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总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2、认一认:鼓,3、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
4、为《小鼓响咚咚》伴奏 教学目标:
1、了解鼓是我国古老的名族打击乐器,愿意参与演奏和编创活动。
2、能够整齐的演唱地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鼓
教师向学生介绍要认识的新朋友——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感受鼓的音色;让学生学一学、摸一摸,像小鼓一样发出好听的“咚咚”声。
二、学唱《小鼓响咚咚》
师: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教师敲击节奏)师:小鼓说了什么话(学生自由模仿)?哦,小鼓说了: 咚咚 咚 咚|咚咚 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在学生学会这个节奏之后,可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教师用小鼓敲击该节奏为学生伴奏。
在学唱第一段歌词时,要引导学生用较强、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鼓的神气。第二段歌词则用较慢的速度、较弱的音量、较柔的音色表现对“妹妹”的关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响板、手串铃、碰铃和小鼓等四种乐器设计了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
很少有学校能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只鼓。老师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身边可以发声的物体,让学生演奏,体验敲鼓的快乐。
教师敲击一强一弱两种鼓声,让学生比较不同。告诉学生在音乐中,我们用强弱来表现声音的大小。老师引导学生用图谱或文字的大小来表现。然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设计的图谱,并学会看着图谱来演奏。
在学生演奏熟练后,可以改变节奏或者换一种乐器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习鼓的敲击方法,尝试敲击出强弱、长短、音色、节奏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境。
2、能集中注意力聆听打击乐合奏《老虎合奏》,感受鼓的变化,在老师的启示下想象老虎磨牙的场景。教学过程:
一、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
《老虎磨牙》是一部纯打击乐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或者图片,认一认这些乐器,听一听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欣赏的曲子就是用这些乐器以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而完成的。大鼓和大擦是领奏乐器。
首先,鼓励学生探索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不同的敲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节奏和敲击方法,如小兔跳、马儿跑、大象走路等。从简单的设计入手,让学生尝试编创的快乐,诱发其兴趣。接着,进一步加大难度,思考:如何表现老虎的形象?你会从哪几方面表现呢?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创造更易于理解作品。
该乐曲较长,教师可以截取片段让学生分段欣赏,引导分析: 片段1:引子——寂静的山林(鼓和双响筒)片段2:老虎的吼声(鼓的轮奏、钹的磨动)
片段3:老虎的脚步声(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央)片段4:老虎追赶猎物(音乐变急促,追赶似的)片段5:老虎磨牙(刮鼓边)
通过欣赏音乐片段,听辨乐器和敲击方法,画出图形谱,分析了解音乐家事如何用节奏、乐器音色、演奏方法来表现音乐的。并根据图形谱,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动作。
最后,完整地欣赏,用学生“给乐曲取小标题”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想象。
二、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 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是结合《老虎磨牙》的欣赏进行的,安排在欣赏之后。
片段
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可以轻松地敲击鼓面来表现。
片段2:“虎大王饿了,它开始在石头上磨牙。”用鼓槌急促地刮鼓边表示。
3:“虎大王发现猎物,它慢悠悠地走过去。”敲击鼓面的声音要与片段1有所区别,不能太轻松,要稍微“紧”一些、短促一些。片段4:“虎大王加快了速度,猛地一扑……”敲击的力度要由弱变强,速度也要由慢变快,最后要用一声最强音“啪”表现虎大王捉到了猎物。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声音游戏,教师可做“旁白”,引导学生用鼓来表现“虎大王来了”的情景,在学生能较好完成演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的打击乐或一些音效,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大鼓和小鼓》,2、成长的足迹:情景表演、模唱歌谱 教学目标:
能够整齐的演唱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
一、学唱《大鼓和小鼓》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做“应声阿哥”,和老师一起对着大山做回声游戏。老师:“喂——你在哪里?——”学生做“回声”来回答。比较声音的强弱,强的用F表示,弱的用P来表示。
接着,出示两个正在哭泣的f、p记号,引起学生关注。
师:咦?你们两个小家伙怎么了?噢!原来它们迷路了,不认识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老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听音乐辨强弱,将强弱记号送回家,即将强弱记号写在谱例上。
用听唱法学唱。
在歌曲学会后,出示大、小军鼓,让学生用“嗵 嗵”和“咚咚 咚”处为歌曲伴奏。
大军鼓:X X 小军鼓:XX X 最后,学生一起演奏,师生评价,选出最优秀的带领同学一起表现。
二、成长的足迹:
活动一是情景表演“来了”的提升练习。安排在情景表演之后。片段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和片段2: “虎大王磨牙”用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敲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二拍子的韵律。
片段3:“虎大王扑食”,建议用这样的节奏“xx xx xx xx …… x”。前面的八分音符节奏可以表现虎大王在奔跑,最后一个四分音符表现虎大王扑食成功。
活动二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模唱《大鼓和小鼓》的旋律。《大鼓和小鼓》的旋律巧妙地安排在大小军鼓的上面,既表现出引音的高低,又将节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欢。
第二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3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分类后,教材通过将分类的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课时 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分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出示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教师揭示课题:是的,为了能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分一分。
教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思考,汇报:可以按形状、按颜色……
教师:那我们就先按气球的不同形状进行分一分。谁来说说看,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把相同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教师:动手试试吧。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2.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样分的。(2)教师:每种气球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汇报:①先分再数;②边数边画。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师展示每种气球的数量。
教师提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汇报其他分类的方法:按颜色分。教师组织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动手分一分。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教师:把车图上颜色,并数一数有几辆车。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
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
教师:按照水果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梨、苹果、桃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
教师:按照卡片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的个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
