个视频里的动作,每个同学都想一个舞蹈动作。

(2)玩丢手绢的游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着成一个圈,老师将手绢丢给谁,谁做一个熟悉的舞蹈动作,然后再将手绢丢给另外一个同学,另外一个同学各一个熟悉的舞蹈动作,然后再将手绢丢给另外一个同学。

(3)总结几个熟悉的舞蹈动作(垫步、转圈、脱帽手、动脖子等)(4)老师带领学生学跳舞蹈动作

①教师带领同学们热身,先练习几个基本动作,如垫步、转圈、脱帽手、动脖子等等。

②将舞蹈动作分解。逐个动作教学。

③解决同学们的重难点动作:脱帽手(左脱帽、右脱帽);晃头移颈。④在分解动作表现基本准确的原则上,将几个动作前后组合,教师边唱边打拍子,带领学生共同舞蹈,保证作品的完整性。

⑤教师弹唱,由学生独立完成教习过得的舞蹈动作组合。

⑥再次播放视频新疆歌舞《哇哈哈》,感受新疆小朋友跳舞时的热情欢快情绪。

⑦学生跟随钢琴有表情的表演舞蹈。(三)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进行自由舞蹈编创 2.配合音乐,小组表演。教师评价(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不错,老师好像看到了大家和新疆小朋友一起跳舞时欢快、可爱的表情。请大家下课以后以小组的形式再次编创舞蹈动作,下节课我们分组进行精彩的表演。

五、板书设计

娃哈哈 歌曲情绪:欢快热情

舞蹈动作:垫步、转圈、脱帽手、动脖子

第三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答辩:初中语文《望岳》答辩题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答辩:初中语文《望岳》答辩题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初中语文《望岳》答辩题] 1.这篇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望岳》是盛唐杰出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讲述了诗人25岁时去山东兖州看望在当地任职的父亲时游历泰山的所作所感。此篇写于安史之乱前,当时作者还年轻,语言雄壮豪迈,并因此而千年传唱。

2.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或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刻理解作者雄壮豪迈用词背后的凌云壮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盛唐时期历史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刻理解作者雄壮豪迈用词背后的凌云壮志。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盛唐时期历史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3.请详细解释一下你的对比阅读环节? 【参考答案】

我设计的对比阅读是这样的“同学们,除了《望岳》,我们还学过一首杜甫很有名的关于“望”的诗《春望》。大家请看PPT,请大家来阅读一下,这两首

诗有什么不同点?”同学们可能会回答“主题不同,风格不同”听到此答案,我会予以肯定,并用鼓励性的话表扬同学。同时,我会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经过小组讨论阅读分析,同学们得出“写作《望岳》时,作者正年轻,写作语言流畅轻快,风格偏于浪漫主义;《春望》写作时,作者年纪已大,又逢乱世,写作风格已发展成现实主义。”听到这点,我会立即予以肯定,然后请同学们简单回顾唐朝的兴衰史,请同学们结合历史来回答。由此引导他们得出“在内容上,《望岳》写于作者年轻时,当时国力正盛,盛世中的青年才俊都有着报效国家的豪迈情怀,这一点在诗歌中表露无疑。《春望》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战乱时期,民不聊生,诗歌中更多地展现了人民的疾苦与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既然你已经在课堂上展现出所有对比阅读的点,那布置的作业还有意义么? 【参考答案】 有。

语言类课程,阅读理解属于输入部分,我在课堂上只是完成了输入的部分,即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带领他们理解。然而作为语言学习,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输出。即学生们要组织语言,将知识逻辑化,条理化,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讲出来,这就是作业的意义之一。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行回顾上课所讲,也是消化和内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培养有水平的审美品位。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5.请再设计一个导入环节。【参考答案】

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游历过哪些优美的自然风光或者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请他们来介绍,并且谈谈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这种方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表述的过程又是一次简短的口头表达。我相信此环节已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关注。然后我再抛出课题:“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他年轻时游历泰山,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更具情景性,更贴近生活。学生们的参与感更强。缺点就是,这样的导入,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互动,会比较浪费时间,进入课文的时间比较长。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语文教案(5.2)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语文教案(5.2)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语文《口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描写的主要场面;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2.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古文阅读能力,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2.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说唱表演,学生欣赏。

总结:从古代开始,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表演----口技。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把你认为难读的字词圈出并注音。(口译课文,质疑问难)2.主体部分根据口技表演的声响特点可分为几个场面?你能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其声响特点吗? 预设:口技表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三)深入研读,赏析手法

1.小组讨论,思考:三个场面中,作者分别描摹了几个声音,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写出场面的特点如何?

(分三组小组讨论)2.重点思考:文章的重点是描写声音,为什么反复出现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引出侧面描写,是为了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3.文章开头结尾两次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侧面反映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一个人口中。)(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根据口技中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谈谈你看电影或者演出时的场景。(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文所学文言知识点。

作业:①课下每个语文学习小组搜寻一种中国传统技艺,下节课课前集体分享。

②本文出现了很多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课下整理记忆。

四、板书设计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

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

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载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示例(7.2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