教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 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学具:实物卡片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学会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 1.分一分,做游戏。
教师:一年级(1)班的几个小朋友们参加了一次户外亲子活动,请看: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你能给他们分分组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想怎么分?分成了几类?并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究不同的分法。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1)按大人和小孩分;(2)按男、女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不同的分法图贴示在黑板上。
2.教师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3.讨论: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在表格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来。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后个别汇报。(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4题。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并说说每种图形的数量。
(2)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3)同桌间根据分的结果互相提问题。学生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课本第31页练习七的第5题。
(1)将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填写分的结果。(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分类填写结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提问题。
3、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的第8题。尝试整理自己的书包。(1)学生动手分类整理。
(2)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整理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
第三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港英文学校谭文珍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3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分类后,教材通过将分类的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分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教师揭示课题:是的,为了能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分一分。
教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思考,汇报:可以按形状、按颜色……
教师:那我们就先按气球的不同形状进行分一分。谁来说说看,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把相同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
教师:动手试试吧。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样分的。
(2)教师:每种气球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汇报:①先分再数;②边数边画。
教师展示每种气球的数量。
教师提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汇报其他分类的方法:按颜色分。
教师组织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动手分一分。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教师:把车图上颜色,并数一数有几辆车。
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
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
(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
教师:按照水果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梨、苹果、桃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
教师:按照卡片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
教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
学具:实物卡片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学会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分一分,做游戏。
教师:一年级(1)班的几个小朋友们参加了一次户外亲子活动,请看: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你能给他们分分组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想怎么分?分成了几类?并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究不同的分法。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1)按大人和小孩分;
(2)按男、女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不同的分法图贴示在黑板上。
2.教师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3.讨论: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在表格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后个别汇报。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4题。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并说说每种图形的数量。
(2)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3)同桌间根据分的结果互相提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课本第31页练习七的第5题。
(1)将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填写分的结果。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分类填写结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提问题。
3、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的第8题。
尝试整理自己的书包。
(1)学生动手分类整理。
(2)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整理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
第四篇: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娃哈哈》教案 苏少版
《娃哈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娃哈哈》,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初步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特产。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娃哈哈》,并能初步了解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进行表演。教学难点:
歌曲中多处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新疆舞舞蹈视频)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们看,这些舞蹈的小女孩,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吗? 生: 新疆的。
师:对,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你们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产吗? 师:对,最有代表性的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新疆的哈密盛产哈密瓜,吐鲁番盛产一串串紫葡萄。所以新疆人最喜欢用葡萄和哈密瓜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葡萄园去边唱歌曲摘葡萄,好吗?
生:好。
师: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模仿摘葡萄的表演,看看哪位同学表演的最逼真?
2、学拍节奏。
师: 刚才我们在葡萄园摘了许多葡萄,心里特别快乐,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唱一唱新疆的歌曲吧!葡萄的后面还藏着秘密呢,我们我们把它们排列一下,这就成了新疆歌曲的节奏,我们一起来学学。
3、为节奏创编动作。
4、新授歌曲《娃哈哈》。
师: 跟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师一遍生一遍(练习到可以将歌词完整的、有节奏的齐读)
师:下面同学们先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看看哪位同学唱的最好?
生:好。
5、用舞蹈表现歌曲。
师: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歌边舞吗?(师教生基本简单的新疆动作)一边唱歌,一边跳动作。
6、在《娃哈哈》的音乐中快乐的舞出教室。
第五篇: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gazigazi拉大锯》
2、四川民歌《数蛤蟆》
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节奏感。
2、通过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儿歌
指名朗诵课外活动时所学过或听过的一些儿歌。
二、节奏游戏《gazigazi拉大锯》、初步学习儿歌《gazigazi拉大锯》,师范读一遍,学生仔细聆听儿歌歌词;
2、学生试读歌词,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及时给予鼓励;
3、学生小小组合作练习,边读儿歌,边拍节奏(拍腿、拍胸、拍手均可)
三、歌曲《数蛤蟆》、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典导入;
2、带领学生朗诵歌词;
3、教师边弹奏边唱歌,学生轻声附唱,教师相机正音;
4、学生齐唱歌曲;
5、指导学生表演唱;
6、创编歌词: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乒乒乒乒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合,水上漂,荷儿梅子合,水上漂……
7、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颠倒歌》,动:我的创造:《颠倒谣》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正确的自然知识。
2、通过跟读歌谣,使学生的口齿更加伶俐,动作更加协调。
教学过程:、语言导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师:今天,老师从大森林里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它们特别希望赶快见到你们,与咱们一起参加今天的音乐活动,想不想让它们马上出现呀
2、出示图片,吸引注意,做好铺垫
师:在狮子大王的指挥下,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向小朋友问好呢:
老鼠:55315531665—
小朋友呀小朋友呀你们好
狮子:66656531232—
蚂蚁:33216123560
大象:6536553223210
3、范唱歌曲
师:如果小动物不听狮大王的指挥,森林里会发生什么事呀?听范唱。
4、学唱歌曲
(1)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2)一句句学唱歌词。
(3)随琴声完整地哼唱全曲,及时指导唱得不对之处。
(4)随伴奏音乐唱全曲。
5、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在每句歌曲后加上合适的语气词,或一些合适的动作。
(1)讨论加语气词及动作。
(2)用各种形式唱一唱。
6、学说颠倒谣
(1)跟着老师念一念。
(2)用踏脚、拍手、捻指的动作为歌谣伴奏。
(3)用《颠倒歌》的旋律唱一唱《颠倒谣》。
7、试一试,师生共同创编《颠倒谣》。
8、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滑稽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用风趣幽默的声音来表演唱该歌
2.通过学唱该歌让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颠倒歌》
.集体齐唱歌曲
2.分角色表演唱歌曲
二.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每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衣服,对吗?我们穿的整整奇奇的去上学现在,有个小朋友他把袜子穿到耳朵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出事画面)
三.歌曲《滑稽歌》
.听录音机唱该歌(让学生对该歌的旋律有一定了解)
2.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的学唱
3.跟琴完整的哼常全曲并及时纠正错误
4.随伴奏齐唱
5.引导学生用风趣幽默的风格来演唱该曲
6.在歌曲的“00”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7.通过对旋律的熟记,进行歌词的创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
8.集体表演唱
9.结束教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2、欣赏歌曲《天黑黑》
3、复习歌曲《滑稽歌》、《数蛤蟆》、《颠倒歌》
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做等活动,体验童谣中蕴涵的乐趣。
2、按不同的节奏说唱童谣,感受和声的魅力,并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感受童谣的欢乐。
教学难点:
音乐游戏中歌曲与数板的速度要稳,音色要统一和谐。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有关音响资料插图小老虎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导入(可介绍与童谣有关的内容)
2、复习歌曲《滑稽歌》、《数蛤蟆》、《颠倒歌》
(出示与童谣相关的画面,让学生进行猜歌名,并进行演唱,可指名演唱也可集体演唱)
三、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导入(采用画面导入)
2、学唱歌曲《两只老虎》
采用听琴声学唱歌曲。
3、为歌曲加入数板
(1)为歌曲加入数板a。(放两遍歌曲,教师为第二遍加入数板)
演唱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
数板
奇—
怪—
真呀真奇
怪—
(2)学生说一说两种演唱有什么不同。
(3)学生练习(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念数板。注意:歌曲的速度与声音的强弱要和谐)
(4)为歌曲加入数板b。
演唱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
数板
没有
尾巴0
没有
耳朵0
(5)学生练习(方法同上)基础好的班级可多个声部一起进行。
演唱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
数板
奇—
怪—
真呀真奇
怪—
没有
尾巴0
没有
耳朵0
4、表演歌曲《两只老虎》
(1)教师指导学生按歌词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2)学生集体表演。
四、欣赏歌曲《天黑黑》
、教师讲解歌词意思。
2、学生欣赏。
五、延伸
展示学生课后收集的童谣。